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法治村创建计划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主法治村创建计划(精选9篇)

民主法治村创建计划 篇1

为加快**街道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建设和谐乡村、和谐社区,根据街道的工作实际,特制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和谐**建设,通过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强化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完善村民和居民自治,提高农村和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不断提高农村村民、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和民主意识,逐步实现农村和社区管理民主化、法制化,健全和完善充满活力的村民、居民自治机制,建设依法成立、民主管理、文明和谐的新型基层自治组织。到2011年底,全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创建面要达到98%,82%的村(社区)达到县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标准;“4%村(社区)”的达到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标准,达到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标准2个、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个。

三、活动内容

(一)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不断提高村民、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素质。按照上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围绕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作,结合农村、社区的工作实际,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通过法制橱窗、法制园地、法制教育基地、法制新闻、法制文艺、法制网络等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突出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与村民、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着重培养村民、居民权利义务相一致的法治观念,使村民、居民的法律知识不断丰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不断增强,保障广大村民、居民安居乐业,为全区的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以强化法律服务为依托,切实解决村民、居民的法律需求。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配合局指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村和社区,解答村民和居民的法律咨询,代书法律文书,受理诉讼案件和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把法律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三)以建全规章制度为重点,保障和完善村民和居民自治。进一步完善村民、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健全村、社区的民主选举制度;完善村民、居民自治章程,健全村、社区的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通过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努力推进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村务、区务公开,督促纠正侵害公民权益和压制民主的行为,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管理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民主权利。

(三)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的依法治理工作。把依法治理工作与维护村民、居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与基

层政权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做好工作计划和安排,做到工作有目标、落实有措施、考核有依据、评比有标准。做到突出问题集中治理,普遍问题综合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专项治理,及时、有效地化解农村、社区的各种矛盾纠纷,充分保障社会的全面稳定。

民主法治村创建计划 篇2

联盟村位于天津市南部, 大港油田中心地带。全村面积340万平方米, 现有常住人口978人。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绿化千佳村、天津市安全示范村标兵、天津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连续4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村党总支被评为天津市先进党组织、天津市红旗党组织标兵。村党支部书记王绍山同志为天津市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联盟村紧密结合本村实际,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不断加强村委会及其下属的治保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 把法制宣传、依法治理与村级服务有机结合, 使民主法治建设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深化普法, 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以“法律进家庭”为载体, 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 对村民进行民主法制宣传教育, 每年都邀请司法局及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来村宣讲法律知识, 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利用村中心公路旁的固定电子屏、法律宣传栏以及广播、标语、板报、闭路电视等多种手段宣传与村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 将创建活动与组织建设相结合, 成立村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 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多种形式普法宣传活动, 并且以学习型、服务型、民主型、廉洁型和发展型领导班子为目标, 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完善机制, 切实做到“四民主两公开”

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法》的程序和要求, 在街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 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换届选举。凡是涉及村内的重大事项的决策、资金支出等, 都经过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 不仅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且激发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对日常事项每季度公开一次, 对重大事项专题公开, 阶段性事项随时公开, 主动接受村民监督。为使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化, 还投资建设了使用面积近30平方米的橱窗式党务政务公开栏。

化解纠纷, 建设最平安村庄

建立了综治信访服务站, 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会、安置帮教组织等村级治安组织健全, 并按照各自的职能充分发挥作用。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 全力化解各类纠纷, 多年来没有因纠纷调解不善而导致刑事案件, 无越级上访, 无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村帮教工作小组及时做好帮教安置工作, 帮教率100%, 安置率100%, 刑释解教人员没有一例重新犯罪。

关注民生, 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是抓经济建设, 增强经济实力。积极推进招商工作, 促进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无污染的项目入住园区。尤其投资6.9亿元的中技桩业公司, 此项目的开发建设, 将对村经济发展、村民就业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抓文明建设, 创和谐家园。连续举办了十二届篮球比赛、六届象棋比赛和五届台球比赛, 老年秧歌队、太极扇坚持练习, 并多次参加各级的大型文化活动, 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三是抓民计民生, 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坚持每年为老年人发放每人每月80元的养老补助, 为中学生发放交通补贴。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困难群众、困难学生进行帮扶补贴, 使困难群众、学生生活得到保障。自2009年以来, 联盟村每年为村民缴纳医疗保险, 全村参保率达到100%, 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2010年新开发地热水井, 解决了村民冬季取暖问题。四是村庄建设进一步提升。2011年投资100多万元新修村中心路和企业路、新安装企业路路灯、新修路肩和暗排水沟, 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环境。

