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提纲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提纲(通用8篇)

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提纲 篇1

构建知识体系、提纲挈领,逐级落实。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思维规律化、答题规范化

—由现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教材到时政、由问题到对策 不能忽视零散小知识点的落实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p5 2.货币的职能。P6-7

3.纸币的发行量、购买力问题、发行量公式。P7-8 4.纸币的发行与通货膨胀。《对话》P2 5.外汇和汇率。P10 6.人民币升值的影响。P10 7.影响价格的因素。《对话》P3

8.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产、生活)p14-16 9.为什么及怎样平抑物价? 导练 p12

10.个率、社率、个时、社时、单价、数量、价值总量,各变量间的关系。P13 11.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P14 12.影响消费的因素。P17

13.消费的类型、消费心理、消费原则。P18-22 14.为什么提高消费水平,怎样提高? 导练p13

专题二 生产、劳动和经营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292、为什么及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P30

3、公有制的地位。P314、怎样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32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P336、为什么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怎样坚持?P35

7、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导与练》P178、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应该怎样做?(补充在公司的经营问题上)P37段一

9、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提纲或 P39+《导与练》P2710、就业的意义。P4211、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以及怎样解决当前的就业形势P42(结合经济常识提纲)

12、劳动者的权利有哪些,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经济常识提纲)或《对话》P17

13、各种投资方式的比较。《对话》P1814、投资理财应注意的问题。提纲或《对话》P18

15、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地位比较。《对话》P16

16、中小企业的融资。《对话》P18

17、启动民间投资的意义。《对话》P18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1.为什么实行实行按劳分配?p59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P60

3.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福利性分配。导练p30 4.为什么重视收入分配公平?《对话》p27(去掉⑤)

5.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纲(补充《对话》p27 ⑤)6.效率公平的关系及怎样处理?p62-63 7.财政的作用。P65

8.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P66 9.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怎样影响?p67

10.如何理解税收?p69(含义、特征、作用--《对话》p29)11.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p72 12.纳税人意识。P73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为什么把市场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①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P79 ②市场的局限性。P81 ③宏观调控的必要性。P83 ④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P84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一轮经济常识复习提纲13页)

3、全面小康的目标和新要求。P86-87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P885、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后的教材)P88

6、怎么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新教材)P89

7、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影响。P91-94

8、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纲)

9、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导与练》P52

10、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导与练》P51

专题五 公民和政府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P8-9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P10 3.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P124.各种选举方式的优缺点。《对话》p63 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和意义。P20、22

6.如何理解村民自治。P247.基层民主的意义。P26 8.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应注意的问题。P28-29 9.有序政治参与的特点。p31

10.政府的职能。(掌握具体内容)教材+《对话》p64

11.区分政府和非政府的主体以及政府系统内外监督。《对话》P65

12政府是怎样对人民负责的。P3913.政府为什么坚持依法行政。P43-44 14.政府怎样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P44 15.政府为什么以及怎样接受监督。P46

16.政务公开的意义。P4817怎样树立政府权威。P50 18.公民为什么及怎样参与政治生活。导练p67 19.政府为什么及怎样做某事。P75

怎样做?补充:(3).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率。

(6.)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专题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P55

③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P56④人大代表的职责P56 ⑤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特点及表现P59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P60、基本内容P61

⑦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P61 ⑧人大代表为什么做某事《导与练》P91

2、我国的政党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P63

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地位、作用、本质(执政理念)、③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P64 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内容P70

⑤党为什么做某事以及怎样做某事《导与练》P91⑥怎样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68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P73 ②为什么实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77 ③我国的宗教政策p80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p82(教材调整内容)

专题七 当代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权利、义务p89 2.国际组织的作用p90

3.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作用p91 4.中国与联合国关系。P91 5.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p94 6.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p95

7.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P97 段一 8.时代的主题。P98

9.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P99 10.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P99

11.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p100 1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P102

13.国际竞争的实质及我国如何应对国际竞争。P102-10314.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内容。p106

15.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内涵、原因、措施。导练p98 16.国际关系中中国为什么及怎样做某事。导练p100

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创新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6、形式P8

2、文化的作用;①文化的社会作用p9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 ③文化与综合国力P11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P13 ⑤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P13 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P15

⑦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P17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P17

5、《导与练》知识整合P1096、文化对人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对话》P82特别提醒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

①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要具体尤其是各自的作用)P29—30 ②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P31 ③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p32第一段 ④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P32

2、文化传播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P34 ②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P37

