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帮扶记录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单亲家庭学生帮扶记录

高职院校单亲学生问题分析及帮扶措施

[摘 要]随着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单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的表现,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单亲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他们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单亲大学生心理和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帮扶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单亲学生 帮扶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高考扩招以及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从起点上就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心理、经济、行为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高职院校中的单亲家庭学生群体的表现也更为多样化。如何帮助高职院校单亲学生解决在校期间实际问题,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大学生范围的界定

单亲是指单独与子女生活的一方父母,单亲家庭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人与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组成的家庭。

提到单亲家庭,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据国家民政部最新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离婚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其中2007年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09.8万对,比2006年增加18.5万对,增长9.7%;2008年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26.9万对,比2007年增加17.1万对,增长8.1%,可以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单就离婚这一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数量就比较可观。

事实上,除丧偶、离异外,还存在着其他造成单亲家庭的情况,如家庭不和睦、父母分居、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父母一方去世、临时组合的“双亲”家庭、甚至未婚先孕生子的家庭等等,我们把它称作“准单亲家庭”,这类家庭在高职院校也存在一定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在高职院校中,大约25-30%的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特殊群体,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3%,有的班级中,单亲家庭学生比例竟高达21.7%。

不完整的家庭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由此也引发了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关注家庭特殊学生,研究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帮扶对策,对于完善学生人格、提高辅导员管理水平、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单亲学生心理及行为状况分析

从高职院校这几年的招生情况也能够看出,单亲家庭和“准单亲家庭”有明显的增加。这些家庭的学生由于其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他们在思想、学习、情感、人格甚至健康等方面都有别于双亲家庭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发生率高、问题成因复杂的特点,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他们往往存在思想困惑、学习困难、生活困窘、心理困扰、就业困境等问题。其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思想上存在困惑。有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困境,在同学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在学校他们不愿谈论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有的同学甚至有意隐瞒自己单亲家庭学生的身份,即便有机会与同学们在一起交流,也是在同学们面前总是装作自己有幸福的家庭。他们把真实情况隐藏于内心,这种压抑一旦持久,就会产生焦虑不安,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有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他们讨厌父母争吵,憎恨父母不顾他的成长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费的父(或母),或站在父母之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表现的越来越不合群。

第二,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单亲家庭的学生对失去父或母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甚至见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非常欢乐,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于是表现出情绪失常、紧张、恐惧、焦虑等。这些问题的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到这类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感知力、注意力下降,进而产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学习怕苦怕累,得过且过,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第三,生活上的存在困窘。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庭破裂,家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经济比原来相对要贫困,有的父母因离异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互相推诿,使单亲家庭子女居无定所,不得不在两头来回奔波,寄人篱下,缺乏安全感,不仅如此,而且往往生活拮据,有的大学生难以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连交学费都很困难。有的学生感觉自己来自特殊家庭,比别人矮了许多,因而产生自卑感。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各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差。

第四,心理上存在困扰。有调查表明,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上课经常走神的前者比后者5.9%;觉得自己很不幸的前者比后者高9.8%;单亲家庭学生44.8%的孩子曾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比正常家庭学生高出10.8%。对于反抗攻击特点比较突出的和遇事冲动不计后果的人数,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分别高4%和16%。这些惊人的数目充分反映出单亲家庭学生存在不良心理是非常突出的。

第五,就业上存在困境。有些高职院校的单亲学生即便是能顺利完成学业走入社会,也时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自卑、保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没有信心,不敢大胆完成某些事情,是一些单亲学生的通常表现。由于内向自卑、多疑嫉妒、胆小孤僻等原因,于是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消极地面对就业。有的学生过分的依赖单亲的父亲或母亲一方,甚至变成“啃老族”。

三、高职院校单亲学生问题的帮扶措施

通过对高职院校单亲学生心理及行为状况分析,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建立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单亲家庭的支持体系,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不仅是家庭、社会的问题,更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本身也应当全方位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1. 通过做好单亲家庭家长的工作进行帮扶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应承担起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职责。单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爱抚有度,宽严并举。笔者认为,目前单亲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家长自身因为家庭的变故等原因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家庭教育观念上的偏差。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做好单亲学生家长的帮扶工作。一方面,帮助单亲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可否认,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存在于双亲家庭中,也可以存在于单亲家庭和“准单亲家庭”中。单亲及单亲子女这个角色并无好坏之分,是一种正常的身份。这一理念有助于单亲大学生客观地看待自我,认同自我身份,有稳定的自我确立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者应把单亲学生家长作为重点沟通对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不仅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的表现,还要向家长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心理动态等,深入了解了单亲大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引导单亲家庭的父母与子女建立良好、健康的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关系。

2. 通过改善单亲学生教育环境进行帮扶

高职院校教育和管理与家庭教育相比,有它自己有利的条件。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计划性、针对性都很强,而且可利用的教育渠道广泛,方法灵活。解决单亲学生的“五困”问题,必须重视学校的教育和帮扶功能。

第一,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单亲学生成长中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单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在教育活动中加强师生互动,突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另外,要改变专业任课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灌输,不关注学生思想动向的做法,真正实现做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第二,要解决单亲学生生活上、心理上、就业上的困境,高职院校要以学生为本,完善“奖助贷勤补”政策,开通“绿色通道”,使每一个单亲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并能完成学业,对单亲贫困生在生活上、就业机会上给予照顾。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施展才能的社会实践等,都能对单亲家庭学生学习习惯、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礼仪交往习惯的养成有所帮助,逐步矫正单亲家庭学生的不良日常行为、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第三,建立一支素质高、事业心强、善管理,有奉献精神合良好职业道德精神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单亲家庭学生思想工作的关键。高职院校要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培养造就一批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一定的哲学素养和道德修养,能够把握形势与政策,具有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应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友谊,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通过同学间的朋辈辅导进行帮扶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 但是,从高职院校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有限,而学生对心理服务的需求量大,心理咨询教师所能接触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主动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学生。同时,也存在越是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越是不进行心理咨询的现象,因此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对被动。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填补了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不足,是对专业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在朋辈心理辅导中,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能与同学生活、学习在一起,朋辈之间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心理需求。这种空间距离的接近、交往的频繁、心理的接近性等因素为他们在心理方面相互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有必要培训学生作为朋辈辅导员,去帮助单亲家庭中存在学业、生活及心理问题的学生。

