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复习方法(精选8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复习方法探索
临淄四中张洪祥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思想政治学科由原先单独的高考科目成为“文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高考备考要求、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粗谈一下高考思想政治课复习的看法,供各位同仁商榷。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高考试题来看,依然是以单学科独立知识和学科内综合知识为主,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相对较少,即使是在跨学科的综合题中,也有一部分是应用单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重点抓好学科知识的复习,夯实学科知识。根据这一要求,在政治学科备考的过程中,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从高三学期初到高考前划分为三个阶段,阶段推进,三轮互动,每一个阶段的复习内容、复习方法与要求等都确定好。不仅要求教师明确,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不至于漫无目的。实践证明,这种复习策略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夯实基础,注重整合,构建知识网络。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妄加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政治科高考在试卷中所强调的关注现实生活、发挥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的。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抓基础必须重视知识的落实。“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说明了对教材基础知识落实的重要性。教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复习越到最后,教师越应狠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到对“双基”融会贯通。
在复习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一轮复习中我对课本知识分了五个层次,即课题――节题――框题――问题――问题阐述,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第二轮复习中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做好“知识整合”,实施“立体复习”,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例如,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帮助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对于每个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此我重视了对知识的挖掘,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学生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二、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概括地讲就是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以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培养各种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工作,它既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又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我们适应高考试题改革的需要。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背景、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高考改革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并且将继续深入下去。
《考试说明》在规定考查知识范围同时,也规定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如果说,《考试说明》中“考查的知识范围”对考查内容的广度作了要求,那么“能力要求”规定的就是高考政治对于考试内容深度的要求。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即第一轮复习)的前提下,培养能力和强化能力训练是热点专题复习(即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关注热点,学会迁移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而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那是肯定考不好的。
基础打牢了,并不等于能力和素质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要提高能力和素质,除了首先要夯实基础外,还必须把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考政治科命题的重要原则。政治科高考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融合,倡导“现实问题的知识性关注,理论问题的现实性追问”,既反对知识化倾向,也反对时政化倾向,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此在备考过程中,我十分关注党的各种会议的召开及其报告的主要精神,努力将之与思想政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材进行增删、整合,对知识进行更新。并把社会热点问题与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解题技巧
政治试题的主、客观题目往往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背景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筛选信息、找到切入点等都需要通过进行针对性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以考代练,优化精选试题,通过检测找出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练、讲、再练、再讲,通过不断的讲练、练讲,教会学生主、客观题目的答题技巧。如客观题目中的排除法、一材多用法、代入法、逆选法、因果联系法等;主观题目中的精读法、材料联系法、标号法等。教会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理论。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了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在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突出抓好知识的落实,抓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下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适时开展学科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当然,作为文科综合有机组成部分的政治学科,决不能隔绝与政治、历史学科的联系。在备考过程中,我还注重了与历史、地理两科教师的密切协作,加强了集体备课,统一相关的重点问题及热点问题等。
一、夯实基础, 注重整合, 构建知识网络
政治科高考在试卷中所强调的关注现实生活、发挥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的。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 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 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抓基础必须重视知识的落实。“不怕难题不得分, 就怕每题被扣分”, 说明了对教材基础知识落实的重要性。教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 关键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 所以复习越到最后, 教师越应狠抓落实, 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 真正让学生做到对“双基”融会贯通。
在复习过程中, 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对课本知识分了五个层次, 即课题———节题———框题———问题———问题阐述, 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 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在第二轮复习中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 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做好“知识整合”, 实施“立体复习”, 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 优化组合教材知识, 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
二、关注热点, 迁移知识, 培养各种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 概括地讲就是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思想觉悟, 以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培养各种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工作, 它既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 又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 同时, 也是我们适应高考试题改革的需要。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 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 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背景、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高考改革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并且将继续深入下去。
