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五级(推荐7篇)
一、教学对象的比较
高校《钢琴》必修课的学生对象,是通过专业测试筛选出来的具有基本音乐素质的艺术类学生。以本人工作的“江汉大学”音乐学院为例,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含音教系、舞蹈系、声乐系、合唱指挥系、器乐系)都可学习这门课程。音乐学院的招生方式有其特殊性,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每年都会组织专业水平测试,只有通过水平测试的学生,才能获得文化考试通知单,具备升入音乐学院的资格。水平测试中包含器乐、声乐、舞蹈、乐理等音乐素质的测试,因此,能通过测试的学生通常在高中、培训机构或私人教师处学习过一段时间,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钢琴音乐文化赏析》是高校为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以“江汉大学”为例,校内所有院系学生都可以选修这门课程。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多半是音乐学院以外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是对钢琴音乐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增加个人的知识与修养,因此选报了这门课程。
二、教学目的的比较
高校《钢琴》必修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2年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弹奏方法,为今后成为音乐从业者打下一定的基础。
《钢琴音乐文化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1学期的学习,欣赏各个历史时期音乐名家的钢琴名作,帮助学生了解钢琴艺术的发展脉络,提高个人的人文修养。
三、教学内容的比较
高校《钢琴》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功、练习曲、复调,以及中外乐曲的四大种类乐曲的学习。第一年,主要学习哈农、车尔尼599、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克勒《小奏鸣曲》。第二年,主要学习哈农、车尔尼849、巴赫《二部创意曲》,以及一些中等程度的中外名曲。通过2年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演奏法,包括断奏、连奏、分句法、琶音、和弦、八度等。这些基本的演奏技巧,能够满足学生在未来音乐工作中的基本需要。
《钢琴音乐文化赏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讲解基本的乐理及曲式知识;赏析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以及中国的音乐名家所创作的钢琴名作;了解钢琴艺术的发展脉络,初步领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艺术家的独特风格,丰富个人的审美经验。
四、教学方法的比较
高校《钢琴》必修课的授课形式一般而言,主要采取“一对二”或“一对三”的小组授课形式。在45分钟内,教师会讲解并演示,分析并表演(演唱、演奏)音乐,倾听学生演奏并组织课堂教学,注意适当的教学方法和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检查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等,教师的全部知识、技能和教学艺术水平,都要在这45分钟内体现。小组课教学方式的确立,与钢琴教学的技能性质紧密相连。小组课教学既有缺点,又有优势。缺点:由于授课人数少,而使教学普及面狭窄。优点:小组课教学方式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展开,使教师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促进,而且使教学的进度、难度、内容以及教法等方面都会获得最优化。这是培养高级尖端人才和特殊学科专门人才的有效形式。钢琴专业教学本身的性质就要求必须采用人数较少的教学形式。实践证明,采取其他形式的教学不仅较为困难,而且效果也不好。
《钢琴音乐文化赏析》课程的授课形式采用大班授课形式,即普通学科所通用的形式。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介绍相关的乐理知识、曲式知识,作曲家的个人简历,创作风格,钢琴名作的创作背景及内容。然后,欣赏钢琴名作的视频或音频资料。最后,由师生们共同讨论,对该作品的理解与感悟。大班授课形式是一种共同授课的形式。其基本情况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师严格按照计划上课,并遵循预定的教学计划与时间分配教学工作。这种授课方式的优点在于受众面广;缺点: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只能在班级中挑选少数学生作为代表进行指导。
五、课程考核方式的比较
高校《钢琴》必修课的考核方式是在每学期末学生弹奏教学大纲内,规定的曲目。教师的评分标准包括:弹奏方法、作品完成的准确性、完整性、熟练度、音乐表现等。
《钢琴音乐文化赏析》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完成一篇“钢琴音乐文化赏析”的作业。教师的评分标准包括: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顺、字体工整、有自己的见解。
六、两门课程的相互借鉴与未来发展
高校《钢琴》必修课与《钢琴音乐文化赏析》这两门课程,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方面,有许多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本文将对高校《钢琴》必修课和《钢琴音乐文化赏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以下观点:
(一)高校《钢琴》必修课的改革
高校《钢琴》必修课的内涵不应局限在只讲授几首乐曲,教会学生几项弹奏技能。钢琴课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种载体。学生弹奏钢琴曲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欣赏过程。在指导学生掌握钢琴弹奏技巧的同时,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和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应该说是十分必要的。
具体实施办法:
1.小组课与大课交替进行
小组课的学生人数不多,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生理条件、性格特点、技能基础、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扬长避短,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全面地发展。
大课教学也有诸多优点。在大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一对多,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施,带领学生进行欣赏教学;可以讲授技巧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学生也可以在大课教学中相互交流,分享经验与疑惑,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一点是在传统小课教学中无法做到的。
所以说,如果能在高校《钢琴》必修课程中采取大、小课交替进行的上课形式,必能提升高校《钢琴》必修课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弹奏水平。
2.欣赏内容与技巧内容交替进行
在传统的高校《钢琴》必修课程中,教师的关注点主要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弹奏方法:断奏、连奏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互联网资源的丰富与普及,使得学生不再满足于单一枯燥的技能学习。他们希望在《钢琴》必修课这门课程中,学习到更多更丰富的音乐知识。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进行教学改革,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教师应该将欣赏教学融入到《钢琴》必修课程中,具体措施包括: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和风格特点、讲解作品的内容、欣赏钢琴名家所演奏的钢琴片段、录制学生的演奏短片。了解了作曲家和作品的背景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宏观上,讲解作品的整体内容,介绍作品的难易分布,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单首作品时,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状态。欣赏钢琴名家的演奏片段,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录制学生的演奏短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演奏,学会分辨怎样的弹奏方法是科学的,怎样的音色是我们该追求的等。