丽安村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总结 篇3

自2003年以来,我们认真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村风村民更加纯洁,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有力地推动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村先后荣获市、区“经济发展村”、“文明村”、“无毒社区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民主法治理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情民情日益复杂,农村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况且近年来村民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提高,如果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那种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法来管理村级事务,那肯定是性不通的了。为此,我们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会议,进行深刻反思和认真分析,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进行依法治理,开展民主管理,这才是我们村务管理工作的唯一出路,才能使村务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实践中,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逐步树立民主和法治的理念,对村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认真按照村委组织法和村民自治的要求,增加村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坚持把村“两委”的决策和村民的建议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了既民主又集中。

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民主法治氛围

实践证明,任何政策措施的出台,如果不为群众知晓,缺乏群众参与,就会失去生命力。广大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和民主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进行民主法治创建活动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村民普法学校、宣传专栏、黑板报、墙报等法制宣传阵地,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等形式。对村级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法治创建等方面内容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广大村民充分认识到参与村务管理是每一个村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是村民实行自治的方式,通过宣传发动,增强广大村民对村级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和民主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民主法治氛围。现在,我村村民对村委工作提意见和建议的多了,关心集体事业的多了,服从管理的多了,讲大局的多了,从而为我村的民主法治创建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三、依法建章立制,规范民主法治建设的工作机制

实行村级民主法治建设,首先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为此,我们在民主法治村创建中,以规章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夯实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的制度基础。

(一)依法修改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自治章程是村民自己制定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村民自治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章程已不适应现实的工作要求,为此,我们广泛征求意见,对原村民自治章程进行修改,并邀请镇司法、民政部门对章程的合法性审查,然后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新的章程,修改了那些不符合形势要求的条款,增加了村民对村级事务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从而在制度上明确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二)建立健全“两委”工作制度。为规范村干部的管理行为,我们根据村民的意见,依照民主法治建设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村委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了村民议事制度,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并坚持把所有的制度都一一张榜公布,接受每个村民的监督,切实做到管理村务的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

四、狠抓制度落实,确保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我村的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主要是通过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落实。首先是村级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制度。民主决策是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基础,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尤其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我们都要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或“几个人说了算”。近四年来,村里投巨资先后为村民办了十几件实事,都经过了村民的民主决策,所以,办得非常顺利,非常成功。其次是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制度。一方面,村委利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对村务工作进行审议决议,另一方面,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由村委委员、党员代表、财务代表、村民代表等各方面成员组成;经常性地对村集体资产的变动情况,村财务的执行状况等,进行审查监督,保障了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另外,我村坚持每年举行2次对党员干部的民主评议,对党员干部的工作情况,廉政情况,由村民进行评议和监督,将评议的结果与村干部的报酬直接挂钩。

五、加强法制宣传,巩固民主法治村创建成果

建设民主法治村,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是思想保障。我村领导十分重视对村民的普法教育,村委主任亲自抓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放在议事日程上。村里还制订了“四五”普法规划和实施计划,做到了有步骤、有计划开展对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为便利村民学法,村里采取了多种措施,建立了多个平台。

1、建立了农民普法学校,定期组织村民上课学习法律知识;

2、投资10000余元做了不锈钢法制宣传栏,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3、购买了大量的法律书籍,订了《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刊,供村民学习;

4、与镇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结成法律服务对子,定期在村里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5、给每户村民免费发放法律服务卡,确保村民能得到便捷的法律服务。通过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方法,村民们的法制意识有了很大提高,民间纠纷大大减少。今年1-6月份,全村共发生民间纠纷12起,比去年同期减少3起,并且有了纠纷也能通过正当合法途径解决,全村无“民转刑”、“民转非”案件发生,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

通过狠抓制度落实,我村的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民主法治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村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得到充分行使,密切了村干部的行为,使村务管理走上了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改善了农村基层的工作环境,使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民主法治村创建计划 篇4

根据上级指示,为创建“民主法制社区”,加大服务社区建设,规范社区管理,参与社区保障,促进社区依法建制,实现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特开展创建“民主法制社区”社区活动。

加强依法建章立制制度,按照“居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模式,制定社区民主自治的章程或居民公约、居民守则,建立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工作有规划,落实有措施,运行有成效。

实行据迷你组织,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社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做到居务公布,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居民的要求,吸引广大居民积极参与自治工作,采取座谈会,入会宣传、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到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注意发现、培养典型、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工作思路,把居民自治工作推到一个新的水平。

