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1

一、教材分析

《美好生活的向导》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1章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理解:(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运用: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哲学思想,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四、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哲学还没有树立用哲学的思维认识问题,所以教师要对课堂上的举的生活中的现象及时从哲学的角度概括。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生活处处有哲学》的具体内容,初步概括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按座位分为五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人和动物不同。动物只是本能地“活着”,而人的生活应该是经过思考、有明确目标和意义的生活。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还需要哲学知识。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关系?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了解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走进哲学,自觉地追求智慧,创造更美的人生。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形成哲学的初步概念,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探究问题:如何看待排名

一名高中生在谈到“排名的二重性”时说:“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张扬排名,也不能简单地否定排名。作为学生,如果用片面的观点对待排名,排在前面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排在后面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如果通过排名了解自己的学习实力以及同别人的差距,做到知彼知己,扬长避短,就会出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

问题:(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以上的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组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教师点评:(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

(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设计意图:通过事例分析包含的哲学道理,体会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思考追问1: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包含哲理的例子?(播放多媒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并及时总结事例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继续阐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点评:通过大家举的生活中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设计意图:深化对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的认识。思考追问2: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么?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播放多媒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目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总结回答问题。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设计意图:探究哲学的来源。

教师讲授: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活动中,也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结论:(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板书)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在某个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这时候,他的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古老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如“我是谁?”“世界是怎么来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的存在而存在?是因为有我才有了世界,还是因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世界和我相比哪个更‘厉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结论:(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板书)

思考追问3:哲学产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播放多媒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感知哲学的作用

探究二:阅读课本5—6页的材料,思考问题

课堂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

实际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哲学的作用 教师总结:探究提示:

(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

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板书)

教师讲解: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思考追问4:“斗转星移,春秋变换,我们仰望苍穹: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宇宙由何而来?万物从何而生?西天可有天堂?世间可有鬼神?人类可有灵魂? 中国的老子说:宇宙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王夫之说:宇宙是由“气”组成的物质实体;西方的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世界的始基;《圣经》上说:宇宙是上帝创造的;

马克思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宇宙到底是什么?谁能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播放多媒体)

学生活动:思考总结回答

教师点评总结: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板书)

设计意图:深化认识哲学的作用

思考追问5:“战争、瘟疫、贫困 „„世事纷纭,岁月沧桑,我们审视社会:人的本质是恶还是善?世间有光明也有黑暗假丑恶是什么?真善美在哪里?社会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人和人应该怎样相处?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老子说: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法家韩非子说:应该严刑峻法,让人有所惧;儒家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西方存在主义: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马克思: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也是物质

问题:你认为人类发展的前途是什么,谁教给我人认识世界?”(播放多媒体)

学生活动:思考总结回答

教师点评总结: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板书)

设计意图:深化认识哲学的作用

思考追问6:“吸毒、自杀、„„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我们考问人生: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活着?又为什么死去?快乐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生有何价值?生命有何意义?

老子:道法自然,从容面对人生;

佛家:一切都是空,幸福在天堂;

叔本华: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马克思: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问题:我们如何对待人生,谁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播放多媒体)

学生活动:思考总结回答

教师点评总结: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板书)

课堂小结:哲学并不是相遇人类而存在的它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括其来就是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但是我们并没有总结哲学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课下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与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

(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3)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4)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人生,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生与死、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5)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十、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2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技能要素 1分钟

4分钟

3分钟

3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由“哲学是否神秘”这一问题进行导课。结合模块名称《生活与哲学》提问同学,为什么要在哲学前面加上生活二字?哲学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对文理分科问题、你是否幸福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古诗的回顾,配合图片的播放,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哲学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认识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解读“种鸡蛋”漫画,引发学生对哲学产生问题的思考,归纳哲学产生的第一个途径----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分析寓言故事“杞人忧天”,探究哲学产生的第二个途径---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并用名人名言辅助说明。

带领同学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

带领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

播放俞敏洪一分钟励志演讲视频,升华本节课内容,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3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标准。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0、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限发展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5、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方法论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6、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指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7、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8、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成功。30、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使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3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方法论)

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9、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40、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质:“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1、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怎样理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42、创新对社会的作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3、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人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根据。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

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5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53、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54、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55、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4

●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比较少,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体验优秀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在形成中,本课知识贴近生活,且前一个框题的学习为本框相关难点知识做了铺垫,所以由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进行简单分析,是学生能够做到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共享,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1.文化的含义

