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进机关

2022-12-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法治进机关

西方也有“廉政文化进机关”

日本的纳税服务大厅如果没有纳税人在里面的话,天再热也不准开空调,但只要有一位纳税人在,税官们即可与纳税人享受习习凉风的“利益均沾”。这在该国已经形成了一种廉政文化——

“筷子头”,见真章

接受价值相当于20欧元的礼品(比如精美的月历、小程序软盘等)均须向上级说明,征得同意后,个人方可留用。警示: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收取现金。每个工作日,首先进入德国税官眼帘的就是上述标语式廉政口号,类似于我国各地五花八门的“廉政文化进机关”。

不知道人们对“筷子头上有阶级斗争”这句见证中国一段历史的名句是否还有印象,不过,德国《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早前的一则报道仍然足以让我们国人跌下眼镜。报道称,德国财政部在向其几万名雇员下发的一份工作备忘录中提出警示称,进入企业稽查的官员应尽可能自带饮料,一杯免费的白开水可能就是你堕落直至进入监狱的开始。负责制订这项“白开水”政策的官员称,目前蹲在大牢里的税官已经向人们发出清晰的信息: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众所周知,美国的税官很少被媒体曝光犯下授人于“小恩小惠”这类低级错误,税务署也是美国纳税人比较公认的“廉洁部门”之一。向坏处想,这可能是来自美国逃税人有什么把柄掌握在税官手中,他们有难言之隐;往好处看,美国税官可能得益于税务署对税官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廉政制度的安排,所谓“筷子头”这类的“细节决定一切”。

税务署新闻发言人安东尼奥·伯克有一次被记者问道:“假如公司企业老板为公关邀请国税局的官员吃饭,或邀请你们观看文艺节目或体育比赛,你们能接受吗?”伯克称,原则上我们不能接受他人的宴请或看戏邀请。如果非要吃饭,税务署官员会自掏腰包(AA制),但不能接受赠品。如果我到公司了解情况,对方招待我一杯咖啡,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电视台邀请我参加一些访谈节目,赠送我一个咖啡杯作为纪念,这也是可以的,因为小纪念品不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至于戏票和体育比赛的门票,不能接受。

美国的多个较敏感部门在“逢年过节”时一般会向自己的雇员寄发一份“廉政备忘录”,重述接受礼品和宴请的注意事项和廉政纪律。税务署下发的“税收廉政备忘录”一般会包含如下几条警示:不要接受可能涉及您权限范围内的税收影响者赠送的礼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正好是亲友),可以“笑纳”20美元以下的小礼品,不过一定要事后及时向您的上级说明,是作为他们的亲友,而非特定职务的关联人接受礼品的,并在此后最好作价值相当的礼物回赠;外国机构主动赠送的价值低于245美元的礼品而且实难谢绝的,可以收下,但在3小时内务必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如果礼品价值超过了245美元,在无法推脱的情况下也许仍可接受,但须全数上交给有关部门保存。上级领导不得接受下属机构工作人员或较低级别工作人员赠送的礼品,但可跟同事交换价值低于10美元的小礼品。

小行贿,大风险

在法制较健全的国家,行贿者面临的风险比受贿者的风险一点也不小。在特定环境下,行贿者即使是送上几十美元或具有超价值的纪念品,有时可能只是有行贿的意思表示,就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一般而言,贿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属于刑事上的重罪。

我们来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故事。年近70岁的华裔老人徐慧蓉是曼哈顿下城的一名居民,长年和老伴居住在一座由政府提供的住房里,靠老伴每月600多美元的退休金生活。2006年8月2日一早,徐慧蓉参加美国移民局纽约分部的入籍考试。面试时,徐慧蓉虽然通过了其中的历史部分,但英语阅读和书写却不合格,其入籍申请当场被拒绝。这在美国原本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小事情。然而,徐慧蓉知道自己无望通过本次入籍考试时,却“有意无意”地将160美元现金“摆显”给监考的移民官。正因为这种“无意识”的“小额意思表示”,徐慧蓉竟被当场抓现行,并于当日下午在纽约南区联邦法院过堂。

法庭对徐慧蓉的起诉文件显示,徐慧蓉考完后被一名移民局官员告知成绩不合格,徐慧蓉闻知后当即拿出几张钞票要“塞给”移民官。移民官见此举动,大惊:“你疯了?你想干什么?你想坐牢吗?”徐慧蓉见移民官反应激烈,便将钱收了起来,并说了声“谢谢”。该名移民官随后转身去另一房间复印给徐慧蓉的重新面试通知书,回到办公室后,他发现桌上的文件里面夹了数张面值20美元的钞票,移民官随即通知警卫,将徐慧蓉抓了起来,之后便被检方以行贿的罪名起诉。法官认为,从时间顺序上看,徐慧蓉给钱的行为直接发生在考试未通过之后,而且被拒后仍继续将钱放在政府官员的桌上,行贿目的昭然若揭。好在徐慧蓉的行为未构成重大危害,法官下令其可以“免费”保释,但其护照等有效证件须交由法庭保管。按照美国法律,类似上述的行贿行为最高可判两年刑期并处5万美元罚款。

作者:盛立中

第2篇:陕西省审计厅紧贴实际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

陕西省审计厅在廉政建设中,注重结合实际,找准廉政文化与审计文化的结合点,积极探索形式和方法。使廉政文化在促进廉洁从审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抓好廉政文化教育。一是坚持以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情操为核心,深入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二是以文明审计、廉洁从审为重点,抓好执行审计任务中的廉洁自律教育。三是以端正政风行风为抓手,加强审计法《实施条例》、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的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了“法规学习宣传月”活动,并为各支部印发了学习教育资料,编印了审计人员党风廉政建设知识应知应会手册,做到人手一册。组织全厅党员干部进行《廉政准则》知识测试活动,212名党员干部参加测试,参与率为98.09%,测试优秀率达到了98%以上。