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 (即第一轮复习) 的前提下, 培养能力和强化能力训练是热点专题复习 (即第二轮复习) 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 而且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 融入社会, 关注热点, 学会迁移知识,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不重视知识的迁移, 而是死记硬背, 生搬硬套, 那是肯定考不好的。
基础打牢了, 并不等于能力和素质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要提高能力和素质, 除了首先要夯实基础外, 还必须把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 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 也是高考政治课命题的重要原则。
三、加强训练, 查缺补漏, 提高解题技巧
政治试题的主、客观题目往往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背景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 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筛选信息、找到切入点等都需要通过进行针对性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以考代练, 优化精选试题, 通过检测找出问题, 进行讲解和指导。练、讲、再练、再讲, 通过不断的讲练、练讲, 教会学生主、客观题目的答题技巧。如客观题目中的排除法、一材多用法、代入法、逆选法、因果联系法等;主观题目中的精读法、材料联系法、标号法等。教会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 理论联系实际, 实际联系理论。
关键词:政治;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86-01
一谈起上复习课,对于刚刚参加工作而没有实际经验的或者不注意有效教学反思的老师来说,无异于见到一只猛虎,从心理上产生畏惧感,不知道该如何组织教学才能够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加上高中政治课本身的政治性比较浓厚,学生也不是太感兴趣,所以政治课如何复习就摆在了高中政治教师面前。在当前的高中政治复习课上,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复习情形:
一是满堂课。教师一节课完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表演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能力。这节课学生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点是需要你记忆的、哪些需要理解的、哪些需要应用的,面面俱到。学生拿着笔管,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像被一个放牛娃牵着的一群牛,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问,完全被动接受。课堂完全就是教师一个人的“讲堂”,而不是师生互动的“百家讲坛”。老师讲的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效率比较低。
二是满堂练。有些老师一上课,就让学生把练习册或习题集或卷子拿出来,告诉学生哪些题可以做,哪些题重点做,哪些题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然后就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一节课,老师只是在班里面转来转去,学生安静的做作业,完全像一个小型测试,而不是一堂复习课。至于学生做的正确与否,学生和老师根本不知道,基础知识怎样应用不知道。总之,学生很茫然,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三是东拉西扯。有些老师在上课时,东拉一句,西扯一句,只讲自己熟悉的,大讲特讲,不分主次,不分重难点。一节课下来,最后还是老师自己站在讲台上讲,完全没有学生的思考和疑问。课堂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学生听得枯燥烦闷,课堂效率不高。
当然,复习课的方法、形式很多,前人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此一时彼一时,很多老师就照搬照抄,导致课堂复习效率不高,复习课也陷人了尴尬境地,这样的状况令师生都觉得无奈,不知道路在何方。
我个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习前辈们的优秀成果,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特点,初步总结出高中政治复习课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将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整体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新课本在内容上的结构是“形散而神不散”,内容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许多老师似乎并没有主动去探求这种关系,导致许多老师在讲课时,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不自然,学生也没有弄明白课与课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的知识星星点点,比较零散,构不成系统。
第一步,课堂独立演练。这一步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点、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为下面的复习工作奠定基础。习题要经过精心挑选,也可以由老师自己出题,要有层次感,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要尽量的出现各种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体现类题、措施类题、评析类题、开放性题等等,以多种形式来考查,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这个练习必须是独立完成的,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观察学生的做题情况,即哪些题学生做的比较好,哪些题做的不好,教师都要心中有数,以便第三步的进行。
第二步,相互讨论和讲解。第二步是学生独立完成,第三步就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就是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展现给大家,让大家进行互相讨论,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也可以是老师和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进行讲解,可以是老师讲解,也可以是学生讲解。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一是答案完全一致,这种情况师生都不要讲解;二是多数人答案一致,极个别的出现失误,这种情况由做对了的同学来讲,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对每个选项、每个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做错题的同学受到启发,及时纠正思维错误;三是意见不一,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表现自己,环顾一下教室,看哪些个学生做对了,看看是不是有同学能够将该题讲明白,如果有,就让他讲。如果讲对了,教师就要表扬他的独到见解;即使讲错了,也没有什么关系。此时,老师就要将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式向大家说明白,或者指出解题的关键词、关键句,给学生启发,重新做题,看看是否能够做对。为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应用,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再让学生演练2-4道相关类型的题。
第三步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题、自己来解决问题,老师起个主导作用、处于指导地位,主要还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应用能力;课堂也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在演练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时存在很大问题,那么在拓展时就加大了对这方面的训练,师生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总结归纳如何正确的判定。经过进一步演练,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这个知识点。
第四步,自我小结。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即本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是你以前就会的,哪些是经过今天的学习学会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对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方法解决,等等。可不要小瞧了这一步,这一步一定要以作业的形式交给老师,这样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老师对班里学生该科学习情况的掌握,便于个别辅导。
2、将课本中的知识点整理成题。意思是把这些知识点归类。这也要参考参考书。比如说“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你找到能回答这些问题的知识点后,写一个提纲。不要太详细,列上页数或知识点个数。这样背起来调理。
3、卷子一定要做,并且做高考卷。但不要做太多。因为没时间。但是你必须提前体会到高中政治最高境界。
高中政治应该怎么复习
1、学好政治要背熟课本
高中政治中最重要的是背教科书。文科类科目只有死记硬背书才能得高分。特别是政治的主观主题很多,只要记住主题就能做到。即使背诵也不会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好。政治必须背诵高一到高三选修课和必修课的书,而且要灵活背书,融合各章知识点。
不能死记硬背政治。可以用回忆的形式验证记忆的程度。如果哪里有知识的盲点,请再背诵一次,巩固到牢牢记住为止。
2、高中政治理解很重要
有的学生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最后背得很流利,能出原题,但稍加改动就不行。原因无法理解,背书只要理解性记忆,灵活,在选择题中也能得到很多得分。