(二)《钢琴音乐文化赏析》课程的改革
《钢琴音乐文化赏析》课程在进行欣赏教学的同时,不妨加入一些演奏技巧的学习,这样将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钢琴音乐。
在《钢琴音乐文化赏析》课程中,加入一些简单乐理和曲式知识。音乐是一门艺术,艺术离不开感性,但音乐也是一门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没有理性参与去从事,就不可能彻底地把握它、认识它。这正像人必须依靠左脑的理性功能和右脑的感性功能同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可能充分发挥人脑的作用。
在《钢琴音乐文化赏析》课程中,除了教师的教授以外,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发表他们对音乐的一些见解和想法,这样更有助于他们培养自身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讲解。实践证明,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钢琴音乐文化赏析》课程内容方面,我觉得也不应该拘泥于东西方古典音乐。根据课后的一些问卷调查,以及学生们在课堂上呈现的PPT,流行钢琴音乐对学生们有很大地吸引力。例如宫崎骏动画中的钢琴配乐、电影中钢琴配乐、流行歌手作品的钢琴配乐等。适当地加入这些教学内容,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研究心得,希望能为高校《钢琴》与《钢琴音乐文化赏析》两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日)高荻保治.《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分析;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139-03
一、教学理念
《普通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对于审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美的认识和鉴赏。作为音乐老师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美的主要体现包括:优美动人的旋律,生动的音乐形象,丰富多彩的音色,深远的意境等;在这个问题上本节课以突出聆听肖邦《c小调练习曲》为主要内容,让学会掌握音乐审美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从音乐的各个要素开始指导学生分段分析作品,理解音乐与情绪情感的关系,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肖邦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对于心智较为成熟的高中生来说,进而分析总结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特征便是水到渠成。
二、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能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肖邦《c小调革命练习曲》。
(二)情感目标:聆听肖邦二首钢琴作品,感受理解音乐情绪,并能哼唱主题句。
(三)知识目标:认识作者,对浪漫主义风格以及 “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有所了解。
三、教学分析
(一)《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设计是属于第九单元的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中的一个章节,而《c小调练习曲》是一首难度较高的钢琴练习曲,它不仅是一首技巧性与音乐要素复杂的作品,更是一首有着民族英雄性背景的作品,它的旋律走向都刻画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课堂上以音响播放为主,配合教师在钢琴上演奏主要主题片段,变化主题片段,以及对比的旋律片段更为直观,效果更理想。
(二)高中生音乐学习自主性较强,逻辑思维和情感更加丰富,注意力已经基本达到了成人发展水平,以抽象思维为主,能够将时间性的形象描述提升为精神性的体验与描绘,所以从民族性与人文性的角度来分析作品,能够达到深层次情感的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从个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段分析《C小调练习曲》。
本课的难点是:对音乐艺术形象的理解和内心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听:老师钢琴演奏肖邦钢琴作品:如歌的行板(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感受肖邦充满诗意、浪漫风格的音乐,将学生带入钢琴音乐情境中,感受钢琴音乐的美)师生探讨:乐曲的感受,以及作者——肖邦。展示课题:钢琴音乐的奇葩-钢琴诗人肖邦
(二)新课教授
1、初识肖邦
(1)介绍作曲家肖邦:播放视频资料。
(2)《c小调练习曲》
A、聆听《c小调练习曲》(音频),思考音乐的情绪。
B、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C、再次聆听作品
请同学哼唱主题旋律,并说出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总共分为几个段落。
D、简析乐曲的结构
三段:A—B—A’主题出现两次 高潮段为中间A’段
引子—A(英雄性主题)—B(略带悲痛的主题)—A’(再现英雄性主题)—尾声(强有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乐曲背景和第一遍听完后的感受相结合来进行思维整理与归纳)
2、《c小调练习曲》赏析
老师在钢琴上分别演奏作品各部分主要旋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 。
(1)引子
A、右手和弦的旋律
B、左手十六分音符自上而下的跑动的音型
(2)复听第一部分,熟悉第一主题
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并用课件形式展示五线谱旋律线条
(设计意图:直观的将旋律走向呈现给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学会分析五线谱的旋律线条)
右手主题句:主题第一次出现。 左手:十六分音符来回成波浪形翻滚。
(3)复听第二部分:
左手变成长线条的上下翻腾表现了什么内容?
(4)复听第三部分
思考:A、和第一部分比较有哪些异同?为何要变奏?表现了什么?
变奏句:
(老师引导学生从谱面上发现A与A’的区别,并作出分析。)
B、再现了A的英雄主题,象征着什么?
(5)尾声
A、左右手同时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效果和意义?
B、四个极强的和弦表现的意义?
(6)完整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视频)
(设计意图:分析完作品各个部分,学生理清楚了钢琴谱左右手代表的情緒,此时完整欣赏全曲能让学生带着刚刚分析完的情绪和思想来欣赏作品,会更加深入人心)
3、了解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的概念:
(1)练习曲:是为练习演奏和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常专用于一两种特定的技术或表现手法,以达到某种教学目的。
(2)音乐会练习曲:是技术练习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将技术练习融合于艺术构思中,成为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的乐曲。
4、肖邦《夜曲》op.9
(1)肖邦《夜曲》欣赏
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音乐的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从音乐要素分析作品:旋律、速度、情绪情感表达)
探讨夜曲特点。
(2)介绍钢琴曲特有体裁——夜曲
五、分析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一)比较浪漫主义风格作品与古典主义风格作品:教师演奏海顿奏鸣曲片段和肖邦波洛涅兹片段。
nlc202309090142
(二)总结浪漫主义音乐风格( 使用对比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典乐派与浪漫主义乐派作品的区别,并总结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及特点)。
六、拓展与活动
我国钢琴演奏家介绍:郎朗《香槟》演奏片段,让学生对浪漫主义风格音乐加深印象。
七、课例点评