2.文化的特点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

小试牛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答案要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肯定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合理的成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是消极被动,毫无目的。只有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才能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过渡: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化殿堂,感受文化力量。

情境导入:

(1)总有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文学作品让你爱不释手,回味无穷。(2)总有一部电影、电视剧曾催人泪下、感人肺腑。(3)总有一首歌余音绕梁,久久传唱。

(4)总有一句格言让你刻骨铭心,成为你的座右铭。体验分享:

第一小组讨论:令你爱不释手,回味无穷的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文学作品,并说明原因。第二小组讨论:让你潸然泪下的电影或电视剧,并且和同学们分享其中的感人片段。第三小组讨论:余音绕梁,久久传唱的歌曲,并且能唱出来大家一起共享。第四小组讨论:令你刻骨铭心的那句格言,以及它对你产生的影响。小组讨论5分钟。活动展示:

第一小组根据自己的讨论内容推选代表与全班同学共享。老师参与共享。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唐代诗圣杜甫既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也有鞭挞社会不公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还有心忧天下,关注民生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生命运坎坷,诗词中既有婉约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又有表达相思之苦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有表达孤寂无依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还有表达爱国之志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元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勒一个秋天的凄凉美景,后两句诗人的思想之情,颠簸流离溢于言表。

第二小组推荐代表分享:感人肺腑的电影或电视剧,并且和同学们分享其中的感人片段。教师点拨并推荐优秀电影作品。如美国的《阿甘正传》中国《妈妈再爱我一次》《暖春》《活着》

总结这些好的文章和电视剧、电影作品艺术的再现了我们生活的喜怒哀乐,让我们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从不同的角度触动我们的内心世界。

一、丰富精神世界(板书)

第三小组分享:余音绕梁,久久传唱的歌曲,并且能唱出来大家一起共享。老师推荐:《团结就是力量》《黄河大合唱》这些承载着民族仇恨的歌曲如军号般催人奋进,激励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抵御外辱,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阳光总在风雨后》《真心英雄》激励着我们新一代青少年要不畏人生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梦想!第四小组分享:刻骨铭心的那句格言。

老师推荐:古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今天送给同学们几句,希望同学们共勉: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贪图省力的船夫,目标只有下游。天才之舟,在汗水的河流里起航。

格言如灯塔,引领我们前进的航向。

总结:一首首激人奋进的歌曲,一句句刻骨铭心的格言,让我们体会到文化的什么作用?

二、增强精神力量(板书)

在我们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还会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板书)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财富增多———生活条件改善————人的全面发展 总结: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永无休止的。知识小结: 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的作用(不能说文化的作用,因为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一、丰富精神世界

二、增强精神力量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体验践行:

网络文化无其不有,既有健康向上的,也有淫秽色情等腐朽的文化。很多学生因为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很多学生因为受腐朽文化的影响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为青少年文明上网写一个倡议书。

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5

姓名: 班级: 编号: 第 周 号

《生活与哲学》

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①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②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学习重难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学法指导】:典型事例法、搜集资料法、情境体验法,【学习过程】:

【探究思考】:以下探究同学们只做思考,不用书写,但上课需要小组展示

同学们对哲学知道多少?

1、富有哲理的故事。

成语故事作为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中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广为流传的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塞翁失马、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你知道他们所包含的道理吗?

2、探究:杞人忧天。

设问: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3、一位先生叫两个学生买东西把黑暗的房子完全装满。

设问:A.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B.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A级)【基础知识梳理】(要求是先阅读教材填空,并划书同时在书中标清楚问题,熟练记忆)

一、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 和 的活动中,在处理 关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 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 和对世界的。

(3)哲学与我们的生活、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一门给人、使人 的学问,其本义就是 ”(2)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是,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教材6页,三个“正确地----”)

【特别提醒】: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并非所有的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但并不是任何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使我们正确看等自然、社会和人生。

【拓展阅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任何哲学智慧都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活动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与我们置身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工作和生活。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任务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归纳整理】:

3、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级)【合作探究】:(要求是同学自主完成,课堂上小组同学交流合作进一步完善)

1.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个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中有智慧、有哲理;与人交往、待人接物中有智慧、有哲理;做学问搞经营中有智慧、有哲理;治国安邦同样有智慧、有哲理„„

分析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2、有人认为,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10分)

(B级)【达标训练】:(请把答案写在题号前面)1.下列对哲学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对生活中提出的问题的总结和概括 B.哲学产生于生产劳动和实践活动