(二)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去年,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转变作风、服务发展”、“培育坚强党性、弘扬优良作风”等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在各支部组织了“重温入党誓词”、“读书思廉、岗位践廉”等主题党日和专题讨论活动,党员干部作风得到明显转变,群众观念、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今年,结合在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党支部和党员作出“公开承诺”。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艺活动。一是开展廉政格言警句、励志“座右铭”、书画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格言警句、励志“座右铭”216条,并且以支部为单位在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廉政警句格言每月一条,每日播出3次,已坚持两年多时间;收集和展出硬笔书法作品60多副、书画摄影作品140多幅。二是开展廉政文艺汇演,每年春节都要举办联欢会,其中,近年来自编自演的《反贪记》、《新编西游记》、《家庭助廉》等10多个节目被评为最佳创作奖和最佳表演奖。三是组织论坛和读书演讲。连续两年举办“5.4”青年论坛,来自全省审计机关的18名同志,交流了审计文化和廉政文化的学习成果。

作者:邓先德

第3篇: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法治教育之维

[摘要]“无讼”思想的长期影响,造成法律在农村地区失去应有的权威地位。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以其特有的仪式教育作用,可以针对性地提升农民的法治意识,树立法律权威。在此过程中,农村文化礼堂庄重的建筑空间保证了巡回法庭审判活动的神圣}生,审判活动的长期开展也推进了农村文化礼堂法治文化的塑造。

[关键词]文化礼堂;巡回法庭;仪式

[

农村文化礼堂是推进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所承载的并非单纯的娱乐活动,更在于通过文化礼堂塑造礼堂文化,在农村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受中国传统礼法观念影响,农民法治意识相对淡薄,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的各类活动为提升农民的法治意识提供了契机。特别是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以其特有的仪式性,向人们传递着法治观念。

依托于小农生产,中国传统农村社会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内核,以调整人伦关系为主要任务的礼法制度。传统的礼法制度对维系农村社会的和谐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在当代农村社会依旧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由于自身内在的理论缺陷,礼法制度对塑造民众的法治意识多有不足,许多方面更是有悖于当代法治观念。

在《论语-颜渊》中,孔子明确表示:“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孔子的“无讼”思想持续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止争息讼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诉求。面对纠纷,诉讼的目的从广义上而言,是通过审判彰显是非曲直,狭义上是对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而止争息讼的目的在于通过双方的妥协让步,换取人际关系的和睦。在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社会,止争息讼是符合人们对“和”的崇拜的,事实上也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血缘关系更为紧密的农村社会有效地化解了人际之间的矛盾。之所以出现止争息讼的局面,根源在于传统社会里利益的泛道德化和人际关系的泛道德化,任何对利益的诉求以及人际关系的维系都与某种道德要求相关联,利益纠纷以及人际关系之间的纠纷总是有道德评价相伴随。在儒家道德至上观念的影响下,面对利益纠纷和人际纠纷,道德被视作比法律是更为正确的处理手段,更能实现人际关系的和睦。的确,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双方通过必要的让步换取争端的平息是一种公平的方式。然而,儒家道德观念的背后是长幼尊卑有序的人伦关系,所谓的让步可能意味着并不平等的牺牲和妥协,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某种道德的期盼。因此,基于传统儒家思想的止争息讼或许能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但事实上存在着单方面利益损害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人伦”压倒“天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公平和正义服从于人伦关系的维系。为获取人际关系的和谐,纠纷之中的是非曲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彰显。如果说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属于更高阶段的价值追求,以纠纷中实体正义的损害换取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接受的,那么从更长远来看,止争息讼的强化对于民众法治意识的树立产生了严重的损害。

止争息讼导致法律权威性的损害。作为规范体系,一个社会的法律和道德就基本的价值追求以及最终目的而言应当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以各自的方式服务于社会。不同于道德的崇高追求,法律所展示的是社会底线,有必要通过强制的方式去守护,特别是为普通民众的权利提供最后的救济。法律之所以不可取代,正在于此种“底线性”、“强制性”,避免所谓“人”、“情”、“势”的负面影响。正是对一个社会最为基本的公平正义的守护,展现了法律的神圣性。因此,法治建设必须树立起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严,民众对法律的普遍尊崇。一旦法律失去民众的信任,司法权威遭受挑战,那么这个社会最为基本的公平正义便有被逾越的可能。然而在长期止争息讼的氛围下,民众不仅仅担忧将纠纷诉诸于司法会带来人际关系的恶化,更是逐渐丧失了对法律救济自身权利的信念。与止争息讼相伴随的常常是“以权代法”、“以人代法”,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面对强大的宗族权威、血缘亲情和社会舆论,民众怀疑法律所能产生的实际作用。正如同《周易》所记载的那样,“讼,终凶”,法律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被置于一种次要甚至负面的地位。法律的社会空间被严重挤压,民众对法律多抱有不认同、不理解的态度。

止争息讼带来对程序正义的漠视。法律的公正既表现为实体正义,也体现在程序正义。合理正当的程序不仅是为了实现好的结果,自身也是目的,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程序正义是民众对法律产生信念的重要基础。然而止争息讼对最终结果的过度强调,抑制了程序正义的作用。当民众放弃将纠纷诉诸司法,等于否定了司法程序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司法程序只是一种可以被替代的工具。止争息讼对程序正义的抑制不只是表现在对法律的工具主义的理解,同样表现在对其它纠纷解决方式的任意使用上。只要对纠纷的处理能获得双方谅解,最终实现人际关系和解,具体过程是次要的,任何有利于实现最终目的的方式都可以接受。例如在中国传统社会,“无讼”成为评价政府官员的重要标准,止争息讼的过程常常伴有权力介入。纵然权力介入可以有助于好的结果的实现,但是官员为实现自身“无讼”的目标,并不能保持超然中立的地位,从程序上而言是失当的。长此以往,形成了中国民众面对法律的功利主义态度,忽视程序正义,甚至抗拒正当合理的程序的执行。此种观念在当今的农村社会中依旧有深刻的影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提升农民法治意识是重要环节。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为农村普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礼堂内开展的多形式普法教育有力提升了农民的法治观念。相比常见的法治宣传所提供的知识传递,部分地区开展的巡回法庭进文化礼堂活动以其特有的仪式教育功能,可以更加针对性地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在农村地区树立法律权威,同时增进礼堂法治文化的塑造。

