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学生心理辅导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单亲学生心理辅导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摘 要】 单亲家庭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自闭、敏感多疑、焦虑等。家庭、学校、个人是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三个重要因素。通过对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进行分析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关 键 词】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婚姻观念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离婚率正逐年增加,单亲家庭逐年增多。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一些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研究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解决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能起到重要作用。

一、单亲家庭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自卑

在单亲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由于他们缺乏对自己和家庭的正确评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他们害怕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不完整,害怕受到别人的歧视和嘲弄。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压抑忧郁的性格,他们不愿意与人进行交流,更不愿意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慢慢的,在他们的内心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心理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及身心健康。

(二)自闭

自闭是单亲家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由于许多单亲家庭大学生的自卑感使他们变得非常敏感,甚至觉得自己没有朋友,变得十分无助,使他们渐渐丧失了交友的勇气和信心。

(三)敏感多疑

自幼受家庭变故的影响,部分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不敢交往或者在交往过程中敏感、多疑,喜欢把过于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总认为别人说话带着另外一层含义。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把自己的内心封闭得很严,对关于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这种不良心态促使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抱以怀疑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困难。

(四)焦虑

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直接受害者,他们都经历过失去亲人或父母离异的痛苦,因此在内心深处,他们更渴望一种安稳、稳定、温馨的家庭生活。但是他们细腻敏感的特性,在情绪上可能会显得忧虑。此外,一些特困生因家庭经济拮据、高昂的学费和城市的高消费,使得他们不得不精打细算,因而产生一种着急、烦躁、忧虑的情绪。

二、单亲家庭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通常被视作人类性格的加工厂,它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着很大的关联。

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是建立在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上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和谐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人具有健康人格。反之,在缺少关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人,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被抛弃感,直接影响到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正确认识,并随之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此外,由于缺乏与父母的正常交流,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这也促进了他们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高校在不断扩招,但师资力量一直很薄弱。在高校,常常是200多个学生配一个辅导员,许多辅导员由于精力和时间有限,在多数情况下不可能面面俱到。这种情况下,部分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会误认为辅导员对他们不关心,从而导致学生产生冷漠、孤僻、对立、消沉的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主动与辅导员进行沟通。

(三)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是产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对任何事物而言,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内因才是根本的因素。由于心理素质的不同、心理承受水平的差异,有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有的人却没有受到影响。调查显示,凡是有心理问题的人,绝大部分的人的性格都是属于内向不稳定型,即他们的心理有一定程度的易损伤性和对生活事件的易感受性。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单亲家庭大学生在高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少关爱和亲情,内心感到孤独,渴望与人交流,但他们往往自卑、敏感、时时戒备、不善与人交往,所以容易产生烦恼和困惑。如果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导致他们行为偏差,甚至走向极端。因此,解决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家长、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学校的努力。第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进行心理辅导工作。从学生进校开始,高校就要建立单亲家庭档案,掌握好单亲家庭学生的人数以及家庭情况,加强对他们的跟踪记录。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第二,构建理论教育平台。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心理学课程以及专题讲座,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心理抗挫能力。第三,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单亲家庭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阅历浅,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我意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第四,强化育人环境,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单亲家庭的学生,因缺少亲情,往往容易出现人际交往上的自我封闭倾向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班级、宿舍、社团的积极作用,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互助活动,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 家长的努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是子女能否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在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时,教师可以给家长以下一些建议:第一,建议父母可以通过电子信件、电话、书信、定期看望等多种方式对孩子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切忌只顾生活,不管其他,不能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就不闻不问。第二,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国内心理状况的调查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离婚家庭的学生很少能感受到父亲及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学生比双亲学生有较多的抑郁症状。因此,对于离异之事应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解释,并告诉孩子父母不会因为离异而减少对他的爱。第三,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个别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和孤僻,应该鼓励他们多与社会接触,尽量多为孩子创造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

3. 自己的努力。首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单亲家庭的学生对父母离婚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从而否定自我、否定生活。因此,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可以有效化解心理困惑,消除心理障碍等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借助平时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有意识、有目的地调整自己的一些不良心态。最后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转移自己的不良心理情绪,达到调整心理状态的目的。

当前,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工作当中应该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关心、理解以及帮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走入他们的世界,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疏导。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想法,在工作当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让单亲家庭大学生重新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状况,努力调整心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现实,释放心中的压力,让他们在大学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丁立华,王传君,刘富江. 浅谈高校特困生的心理教育[J]. 心理,2012(1):172-182.

[2] 李蓝江,张立亚,熊豫麟,陈莹,徐绍琼.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6):154-156.

[3] 李于雄,黄宇媚,陈月霄.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125-126.

[4] 姜丹庄,郁馨.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 社会,2011(1):190-191.

[5] 苏亚杰.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125-126.

作者:王伊琳

第2篇: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 要] 从对大学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的单亲家庭比例在逐渐上升,从而引起了社会的热烈讨论与关注。尤其是近些年,由于人们对于两性观念以及婚姻观的看法逐渐深入,在受到社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家庭离婚率也在不断提升,这也是单亲大学生比例持续增高的主要原因。这些大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自闭、多疑以及自卑的性格特点,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当前大学管理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时面临的主要挑战。简述了单亲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并就影響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几点改善问题现状的对策。

[关 键 词] 单亲家庭;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

单亲家庭并不是一个新鲜概念,其备受瞩目的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逐渐深入,再加上周围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当下离婚率始终处于居高不下的水平,导致单亲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单亲家庭产生的原因多样,但无论是因何离婚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提高了心理问题的发生概率。各高校应以学生生理、心理健康为主,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对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单亲大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一)自卑

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缺失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关怀,在不知不觉间就会产生具有消极特征的心理暗示,经常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心理的出现与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并无关系,是一种在单亲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不良情绪。这样的学生在做事情时往往不够坚定,缺乏自信心的学习与生活使其有极其严重的自卑感。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皆与自卑心理有着密切联系。