营造良好的社区法制氛围,挖掘社区居民潜能,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组织居民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履行义务,加强社区法制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社区文化站,活动室,社区广场等文化活动阵地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法制文化活动,时间善法学法与文明、安全社区、家庭创建活动密切结合,着力放大互动效应,连锁效应,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搞好民间纠纷排查和专项治理,推广警民共建活动,发挥社区警务室的作用,确保社区无民事暴君激化,无集体上访,消灭黄、赌、毒,维护设去哦的安全稳定推进社区依法治理,保障居民安居乐业。

民主法治村汇报材料 篇5

各位领导:

我们****位于永兴街道西北端,全村近3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524人,暂住人口4364人。党员201人。村设有党总支、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3个组织机构,去年还建立了村监督委员会,共有定编干部9名。近年来,我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己任,团结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全村四个文明建设连年登上新的台阶。2008年10月底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税收2650万,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7146元。现将我村创建民主法治村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创建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工作合力

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村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以维护的一项有效载体,是进一步推动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实现“两个率先”的需要,也是提高广大干部和村民的政治民主意识和法律素质,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必然要求。为此,近年来,我村始终十分注重抓好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一是健全创建组织网络。村成立了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党总支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为副组长,村其它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全村的创建工作。创建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将创建工作作为全村四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列入村级工作的议事日程,使创建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在对村干部的年终述职中,将民主法治建设同时纳入评议和考核的内容,让村民和村民代表对全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情况进行评议和监督,促使村干部增强责任意识,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强烈营造创建工作氛围。创建民主法治村,需要村民的共同参与。近年来,我村从营造浓烈的氛围入手,不断增强广大村民的创建意识。首先,以发放公开信的形式,让创建工作使村民早知道,村党总支下发了致全体村民的公开信,公开信阐明了创建民主法治村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列出创建民主法治村的标准和要求,使创建标准、目标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利用黑板报、法制宣传栏、宣传横幅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强力营造创建工作氛围,使全体村民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之中。几年来,我们先后向村民发放公开信4000余份,出黑板报12期,悬挂大型宣传横幅14条。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了保证村干部的廉洁从政,2007年村成立了监督委员会,由分管纪检工作的党务书记担任主任,几位威信高、水平高、能力强的老干部、老党员担任成员,其职责是对村干部的廉洁自律、为民服务作风、村重大事项决策、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办理、村务、财务公开等方面进行监督。村监督委员会的成立,对规范村干部的施政行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不断健全和完善了村级组织的各项制度,先后修订和完善了包括村党总支三年任期目标、村党总支工作职责、党总支书记工作职责、村民委员会工作职责、经济合作社工作职责、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财务工作职责等多项制度。通过健全各项制度,明确了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健全制度的同时,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坚持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社员代表参加的代表大会,向代表报告半年来的工作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接受村民代表的评议和监督。四是加强台帐建设。按照民主法治村的创建要求,我们先后完善了包括组织建设、“四民主”“两公开”、法制宣传、依法治理、社会事业等8本台帐,做到资料齐全,整理规范,为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全面落实“四民主”“两公开”,推进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

“四民主”“两公开”是创建民主法治村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四民主”“两公开”是让村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为此,近年来,我们十分注意抓好“四民主”“两公开”的全面落实。一是全面实行民主选举。从98年的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开始,我们就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进行民主选举,每次换届选举前,我们都要组织全休干部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上级的有关文件,始终坚持做到“三上三下”,以民主公推直选形式确定候选人,再由全休选民选举产生,以最大限度的反映每个村民的意愿。为保证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村及时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选举工作指导小组,选举工作严格按照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确保每个村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投票。通过选举,选出了年富力强的村委会班子。村民委员会产生后及时制定了本届村委会的任期目标及职责分工,做到各项工作有目标,件件事情有人管。由于坚持让村民当家作主,按照村民意愿投票选举“当家人”,多年来,选举出的村委会班子威信高,为民服务工作实,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村委会班子产生后能自觉维护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做到政治上互相信任,工作上互相支持,两委班子关系协调,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全村四个文明建设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二是全面实行民主管理。为了更加规范村务管理工作,我村建立了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其中包括重大项目实行的《招投标制度》、实行村务政务公开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一事一议制度》、规范村民行为的《村规民约》、涉及经济管理的《村经济合作社预决算制度》等,通过制定和完善制度使村务活动有章可循,为村干部依法、依章管理村务、村民有序参与村务管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三是实行民主监督。在民主监督方面,我们首先是设立村务公开栏,不但在村部设立了村务公开栏和村民联系箱,还在每个村民小组设置了公开栏,让村民及时、方便地了解村务、财务情况。在公开的方法上我们做到“四规范”即:公开时间规范、公开阵地规范、公开程序规范、公开管理制度规范。其次是建立村干部向村民代表会议每年二次的报告制度。每半年,村党总支、村委会都要组织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向村民报告半的工作情况,主动接受村民代表的评议和监督。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多年来,我村党总支始终把对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创建民主法治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具体为: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了“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村综治、民调、经济合作社、村警务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全村的普法工作。二是制定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村党总支、村委会按照“五五”普法的要求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同时在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每的工作计划,切实做到普法工作有规划、有计划、有内容、有教员、有阵地、有检查、有考核。三是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栏大力宣传《宪法》、《安全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与此同时,我们还征订“五五”普法宣传读本200多本发放到每位村干部和村民的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村民法制意识和观念明显增强。“五五”普法开展以来,我村累计普及各类法律、法规10余部,举办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班和法制讲座四期,培训干部群众820人次,印发各种宣传资料2000余份,从而较好地增强了全村村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法律素养。