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农民的“精神家园”,不仅仅是文娱活动场所,关键在于礼堂文化的塑造。“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具有深远影响,《礼记·礼运》篇记载,“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所谓“礼”可以视作基于特定价值观念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是理想社会秩序的图式,具有教化、规范的功能。中国传统之“礼”的内核是儒家仁义价值观,但作为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礼如果仅仅是这些‘义’、这些‘精神’,那就成了一般的价值体系,……礼是儒家道德观念与伦理精神落实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方式。”中国传统社会正是通过朝觐、祭祀等一系列礼仪活动塑造了中国的文化性格。礼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行为准则,也可以是风俗习惯,还可以是仪式。就当前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而言,礼堂文化的塑造主要集中在特定空间之内,应主要突出仪式之“礼”的打造。正如涂尔干所说,“仪式首先是社会群体定期重新巩固自身的手段”,民众在仪式中“逐渐意识到了他们的道德统一体。”不同于日常的风俗习惯,仪式在特定情境下按照某种确定仪轨重复进行,通过规范化程序和可感的象征物,烘托出情绪和气氛,唤起民众的道德认知。相比其它文化活动,仪式活动以其特有的仪式感,对于礼堂文化的塑造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礼堂之“礼”重在礼仪之“礼”,这也是当前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大力开展开蒙礼、敬老礼等仪式活动的意义所在。

任何仪式活动必定有一定的价值观念作为支撑,宗教仪式的背后是宗教信仰,农村文化礼堂所开展的仪式活动是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便包含社会主义法治观。通过农村文化礼堂的涉法仪式活动,提升农民法治意识,是塑造礼堂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农村文化礼堂的涉法仪式活动常见的有遵守宪法礼等,此外,部分地区已经开展的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事实上也扮演了仪式活动的角色,有利于礼堂法治文化的建设。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认为,“法律像宗教一样起源于公开仪式,这种仪式一旦终止,法律便丧失生命力。”巡回法庭的审判活动具有仪式活动的典型特征,它具有确定的严密程序,此种程序并非人、事、物的简单组合,而是法律内在秩序在时空中的组织;它具有确定的象征体系,法徽、法槌、法袍并非可有可无的活动工具,而是法律的威严和价值的宣示;它具有戏剧化的呈现,参与者口中的法言法语、心中的敬畏并非虚假的表演,而是神圣氛围的渲染。在审判活动中,法律的价值和知识化身为各种符号,通过仪式化过程(法律程序)得到了戏剧化的呈现,唤起人们对法律强烈的认同情感,去感知接受那些被赋予的意义,并与一切有悖于法律精神的事物相隔绝。

当前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并不多见,巡回法庭审判活动的仪式性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大力推进农村巡回法庭工作不能只满足于为农民参与司法活动提供便利,不能只满足于个案中公正的实现,同时也要关注巡回法庭长期开展所带来的仪式教育的功能。巡回法庭实现教育目的不是通过知识的陈列、法理的分析或故事的演绎,而是通过仪式化的感染,可以说对于提升当前农民法治意识的薄弱环节更具针对性。

之所以有必要通过大量仪式活动塑造农村礼堂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仪式本身所具有的神圣性,可以有效加强人们对仪式背后的价值观念的认同。正如涂尔干所说,“如果仪式不具有一定程度的神圣性,它就不可能存在”。以农村文化礼堂常见的重阳敬老礼为例,晚辈向长辈奉茶本是一件稀疏平常的日常活动,但它作为仪式活动的一个环节出现时,它就从一件私人活动转化为公共活动,它是民众共同认同的孝道观念的一次公开展示,个体此刻承载着民众共同的期待。能在仪式上获得奉茶的机会,也表明个人的德性己经获得了公众和官方的认同。在公众的注视之下,奉茶行为带上了庄严神圣的意味,从而感染着现场的民众。这种通过仪式的庄严神圣,唤起人们的认同情感正是当前农村法治建设所急需的。因为受中国传统“无讼”思想的影响,法律在农村地区长期被置于次要甚至是负面的地位,农村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不在于法律知识的传递,而在于树立起法律的权威,维护法律的尊严。当前许多农村文化礼堂所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虽然具备完整的程序展示,拥有齐全的器具陈列,但所具有的教育意义相对有限,因为从本质上而言,这些活动只是对真实情境的一次模拟,并不具备仪式活动所具有的神圣性,从而唤起身处其中人们的情感。巡回法庭所开展的审判活动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仪式活动,因为它是司法程序中具有法律效力的一个环节,其中国家的在场,是司法权力的真实展现,与表演性的仪式活动划清了界限。不同于传统社会行政权力或其它力量为实现止争息讼介入农村纠纷,存在着有悖公正的可能,这里司法权力是如其所是那般展现自身,国家的在场为民众带来的是法律之所以为人们尊崇的公正。作为仪式活动,巡回法庭的审判活动公开进行,法律权威以一种看得见的方式直接呈现,而非是一种基于想象的权威。通过审判活动,民众可以直接感知法律在一个社会中应有的权威地位。

在国家在场的基础上,巡回法庭的审判活动作为一种仪式,通过戏剧化的展示,其所具备的神圣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让身处其中的民众心声敬畏,提升了教育作用。审判过程中,高悬的法徽、敲击的法槌、正襟危坐的法官、格式化的法言法语、庄严的现场气氛、有序的程序推进、严明的庭审纪律,都在向在场的参与者宣示着“法律神圣不可侵犯”。此时哪怕是包括法官在内的所有人都只能顺应服从,融入神圣之中,不能有任何亵渎违逆之举。这种神圣性是仪式的正当性所在,是仪式实现自身功能的依托。审判活动的参与者正是从审判的神圣性中感知法律的公平正义的真实性,同时在现场的氛围中感受到自身与法律之间的某种联接,从而对法律产生强烈的认同情感。仪式化的审判活动可以激起民众对法律的认同,这是作为文本的法律所无法实现的,也是农村地区树立法律权威所急需的。

之所以有必要通过大量仪式活动塑造农村礼堂文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仪式本身的程序性。一套完整的程序是仪式开展的必备要素,也是仪式成功与否的关键。程序必须是确定的规范的,在时空中先后有序地展开,而不是临时随意的安排;程序必须是完整的,它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要素都有确定的意义,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程序必须是严格的,程序的否定也就意味着仪式意义的消解。仪式的推进过程中,仪式参与者的情感与活动与既定的程序相互结合,他们依据各自角色的特性忠实表演,使这项仪式活动得以完成,并从中感受仪式的内涵。这也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断规范各类礼仪活动的原因。以当前农村文化礼堂启蒙礼的部分环节为例,学童必须先正衣冠,接着向老师行礼,再由老师点朱砂启智。不同的身份承担不同的职责,不同的环节都各具意义,先后秩序不可颠倒,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仪式。审判活动对程序的重视,正可以针对农民漠视程序正义发挥作用。在仪式化的审判活动当中,庭审程序不只是审判的操作规则,也是一种仪式表演。不论是案件当事人,还是旁听人员,他们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一项仪式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表演者,而不是旁观者,他们与庭审程序相互结合,共同推进。也正是在与程序的相互结合中,参与者发现程序自身的价值,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法律所要宣示的公平正义。例如庭审过程中,法官的位置处于正中,当事双方端坐在法官的两侧,根据法官的指示先后发言,违背法官的安排就会带来消极的后果。无论原来是有长幼之别,还是有官民之分,此时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主体,接受法律的公平审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正是通过具体的程序呈现出来,并以可见的方式被参与其中的民众所感知。通过参与者与法律程序的结合,参与者摒弃了对程序外在的工具性的理解,程序正是法律公平正义自身。