《钢琴音乐的奇葩》是一节以聆听分析为重点的课,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七节。本课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一、有效分段音乐聆听。这是针对高中学生的一次分析鉴赏课,倾听音乐不能囫囵吞枣,想要有效聆听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提出聆听教学要求开始,李老师思路清晰地在每一次的聆听段落之前给出聆听诱导,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二、五线谱图形在音乐分析教学中的妙用。从李老师的教案上不难看出,五线谱线条例如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间隔对比在谱面上体现出来的图像以其特有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上下来回波动的十六分音符的左手背景下,右手长线条旋律是种怎样的情感表达。学生能够直观的边听边分析,更能够快速进入音乐状态。这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不但能降低分析的难度,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三、现场演奏的魅力。李老师是钢琴专业毕业,对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的作品比较熟悉。她能够熟练将特点明显的古典乐派作品海顿奏鸣曲与浪漫乐派作品肖邦波兰舞曲在钢琴上现场演奏,让学生分析比较,效果明显大于播放音频。現场演奏的音响效果能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达到教学目标。四、 音乐作品背景的导入,是很多老师会忽视的一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智力与情感已接近于成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有一定的水平和自己的思想。这个时候的课堂对于音乐作品背景的导入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叙述上,而应该在作品各个细小的部分将其渗透分析,这样才能让音乐的深层次内涵影响到学生,学生才能发自内心的鉴赏作品,达到内心的共鸣。
八、结论
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的诗意浓郁、充满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他的作品几乎都集中在钢琴领域,这首《C大调练习曲》“革命”是肖邦1831年赴巴黎途中,在得知二军入侵华沙后悲愤之余写下的。作品完全突破纯技术性练习曲的创作手法,也不可以突出华丽的炫技性,却让音乐传递出深刻的感情。
让高中生分析这首钢琴作品不容易,若只是听音乐片段的话,速度较快,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很难进入状态。我将旋律片段用钢琴谱的方式呈现在课件上,这些谱面学生很直观的能看到音型旋律的走向,配合老师现场演奏再分析,从眼、耳、哼唱来分析,效果很好。肖邦夜曲从更舒缓优美的一方面呈现了钢琴音乐的美丽,加上观看李斯特改编作品《香槟》香槟片段,学生看到极速在钢琴上跑动的手指和音响强烈的和弦。另一方面呈现了浪漫乐派狂放自由、释放强烈个人情感的风格特点,再听老师演奏的两种风格音乐片段,相信能很好的理解并判断出古典风格与浪漫风格的不同特点。本课从眼、耳、哼唱、情感方面调动学生感官参与课堂,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要求。
艺术是生活中的佐料,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艺术是生活中的神丹,生活也因此而变得健康无比。每一个的生活都离不开艺术作品的陶冶,如果没有艺术将变得枯燥无味、如果没有艺术将变得满目疮痍。很多年轻人开始学习钢琴,品味艺术生活的点点滴滴,生活也因此变得更美好。经济不断改善使得人们拥有购买钢琴基础,钢琴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里。
功学社是“钢琴购买和钢琴培训”的顶尖品牌,为社会输送了不计其数的钢琴艺术人才,大大推动了钢琴艺术的发展。功学社坚信慢工出细活、带来优质产品品质,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功学社坚信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企业最大的财富,能大力推动品牌高效持续发展,为功学社未来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在钢琴市场中,产品价格范围让消费者有更大的购买选择。很多消费者可能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会购买一些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钢琴产品。这些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钢琴产品大多都是大规模批量生产的结果,对一些音质的处理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功学社钢琴产品在音质方面的处理能够满足专业机构的需求,仍是艺术院校等专业机构的首选。功学社钢琴购买和钢琴培训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在钢琴市场处于领先的位置,仍无人能撼动。
德国专业音乐教育,由于音乐史上德奥音乐大师辈出及其深厚的音乐人文底蕴,一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使得德国成了世界音乐学子的朝圣之地――德国各地音乐学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2001年至2005年笔者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在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攻读音乐教育学博士学位(钢琴教育方向),对德国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培养模式有亲身经历,并怀着浓厚的兴趣收集相关文件资料进行了研究。本文谨以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钢琴专业为例,介绍其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它们在德国其他音乐学院都大同小异。或许能够给有志于到德国深造的钢琴学子一些信息,以及能够为我国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德国很多音乐学院专业齐全,但不像我们设置很多的系,而是按照其共同性质划分几大专业范围(Fachbereich),例如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所有专业分别归属于三个专业范围:(1)音乐表演;(2)作曲与音乐教育、音乐学;(3)舞蹈与戏剧。钢琴专业有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全部设在第一专业范围“音乐表演”之内。它们在入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出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1.钢琴演奏专业(Klavier)
主要培养职业钢琴家。高中毕业,年龄在25周岁以下者,通过专门的入学专业测试即可申请入学。标准学制为10个学期①,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基础学习(Grundstudium)和主科学习(Hauptstudium)两个阶段:一般4个学期之后举行一次学习中期考试(Vordiplomortifung)。通过后进入主科学习,在第10个学期进行毕业考试(DiplomprÜfung),获得硕士文凭。主科毕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继续学习(Aufbaustudium)4个学期,毕业获得“音乐会考试文凭”(Konzertexamen)②。
入学考试要求:(1)钢琴演奏:4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的乐曲,要求完整地(包括奏鸣曲和组曲)背谱演奏,总演奏时间不低于40分钟;视奏总成绩在25分的总分内至少必须超过13;(2)视唱练耳:包括45分钟的听音笔试(听记一条单声部、一条两声部旋律、和弦听写)和10分钟的口试(音程、和弦的听辨,旋律听唱、视唱,节奏听辨模仿与视奏);(3)基本乐理:包括60分钟的笔试(音程、和弦、音阶,为旋律配多声部等)和10分钟的面试(和弦功能与曲式分析)。
学习内容:课程设置见下面表1。第2栏“学习学期范围”是推荐的一个大致的学习时间范围,学生实际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在哪一个学期学习该门课程。第3栏是必须总共参加几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所有课程中,只有钢琴演奏、作曲学、曲式学、作品分析、音乐史、视唱练耳等课程需要有考试成绩,作为通过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的证明,其他课程只需要按规定的学期数参加听课,认可教师出具参加证明即可,而不规定必须考试。其中钢琴演奏作为主科不在每一个学期考试,而只在学习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中进行。代替学期考试的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至少在校内各种音乐会中公开登台钢琴独奏演出两次。