C.哲学是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是科学家的概括和总结

2.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3.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C.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

4.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来源于生活 ②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④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表明()

A.哲学是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的B.哲学存在于人们的主观世界之中 C.哲学存在于高度发达的人脑中

D.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6.哲学的本义是()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A.智慧 B.爱智慧 C.聪明 D.真理 7.哲学的任务是()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 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强调()A.马克思对哲学很感兴趣 B.哲学与生活分不开

C.所有哲学都对人们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D.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9.《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哲学在今天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格外为人们所需要。”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

①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正确对待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 ③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④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关于学习哲学与灵魂的健康、人们的幸福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①学习哲学能帮助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有利于灵魂的健康和人生幸福 ②学习哲学能帮助我们正确对待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有利于实现人生的幸福 ③学习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一门生活的艺术,能够指导人们回避生活中的一切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010年12月18日晚上,著名学者、哲学家、作家周国平以“尼采,一个真诚思考人生的哲学家”为主题,到广东佛山南海图书馆举办讲座,受到热捧。回答1-2题。

11.在周国平看来,尼采是个伟大的提问者,他对自己的生活,人生的意义不断进行追问及思考,即便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这启示我们()A.哲学即思考,思考即哲学 B.哲学主要研究人生的意义

C.善于追问及思考的人就是伟大的哲学家

D.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哲学

12.周国平认为,信仰就是为人生意义所提供的解释,哲学是通往信仰的道路。对“哲学通往信仰的道路”理解正确的是()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学习反思:】 1.1答案 【探究思考】

1、揠苗助长告诉人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要受惩罚; 郑人买履告诉人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视符合客观; 塞翁失马告诉人们相互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刻舟求剑告诉人们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掩耳盗铃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表现,要求人们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不能主观行事。

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第一个同学运用了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的不同、指导思想的不同。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与生活息息相关。(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1)从字义上看,哲学是一门能使人聪明、启发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题目的说法有其正确的一面。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错误的、非科学的哲学,不仅不能使人聪明,相反还会把人们引入歧途。(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我们能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功。

1、B

2、A

3、C

4、C

5、D

6、B

7、D

8、D

9、D

10、A

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6

张仕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难点: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三、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对人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的精神的。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

材料一:杜甫眼见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心中满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思;材料二:李白梦游天姥山,不忘表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材料三: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

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先人后已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刚正不阿的气质。这些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所以能够代代相传。

材料四: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 父亲学文史,于丹三岁练魏碑,四岁学《论语》,六岁看《红楼梦》,学习多本经典名著,博览群书。学历: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源于于丹本人的魅力,充分体现“文化”对人生的塑造

源于传统文化的优秀;源于当今社会的需求体现人们对优秀文化的需求:需要精神的明灯点亮生活,指明人生的方向。

1、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文化赏析,包括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等,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主流:

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们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小试牛刀:

1、入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有: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由此可见(B)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了人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曹禺、雷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答案应该选B项,A项说法不恰当,C、D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答案] B

2、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离不开“鉴赏”二字,“鉴”指的是理性的判断,包括真伪高下的判断;“赏”指感性的理解,就是审美,欣赏古代艺术品那种特有的美。这段话反映了通过文物鉴赏能够()A.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改变人生轨迹,推动社会进步 D.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

解析:B、C两项不符合题意,首先排除;精神世界是指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比如对文学、艺术、政治、社科等各方面的爱好和兴趣,均属精神追求的范畴,“鉴赏”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选D项。

答案:D 探究二:有人说,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探究三:材料一: 播放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联系时代背景,想想聂耳创作 《义勇军进行曲》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亮剑图片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材料四: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这些精神共同说明了什么?

2、优秀文化增强精神力量(1)优秀文化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无论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年代,还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小试牛刀:

3、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①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 ②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③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 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能够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其特有的感染力能够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故①③入选。②为经济价值,不是文化价值,排除。优秀城市雕塑与文化人才的培养无直接关系,④排除。

[答案] A

4、“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这是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观众。这表明()A.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解析: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C错。B、D不符合题干要求。应选A。答案:A 探究四:“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

——陶行知

答:人生不仅要注重物质生活,也要注重精神生活。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辨析: 社会发展了,人就能全面发展?(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②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试牛刀:

