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八课(精选4篇)
高中必修三政治第八课知识
走进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①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使大众传媒迅速发展。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2、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积极的影响):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消极的影响):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
③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经营者素质,依法制裁取缔文化市场的混乱现象和违法行为,使大众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为什么?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怎么样发展?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应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主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
①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这些文化污染文化环境、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原因:A.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B.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5、如今,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①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应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②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高中必修三政治第九课知识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本要求、根本保证)
①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全盘西化”与“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发展先进中国文化的含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
A.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B.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C.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D.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更加昂扬向上。
⑤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性: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重要性)
B.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要性)
③基本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即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根本目标(任务):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为什么?
A.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怎么做?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C.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③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建设和谐文化的关系: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B.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造,培育文明风尚。
④补充: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
●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高中必修三政治第十课知识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
①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②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3、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4、如何加强思想道德素养?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5、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文化创作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6、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具体要求略)。
(3)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具体要求略)。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7、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
必要性:
(1)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时代性特征,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实现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重要性:
(1)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能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三原则)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重要性)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其中,特别要强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也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今天我们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人人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9、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你如何判断和选择?
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国家,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道德手段来加强宏观调控。
10、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联系是怎样的?(为何要坚持二者的统一?)
(1)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
11、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
(2)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13、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如果主流意识形态缺少正确的理论作支撑,不仅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厦会倾覆,而且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政局动荡,国家不知向何处去,人民不知向何处去。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提高人们的素质,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的民族概况
⑴民族构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有 56 个民族,总称是中华民族。
⑵历史认同: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⑶政治认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⑷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⑸新型关系: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⑴民族平等原则: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⑵民族团结原则: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⑶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公民的要求
⑴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⑴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①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②前提: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③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④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⑤核心内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㈡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我国的宗教概况
⑴宗教派别:我国的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五大宗教。
⑵宗教传统: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传统。
⑶宗教交流:我国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国际宗教间的交往与合作。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⑴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国家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成为个人的私事。
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里的“正常”,其实就是指在宪法、法律和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活动。
③宗教不能干预国家行政、教育、司法等。
⑵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⑶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
⑷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3.弘扬科学精神
⑴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2年的春晚背景设计很“亲民”,体现了一种创新,张扬了一种龙的精神,不奢侈、不豪华,张扬了一种民族艺术氛围、中国特色风格、时代精神风貌、公民理想情感。看节目,读背景,如在相守一道时代文化盛宴。对于“文化”的理解,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①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小品、相声、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②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③文化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创新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并不仅限于文学艺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里的“文化”是()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③指科学知识或受教育的程度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5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 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 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4.第十三届CffIN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共分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合唱五个演唱类别。这反映出()A.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D.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5.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6.2011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最美妈妈”吴菊萍的颁奖辞是:“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③通过人的活动可以透视人们的文化素养④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A.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不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D.文化离不开政治和经济 8.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9.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10.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①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②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③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A.文化作为物质力量能够决定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2.右面漫画反映的观点是()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知识力量就是文化力量 D.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13.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5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开展了“学雷锋”便民服务活动,通过一份小小的善行,一份恒久的支持,践行雷锋精神,向社会传递青春正能量。这说明()①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参与文化活动中培养起来的②透过物质载体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③文化是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社会所特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能存在 B.经济和政治是由人类创造的,文化是由上帝创造的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经济由政治、文化所决定.又对政治和文化有重大影响