四、深入开展依法治理,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调整充实依法治理组织成员。2007年我们结合换届选举,调整和充实了人民调解、社会保障、治安保卫、民政工作、文教卫生、社区建设六个专门委员会,保证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在充实组织机构的同时,对各委员会制定了工作职责,明确了职权范围,规定了考核要求。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平安创建领导小组、安置帮教、流动人口管理等领导小组,建立了5人的专职联防队,配备了5名专职户口协管员,实现了流动人口管理与安全防范的全覆盖。为切实抓好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村建立了帮教安置、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帮教和矫正对象进行帮助教育和严格管理。通过帮教,使他们思想稳定、工作积极,2006年以来未发生重新犯罪和又犯罪现象。村还切实抓好民事调解工作,近年来,共受理民事纠纷20余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三是积极兴办社会事业。近年来,先后投入30余万元对全村的灰箱灰房及村民的旱厕进行了改造,使全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建立了22人的常年卫生保洁队伍,保证全村的环境优美。村还对各项保障机制不断加以完善,全面达到了医疗有报销,困难有救助,上学有学校的“四有”要求。村民的年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村提前三年实现了全面小康的主要指标,现正稳步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民主法治村创建与文明村建设有机结合,坚持以德治村与依法治村有机结合,通过深入开展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十星文明户评比、卫生户评比,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提升了全村的文明程度,为民主法治村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环境。

当前如何做好民主法治村建设 篇6

摘要当前如何推动以“四民主两公开”(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为内容的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我们法制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 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结合基层工作多年,对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民主 法治村 建设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推动以“四民主两公开”(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为内容的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我们法制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在基层农村工作多年的切身体会,对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相对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推动以“四民主两公开”(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财务公开)为内容的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我们法制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在基层农村工作多年的切身体会,对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一、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封建思想的残留——农村法治的思想障碍。有的农村干部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人治而藐视法治,漠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习惯“人治”来管理社会事务,忽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导致大量的法律法规在农村被“宗法”、“土政策”所规避,众多纠纷游离于法治的监控之外,藐视法治、漠视权利、崇尚权力等在农村社会生活中还较为盛行。

2、农民法治主体的不足——农村法治的主体障碍。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农民在自身权利遭受侵害时,不能正确地反映诉求,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要么浑然小知,以“法盲”形态出现;要么畏于权势,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而不顾,“以暴制暴”,甚至导致违法犯罪。二是农民法律知识缺乏。有的农民无视法律,排斥法律权威,崇尚“无讼有德”、“大于法”,导致出现一些刑事案件“和解”现象以及采取越级上访、聚众访、围堵政府机关来解决问题等现象。

3、农村管理体制的残缺——农村法治的环境障碍。当前,农村管理体制的变革,使农村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农村法治难以推进。一是现行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体制特征是政出多门,多头领导,职责不明,看似重视,却往往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忘掉”是其真实的写照。特别是基层政府,有责无权,指导不力,服务不够,管理松散,尤其对乡镇“两所一庭”管理放任,延缓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二是由于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宅基地建房等利益问题呈现不调和性,导致许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三是涉农行政执法的不规范、涉农司法的不公正和涉农维权的艰难,“人情案”、“创收案”还依然存在,农民工维权举步维艰,严重损害了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形象,进而影响到人们对法律权威的看法,部分群众甚至对民主法治世丧失了信心。

4、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村法治的物质障碍。农村法治的基础就是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状况决定着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农村法治的演进。当前,由于土地征用制度的随意性,征地补偿范围狭窄,计算方法不够科学,不大考虑区位差异,导致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土地产权不完整,影响了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和经营的积极性,使农民的财产权益受到较大侵害和剥夺,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目前部分农村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相当一部分村没有支柱产业,农村经济还相当薄弱,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导致人们对法律需求不高,对法律不够了解,许多纠纷往往只局限于村干部调解或双方自行和解。这种薄弱和落后的农村经济基础决定了农村法治进程处于先天性不足和后天性障碍的状态。