(二)情绪敏感且较为多疑

单亲家庭中由于亲子关系相较于正常家庭严重失衡,尤其是父母分开较早的学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学生长期处于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状态,导致其对待任何新鲜事物都表现出防卫姿态[1]。再加上其敏感的性格特点,在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时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语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甚至误会他人善意的语句,容易影响朋友之间的正常相处。有这样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认为,周边的人和事均是在针对自己,长此以往更加重了其敏感多疑的性格特点,无法信任别人并经常在日常生活过程中没来由地出现情绪紧张现象,陷入恐惧与猜忌的不良状态无法自拔。

(三)自闭与社交意识较差

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不愿意打开心扉与他人进行交流,再加上自卑感与安全感的极度缺乏,使其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这类学生遇上不开心的事情会独自伤心,宁愿一人面对困难也不去寻求他人帮助。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使得其能够交流的真心朋友越来越少,在有集体聚会机会时也不愿意参加,致使其不能结交新的朋友,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封闭自己的内心。

(四)心理承受能力差

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中一种极为常见的性格表现,他们在很小的时候经历了残酷生活的洗礼,使得其对现实生活极其不信任,只有封闭自己的内心才让自己能够感受到一些安全感。[2]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即使面对一些常人看起来极为微小的困难或打击,也会丧失面对问题的信心出现情绪崩溃的现象,一些极端的学生甚至会出现轻生念头以逃避生活中的困难。

二、影响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处于极其严峻的形势,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师与负责人只有深究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制订出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计划,从而尽快改变由于不良情绪过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情况。多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并不仅仅是由于一个因素所导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社会因素

当代人对于婚姻的观念相较于以往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面对离婚态度并不是特别认真。但离婚终究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部分观念不太开放的山区对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依然会报以异样的目光,尤其是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甚至将这种异样的目光转化为不友好的话语或是行为动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不良影响,再加上社会不确定因素的共同作用,更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

(二)学校因素

部分高校已经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整体来看针对单亲大学生的关怀力度仍然需要加强。学校的大量扩招使得原本的师资力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咨询需求,再加上大学生有较多学习事务需要处理,继而无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及时性,教育类体系与心理教育环境的营造仍不完善。

(三)家庭因素

学生人格的完善与性格及其家庭有着紧密联系,亲子关系失衡或是教育不当均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单亲父母由于所承担的压力较大,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因此不得不常年在外奔波忙碌,因而忽略了子女的教育;还有的家长缺少教育子女的耐心,或是由于心里愧疚对孩子百依百顺,在如此环境长大的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不良影响的风险较大。

(四)自身因素

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家庭不完整所以“低人一等”,如此心理的出现使得其在学习生活中与社团活动中往往抱有极为消极的心态,缺少拼搏的勇气。还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家庭背景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在做无用功,将自己失败与情绪消极的原因推给自己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三、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的对策

(一)社会层面

从社会角度来看,要求高校与社会联合制定针对性措施,应以强化舆论导向、动员社会力量为基础,为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美好的环境,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

1.引导具有积极特征的舆论导向

大众需要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单亲家庭的孩子,并以关爱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为努力方向,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3]。无论是何種生活条件,都应该消除歧视与异样的看法与行为,让这些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2.有针对地建立帮扶机构

保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及时性极其重要,通过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不仅能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不受心理问题影响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消除其原本认为自己孤立无援的不良感受。

3.典型教育

充分利用报纸与互联网等媒体途径宣传单亲家庭孩子走出心理困境的过程,树立先进典型并以访谈等节目形式展示出来。通过正面例子积极鼓励学生消除心里恐惧,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4.以社会自主的形式减轻困难单亲家庭的经济负担

单亲家庭多数较为困难,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工作维持开支使得学生有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在上了大学以后。因此,应当通过多种社会途径资助这些家庭,以奖学金或是补助的方式减轻孩子的家庭负担,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校层面

1.专业体系构建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也是帮助学生尽快走出不良情绪影响的重要基础。这一工作体系构建人员包括思想政治教师、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学生党员等,并需要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专家提出关键性意见,用以快速解决现阶段学生面对的问题困惑。各大高校在建立心理咨询室时应强调用人标准,无论是人员组成、培训还是能力提升等环节,都应有具体的计划,从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疏导工作。

2.心理健康常识普及

高校可以采取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并举出一些典型例子让学生能够与自己的情况相比对,从而认识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讲座专家应为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给出解决方案,以免影响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

3.建立心理档案

对于单亲大学生来说,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档案极其重要。档案中包含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态情况,应保证学生动态了解的及时性以更好地针对现阶段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对应方案。

4.强化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教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不仅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能更为深入地分析心理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家长也能通过教师的描述判断学生的在校表现,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做好心理教育工作。

(三)家庭层面

1.严于律己

家长想要正确教育学生,首先自身要有足够的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信心,并为学生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困难。

2.理性教育

面对子女,单亲家庭的家长应更加理性,无论多忙碌都应该抽出一部分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以正确引导的积极心态消除不良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3.强化与子女的沟通

作为家长应及时发现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问题,并将沟通交流作为传递爱的有效方式,从根本上提升亲子关系。

(四)自身因素

学生在强化自身调节能力的同时,应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以冷静的态度面对问题,强化自身心理素质;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应该多多展示自己的长处,勇于表达自身想法,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拼搏;多多参与集体活动,结交新的朋友为营造良好且积极的心态做好铺垫;学习更多的心理知识,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心理是否健康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极为关键。高校应联合社会紧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海娟.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2):53-54.

[2]车少辉,袁阳,孟倩.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4):74-78.

[3]陈景,周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风险性因素评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5):161-164.