③为什么推动文化交流、怎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导练》P121

3、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①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作用或影响)P39---42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P43 ③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3 ④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P44 ⑤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P46

4、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①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意义P48--50 ②如何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P50

③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对话》P84左上从文化创造的主体看④创新与继承的关系P52-53第一段 ⑤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P53--

54专题九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特点。p64(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2)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P65(3)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P70(4)中华文化力量的表现。P70

(5)为什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72、76、78

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1(6)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7)为什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p74(8)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P75(9)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p76-77

(10)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关系。《对话》p92(11)文化多样性与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对话》p93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市场色彩斑斓的原因。P87(2)文化生活喜与忧的表现。P87

(3)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P89(4)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p90-91

(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93+含义p96(6)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

(7)面对复杂的文化现象该怎样做?(提纲归纳的内容。)(8)建设文化强国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间的关系。P96-98(9)建设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确立背景。P96(10)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97(9)怎样建设文化强国?(新教材补充内容。)(10)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103

(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途径。(展开)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为什么及怎样加强思德建设。P104—105

(2)为什么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05-106

(3)怎样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p107+ 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

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二者关系及怎样提高?p109—11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用“三个倡导”加以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内涵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

它的特性可以用“四句话”加以表述,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提纲 篇2

一、政治教学中,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

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时间相对较短,而学生又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政治知识。这样的要求,对于部分高中生而言往往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识记如此之多的内容。为提高高中生的识记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例如,对“生活与消费”这一单元进行复习的时候,可以构建相关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内容如下:生活与消费→多彩的消费(正确对待金钱、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及其类型)、多变的价格(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价格的因素)、神奇的货币(信用工具和外汇、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思维导图是依据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构建的,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和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思维导图中呈现的学习主题,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识记。这样的做法,取得了理想成效。通过基于思维导图的相关复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内容,这一点是传统复习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具体的二轮复习实践表明,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高中生进行政治知识的识记。因此,建议更多的高中政治教师在未来的二轮复习当中积极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高中政治二轮复习的有效性。

二、政治教学中,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

在高中政治的二轮复习当中,很多学生的复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因为长期的快节奏政治复习及高考压力难免会让高中生身心疲惫,再加上二轮复习太过于沉闷,更难激起学生的复习兴趣,所以产生此种情况并不奇怪。自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二轮复习之后,会发现同学们的复习兴趣明显提升。例如,对“生产、劳动与经营”这一单元进行二轮复习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在白纸上自主构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快速忙碌起来。当教师巡视同学们的思维导图构建成果时发现,同学们构建的思维导图各有不同,在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融入了很多个性因素,有的同学还将思维导图做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可以要求部分同学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思维导图。通过这样的做法,同学们在无形当中也增添了几分复习的兴趣。在私下里与同学们进行交谈的时候,有同学表示:“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二轮复习非常有意思,很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这样的复习方式。对于我个人来说也同样如此。”由此可见,同学们对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二轮复习不仅不反感,反而非常感兴趣。

三、政治教学中,思维导图有助于帮助学生寻找知识薄弱点

高中政治二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知识薄弱点,进而根据知识薄弱点进行知识巩固。相关研究表明,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政治二轮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知识薄弱点。例如,在对“生活与消费”这一单元进行复习的时候,构建完本单元的思维导图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将各知识点进行简要复述。在复述的过程当中,学生将相关知识在大脑中一一回忆。当知识的回忆遇到盲点的时候,他们就很容易发现自身在该知识上仍存在薄弱点,进而根据自身的知识薄弱点所在,进行更加有的放矢的复习。这样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屡试不爽,大大提高了二轮复习的效率。对于高中政治教师而言,不能将思维导图进行简单运用。在二轮复习过程当中,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知识薄弱点,让思维导图尽可能发挥其成效,成为学生二轮复习的重要辅助利器。

四、结束语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二轮复习中的运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二轮复习中的运用具有很多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寻找知识薄弱点。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二轮复习当中应积极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给更多高中政治教师以启示,在二轮复习中积极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岑海明.简论思维导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以《经济生活》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6(01).

[2]樊凯.思维导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7).

[3]陆锦如.“思维导图”在《经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D].广州大学,2013.