4. 通过整合社区资源进行帮扶

单亲家庭学生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讲,单亲家庭学生群体也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因此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不能单纯的靠学校完成,也不能单纯的靠社区组织完成。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社区联合,建立制定相关的就业优惠政策,不仅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就业,而且扶助其家长实现顺利就业;第二,高职院校可以结合院校专业优势,帮助社区开展针对单亲家庭的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第三,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社区的文化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第四,高职院校与社区组织共同加强公共舆论环境建设,排除世俗偏见,为单亲大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整合学校、社区两方面的资源优势,在经济上为单亲学生提供帮助,在政策上保证倾斜,不仅能为单亲家庭的和谐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能为单亲大学生创造优异的成长与发展环境,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更好地实现社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戴亚平:高职院校政治思想工作者如何关注单亲子女成长.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第3期

[2]张彩云: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艺术.艺海,2009年第4期

[3]李振华 曹建琴:单亲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的探讨.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年第6期

[4]常艳春:离异单亲家庭对子女成长的不利影响.家庭与家教,2004年第4期

[5]罗尚荣、李晓红: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社科纵横,2006年第12期

[6]张开荆: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7]秦赟 黄新海 裴学进:论朋辈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第5期

[8]颜农秋: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9]曹建琴:单亲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18期

[10]沈永健 陶爱荣:单亲大学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西北医学教育,2009 年 第5 期

[11]王雪军:单亲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的成因及对策.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8 年第1 期

[12]徐涛、刘海华:单亲大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32期

[13]肖萍 周密: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7期

[14]伍翔:高职院校开展朋辈心理咨询的实践与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8第2期

[15]中国护理网: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状况与教育策略. http://www.ccun.com.cn/xlhl/2006-12-05/content.1165287895000d3255.html

作者:谢 焱

第2篇:关爱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单亲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具体措施

关爱帮扶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单亲家

庭的未成年子女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指出: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流入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流出地政府要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民政部门及其所属的儿童福利机构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做好孤残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和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一)关心困难家庭子女

古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现在的情况是,穷人家的孩子瞧不起亲生父母,这是出于一种自卑。这种自卑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在学校里觉得自己不如人,要么自暴自弃,要么产生特别强的虚荣心。并且,这种心态很容易从物质上衍生到学习上,影响孩子集中经历投入学习。同时,如果孩子片面认为家庭贫寒源于父母无能,就容易对父母产生鄙视心理。父母整天辛勤劳动,换回的却是孩子的鄙视,这不能不

说是一种失败的家庭教育。如果这种心理不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得到矫正,那么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甚至品质。

无论贫穷家庭,还是富豪家庭,送子女上学都是父母的责任。并且贫困的家长为了让子女上学,所付出的辛劳更大,吃的苦更多。对此,做父母的首先不应对孩子抱有歉疚感甚至赎罪感。如果父母不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孩子,孩子找不到自信的理由,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并以虚假的摆阔来掩饰自卑。同时,老师也应该研究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心态的影响,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父辈财富的多寡,注意培养穷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穷孩子与富孩子和谐相处。

贫穷本身不仅不可耻,还可以成为一种激励青少年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关心那些家境不好的学生,让他们在困境中保持奋发的精神状态,把暂时的艰辛转化为立志成才的动力,让贫穷成为人生的另一种财富和珍贵的记忆。

(二)关心流动人口家庭子女

国务院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1982万18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中,处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孩子有9.3%处于失学状态。针对民工子女失学问题严重的现状,“意见”要求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

育问题。

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他们应有的权利,是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应尽的责任,更是他们父母应尽的义务。只有这些孩子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才能谈得上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这部分少年儿童由于家庭背景出身不同,所接触的环境和人群不同,势必在心理、行为表现上和思想道德基础上与其他少年儿童有所区别。对他们如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关系到教育的成败。诸如,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如何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这些都是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所要考虑的问题。内容不同,方式方法也要不同。如果德育的实施者不了解他们的心态,只用假大空的说教,简单化的教育,那么其效果可能事与愿违。若在有爱、理解、鼓励、关心、尊重的环境和氛围中,道德的效果则会事半功倍。

这部分少年儿童最大的心理障碍是自卑,医治其自卑心理的灵丹妙药是尊重他们。

第一、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心灵。也就是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个人意愿、理想志向、生活习性等。

第二、对他们不歧视,无特殊对待。教师要时刻

想到他们,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与他们平等相处,对他们同对其他孩子一样,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第三、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部分孩子自尊心的养成是非常艰难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做到不体罚、不辱骂、不随意地当众批评他们、不随意向家长告状以养成并强化他们的自尊心。

对这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的评论,要以他们原有的基础出发;要坚持正面评价,以奖励、激励为主;要立足于关爱、帮助、扶持和引导。通过这样的评价为他们提供改进、发展和完善的机遇。

(三)关心单亲家庭子女

离婚是公民行使婚姻自由的权利。近20年来,我国离婚率快速上升,由此导致单亲家庭也快速增多。父母劳燕分飞,对自己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来说,如同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这种被扭曲的心态会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格的发展,并因此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但同其他所有孩子一样,“单亲孩子”也具有聪颖可爱的天资、活泼天真的本性、好学上进的心愿、喜交朋友的心理……