5、农村民主法制的缺陷——农村法治的制度障碍。法治以政治民主为保障。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形同虚设,在多数农村几乎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农村政治民主在实践中尚有较大的缺陷,这已成为推进法治村的一道障碍。一是基层政权对村民自治的“过度侵蚀”,乡镇政府等往往无视村民自治制度,进行“权力干涉”,使村民自治的民主制度无法真正实现。二是村民委员会议事、决策、选举的民主程度不高,村民民主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村两委关系不明确,对村干部没有硬性约束,使村民自治流于形式,成为村干部说了算,无法真正体现政治民主的本意,导致出现“贿选”、“家族控选”、“一言堂”等不和谐现象。三是农村“四民主、两公开”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运行不规范,难以执行,制约了民主法治的进一步推进,等等。

二、加强当前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思想认识,增强法治意识。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涉农部门要站在农村和谐稳定的高度,必须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到事关农村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的高度来认识,明白推进新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事关农村工作全局,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必须为村级政权建设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使之真正成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坚强后盾;必须在工作中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村务、财务两公开,即:“四民主两公开”,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工作的水平。二是农村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做好当前及今后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切实转变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思想,增强法治意识,特别是村干部在工作中要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法治”,二者不能偏废,也不能有任何动摇,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堡垒”、“法治堡垒”、“战斗堡牟”作用,以此带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的稳步推进。

2、加强普法教育,培育农村法治主体。一要更新观念,促使农村普法教育呈现新特色。农村普法教育,不能眉毛胡了一把抓,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农民渴望什么,就送给什么,最需要什么,就宣传什么,重点宣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芙的法律法规,把服务农民、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农村普法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整合资源,促使农村普法教育得到新发展。要整合职能资源,强化并规范基层涉农部门工作职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行政执法、司法公正等法制宣传教育功能,提高普法教育的社会效益。要整合人才资源,组建由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工作者、行政执法人员、法官、警官和检察官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开展经常性的“送法下乡”活动,变“法律下乡”为“法律驻乡”。要整合阵地资源,充分发挥法制学校、法律图书室、电视广播、墙报标语等积极作用,把法治文化和法律知识送给农民。三要创新载体,促使新农村普法教育新成效。要创新宣传形式,选择农民最喜爱、最易接受的宣传方式,寓教于乐。如近年长期开展的“三下乡”等活动就是很好的宣传载体。

3、加强依法行政,营造新农村法治环境。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建设体系。建议推进司法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各级司法机关和执法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科学界定职权范围,真正做到司法为民、执法为民,逐步形成既有利于发挥整体执法效能,又体现权力制衡的司法和行政执法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保证行政执法规范、司法公正的配套制度和措施。要重点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错案追究制和部门执法公示制度等,加大行政执法、公正司法力度,确保司法公平、公正及行政执法规范有效,不办“人情案”、“创收案”,树立法律的权成性。要加强行政执法、司法人员的素质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规范行政执法、公正司法行为。三要强化监督,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要定期对执法、司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执法违法、有法不依行为。要加强对行政许可权、处罚权、司法权、裁决权等公共权力行使的监督,强化对重大事项的听证监督和重大案件的监督。要把党的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四要加强乡镇政府职能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贯彻执行规范政府公共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建议加强乡镇政府的职权,实现权责一致,强化“两所一庭”建设与管理,积极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提高效率,确保农村社会的平安与稳定,为农村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会环境。