编辑 司 楠

作者:李欢欢

第3篇: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 要:随着单身家庭子女数量的逐步增长,单亲家庭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首先应该关注的就是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正处在人生转折的关键性的时期,是进行学习的关键阶段,想要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发展,就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进行对策的研究,并提出几点建議,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成长和学习。

关键词: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单亲家庭指的是学生由父母当中的一方进行抚养的家庭,在当前的社会已经成了普遍的现象。由于社会结构以及家庭的多元,造成单亲的原因也变得多种多样,除了离异以外,还包含配偶死亡、离家出走等原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不仅存在着单亲家庭的问题,还可能存在承担抚养责任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学生交给爷爷奶奶的情况。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教学疏导的责任,从各个层面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1) 家庭方面。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其生活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艰苦,学生在人格方面的塑造常常会被忽略,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变化很难得到理解以及及时疏导。同时,单亲家庭的家长通常只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在心理方面的疏导,父母情感方面的变动很容易给学生的心理带来阴影,从而使得学生对外界的很多事物变得更加敏感,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除此之外,经历过重大变故的单亲家庭的家长很容易给学生传递一些不良情绪以及消极信息,从而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2) 学校方面。现阶段对于大多数的学校来说,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缺少关注,从而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农村的学校来说,其教学水平相对来说是有限的,学校紧急性能是在经济和教育方面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帮助,但是忽视了对学生在先例方面的辅导,这就导致农村高中单亲家庭的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存在的特征

(1)行为极端化。对于农村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由于其缺少父母的关爱,所得到的家庭教育也不是很完整,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在思想上出现情绪不稳定以及行为上出现极端的现象。对于农村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通常存在的上课常常走神以及厌学等现象,常常无视班级里的纪律,对学生的公共物品进行破坏,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伤害其他学生的行为。以上各种现象都表明,单亲家庭的学生在行为以及思想方面都存在着极端化的趋势,不利于自身的学习以及成长。

(2) 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农村高中单亲家庭的家长来说,其本身的文化素质有可能不高,同时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其经济水平也不是很高,这就使家长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方面。因为这些负面的影响,导致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在思想和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其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必然会对今后的生活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3.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1) 内心敏感、孤僻。对于大部分的农村高中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其对于外界事物相对来说比较敏感,内心比较孤僻。由于父母的原因,其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难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以及爱护。同时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大多数生活条件比较困难,很多学生过早地承担了来自生活的压力,心理相对于同龄人来说要更加成熟,从而使内心变得更加的敏感以及孤僻。

(2) 行为逆反、过激。通常来说,农村单亲家庭的压力会比较大,生活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一般,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叛逆期,自身通常都比较固执。对于教师或者家长的要求,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往往会采取相反的行为来反馈。同时,由于农村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通常都会觉得周围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从而很容易出现过激和逆反的行为。

(3) 心态悲观、消极。大部分农村高中单亲家庭的学生心态相对来说都比较悲观和消极,对于外界的事物以及未来通常没有很大的期待。由于家庭的问题,他们通常很难受到大人的关心以及鼓励,这就导致单亲家庭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同时,由于亲情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对事物进行接触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个悲观的意识,对于未来的生活不抱有希望,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成长。

(4) 缺乏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其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都缺乏主动性,很少愿意主動和别人进行交流,常常将自己只封闭在属于自己的世界当中,很难接受周围的一些新鲜事物。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心理方面通常都比较脆弱,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又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对号入座的现象,很容易在受到刺激之后做出极端的事情。同时,其和同学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都比较紧张,这也就使得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加抵触人际交往。

4.解决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1) 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指引。在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仔细观察,以便及时地发现异常状况,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环境因素对学生进行争取指引,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出心理方面的困境。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其心理相对比较脆弱,对于外界的事物都十分敏感,在进行观察和指引的过程当中,应该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以及爱护,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心理转化,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

例如,教师可以制定出专门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关注,更好地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且有效的指引。学校可以安排班主任或者教务主任专门负责对于单亲家庭学生的帮扶,让学生能够充分对学校和教师的关怀进行体会,从而更好地将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去。同时,教师还应该将学校师生的力量进行凝结,从各个方面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予帮助,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问题的解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给单亲家庭的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引。

(2)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教师在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教育环境的营造,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对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提升。教师和其他学生应该主动和单亲家庭的学生交朋友,给予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多的耐心以及关爱,从精神方面给这部分学生更多的安慰。通过良好环境的营造,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当中更好地摆脱家庭所带来的困扰,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去。学校还应该和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家长达成关于学生方面的共识,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校当中所有的单亲家庭的学生的家长都召集到一起,召开一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上进行新的教学管理方式的宣传以及学习,让家长都能够意识到当前单亲家庭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家长的建议进行咨询,结合家长所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单亲家庭学生的教学方案的制订,从而取得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进行爱心活动的组建,让单亲家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来自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所带来的温暖。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展示活动的组建,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价值,消除学生所存在的自卑心理,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3) 鼓励学生勇敢的面对现实,做好自我调节。想要学生更好地对心理问题进行克服,就必须鼓励单亲家庭的学生对现实进行勇敢的面对,提高学生自我接受能力,让学生变得更加得坚强。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做好心理方面的调节,学会对不好的情绪进行消化,在学习生活当中能够自我进行调节。同时,在进行心理指导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客观地看淡父母离异等问题,勇敢地对现实当中的事物进行接受,主动进行社交,以便能够更好地获取来自别人的关心以及关爱。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学校还应该从个体疏导和团体辅导两个方面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例如,教师应该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的敏感心理进行特别的关注,在开展班级集体活动时,教师应该为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适合的任务安排,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对自己的自信心以及责任意识进行良好的树立,以及拉近单亲家庭学生和其他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其能够真正地融入到班级当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当中进行一些主体班会以及心理健康讲座的开展,在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疏导的过程当中,也能够让其他学生认识到单亲家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给予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多的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谈话,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引以及自我调节方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能够良好地进行自身调节,更好地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高中的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其教育条件相对来说比较有限,在生活方面的压力也比较大,家长缺乏对学生各方面的关心,很容易造成学生内心敏感、脆弱的问题。针对该种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开展心理方面的辅导,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快乐的环境,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宋朝平.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策略[J].基础教育:科普童话,2019(13).

[2]杨军年.班主任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关怀教育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教育研究,2020(02).

[3]张仁堂.关于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分析[J].基础教育:名师在线,2020(05).