社会学家们的调查也表明:单亲家庭并不意味其

家庭教育必然存在许多困难或不利条件;而正常完好的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优越性也只是相对的。“单亲孩子”能否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很大程度上由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多给“单亲孩子”一些关怀和帮助,他们才能拥有光明而辉煌的未来。

第3篇:《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

教育部规划课题

《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

《单亲 家庭中教育部规划课题

《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

《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最直接的影响,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他人难以替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在弱化、在丧失,甚至出现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近几年我校生源的家庭状况来看,单亲家庭特别是以父母离异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在增加。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情绪情感表现,自我认识发展,人际交往、自我控制水平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障碍相对较多且很突出,给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达成家校教育一致性上增加了难度,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探寻解决的途径、方法和对策。

我校参加研究的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家校二元整合教育模式研究》,已结题并被评为优秀子课题组,校本课题《小学部关于特殊学生教育对策的校本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也是对这两个课题研究的深化、拓展和提升。 通过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以达成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并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工作;培养我校家庭教育科研骨干,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我校依邻桃源居社区,通过家教课题研究,辐射带动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从建校伊始,我校就制定了“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大力支持课题成果的推广;宝安教育局教科培中心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在家教课题研究上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家庭教育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对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力量强大,富有奉献精神,对批准立项的子课题有经费支持等有利条件,带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有信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单亲家庭家庭教育问题给予了积极关注并进行过大量研究,比如,在《家庭教育学》(赵忠心著),《家庭教育社会学》(缪建东著)、《单亲家庭子女素质教育》(缪建东著)及《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文集等著作以及《中国家庭教育》、《家长月刊》、《家庭》、《中国心理卫生》等杂志中,对单亲家庭教育的教育问题或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我们参考借鉴的宝贵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一是研究人员主要学者、专家, 二是研究个案十分有限,研究周期短,

三是研究内容主要是现象现状描述、相关性研究和对策建议, 四是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对以上所提到的局限有重大突破,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学校一线教师协作攻关、并有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研究;

二是研究个案总体具有一定规模,研究周期相对较长,更注重过程研究; 三是研究内容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供对策,而是以个案跟踪的方式,深入单亲个案家庭作切实的改善性的行动指导,切实解决单亲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四是研究方法除了调查研究还采用更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案例研究等。

所以,《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以及课题成果《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一书,是我们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指导。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紧紧围绕总课题研究目标,在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单亲家庭教育的不足和误区,分析导致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策略。运用个案跟踪的研究方法,深入个案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的指导,使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并能运用新观念和科学方法教育子女,与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子女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研究内容:1.单亲 家庭中问题学生健康心理、良好行为培养以及学习适应问题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⑴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健康心理(自尊、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意志品质)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方法以及特殊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逆反、追星等)的应对策略。

⑵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 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包括良好生活习惯、文明行为的养成,不良嗜好的矫治。

⑶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主要针对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孩子学习适应问题,探索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学生适应性培养模式。

2. 在家庭教育个别指导的同时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指导的过程中,从改善家庭物质文化环境入手,探索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途径、方法。

3. 在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 在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开展研究,学部德育主任按照子课题实施方案,组织、管理各自学部研究小组开展个案跟踪指导研究。学校课题组负责开题,培训,阶段小结,成果收集、整理、提升,结题等全程管理和全面指导工作。

2. 研究对象分别从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的单亲家庭中选定。经过普查,初中部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的数量达到研究最小规模的要求,并且学部各级领导和相关班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此研究高度重视,故决定在中学部选定10个有代表性的研究个案(另选10个作为对照组),作为子课题研究对象。小学、高中选定的个案作为校本课题研究个案。为了保证研究个案在研究周期内的稳定,初中部在一年级选择,小学、高中不受此限。

3. 选择个案前,先由各班班主任摸清本班单亲家庭问题学生家庭情况,然后遵照总课题实施详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动员,选择个案应注意:家长自愿报名并愿意积极配合参加研究,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较突出并且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不到位、存在误区等因素造成的,重点要吸纳网迷、非智力因素不良造成学业不良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家庭。

4. 研究教师的选择是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个案所在班级,优先选择班主任,同时选择具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验(比如,重点选择参加过《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教师)、有爱心和责任感、善于沟通的优秀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5. 每个研究个案(研究家庭)配两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每三个或两个小组配一名心理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开展合作研究和多向交流。

(二)研究方法 按照总课题实施详案中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指导、规范研究方法在子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1.调查研究法

参照总课题组提供的调查表,做好前期、中期、终期三次家庭状况问卷调查,做好家庭和家长状况的调查、孩子成长现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2.个案跟踪指导法

每个研究小组每月进入家庭一次,进行深度家访指导,做好访前计划,访后纪录和小结。在课题研究全过程应有至少十四次家访记录和简要小结,作为个案指导研究的依据和支撑材料。其中详录次数应占50%以上。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反思研究,参与者就是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一边改进,一边总结、推广。

4.比较研究法

一是对经过个案指导和未经指导的参照对象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个案指导的不同特征和效果。二是对个案家庭前测和后测的纵向对比,可以证实个案家庭进步的方向和幅度。

5.案例研究法

把个案指导中的问题和现象描述、分析和诊断、方法策略指导以及归纳、反思、提升融合在一起,形成研究案例。通过一篇篇研究案例体现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和改善性研究的生动过程。