5、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开始更多地重视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在家庭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大幅上升。这表明()A.我国人民以前不重视文化消费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C.在当前,物质消费已经不重要了 D.文化消费一定会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只有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A、C两项观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优秀的文化消费有利于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答案] B

6、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解析:材料说的是在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该怎么做,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人是文化的享受者;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传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说法太绝对,而此题考查的是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项。

答案:A

(三)小结

一、丰富精神世界

1、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二、增强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予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过关斩将

1.“世界读书日”倡导青少年要“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青少年要“读好书”,这是因为()①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 ②好的书籍

能使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 ③文化既是一种精神力

量,又是一种物质力量 ④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和文化对人的影响。好的书籍属于健康文化,能够激励人们

战胜艰难困苦,但并非有了好的书籍就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②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③错误。

答案:C

2、“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

声”,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在他

身后,却给我们留下了1 500万字的文学作品。也许,追寻和纪念巴金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优秀作品,因为唯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属于他的永恒的青春。巴金的优秀作品能够()①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②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 D.②③④

解析:巴金的文学作品属于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④观点错误。

答案:A

3、、“许三多”让一种久违的理想和精神实现了回归,“许三多”三个字成为这个浮躁社会的反义词,让人们在喧嚣中静下心来思考: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生活怎样才有意义。这说明()A.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解析:此题通过“许三多”的精神考查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材料中人们在其影响下思考“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生活怎样才有意义”,表明优秀文化在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7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而且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放慢时间学习。教学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想入学前陪家长购买的一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有些是在商场里购买的,有此是在网上购买的„„但无论在哪购买的,我们都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需要满足哪两个条件?

学生活动: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结论: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交换”指的是准备或正在交换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4第一个蓝色虚线框里的问题,归纳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学生活动:阅读并找出商品的基本属性以及含义,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结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无差别”指的是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差别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商品是不是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属性?其它的物品呢?

学生活动: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结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例如: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物美”“货真”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廉”“价实”指的是商品的价值。

【知识拓展】我们注重产品的质量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学生活动(可由学生表演):某山村曾经上演过这样一幕。有盐的喊:“要盐的拿棉布来换!”有棉布的人喊:“要棉布的拿米来换!”有米的人喊:“要米的拿茶叶来换!”有茶叶的人喊:“要茶叶的请带马匹来换!”

问题1:要让他们都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提示:条件是有马的人需要盐。马先换了茶叶,再用茶叶换米,用米换棉布,用棉布换到盐,所有的交换就成功了。

问题2:你能设想出让交换变得方便的办法吗?

提示:可以先把这些东西都换成人们乐于接受的商品,然后再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问题3:我们现在不需要再进行物物交换了,我们用钱也就是货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结合上面的事例,思考一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结论: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板书设计: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3、货币的产生

(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产生过程 货币产生经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3(4)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课堂检测:

1、货币出现后,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也是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崇拜货币,这是因为()

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B货币是由金银来充当的 C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答案:D

2、下列对一般等价物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的价值是通过其他商品表现出来的 ②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③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④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它与货币的职能没有区别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答案:D 分层套餐

A组

1.2014年春节前夕,某街道办事处举办了“爱心捐款、春联送福”活动。市民不管捐赠多少,都可以获得一副春联,而捐赠的钱则全部交给红十字会。这些春联()A.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书法爱好者的劳动 B.是商品,因为它是市民捐赠后获得的 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答案:D 2.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的“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牵动着大众的神经。这一系列事件也应引起食品生产企业的警醒,努力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这是因为()A.重视产品质量就能营利

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8

探究活动1 从1995年起,每年4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这天,全球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要举办各种读书活动。2004年“世界读书日”,北京开展了北京大学“百人经典美文朗读”、首都图书馆“精品书架”、地坛书市签售和讲座等活动。在“世界读书日”当天,首都图书馆除了向读者推荐精品书籍以外,还在多功能厅里放映经典名片,使理多的读者形象地感觉文学大家的风采。“五一”节后,首得出图书馆还将与几家区级图书馆联网,读者到时可以通过公共检索系统查询、借阅图书,借书证成了“一卡通”。以后北京市民可以更方便地借阅,图书馆真的成了“自家的阅览室”。与此同时,为期10天的北京地坛春季书市也“鸣金收兵”。据悉,在今年的地坛春季书市上,原版书、科教类和文学文艺类书籍最受欢迎,儿童读物也保持了一贯较高的销量。书市举行了将近百场图书签售和讲座活动,客流量达55万人,销售额达3800万元。