作者:侯德春

第4篇:单亲学生个案心理辅导方案

一、 学生情况分析

xx是初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均没有养成好。作业马虎,写字潦草,课堂上说话不停,老师提醒批评能安静一下,但坚持的时间很短。平时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有时甚至用装怪或捉弄同学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可同学们反而更不喜欢他。在班上人缘不好,同学都不愿意跟他同桌。但劳动卫生比较积极,乐于为班为老师做事情。

二、 学生家庭情况分析

该学生为单亲家庭。作业很多时候不做。假期时候xx基本留守家中,或与其它同龄人活动,家长亦较少监管。

三、 教育方法

为了让他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 联系家长,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劝说他父亲多与孩子交流,及时了解他的生活、学习情况。我把他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父亲综合考虑他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帮助他实现提升学习、友好交往这些目标。要注意观察他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并帮助他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2. 采用关爱,树立信心。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叫他到我办公室做一套题。趁此机会,在班上与大家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他,他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他的任何进步我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在办公室里,作为教师的我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他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他。首先要接纳他,理解他,更加关心爱护他,并成为他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选择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他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教师交流,

3. 创造机会,融入集体。 我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在他从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许中对自己充满自信后,他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兴奋性,让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让他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

4. 转移重心,设立目标。

在他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重新恢复自信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四、 成绩与效果

在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他改变了,已有了一定的信心,课堂上也能较认真地听讲,积极发言,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偶尔有特殊情况发生,也能领悟到并自觉改变。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对其它同学也热情友好多了,能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受到很多老师的欢迎和关爱。

在一次交谈中,他讲道,当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老师帮助了我,让我要勇于面对现实,并战胜困难,让我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压力,尽管我的基础很差,但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会学好的,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当然,作为教师我相信他所说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也相信只要他一直坚持下去,他一定会更加优异的。

第5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报告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父母离异或其他变故形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目前学校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比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发展、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对学生本人的发展及学校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应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师应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发展,了解他们的特点,并施以耐心的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顺利成长。

一、单亲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特点

第一,失落、自卑

这一点大多体现在女生和性格内向的男生身上。这些学生常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中的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而且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提不起精神。在人际关系中,他们封闭退缩,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情绪苦闷。他们的这种退缩往往出于自卑和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帮助自己。因为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他们的幼小心灵里,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了不起的人。而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没有这种优越感,同时,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件不光彩的事,因而产生自卑感。生活的不顺导致他们上课时情绪很难调动起来,反应也没有其他同学强烈,课后言语较少,极少参与同学们的活动,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失落感很强。

第二,疑虑、敏感

有些单亲家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褒贬不理不睬,但对涉及自身的一些问题又相当敏感,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爱说谎话,有时又表现得自尊心特强,受不了外界的任何意外刺激,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尊重关爱。在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情绪波动明显,对自己灰心失望,无精打采,心情抑郁,严重的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行为。

第三,嫉妒、厌倦

有的单亲家庭学生出于对其他拥有完整家庭的同学的嫉妒,想方设法地诋毁、诬陷、为难他人。曾有这样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趁交卷之际,拿走同学的试卷并偷偷撕毁。

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对生活产生厌倦情绪。他们中有的对外界事物不再感兴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完全失去积极进取的精神,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生活的效率急剧下降。这类学生认为自己读书无望,不愿与人打交道,知心朋友越来越少,逐渐自我封闭。

第四,冷漠无情,憎恨心强

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不仅是失去一方在心理上产生的失落和自卑,更重要的是使子女对人间真情产生了怀疑。他们中有的人有这样极端的想法: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但他们竟然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那人间还有什么真情?因此他们逐渐变得冷漠无情。有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充满了憎恨,憎恨他们的争吵,憎恨他们不顾及自己的成长和感情,或憎恨一方不履行其责任,这种由爱到恨的感情变化过程对其心理发展会产生很多负作用,进而扩展到对学习和生活都不会太感兴趣,对同学和老师冷漠无情。

第五,逆反心理和反向行为

有的单亲家庭学生因为觉得父母离异很不光彩,再加上受到同学的歧视,就会慢慢地对父母、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尤其是当重新组合的家庭里有偏心的现象出现时,就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比如不愿同父母谈话,执意不听父母的忠言劝告,一味地与父母对着干,甚至产生对父母的报复心。有时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有些同学把不满压抑在自己的心头,但压抑过久,超过了心理承受的临界点时,反而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如有的学生在教室里最安静的时候突然大叫,或搞恶作剧作弄他人,或在活动中过分显示自己,想以此吸引他人的注意,存在严重的人格裂变倾向。

二、学校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第一,关爱为先,以爱心滋润孤寂的心田

在学校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的人。老师应该主动经常地找他们谈心,不仅谈学习,也要谈他们家里的实际情况。最好不在办公室里,而是在草坪上、大树下、池塘边,告诉他们生活的知识、学习的窍门,这种看似无心实是有心的关爱很有效。还要组织和动员同学们主动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或许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他们都想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关

爱。教师要做的就是走进学生的心里,和学生之间培养起真诚的感情。你关爱他,他就愿意把心里话和你说,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也容易接受。他们同样在老师身上感受到缺失的父母的温暖。我曾教过的两位女生从初中开始就出现严重的厌学,精神颓唐,经老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最终两人都考取了本市的重点高中,后来一直保持品学兼优。

第二,激励为主,肯定长处,因势利导

少年是刚起航的帆船,进取和信心是鼓起风帆的浩浩长风,使之在人生的激流中,奋勇前行。教师就是要及时地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长处,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校男生中曾有两位出名的“问题学生”都身体强壮,一个学习散漫,妄自菲薄;另一名脾气暴躁,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一顿打。老师在严肃地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缺点的基础上,又分别指出他们各自身上存在的优点。一位能说会道,说话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性,一位体育成绩优秀。希望他们能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他们听后很感动,改变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重新认识了自己,鼓起了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他们毕业后一个当上了某厂的供销员,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另一个中专毕业后入伍,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