浅谈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篇3

一、继续抓好基础知识,搞好专题复习,实现知识的体系化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体系化和综合化。因此,要搞好二轮复习就必须继续抓好基础知识,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1.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第二轮复习,要构筑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以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重点,形成“提起一条线、放下一大片”的开放型知识网络。既要弄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要把每一个知识点放在知识系统中去把握,进一步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融会贯通。如复习政治常识中的“监督权”时,首先,要理清有哪些课讲了监督权——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然后,再弄懂监督有哪些具体内容——人大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公民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监督、政协的监督、社会舆论新闻媒体的监督等;其次,再比较这些监督有什么异同——监督的主体、监督的性质、监督的对象、监督的方式、监督的意义等。

2.注意条块结合,建构知识网络系统,形成学科整体。

图示一:

图示二:

图示三:

3.抓好主干知识,兼顾一般知识。所谓主干知识,就是指政治学科中基本的、核心的内容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如经济常识中的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市场、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等。这些主干知识是复习的重点。

二、搞好热点专题复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1.确定社会热点,形成热点专题。社会热点的确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党和国家当前重大的方针政策或者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如香港回归10周年、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CPI上涨等。(2)与教材基本知识密切联系的问题。如党的十七大与政治、历史学科都有密切联系。(3)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的热点。如2008年关于“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经济结构调整等。(4)国际重大时事。对国际热点要看其与我国的相关联程度,应着重关注那些与我国根本利益、外交政策紧密联系的内容。如美国次贷款危机与世界经济等。(5)能与历史、地理学科相结合的热点。如2008年伊始的迎战暴风雪,既可与地理知识相结合,也可与政治知识相结合;香港回归10周年,既可与政治、历史知识相结合,也可与地理知识相结合。

2.整理热点,并进行掌握和分析。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注重对热点的掌握和分析。如可以明确2008年高考政治所考时政范围内有哪些重大热点,弄清每个热点可能的命题角度有哪些,以此为线索,归纳整理相关教材知识,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新的知识体系,并运用上述新知识体系中的相关内容来分析热点的相关角度或材料,然后正确运用相关教材知识和热点进行理论分析、试题设置和适当的能力训练。如根据上述确定热点的原则,我们可把“党的十七大通过修改党章的报告”作为2008年的热点之一,并把其中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作为重要的时政观点和材料来认识分析。然后,结合哲学常识,确立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规律、联系、发展、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等作为命题点;结合政治常识,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指导思想等作为命题点;结合历史教材,对比分析我党历史上的一系列重大指导思想的产生、发展。再如,我们根据社会生活实际,把“2008年初迎战暴风雪”作为热点之一,结合地理教材,确立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气候、人与自然关系等作为命题点;结合政治教材,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的领导、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正确价值观、集体主义等作为命题点。

3.落实对时政热点中关键词的把握。主观性试题的解答是教材知识与社会热点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用学科语言和热点中的核心语言来组织答案。对时政观点中关于文献资料或者国家领导人讲话中的一些权威性、代表性的关键词和重要语句,要强化记忆,以便于熟练地运用。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等。

三、加强适度训练,理清解题思路,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

当前,高考对学生的选拔仍是通过学生书面考试完成的,因而,考生必须进行必要的、适度的训练,以便理清解题思路,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考出优异的成绩。在训练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1.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考生在每年的高考中因审题失误而导致失分的情况很多,这与我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训练不无关系。因此要突破审题关,必须做到:(1)重视审题,不要以为审题耽误了做题的时间,因而在审题上粗枝大叶。(2)加强对审题方法的学习,如怎样归纳中心思想,理解名言、古语的核心内容,确定带有“题眼”的关键词等。(3)要重视老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和有关优秀试题的评讲,从中悟出审题的一般规律。

2.思考。思考是解题的桥梁。审题关只是解决要回答什么的问题,而怎样回答则有赖于思考。要做好这一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向要明确、准确。题目要求弄懂了,接着要考虑应组织哪些与题目相关的材料来回答这一问题,这要求思考的角度要准确。(2)思考的方式要合理。根据近几年的命题情况,在解题思考中既有归纳的思维方式,又有演绎的思维方式,还有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而定。(3)思考的层次要完整。在高考中,考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回答不完整,这说明考生在思考的层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3.解答。答题即书面表述。通过审题、思考,考生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如何解题的大致轮廓,但要将想法准确地转换为文字,也是要突破的难点。因此,要做到答题时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等,就必须在平时经常地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复习训练。

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提纲 篇4

一、2018年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经济生活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经济原理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是生产的动力、是生产的目的、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如“货真价实”表明价值决定价格。

4.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一般来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如“物丰价廉”、“物以稀为贵”表明供求影响价格,说明了市场形成价格。