懂政治,通百通,且背得快,各章相关知识点可集于一身,考时游刃有余。另外,遇到政治考试不能或没背诵过的问题,尽量联系相关知识点回答,看评分写,多写。主观问题不能留下空白,把字写好。
3、循环复习,加强记忆
政治和历史、地理一样都是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根据记忆遗忘规律,学生除了课前预习,认真听讲之外,课后还要懂得循环复习。
可把教材分为几个阶段或部分,在与教师同步学习到一定阶段后,又适时地回到第一阶段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循环复习有利于记忆,做到事半功倍。
4、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这是政治课的内在要求,也是政治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
教学实践证明,若能将热点问题贺教材原理巧妙对接贺正确运用,就能使学生学有所长,适应高考的要求,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1.“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寓意是()
A.学习小鸟快乐生活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①指鹿为马 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 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 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 断章取义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心外无物 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⑤ 4.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5.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6.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的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谁依赖谁的问题。他们思考的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C.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
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7.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一说法()
A.既看到了绝对运动,也看到了相对运动 B.既看到了绝对运动,又看到了相对静止 C.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
D.只看到了绝对运动 8.“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种观点()
①把具体形态归结为世界的本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②与“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包含同一本原 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④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D.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10.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据此回答题。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不切实际的幻想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公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据此回答10^-11题。10.“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11.今日之忧“天”不再是无稽之谈了。现在的天空不再让人欢喜而让人忧,这因为()A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B.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D.以错误认识引导下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12.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的共同点是()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他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 C„客观事物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13.依法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从哲学角度看,我国开展人口普查工作,这是因为()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②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③通过调查就能把握客观实际的本质 ④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走进一所学校,看树木葱茏,青砖绿瓦,桃红柳绿,学生朝气蓬勃,来访者感觉这真是育人的所在。当看到一个学校遍地垃圾,学生行为习惯与成长要求不一致时,来访者又会觉得学校管理很滞后,存在很多要改进的问题。这可以说明()
A.人们对不同事物的反映是主体性的、有差别性的反映 B.人们对事物的反映受客观事物自身的影响和制约
C.人的生活经历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D.人们不能形成对事物的一致看法
15.一位书法家说:读书法作品,我们可以不记得作品的文词,不记得每一笔画怎么写,留在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作品的情性,富于“形质”的情况是书写心声的最深刻的表露„„可见()
①人们可以通过一定“形质”来把握“情性” ②“情性”可以剥离文词、笔画等形质而存在 ③人们可以排除一切“形质”来表露“情性” ④“情性”可以通过文词、笔画等形质表露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最近科学家在对神经元的研究中发现,轴突可以将信号传回到神经元的细胞体,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之间也能互相“交流”,神经元还能在较长时间内将外部刺激存储和整合在轴突内,这些新发现颠覆了传统教科书的理论。这表明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2010年7月,圣元奶粉被疑导致女婴性早熟,8月15日卫生部通报圣元奶粉检测结果,各项检测值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证实食用圣元奶粉不是导致女婴性早熟的原因,这说明()
A.错误的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认识的正确与否最终要靠实践证明 1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0.与2007年的“嫦娥一号”相比,2010年10月1日发射的“嫦娥二号”直接进入绕月轨道,奔月时间也缩短为112小时,飞行的高度也由嫦娥一号的200公里变为100公里,距月球更近。这表明()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旧事物的质变就是新事物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21.发展珠三角高效生态经济,要立足该地区的具体情况,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体现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②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③人为的联系也是客观的 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科技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到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建设和世博筹办等各个领域,上海世博会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 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理解正确的是()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③创新是辩证否定的实质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要求我们()A.想问题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看问题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4.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这告诉我们()
①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②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前几年我们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是运用货币政策有效地抑制过热的总需求;当前我们对付通货紧缩,需求不旺,则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进行调节,从哲学上看,主要体现了()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要全面地把握客观实际 B.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结的,要从个性中概括出共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 D.事物不断发展变化,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6.当前,我国对国有小企业采取放开政策,鼓励大企业对小型企业进行兼并。在这个改革过程中,有的兼并只是进行简单的组合,结果并没有改变亏损状况;而有的进行资产重组,优化组合,转换经营机制,结果扭亏为盈,焕发了生机。这说明()
A.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
