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推荐10篇)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1、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政治学科,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因为价值量是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
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 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再如:教授《哲学生活》中“量变与质变关系”时,可以用一次函数公式y=kx表示。y表示发生质变的最终的量,k表示每次变化的量,x为频率。“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都是k太微小而x特别大最后达到了目的。但这不是唯一可取的途径,更不是当今时代所推崇的方法。如果x不能特别大,那么就要使每次变化的量k变得大一些,也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创新,改变事物的结构。这样,“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才更全面。
2、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
的三维目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细节,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应重在过程中细节的处理。目前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编制教材的专家已经为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了周到、细致的预设,因此下一步关键就是看教师如何运用教材。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掀起一浪高一浪的高潮。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我考虑到书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解决的几个案例已经时过景迁,远离舆论关注的热点,重拾起来会增加困难,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了几年前在电视中看到、至今记忆犹新的例子:某市政府,在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广泛征取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在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桥。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群众把它们分别叫做“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发行路难)、“土耳奇”(土气而且奇怪)。“新加坡”、“越南”、“土耳奇”(土而奇)的桥名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懂这桥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当
大家恍然大悟后,没有不笑出声来的,有个同学甚至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市民)太有才了!我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我也教得轻松了许多,顺畅了许多。
3、拓展备课视野-用大备课“厚”化教师底蕴 备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区分,广义备课也叫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教师的一堂好课包含了他一辈子的教学修养,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特有的教育素质,确实对于他上好一节课起了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终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顽强进取,对业务精益求精。广义而言,教师为丰富自己的知识所进行的进修、培训及自学等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教学工作做准备,都是备课的范畴。广义备课主要工作是:系统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学习与本课程前后有联系的相关课程材料;经常翻阅有关的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收集与教学有关的鲜活素材;还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多参看教学改革方面的书籍文章。信息化社会,尤其要重视通过网络开阔视野、查找文献、收集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广义
备课,既包括一个教师的知识量的储备和增添,也包括其日常见闻的广大和人生经历的丰富,还包括其人文思想的加深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因为一个教师的学识、见闻、经历、体验、思想,都可能被经意或不经意地在某个时间带进课堂,成为他教案上看不见的部分,化为影响学生的雨露和养料。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在新时期更加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很强, 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 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 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 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同时, 思想政治课还要重点介绍党和政府所制定的现行路线及重大政策, 因而它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特点的学科。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实施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普遍的、常用的文化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教育, 扩展学生的知识容量的同时, 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的宗旨。
因此, 作为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师, 要看到思想政治课程的独特价值, 要认识到我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二、教师要研究新课程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要上好新课程, 首先必须对新课程有一定的了解, 要研究新课程。新课程对于每一位教师都是全新的, 在它面前没有老教师, 大家共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都是零起点。因而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要了解高中政治新课程的课程目标、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具体内容、评估要求、基本框架和特点等, 了解新课程新在何处, 使自己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逐步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新科研成果, 不断吸收新知识。
三、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做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师
教师的成长, 观念更新是前提。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 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 必须具备以下观念。
1. 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第一, 教学相长。这是一句老话, 为很多教师引用了很多年, 但简单的道理后面蕴涵着难度极高的操作实践。承认学生是独立的个体, 学生具备的思想、知识、情感、人格是独一无二的, 教师的思想、知识、结构不是完美的, 这种差异空间的客观存在, 只有在教师意识到并在意识上重视, 才能在对话中以互相尊重的学习态度, 互相聆听, 相互促进。
第二, 亦师亦友。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传统的师道尊严, 盲目扩大教师的身份地位, 很多教师的口头禅是“学生就是学生”, 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教师观念上没有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当然也有教师对学生过于袒护, 教师的个人尊严得不到有效维护。因此, 亦师亦友的境界被认为很难达到。实际上, 只要教师博学、多思, 加强自身修养, 放下架子, 学生自然会尊师。而在对话中以平等的思想交流, 交出话语霸权, 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 自然会有朋友交心般的愉悦对话。
2. 建立现代课程观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 生活即课程, 自然即课程。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 这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的有机构成的时候, 它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我们的教学还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内, 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 是很难实现课程功能转变这一课改的重要目标的。
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目前, 思想政治课倡导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学导式教学