学习中期钢琴考试:1首高级练习曲,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乐曲,总时间至少40分钟,要求全部完整地背谱演奏;钢琴视奏。
毕业钢琴考试:首先向考试委员会提供一份演奏曲目单,其中包括至少1套巴赫平均律中的前奏曲与赋格和另外1部巴罗克时期的大型作品(后者也可以用另外的两套巴赫平均律或一些斯卡拉蒂奏鸣曲代替)、2首练习曲(至少1首是肖邦练习曲)、古典奏鸣曲、浪漫派作品、印象派或新古典主义作品、1950年以后的现代作品、钢琴协奏曲、较大型的钢琴室内乐各1首/部。所有曲目必须是在本院未参加过考试的(招生入学考试除外)。曲目审查获得通过后将分两次考试:1场公开的钢琴演奏音乐会,曲目从所报演奏曲目单中自选,总时间50至80分钟;1场不公开的考试演奏,包括30分钟的钢琴演奏(曲目由考试委员会从未参加公开音乐会演奏的其他曲目中现场挑选指定)、1首现场学习演奏的新曲目(有3小时的准备时间)和视奏。
2.钢琴教育专业(Klavierpadagogik)
该培养方向归属于“器乐与声乐教育学”专业(Instrumental―und Gesangspädagogik,简称IGP),主要培养钢琴教师。高中毕业,年龄在25周岁以下者,通过专门的入学专业测试即可申请入学。标准学制8个学期,也分为基础学习和主科学习两个阶段(4+4),需要通过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获得硕士文凭(Diplom)。
入学考试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钢琴演奏:4首风格不同的、具有相当程度的曲目,总演奏时间至少20分钟,加视奏;(2)选修乐器:原则上要求选修一种管弦乐器,演奏3首不同风格的简单乐曲,总时间10分钟内;(3)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基本与上述“钢琴演奏”专业相同。
表2中是从IGP整体培养计划中提炼出来的钢琴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名称”栏目里列出的只是课程方向,例如“演奏实践”课程,包括歌曲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爵士和流行音乐、改编弹奏等;“作曲学”为分析并掌握各种典型音乐风格作品的特点;可能以风格流派或者作曲大师为单元逐步学习,所以有些课程要学习好几个学期。“学习证明”栏目的“考试证明”(Leistungsschein)表示该课程需要参加考试,“参加证明”(Teilnahmesschein)则可以只参加课程学习而选择不考试,教师出具参加学习证明即可。该栏目的两项之和等于“必修学期数”栏目的数字,代表该门课程总共必须修几个学期。其中“视唱练耳”课未规定学期数,但总共必须通过四个级别的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上课或者直接参加考试。
学习中期钢琴考试:至少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曲目,大型作品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乐章,总演奏时间不低于25分钟;视奏。中期考试最迟必须在第4学期完成,以显示学生具备继续深入学习该专业的能力。申请参加中期考试必须出具参加了以下课程学习的证明:钢琴和选修器乐每学期一份证明,室内乐、演奏实践、音乐学、教学法各1学期,音乐与器乐教育学4学期,曲式学和音乐史各2学期,视唱练耳和作曲学各1学期。中期考试未通过者可以在1学期之后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必须退学。
学生按照要求修完全部课程后,即可申请毕业考试,毕业考试可以申请按科目分期分批进行,或者申请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完成。毕业考试钢琴演奏为4首完整的、不同风格的乐曲,其中1首必须是协奏曲或室内乐合 奏曲目,总演奏时间约50分钟,另加1首现场抽签指定的新曲目,有60分钟准备时间,然后是10分钟视奏。此外,递交一份毕业论文,论文的选题由考试委员会和学生谈话商定,从开题到完稿提交时间为6个月。
与“钢琴演奏”专业相比,钢琴教育专业在钢琴演奏要求上稍低,但增加了音乐教育学、钢琴教学法以及教学实践等课程,而且全部要求考试成绩,作为毕业条件之一。
3.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艺术指导)专业(Aufbaustudiengang Klavierkammermusik und/oder Liedbegleitung)
主要培养音乐会合作演奏人才。报考者必须已经获得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毕业文凭,所以称之为深造学习(Aufbaustudium)。标准学制为6个学期。学习者可以在第四个学期之后选择到底将钢琴室内乐、还是钢琴伴奏、或者两者都要作为毕业考试重点。毕业获得硕士文凭(Diplom)③。
入学考试:分为钢琴独奏和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两部分。前者包括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的作品,1首练习曲,总时间不少于40分钟,加钢琴视奏;后者包括与本院师生合作演奏1部钢琴室内乐的一个乐章,2首歌曲伴奏,曲目在考试前四周公布。
学习内容:表3是具体课程设置。由于这是深造学习,所以要求的必修课全部是演奏实践性的课程,而没有其他音乐理论课程。当然学生如果有兴趣,所有课程都是敞开可供学习的。此外,钢琴室内乐方向学生必须参加乐器演奏主科学生的课堂伴奏,钢琴艺术指导方向学生必须参加声乐主科的课堂伴奏以及学院合唱排练伴奏。
在一些其他音乐学院,该专业方向也如同钢琴演奏、钢琴教育一样作为常规硕士专业设置。例如莱比锡音乐学院称之为合奏专业,培养音乐会演奏的职业音乐家,标准学制为10个学期(4+6)。分为不同的重点方向,其课程设置也稍有不同:(1)钢琴室内乐方向,除主科外,学习古钢琴(Cembalo)、歌曲伴奏、即兴演奏、视奏、总谱弹奏、指挥、为其他乐器主科的课堂伴奏等;(2)钢琴艺术指导方向,除主科外,学习古钢琴(Cembalo)、室内乐合奏、即兴演奏、视奏、总谱弹奏、指挥、为声乐主科的课堂伴奏、嗓音训练、意大利语音、法语语音等,在主科学习阶段要参加一次戏剧排练演出实习。其他音乐基础课程为共同课程,例如作曲学、视唱练耳、音乐史、乐器学、曲式学、音乐分析等。在学习阶段学生可以申请双主科或者另外一门副科学习。
以上简要介绍了德国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的基本情况。这些方向在我国音乐学院中实际上已基本存在,入学、毕业考试要求也大致相同,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各学院师资力量的不同而有变化。其不同主要体现在:
(1)课程考试的灵活性。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必须要考试,一些课程可以选择只参加学习而不考试,这样可大量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够毫无畏惧地、尽可能地多听课,或钻研感兴趣的课程。尤其是主科钢琴演奏,在整个学习过程只有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而我们是每一个学期都要考试,学生常常为了准备考试曲日而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有的人甚至整个学期就为了准备考试的几首曲目,导致无暇、也无心学习其他乐曲,严重阻碍了学生广泛涉猎各种风格的作品、扩展音乐视野。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量身定做”。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主要得益于其全学分弹性学制。而我国的现行模式是固定的四年制,所有课程按照教学计划固定在某一学期,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来学习。
(3)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一些重要课程要求学习多个学期,但并不一定非得具有连续性,而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学期参加不同专题或由不同的教师主讲的课程的学习。例如“钢琴教学法”课程,至少有两位教师同时开课,都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而只推荐参考文献,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专题的形式授课,其内容可能在各个学期轮流开设或不断补充,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试听,然后选择听谁的课程和听哪一个专题。这样的好处,对于教师而言,体现了一种竞争性,可以形成以教学促进研究和以研究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对于学生而言,不必硬去听自己不喜欢的某位教师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常换常新。能够不停地接触到新的成果和观点,而不会局限于某一位教师、某一本固定教材的“一家之言”。
笔者认为,这些不同之处正是我们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在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人才获得国际比赛奖项,显示了中国钢琴教育的丰硕成果的同时,愿我国的钢琴学科建设更加完善发达!