4、加强经济建设,夯实农村法治基础。一是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维护农民权益。农民拥有的最大资产是土地,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农民脚下的土地。因此,要改革现有土地征用制度,让集体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允许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要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征地的范围,划清“公共利益”与“国家建设”的区别,制约政府滥用征地权力,规范征地程序,改变征地补偿办法,完善征地补偿标准。要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权性质,使农民对土地拥有处分权、转让权、抵押权。二是调优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牢固树立农产品就是商品的观念,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吸收力和竞争力,要根据市场需求调优农产品,市场需什么,农民供什么,市场越紧俏,农产品越能体现商品价值。要全方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用标准化手段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技术保障,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着眼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等深层次矛盾,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加强法制建设,构筑新农村法治保障。一要制度规范干部权限。要严格规范人权。加强和改善党对基层农村民主选举的领导,确保村委会成员必须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指定、委派,不能由村支书、甚至党委政府指派说了算。要严格规范财权。健全村务、财物公开制度,凡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务。如: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指标、最低生活保障等,应按时向村民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成立村务、财物监督小组,积极监督村务、财务情况,设立一个额度,超过额度需经财务监督小组批准才能支出,变“村官自治”为“村民自治”。要严格规范物权。在村级事务上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村里大事难事重要事,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支部会议提出解决方案,交三套班子联席会议讨论,最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确保村民的参与权和管理权。二要完善并规范民主自治与民主管理。要在国家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建立健全《村务和财务公开制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重要村务、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村委会干部工作守则》、《村委会干部责任制》、《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这些规章制度既管“村官”,又约束村民,既是村干部依章理事的依据,也是广大村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有力保证,从而进一步规范干部和群众的行为。三要完善我国涉农法律制度建设。建议加强我国农业立法,既要考虑支持农业发展,提升农竞争力的远期立法,如制定《农业投资法》,明确农业投资来源渠道、投资方向、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建立稳定的农业投资增长机制;又要考虑惠农、扶农和护农的近期立法,如制定《农业补贴条例》,明确农业补贴范围、资金来源和补贴方法等。同时,为适应入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要积极清理涉农法律法规,做到废、改、立并举。

民主法治村创建计划 篇7

三村村位于金坛经济开发区最北部,面积4500余亩,全村共有

8个自然村,现有总人口2300多人,共有党员68人。2009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民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加强村委会及其下属的治保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把法制宣传、依法治理与村级服务有机结合,使民主法治建设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目前,全村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基本形成了全村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并在2003、2004、2005三年连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安全村”。

一、深化普法,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法制是民主的重要保障。我村将法制宣传作为民主建设的基础

工程,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组织现行,着力推动。我村首先将创建活动与组织建设相结合,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总负责,普及法律知识,制定法制宣传工作计划,在创建工作中,以学习型、服务型、民主型、廉洁型和发展型领导班子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形式多样,深入人心。几年来,我村利用发宣传资料、广播会、专题讲座、案例解剖等形式,每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3次,制作法制宣传栏四期,发放各类村民宣传信件1000余份,悬挂法制宣传横幅、标语。通过广泛的普法宣传,群众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为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二、完善机制,切实做到“四民主两公开”

落实村民选举法律法规,推进民主选举。在实际工作中,我村紧紧围绕“四民主两公开”,严格遵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村民直接选举出村委会成员。

完善村民议事和党员议事制度,推进决策民主。几年来,我们坚持凡是涉及重大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经过村民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充分讨论。如在柘荡村变电所建设、道路建设、殷戴庄的整体搬迁的落实等工作中,召开村民座谈会、村民代表会10余场次,不仅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激发了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同时,我们建立和落实了村干部分工负责、干部值班、财务管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村干部廉政承诺等项制度,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服务功能。

不断扩大村务党务公开,推进民主监督。我们对日常事项每季度公开一次,对重大事项专题公开,阶段性事项随时公开,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向广大群众公布村各项事务的最新信息,既保证信息公开的及时准确,又便于群众监督、参与村务管理。内容上以财务公开为

重点,对群众关心的优抚资金发放、村干部落实计划生育、重点工程建设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公开。特别是前段时间刚刚成立了三村村村务监督小组,由副书记朱春梅任组长,组长、组员全部由全大队各村的村民代表选举产生,大大提高了村财务的严格管理

三、化解纠纷,建设最平安地区

舆论先行,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开发区印制的宣传手册和公开栏,积极宣传发生在村民中的好人好事,大力宣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移风易俗,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村开展了“和睦促和谐”系列活动,鼓励子女儿媳为父母公婆晒被子、邻居为五保户打水。这些措施的实行,提高了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确保了村内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邪教组织活动。

化解为重,打造和谐。近年来,我们运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以“小事不出庄,大事不出村,工作不过夜”为工作目标,积极解决群众的各种问题。村调委员会组织得力,2010年调解民事纠纷32起,调解率100%,成功31起,调解成功率97%。确保全年没有一起民转刑案件发生。

联防联动,共保平安。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关于建设“平安江苏”的要求,建立了包保责任体。在农忙季节、节假日,严格落实夜间巡逻制度,加大巡查力度,确保村内不发生严重的抢劫、斗殴等恶性违法犯罪案件,为全村民主法治创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关注民生,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几年来,我们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察民情、听民声、排民忧、解民难、不断加大惠民力度,努力实现共建共享,促进社会和谐。

1、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在开发区的帮助下,从新对村委会进行了装修,增加了乒乓球室、图书室、大会议室安装了空调、增加了一套先进的影音设备。现在的村委会已成为我村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为民服务、科技传播、文化活动的中心。