学导式教学法提倡学生自学, 教师的指导贯穿其中, 其本质特征是:教学重心从“教”移到“学”上, 学生自主地、直接地、快速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课堂上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是由学生主动进行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活动, 个体和群体相结合, 变“讲”堂为“学”堂。这是对传统习惯的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同步教学和学生被动依赖的“注入式”、“满堂灌”的彻底否定, 和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启发而“不启不发”乃至“启而不发”的“启发与注入并存”的重大突破。
学导式重视学生学的方法与理念, 强调以自学为主体的“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这四个环节, 学生直接从教材中获得知识, 掌握学法, 形成学力, 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和品行得到生动活泼的开发。学导式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关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基础之上教师的恰当指导。
显然, 学导式既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 又是适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的指导思想。
2. 情境陶冶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有:开展情境表演, 如小品进课堂;运用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文学典故以及漫画等材料创设新奇的教学情境;通过图画再现情境;通过音乐渲染情境等。
3. 合作探究教学
新世纪由于知识的爆炸性增长, 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要求人们进行终身学习。如何学习将比学到什么更为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求教师改变老一套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更多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 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让学生自主参与, 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 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过程中, 特别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 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 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 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种艺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 理论联系实际, 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中融合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 做好新时期的教育和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一、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任课教师,自然也就会喜欢上该教师所教授的科目。因此,可以从培养师生感情,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入手,让学生信任并且喜欢政治教师,逐步使学生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的课程上来,从而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1)尊重、关心、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树立平等的观念,要用言行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每个人在教师的心中都是平等的、优秀的。不管学生的成绩好或差,成绩只能代表他们的过去,并不代表现在,更不能代表未来,只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都是好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而使每个学生从内心深处都愿意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他们争取做得更好的斗志。
(2)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面对升学的压力,学生对教师的喜欢甚至是崇拜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师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教师一定要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课上或课下遇到的难题和疑惑。此外,教师还要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钻研新课标,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要内外兼修,做到优美的外在形象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的有机统一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和他人已经有了一定的评判能力。教师优美的仪表、幽默的语言、自然而富有亲和力的教态无不影响着学生,决定着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喜欢和崇拜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信任、宽容以及高尚的品德修养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二、政治课教学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的开放性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础,我们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条件下学习、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过程、主动探究。
(1)课程资源开放。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不是仅供教师进行知识讲授的。教师使用教材应有创造性,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教学变得有针对性、实效性。这些参考资料、优秀课件,也应该向学生开放。
(2)教学形式开放。思想政治新课程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主要教学形式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形式应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选择各种不同的类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与素养。
(3)教学时空开放。新课程教学活动可根据主题、内容,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或用几个课时完成。在课堂上完成或者安排其他的课外活动完成,这样既给学生的创造性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也给教师的教授留下了丰富的形态。
(4)课程评价开放。思想政治新课程的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它重视的是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因此学生在活动中付出努力的程度及探索、思考、创意等都应该得到充分重视。评价的方法、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尺度都会随着评价功能的转变而慢慢转变。新课程的评价应该更加开放、丰富、灵活。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取。
三、运用知识,升华参与意识
运用新知识巩固提高,是最简洁的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手段。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梳理知识,从更高层次上领会、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以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这是升华参与意识的一个好方法。而要提高运用的效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用兴趣调动积极性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只是单纯的讲解,即唱“独角戏”,看上去不乏精彩之处但它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2)用活动提升知识性
作业是为巩固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但如果作业本身不合理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基于此,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应该形式多样,应是学生所关心并以感性知识为基础的,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练的兴趣。运用新知识,实质上是促成学习时效,使学生不断把获得的新知识成功地运用于实际,尝到能解决问题的“甜头”。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强化了参与意识,也一定会形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初探
为努力使思想政治课堂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本文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的革新、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五个方面展开粗浅的探讨.