B.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只有把事物统一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D.局部必须服从整体,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27.“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8.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9.“先进典型的经验值得推广,放到哪里,哪里就出成果。”这个看法()A.懂得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B.懂得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
C.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30.“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促进中部崛起,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体现的哲理是()
A.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B.要重视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D.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1.汇率变化好比一柄“双刃剑”,对经济、金融有利有弊。权威人士认为,如果人民币盲目升值,将对中国的经济、金融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可谓弊大于利,得不偿失。权威人士的观点说明()A.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规范市经济秩序,信用是关键。这体现的哲理是()
A.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B.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33.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在于()
①前者反映了复杂事物中诸多矛盾的不平衡性,后者反映了具体矛盾中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 ②前者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后者要解决的是事物的主流、支流和性质问题 ③前者要分析的是不同事物之间诸多矛盾的关系,后者分析的是同一事物矛盾双方的关系 ④二者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34.近年来,一些网站大量盗版上传影视剧,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不少家长禁止小孩上网。从哲学角度上看,家长的做法()
①没有坚持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②没有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③没有抓主要矛盾 ④没有分清主流和支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5.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36.《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说,一只愚蠢的驴子有一次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浸在盐袋上,盐化了,驴子一下觉得很轻。后来,当为主人驮棉花过河时,它就故意让棉袋往水里浸泡,结果棉花袋越来越重,压得驴子站不起来。这只驴子错就错在()
①不懂得事物是联系的,孤立地认识问题 ②把个性当成了共性 ③把个性与共性对立起来 ④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脱离客观实际
A.① B.② C.②④ D.①③
37.当前,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迈向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来临呼唤“汽车道德”一一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酒驾等。从唯物史观看,“汽车道德,的出现体现()
A.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8.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体。这表明人民群众()A.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人们 B.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39.据报道,重庆云阳县和湖北巴东县同处三峡岸区,但在对待生长了几十年的森林却采取了不 同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反差。云阳县千方百计为护江的柏树治虫治病,巴东县却巧立名目砍伐连片的杉林。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A.不同的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B.同一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让会存在的反映 40.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无臂钢琴师刘伟的颁奖词为:“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命运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了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换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这作证了实现人生价值()
①要学会拒绝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② 要用坚定的理性信念支撑自己③要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④ 取决于社会对个人创造价值的承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1.唐代柳宗元在(敌戒)诗中写道:“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意思是:有敌人存在可以促使人们去消除祸患;没有敌人,则往往使人丧失警觉,从而导致错误。说明敌人存在是坏事也是好事,没有敌人是好事也是坏事。可见()
A.人们不要过分认真地去区分什么好事或坏事 B.好事和坏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C.好事和坏事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本质的区别
D.各人所站的立场不同和各人的需求不同,对好事和坏事的标准就不同
政治主观题专练
1.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2.当今网络购物、网络教育、网络服务、刷卡消费等已经走进百姓生活。公民还可以通过网络发帖子、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国计民生问题,向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进言献计,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和监督。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
3.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4.材料:《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坚持全省文化发展统筹安排。广州、深圳市要发挥中心城市的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重点发展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珠三角其他地区要结合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产业集群。粤东西北地区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与珠三角地区文化建设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各地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广东省是如何建设文化强省的。
5.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于2010年9月6日上午在深圳隆重举行。回望过去,深圳的发展里程和未来要求表明:深圳特区最可贵的品质是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科学发展;站在新起点、面临新环境,深圳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要抢抓机遇,推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要立足于“干”,勇于实践,敢于开拓,用干事创业的实绩,把特区的旗帜举得更高。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深圳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6.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来说,它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拓宽了他们知识面,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黄色信息的传播等。不少家长怕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反对孩子上网。可是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存在,不让孩子们公开接触,孩子出于好奇,往往会偷偷接触。加强网络建设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7.2010年11月19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长春指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深刻领会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增强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的意识和能力;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切实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的奋斗上来。材料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的道理?