2、积极治理环境卫生。经过全体村民充分讨论、村民大会研究制定了村卫生公约,对环境卫生的日常维护、垃圾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建设柘荡村沼气试点项目,积极推进改圈、改厕、改厨,发展生态经济。

3、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为进一步深化“新农合”,我们建设了村合作医疗站,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联网,小病可以直接在东村卫生室报销30%,方便了群众,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5、在细节上输送温暖。2009年以来,三村村加大惠民举措,实施大病救助3人,共计救济金2.5万元,为群众办理社保补贴7人,帮助村民推荐就业30人,实际解决就业25人,新办理低保户20人,春节走访慰问老党员、退休干部、工伤人员、低保人员、现役军人家属12人,送去慰问金一万余元。

由于我们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使农民在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极大调动了农民新农村建设的积、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09—2010年被开发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市农村工作优胜奖等;还有多人(户)获市区“致富带头人”、“文明家庭”等称号。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方案 篇8

铁社发〔2010〕号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实 施 方 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部署,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镇农村工作实际,现就我镇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做好农村工作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完善村民自治,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总体目标

(一)农村基层民主更加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发挥作用,农村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

(二)农村基层法制更加完备,农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法律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农村干部群众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基本标准

(一)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民小组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都能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三)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重大事项都能由村民讨论决定,农村税费改革的地方“一事一议”制度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四)民主管理扎实细致,村干部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委会公章、财务账目、集体财产、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

(五)民主监督推进有力,村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接受群众评议,村务公开制度健全,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级账目不清、村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

(六)法制宣传教育深入人心,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依章办事,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七)农民能够熟悉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八)治保、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农村不稳定因素能够及时消除;

(九)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围绕上述九条标准切实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做到六有:

1、有一个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村党支部或村委会主要领导负责;

2、有一个法制课室(可与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集会场所同设);

3、有一个法制图书阅览室(或在农村文化图书阅览室设法制图书专柜);

4、有一个法制宣传栏;

5、有一个村务公开栏;

6、有一支法制宣传骨干队伍。

四、组织领导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在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镇委、镇政府成立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镇长袁守军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人大副主席丁立权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万义兴(维稳信息员)、张娟(司法所所长)、黄培林(社保站站长)、于卫东、戚善局(司法员),卢瑞海、李建文、钟亚洲(综治办干事)担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镇农村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张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从社保站、司法所、综治办抽调人员共同完成日常工作。

五、工作步骤

至二〇一〇年底,全镇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实现达标率100%。

具体分三个步骤走: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全面铺开。

在二〇一〇年八月底前,完成邹黄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在二〇一〇年底前,完成新圩、召

四、召

五、赵圩4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在二〇一〇年底前,完成杨滩、邓圩、花园嘴3村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

六、工作要求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关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论述及《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讲话》内容。

(二)认真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三)完善村民选举程序,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制度。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

举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2]14号)和《江苏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真正做到民主选举。

(四)完善民主议事程序,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制度。规范村级重大事务民主议事、决策的范围、程序和方法,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五)完善村民自治章程,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制订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村民自治章程等公共事务管理制度,把村级各项事务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六)完善村务公开、健全民主监督制度。继续贯切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办发[1998]9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推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

(七)进一步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不断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按照我镇“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农村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重点宣传宪法、农业法、土地法、环境保护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条例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能力,加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盱眙县铁佛镇劳动和社保站

圣港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总结 篇9

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是广大居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公益失业的生动实践,是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种现实体现。全面推进“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是加快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依法维护、发展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效措施,是维护社区社会政治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可靠保障。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精神,更好地保障社区居民参与民主管理,当家作主,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促进社区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推动依法治理社区工作的落实,依据《嵊泗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在全体社区干部的努力与广大党员、群众的配合下,圣港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为了使本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社区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党支部副书记为副组长、有关社区干部为组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建设工作纳入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例会,明确了工作小组的职责与任务,对各成员的工作作了明确的分工,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精心的组织、指导与协调,保证了本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民主法治社区”建设不只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或社区干部的事,更事广大居民群众的事,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推进民主法治化进程。因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居民小组长、老党员老干部座谈会以及居民代表会议,并通过宣传橱窗、固定标语、各种文化活动等,多途径、多渠道把建设精神文明带到广大居民群众中去,使得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真正深入民心,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建设氛围,社区上下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本社区的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

二、深入学习,明确任务

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成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嵊泗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进行深入学习与讨论。通过学习,使得大家从新的高度来认识“民主法治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与工作任务,明确了“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基层先锋工作建设为抓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依法治国方略,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法治,理顺关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按章办事、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及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通过学习与讨论,确定了圣港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三、寻找差距,完善发展