作 者:伍幽 WU You 作者单位:安福二中,江西,安福,343200刊 名:井冈山医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年,卷(期):16(4)分类号:G631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 主体作用
摘要:高中政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在高中政治教学因为脱离了学生生活世界导致了教学效果低下甚至无效,教学目的难以实现,课程价值更难以凸显。本文着重从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五个方面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界定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的具体内容上更加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需求。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打通教学活动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书本知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课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存在些许弊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往往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重视不够,学生难以得到全面发展。要适应教学生活化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必须生活化:第一,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并重。思想政治课也是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也必须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仅根据社会需要确立的教学目标,而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不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追求,就可能最终落空。第二,理想与现实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目标既要现实化,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目标的可实现性;又要避免平庸化,体现目标的理想性、先进性,能够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价值目标。第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统一。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淡化学科知识体系,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思想政治课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比较、调查、探究等,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把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充分张扬个性,积极进行自主探究,获得情感体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养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二、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上,过去长期存在“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问题。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首先,基本内容符合学生生活需要,惠及学生终身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方面,其中每一方面都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知识内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处理好学科理论逻辑与学生生活逻辑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淡化学科体系,注重教材基本内容的教学,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进行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美化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学内容反映形势发展,体现时代特点。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时代性,思想政治教材往往滞后于时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和改造。要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问题及时地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让现实生活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源泉。第三,典型事例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教材中列举了一些事例,但这些事例往往过于理想化、成人化,多以伟人、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为典型,不仅时效性比较差,学生缺乏新鲜感,也往往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难以产生共鸣。因此,要整理、筛选来自现实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典型事例,作为教材的补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增强吸引力。第四,问题讨论关注“热点”和“焦点”,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中学生关心社会,思索人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有着一定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努力思考、热烈讨论。这样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又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和师生“思维共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和热情。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寓教于乐,寓理其中。创设生活情境的典型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用语言描绘情境。即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富于情趣的语言,叙述生活中的事情,描述生活的场景,勾画生活中的人物等。第二,用教具展现情境。即用一定的实物、图画、表格等展现现实生活的画面,使学生亲眼目睹“真实”的生活情境。第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情境。即用音乐、电影、电视等艺术手段,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场景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第四,用活动表现情境。即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某种典型的生活情景或截取某个生活片断,组织一定的模拟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进人一定的生活情境,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第五,以幽默夸张情境。幽默具有形象、生动、夸张等特点,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借助幽默可以夸张地展现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四、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和接受的程度,学生缺少真实的体验,所掌握的也不过就是空洞的理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要求强化学生自主探索和积极参与,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使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真正落到实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以下几种值得研究和借鉴:第一,体验式。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或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感受和体验,获取生活经验的教学方式。第二,探究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定的问题或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第三,谈话式。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教学话题,师生共同分析、共同探讨的教学方式。第四,活动式。例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主题班会、社会公益活动、办剪报、组织竞赛等。