第三,主动沟通,架起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

家庭不仅是学生吃饭和休息的地方,也是度过一天中三分之二时间的场所。改善和优化家庭环境是改变学生不良心态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家庭状况的掌握和了解,主动与孩子家长联系。一方面要说服家长承担起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家庭的不同情况,要求家长克服生活挫折带来的不良情绪,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及时消除误解和疑虑。教师还应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多报“喜”,少报“忧”,维护他们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以提高他们的“家庭地位”。实践证明,这种沟通虽困难较大, 一两次难以奏效,家长普遍抱有抵触情绪。但久而久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究会取得效果。而这种效果一但产生,便会发生持久而巨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长期生活,因而教师应倾注较大的精力。

第四、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进行教育

如同治病,教师如同医生。好的医生治病应是一人一方而万万不能千人一方。因而在摸清学生家庭背景详实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因人制宜的办法制定出具体的

教育措施和方法是达到教育效果的关键。孤僻、冷漠型的孩子大多处在单亲离异家庭,我们应该视之为子女,当他们的父母亲,从学习、生活上主动关心爱护他们,充当他们家庭的一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用和风细雨的工作方法,滋润他们的心田。还要从他们父母身上着手,通过家访,端正其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说明不论后父后母都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都有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从学生内部和外部共同作用,既培养了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又改变了孩子不良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得以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第五、多方配合,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教育是全方位的,不仅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每一段时间,也覆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学校教师应更多地关心体谅这些遭受家庭变故,感情脆弱且敏感的孩子。教师在教育时应出言谨慎,切不可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加重其精神负担。班级应多开展一些富有针对性的活动,以提高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除了政治上关心外,经济上也要给予他们必要的照顾,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学业。镇、村和社区要把这些家庭的帮扶和孩子的教育放到议事日程上,开展结对帮助活动。各机关工委、团委、妇联等组织,也应向这些孩子伸出温暖之手,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使他们从小就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觉得人际关系的和睦、可亲,对社会和他人产生好感。总之要使家庭、学校、社会一起“联手”共同关心、爱护离异单亲及重组家庭的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的社会氛围,开创他们美好的明天。

第6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分析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生活中,家庭闹“地震”、“后院”“着火”屡见不鲜,其后果是导致家庭的解体,父母分道扬镳造成一个个健全的家庭。儿童心理学家查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离婚率逐年上升,而孩子在3—15岁期间,尤其是监护孩子的一方,处于对孩子的考虑,再婚比较难,成家的比较少,使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逐年增多。单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和周围单亲家庭孩子的情况,就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状况及教育进行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探索。

一、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分析

据统计,我班就有8名。这些单亲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大多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而影响其健康成长。掌握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状况及产生一些不良心理问题的原因,对辩证施教,加强管理和教育,促其健康成长,很有必要。

单亲儿童自身的心理比较复杂。一个家庭解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必定是孩子,一般又以学龄前期(3—6岁)到青春期(15岁)的孩子受影响最大。一个在备受父母关爱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突然间失去(死亡)或离去父母,孩子会在心理上有一段混乱期,在行为、态度、气质等方面随之会发生许多变化。

单亲家庭生活的儿童心理障碍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抑郁;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与伙伴相处不好,攻击性、破坏性和捣乱行为比较严重。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四分之一的儿童在失去双亲中的一方时,一段时间里,有强烈的恐惧、愤怒和羞愧、自卑感;近一半的儿童出现厌食、哭闹等不良行为反应,有的甚至对他人怀有敌意,或是有攻击性,有的怀有戒备心理;近三分之一的儿童因而变得异常冷漠,凡事无动于衷。有的儿童在受到父亲或母亲不良情绪影响之后,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有时感到孤独无助,生怕别人取笑他(她),久而久之,有的心理发生畸形,没有长大成人反先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我曾经带过的班级里,一些单亲家庭的儿童常常为一件小事而打架吵闹,有的甚至偷拿、损坏同学的东西而宣泄心中的不满。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及行为倾向如不及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出现偏差,轻者表现为孤独、固执和不合群,如:我班有个女孩的家庭里,在一个学期里既然换了六个保姆,在谈心中得知每次都是因为她不满意而炒保姆鱿鱼的,重者会对别人产生忌妒和仇恨,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不良心态。

二、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儿童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秩序性的连续过程,身体器官的发育也有一定的秩序。在3—15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成长中往往会有几个生理上、心理上的转折期,无论在哪个时期父母不幸离异或意外伤亡,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造成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

1.单亲前期潜在的因素。有的家庭在成为单亲家庭以前,就潜在着一种不利于儿童成长的紧张气氛,有的父母经常打架、吵闹、相互挖苦、讽刺、辱骂,有的夫妻在受到挫折时迁怒于孩子。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儿童从2岁起便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会使儿童在思想、态度和一般行为中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儿童在家庭中感到愉快和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家里整天吵吵闹闹,孩子会常常处于提心掉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就易产生不良的行为和情绪反映。

2.教育方法不当的原因。单亲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容易形成两种现象:既抛弃型与溺爱型。抛弃型的家长视孩子为累赘,训斥、打骂,压制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的人格得不到尊重,自尊心受到伤害。在此情况下,儿童常常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安全,生活环境不宽松,就会表现出与正常孩子不同的行为或心态。溺爱型的家长尽量在物质生活上溺爱,在精神上缺乏鼓励和正确引导,生活上百依百顺,包办代替;同时,对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学习又往往寄予过高的希望,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信任,没有自由,出现抑郁焦虑、消极低落的情绪,行为上表现为精力不集中,做事有始无终。除此之外,他们的依赖性较强,娇气任性,自私自利,同伴关系紧张,有的在过高的学习压力下出现精神疲惫、智力下降等现象。