五、具体实施步骤

本子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06.12-2008.12),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2日至2007年4月30日)。学习领会关于申报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通知精神,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选定要研究的子课题项目,填写、上报子课题立项申请表;完成子课题开题报告并召开开题会,制定实施方案,发到三个学部,选择确定个案家庭,确定学部研究人员并进行研究培训,组织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介入个案家庭进行实践研究阶段(2007年4月21日至2008年9月30日)。个案指导教师至少进行14次深度家访指导;每一个月进行一次研究情况检查,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并进行专题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总结;其间,到2007年12月至少完成7次深度访谈,到2008年8月完成全部14次深度家访。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各学部上交课题研究总结、个案指导实录,子课题组进行分析总结和理论概括;申请结题,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接受个案指导的单亲家庭、家长、孩子具有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个案家长基本合格率达80%以上,问题学生转化率90%以上。

2. 形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有效策略、步骤以及特殊问题的个别策略。

3. 培养家庭教育科研骨干和家庭教育指导骨干,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题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 通过课题研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5. 完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编印《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案例集》。

七、课题组的组成

课题领导小组:

长:周

杰(清华实验学校校长、中教高级) 成

员:解巨钊(副校长) 刘

凯(副校长)

的问题学生家庭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最直接的影响,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他人难以替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在弱化、在丧失,甚至出现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近几年我校生源的家庭状况来看,单亲家庭特别是以父母离异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在增加。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情绪情感表现,自我认识发展,人际交往、自我控制水平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障碍相对较多且很突出,给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达成家校教育一致性上增加了难度,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探寻解决的途径、方法和对策。

我校参加研究的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家校二元整合教育模式研究》,已结题并被评为优秀子课题组,校本课题《小学部关于特殊学生教育对策的校本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也是对这两个课题研究的深化、拓展和提升。

通过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以达成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并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工作;培养我校家庭教育科研骨干,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我校依邻桃源居社区,通过家教课题研究,辐射带动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从建校伊始,我校就制定了“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大力支持课题成果的推广;宝安教育局教科培中心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在家教课题研究上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家庭教育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对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力量强大,富有奉献精神,对批准立项的子课题有经费支持等有利条件,带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有信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单亲家庭家庭教育问题给予了积极关注并进行过大量研究,比如,在《家庭教育学》(赵忠心著),《家庭教育社会学》(缪建东著)、《单亲家庭子女素质教育》(缪建东著)及《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文集等著作以及《中国家庭教育》、《家长月刊》、《家庭》、《中国心理卫生》等杂志中,对单亲家庭教育的教育问题或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我们参考借鉴的宝贵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一是研究人员主要学者、专家, 二是研究个案十分有限,研究周期短,

三是研究内容主要是现象现状描述、相关性研究和对策建议, 四是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对以上所提到的局限有重大突破,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学校一线教师协作攻关、并有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研究;

二是研究个案总体具有一定规模,研究周期相对较长,更注重过程研究; 三是研究内容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供对策,而是以个案跟踪的方式,深入单亲个案家庭作切实的改善性的行动指导,切实解决单亲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四是研究方法除了调查研究还采用更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案例研究等。

所以,《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以及课题成果《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一书,是我们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指导。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紧紧围绕总课题研究目标,在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单亲家庭教育的不足和误区,分析导致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策略。运用个案跟踪的研究方法,深入个案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的指导,使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并能运用新观念和科学方法教育子女,与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子女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研究内容:1.单亲 家庭中问题学生健康心理、良好行为培养以及学习适应问题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⑴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健康心理(自尊、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意志品质)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方法以及特殊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逆反、追星等)的应对策略。

⑵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 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包括良好生活习惯、文明行为的养成,不良嗜好的矫治。

⑶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主要针对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孩子学习适应问题,探索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学生适应性培养模式。

2. 在家庭教育个别指导的同时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指导的过程中,从改善家庭物质文化环境入手,探索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途径、方法。

3. 在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 在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开展研究,学部德育主任按照子课题实施方案,组织、管理各自学部研究小组开展个案跟踪指导研究。学校课题组负责开题,培训,阶段小结,成果收集、整理、提升,结题等全程管理和全面指导工作。

2. 研究对象分别从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的单亲家庭中选定。经过普查,初中部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的数量达到研究最小规模的要求,并且学部各级领导和相关班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此研究高度重视,故决定在中学部选定10个有代表性的研究个案(另选10个作为对照组),作为子课题研究对象。小学、高中选定的个案作为校本课题研究个案。为了保证研究个案在研究周期内的稳定,初中部在一年级选择,小学、高中不受此限。 3. 选择个案前,先由各班班主任摸清本班单亲家庭问题学生家庭情况,然后遵照总课题实施详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动员,选择个案应注意:家长自愿报名并愿意积极配合参加研究,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较突出并且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不到位、存在误区等因素造成的,重点要吸纳网迷、非智力因素不良造成学业不良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家庭。

4. 研究教师的选择是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个案所在班级,优先选择班主任,同时选择具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验(比如,重点选择参加过《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教师)、有爱心和责任感、善于沟通的优秀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5. 每个研究个案(研究家庭)配两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每三个或两个小组配一名心理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开展合作研究和多向交流。

(二)研究方法

按照总课题实施详案中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指导、规范研究方法在子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1.调查研究法

参照总课题组提供的调查表,做好前期、中期、终期三次家庭状况问卷调查,做好家庭和家长状况的调查、孩子成长现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2.个案跟踪指导法

每个研究小组每月进入家庭一次,进行深度家访指导,做好访前计划,访后纪录和小结。在课题研究全过程应有至少十四次家访记录和简要小结,作为个案指导研究的依据和支撑材料。其中详录次数应占50%以上。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反思研究,参与者就是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一边改进,一边总结、推广。

4.比较研究法

一是对经过个案指导和未经指导的参照对象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个案指导的不同特征和效果。二是对个案家庭前测和后测的纵向对比,可以证实个案家庭进步的方向和幅度。 5.案例研究法