五、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主流。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需要,相信学生潜能,爱护学生身心,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气氛民主化,师生关系朋友化,使教学在民主、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应该做到:首先,要摆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教学中教师必须是引导者;学生必须是主动探索者。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势压人、以压代教,必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再次,师生要平等交流、共同研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与学生共同研讨问题、交换看法、沟通思想、培养感情;学生要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不唯师是从。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 2004 年 3 月 2 日
[2]胡田庚.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高等函授学报,第20卷第6期,2007年6月
[3]周春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研究.教学与管理,2010年7月20日 [4]林树文.试论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时代教育,2009年10月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人文精神、情感理念恰到好处地融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轻松、和谐以及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将知识逐一牢固地掌握,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美好。要想实现这一美好的教学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活用教材
1.要使教材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政治教材内容比较死板、单一,课本上都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会感到非常乏味。为此,教师需要充分的依据教材,整理教材,使那些原本生硬、死板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2.要使教材平易近人,容易理解。思想政治传授的内容大多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当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整理后,用比较生活化的语言或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例子来做比较、打比喻,就会使知识更容易理解,这样平易近人的教学也会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产生好感。
教师依靠教材,将教材内容变为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形式传授给学生,通过合理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用问题引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驱动力。有趣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思考和辨别的能力,但是乏味生硬的问题则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政治教学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要着重思想政治教材体系的重构,通过设立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新的知识。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欣赏学生的创新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1.在教学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不断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内在需要。
生活既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归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简言之,要关注学生内在的需要。“需要”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是提高认识的内在动因,是良好的价值观形成的坚实基础。因此,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组织教学活动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从学生亲历的生活实践入手,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反映和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为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例如,笔者在讲授矛盾相关内容时,针对当前高中阶段比较敏感和棘手的早恋问题,通过正反两个案例的呈现,积极引导学生用矛盾的特殊性(人生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主次矛盾等相关知识加以讨论与评析,既使学生对矛盾的相关知识有了比较直观的把握,也使得学生对早恋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相对于教学实践,任何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都有一定的滞后性。社会在飞速变化,理论在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应不断地调整、充实。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时代性要求。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充分开发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我国的社会进步、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结合起来,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结合起来,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以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教学内容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客观、全面、辩证。客观、全面、辩证地表达教学基本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课程可信度和实效性的需要。思想政治课无疑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现实问题,但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客观、全面、辩证地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为此,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及对知识意义的引导不能片面化,不能顾其一不及其余。对有关价值标准的表述,在确保规范、正确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介绍多元价值标准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标准的背景下、在价值标准的现实冲突中,通过比较和鉴别,认清主流,做出正确的选择。
3.塑造教师新角色。
3.1教师角色定位是教学理念的表现,新课改要求教师转换角色。
3.1.1要由思想政治、伦理道德基本理论、知识、原则的权威说教者、布道者和灌输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直面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现实实践的观察者、分析者和参与者,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形成的引导者、培养者和促进者。
3.1.2改变自己思想政治、伦理道德权威中心的角色,走下高高在上、远离学生的讲台,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在民主、平等、轻松、互动的教学情景和氛围中,做学生看法、意见、观点的倾听者,疑惑、问难的解答者,与学生一起共同成为体验生活、感观社会、思考人生、问难疑惑的学习者、思考者。
3.1.3不再做教育教学的简单的管理者、监管人,要与学生一起成为创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之实验情境的参与者、导演和演员。
3.2塑造教师新角色,要求教师开阔视野。