15.“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这段歌词表明()
A.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 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16.《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很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这段话说明()
A.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B.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C.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8.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2011年9月22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占上海生产总值的9.75%。已成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上海市力争文化创意产业2015年占全市生产总值12%,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长期以来,标榜“客观”、“公正”的某些西方媒体报道中国问题时,或由于思维定式或价值观念的差异,或出于某种特殊的需要,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都持有固执的取舍与评判标准。这警示我们()A.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B.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C.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D.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 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22.为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作用,国家有关部门作出“千人计划”决定,要求并支持用人单位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2010年7月28日至8月3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70位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入选专家到北戴河休假。国家的行为再次向社会宣示了“知识和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宝贵。国家这样做()①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国家越来越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②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氛围,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③能够激发这些专家们的爱国热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④说明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5.2013年3月6日,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2013年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及其《分工实施方案》。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
A.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B.把文化力作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C.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D.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50分)
26.材料1:《人民日报》报道,我国文艺演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10:1,出版类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中外文化贸易额相差更是高达10倍之多。我国的文化逆差正在制约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材料2: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和经济优势,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大量渗透到发展中国家,潜移默化地模糊着这些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份与特征。国外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因此,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1)材料1和材料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2)两则材料对我国提高综合国力有何启示?(11分)
27.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只要经济上去啦,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发展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15分)
28.2013年1月4日至5日,2013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出席2013年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他强调,文化系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着力在坚持文化的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4个方面狠下功夫、狠抓落实,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文化系统之所以要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原因。(18分)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课测试题
参考答案
1——5 BBCCA 6——10 AAACC
11——15 BBBCA
16——20 BCBDB 21——25 AABD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6(1)材料1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材料2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我国面临严峻的文化安全问题。(6分)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4分)我们应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4分)防止国外文化侵略,维护我国文化安全。(3分)
27.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判断3分)
(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6分)
(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从古到今,文化的发展都有超越经济制约而相对独立发展的事例。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6分)
28.(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6分)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文化系统要切实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全面推动文化改革发展。(6分)
考点: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苏州第一次调研)2008年国际社会热点不断: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二十国集团峰会取得积极成果、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打击索马里海盗等。当今世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国正确处理面临的各种国际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须
A.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B.根据各国的国家性质执行不同的对外政策
C.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各种活动
D.正确处理好大国关系,维护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2.(济宁质检)经过40余年4轮艰苦谈判,2008年10月,中国终于拥有了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的边界土地——大约一半的黑瞎子岛的主权。这说明
A.国家间的摩擦主要是由领土争端引起的B.国际关系的表现形式由对抗转化为合作
C.中俄两国之间没有利益冲突
D.我国积极寻求与其它国家的利益共同点,通过协商谈判妥善解决与其它国家的分歧
3.(枣庄期末检测)因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利用所谓的“西藏问题”制衡中国,执意会见**,2008年11月26日中国政府做出了推迟中欧峰会的决定,并暂停中法部分经贸合作项目。这是因为“西藏问题”是
①关系到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主权问题 ②涉及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民族问题③涉及西藏人民的人权和宗教问题 ④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问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江苏四校联考)2008年11月16日,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如果中国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世界不应对此感到意外,但中国将仅把这种军舰用于近海防御。材料主要表明
A.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自卫权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C.我国国际地位提高,我国建造航母外国不敢表示异议
D.我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他国家希望我国尽快拥有自己的航母
5.(江苏四校联考)中俄两国本着互谅互让原则,经过多轮次谈判,达成了黑瞎子岛边界协议,于2008年l0月14日举行了东部边界黑瞎子岛界桩揭幕仪式,成功解决了黑瞎子岛的领土争端问题。该边界协议被称为世界上解决边界争端问题的典范。这说明
A.合作、竞争、冲突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
B.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冲突的根源
C.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D.和平对话和公平合理协商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
6.(汕头潮南区期末质检)2007年10月3日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鲜同意对一切现有核设施进行以废弃为目标的去功能化。这标志着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上述材料说明
①对话与合作是解决冲突和分歧的正确方法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合作的基础
③会谈六方在根本利益上是相同的④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汕头潮南区期末质检)当前,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这表明,国家间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它们是各国
A.进行国际合作的基础B.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C.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D.处理国内事务的依据
8.(2009届第二次六校联考)当前,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这表明,国家间存在着许多共同利
益。这些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它们是各国
A.进行国际合作的基础B.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C.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D.处理国内事务的依据
9.(2009届六校第一次联考)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爆发出的巨大力量赢得了世界赞誉。海外媒体发表评论说,一个领导人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大捐款达到数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而排长队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这表明
①提高国际影响力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民族凝聚力是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③动员和组织能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④物质力和精神力都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09届广东第三次联考)2008年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联合国会议谈到中美关