一直以来,人们更多关注巡回法庭所具有的便利性,而不重视它所具有的仪式教育性。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巡回法庭的开展缺少合适的活动场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限,几乎没有专门的建筑用于审判活动,实践当中的巡回法庭常常以“露天法庭”、“田间法庭”、“马背法庭”、“巡回审判车”等形式出现。就便利性而言,现有巡回法庭的实践形式毫无疑问是有效的,但就上文所提及的神圣性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仪式空间本身就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巡回法庭由于场地设置过于随意等原因,对审判活动的神圣性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仪式教育作用。

作为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场所,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为农村巡回法庭的开展提供了合适的空间,更为巡回法庭实现仪式教育的功能提供了可能。在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当中,礼堂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礼堂之“礼”的举行,也在于以礼堂之“堂”承载着礼堂之“礼”。当前农村文化礼堂的设施建设既突出地域风格特色,但又不失统一标准;既美观亲民,但又不失庄重大方;具备开展审判活动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农村文化礼堂作为行“礼”之“堂”,其所具备的庄严性与巡回法庭仪式化的审判活动所要求的神圣性内在一致。

正如美国建筑学家约翰·拉斯金所说的那样,“所有的建筑物不仅供人的躯体使用,还要对人的心灵施加影响。”建筑同样是思想观念的承载者,以其特有的建筑性格服务于不同的内容表达,民众通过直观的建筑空间感知背后的意义世界。就法院建筑而言,所要展现的自然是法治的精神。法院建筑的风格总体而言都是严谨稳健,象征着法律的秩序;法院建筑的色彩总是显得冰冷,寓意着法律人的理性和严肃;法院建筑的线条更多是笔直的,暗示着法律的公平公正。为衬托法律至上的权威地位,庄严肃穆也是法院建筑的基本特色。当前我国法院建筑的设计,无论是源自西式建筑的罗马柱,还是源自中国传统的獬豸雕塑;无论是法院整体建筑庞大的体量,还是法庭里法官位置的“高人一等”,都是为了展现法律威严的基本形式。哪怕是法院门前高耸而上的台阶,都具有宣示法律威严的意味。“在垂直向度上,台阶意味着上升,始发空间与目的空间的关系因此被塑造为等级关系。……‘台阶’作为象征物,既拉开法律场所与日常场所的距离,也将法律空间构造为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空间的特殊场所,需要以臣服、畏惧的心境对待。”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告诉进入其中的人们,这是一个属于法律的意义世界。建筑空间的性格与其中所开展的活动的性格在逻辑上应该是统一的,仪式化的审判活动所具有的庄严性神圣性首先就是通过法院建筑的庄严性神圣性来烘托的。一旦人们置身于法院建筑之中,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仪式活动己经开始,因为人们的情绪已经被带入其中。

显然,法院建筑所展示的空间性格在现有农村巡回法庭是不具备的。巡回法庭的办公设施和活动场所的选择大多以简易简洁为主要原则,甚至是简陋随意。往往是在一个开放或半开放的空间,摆放数张简单的桌椅,悬挂上法徽、横幅等少数象征物,便构成了一个审判场所。人们置身于其中,除了法徽等少数物品,无从感知法律所具有的庄严神圣,反而容易让人产生不严肃不庄重的观感。当前农村地区开展审判活动,最能有效替代法院建筑的当属农村文化礼堂。虽然农村文化礼堂是包括开展娱乐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场所,不同于法院建筑的单一功能,但是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农民的精神家园,更是众多仪式典礼的举办场所,使礼堂的建筑风格不失庄重。除部分偏远农村,农村文化礼堂一般都具备必要的建筑规模,外观宏伟大气,不少文化礼堂更是周边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展现着时代气派。文化礼堂的名称以及鲜红的统一标示均被置于礼堂外墙的显著位置,明确告知自己的身份和属性。走进文化礼堂,不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还是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以及国旗等红色元素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醒目显眼。农村文化礼堂的建筑设计和空间布局都是沉稳厚重,告诉置身其中的人们,这里是一个不同于人们日常喧嚣生活的庄严场所,激发着人们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显然,农村文化礼堂庄重的建筑性格为仪式化的审判活动渲染庄严神圣的气氛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当审判活动置身于礼堂悬挂的国旗之下,象征着此时的礼堂已经化身为国家权力的活动空间;当审判活动映衬着礼堂墙上的“法治”二字,暗示着审判活动的价值追求;当审判活动的审判区域置于礼堂的会台之上,与底下的旁听区域保持着适当距离时,寓意着法律的崇高和威严;当审判区域里法官的坐席被礼堂的灯光设备单独照亮,突显了法官正义裁判者的光辉形象。礼堂现场庄严肃穆的气氛向人们传递的是法律的神圣,让人们对法律心生敬畏,人们必须以最为严肃的心态去迎接这场审判活动。农村文化礼堂以自身的庄重,有效改善了当前巡回法庭现场设置过于简陋的局面,更改变了人们原本参与巡回法庭时轻松随意的心态。

同时,将巡回法庭请进农村文化礼堂,也可以为审判活动提供一个封闭的空间,避免当前巡回法庭在开放的露天场所进行所存在着的“司法广场化”的弊端。仪式化的审判活动的一个特性是所有进入仪式活动空间的参与者都扮演特定的角色,必须在法官的主导之下,严格按照庭审规则进行。当审判活动在露天场所进行,意味着审判活动空间与非审判活动空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空间隔离,整个审判活动是完全开放的,人员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因此,这个露天场所内人员的身份是不清晰的,规则适用的空间范围是不明确的,进而可能导致整个仪式确定性的消解。例如,在法庭的审判过程中,如果旁听人员扰乱审判秩序,法官可以依据规则将其驱离出法庭。然而在一个露天场所里,法官对此无法作出准确区分。同时,法官作为整个审判活动的主导者,应是中立理性的形象。当审判活动在露天场所公开进行,消解了个体身份的人们聚合在一起,情绪往往更容易张扬,法官的情绪难免会受现场气氛的干扰,影响自己中立理性的判断。