3.单亲家长的原因。单亲家庭中不管是父母哪一方带孩子,客观上经历了一次婚姻的挫折,心灵上留下了阴影,在物质、精神、工作等方面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往往会引发旧的伤痛,沉浸在过去的不愉快中,引发情绪波动,或不想说话,或不愿理孩子,或内心的苦痛溢于言表,或无名的烦恼一触及发,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会受到不良感染、影响,甚止伤害,对孩子的个性心理形成与发展造成严重的障碍。

三、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对策

单亲家庭本来对孩子已不公平,所以,成年人,尤其是父母、老师或其它亲友,更应该关心、爱护、理解孩子,在教育方法上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已经经历了不幸的家长,一定要理智,多参加一些社会、社交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正视现实,多为孩子着想,尽量为孩子提供宽松、活泼、民主、温馨的家庭环境。要增强与学校合作的热情、兴趣和责任意识,多与老师交流。作为老师,要站在敬业奉献的高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推心置腹地和家长交换意见,耐心细致地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心理变化反应给他们,让家长认识到他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做到理智、科学、用心地教育孩子。具有监护权一方的家长要宽容、通情达理,主动与另一方沟通,允许、支持另一方与孩子多接触、沟通、交流,尽自己的责任,使孩子得到他人无可代替的亲情滋润。

2.正确对待和理解单亲儿童的消极情绪。老师要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使他们通过合理、正当的渠道来表达、宣泄、转化、控制情绪。对儿童的不良情绪、行为应做到理解和宽容,创造机会,鼓励和支持儿童通过合理的渠道表达和排解消极情绪。老师要多和他们个别交流,乐意充当他们的忠实听众和知心朋友,鼓励他们谈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给他们转化消极情绪的办法,利用儿童情绪易转移和易感染的特点,引导他们想一些高兴的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使原有的消极情绪逐步被转化。

3.消除差别,消除歧视,使单亲儿童融入班集体。研究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单亲儿童往往与同伴的关系欠佳,他们往往游离于班集体之外。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孩子比较自卑,觉得由于家庭生活发生了变化,自己跟大家不一样,因而自觉不自觉地孤居一隅,远离伙伴群体;二是他们不受欢迎的行为较多,如乱发脾气、行为习惯差、不讲究个人卫生、攻击他人、自私娇气等;三是个别成年人的不当影响,如嘲笑、歧视单亲家庭或把单亲家庭的孩子当做特殊的儿童对待,无形中造成了儿童的孤独感。因此,做为老师,其

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使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它儿童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

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他们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在工作中流露出婚姻离聚的好恶态度,更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儿童的做法。其

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儿童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

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儿童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4.用真挚的爱温暖儿童的心房,叩开儿童的心扉。由于单亲儿童源自父母的爱少了,甚至被剥夺了,他们的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常常得不到正常的感受,而他们却又时刻渴望从其他渠道得到情感的抚慰。对孩子的这种情感的需求,教师除了加强家长的工作,尽可能使他们在家庭中得到满足之外,还要给予单亲儿童更多的温暖和慈爱。具体包括尊重单亲儿童的人格,充分接受他们,信任他们,积极对他们的行为作出反应,对他们表达关爱等。在方式方法上可以采用倾听、赞誉,用温和信任的眼光注视,用前倾低身的姿势和他们进行亲切的交谈,非正规教学活动时,可以呼喊他们的乳名,并且常用爱抚、微笑的表情轻拍孩子的肩背,摸摸孩子的头,拉拉孩子的手,还可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小困难,如戴正红领巾,整理衣领,拣起掉落在地上的学习用品等一些细小的举动,使孩子感受到爱的温暖。

总之,单亲儿童的群体是庞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习惯比较复杂,正确的引导教育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情与爱,花费更多的心血与精力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享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温暖与关爱,作为我们是一位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用爱心给学生受伤的心灵营造一方温馨的天空。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阴影,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7篇: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

重庆市丰都中学(重庆 丰都 408200) 孙念明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重庆 丰都 408200) 隆 竹

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学生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为摆在我们学校和每一个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由于家庭的残缺,单亲家庭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同程度地带来阴影,心理健康也受到很大程度的伤害,所以这部分孩子更应该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同学、集体和社会的关爱。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增加,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不少单亲家庭中,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的心理在悄然变化着,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了解他们的异常心理及行为,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调查分析,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孤僻、任性、自卑与敏感。

二、逆反、撒谎、好斗和报复。

三、意志薄弱,成绩下降,厌学、逃学。

四、自由散慢,不思进取,破罐破摔。

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有效的教育对策是:

一、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全面情况,方能做到因材施教

要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班里同学的反映,进行家庭访问。事实表明,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二、为单亲家庭学生寻找“家”的感觉,是保证班级教育的有效措施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失衡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变故引起的。一个好端端的充满幸福温馨的家,突然少了一个亲人,失去了一份亲情,这时孩子最希望的是家庭和睦,有人关心照顾自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不可能复原孩子的家庭,却可以让孩子重新找回“家”感觉。为此,我和本班每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都保持密切联系,并积极施加影响,让家长确实负起扶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家长无力监护孩子时,班主任也应该努力为单亲家庭学生寻找一个“家”,让他们跟健全家庭的孩子一起生活和学习。我班单亲家庭学生谭某某,父母离异,父亲在丰都上班,母亲在广州打工,她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外婆每月的收入很低,无力抚养她,而她的父母又不管她,连她上学的费用都不愿出。我知道这情况之后,多次打电话给她的父母联系,给他们讲孩子的理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表现情况,以及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法定义务等。后来他们想通了,互相协商后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解决了。该生现在也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了。本期还当选为学校纪检部的副部长。这一切,缘于她找回了“家”的感觉。

单亲家庭学生在内心深处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感,他们出现敏感、多疑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要疏导这种心理障碍,班主任除了做监护人的工作外,为单亲家庭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大家庭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充分发挥班团(队)活动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单亲家庭学生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在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学习竞赛活

动中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同时,引导班上健全家庭学生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要求他们和班主任一起,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单亲家庭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学习的能动性有了,成绩自然提高了。“我想有个家,有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当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一首流行歌曲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倒出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渴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为单亲家庭学生重新找到一种“家”的感觉。