发现不足,分析原因,正确面对,才能完善与发展。对照“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基本标准,回顾圣港社区几年来的工作,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召集下,通过社区两委会会议、居民小组长座谈会、老干部老党员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在大家畅所欲言下,客观地分析了 各项工作的凸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在坚持“标本兼治、治建并举”的方针下,通过“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圣港社区的民主法治化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党组织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并能有效发挥其功能与作用。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与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小组、治保与调解委员会以及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健全,并分别有其明确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制度。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居民自治工作,各组织都能认真执行各项制度,工作协调,廉洁奉公,热心为居民服务。社区级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发挥较好。圣港社区被评为县、市两级综合治理先进社区、文明社区等众多荣誉。

(二)“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健全规范,并认真落到实处。

1、民主选举制度健全,选举程序完善。在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下,依法通过居民选举大会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通过推选产生居民小组长。选举充分反映广大居民的意愿,把那些坚持依法办事、廉洁奉公、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居民服务的人选进社区组织,实践也证明,本届班子成员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

2、居委会各项制度健全。

3、完善了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好居民代表的作用。依法民主选举产生了40名能参政议政、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有一定群众威信的居民代表,参与到民主管理公共事务中去。由居委会召集,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居民代表会议,审议居委会工作报告,决定居委会重大事项。居民代表会议民主气氛浓厚,代表们参政议政能力较强,能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中去,居民代表与居民代表会议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4、完善民主议事程序,居民会议上充分发扬民主,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群言堂,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民主议事气氛相当浓厚,提高了议事效率,同时各相关人员能把联席会议形成的决定及时付诸实施。

5、推行了社区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让广大居民当家作主,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

6、健全了居务公开制度。通过居务公开栏,定期、及时向居民进行居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一般每季度公开一次,重大事项随时公开。

(三)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圣港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社区的效能进一步提高,受到镇党委的充分肯定。制订了党员评议制度、社区干部述职评议制度、社区干部学习制度及考勤与值班制度和行政操作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党员、干部、小组长的文化素质、依法办事意识与依章办事能力,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四)依法保障与维护居民的权益,居民的法律素质与维权意识得到提高。通过法律进社区活动使居民法律意识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通过妇代会、工会、工商维权员等各种途径,积极开展居民法律服务,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保障与维护居民的权益。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居民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与素质得到了提高。

(五)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社区政治社会稳定。组建了义务巡逻队,被居民誉为“守护神”。

1、法制宣传教育到位。通过广播、宣传橱窗、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中央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居民知法、懂法、守法,近几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也无群体上访事件的行为,无失学儿童及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发生。

2、调解委员会工作成效显著。调解委员会人员配备到位,由5位社区干部组成,有健全的工作制度,能充分发挥作用,妥善处理民间纠纷,目前尚无因民间纠纷激化而转化为 刑事案件,做到一般民间纠纷不出社区。

3、归正帮教工作富有成效。在片区民警的指导下,加强与归正帮教人员的联系,不定期与归正帮教人员谈话,了解其生活、思想状况,防止重新犯罪。近几年来无归正人员重新犯罪记录。

4、消防安全工作深入民心。居民消防安全意识、防火意识增强。发挥好护区队、义务消防队的作用,无重大消防事件发生。

5、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与出租房管理。以外来人口及出租房登记造册,并经常进行走访,随时把握外来人口的生活生产状况,在保护合法权益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法律与政策教育,外来人口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及犯罪行为发生。

(六)社会公益失业不断发展,居民安居乐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干群关系融洽,政令畅通。为密切居委会与居民的联系,使居委会能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建立了“菜单式服务网格居民”联系制度,专门负责为民办事,同时还专门设计了一张“网格常规服务团队服务卡”,发放到每家每户,方便群众办事。通过居民联系卡制度,方便了居民解决矛盾纠纷和生活琐事,加强了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沟通。社区干部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自我教育,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得到增强,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认可。

2、基础建设坚强,社区风貌显著改变。居民小区道路硬化、环境美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社区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同时,加强文明社区建设与五好文明家庭争创活动,推行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与赌博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得广大居民在物质文明得到发展的同时,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也一样得到协调发展。

以上是我们圣港社区在“民主法治社区”建设中的一些工作与成效,但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民主法治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依托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依法建制,尊重居民的民主权利和首创精神;必须持有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对待它,要杜绝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全面发展,注重居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结合,努力将民主法治精神贯彻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中去,切实推进社区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

中共洋山镇圣港社区党总支部委员会

洋山镇圣港社区居民委员会

上一篇:煤矿采煤专业考试卷下一篇:重阳节的优秀满分作文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