司法的广场化具有让阳光照耀法律的美好寓意,但是存在诸多弊端,当前“由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成为司法活动类型发展的一个趋向。”农村文化礼堂便为巡回法庭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剧场”。首先,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一个封闭的场所,为审判活动隔离出了确定的活动空间,消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开放场所的负面影响。其次,相比法院常见的法庭布局,礼堂作为一个“剧场”的布局更有利于仪式教育的进行。常见的法庭布局审判区域与旁听席相互区隔,但在高度上大都没有区别。然而,农村文化礼堂承担着开展娱乐活动的功能,本身就是一个“剧场”,空间设置上不仅分为“舞台”和“看台”,而且两者高度并不在一个水平面,往往“舞台”高于“看台”,以便观众观看演出。巡回法庭在文化礼堂内的空间布局,一般审判区域被置于舞台,旁听席被置于看台。这样,不仅有利于在审判区域与旁听席之间保持适当的隔离,同时当法官、律师、当事人在高高在上的舞台(审判区域)上进行仪式表演(审判活动)时,有利于下面看台(旁听席)上的观众观看(学习),巡回法庭仪式教育的作用再次得以凸显。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所具有的地位无需赘述。如何克服“无讼”思想的消极影响,提升农民法治意识,在农村地区树立法律权威,是法治建设的一大重任。我们必须注意到,“无讼”思想的产生有自身历史的合理性,从实际作用来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是长期的客观存在的。哪怕对于维系今天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止争息讼依旧有其自身的作用。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那样,“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己先发生了。”因此,在农民法治意识尚还薄弱的情况下,审判活动在农村地区的大量开展的确有可能对当地的社会稳定造成冲击。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对赡养这类民众较为敏感的案件进行公开审判,并不利于人际间和谐关系的维系。从效果来看,也并不能直接起到提升农民法治意识的作用。

农村法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如何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逐步培育农民的法治观念。在农民法治意识尚还薄弱的情况下,巡回法庭应该选择农民相对不太敏感的案件进行审判,避免农民对审判活动的直接抵触。鼓励开展巡回法庭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着重点就在于其无可比拟的仪式教育作用,而非个案的审判结果。在庄重的农村文化礼堂里开展仪式化的审判活动,营造出神圣庄严的情境,以彰显法律的权威和程序正义,从而唤起农民对法律尊重和信任的情感。农村文化礼堂法治文化的塑造,足以对农民的法治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责任编辑:梁一群

作者:洪千里

第4篇:2008法治进机关计划

农机局2008年“法治进机关”活动计划

为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农机局依法治理进程,农机局结合单位实际,现制定农机局“法治进机关”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法治进机关”为载体,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使农机局依法管理、依法履责;单位职工的法律素质普遍提高。以实现农机局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为目标,力争到2009年达到“法治单位”。

二、工作任务

1、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线,学习宣传与社区居民工作、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单位管理人员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单位职工学习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履行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性。

2、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规范有序、平安和谐为目标,依法建立建全各项制度,完善单位职工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深化农机局局务、事务、财务公开,依法保障职工对单位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

3、通过“法治进机关”创建活动,发挥农机局的功能作用,增强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依法管理宗教场所,取缔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和民族分裂活动。为构建平安和谐单位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4、完善单位自治监督机制,局委会干部依法及时稳妥地做好单位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帮教安置、信访接待等工作,落实责任制,做到权责统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1、针对因城市规划、拆迁补偿、企业改制、物业管理等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做好人民调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

2、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调处因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3、针对单位治安状况、环境卫生、生活秩序、计划生育、房屋出租、外来人口、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推进单位和谐稳定。

4、开展重点管理对象的教育矫治和帮教工作,推进单位的平安建设。

5、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方法要求

1、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法治进机关”创建活动要在

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指导、密切配合、认真落实。

2、落实“一抓双挂”,建立创建“法治进机关”考核激励机制。

3、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单位自治组织,规范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认真抓好单位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推进单位法治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4、结合实际,抓住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做到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广泛组织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帮教安置队伍针对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法治实践活动,普治并举,全面推进单位自治。

5、培育典型,整体推进。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指导,认真总结“法治进机关”活动中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媒体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塔城市农机局

二00八年三月

第5篇:法治进机关分工负责制

州直机关“法治进机关”分工负责制度

自治州“法治进机关”各创建单位:

为切实推进“法治进机关”活动,为此建议牵头单位和配合实施部门分工负责制度。具体分工如下:

一、州委组织部、州直机关工委:负责州人大机关、州政协机关、州纪委机关的“法治进机关”工作,并负责州直机关全盘工作。

二、州人事局:负责州卫生局、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州环保局、州广播电影电视局、州旅游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财政局、州民政局、州编办、州红十字会。

三、州政府法制办:负责州工商局、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州地税局、州国税局、州国土资源局、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州交通局、州水利局、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四、州监察局:负责州粮食局、州外办、州阿管局、州世行办、州供销社、州盐务局、州气象局、州银监局、州人行。

五、州审计局:负责州统计局、州发改委、州经贸委、州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深化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推进“法治巴州”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1、加强对党员干部培养、教育与管理,严格贯彻执行《党政 1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无违反干部任免程序的案件发生。

责任分工:由干部一科、二科、三科、干部教育科、干部监督科按照各自业务分工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2、将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列入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州党校把法制教育作为主体班次培训内容。

责任分工:由干部一科、干部教育科、干部监督科按照各自业务分工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教育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在学法、用法、守法、依法办事中起表率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守法、执法情况的检查监督。

责任分工:由干部教育科、组织科负责制定相关制度,干部教育科、组织科按照各自业务分工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干部法治培训,完成确定的主要培训项目。

责任分工:由干部教育科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5、及时受理干部、组织工作方面的来信、来访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妥善处理党员干部的申诉。