5.价格变动影响生活

某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一般呈反向变化(需求法则)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弹性理论)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替商品与互补商品的变化规律------互替商品呈正向变动,与互商品呈反向变动)

6.价格变动影响生产

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和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方面;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治安、司法等方面;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政府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支减税、或从紧的财政政策:减支增税、或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7.税收的特点: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8.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9.我国税收的作用: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10.市场调节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不同: 11.自发性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别人利益;

12.盲目性是自己不了解市场的供求信息情况导致自身利益受损; 13.造成经济的波动和资源的浪费则属于滞后性。14.经济全球化

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积极作用: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消极影响: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正确态度: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国家促进经济的方法 1.落实科学发展观 2.市场调节

3.国家宏观调控: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5.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总体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

7.从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的收入 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9.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转变”

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需求结构)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产业结构)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素投入结构)

1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3.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4.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5.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16.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8.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19.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20.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企业促进经济的方法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进行“强强联合”、规范企业兼并和破产 5.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6.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公民促进经济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量人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公民要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政治生活

1.关于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法律保障和物质保障

2.公民

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公民遵循三准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3.公民怎样进行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4.民主选举:

A.直接选举的特点是: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但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B.间接选举的特点是: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但每个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当家人。

C.等额选举的特点是: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D.差额选举的特点是: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但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

5.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此外,还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3制度+3形式)

6.公民行使民主决策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4制度)

7.公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在农村,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在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自治组织。他们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管理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8.我国公民有序参与政治

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公民权利;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怎样做?——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

(1)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2)其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大基本原则。

(3)第三,注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自的具体内涵、途径和要求。

“有序”的原因: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9.政府

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政府应该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政府职能:五位一体(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保)10.对政府权力为什么要监督

必要性: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11.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具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12.中国共产党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起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2.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3.民族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基本原则是 首要原则----民族平等原则 重要原则----民族团结原则 根本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坚持、完善我国四大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渠道)。

16.主权国家

地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17.联合国

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我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我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18.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19.国际形势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两大障碍。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20.我国的外交政策

制定的依据: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特点: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个基本点: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2018年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 1.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对个人: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优秀传统文化起促进作用 落后的传统文化起阻碍作用

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世界文化多样性

表现在:①民族节日②文化遗产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原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①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文化传播

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还有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和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

文化交流的意义: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我们能够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先进价值观,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能够生动形象、快捷迅速地面向大众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文化主旋律。

5.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立足实践,进行创新 对于传统文化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对于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二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6.中华文化的3个特点

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7.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时代特征。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为什么?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8.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9.怎样看待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喜: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①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充实;②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③ 推动生产生活的发展。

忧:①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②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

10.如何区别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和先进文化?

落后文化指的是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腐朽文化指的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xx”邪教、淫秽色情文化。

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1.如何应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国家(文化管理者)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弘扬主旋律,建设先进文化;

企业(文化生产者如媒体)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生产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个人(文化消费者)要提高眼力,防止污染,正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1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求-----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引领-----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 中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途径-----立足实践,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和的,坚持贴近实际、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武装头脑,教育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凝聚力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鼓舞斗志)。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引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精神基石。1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4.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

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文章

三、2018年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

1.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4.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6.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7.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阶级属性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性变革: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功能上的革命性变革:以往哲学只注重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重改造世界。

7.关于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8.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9.什么是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0.规律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1.什么是意识?

意识的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的本质——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1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调控心理-----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14.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6.为什么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7.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8.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9.怎样理解联系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把握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2.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3.事物的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25.矛盾分析法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重视试点,借鉴先进,认真推广。

主次矛盾要求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26.辩证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7.创新的意义

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发展。

28.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9.什么是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0.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计划 篇5

复习思路:立足教材,强化背诵,整合教材,理清脉络,结合时政,提升能力。

复习方法:整合教材主干知识,以关键词形式,形成结构体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脉络、体系;适当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提升复习的实效。

具体复习安排:必修总共4个模块,原则上安排每模块7节课,加上1~2个热点专题训练,总共30节,一模前已完成必修1,下来将用3周半时间完成3个模块的复习,争取二模前完成。

训练安排:本学期开始重点利用早读时间,精选典型题例,加强训练,并及时作好跟踪讲评,提高训练的效果。二轮期间重点对各地模拟题进行分析归类,精选题例,组合周测试题,加强课堂训练,重点进行讲评,侧重方法、技巧的指导,同时,积极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的辅导及引导,端正态度,树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生:根据一模情况,认真作好目标生的试卷分析,结合二轮复习的思路、方法,引导好目标生制订下阶段的复习计划,并继续作好跟踪指导。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的方法 篇6