3.2.1开阔自身的知识视野,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这些知识基础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学科本身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的知识领域,如伦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二是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性本质要求教师具有的知识贮备,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对策学、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等。
3.2.2开阔自己生活世界的实践性视野。新课改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紧密地结合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关注社会、生活实际,了解社会热点、焦点,把握国内外的时政现实,最大限度地开阔自己的生活实践视野。
3.2.3要掌握其他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机制与实际状况,树立大德育的教育教学观,从而营造和谐的德育生态环境,使德育工作实现其实效性、长效性与可持续性。
4.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重视以单元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有助于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以及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
重视目标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此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学业成绩的评价。
重视“以问题为引导、体验为中心”的情境设计。这是“从生活逻辑到理论逻辑,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
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不是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是用生活的例子验证书本结论。
比如,在讲“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文化现象与文化思潮,让学生体验、讨论、比较、鉴别。
5.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一、教学内容要做到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1.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个必要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四年来,我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钻研教材,准确掌握知识点,理清知识结构,把握重点难点。备学生就是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这是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备课的中心是备学生,所以,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品格、方法等各个方面,学生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品格的好坏、方法的优劣,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知识是能力增强、品格提高的前提,方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为此,我们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广泛搜集教学材料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力求每节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含金量”。我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书籍等多种有效的媒体手段,搜集大量的材料、宝贵的信息。我能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但能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譬如,今年12月,我在教学“国家财政”这一内容时,结合正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的漫画和图片,生动、形象、直观地介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我还讲了许多最新的情况: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危害,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对比关系,世界各国应对经济膨胀的措施等。紧紧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学生有一个鲜明的观点,“抑制通胀,保持社会公平和稳定”是国家财政的目的之一。学生的兴致很高,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高潮迭出,通过搜集身边生活中的材料来开启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读、议、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阅读
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会怎样读书。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抓住思想政治的学习要点,充分认识到政治理论对社会和自身长远发展的意义,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并且树立坚定的信仰和毅力。我教学生的两种基本的阅读方法如下:
(1)粗读。粗读就是粗略地读,是一种翻阅法。要求学生记住课题,了解一本书包括几个单元,每单元有几课,每课有几框题,每个框题各讲了什么问题,找到观点,着重了解大意,提纲式地把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整体框架。这种读法要求加快速度。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学生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2)细读。细读就是精心、仔细地读。要求学生看懂教材所列举的事实、例证、资料、数据;弄清教材是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分析问题,进而归纳、概括出结论的;提炼和整理教材内容的要点;把握问题之间的联系;理解和记忆重要概念、基本原理。细读,绝不是死读书。要教育学生懂得书是凝固的文化,人是精神的载体,不应让书去驾驭人,而应让人去驾驭书。鼓励学生敢于对书质疑、提出问题,善于联系社会实际理解书,善于运用书中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把书读活。
2.讨论
议论(讨论)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共同研究,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及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围绕中心问题来展开。讨论一般是以相近两排的四个人为一组进行,让学生互相提问,相互解答,共同寻找正确答案,教师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在教学“商品”这一框题时,提出“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天然矿泉水是不是商品?农民留给自己吃的粮食和送给别人的粮食是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不是一定是商品?两种不同的商品为什么可以相交换?两种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议论,各抒己见。议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的自学过程变成学生多思、深思、学会、会学的过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训练
练就是根据本堂课的教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和各种变式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在讲解“货币的产生”时,根据课程的内容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根据1件衣服=15千克大米的等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衣服和大米需要交换?(2)为什么衣服和大米能够交换?(3)在这里1件衣服的价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运用商品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交换价值及其相互关系等知识来回答。通过练习,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扩大教学效果。
