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钢琴教学中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基础型音乐教育工作者,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 钢琴技能课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占据主要的地位。21世纪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创新、发展的时代。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结构和知识结构的调整、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等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专业技能的训练, 更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艺术素养以及音乐表演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要培养这些能力, 首先就要具备娴熟的钢琴弹奏技巧。德国钢琴家汉斯·冯·彪罗有一句名言“对于一个钢琴家的三件事, 第一件是技巧, 第二件是技巧, 第三件也是技巧。”虽然有些绝对化, 但这足以证明技巧训练的重要性。音乐需要依靠技巧来表现, 有赖于技巧的发挥来揭示它的内涵, 若离开了技巧手段, 表现音乐就是一纸空谈。当然, 过于片面强调技巧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一切艺术手段都服务于音乐表现。技巧离开了表现音乐这个目标, 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把高超的技巧和完美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 才是音乐表演的理想境界。

其次, 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培养音乐表演能力的基础。创造机会多让学生观摩演出, 通过网络等各种视听媒体来欣赏各类艺术作品, 了解与之相关的各种信息, 学习了解各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此外, 全面丰富的艺术修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常说的“琴棋书画”就是于此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应该让学生们学会从多方面去欣赏舞蹈、美术、雕塑等各类艺术形式, 不断充实, 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因为文学、历史、绘画、人文学科等常常直接制约着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程度, 教育学生“功夫不尽在琴中”。

再者, 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是培养音乐表演能力的至关重要的环节。画家和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可以反复酝酿、修改, 直至令自己满意为止。而作为演奏者在表演时却是“一锤定音”, 无法弥补在演奏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 故称之为“遗憾的艺术”。演奏者在演奏时所展现出的水平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实力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演奏者自身的性格和心理素质有关。临场时的紧张和怯场是大多数人的普遍现象, 无形的压力会令表演者无法自控, 出现失误。因此, 学会调整与克服紧张心态是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中解决的首要问题, 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 娴熟的技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平时的练琴要严格要求, 不存侥幸心理, 不留任何“隐患”, 做到准备充分。

(2) 调整好演奏前和演奏时的心理状态。不对自己要求过高, 否则思想负担过重会使演奏者过于紧张而表现失常, 也不能满不在乎。头脑要保持冷静, 有适度的兴奋感。对演奏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不斤斤计较, 患得患失。不过度关注技术动作, 抛开功利心, 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表现中。

(3) 科学准确地背谱。我们的学生们经常运用机械记忆 (也就是动作记忆) , 是指手指随着练琴过程的增长, 而形成自动化、下意识的动作。在表演时一旦因某种原因失误, 就会中断演奏, 因此仅靠这种记忆方法是不够的。随着音乐素养的提高, 应训练学生逐步转向视觉记忆。即记住整首乐曲的曲式、布局、和声、复调等, 以及手对键盘位置的记忆。这样复合记忆法的效率要比单纯的机械记忆高得多。还有听觉记忆, 它包括“实音听觉”和“内心听觉”两个方面。“实音”是指已听到的实际琴声, 而“内心”是指在心里象象出听见了音符的意义, 力度, 长短及高度。“实音听觉”是“内心听觉”的基础。莫扎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写在纸上的乐谱我能听到它;听到的音乐我能看到它。”这就是说他已能做到将视、听觉融为一体, 证明莫扎特对乐曲的熟悉程度和“内心听觉”的发展程度是非常高的。记忆有先天因素的影响, 也有后天坚持不懈的训练, “有分析的记忆才是最可靠的”。

(4) 积累演奏经验, 培养灵活应变能力。教育学生应从上好每一堂专业课做起, 锻炼自己完整的演奏每一首乐曲, 克服紧张情绪, 争取把平时练习的水平发挥出来。即便有一些小失误也能镇定自若的把握大局, 把演奏坚持到底, 力争保持乐曲的完整性, 不可因小失大。阿图尔·鲁宾斯坦先生虽然演奏中偶尔有错音, 但他感情投入, 总体把握得很好, 仍能激起观众的热情, 成为著名的钢琴家, 而这种能力来源于丰富的演奏经验。所以, 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各种场合去参加表演, 增加实践能力,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们的演奏欲望, 培养自信心, 又可以使他们从心理上熟悉并喜爱面对众人表演的场合和气氛。逐步克服临场紧张的状态。

(5) 做好临场前的准备工作, 熟悉演出环境和演出时所用的钢琴。要注意休息, 不可过于疲劳;要多看谱, 用慢速练习, 不能快速的来回遛曲子;要提前到达演出场地, 活动好手指, 静下心来, 做好演奏前的心理准备, 演奏时不要被身边的嘈杂声所干扰, 排除杂念, 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沉稳的意志力去控制和掌握自己的演奏, 全神贯注的投入到音乐中。

除了以上五个步骤, 音乐表现力也至关重要。有些学生在演奏时虽一音不错, 但乐曲弹奏得平淡无味, 没有感染力, 令听者感觉毫无兴趣, 这就是缺乏音乐表现力。人们通常把音乐表演称为音乐作品的二度创造, 因为乐谱只是记录音乐符号, 不能把音乐中所包含思想内涵都表现出来。而当演奏者把音乐作品从符号转变为有思想、有内容的音乐而表现出来的时候, 该首乐曲就不仅属于作曲家的创造, 它同时也融汇了表演者的心血。

要克服这些问题, 首先教师们要慎重选取那些能被学生所理解, 并激发学生自身激情的乐曲, 这样才能在演奏时引起共鸣, 与乐曲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 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听众。决不可为表演而表演, 搞虚假做作等形式上的表演。再者, 学生们还应对乐曲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创作背景等有深刻的了解, 对乐谱进行认真的研究, 才能较好的完成二度创作。

除了上述这些能力之外,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激情也是音乐表演必备的心理素质。给乐曲以丰富的想象, 给琴声注入演奏者的激情, 这才是钢琴艺术的魅力所在。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这样写道:“我感觉到公众和我之间那种神秘的交流, 那种在演奏中给我以灵感的神秘交流。这时候, 我能使所有的听众都心旷神怡。”

通过以钢琴技能基础课为起点, 培养和训练学生们的音乐表演能力, 使他们不仅具备课堂教学方面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而且能够独立演奏各类音乐作品, 开拓学习视野, 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使其成为能够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多种需要, 又能够胜任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是以音乐教育为主要教育理念, 为基础音乐教学服务, 培养基础音乐人才。作为教师除了对学生应加强钢琴等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外, 更应注重学生综合性及实用性能力、审美意识、艺术素养、表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除了具备课堂教学能力以及中小学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以外, 还具备较强的音乐表演能力。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学,审美意识,艺术素养,心理素质,音乐表演能力

上一篇:关于加强改制中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下一篇: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工具及方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