◇“世界读书日”北京首都图书馆与书市的火爆说明了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活动2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诗人、一位哲学家和一位植物学家同去春游,感到田野景物大不相同。诗人看到的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潺潺的流水和蜿蜒的小路,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哲学家看到的是枯木逢春、万物复苏,想到的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自然在永恒运动中保持着和谐的秩序;植物学家看到的是路旁栽着什么树、河边长着什么草、墙上开着什么花。原来,他们三个各有自己的春游目的,诗人是为了激发创作的灵感;哲人为了领悟宇宙的真谛;植物学家为了探究生命的奥秘。

◇他们三个为什么对同样的对象会有不同认识?这说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3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请查阅搜集有关资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向前进方向的?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运用实践

一、选择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回答1-2题。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下列表述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是

A.风和日丽 B.鸟语花香 C.枯木逢春 D.乡音难改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人们自身的文化素养 ④人们自身的价值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回答3-4题。3.下列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能体现文化影响的是

①握手是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节,拥抱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

②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③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④中国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欧洲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友善,人们可以平等的方式交往。这种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

A.价值观念的不同 B.风俗习惯的不同

C.文化程度的不同 D.行为习惯的不同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回答5-6题。

5.春节、仲秋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是欧美人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中,人们也逐步地过起圣诞节、情人节来。这说明欧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政活倾向性 D.消极作用

6.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潜移默化的 B.消极被动的 C.深远持久的 D.不可改变的

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导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满足人的一切需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影响。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自学科学知识 C.社会科学知识 D.语音和文字水平

二、思考讨论

美国人类学家基辛在《当代文化人类学》一书的开篇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保加利亚主妇招待她美籍丈夫的朋友们吃晚餐。当客人把盘里的菜吃光后,主妇就问客人要不要再来一盘。因为在保加利亚,如果女主人没让客人吃饱的话,是件丢脸的事情。客人中的一位亚洲留学生接受了第二盘,紧接着又吃了第三盘,使得女主人忧心忡忡地又到厨房准备下一盘菜。结果,这位亚洲学生吃第四盘时竟撑得摔倒在地上了。因为在他的国度里,是宁可撑死也不能以吃不下来侮辱女主人的。

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三、分析说明

牛顿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16、17世纪科学先驱们成就的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以牛顿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晚年沉迷于宗教世界,甚至谴责哈雷等科学家对上帝的不敬。他认为,万有引力是使物体维持在运动轨道的力,但它们一开始怎么转起来的呢?这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是上帝推了一下,这个世界才动起来。“我们的一切工作只能是更好地证明上帝创造的世界。我是上帝的仆人,我们大家都应该崇拜和尊敬上帝。”晚年的牛顿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宗教,著有150多万字的宗教著作和文章,而在科学上却再无任何建树。恩格斯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牛顿晚年为什么在科学上再无任何建树?这说明了什么?

五、思考分析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分析物质文明、精神文化、人的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理解说明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表 3

明党和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许多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1.怎样理解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高中政治《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 篇9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当前,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波”,电影市场迎来新的春天。随着无镜立体显示技术的推广应用,人们不戴眼镜就能通过电视机、计算机和手机观赏到立体影像节目,产生梦幻般的视觉,从而促进和扩大文化消费。这说明()A.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影响总是积极的

D.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传播

【解析】 材料表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故选A。B、D与题意不符。C错在“总是积极的”。

【答案】 A 2.在刚结束的2015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抗战剧占据了半壁江山。关于抗战剧,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意想不到的“故事”爆出来。从“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爷爷9岁被鬼子杀了”等雷人台词,到后来的大尺度剧情出现,不断挑战着广大观众的心理底线。对抗战题材电视剧存在的过度娱乐化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它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③文化创作要注意把握尺度,尊重历史事实 ④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是文化过度娱乐化的重要原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错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不是过度娱乐化的文化,而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②不选,过度娱乐化不是创新。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D 3.广电总局文件指出: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不得邀请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不得制作、播出以炒作演艺人员、名人明星等的违法犯罪行为为看点、噱头的广播电视节目;暂停播出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者作为主创人员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各类广播电视节目以及代言的广告节目。这启示我们()①文化产业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和引导 ③文化产业应自觉抵制娱乐节目,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④落后与腐朽文化必然受到人民群众自觉地抵制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③错误,娱乐节目中也有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④错误,对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对于落后文化要加以改造和剔除。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 C 4.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5年网上“扫黄打非”工作将统筹开展“净网2015”“固边2015”“清源2015”“秋风2015”“护苗2015”等五个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和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有害信息,构建清朗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要构建清朗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①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网吧的规范管理 ②学校、家庭都要认真履行依法办网的义务