总之,上好一堂精彩的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出发,把教学内容做到丰富多彩。需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加强学生“读、议、练”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高中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编辑 董慧红
我个人认为,对于新教师而言,应该实施章备课。所谓章备课,就是进行每一章新课之前对本章教学的统盘准备工作,也是本章的总备课。我发现有部分新教师采用上一节备一节,不知这些老师有无发现这样备课的弊端。前后知识总存在一定的联系性,通过章备课,可以掌握教材的整体性、惯穿性;通过章备课、通读教材,能理解教材各知识点的渗透和重点难点的分解;通过章备课,认真分析教材,对照学生情况,能处理好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物理学知识结构的关系;能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物理学和教材的严密逻辑理论体系;章备课让我们能更好地实施本章教学,值得我们采用。章备课可以准备些什么?
备教材:通读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分布,把握教材的整体性,从宏观上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
备教学大纲(或教师用书):可以核对一下,自己通过阅读所形成的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与大纲是否相同。
备习题:对新教师而言,我认为习题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素材,可以使相关知识点立体化,通过习题可以影射出某些知识点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应用到什么问题中,在教学过程中筛选出一些典型题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使知识立体化的同时也可达到巩固的目的。
备课中,有些部分需要进行细处理——这是难点突破、重点突出的一个关键环节。以下是几种值得借鉴的处理方法: 1.搭桥。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其教材各部分内容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根据整体原理搭好教材内容联系较紧的各部分之间的桥梁,将各部分内容组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应用,改变孤立地、单一地进行教学信息传输的状态,减轻思维负担,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鲁科版必修Ⅱ第二章能的转化与守恒这一章节,紧紧抓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可将这一章节紧凑联系在一起,也将第一章(功和功率)同第二章联系起来。通过提出问题“如何定量表示动能(和势能)”,启发学生从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去思考。对于动能定理的认识,跳出推导过程,可以发现,动能的变化可用总功来衡量,同样的,重力势能的变化可用重力做功来衡量,弹性势能的变化可用弹力做功来衡量。如此一来,这一章的知识就显得紧凑了些。2.化整为零。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情况、知识点的密度和难度,教师自己应适当作些调整。化整为零,再各个击破,不管对于知识点的讲解还是习题的讲解都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举个例子: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对于学生来讲是一大难点。把它拆成两个难点进行突破:一是准确地把总功表示出来;二是应用它来分析题目。第一个难点可以安排在第一章功的计算当中进行培训,在此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几种常见力做功的特点(包括重力,拉力,支持力,阻力——有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特点)。第二个难点在讲到动能定理的应用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分析引导。很多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有什么用?通过对动能定理表达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随着物理情景的不同,等式左边分析起来比较麻烦,表示出来更需一定时间和难度,而右边则不同。读题时若有看到描述速度的情况(有时是直接给出某些位置的速度大小,而有些题目则没有直接讲时,而是在题目中出现 “到最高点”、“压缩到最短”之类),可以思考这个问题,这道题目应用动能定理能否求解,这样就不会完全没有思路,慢慢地会发现动能定理的优势。3.作好铺垫。
常常见到,物理用到的数学知识尚不齐备,比如,直线的斜率、二倍角公式、弧度制等都是 1 物理超前数学,应提前有所准备。还有一点是知识衔接上存在一点就是有一定的台阶,比如初中课程和高中课程之间的台阶。适当做些铺垫,上好高中这个台阶。例如,“功”在初中已有涉及到,包括概念和几种特殊情况的计算。高中将功的计算推广到更为一般的情况,可以从初中讲过的概念出发——功是力和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完成知识衔接;另外要做的一个铺垫是对余弦函数这一知识的准备,学生此时具备的只是求解
角的余弦值,在课前要提前做准备,否则要让学生理解正负功及其物理意义就会是一大难题。4.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实现知识的“接轨”。
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而影响到进一步的学习。例如,学习了加速度这一概念后,紧接着是应用这一概念来分析计算作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而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计算可以和标量计算相差无几,而且只有在速度大小有发生变化时才会产生加速度。受到这一思维定势的干扰作用,学生很难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下面是排除该思维定势影响的处理方法: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必要条件:一是合力要指向圆心,二是有一个沿切向的初速度。若没有初速度则物体将向着圆心方向作匀加速运动,若没有向心力,则物体将沿初速度方向作匀速运动。可见,匀速圆周运动应当是沿圆心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沿初速度方向的匀速运动的合运动。如图所示,物体由A至B的运动,可看成先由A以速度v 匀速运动至C,再由C以加速度a匀加速运动至B。可见,速度方向的改变也可通过加速度反映出来,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包括大小和方向都可以用它来描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生活哲学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答案、自主建构意义或理解、自主寻求所需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应用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一)自主性:
探究式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向学生提供数据资料、新闻背景知识、或创设情境等,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主动建构政治各模块知识。
(二)参与性:
政治课探究式学习方式将学习的权利归还给了学生,从提出问题、搜集材料、分析解决问题到结果评价,每一步都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快乐,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问题性:
政治课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从问题着手,层层深入,在主动探索中掌握知识,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性:
政治课探究式学习特别强调学生运用政治原理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实事求是
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容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采用“辩论、小品、讨论”等形式就是进行探究式学习了,于是,课堂追求表面的热闹,虽然气氛很活跃,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及辩证的思维。
(二)重表演轻借鉴
表现在“平时课”和“公开课”的差异上。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会非常重视探究教学,会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探究方案,并常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的亮点甚至高潮。但是,在平时课上,老师照样按老路走。有的老师说:“探究式学习,理念挺好,但脱离实际,不可行,公开课上上可以,平时课那就不必了。”两种课堂教学的差距过大,不能不说有些公开课的探究式学习有表演之嫌、“作秀”之感,难怪有些老师在听完公开课后,感叹收获不大,借鉴极少。
(三)重教材轻变通
思想政治四个必修模块设置的探究活动很多,有些教师一律按照教材布置的内容进行探究,不作任何调整和删减,且探究方法固定化、格式化,步骤公式化,有多少探究内容就探究多少,全然不顾实际情况变通,导致学生缺乏探究热情。
(四)重自主轻指导