政治学习中的基础差异没有数理化等学科大;所学内容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比较密切;最后一年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容易见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消除对“政治”的反感及恐惧,对政治课无兴趣是学不好、考不好的。

2.要充分分配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复习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学年里学政治的时间应比高一、高二的时间多得多;特别是到了五、六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至少应保证在保证1/4以上;考前几周甚至可以达到1/3—1/2(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中英数的独自特点决定的,政治科对基础的要求不像中英数那么高,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过去有人称政治“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大”,但在考前这一年及考前一、二个月内,要投入更多,否则是无效益可言的);每天复习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时间应保障有1/6—1/5。

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提纲 篇7

一、讲评课急需改变的现状

(一) 将讲评视为核对答案 , 在课堂上走形式地核对答案甚至将答案用投影仪一投了事; 把试题从头至尾讲一遍, “满堂灌”式机械重复答题过程, 不分轻重主次。

(二) 专注于知识点的讲解 , 缺乏思维过程 , 忽视阅读审题、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 只注重分析失误原因 , 忽视情感交流 。

加上述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试卷讲评效果。那么, 如何上一堂高质量的讲评课呢? 笔者认为, 要上一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 应该按以下步骤实施。

二、高效讲评课模式的构建步骤

(一 ) 课 前准备

1.试卷分析。

认真阅卷和改卷, 对试题的知识点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判断试题的难易度;分析试题的命题思路、考查角度和意图及答题思路和技巧。

2.答 题情况分析 。

对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分析; 逐项分析答题的错误及原因, 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学生正确的和错误的解题思路, 了解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的弱点。

3.学生自主纠错分析 。

可以分发错误统计表, 要求学生自我分析, 着重分析其错误原因和性质:知识性方面的错误;判断理解方面的错误;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记忆方面的错误, 等等。

老师对统计表归纳分析, 确定讲评课的重点。对症下药对于错误比例低的题目, 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纠错。

这样既可以把老师从繁重的任务中解脱出来, 赢得时间集中精力分析错误, 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 课堂 实 施

1.小 组讨论质疑 。

自主纠错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 让每位学生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摆出来请其他做对该题目的学生予以分析讲解。教师巡回辅导, 参与讨论, 分析答疑, 归类总结。

2.收集共性错题案例 。

小组讨论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组织小组长做好记录, 然后让组长分别提出来, 寻求别的小组帮助, 这主要是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以供其他同学借鉴。收集共性问题, 为集中讲解做好准备。

3.教 师精讲点拨 。

(1) 重情感 , 带着阳光心态走进课堂。

讲评课堂上的气氛和课堂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要考虑心理因素的影响、学习竞争和高考面临的压力, 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较脆弱, 学生的好胜和虚荣心理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试卷讲评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 将表扬和激励贯穿于整个讲评过程。

讲评时, 要善于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捕捉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给予学生肯定的目光和激励的语言, 优生要鼓励其再接再厉, 后进生要肯定他们的进步,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拼搏向上的激情。严拒“借题发挥”, 训斥、责怪和挖苦。既要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 更要一同面对挫折和失败, 耐心、客观地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 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 学会正确地自我肯定和否定, 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2) 重讲评解题思路 , 注重发散和变化。

讲评课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讲评时要启发学生分析命题思路是什么, 说出本题考查什么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时有哪些注意点;如何答题, 解题的突破口在哪, 什么是最佳解题途径;干扰因素是什么;为何出错。教师还应做到变换条件, 多角度设问,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而且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3) 狠抓典型试题 , 联系课本和热点 , 归纳巩固。

讲评时, 教师要选择与本单元或本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的题, 引申出相关的时事热知识, 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这样教师讲评的不仅是题目本身, 而且该题所涉及的一系列内容, 可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形成深刻的理解, 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组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4) 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讲解的最终目的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把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试题讲评的全过程。例如, 在材料题的讲评中, 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在讲评中, 从正确的解题思路入手, 引导学生掌握最佳方法去领悟和运用。比如, 教师在讲评单项选择题时, 首先启发学生总结出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①理解题意, 明确考点;②弄清材料主题和上下文的关系;③找准关键词, 明确信息提示, 对比分析, 去伪存真。

4.样 卷展评 , 学生反思 。

精讲点拨后,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分别展示有代表性的优秀试卷和问题试卷, 然后组织学生对照两份试卷, 总结出优秀试卷的可取之处, 问题试卷的问题所在。并与自己的试卷进行对比, 进一步查找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简要在试卷上面写出反思。