注释:
①德国高等学校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只是最普通的学习时间,可以延长学习时间或者由于天赋和勤奋缩短学习时间。对于以前在其他学校学习过相关课程并通过考试的,可以出具课程成绩并申请减免学时测试,通过后即可缩短学期数。例如很多外国学生在本国内已经获得过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在不转换专业的情况下可以出具文凭和成绩,申请测试,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②德国高等教育实行毕业文凭与学位合为一体的制度。对于音乐专业而言,一般表演技能方向和作曲方向的大学毕业文凭为Diplom,音乐理论方面的文凭为Magister,两者在中国都被认定为硕士文凭及学位。以硕士为起点的继续深造(Aufbaustudium):表演专业一般4至6个学期,获得音乐会考试证书(Konzertexamen)或艺术家文凭,这是德国音乐表演专业的最高文凭;音乐教育学与音乐学理论研究年限不限,通过提交的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Dr.Phil.)。
1、通过聆听、比较和鉴赏活动,能够感受和体验肖邦钢琴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情绪及风格;
2、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肖邦这位波兰最伟大的爱国音乐家;
3、通过欣赏李云迪参加国际肖邦比赛的录象,比较和深化理解肖邦音乐风格,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
4、通过一些即兴的音乐创作活动,如在钢琴上用黑键即兴演奏中华民族五声调式的音乐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合作精神及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钢琴、自制录音带、电子琴 教学重点:鉴赏肖邦的钢琴作品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和即兴创造五声调式的钢琴音乐 教学步骤:
一、学生音乐小组“课前5分钟音乐自由空间”活动——介绍学生喜欢的音乐,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所喜爱的音乐的舞台,形式可以多样,而且有自评、同学评和老师评三种评价方式。)
二、导入。打开课本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什么是奇葩?指的是谁?肖邦的钢琴音乐为什么被人称为奇葩?奇在哪里?大家思考一下。
(设计意图:从词语的理解导入,更能调动高中学生的思维,也容易使音乐形象化。学生不能理解到底谁的音乐是“钢琴音乐百花园中一朵最美丽而奇异的花”时,老师进行点拨,指出李云迪弹奏的也是肖邦的作品,从而引出主题和学习的内容——肖邦钢琴音乐。)
三、观看一段肖邦的资料介绍。欣赏几首肖邦著名的钢琴作品《C小调练习曲》《小夜曲》《玛组卡舞曲》《幻想即兴曲》等,听出资料中的背景音乐是哪一首?
(设计意图:直观的音像资料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带着问题去听去看,印象会比较深刻。)
四、小组问答:有关肖邦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表现积分榜活动的延续,个人答对问题,小组加分,科代表登记,这个活动使师生间的互动更为密切,也使课堂气氛活跃。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认识和了解肖邦这位波兰最伟大的爱国音乐家。)
五、对比和深化:师问:中国有位年轻的钢琴家,2000年10月获得了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金奖,他是谁?生答:李云迪
(设计意图:李云迪是肖邦赛事七十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首获第一名的中国人,意义非常重大,学习肖邦的音乐,不能不提李云迪。)
六、观看李云迪参加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现场演奏视频
(设计意图:以李云迪的演奏来深化对肖邦音乐风格的理解,非常亲切,而且特别有时代气息和民族自豪感。)
七、小组问答:有关李云迪的知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分析李云迪获奖的原因,理解中国文化的诗意与肖邦音乐的联系。)
八、创作活动:
1、配乐诗朗诵:王维《田园乐》——肖邦《F大调夜曲》
王维《山中》——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
(设计意图:王维的诗本身就象一幅山水画,他的诗不仅有诗情,还有画意。而肖邦的钢琴音乐也具有明显的画面感,能让人感同身受,所以,以王维的诗配上
肖邦的音乐进行朗诵,能培养学生的“诗人气质”,帮助学生理解肖邦音乐中的诗意。)
2、在钢琴上用黑键即兴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调式五声音阶有1 2 3 5 6 五个音组成,刚好可以在钢琴上用黑键表示出来,钢琴有88个琴键,其中黑键有36个,黑键之间是没有半音关系的,同学们可用手指、拳头、手掌、手关节等尝试在钢琴上即兴创作一小段音乐,自己命题。如《北风吹》《奔跑的小鹿》《行云流水》„„老师范奏,请同学出来试奏,老师将进行录音,展示并点评。
(设计意图: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对钢琴演奏的兴趣,也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节奏和节拍方面的若干普遍的缺点, 使人们认为节奏节拍可分为较难的和较易的。在这里, 首先明确是节奏与节拍是不同的。节拍包含在节奏的概念中。从人们把节奏的比喻上就可以看出, 并没有把节奏和摆钟的摆动, 钟表的滴答声和节拍器的敲打声上比, 其实这些都是节拍, 并不是节奏。在音乐的领域里, 节奏和节拍最为吻合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曲中, 因为士兵们的步伐最接近节拍的机械而准确的敲击, 在音乐作品表演中, 节奏应当更接近于节后, 而不是接近于无节奏, 应当更像健康人的脉搏。
一、对于拍子的错误, 我们要从实际练习和弹奏中常常会影响拍子准确的情况
1、乐曲中的一些的音。
往往没弹够其时值, 便匆匆接下去了, 这样就会出现缺拍子的现象。例如:乐曲是八六拍, 每小节六个八分音我们可以数为:一二三二二三, 即每小节分为两个节奏组, 每组三个八分音符, 即三拍。在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的八六拍中, 符点四分音符应算三拍。而不少学生弹符点四分音符, 都只耽搁了两个八分音符的时间, 就提前接下去弹了。这样, 这一小节就变成了五拍, 导致的后果是节奏不均衡, 好像一句话没有说完, 不喘气地又抢着说下去了, 听起来非常不舒服。
2、对休止符要重视。