责任分工:由干部一科、二科、三科、组织科、干部监督科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6、指导并参与“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 责任分工:由组织科、基层办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7、深入组织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达100%。

责任分工:由办公室、干部教育科负责落实,其他科室协助落实。

8、安排干部培训时,针对不同对象设置法律内容课程。

责任分工:由干部教育科负责落实,各科室协助落实。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法治进机关”工作全面组织实施,取得预期成效,成立“法治进机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确定具体工作人员。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法治进机关”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以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指导检查部机关创建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要认真组织实施。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法治进机关”创建工作列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加强进程管理,并收集、整理好相关资料,接受自治州依法治州领导小组的考评,推进创建工作争先进位,取得实效。

二要搞好学习宣传。组织机关干部广泛学习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大力营造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真正把创建工作的各项要求转化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行动。

三要突出创建重点。要抓住当前“法治进机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切实解决一些党员群众最为关注的突出问题,让党员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建工作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要落实工作责任。要把创建工作纳入各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6篇:法治进机关工作总结

推进机关法治建设,促进**和谐发展

――州直机关工委开展“法治进机关”工作主要做法

一年来,州直机关工委根据《自治州依法治州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开展自治州“法治六进”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发挥牵头

单位的职能作用,结合机关特点,认真组织开展“法治进机关”各项活动,从而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基本情况

根据州党委赋予的职责,州直机关工委目前下辖22个事业单位党委、20个机关党委、18个直属党总支和34个直属党支部,直接和间接管理的党组织597个,党员8087人。机关工委现有干部职工15人,内设一委(州直机关纪工委)、一室(办公室)、三部(组织部、宣传部、群工部),其中州直机关文明办与宣传部合署办公。按照职能要求,州直机关工委作为州党委的派出机构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州直机关党的建设、纪检监察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州直机关是自治州党政核心和中枢,在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机关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决定着机关在法制化建设中必须走在前列,做出表率,发挥导向和示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和推进依法治州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我们根据自治州依法治州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及时召开协调联系会,于去年6月成立了由机关工委书记任组长,州党委组织部、人事局等7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州直机关“法治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处理承办日常各项事务,真正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具体落实到位。州直各单位也把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作为推进机关民主法治建设的务实举措,纳入党组(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由一把手负总责,相继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落实领导责任和指导责任,形成了分工负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规范科学管理。

在开展“法制进机关”活动中,我们重点抓好“四项”制度,保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落实联系会议制度。我们建立了州直机关“法治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承担起“法治进机关”活动的协调、组织、实施、宣传等职责,会同7个配合部门,不定期地对州直“法治进机关”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我们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系碰头会,通报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使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进行。我们不定期地对各部门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及时分析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活动扎实进行,不走过场。

二是实施“一抓双挂”制度。即把抓“法制进机关”活动与党建目标管理工作相挂钩、与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相挂钩,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保证“法治进机关”活动与其它各项重要工作有机结合,同步进行。我们规定,凡“法治进机关”活动开展不力的部门,当年不得参与文明单位命名、复验或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活动。在机关工委内部管理工作中,我们也把参与“法治进机关”活动与工委各部(室)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干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各成员单位通过制定具体措施,把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与年终领导干部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相挂钩,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三是落实试点单位制度。为整体推进“法治进机关”活动,提高工作实效性,我们确定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试点单位,通过树典型、抓示范、以点带面的形式,不断推动“法治进机关”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有关部门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使各部门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共同提高。最近,我们又召开了州直“法治进机关”活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州直机关80多个单位、100余专兼职普法人员参加了会议。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审计局、州工商局等部门作了重点发言,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为各部门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参考作用。

是落实内部管理制度。我们以法律和党纪条规为依据,从机关工委工作职能和业务特点出发,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州直机关工委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服务承诺制》、《州直机关发展党员工作及责任追究制度》、《州直纪检案卷评查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使机关党建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

化和科学化。州直各单位也结合本行业的法律条规,通过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了行政执法权力规范、制约、监督等项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的长效机制。

(三)加大学习宣传力度,突出重点,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我们把普法宣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内容,结合机关特点,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职工“学法知责”,在机关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一是加强中心组学习,突出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我们充分发挥各单位中心组在法制学习宣传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明确要求各单位中心组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法律法规,认真落实集体学法、法律知识考试、重大事项决策前的法律咨询论证等制度,提高党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各单位普遍都安排了不少于2次、有针对性的集体学法活动,80%的党组(委)书记对本系统干部职工做了法制专题辅导讲座,带动了机关干部的学法热情。

二是加强党纪条规学习,突出党务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按党章办事,这是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我们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知识测试、主题实践、征文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和党纪条规知识。我们先后举办了州直机关党务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党章)培训班2期,培训220余名党务干部;举办科级党员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党章)专题培训班7期,每期3天,集中调训科级党员干部1159名;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和党性党风党纪宣传教育。结合第9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重点开展了“五个一” 宣传教育活动(即召开一次学习陈廷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与州纪检委联合举办一次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答题活动,与州妇联联合开展一次副县级以上干部家庭助廉答题活动,与州纪检委、州文体局联合举办一次“廉政杯”乒乓球比赛活动;开展一次廉政警言警句征集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受教育面达95%以上,从而在州直机关营造了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突出入党积极分子的法治宣传教育。我们以州党校为依托,举办了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71人。我们一方面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和思想实际,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澄清模糊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另一方面对他们经济、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素质。

四是开展民族团结月和公民道德教育月活动,突出一般干部职工的法治宣传教育。我们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创造有利于“法治进机关”活动不断深入的舆论氛围。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不断加强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法规宣传,开展了反邪教斗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印发《反邪教斗争形势报告提纲》,举办形势教育报告会,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意识。同时,通过排查,去年及时对1名私自朝靓的退休党员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今年上半年,公安部门对州直机关4名制作、传播“法轮功”反动宣传品的干部职工进行了依法拘留,我们根据州党委领导的要求,及时配合有关部门在州直机关开展摸底排查和教育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对非法宗教活动和邪教危害性的认识。在公民道德教育月活动中,大力弘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开展“三德、三义、三观”教育,查改“三不文明行为”(即不道德、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活动,开展“一日三文明”以及“五个一”节约活动,知荣辱、树新风的“八荣八耻”面对面宣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道德意识。先后与州文体局联合举办了“迎奥运”州直职工趣味运动会;与州文联、州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了“和谐**”杯摄影比赛;与**人民广播电台联办了“精神文明在**”宣传报道活动;举行了80多个单位30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的“三爱”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测试活动;开展了“迎奥运,文明礼仪万人培训行动”,教育覆盖面达到了90%以上。通过实施一系活动,讲文明、树新风、依法执政意识在机关干部中得到了广泛弘扬。