把个案指导中的问题和现象描述、分析和诊断、方法策略指导以及归纳、反思、提升融合在一起,形成研究案例。通过一篇篇研究案例体现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和改善性研究的生动过程。

五、具体实施步骤

本子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06.12-2008.12),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2日至2007年4月30日)。学习领会关于申报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通知精神,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选定要研究的子课题项目,填写、上报子课题立项申请表;完成子课题开题报告并召开开题会,制定实施方案,发到三个学部,选择确定个案家庭,确定学部研究人员并进行研究培训,组织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介入个案家庭进行实践研究阶段(2007年4月21日至2008年9月30日)。个案指导教师至少进行14次深度家访指导;每一个月进行一次研究情况检查,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并进行专题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总结;其间,到2007年12月至少完成7次深度访谈,到2008年8月完成全部14次深度家访。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各学部上交课题研究总结、个案指导实录,子课题组进行分析总结和理论概括;申请结题,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接受个案指导的单亲家庭、家长、孩子具有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个案家长基本合格率达80%以上,问题学生转化率90%以上。

2. 形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有效策略、步骤以及特殊问题的个别策略。

3. 培养家庭教育科研骨干和家庭教育指导骨干,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题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 通过课题研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5. 完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编印《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案例集》。

七、课题组的组成

课题领导小组:

长:周

杰(清华实验学校校长、中教高级) 成

员:解巨钊(副校长) 刘

凯(副校长)

第4篇: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案例

一、事件的背景

我班男生甲,13岁,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在他7岁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9岁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离婚。甲从小就在家庭矛盾激烈争斗中成长。父母离异后,甲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由于夫妻感情的破裂,心情十分伤感,又忙于生计,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使甲自卑,苦闷。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甲对家庭无归属感,放学后不想回家,沉迷于游戏,经常逃课,学习成绩极差。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教育,使甲行为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我行我素,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争吵。离异的家庭使甲心灵受到创伤,离异的家庭造成了甲脾气急躁,情绪易激动,言语粗鲁。

二、事件的主题

资料显示:一个从缺乏民主、缺乏平等、缺乏关爱的家庭走出的孩子,很难从他身上找到责任感、同情心,会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因此,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成为社会关心的焦点。

社会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的后果是离婚率越来越高,使单亲的孩子越来越多,无形中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的麻烦。 教育无小事,细节贵如金!成功的生命教育往往是从教会孩子做每一件小事开始,而不是告诉孩子们一个抽象的道理。生命教育中有许多被忽视的教育细节,影响孩子的一生,也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生命教育细节,能在生活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事件的过程

我针对他的情况,认真翻阅分析甲家庭情况,又通过与他的谈心和周围同学的了解。尤其是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曾是甲的邻居,对其的家庭比较了解。在全面掌握了甲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家庭生活教育情况后,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甲脾气性格以及目前的表现,与目前的家庭状况以及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我首先从指导家庭教育着手,开展对他家庭教育的指导系列工作。

1、培养积极情绪,为开设绿灯作准备。

首先,让学生坦然面对现实,理解单亲家庭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记得生态体验之《不要想老虎》,活动中主持老师不停地让大家不要想老虎,最后大家满脑都是老虎。该体验告诉我们过分地强调只能让教育失效。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希望老师把他当成普通的孩子来对待,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绝对不过一分也绝对不保留一分。这样的平等会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班级的一份子,没有被孤立,不特殊。

2、指导创设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单亲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教育的重责,其实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关爱起到的作用,针对甲离异的特殊家庭,我认为甲家庭的问题关键在于甲的生父与母亲,只要他们改变了教育方法,为甲创设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环境,一切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于是我多次与甲的生父和母亲进行交流,指出他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离异家庭造成家庭的缺损,家长的情感,情绪以及感情上失落,会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离异家庭的缺损还导致孩子心灵上的失落和创伤。作为离异的家庭,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以重新构建新家庭成员之间亲情,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的观点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并达成了共识,决定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环境。

通过我的谈话,以一个母亲的爱去关心甲,真诚地与甲交心。母亲之爱给了甲温暖,他和他母亲的关系靠近了。甲的父亲也每星期看望甲一次,并与其交流沟通,这种平等的亲和关系,促进了甲的发展,加深了父母子之间的亲情。

甲的父母亲文化程度都不高。但为了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他们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孩子购买学习参考书;增设了写字台、书橱。每星期孩子回家后母亲尽量抽出时间来与孩子交流,检查作业,复习功课,营造共同学习的家庭学习氛围。与甲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和谐平等的家庭教育的建立,为甲改变,为家庭改变创造了重要的前提。

3、营造和睦融洽的班级氛围,为她们提供锻炼平台。

作为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我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我与甲的交谈中,我以倾听的方法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对甲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

我为了让她感受到学校就是家庭,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妹,创造活动的环境。让她们置身于集体活动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消除她的孤独感。平常的学习生活我们可以有意的让他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任务和参与班级某些决策,培养他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集体责任感,当他尽到自己的力量勇敢承担责任时,及时的给他微笑和鼓励,从而培养他的独立能力,使其了解每一个人都要在社会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长大后才能自觉地担当起对社会和对家庭应负的责任。甲是我班的文艺委员。

四、事件的结果

一年来,通过我对甲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对甲正确教育引导,使甲本人和家庭状况产生了系列的变化。家长改变了教育方法,母亲无论工作再忙,都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小孩,进行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上的指导,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的氛围。甲与其父母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父母子之情已经建立,家庭亲子关系加深,使家庭充满快乐幸福。家庭成员之间平等、和睦相处,一个温馨的家庭已形成。甲的脾气性格有了明显的改变,性格开朗,与同学之间争吵少了,网吧也不去了,上课专心听讲,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事件评析