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视而不见, 一到休止符, 就把拍子抢过去了, 匆匆接着往下弹, 这样节拍就错了。休止符都是占拍子的, 还都要数拍子, 这是从最基本的和基础的节拍角度来说的。休止符是音乐和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休止符的忽略必将歪曲音乐和节奏
3、还有一种常见的弹的不准确的情况, 其实它和节奏有间接关系。
大家都知道, 刚开始学琴的学生往往在加强音响时把速度也加快, 减弱音响时速度也减慢, 他们把渐强、渐快、渐弱和渐慢的概念等同起来。在音乐实践中的许许多多的“渐强但不渐快”的情况, 也同样有许多“渐强并且渐快”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 作曲家明确地标出是否应当渐快, 但有时他们并不标出, 忽而这两种情况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4、延长记号也必须加以注意。
在乐曲中, 最容易确定的是渐慢之后的延长记号的时值。只要在思想上把延长记号的那几个长音继续弹渐慢即可。这种是延长的一种类型。如果延长突然出现, 没有先前的减慢或加速, 那就应当按基本的, 正常的速度来数拍子。只不过要视情况而把写在延长记号下的时值增加一倍, 二倍, 甚至三倍。重要的是应当区别延长记号在作品中作曲结构上所处的地位。而延长记号并不是无关紧要的, 不仅延长记号如此, 多乐章乐曲中各个乐章之间的间隔也是这样。
二、节奏与声音
节奏和声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密切的不可分割的。两者只有同心协作, 相辅相成, 才能解决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演奏的问题。一是切分音中, 如果把具有重大节奏意义的切分音弹的比它前面的, 后面的, 在另一声部中和它同时出现的切分的音还要轻的话, 那它就不再是切分音, 也就是说, 它既失去节奏特点, 也失去了力度特点。二是在散板中, 声音和节奏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清楚。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句子的正确的强弱表现, 就无法明确它的节奏究竟自由到什么程度。只有将两者合作了, 才能解决演奏的问题。
三、节奏与感觉
在数准节拍之后, 我们就要去感觉节奏。有的学生并不去感觉节拍的分组, 节奏的特性等等, 而是机械地数着拍子, 我们要把这种被动变为主动, 进入内心的节奏感觉。要做到有内心的节奏感觉, 首先要去感觉节奏。许多节奏方面的缺点之所以产生, 实际上由于弹奏者没有很好地理解作曲家家的精神和他的风格;作品的艺术形象。这就使永远变化无穷的多种多样的表演手法同作品、作品的意义、内容, 首先是同它的形式结构, 同作曲法本身, 同组强起来的实际声音素材取得完全的协调, 只有这样, 表演才可能是好的, 艺术的。
四、节奏与律动
节奏的律动感, 是要通过自己的内心去体会, 去感受, 其要点是结合乐曲的情绪言, 意境, 选择好合适的节奏。这种律动感可说是一种韵律。真正以内心感觉到节奏活生生的脉搏。节奏的律动是节奏的生命。
五、节奏与速度
如果弹奏者没有把大型套曲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足够的思考并去感觉这个整体, 就必然会出现速度上的和节奏上的错误。有的弹奏者在刚开始表演作品时难以确定作品的正确的基本速度。开始时采用的速度如果是不肯定的或是错误的。往往会对整个作品产生影响, 有时即使作品的速度得到改进, 但是表演的完整性却已遭到破坏。练琴时可以试用各种与原来速度略为有所不同的速度, 借以确定以最慢到最快速度的幅度, 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开始表演之前, 最好在思想上把开始时的速度和作品以后发展中的某个地方作一比较。例如在开始指某一段气息宽广的柔板或广板之前, 先用你认为最合适和正确的速度把这个开始部分在心里唱出来, 为的是在表演开始前已经能使自己感觉到需要的节奏气氛。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开始的速度时, 就不大会出现“偶然”和“大致如此”的情况了。
在速度中, 它有各种不同的变化, 常见的有自由节奏 (tempo rubato) ;渐慢 (rit) , 渐快 (accelerando) 等等。在节奏的变化和节奏自由等情况中, 最主要的一点是, 基本速度不要忘记!每一首曲子都可以有很多渐慢、渐快的变化, 但是在一定的时候它总要回到它的原速, 即基本速度上去。所以, 在变化节奏中, 变化的部分能否打得出渐慢或渐快的拍子, 回到原速时, 节奏是否清楚, 稳定, 这些方面同样是我们对节奏感的很好考验。
总之, 大家是知道的,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 也是音乐的生命, 节奏又是千变万化的, 其实每个曲子都会有一个基本的节奏, 在弹奏过程中, 弹奏者都是抓住了这点, 对于弹好整个乐曲来说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参考文献
[1]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北京音乐出版社1960年1月第一版
纵观近代日本钢琴音乐界,作为民族音乐存在的邦乐①,新颖的十二音体系音乐,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以及新潮的先锋派音乐等音乐形式充分地体现在日本钢琴音乐之中,使之成为一种新颖、成熟的艺术样式并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在日本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今日本的钢琴音乐存在着如下三种流派:1.固有的邦乐形式,以钢琴音乐首创时期滝廉太郎②(Rentaro Taki)的钢琴作品为标志,创作出了日本钢琴音乐史上第一首钢琴曲;2.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流派,可分为德国乐派形式和法国乐派形式,以诸井三郎③(Moroi Saburo)和矢代秋雄④(Yashiro Akio)为起点,迈出了向欧洲学习的决定性一步;3.运用欧洲的创作手法而以日本方式来表现的音乐,即以日本民族主义和西洋音乐的结合为视点,武满彻⑤(Toru Takemitsu)和黛敏郎⑥堪称那时的楷模。
一、固有的邦乐形式
邦乐的形成与日本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日本的文化、人的精神和气质等各方面因素息息相关,是日本人生活积淀的一部分,它接纳了从中国和朝鲜等亚洲国家吸收来的多种音乐文化,并将各种个性的文化有目的地消化,形成了“集百家于一身”的音乐新形式。具体有:古代在朝廷和宫殿上演奏的音乐——雅乐,中世纪武士阶层的音乐——能乐,江户时代平民百姓的音乐——俗曲以及近代的三味线音乐、筝的音乐等。