三、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学生,是医治异常心理的良药

对单亲家庭学生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无私的爱。班主任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学生呢?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

药”(苏霍姆林斯基语)。班主任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学生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各种异常行为的出现也就难免了。面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班主任切忌工作方法的粗暴,必须以理智冷却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进事实,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现实生活真理,促其清醒地认识自身错误,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念。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最要紧的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帮助他们。第一,帮助单亲家庭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学生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和这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第二,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原谅父母。班主任要设法多方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死亡是无法挽回的,父母离婚、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看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第三,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磨炼其坚强的意志。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破罐破摔心理,导至自由散慢,厌学、逃学行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关键是激发他们的自尊心,磨炼坚强的意志。自尊心“是人类许多高尚品格的人性的顶峰”(苏霍姆林斯基语),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同时也是人们克服缺点和错误的内部动力。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从心底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是完全平等的。有了自信,才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班主任再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分析自由散慢的危害、自暴自弃的后果。还应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告诉他们:家庭的不幸也许不是坏事,勇敢的孩子正好磨炼自己的意志。意志磨炼对于一个人成才和事业的成功都是极其重要的,而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一般说意志都比较坚强。在我国历史上,匡衡家贫如洗,凿壁借光,后来成就事业;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因贫穷而改嫁,他在破庙读书成长;在国外,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两岁丧母,9岁丧父;大名顶顶的高尔基幼年流落街头,上的是“社会大学”„„如果确立了人生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严格约束自己,和班集体一起遵守共同的规则,和社会一起遵守共同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

总之,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单亲家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分析他们的异常心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才能扶助这部分学生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第8篇:《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单亲子女的教育已成为教育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大杨树是个边陲小镇,是个多民族聚居之地,大多数居民都是以种地、养殖为生,在就业渠道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所以,许多家庭通过外出打工寻求脱贫致富之路,时间久了,随之家庭结构也有了变化,离婚率在不断上升,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弱势群体----- “单亲、留守”家庭,也由此引发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单亲、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失去父母应有的监护与爱抚,普遍产生心理扭曲现象,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他们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他们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总之,他们与普通儿童相比,在过错,说谎,攻击和破坏行为等方面更加突出一些。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展开“单亲、留守”学生教育实验,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确立了《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组主要对《单亲及留守家庭小学生心理疏导策略研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走访的形式,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摸清我校 “单亲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心理健康情况,以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然后与班主任建立互通单亲学生情况的长效机制,随时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和心理变化情况;通过与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家庭走访、谈心、举行联谊活动等形式,找到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和有效解决的策略,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研究活动中总结出了解决单亲学生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推而广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身上存在的厌学、自卑、内心孤独、性格孤僻,甚至有的逃学、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等现象,使全校的单亲家庭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使他们能够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切实有效的开展 “单亲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矫正与预防“单亲学生” 嫉妒、自卑、任性、逆反、孤僻、厌学、逃课等心理及行为问题,使他们学会宽容、尊重、忍让、理解,形成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态度,学会与人正常交往,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不但能促进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确保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总结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工作的得与失,有助于加强课题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单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促进单亲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并能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接轨,增强义务教育的实效性,有效预防了青少年的犯罪,对于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子女最早受教育的场所,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抚育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诲,了解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一个完整的家庭有父母和孩子共同组成了稳定的三角结构,缺损一边或两边都是不健全的,就会导致家庭结构破裂,家庭关系失调,家教功能弱化,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损家庭往往是影响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心理危机是绝大多数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未成年人的共性,心理和行为表现出:忧郁、惶恐不安和焦虑,失群、冲动好斗,不正当的越轨行为也常一触即发,甚至酿成违法犯罪的苦果。在教育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和转化,这是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研究内容、途径以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在学生心理不受伤害的前提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及在校表现进行细致地调查。

2、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等需求及导致心理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整理归类。

3、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借助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对此类学生重点进行心理疏导,提升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解与适应能力。

4、通过与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家庭走访、谈心、举行联谊活动等形式解决单亲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运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相关的心理辅导资料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干预。

(二)研究途径

从调研入手,摸清我校单亲家庭学生家境现状,心理变化特点、心理问题的表现,建立相关档案。针对各类型学生的心理问题,确立研究着力点、突破点,进行有计划、有措施的跟踪辅导。通过对这些学生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与行为训练,纠正不良行为习惯。

从典型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到普通的单亲家庭学生的研究,寻求教育规律,因材施教,探究不同类型的最佳教育方法。研究单亲家庭学生心育的基本原则、策略,对典型心理问题学生的转化案例,边探索、边交流、边完善。

(三)研究方法

本项课题研究准备选用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相关心理学方面书籍的学习,了解单亲孩子的心理变化因素。依据调研分析,确立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途径。

2、个案分析法:对于典型的个案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和目的。由指导教师介入家庭,以朋友的平等身分和家庭成员形成亲和而密切的关系,以商量、讨论、合作的态度,通过电话、捎字条、手机短信、网络沟通等方式开展指导工作,并每月进入家庭一次,实地观察,进行深度家访指导,并作好跟踪指导记录,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要上交一份典型案例,形成指导和研究成果,最后,把每位教师的案例结集整理,整理成案例集。

3、行动研究法:

运用心理访谈、问卷调查、手拉手、一帮

一、联谊活动等方式,摸清我校单亲家庭中各类型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出问题的共性与个性。课题组教师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检验指导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补充或改变指导内容、方式、策略,最终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因此,指导老师要付出行动,与家长、子女互动,共同进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探索跟踪问效,逐步形成对各种类型单亲家庭子女心育活动的策略,为今后较大范围推广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

5、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单亲孩子的基本情况和心理情况进行调查,达到对其深入了解的目的。

六、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1年6月起至2013年6月止,为期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学校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请审批表,报送上级科研部门,审批后,召开开题会,落实课题研究计划,成立课题领导研究小组,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与指导,落实课题各阶段研究任务及要求,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3年3月),明确分工,进行实验,通过结对子、交朋友、谈心等多种形式,探索单亲及留守家庭学生心理疏导的策略。