通过对甲的指导使我体会到:

1、离异后一定要从重建家庭成员亲情的关系着手,为建立一个平等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新环境而共同努力。用对孩子加倍关心和爱去抚平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和家庭缺损。

离异家庭,无论是哪一方承担子女,都要共同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担,不能因为自己是法律上的局外人,孩子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离异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教育的重责,离异家长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育子方法,不然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良影响。当这些影响反映在孩子学习上时,其实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关爱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及父母的。这正是验证了中国的古话:解铃还需系铃人。问题起点在父母处,只有父母配合学校的工作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离异家庭的父母一味的采取逃避的态度,只会恶化孩子的情况。

2、教师对单亲家庭的心理教育辅导十分重要。

班级工作如果有牢固的心理基础,很容易收事半功倍之效。德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在心理现象领域内进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开展心理诊断,能客观地、准确地鉴别问题学生的心理病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心理学家李·索克语),这种心理伤甚至影响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

红灯停是无奈的,绿灯行是大家所等待的。我很庆幸,我班单亲家庭的学生能坦然面对自己及周围的环境,正视红灯。能微笑地融入班集体,珍惜绿灯。并且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舞台,并在舞台上演绎着他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健康向上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倡议:给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点偏爱。

第5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基层家庭的主力成员大都外出务工或出海打鱼等情况有所增加,而其危险性也在不断增高,随时出现生命危险的可能;再加上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的价值观念逐步开始转变,其离婚率也急剧上升,所以,单亲家庭的数量也随之上升。根据2007年9月份我校(汕尾市城区新港街道渔村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校就读的近2600名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就有126人,约占总人数的4.9%。而单亲家庭子女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其心理障碍也较为突出,其中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放任不管,或粗暴教育,或无力无人监管,加上社会上不健康影视文艺作品的不良影响,所以毒害了他们的心灵,甚至给社会带来危害,他们中有一些人还受到老师的冷落、挖苦和家长的训斥、打骂,同学的讽刺和嘲笑,于是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心理畸形、变态。这种情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经调查,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家长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及生活状态

1、据对我校100多个单亲家庭子女的调查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不少惯于欺骗撒谎,过分敏感,情绪变化无常,容易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性格特别孤僻、怯弱、冷漠,有悲观厌世的倾向,尤其是这些孩子都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较强的保护与防范意识,对老师的教育批评往往有抵触对立情绪。

2、在婚姻破裂的家庭,父母互相冷战,无暇顾及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担心在与别人的交往中,会被对方问起家庭情况,因此,变得沉默寡言,离群索居。这些孩子还表现了对谁都不相信,对自己也缺乏信心。

3、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情绪上表现不稳定,厌学心理严重,意志力差,智力水平低。常常表现为:行为懒惰、放任,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现象,厌学心理十分严重。

(二)单亲家庭家长的心理及对孩子的教育状况

1、一些单亲父母或是经济上的原因,或是考虑到以后再婚的问题,在处理孩子的生活学习上总觉得很烦,于是把孩子晾在一边,使孩子的心里感觉自己成了“多余人”,小小年纪就尝到了世态的炎凉和自私者的冷漠。

2、有的单亲父母把孩子当成了发泄不快情绪的对象。往往因为生活中一件不如意的小事而大发脾气。这时往往孩子就成了这些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父母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不问清红皂白地打骂孩子。

3、再有的是一味地溺爱孩子。一些离异夫妻在良心上感到自己对不起孩子,怀着深深的内疚心理,在对孩子的态度上,表现为一味地溺爱,拼命地娇惯,对孩子的不足缺点,也因怕伤了孩子本来就在父母离婚中变得脆弱的心,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不管。

4、另有一些单亲父母,因为对自己的婚姻失去信心,或对个人的前途也失去信心,于是便把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渴盼孩子长大成人,将来有所作为。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上和生活上对孩子的要求苛刻得不近人情。

我们进行此项研究,选题的意义是在单亲家庭呈上升趋势的社会中,通过研究和开展心理辅导,探索出适合我们学校的单身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策,为推进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作一份贡献。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完整家庭的子女,所以,我们学校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单亲家庭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提高单亲家庭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其个性的目的。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我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家庭的单亲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试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 探寻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3、 对个别有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的单亲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或监护人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战障碍 2 调节自己;另一面,积累个案经验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单亲家庭家长素质和条件状况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养,家庭中每一天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家庭生活的习惯,所有这一切,每日每时都在塑造着家庭最幼小成员的心灵。所以,我们研究家庭教育不能孤立片面的研究孩子而忽视为人父母者;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毕竟孩子心理与性格的缺陷更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的变故。学校与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家庭,联合家长,并注重帮助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协调一致,才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2、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品质素质现状调查与研究:通过调查,找出孩子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3、单亲家庭中成功教育的经验总结:有关单亲家庭孩子的负面报道很多,而成功的报道极少,这会使人们无意中形成一种偏见,认为凡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肯定是不够健全的,而使本来脆弱的单亲家庭背上更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们认为应该为单亲家庭树立榜样,鼓舞信心,让他们能以坦然正常的心态来面对社会和生活,同时从中得以借鉴和学习。

4、探索学校如何结合社会力量有效地优化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调查研究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实践体验、经验总结等。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A、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7年12月

1、整理资料,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教育理论。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方向等。

3、拟订开题报告,建立研究对象档案。 B、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9年5月 第一步:2008年1月—2008年6月

1、科学分析,理清思路,制定调查方案。

2、问卷调查设计和个案访谈的设计。

3、进行单亲家庭的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情况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第二步:2008年7月—2008年11月