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重点,州直各单位不断丰富和创新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广泛采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会、报告会和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大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做到了法治教育有教员、有教材、有阵地、有考核,确保了学法用法收到实效。年底,各单位还通过组织参加州普法办组织的干部普法知识测试,使机关干部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法制教育。

(四)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法治实践

在深化机关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我们不断强化以“依法履责、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和依法管理”为重点的法治实践。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州直各单位以“规范、有序、廉洁、勤政、公正、高效”为主要内容,通过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使公务员日常工作过程成为依法履责、践行法治的过程。通过量化标准,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公务员存在的“四不一低”问题(不知责、不尽责、不作为、不规范和办事效率低),促进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各单位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法难点问题,作为“法治进机关”的工作重点,通过广泛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法治型),采取具体措施,为基层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执法检查、追讨企业拖欠民工工资、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州审计局在审计挪用专项资金、私设小金库、超标准超范围收费、违规处置国有资产等方面审计执法检查中,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几点体会

1、加强领导是推进“法治进机关”活动的关键。“法治进机关”各项活动,既要“领导抓”,更要“抓领导”,实施“一把手”负责制,列入党组(委)重要议事日程,这样才能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才能保证各项活动措施落实到位。

2、完善制度,狠抓落实是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的根本保障。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不但要在建立健全规范、制约、执法、监督等制度上下功夫,更要把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放在突出位置,特别要在落实“一抓双挂”制度上加大力度,这样才能避免走过场、搞形式,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动力。

3、区分层次是增强“法治进机关”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不同行业的人对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也不同,只有针对不同对象,有计划、有重点、有系统地制定学习教育措施,有的放矢、因人施教,才能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营造知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4、抓好试点单位是“法治进机关”活动整体推进的前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试点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于推进“法治进机关”活动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宣传、推广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单位,这样才能激发各单位的创新热情,才能整体推进依法治州的工作进程。

5、抓好法治实践是“法治进机关”活动成效的体现。开展“法治进机关”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责任意识,所以,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严格规范公务员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这是体现“法制进机关”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

总之,一年来,州直机关工委和州直单位以“法治进机关”活动为契机,通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学习宣传教育,扎实推进法治实践,使机关党员干部的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为推进机关民主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自治州良好的法治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7篇:法治进机关工作总结(劳动局)

近几年来,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始终把劳动保障法治作为部门工作的重点,在州“法治六进”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围绕“规范有序、制度健全、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目标,积极推进法治实践,为建设法治机关、构建和谐**积极贡献力量。

一、夯实劳动保障法治组织基础

州劳动

保障局以被确定为“法治进机关”试点单位为契机,结合部门实际,进一步加强了法治工作组织保障和制度、队伍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州劳动保障局及时调整了行政执法、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法治进机关”工作领导小组,由局行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充实了业务人员力量。制定了州直劳动保障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具体评议考核标准,将法治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和内设机构的目标考核当中,实行“一抓双挂”,进一步增强了全系统做好“五五普法”和行政执法工作的主动性。

用制度管人管事。州劳动保障局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制度,如执法过错追究、重大案件应急预案、考核奖惩、规范性文件制定等,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实行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将管理服务事项和行政许可依据、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办理时限等内容通过制度牌、触摸屏、服务册、网站等载体予以公布。局党组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均要征求法制机构意见,保证决策合理合法。

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州劳动保障局加强公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开展“创先争优、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教育活动,强化了公务人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经常开展案情讨论分析会,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办案能力;对内依法、依规严格要求,考勤考绩制度落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着力解决部分行政执法人员中不知责、不尽责、不作为、不规范和办事效率低的“四不一低”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正、业务精的行政执法队伍。

二、普及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

州劳动保障局不断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力度,普及提高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2005年、2006年两次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劳动保障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自治州“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宣传。州劳动保障局在自治州各类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不定期地制作宣传节目,并结合执法活动,深入工地、企业发放宣传材料,面对面宣讲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和老百姓关心的劳动保障热点难点问题。2007年以来,州劳动保障局在国家、自治区、州级新闻媒体刊发(播出)新闻报道100多篇,营造了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规政策的浓厚氛围。《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颁布后,州劳动保障局在州直开展“两部法律”宣传月活动,采取新闻媒体宣传,送法律到企业、送法律到街头、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两部法律”。以整版的篇幅在《**日报》《**晚报》全文刊登了“两部法律”,在**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晚报制作“关注15分”、“伊广行风热线”、“周末大讲堂”等专题节目10余期,面向自治州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两部法律”培训班、专题讲座、座谈交流会30多期,培训用人单位领导、工作人员和劳动者4000余人,为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提供广泛的学习途径,努力掀起学习宣传“两部法律”的热潮。

加强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培训考核。州劳动保障局专门印制了《“法治进机关”法律法规汇编》,供工作人员学习工作使用。2007年,派出120余人次参加自治区仲裁员、监察员、《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培训班,对全系统干部进行了两次普法考核,提高了劳动保障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依法推进劳动保障法治实践

州劳动保障局把劳动保障法治实践作为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 “推进器”来抓,扎实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认真处理举报投诉,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2007年,先后被评为全国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先进单位,2006—2007全国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先进单位。

组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检查。2006年、2007年,州劳动保障局两次抽调县(市)的30名监察员,10辆监察车,开展集中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对州直的1762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等。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15731份,为12456名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对75家拒不改正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给予行政处罚。2008年1—5月,州劳动保障局通过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春暖行动”、《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对2212家单位实施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与14505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6565名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州劳动保障局还于2005年、2007年

评选命名了72家劳动保障守法诚信企业,实行分类管理,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使企业规范用工的意识大大增强,受到劳动者的普遍欢迎。

追讨企业拖欠民工工资。州劳动保障局在大力推进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落实,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同时,每年年末,都要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对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精伊霍铁路、

