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创作个案研究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段正渠

段正渠生于1958年, 河南偃师人, 198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从大学毕业至今他一直不间断地从事艺术创作, 作品曾一度受到卢奥画风的影响。在进入陕北题材亦可更宽泛的说北方题材之前, 可以说艺术家内心是纠结的, 表达是苦恼的, 那是一种个人情感与信念找不到依托的痛苦。正是一次次的北方之行, 使他所钟爱的表现性绘画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同时北方之行也使得他更加坚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为他觉得那里真实、质朴、纯正, 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内心想要表达的内容有一种相吻合的东西。正如他说:“多少年之后, 在北方乡间, 在陕北高原, 在麻黄梁的窑洞中, 在坍塌风蚀了的古城遗址上, 在奔流不息的大河边, 在信天游凄厉的歌声里, 我终于找到了表达我情感的契合点, 终于弄明白一直以来冥冥之中我被什么所迷恋。这时, 我终于可以说:我在画着我自己。”终于他走出了卢奥, 找到了真实的自己。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如“黄河”系列、“大鱼”系列、“小孩”系列、“北方风景”系列等。

笔者在探析段正渠的绘画作品过程中, 旨在对其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现代性进行阐释。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所说的现代性, 是一种时间性的表述。至于他画面中所表现的某些现代性特征, 诸如, 神秘、蛮荒、混沌等等在此不再叙述。笔者观察到段正渠作品中所呈现的时间性发人深省, 值得探讨, 其实, 在他早期作品《英雄远去》组画中已有显现, 自1999年前后他在人物创作中也已注入这种时间性的感觉, 这种时间性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叙述, 但绝对不是简单的片段性的彰显, 而是一种宏大的历史感, 具有一定的纪念碑意义, 好似画外有人。在作品中他不断地重整画面, 以情节性的陈述使其画面更加耐人寻味, 不断转变自己的时间观念和审美感受。如段正渠的油画作品《黄河船夫》是《黄河》系列之一。在绘画中段正渠保留了传统具象绘画的视觉真实, 利用大写意、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置入自己的画面, 画面运用了极具张力的黑色主旋律, 浪花儿、船夫和船桨将整幅画面激烈的摇曳着, 增加了画面的运动感, 其中画面中透射出时间性的历史书写, 就先天的成为一种片段性的描述, 同时也成为历史的聚合所, 他表现农民, 关注北方, 表达自己的记忆, 思考的零星片段被他不断地拾取表达, 他关注历史现象、群体部落, 有时会不断地放大、抒写, 变成神性的图式与思考。

“黄河”系列、“大鱼”系列、“小孩”系列、“发面”系列、“北方风景”系列在不断的变化, 不断的重组, 不断的出现, 不断的“重复”, 各种偶然性与假设性都有可能被带入历史的表述中, 就像一个万花筒, 让我们眩晕迷惑, 然后, 像脱缰的战马那般不断地奔跑嘶鸣, 自由地去驰骋大地。

二、贾涤非

贾涤非生于1957年, 吉林省吉林市人, 198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 现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在中国当代表现主义油画家群体中, 贾涤非以自由奔放的表现性绘画风格独树一帜, 与许多以表现见长的画家相似, 他也主要通过夸张、变形和象征等手法, 他在创作中利用直觉介入画面从而使他陷入一种自由的创作状态, 他曾这样描绘自己的创作:“绘画表现的过程是使人精神自然化的途径。我总愿意许多东西在心中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开始动笔, 用铅笔、钢笔、油画等不同的工具, 同一种内容一张一张不断地画下去, 也许这些仅仅凭借一种欲望, 某种直觉。当我从画面中清醒过来的时候, 色彩、造型、内容、形式紧紧地纠缠在一起, 它们已无一可分了。”这样一来就减弱了画面上自然形象的描述性成分。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 画家是凭借他的本性, 凭借他对生活独特的感知, 也凭借对某种表现材料的极度偏爱, 营造对周围事物一种真实的幻觉。可以说, 对神秘的生命力的感知贯穿于他的整个画面, 这样一来, 他所表达的具有的是一种明朗而非阴郁的气息。现实生活造就他的不是悲观的意念、不是绝望的波澜, 而是繁杂中的无限希望和生机。这种倾向使他的创作脱离传统学院派主张而自成风貌, 他以鲜明独特的个性面对艺术与生活、以自由爽朗的挥写和独特的视觉感受置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创作出来了如《葡萄园》系列、《尴尬图》系列、《斑马线》系列等。