对于日本钢琴界来说,第一位邦乐学者非滝廉太郎莫属。滝廉太郎从幕府时代后期开始,接受了各种先进思潮的影响,以邦乐为基点,用传统作曲的方法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堪称日本钢琴界第一人。他在早期的音乐中显露出早熟的音乐才能,并尝试结合美学、语言学以及其他与音乐相关的创作手法大胆创作,并于189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东京音乐学院。1901年是其创作年,《荒城之月》⑦《花》《四季》《箱根八里》《正月》等大量作品问世,其歌词多为俳句⑧的诗歌,使用日本特色的五声音阶,音乐旋律充满民族韵味。同年以学习钢琴和作曲为目的赴德国留学,1903年留下遗作《憾》病逝,享年24岁。他创作的《梅奴爱陀》被认为是日本钢琴曲中的开山之作,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偏于思索、善于冥想的纤细的作曲手法。另外于逝世前四个月的绝笔《憾》(1903年)表现出了不安和焦躁及愤怒的感情,音乐激昂,d小调,六八拍,有力的快板,复三部形式。前半部分由华丽单一的主题反复出现,如孩子们吟唱的童谣,似天鹅优美的歌唱,后半部分以其内心世界富有激情的悲怆感及最后在低音区连续八分音符的八度演奏的戏剧感震撼了日本音乐界。该曲出现的最大意义在于提醒后辈要多写器乐作品,并寻求各种作曲技巧向新的研究方向努力。
二、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流派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在政治上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一股无形的力量带领着日本的音乐界迈向欧美的西洋化形态并快速地发展。当时的日本人惊讶于西洋的交响曲、歌剧、钢琴和小提琴等音乐表现形式,在政府大力的财务支援下,对西洋音乐创作的需求日益增多。各地广播电台的频繁设立,录音机等电子设备的成功制造,以及每年举行的国内外音乐节等,在某种程度上对现代音乐的创作也起到了催化的作用。日本音乐由此进人了新音乐时代,作曲家运用纯西洋化的手法进行创作与研究。同时,个人演奏会也开始频繁出现,演奏活动呈多样化状态,西洋音乐渐渐向平民渗透。如果说滝廉太郎的出现是日本钢琴史上的垦荒者,那么诸井三郎和矢代秋雄的出现则迎来了西洋音乐的黎明期,成为开辟西洋音乐胎动期的优秀开拓者。
诸井三郎的创作领域以歌剧和器乐曲为中心,在器乐曲的研究中,以奏鸣曲和赋格形式居多。他沉醉于对贝多芬的研究,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的乐谱校订者,也是新古典主义的推进者。二十世纪初的诸井三郎沿着舒伯特和瓦格纳创作的轨迹,在早期的作品《奏鸣曲》和《变奏曲》中尝试用无调性音乐及现代音乐的技法创作。那时的日本人沉醉于欧洲音乐,特别是由于德国音乐在技巧上讲究百分之百的精确性,因此当时诸井三郎选择赴德国柏林留学。留学期间接受了欧美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的洗礼,学习了德国音乐的技术和精神,写出了大量的正统之作。求学期间创作的《第一交响曲》(1934年)和《第二交响曲》(1938年),受德国音乐的影响极深,在调性上保持了非功能的和声语汇并进行抽象的展开,是日本音乐发展史上的璀璨绝作。二战后,回国的诸井三郎的作曲活动处于不活跃状态,1945—1977年32年间仅留下八首乐曲,其中以1977年《第二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该曲集中了弟子入野义郎(Irino Yoshiro)和柴田南雄(Minao Shibata)及儿子诸井城(Makoto Moroi)数十年积累的十二音技法所作,具体表现在讲究构造美与形式美,以精确的音高、细致的和弦、如歌的旋律到最终形成纤细的感觉著称,体现了德国音乐在形式和构造上的美学观念,从新的视角引起了大众的注目。在钢琴创作中,主要作品有钢琴奏鸣曲十首,其余还有:1927年的《奏鸣曲第1乐章》(为钢琴和大提琴而作),1933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1942年创作的《为钢琴的组曲》,1947年的《为钢琴和弦乐的快板》,1977年的《第二钢琴协奏曲》,1977年的《奏鸣曲》(为黑管和钢琴所作)等。在这些古典形式的作品中,无论是变奏曲、奏鸣曲还是赋格,主题旋律有机的结合和进行论理性的展开是其创作的主要特点,特别是推崇重复主题的展开,这在奏鸣曲第2首中得以完美体现。第1乐章富有精神的快板主题A和谐谑的快板主题B到幻想主题C,从小调的开始到大调的结束,分为4个部分展开,完成了全曲戏剧性的转调。(第1部分A→B主题、第2部分A→C→B主题、第3部分A→C→B主题各自进行着转调,第4部分A主题。其间主题均得到了多次重复。)诸井三郎的这些作品在当时日本的作曲界产生了强烈的地震,余震波及到了音乐界的各个领域,之后日本的大部分作曲家都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诸井三郎的努力使其成为日本音乐界“德国乐派”的开山第一人,而矢代秋雄的脱颖而出则使之成为“法国乐派”的掌门人。
矢代秋雄是接受法国音乐体系影响的第一位日本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钢琴奏鸣曲》(1961年)以中心音技法创作,成功地征服日本乐坛。这首乐曲在技术性与音乐性上完全运用了法国体系的作曲技巧,在音乐中又创造了独具个性的旋律,追求器乐的绝对音高,节奏扩大和缩小的手法;在主题上采用双主题的创作,并对其进行对比的手法;在动机的运用上,深受奥利维埃·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⑨的影响,使用添加和减去音符的手法将动机扩大和缩小,追求乐曲形式上的统一与均衡,堪称“完璧之作”。另一首于1948年创作的《钢琴三重奏》由诙谐的快板和悠长的慢板以及富有浓郁浪漫的法国式节奏组成,分为四乐章:第1乐章是三部曲式的小快板,以小提琴和大提琴为主线的旋律演绎着热情洋溢的第一主题,钢琴只作为背景展现;第2乐章是由钢琴为主线演绎的优美明快的旋律,形式以半音阶为主,大小提琴尾随其后,最后以小提琴演奏主题的反向音型结束;第3乐章一跃转为轻松愉快的华尔兹形式,优雅而不失活泼,钢琴展现了新的赋格主题,循环反复,如秋日早晨淡淡的云彩慢慢随着旋律延绵地歌唱,其间融入日本传统音乐的民族旋律,是全曲最美的乐章;第4乐章是运动着的小快板,贝多芬式的精力充沛的主题构成,该曲成为一首浓郁的东方风格和西方现代作曲技巧结合的经典之作。
三、运用欧洲的创作技法结合日本方式进行创作
战后的日本从1958年接受作品的委约起,音乐状况呈多极化发展,邦乐和西洋音乐之间的藩篱已经被拆除,更现代的西洋音乐进口到日本,但日本作曲家们并没有照搬西洋音乐体系的写法,而是根据自己的传统音乐背景总结出自己相应的乐调理论进行创作,把西方音乐的技法引入邦乐。20世纪音乐研究所(1957年建立)举行的现代音乐节上,西洋音乐中现代音乐作品逐渐抬头,同时邦乐结合现代作曲手法进行创作也已成为时尚,黛敏郎和武满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时代先锋。
黛敏郎的创作领域涉及管弦乐作品、器乐作品、电影音乐、歌剧、芭蕾作品等,合计大约有三百多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黛敏郎十四岁时就创作了二三十首钢琴曲。其中《12首前奏曲》(1943-1946年)、《朴诶杰》(1946年)和《奥尔·多吾卜》(1947年)是其钢琴作品中的精品,作品融贯了各音乐流派的精华,又融入了民族主义音乐要素。在《12首前奏曲》中采用固定音型作为构成乐曲的主要手法,作品精致、完美,音乐展开过程畅流不息,充满了各种神采飞扬的声音,是一部具有先锋意义的钢琴曲。1945年,他进入了东京音乐学校作曲科,师从桥本国彦学习作曲法。1950年6月创作的《楔型文字》和《交响的气氛》被评论家誉为“战后新时代音乐的未来与希望”,而这时的他仅二十一岁。1965年与诸井诚合作了日本早期电子音乐的代表作《7的变奏》。在《6重奏曲》(1954年)以及《微观世界》(1957年)等作品中,导入了十二音技法与序列(serie)等手法。在这一时期,黛敏郎是一个积极吸收西方音乐文化,采用新素材、新技法进行创作的作曲家,同时他又是最早研究梵钟泛音结构,将梵钟的音响用电子工学的分析结果重新进行音色构造并用十二音技法与天台声明⑩的技法作曲,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功的作曲家。创作后期的黛敏郎由于意识到了本民族音乐及亚洲音乐的悠久,作品走向了重视日本音乐,重视深刻民族文化底蕴,重视佛教音乐,重视东方音乐的新阶段,在音乐中体现出了人性美、建筑美和意境美。