8.2010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适度调整: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物价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出于“保增长” 的需要,考虑到我国国债余额和赤字占GDP的比例依然可控,因此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保持不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9.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
10.2011年我国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各地提出的 “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空气污染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再加上我国部分城市和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主观感受不完全一致,先行标准中分区分段要求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需求,这要求我们必须尽快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我国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依据。
12.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l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1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会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全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依据。
材料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少峰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表述是公报的最大亮点,将国家重大战略推向新的高度,并细化了部署。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文化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却不相称,全会提出的部署意味着中国强化了文化在国际竞争中重要性的自我意识,理清了以经济强国推动成为文化强国、经济与文化并重的思路。(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14.材料一:2011年12月11日,德班气候大会在德班落下帷幕。会议各方显示了相当的政治诚意去推动气候谈判进程,致力于“拯救未来于当下”,坚持了国际气候谈判的“双轨”机制,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难以消弭,德班会议未能全部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
(1)德班气候大会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与会各方也存在难以消弭的分歧,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材料二:2012年1月28日,耗资2亿美元、由中国援建的非洲联盟(非盟)会议中心在埃塞俄比亚举行落成典礼。中国和非洲各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非洲有丰富的资源,中国有技术和成熟经验,双方互补性强,应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全面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成果,重点加强双方在基础设施、制造业、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提升合作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发展中非关系的认识。
15.材料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这是日方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感情、损害中日关系的又一严重事态。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11日就日本政府实施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发表谈话时表示,中国军队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的理由。
16.2012年3月1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安徽进行考察。这次考察的重点之一是只有13年历史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自主品牌轿车研发、生产企业,轿车出口量连续多年占全国轿车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在总装厂忙碌的生产线旁,胡锦涛带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了轿车组装的全过程。他深有感触的对公司干部职工说,你们企业发展壮大的实践充分表明,自主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成为一流的企业,关键是要培育一流的自主品牌。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新形势下,发展品牌经济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
17.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于2011年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该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从而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温家宝总理强调,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阶段性变化,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政策。各地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确定更高的本地扶贫标准。要全面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将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并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提高扶贫标准的意义。
(2)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请结合材料说明。
1.①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②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③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2.①从联系的观点看,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们应当利用网络与社会生活广泛而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发挥网络便捷的功能。②从发展的观点看,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人们应当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新形式、新途径。
3.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4.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广东省在建设文化强省时既看到了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又注意到存在的不足。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省文化建设针对广深、珠三角其他地区、粤东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要求。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为此,广州、深圳重点发展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粤东西北地区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广东省文化建设把突出地方特色和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结合起来。5.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新的起点、新的环境,深圳从变化发展的形势出发,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结合起来。深圳人敢创敢干,大胆创新,又坚持科学发展。③重视质变,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深圳人抢抓机遇,推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④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创新。深圳人立足于“干”,勇于实践,敢于开拓,用干事创业的实绩。
6.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互联网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②联系具有客观性,它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互联网虽然也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但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存在,禁止青少年上网是行不通的,关键是要正确引导。③联系有多样性,它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来说,它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有益信息,拓宽了知识面和沟通渠道,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青少年应该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2分)它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加强网络建设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7.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材料中“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增强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的意识和能力等”体现了这一点。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人们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中“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的奋斗上来” 体现了这一点。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人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材料中“要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8.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我国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国的货币政策“变”是依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作出的;而财政政策“不变”则是考虑了“保增长”的需要。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货币政策“变”是针对 “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特点而制定的;而财政政策“不变”是考虑了“我国国债余额和赤字占GDP的比例依然可控”这一实际情况。④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它要求我们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变”与“不变”是应对新形势作出的调整。⑤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物价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9.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 民生水利建设。