**河两岸干渠等重点工程施工企业进行检查。同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做到有案必受、受案必查、查案必果。2007年,为8000多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860余万元;2008年1—5月,为3777名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944.3万元。避免和化解了大量群体性上访事件,确保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得到州党委、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2007年7月,山西省黑煤窑事件曝光后,州劳动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州直的小砖窑、小煤矿、小加工厂、小作坊等“四小企业”采取拉网式清查,检查“四小”企业199家,涉及劳动者5653人,责令133家用人单位与3168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3049名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清理拖欠工资5.6万元。

认真办理行政许可行政事务。州劳动保障局严格按照标准、时限办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收费事项,务求高效、准确。2007年,经考试合格核发职业资格证书12865本,认定工伤102人,审批实行不定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企业7家,审批退休1126人,接待来访7000余人,办理信访案件100多件,处理行政复议案件8起。切实开展劳动保障争议调解、仲裁工作,2007年办理争议仲裁案件17件,结案率100%。没有接到一起举报投诉。

四、自觉接受监督,树立良好形象

州劳动保障局确立“时时保持良好形象、处处体现群众观点、事事讲求高效”的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树立“公正、廉洁、便民、高效”的良好社会形象。2004—2005、2006—2007两次获得全国、自治区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荣誉称号,2008年初,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自治区级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

营造优美环境。州劳动保障局在办公大厅设置了制度牌、告示栏、电子屏、触摸屏、意见箱,摆放了写字台、饮水机、休息椅、阅报栏,印制了宣传单、服务本、信息簿,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还特别设立了“民工之家”,推出“微笑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极大的方便了各族群众。

文明礼貌执法。在监察执法过程中,监察人员做到着装整齐,持证上岗,亮证检查,文明用语,手续齐备,在处理举报投诉和办理行政处罚案件的过程中,监察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办理,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在执法过程中,树立了劳动保障监察员的良好形象。在向管理相对人征求意见中,满意率达90%以上。

服务务工人员。州劳动保障局成立了州流动职工工会联合会,把务工人员纳入管理视野,积极救助生活困难的农民工,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就学,营造全社会都来尊重农民工、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2007年、2008年春节前,两次邀请了近600名农民工,组织了“迎新春 送温暖”团拜会,州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亲临现场看望农民工,和农民工一起就餐,歌舞团的专业演员和农民工同台联欢,场面十分感人。

杜绝浪费腐败。州劳动保障局积极建设节约型机关,严格公务接待行为,加强人、财、物使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领导暗访等办法,自查公务员廉洁从政行为,杜绝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现象,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凭人情、凭关系办事,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2007年没有发生一起违纪案件,没有一人出现违纪现象。

“法治六进”是自治州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法治进机关”是“法治六进”的重中之重。州劳动保障局将在州“法治进机关”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依法行政、以人为本、做好服务,为稳定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8篇:拜城县审计局2011年法治进机关工作计划

2011年,我局法治进机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权益保障、公共安全、公平正义问题,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开展,努力营造依法审计、法治审计的良好环境。

一、提高思想认识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大桥大港的建成,城县化进程的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跨入新的时期,也将会产生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所以,坚持不懈地开展法治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实际步骤,全局上下要充分认识开展普法和法治进机关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把法治进机关工作作为一项日常的重要工作来落实,为推动我县法治工作各项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努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

局成立由局长余杰为组长,支部书记、副局长为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法治进机关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普法和法治进机关各项工作的落实。法治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全局同志都必须认真重视这项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县普法办公室的要求,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法治工作的重大事项,确保法治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科室负责同志要经常性地对本科室法治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突出工作重点

根据拜城县2012年法治进机关工作要点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今年我局法治进机关工作突出以下重点:

(一)重点抓好局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强化学法制度的落实,局领导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为全局人员做好表率。全年集中学法不少于4次,学法体会文章不少于4篇,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法制理论水平。

(二)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1.加大审计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法治进机关的良好氛围。征订好法治宣传的各种材料,做到人手一册;同时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审计法规和相关审计信息及成果;充分利用“12.4”法制宣传日等时机,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全年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不少于4次;开展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扩大法制工作宣传面。 2.加强审计法规理论的学习,提高法治进机关水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内容,并结合当前审计工作的中心认真学习财经法律法规,公职人员全年累计学法不少于40课时,全年个人学法体会文章不少于4篇;利用冬季培训,对全体审计干部进行一次系统的审计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守法意识,提高法治进机关和依法审计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对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更新培训全年不少于15天;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好法律知识测试,巩固学习效果,全年学法考试不少于4次,考核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三)积极推进公共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公共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为抓手,以信息公开为原则,以电子政务网络为载体,固化权力运行流程,实现网上办公,实施过程监控,构建公共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电子政务系统。

(四)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进一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落实行政问责制。

(五)做好行政执法的评查考核工作。一是在认真总结评比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目标,落实优秀审计项目的推荐工作,参加地区审计局优秀项目的评选活动;二是全年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不少于2次,及时县市政府报告法治进机关工作的情况,对各执法科室和执法人员进行法治进机关考核,推动审计法治工作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六)强化审计复核制度。2012年,我局将按照科学规范、提高效率、开拓创新的思路,推动复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复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科学管理、综合分析、项目考核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拜 城 县 审 计 局

二○一二年三月十日

第9篇:法治文化进校园

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有效预防未

成年人犯罪

为了切实提高我校广大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治保处决定在学校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目标,以“弘扬法治理念”为主题,根据广大师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育人为本,以集中宣传教育为途径,着力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着力提高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着力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着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二、 宣传内容

1. 突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活动基本原则等内容,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加强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理论的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

2.突出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引导学生远离社会陋习,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教育广大师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3.突出治安管理和刑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和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治安管理法、刑法宣传,加强学生防盗窃、防人身伤害、防诈骗抢劫教育,确保学校不发生任何治安刑事责任事件。

三、实施内容

(一)开展以“法治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学科教学

1、法制教育在常规课程中的渗透。

《思想品德》:结合学生的品德修养,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法制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渗透。

⑴视频课:利用学学校多媒体教室,定期播放相关法律、法规、案例视频,提高学生法律知识,加强学生法制观念。

⑵心理健康课:及时了解学生心态,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加强学生相关法律、法规教育。

⑶升旗仪式: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基础法律知识。

(二)开辟“法治文化进校园”教育宣传主阵地。

1、校园广播:利用校园广播,专设一块“法制前沿”板块,按时开播。

2、校园宣传栏:由校法制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

邓元泰镇中学政教处

2016年9月1日

上一篇:生命铸就忠诚下一篇:专业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