1、开展教师、学生、家长互动互访活动。

2、对单亲家庭学生、家长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

3、科学地分析研究结果,同时制定方案。 第三步:2008年12月—2009年5月

1、进行个案研究和实践,寻找解决单亲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2、总结规律,寻找解决单亲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

3、开展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C、调研总结和课题的完成阶段:2009年6月——2010年6月

1、收集实验素材,整理课题图片,完成“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论文集。

2、课题归纳、总结,并完成实验报告。

3、进一步开展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4、在本校开展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成果的调查情况与汇总。

五、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条件分析

(1) 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班主任骨干力量,大多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活动中,科研氛围浓厚。

(2) 优势明显:我校处于渔民家庭居住的地方,既有渔民子女,也有外地学生,家长打鱼务工或无业人员众多,单亲家庭学生占有一定的比率,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

2、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 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及课题组研究人员:保证研究工作的如期开展,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和物质保障: 学校负责统筹解决。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我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家庭的单亲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试分析,掌握基本情况,进行心理现状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探寻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及教育方法方式。

3、使单亲家庭的学生及家长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4、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总结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将有价值的教育经验或观点推广至家庭乃至社会,并如期完成其所研究的教育教学案例、论文等。

5、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七、课题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论文

(2)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3)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长:

邓务社

全面组织和负责课题的实施和研究

副组长:

组织策划

负责研究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策略

员:

黄小有

协助收集有关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方法

刘燕慈

负责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论文

杜春梅

负责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论文

马燕娜

负责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论文

施金菊

负责个案的收集和整理 撰写论文

第6篇: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教育

对策分析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家庭中夫妻之间离婚、一方死亡、遗弃、分居或其它原因等,形成了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目前我国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据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310.4万对,增长8.0%,比上年增加0.2个千分点。通过数据能看到高居不下的离婚率,造成了每天8504个家庭一分为二。

目前,单亲家庭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是“教育欠缺”。家庭是子女最早受教育的场所,子女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诲,了解、 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守则,孩子的品格培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都是来自与家庭教育,因此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时原本要父母双方来共同承担的教育,如果父母缺少一方,就可能会出现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因此,积极开展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工作就是我们教育人和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

单亲孩子缺乏自信、冷漠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现象十分明显,由于世俗的偏见,单亲家庭的子女认为父母离异总是不光彩的事,自卑感便油然而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从不谈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既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此外,单亲家庭中孩子敏感多疑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显得突出一些。他们对许多事情都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别人是不是不信任自己,对他人产生怀疑,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

因父母离异并由此而带来对父母及周围成人的不信任感。他们内心的问题不愿意向父母或其他成人诉说,这样使其交往减少,交往减少又强化其认识上的偏差,结果使幼儿自卑、抑郁、孤独,心理健康严重受损。

(三)有明显的恐惧感、悲伤感离异家庭的幼儿特别易怒,有明显的恐惧感、悲伤感。他们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为此,他们常将这些归罪于父母,甚至痛恨双亲,特别是当离异中的某一方常向幼儿灌输另一方是多么坏的信息时,这种痛恨的情绪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情绪和情感不稳定,离异家庭的孩子情绪上常大起大落.较多恐惧,焦虑,忧郁,悲伤等情绪,情感脆弱,过度敏感,多愁善感,固执,好走极端,有时过分冲动,不考虑后果。性格上孤独冷漠,早熟,对人戒备心重,防范意识强,甚至有抵触和敌视心态。

(二)孤僻冷漠,逆反仇视

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逆反心理多半是由于受到或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而形成的。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希望借助自己的逆反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单亲带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抚平的,并且负面影响明显,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致使他们的心理开始出现失衡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孩子开始出现孤僻冷漠、逆反仇视的心理。

(三)情绪不稳,厌学严重

家庭内部气氛的不和谐是导致单亲家庭孩子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单亲家庭中,由于家长自身产生的消极情绪,家庭气氛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造成孩子紧张、焦虑、暴躁等异常情绪。在孩子的眼里,家庭中的欢声笑语少了,父母对自己的百般呵护少了,感受到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巨大压力。由于经常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导致孩子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 家长应做到

1、摆正心态,调整不良心理情绪。

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如果单亲家长长期处于抑郁、消沉、悲痛的情绪之中,那么将对子女的情绪产生消极影响。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就是消除子女不良情绪的前提。因此,单亲家长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痛苦的现实中走出来的,面对并解决新问题。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怨天尤人,逃避困境,用坚 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采取宽严适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的缺损往往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损,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偏差,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加强理性,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不要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情感,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种溺爱、怜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因此,单亲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子女学会自信、自立、自强。

3、家长要对孩子给予理解。

首先,家长自身要明确单亲家庭是一种正常而普通的家庭模式。端正对孩子的看法:孩子虽不幸但不是“可怜虫”;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视作“累赘”,或视作怨恨对方的“出气筒”;孩子是家庭的成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培育孩子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要让孩子理解离婚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可以学学美国人对孩子说离婚的方式:爸爸妈妈会像以前一样爱你,只是不再爱对方了,这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与你无关,你要像以前一样快乐的生活!特别要强调离婚不是孩子的过错,不要对孩子说“你爸爸不要你了”之类的话。

4、要保证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爱。

家长应在生活上,尤其在孩子的心灵上倍加体贴和关心,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感情,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对孩子遇到的困难和烦恼表示理解,帮助解决,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对待,尽量弥补孩子缺少的父爱或母爱,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安慰。

5、再婚也是让孩子得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的很好的方法。 其实现在继父(母)基本都能够视另一方的孩子如同己出,只要再婚的双方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和爱心,让孩子感觉幸福的再婚家庭是很多的。 孩子应做到