10.(1)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科学发展观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做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科学发展。(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保障改善民生的措施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 1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我国依据空气污染特征发生的新变化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修改。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国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是再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做出的。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我国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依据客观形势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而作出的正确行为。
12..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13.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全会强调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体现。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强国的实质是建设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现了这点。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全会确定的文化建设的主题、根本任务、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14.①文化对经济有重大影响,与经济相互交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助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助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强国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让我国自尊、自信、自强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④文化塑造人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发挥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有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15.①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具有管辖权。②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钓鱼岛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完全正当、正义的。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基本目标,也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的体现。④当前国际竞争是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的重要依托和保障。16.①发展品牌经济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品牌是依靠无形资产获利的有效手段。②发展品牌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品牌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③发展品牌经济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措施总结
【对内】
投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市场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行科学宏观调控,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对外】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所有制结构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A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增加税收,优化产业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B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激发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国家的态度: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4.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
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为什么要重视社会公平?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内在要求,是实现 共同富裕 的体现。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③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
④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⑤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体现。
⑥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扩大消费,优化消费、投资、出口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成。
3.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①最根本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增加人民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
⑤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应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面对市场竞争,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怎样进行市场调节?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②规范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③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④政府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⑤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社会主义生产经济的微观主体,必须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4.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社会应当怎样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①坚持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②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与管理进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③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调节、控制、引导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以弥补市场配置的不足。
5.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①深化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的作用。
②科学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平等参与,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
③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防止过多的行政干预。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④总之,宏观调控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要遵循市场规律。
6.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经济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③行政手段:国家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手段,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8.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A、有利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各国生产力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B、不利影响: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对外开放
1.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因?
①我国不断提高自身对外开放水平,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②坚持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市场开放性和竞争性的体现。③坚持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剂余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③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④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⑤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⑦要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安全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消费
1.为什么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生产的调整和升级。
②扩大消费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
③促进消费有利于社会收入差距的调节。
④消费水平提升,有利于优化消费、投资、出口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⑤促进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减少对外依存度。
2.如何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对应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最根本的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②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居民实际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升消费信心。
④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⑤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要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⑦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的升级。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投资与融资