在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家的作品中, 我们可以明晰的观察到用线自觉性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由此所突显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精神特质。笔者认为, 贾涤非在创作中在简化了画面构成因素的同时保留了以往的想象力和抒写性, 大大加强了画面用线的表现力度。从其作品中可以察觉到他不以理性设计与思考为主, 突出的却是艺术家用线的自觉性和自发性, 其作品《葡萄园》系列、《尴尬图》系列和《斑马线》系列中都可以感受到到这一点——其作品中线条的随性抒发等都充分表现出了艺术家对中国式线条的熟练掌握。通过贾涤非的油画作品《斑马线-1》, 我们可以看到那种中国线条所传达出的独特精神品格和韵味, 线条的自觉运用使整个作品具有了很强视觉张力和运动感。可见贾涤非的创作中包含着用线的抽象形式美感, 他的用线不仅在于造型的主观想象, 也包括形式的抽象美感, 自此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 不仅是画家个人的具体情感, 也通过用线的自觉性传达了我们共同的生命感受。他创造了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 他以率真而强烈的中国式用线、自由的想象和独特的构成方式, 为我们敞开了一片的开阔的自然之地。由此, 这种独特用线自觉性的视觉语言使得我们的审美体验和自身生命的感受力再一次得到绽放。

三、马路

马路, 1958年生于北京, 197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 毕业之后进入德国汉堡造型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深造, 现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他是将德国新表现主义带到国内的第一人。由于在德国求学的经历, 使得他深受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 从他的作品中也不难看出德国新表现主义画风的特色。譬如, 《老象》《天斗》等, 其中作品《老象》不得不使人想起中国《山海经》里面奇形怪兽。然而这种演绎却真真的扎根在传统民族文化的血液中, 似乎有一种梦幻的想象和历史的印记。

在这个信息混乱、科技多变的当代社会中, 马路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记录着自己的心路历程, 为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创作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著名画家苏旅曾这样评价他:“是谁第一个把基弗、巴塞利茨们的新表现主义带进中国?在85新潮的狂风洪流中, 马路一度先知式的独自吟唱被淹没了, 然而在洪水过后的河道上, 我们发现马路的艺术依然如一杆不倒的航标站立着, 并没有像诸多的先锋们那样随风而逝”。

近些年来马路的创作越来越强调一种随意挥洒的东方写意性的流畅抒怀, 在创作中他采用不同材质, 尽情的让色彩在画布上流淌、稀释, 追求一种自由心性的表达, 而不同于早期的厚涂大笔触画法, 画面所呈现的效果淋漓尽致让我们想到了中国文人画那种托物寓怀的特质品性, 显然就像马路形容自己的艺术创作那样:“画, 当如雾中黄山, 给人这般那般的想象。画, 可以不漂亮, 却不可以不畅神, 不畅神就拘人心。画, 可以是拐杖, 甚至是翅膀, 却不可以是紧箍咒。这是我现在画画的理由和标准。”这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品格是如出一辙的。他创作的《山谷》通过写意性的挥写达到“悟象造景”, 将山谷之状形象的表达出来, 使山谷彰显出东方式的气息和即兴情怀, 从而表达出了他对传统绘画品格的深层思考。飞机在山谷中的穿越, 仿佛游走在现实和梦幻之间, 一种隐秘的情绪充盈着整个画面。可以说, 飞机在作者的众多创作中不时的出现, 飞机显然已成为画家诉说自己情感的元素, 它好似张开的大网捕捉作者每一次的性灵悸动, 它也好似艺术家本人飞翔在各个地方去体验生活, 放飞自己。画面中飞机好像静止不动, 山谷却在静谧摇曳的色彩中炫动起舞, 在一静一动中画家于物象之外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地, 作者将自己的绘画语言于静和动、虚和实、现实和想象这些在看似混乱的秩序中突兀又和谐的氛围中并置着, 视觉冲击力与想象力顷刻间充斥着整个画面, 不时的给观者以无限的揣摩, 基于画面形式与情感的需求, 马路在造形与色彩之间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激动与联想。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发展己经形成了庞大的研究创作群体, 其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创作者。邓国源、罗中立、许江、贾涤非、马路、王克举、段正渠、申玲、徐晓燕、闫平等人都以丰富自觉的绘画经验为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的探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些画家虽生活在不同的地方, 经历也不尽相同, 但从其作品中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时代所赋予的重担。笔者相信有这样一批不懈追求的艺术家以及他们非凡的努力, 才使得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有了更广泛的市场前景和接受群体。

关键词:段正渠,贾涤非,马路

参考文献

[1] 杨飞云.段正渠艺术三十年——故事与传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2] 段正渠, 郑岗.学院美术30年:段正渠[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

[3] 苏旅.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马路[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6.

上一篇:大数据环境下国有煤炭企业财务监控研究下一篇: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