5.矫 正训练 。

在教师课堂点拨之后, 要准备部分矫正练习题目, 让学生将反思所获取的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运用于解题实践, 巩固矫正教学的效果。矫正训练可以当堂或课后进行,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 教师都必须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定, 保证训练质量。

(三 ) 课后反 思

教师分析试卷时, 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弱点,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之外, 还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等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反思, 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进教学, 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政治二轮复习提纲 篇8

关键词:课例研修;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34-1

一、构建知识体系,提炼主干知识

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决不能搞简单的重复。高考的主观题设问一般会涉及到两个模块,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小问涉及两个甚至三个模块,比如2011年高考试题中的“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2013年苏锡常镇一模试题中的“试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餐桌浪费严重的原因。”等等。因此,二轮复习要重点解决第一轮复习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性、综合性不够的问题。

知识体系可分为宏观体系、中观体系和微观体系。宏观体系是整合五本教材内容构建的大框架,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在训练综合探究题时用到;中观体系是指一本书(即一个模块),主要是按单元和课的结构形成;微观体系是最小的结构,按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而成。一开始要求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体系有点难度,其实每本书的目录是最值得借鉴的东西,从课题到框题再到目题,就是从大到小的体系结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整理出主干知识,试着把它们变成树状的知识体系,然后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样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整合知识,促使答题更加完整。

在某一次《文化生活》的课例研修中,发现学生经常会把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两个知识点混淆,问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有一半的同学会回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明显他们对单元和课的体系不够清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用批判的态度对待文化,是在文化继承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自然联系到对象应该是传统文化。而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环节,不是简单的批判继承。学生在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后,对照体系结构巩固,在后面出现类似的题目时错误率就大大降低了。

二、结合时政热点,精选综合专题

大部分学校的二轮复习都以专题的形式开展。专题要结合时政热点,不能搞得太多,一般10个左右,而且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的选择、归纳、整理。课堂上的时间,老师对热点的讲解不宜过多过细,只需要对热点的背景材料作概括的整体介绍,点出关键词即可。

例如在讲“食品安全”这一专题时,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和快速进入复习,备课时准备了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如温州的硫磺竹笋事件,问题奶粉事件,皮鞋果冻,某饮料砷元素超标等等,然后从事例中引出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知识点。同组的老师在看过我备的课后给我提出了这样的意见:这是二轮复习课,不能像新授课一样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大量地例举生活事例,应该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于是在二次备课中,我用了一段李克强在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话作为背景资料,让学生读完材料后找出中心思想,即国家有关部门准备加大打击力度,从而先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热点材料。接着再以地沟油事件为例,变换角度,让学生从《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来分析。这样一来,不仅课的理论高度提升了,作为文科生对国家政策和会议文件等多多了解,多关注一些专业术语也是好的。

三、强化答题技巧,训练解题思路

答题技巧首先要注意的是试卷的分布和时间的掌握,我们经常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这就需要在二轮复习时在客观题的训练上下功夫,不仅要准确率,还要有一定的速度。现在的主观题材料的阅读量很大,需要学生分配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理解、思考,因此时间只能从做客观题那儿调配过来。由老师在备课时综合教学资料,精选典型的客观题,数量不需要太多,每节课坚持训练,长时间下来肯定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而在主观题训练时,审题非常重要。在篇幅较长的一段材料中,要认真审读,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中心语句,以及设问规定的角度和范畴,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然后要注重的就是语言表达了。条理必须清楚,逻辑性要强,要辩证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的时候还特别强调要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因此在二轮复习中,针对性的训练当然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选择典型例题,呈现参考答案,逐条分析答案的语言组织,以帮助学生更方便的在答题中拿到更多的分数。

变式练习是让学生举一反三最好的训练。在《财政》专题复习时,热点链接呈现了一段文化部财务司司长赵雯在文化财政投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设问第一问是“用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分析完这一小问后,扣住设问中的“政府”这一主体,马上变式成第二问“用《政治生活》常识分析,政府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然后就热点中涉及的设施建设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说出是关注民生的体现,于是有了第三小问“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政府提高公民基本生活权利保障水平的哲学依据。”一段很短的热点材料,只要抓住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就可以发散思维,从一个模块的知识点联想到另外的模块,一道题变成了三道题。这样的训练对于提高综合探究题的得分率是很有帮助的。

上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下一篇:那些年一起疯过的样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