资本市场的意义: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A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B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C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特别注意:
a企业要经营成功,还要面向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b提高经营者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c建立现代企业的公司制组织形式;采用法人治理结构,有效提高了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d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关键词:学习能力,政治觉悟,政治素质,学习方法
思想政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思想政治课的核心任务, 是实现“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素质”这一目的根本途径。但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习方法得以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的。没有一定的学习方法, 没有一套科学的、适当的学习方法的应用, 能力的培养只会事倍功半。因此, 思想政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思想政治学习方法的认识与应用上, 由于政治知识抽象性较强, 它与别的学科不同, 所以学生掌握这门知识的难度就更大。下面提供几种复习方法, 以供参考。
一、比较法
比较就是把相近、相反或相同的概念加以对比, 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加深理解, 增强记忆。思想政治课中有很多概念是相对或相近的, 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违法与犯罪等, 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
比如, 对“违法”和“犯罪”两个概念进行记忆时, 可让学生先找出两个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两个概念的相同点是:都是对社会构成危害的行为, 不同点是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仅指行政违法、民事违法, 它对社会构成的危害轻微。犯罪指的是对社会构成严重的危害, 包括违宪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通过这样的比较, 学生加深了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的理解, 掌握了每一概念所反映的本质, 同时也明确了它们的联系。
二、分解法
这是把含义较深、内容较复杂, 难以记忆、理解的概念, 分解成若干层次、要点进行掌握的方法。现代心理学证明,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在记忆时总是最初和最后的部分遗忘少一些。分解法把内容丰富复杂的概念分解成若干个要点, 使开头和结尾增多, 中间部分减少, 因而记忆就大大加强了。另外, 通过两次分解, 抓住了少而精的关键词语, 避开了繁复信息对大脑的冲击, 减轻了负担, 使精力集中, 也能增强理解和记忆效率。
例如犯罪可分解为:1.是对社会有危害的一种违法行为;2.严重的危害性的违法行为;3.触犯了刑法;4.刑罚当罚性是其法律后果。分层次后可抓住“违法行为”“严重性”“触犯刑法”“刑罚当罚性”进行记忆。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弄清含义, 而且能牢固地记住它。
三、一题多练法
由于政治这一学科知识本身的抽象性, 决定了它的枯燥性, 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就比较大。这时, 就需要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此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如学习“犯罪”这一内容时, 我采用了填空、选择简答、名词解释等训练方式来加强知识的巩固, 使学生掌握这一问题的概念、特征、危害。
四、课外活动辅助法
课外活动作为课内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目的在于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由于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有较大的联系, 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证明, 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实践知识, 为他们探索这一社会科学的秘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社会宣传
根据本地区的社会环境, 以及不断发生的一些违法犯罪现象, 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进千家万户进行社会宣传。
(二) 课外书阅读法
课外书阅读是丰富知识, 陶冶情操, 锻炼意志, 树立理想的又一重要方法, 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阅读大量有益的读物, 可以从那些有极大影响的人物事迹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总之,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复习是切实可行的, 这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感, 锻炼学生的技能, 最终达到“教”与“学”的预期目的。真可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参考文献
[1].《教学百科》
关键词:政治复习;原则方法;能力;考感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92-01
如何搞好复习,即需要教师的严教深挖,更需要学生的勤学善思。以这样一种良好的状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去迎接高考,我相信“苦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一、坚持一条原则:复习要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即“以本为本”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也是如此,没有对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要想在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做为高中的学生,首先解决的就是基础不牢的问题。而解决基础问题,就要在第一轮复习中重点解决。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1、对课本内容要熟悉
对课本内容要多看。看的遍数越多,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越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效率就越高,做题速度就会越快、越准。不论多难的题目,“万变不离其宗”,他都是与课本相联系的,只有对书本知识、原理掌握熟练,做起题来才会得心应手。
2、对复习要分为几步走
第一步,从宏观上熟悉相关内容的整体结构,相互联系,一定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尽可能将相关知识形成网络框架,这样对做题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整理的过程中,往往尚未形成自己的东西,只有将这些东西烂熟于胸才能在考试中真正起作用。这就需要加强记忆,如何来记?就需要记系统、记联系;同时要注意对目录、课、节、框的编排很熟悉。第二步,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包括概念、关键字句、分析过程、理论依据、结论、意义、要求、及错误观点及危害、谚语、格言、事例、问题等等。尽量做到全面掌握知识点,切不可留有知识死角。第三步,就是有选择性的整理理解记忆,比如哪些是可以出选择题或者哪些很有可能用大题的形式来考查;还有就是对课本中一些相近、相似、相关概念的理解把握上,要单独列出来,加以比较。
以上三步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是一种先面后点的复习方法,可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有益的。所以,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上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决胜千里的作用。
二、要用“活”一种方法,即要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是一门有着鲜活生命力的学科,基于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学习政治要有一颗敏感的、善于发现的心。生活深处,处处留心皆学问。
首先,要从多渠道去掌握时事。可以听新闻,看报纸,网上查阅。但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资料如此众多,要学会分析,万事皆有规律,循道而行。而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分析和在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
其次,理论原理与热点时事的具体运用。高考政治试题由两大部分构成,即客观题与主观题。在高考中,政治分数最容易拉开档次的是客观题。所以,客观题一定要处处留心,尤其是对题干、题肢、材料间关系的把握上要“求稳”“求准”。相对而言,主观题给了学生较大的發挥空间,不会“一箭定输赢”。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有时甚至还有创新鼓励分。这就需要学生将问题、材料、理论知识紧密联系。
第三、要学会筛选重大时政热点问题。高考文综政治试题设计是以能力为立意,采用应用型题目,常常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来实现高考政治必须体现国家意志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的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热点问题为题材”,“通过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关注现代化”,这是近年来高考命题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之,政治考题中要考查的一个重要素质便是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体现政治学科的时代性、实用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产,关注社会生活,实现政治学科固有的育人功能。
三、完成一种升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对课本知识有了较深层次的认识和掌握,而如何将这些成果转化为成绩,这就需要升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具体来说,就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因为练习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在练习时则要注意选用习题的典型性、针对性、应用性,要在练习中总结各种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而与之相反,在每年的高考中,有的考生对书本知识倒背如流,可是一遇到具体题目,缺乏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无法洞察出出题专家的出题用意,也就很难得分。学生应该在平时多研究解题技巧,培养自己的“考感”。
【高中政治课复习方法】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探讨06-15
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提纲07-27
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12-17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07-21
高中政治课的德育功能07-19
高中政治课改经验交流09-10
初中政治的复习方法06-02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方法11-12
高一政治复习方法:学习方法10-20
高中政治课本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