具体实施手段如下:

1)、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先准确地弄清单亲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和其班主任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

2)、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单亲家庭子女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的成功途径,填补单亲学生残缺的爱,课题组老师将和单亲的孩子结成“对子”,并跟踪辅导,力求让孩子感受到亲人般的呵护与关怀。

3)、举行联谊活动。

为了增进了解、联络感情,我们举行了“过桥”、“小火车”等联谊活动。我们邀请了班主任老师、部分家长代表、健全家庭的学生代表等共同参与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玩得越开心,我们的教育就越容易进行。

4)、开展心理访谈活动。

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要每星期对辅导对象在“心语室”进行一次心理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帮辅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的成绩在直线上升。在学校、地区举行的各类比赛中,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获得殊荣,这是每一个课题组教师的骄傲。

3、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全面总结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将疏导策略汇总。

七、实施过程

1.课题组组织学习关于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应对策略等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2.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坚持每学年对各班级单亲家庭学生进行调查统计,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家庭成员、单亲原因、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及是否家庭和睦等情况)。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有心事向谁说、最知心的朋友、在班级里心情愉快程度、喜欢什么、反感什么),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3.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单亲家庭子女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 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的成功途径,填补单亲学生残缺的爱,课题组教师对单亲家庭学生采取了帮扶措施,同这些孩子结“对子”、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4.开展个案追踪活动。

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针对学生成绩差,帮辅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有的因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帮辅教师还把“结队”学生弄到家无偿的吃住,辅导他们。对待缺乏家庭爱的单亲学生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老师和同学为他们赠送节日礼品,赠送生日蛋糕,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他们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

八、成果及认识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初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

1.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缺少亲情母爱,有的缺少亲情父爱,如何弥补缺失的爱。我们既是教师又是母亲,这样的一个双重身份很利于我们的工作。对待单亲无亲学生我们首先要做到有爱心,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我们要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关爱学生的心灵,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以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通过实验研究,解决单亲、留守学生的教育办法就是我们教师的关心、爱护和教育。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课题组的每个老师经常同自己指导的个案孩子在一起谈心,也建立了感情,学生有什么想法与愿望,也想和老师谈谈。在老师的帮助下,大部分同学的性格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这其中当然包含着老师付出的心血。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途径,课题组开展的“结对子”、“交朋友”的方法是可取的。课题组老师和家长通过密切的交流沟通,彼此已经成了可以信赖的朋友,特别是家长发自内心地感谢学校和老师的真诚帮助,这样就为课题的进行提供了最好的实施土壤,非常自然地密切了家、校联系,沟通了彼此的关系。

如:有一个学生父母外出打工三年未回家一次,他就一个人在外住宿。刚来到学校时,由于环境的陌生,他经常会想父母,甚至动了不读书的念头。帮扶教师得到情况后,经常找他谈心,为他补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生已经由入学时的30多分逐渐上升到了90多分。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电话里,学生家长激动地向老师表示感谢。当然,对他们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的要求他们,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3.认真做家庭工作。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问题很多是由于爱的残缺、教育粗暴及放任不管所造成的。如有个学生的母亲经常遭父毒打,不堪忍受而离婚,该生判归父养。父好吃懒做,成天在外赌钱,任随他饱一顿,饿一顿生活。他还经常遭父打骂,不敢回家。母要将他接过去管,其父又不准,于是他经常逃学。老师对他的帮助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家访、谈心、解决困难。使他也有一定转变,但不持久,反复较大。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性格内向、孤僻,经常发呆。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疼爱,而母亲为生活到处奔波使他无人管,感到自卑,帮辅老师通过谈心,邀请他和家长参加联谊会,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合群了,学习也提高,脸上常挂上了笑容。

4.不能把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实际上好多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将单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展“心理咨询”,起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深深的感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有的单亲学生虽经过帮辅老师不厌其烦家访,苦口婆心真诚谈心,千方百计关心帮助,为其排忧解难,抓住节日和生日的契机进行感化,有时也见成效,但有时也反复大,成效不持久,甚至有的所做的一切是徒劳。所以希望全社会都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现在,课题研究即将结题、验收,但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工作仍将继续发展下去,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第9篇:单亲子女心理辅导的策略

离异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策略

加区三中 胡世松

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一种三位一体的良好环境,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

(一)家长应树立责任意识,注意教育与爱的统一

作为单亲学生的家长,无论孩子的抚养权是谁,无论婚姻的过程与结局如何,都应该树立起责任意识,承担起教育与爱的责任:不要向子女隐瞒真相,更不能恶意去中伤对方或者阻止没有抚养权的一方前来探望子女。更不能因为觉得自己有一种负疚心。更想以为子女付出更多来补偿子女而放弃对子女的正当要求。对孩子的未来应确立起适度的期望值,同时注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

(二)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爱的补偿

作为专职的教育重要机构,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在对离异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爱的补偿:要理解、尊重、信任离异单亲家庭学生,保障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隐私,创建友爱互助式的教育氛围,可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气氛,可以帮助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消除过强的自尊心,缓解心理负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友谊,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同学之间的纯真的友爱。作为教师,有义务承担起对这些学生的保护和教育任务,发挥教师

良师益友的作用,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关注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生活,建立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档案,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多同他谈心,帮助增强学习兴趣,改变其不良学习的态度。

(三)社会应营造和谐的氛围,共同关心单亲家庭学生的成长

社会应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健全社区互助网络,营造和谐的氛围,形成教育合力:可以以社区为单位,由街道、村委会牵线搭桥,开展结对子活动,关心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教育,给予单亲子女以关怀、同情、帮助,注意保护这些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歧视、冷落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了解家长及孩子的思想状态,并及时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共同商量、研究,关心、教育好每一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

离异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学校内外沟通,给他们以更多的爱,使他们内心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都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促使他们克服并逐步消除不健康心理,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关于课改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单亲家庭学生帮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