1、坚强面对现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单亲亲家庭的生活状态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亲子女能否抱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单亲子女要通过自我学习和心理调节,重新振作起来,坚强地面对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如果遇到挫折或困难,要向家长、朋友或者老师寻求帮助。此外,要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诚恳、乐观的态度多接触同学,多交朋友,和同学老师取得心灵上的沟通,相信老师和同学也会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你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从而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之中。

2、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业余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局限,能扩大知识面,在培养能力、激发兴趣、等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能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单亲子女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单亲子女活动的积极性,转移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可以使他们及早发现自己的闪光处,为建立自信心提供良好的机会。 学校应做到

1、了解家庭情况,因材施教

要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学生的表现, “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开展有益的活动,增强学生自信心。

只有彻底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完全的解放,潜在的才能才会被发挥出来。因此,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校园集体活动,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子女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给他们表现自己才能的空间。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单亲家庭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从中获得集体的力量,以此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建立心理教育与咨询机构。

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以及咨询治疗机构。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不仅要使单亲家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还要教育其他同学与同龄伙伴间建立正常交往关系。另外,应及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要剖析原因,对症下药,及时疏导,矫正不良的心理及行为,使其养成自信、自尊、自助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奉献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1.教师要及时与孩子父母做沟通,说服其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孩子摆脱心理困境。 2.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注意对待孩子的错误言行,要坚持正面教育。

3.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对而言更加敏感,在这方面,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多鼓励、表扬。 4.帮助孩子形成对离异这种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有的孩子思想负担重,怕教师知道家中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教师应帮助他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

通过以上措施能让孩子提高自信心,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在关爱和信任的氛围里逐步树立起来自信、自尊、自强,取得长足的进步。

总之,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只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在学习上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就一定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7篇: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

重庆市丰都中学(重庆 丰都 408200) 孙念明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重庆 丰都 408200) 隆 竹

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学生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为摆在我们学校和每一个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由于家庭的残缺,单亲家庭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同程度地带来阴影,心理健康也受到很大程度的伤害,所以这部分孩子更应该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同学、集体和社会的关爱。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增加,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不少单亲家庭中,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的心理在悄然变化着,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了解他们的异常心理及行为,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调查分析,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孤僻、任性、自卑与敏感。

二、逆反、撒谎、好斗和报复。

三、意志薄弱,成绩下降,厌学、逃学。

四、自由散慢,不思进取,破罐破摔。

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有效的教育对策是:

一、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全面情况,方能做到因材施教

要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班里同学的反映,进行家庭访问。事实表明,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二、为单亲家庭学生寻找“家”的感觉,是保证班级教育的有效措施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失衡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变故引起的。一个好端端的充满幸福温馨的家,突然少了一个亲人,失去了一份亲情,这时孩子最希望的是家庭和睦,有人关心照顾自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不可能复原孩子的家庭,却可以让孩子重新找回“家”感觉。为此,我和本班每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都保持密切联系,并积极施加影响,让家长确实负起扶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家长无力监护孩子时,班主任也应该努力为单亲家庭学生寻找一个“家”,让他们跟健全家庭的孩子一起生活和学习。我班单亲家庭学生谭某某,父母离异,父亲在丰都上班,母亲在广州打工,她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外婆每月的收入很低,无力抚养她,而她的父母又不管她,连她上学的费用都不愿出。我知道这情况之后,多次打电话给她的父母联系,给他们讲孩子的理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表现情况,以及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法定义务等。后来他们想通了,互相协商后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解决了。该生现在也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了。本期还当选为学校纪检部的副部长。这一切,缘于她找回了“家”的感觉。

单亲家庭学生在内心深处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感,他们出现敏感、多疑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要疏导这种心理障碍,班主任除了做监护人的工作外,为单亲家庭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大家庭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充分发挥班团(队)活动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单亲家庭学生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在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学习竞赛活

动中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同时,引导班上健全家庭学生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要求他们和班主任一起,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单亲家庭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学习的能动性有了,成绩自然提高了。“我想有个家,有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当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一首流行歌曲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倒出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渴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为单亲家庭学生重新找到一种“家”的感觉。

三、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学生,是医治异常心理的良药

对单亲家庭学生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无私的爱。班主任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学生呢?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

药”(苏霍姆林斯基语)。班主任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学生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各种异常行为的出现也就难免了。面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班主任切忌工作方法的粗暴,必须以理智冷却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进事实,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现实生活真理,促其清醒地认识自身错误,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念。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最要紧的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帮助他们。第一,帮助单亲家庭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学生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和这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第二,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原谅父母。班主任要设法多方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死亡是无法挽回的,父母离婚、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看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第三,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磨炼其坚强的意志。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破罐破摔心理,导至自由散慢,厌学、逃学行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关键是激发他们的自尊心,磨炼坚强的意志。自尊心“是人类许多高尚品格的人性的顶峰”(苏霍姆林斯基语),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同时也是人们克服缺点和错误的内部动力。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从心底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是完全平等的。有了自信,才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班主任再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分析自由散慢的危害、自暴自弃的后果。还应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告诉他们:家庭的不幸也许不是坏事,勇敢的孩子正好磨炼自己的意志。意志磨炼对于一个人成才和事业的成功都是极其重要的,而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一般说意志都比较坚强。在我国历史上,匡衡家贫如洗,凿壁借光,后来成就事业;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因贫穷而改嫁,他在破庙读书成长;在国外,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两岁丧母,9岁丧父;大名顶顶的高尔基幼年流落街头,上的是“社会大学”„„如果确立了人生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严格约束自己,和班集体一起遵守共同的规则,和社会一起遵守共同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

总之,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单亲家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分析他们的异常心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才能扶助这部分学生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上一篇:单亲学生心理辅导下一篇:重点传染病防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