除黛敏郎外,另外一派新生力量迅速地崛起也让世界对日本的音乐刮目相看。1961年秋季在日本的现代音乐节上,武满彻、福岛和夫(Fukushima Kazuo)等作品作为日本的主流作品粉墨登场,在这些作品中,利用节奏的多变性进行创作的手法赢得了重视。而其中的新生派作曲家武满彻凭借着《环礁》(1962年)获得了国际现代作曲比赛第五名,又借着《特库斯其阿兹》(1964年)获得MC国际音乐评议会最优秀作品奖,这两部作品都运用了节奏多变性的特点,集中体现了欧洲的前卫音乐。
武满彻的音乐结合了绘画、文学、影视等诸多文化,走出了一条将西方古典音乐与日本传统音乐融为一体的新道路。体现在:1. 武满彻和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的融和,表现为音乐轻盈、柔美、富于诗意,和声精致,追求音响的空间感——认为音会向空气传播,音与空气融会贯通,能在瞬间发出奇光异彩,追求先进的音乐实践创作,在创新中体验自然。2. 邦乐与西洋音乐的结合,日本的宫廷音乐及舞台音乐的要素在西洋的节奏体系中再现,吸收了二十世纪西洋音乐中无调性技法和音群技法的写法,并受到电子音乐及一些前卫作曲因素的影响,热衷于小二度,增减八度等无调性的音程运用。3. 音乐与文学中诗词的结合,表现为根据滝口修造的三首小诗,写出了作品《遮不住的休息》(1952年—1959年),出台后立即引起了世人注目。之后又连续创作了大量形式多样的作品,《第斯唐斯》(钢琴曲)(1961),《为了钢琴家而写的括罗纳》(1962年),《闭眼》(1979年),《雨的素描》(1992年)等。4.音乐和绘画的结合,在《雨的素描》中,通过千姿百态的节奏变化来强调乐句的变化,产生了明显的音响效果,又注意到了音量上的均衡,音色上依据调性来决定色彩,伴随调性的更改,音乐的色彩上也发生变化。如暖色调逐渐变为冷色调等等。武满彻在创作中认为多数艺术家在创作时并未考虑到要向大众普及,其实听众永远是第一位的,应该为听众作曲。另外演奏武满彻的作品时,不得不提到高桥悠志(yin),她在音的长度、强度和高度上都作了精心的安排,追求空间的感觉,将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武满彻钢琴作品的演绎非她莫属。
也正是由于这些作品的接连问世,使得战后的日本音乐备受世界音乐界的关注,推动了日本钢琴音乐的向前发展。武满彻钢琴音乐的出现使西方作曲因素的风格体系中融入了东方民族之魂,开创了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音乐世界,结下了优美、富有艺术性的果实,对现代派音乐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吉富功修 .《重要用语300的基础知识》[M].明治图书.2001年2月版: P47
[2]高桥浩子等.《西洋音乐历史》[M].东京书籍.2000年4月第7版:P241-242
[3]武满彻.《我们的耳朵能够听到什么》[M].日本图书.2000年:P10-12
[4]秋山邦春.《日本的作曲家们(上)》[M].音乐之友:1978年:P99
[5]王萃.《传统与现代、东洋与西洋——谈武满彻的音乐创作》.上海音乐学院讲座
①邦乐:指日本音乐的总称,指的是除西洋音乐以外的所有的日本传统音乐。根据使用乐器的种类可分为:雅乐,声明,琵琶乐,筝曲等。
②滝廉太郎(Rentaro Taki1879—1903年)明治时代接受西洋音乐(初期)最正规的音乐家之一。出生于大丰县,名门之子。
③诸井三郎(Rentaro Taki1879—1903年)东京出生,幼年学习钢琴,读中学时就立志当钢琴家,1930年结成音乐团体surya,1932—1934年赴德国柏林留学。1965—1976年起任东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是德国乐派的创始人之一。
④矢代秋雄(Yashiro Akio1929—1976年)作为长子出生于美术世家,自幼学习作曲,1949年东京音乐学院毕业后赴巴黎音乐学院留学,巴黎的求学岁月是矢代秋雄风格的形成期。1968年回母校东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迎来了其创作的繁荣期,是接受法国音乐体系影响的第一位日本作曲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76年因心脏病早逝,享年47岁。
⑤武满彻(Toru Takemitsu1930—1996)现代日本最具感性和敏锐洞察力的前卫作曲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作曲家之一。
⑥黛敏郎(Toshiro Mayuzumi1929—1997)1929年2月20日出生于横滨,是日本作曲家中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一位。
⑦《荒城之月》创作于1901年,原是为了新编的音乐教材而作,有别于一般来自外国翻译的曲目,这首歌曲根据诗人土井晚翠诗歌而编写,旋律服从日本语的语调,是一首非常原汁原味的日语歌曲。
⑧俳句是日本的一种古典短诗,由十七字音组成。它源于日本的连歌俳谐两种诗歌形式,格调高雅,承袭了中世纪的审美意识,其写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来创作诗句,较多地采取象征和比喻手法,崇尚简洁、含蓄。
⑨奥利维埃·梅西安(Oliver Messiaen1908—1992年)现代法国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教师。二十世纪作曲家中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虽然不属于任何作曲流派,但他的作品和创作手法以及教学对同时代和年轻的一代作曲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⑩声明是佛教音乐的一种,奈良时代至平安初期间由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这种音乐形式在说唱加入了经文的旋律,采用梵文中三种不同音律融合的手法,表达出了诸佛赞叹的祈愿目的。是当时日本社会最为流行的音乐之一。
马小芸 江苏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五级】推荐阅读:
音乐钢琴活动教案10-17
钢琴音乐的奇葩课件11-07
音乐会双钢琴曲目07-14
音乐钢琴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1-04
钢琴音乐会五年级作文10-29
音乐课堂教学呼唤教师钢琴伴奏的回归07-19
试论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论文09-27
中央美术学院发展11-06
中央直属机构06-29
中央企业党建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