系时说,中美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成为朋友。中美两国能做到这样主要是因为
A.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B.中美两国结盟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C.中美两国具有合作的共同利益
D.中美两国有着一贯合作的传统
11.(2009届广东第三次联考)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
隆重举行。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了本次盛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家具有主权属性,地区是指不具有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的区域 B.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地区是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成员
C.参加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都是联合国的会员国
D.国家和地区都享有独立权
12.(2009佛山质量检测)海外媒体普遍认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正在改变世界秩序,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应对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困难将更大。由此可见
①中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②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
③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④中国与世界各国根本利益一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12课标卷)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据外交部统计,2006年我国出境人员逾3452万人次,2010年突破6000万人次,驻海外企业超过1.6万家。2011年外交部开通中国领事服务网,为出境中国公民和机构提供海外安全信息和领事服务,这一年外交部门共处理各类领事保护案件约3万起。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国家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②国际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③我国坚定维护本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
④我国与其他国家具有不同的国际法律地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12福建卷)
27、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加上极端气候及病虫害所带来的粮食减产,目前全球有约10亿人在挨饿,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更深的贫困,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
A、世界各国面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B、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C、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D、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 15(12广东卷)29.在2011年世贸组织第八次部长会议上,各成员普遍认同加强世贸组织的作用,呼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但在多边贸易机制未来方向性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据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各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利是对称的②世贸组织推动国际分工和资源的全球配置
③各成员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④多边贸易机制的发展能消除竞争和冲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6(12浙江卷)32.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菲律宾政府无视历史事实,再制造事端,企图侵占黄岩岛。对此,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反应。上述事实表明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得决定性因素
②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④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如皋09届统考)2007年9月14日,中国政府通过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致函美方,就美对铜版纸反补贴暨反倾销措施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项下的磋商请求。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世贸组织中独立起诉他国的贸易政策。这表明
A.中国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B.中美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C.中国对美国进行贸易倾销D.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
18.(南通08—09期中测试)2008年10月1 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宣布,由于美朝在朝鲜核设施验证问题上达成协议,美国决定将朝鲜从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除名。这表明
A.美国与朝鲜之间已经不存在根本利益上的对立
B.美国与朝鲜存在着共同利益
C.反对恐怖主义是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任务
D.恐怖主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9.(南通08—09期中测试)目前,太空竞争愈演愈烈。美国超强的太空实力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是俄、英、法、德、日等国家在太空竞争中也正在积极奋起。此外,印、韩、以等国也跃跃欲试,欲借助各自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后来居上。上述材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变为现实
B.世界各国在科技上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C.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激烈
D.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
20.(通州09届调研)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这是主权国家所拥有的A.独立权B.平等权C.自卫权D.管辖权
21.(通州09届调研)《联合国宪章》中规定的联合国的宗旨,简单地说就是
A.调解国际争端,消除国家间的矛盾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C.维护各国主权的平等,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D.发挥安理会的主导作用,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从1993年起,亚太经合组织每年举办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应秘鲁总统加西亚邀请,胡锦涛主席出席于2008年11月22日至2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据此回答22题。22.(东台09届期末)亚太经合组织第1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成功举办的政治学依据是
A.国家性质决定国际关系
B.共同利益是各国合作的基础
C.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D.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存在 学
23.(徐州期中联考)科索沃于当地时间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在这次独立背后,隐藏的是世界列强、周边各国之间的复杂矛盾斗争。这些矛盾斗争的实质在于
A.塞尔维亚的主权B.科索沃的独立权
C.世界的和平发展D.各国的国家利益
24.(盐城 08—09高三摸底)一个国家可以自由地修改宪法、变更政体、确定经济体制、缔造条
约等,这是一个国家享有的A.独立权B.平等权C.自卫权D.管辖权
25.(盐城 08—09高三摸底)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都包含着国民素质的提升。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有关研究认为,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这启示我们提升国家竞争力应
A.大力弘扬“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大力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使人力资源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6.(徐州高三二次调研)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中美之间不乏摩擦和冲突,但是两国的利益汇合点不断增多,已经成为“利益相关者”。中美关系的发展体现了 A.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B.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C.世界政治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D.国家间联盟的趋势在加强
27.((盐城高三调研)截至目前,西藏司法部门已对参与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42名不法分子判刑,有效地打击了“藏独”分子分裂祖国的恶劣行径,维护了祖国统一。这表明,中国政府
A.正确行使了自卫权B.正确行使了管辖权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12·浙江卷)
28.(2012·浙江卷)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菲律宾政府无视历史事实,一再制造事端,企图侵占黄岩岛。对此,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反应。上述事实表明()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④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9.(原创题)2012年11月23日,欧洲理事会主席宣布,为期两天的欧盟特别峰会未能就2014—2020年欧盟中期预算的方案达成一致,各国在预算规模、共同农业政策问题上分歧严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以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②欧盟各国不存在共同的国家利益③欧盟各国存在利益冲突④解决国际问题必须通过国际组织。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30.(原创题)2012年11月19日,文莱苏丹哈桑纳尔在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表示,东盟期待与中国加强沟通协调,开展更密切的合作。尽管与中国存在南海主权争端,文莱仍期待与中国开展更密切的合作,说明了()
A.文莱与中国面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B.合作代替竞争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C.文莱与中国存在共同的利益D.合作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31.31.非选择题(南京09届高三检测)材料一:在当今世界,联合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7月,应联合国请求,中国决定进一步参与联合国、非盟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混合行动”。
材料二:在联合国解决伊朗核问题等国际热点问题过程中,中国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对联合国改革提出了多项自己的主张。(1)请按成员性质、地理范围和职能范围,说明联合国所属国际组织类型。
(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第八课答案:1---5ADABD6----10AAADC11---15ABBCC
16----20CABCA21---25BBDAC26---30ABCAC 31(1)联合国是政府间的(主权国家或国家间的)(2分)、全球性的(世界性的)(2分)、一般性的国际组织(2分)。
(2)①中国坚定地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安全;(2分)②中国积极倡导和支持联合国改革;(2分)③中国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在促进世界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2分)
(2)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增加了两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有利于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国家之间关系的健康发展。(5分)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八课】推荐阅读:
思想政治必修三第八课06-22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09-18
高中必修三政治选择题07-25
高中必修一政治第九课09-19
高中政治必修一电子书10-16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错点11-18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11-19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07-21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梳理10-29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单元知识点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