③青少年应该正确对待网络文化,远离网络 ④传媒公司要依法经营,增强社会责任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②错误,学校、家庭不是依法办网的义务主体。③中“远离网络”的观点绝对化,不选。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 C 5.一位外国朋友曾说“二十多年前我到过中国:那时人们的着装几乎是一个式样,颜色也比较单调。现在,一切都变了,各色时装随处可见,中国变得多姿多彩了”。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C.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

【解析】 A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设问要求根本原因,开放文化市场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经济决定文化,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故入选。C观点与题意不符,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是文化市场色彩斑斓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D观点与题意不符,网络媒体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故排除。

【答案】 B 6.2015年1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力争用半年左右时间,着力解决这一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网络空间全面清朗起来。这说明()A.网络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非常不利

B.网络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C.不良网络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通过专项整治可以彻底克服文化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国家网信办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努力使网络空间全面清朗起来,这是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管理和引导的体现,B正确;网络的作用有利也有弊,A说法片面;不良网络现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文化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不能彻底克服,D错误。

【答案】 B 7.《Running Man》《两天一夜》引爆收视狂潮,文化韩流席卷我国,然而我国本土的原创节目却较少,且多落后于当今时代,屡遭冷眼。这给我国影视艺术工作者的警示是()A.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B.关注国家文化安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C.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注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解析】 我国本土的原创节目却落后于当今时代,屡遭冷眼,警示我们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A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A 8.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这启示我们()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和商业性 ②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文化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④文化建设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①不是材料带给我们的启示,排除。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启示我们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启示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②③正确。

【答案】 B 9.“鲁剧”(特指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作品)作为山东文化新品牌,把主旋律的厚重和大众艺术的多样有机地融为一体,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赢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这启示我们()①应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③满足人民的需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③错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 B 10.现在的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早已不再是只知道土里刨食、两眼不识一丁的人,电视等传媒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但是,现在流行的一些“大众文艺”所追求的是单纯的娱乐消遣和经济效益,难以真正满足农民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同时,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许多农民尚难以消受那些“高雅”和“贵族化”的作品。为此必须()A.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 B.坚决抵制各种追求娱乐消遣和经济效益的作品 C.让农民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享受各种文化快餐 D.减少高雅文化作品,积极发展通俗文化 【解析】 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许多农民尚难以消受那些“高雅”和“贵族文化”的作品,因此必须面向大众,提供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A符合题意;其余各项观点均不科学。

【答案】 A 11.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生活、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这表明()A.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B.文艺作品风格不同,都是积极向上的大众文化 C.国家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D.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文艺创作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的需要,这样的文化是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故A符合题意。

【答案】 A 12.《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改变祖祖辈辈生活方式的渴望,对土地的复杂感情,还有他们的自尊与奋斗,道出了一代青年的“中国梦”,更影响了几代青年的奋斗与励志,既“叫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又“叫座”畅销了几十年。由此可见,优秀的文学作品()3 ①都是传统和时尚的统一 ②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④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了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既“叫好”,又“叫座”体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②正确;也说明优秀文学作品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③正确;①中“都是”的说法错误;我们需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④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随着现代媒体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呈现多姿多彩的发展格局。但是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一些低俗、落后文化以迅雷之势冲击着我们的文化生活。所以要想净化人们的文化生活,必须抛弃大众传媒和市场对文化的调节。

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解析】 此题主要立足大众传媒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辨析对我国文化生活所起的作用,应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来分析,然后重点强调如何遏制消极作用。

【答案】(1)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便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作品,从而导致文化市场秩序混乱。

(3)因此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更要立足人民群众的实际,大力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14.临沂是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已有2 500年的历史。诞生了一代名相诸葛亮、书圣王羲之、天文历算学家刘洪、宗圣曾子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孔子72贤徒中,临沂有13人;中国著名的24孝中,临沂有7孝。《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同时在临沂出土,震惊世界,被评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些独特的优势为临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临沂市立足于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文化品牌的打造,积极发展沂蒙特色文化,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尤其近几年,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走在了全省甚至是全国的前列。

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发展大众文化?

【答案】(1)临沂市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是根据人们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上一篇:骨折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下一篇:组织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