政治课探究式学习应是“过程与方法”“能力与知识”的丰收,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讲探究,就让班长、课代表或探究小组长带领大家辩论,自己却退到幕后,不参与、不引导。既不对探究活动开始之前的情境进行创设,也不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适时介入或在探究完后进行整合小结,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放任自由,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探究”得挺高兴,却无真正收获。
三、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的反思及对策
(一)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究
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适应角色转换。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绝对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其次,教师要具有终生学习的理念,学生探究的课题涉及课内课外、内容丰富、范围极广,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补充许多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发言权,才有资格和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最后,在探究过程中,还要用到一些科学方法和现代化媒体工具,教师还要学习有关探究理论的方法和现代媒体技术。只有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做到勇于探究。
(二)以新课程合作交流为契机,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探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不可避免会有许多失败的教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加强合作交流,把自己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与大家一起分享。做到善于探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提倡多样化学习方式
探究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它的许多优势是传统的授受式方式无法比拟的,但是探究式学习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它比授受式方式要多花很多时间,因此,不能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先进的,授受式学习就是落后的,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运用不好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师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2、精心选择探究内容
探究内容应有选择,不能什么都拿来“探”。学生能轻易理解的内容,采用直接学习即可;有些知识内容,虽然可以设计探究活动,但由于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挑战,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多数学生会成“陪探”,应考虑交给兴趣小组来做,不必全部学生参与探究。因此,对于探究的内容,应因地、因时、因人而选择,以实际情况,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好。
3、把握指导的“适时介入”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因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学生探究的顺利进行。比如,若教师介入探究的时间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展开自主探究教师就介入进来,往往会使学生丧失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机会,反之若教师介入过迟,往往又会使学生处于盲目探究。再如,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介入太多,就会剥夺学生探究的机会。反之若教师过于放手,也会导致探究活动偏离目标和方向,或使学生盲目探究。
如在讲民族问题时,恰逢奥运火炬在世界传递之时,在法国出现了反华分子和藏独分子破坏活动,QQ、网络到处宣扬抵制“家乐福产品”,学生对此反应强烈。笔者及时提出问题:“抵制家乐福产品,这种爱国形式,大家觉得好不好?”“砸烂家乐福产品,与3.14西藏打砸抢事件有何不同?”“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的爱国之心?”通过课堂探究讨论,使学生明白要理性爱国,要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
(三)以考试评价改革为导向,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敢于探究
从参与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反映的意见看,考试评价制度仍然是束缚他们开展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因素。探究教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势必会影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量,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因此,众多教师不愿进行探究尝试,只有在公开课时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而进行探究设计。因此,要想教师将探究进行到底,必须在评价体制上作些调整。
在当前背景下,取消选拔考试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要想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积极作用,必然要效率。对师生互动与课堂时间进行有效掌控,也是我们以后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福建师范大学附中校长、特级教师翁乾明老师提倡简约性教学,3位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学内容并非越多越好,“简约”反而会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简约性”问题也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评课的优化
听课者,尤其是评课者,要听出同课的“同”来,更要在乎异构的“异”,并通过认真比较、分析,站在理论的高度予以评说,这样才能让上课者恍然大悟,让听课者茅塞顿开。这3节课各有所长,各有闪光点。我们不是要评出谁好谁差,但要让每个人知道各自的特点,虽是同课异构,而实则是异曲同工。这3位教师对于课标的理解和把握在方向上是一致的,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也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评课不能只是简单评述某节课气氛好,收获多,细节处理到位,等等,而是要根据难得的市级“同课异构”活动进行交流,从不同的侧面推动听课者、评课者、授课者一起提高。
(五)授课者的进步
通过“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教师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互相学习和借鉴,形成一种新的研究氛围,创设出良性循环的教学研究环境和条件。授课者在钻研教材时,要找准着力点,预设闪光点,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明白要把什么拿出来让别人分享,然后相互听课,认真比较、反思。通过这种研讨,进步最快的应该是授课者。通过授课与评课,授课教师在听课者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性格、知识和经历,发挥自己的长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男教师侧重逻辑与思维,女教师侧重情感与体验。于老师利用自己研究生态工程的优势,结合学生的汇报,对生态工程进行的分析严谨而理性;黄老师通过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结合学生“陌生”知识与“熟悉”知识的矛盾,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过程流畅,气氛融洽。
(六)教研的提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推荐阅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11-01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跟进培训心得体会11-26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10-06
实施高中新课程实验09-25
高中教师政治思想表现个人总结09-22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06-12
高中化学新课程特点06-17
高中新课程中数学探究06-30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07-04
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