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职学生就业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作为处于相对劣势的中职毕业生, 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 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就业心理困扰, 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如何正确把握自己, 走出心理误区是中职学生就业并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此本人就中职学生就业的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做一粗浅论述。

1 中职学生就业常见的心理类型

就业常见心理主要是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 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也是毕业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本人认为中职学生就业常见的心理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十种:

1.1 从众心理

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 “人云亦云”、见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 自己就往哪里挤, 他们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工作一定是好工作, 大多数人选择的一定没错。这些人毫无主见, 缺乏开拓精神, 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 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 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 盲目跟风, 随波逐流, 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最终一事无成, 空留一声叹息。

1.2 依赖心理

有些中职毕业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较好, 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或朋友之上, 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之上, 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 挑战与机遇并存, 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 少点依赖, 敢于竞争, 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1.3 攀比心理

中职毕业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 认为“我不能比别人差”, “我不能不如人”, “过去我一切顺利, 现在我依然会顺利”的想法。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 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己, 却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 于是心理就不平衡, 就彷徨放弃。这种攀比的求职观, 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 常常会耽误先机, 到头来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1.4 实惠心理

持有这种心理的人在招聘会上, 说不上三句话就问“工资多少?奖金多少?能不能分配住房?”。不良就业心理状态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造成了实质性阻碍, 因此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已是迫在眉睫。

1.5 自卑心理

中职生普遍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 是无能的、失败的, 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在学历上比不上大学生, 在动手能力上比不上高职生。因此, 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 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 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 而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 这使得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 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 导致他们对未来丧失信心, 缺乏自尊、自信, 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1.6 自负心理

部分中职毕业生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在择业上往往好高骛远, 期望值居高不下, 没有将自己的位置摆正, 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 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 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 于是这部分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 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脚踏两只船”的恶性循环, 从而造成就业受挫, 产生心理失衡。

1.7 矛盾心理

这部分中职毕业生在择业时, 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 会左右为难。例如, 他们总是认为到机关、事业单位待遇稳定, 风险较小, 但又嫌收入不高;而创业收入较高, 又觉得太辛苦。于是举棋不定, 总是进行痛苦而矛盾的选择。这种既要顾及工作性质, 发展前景, 又要考虑地理位置、经济收入、福利条件的矛盾心理, 往往会使这些中职生失去太多的时间与机遇。

2 解决中职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2.1 更新就业观念, 抓住机会, 顺利就业

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中职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但是, 仍有许多中职生在就业观念上跟不上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他们片面理解就业, 认为就业就是到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 而对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显然, 持这种过时的就业观念, 是不可能在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上被择优录用的。因此我们要帮助中职生调整目标, 进一步转变观念, 破除认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 树立“先就业、再创业”、“不求对口先就业, 先求生存后发展”的思想, 用新观念去指导就业实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强调毕业生要树立大的就业观念。所谓大就业观念, 即只要有一份工作, 有一份相对固定的收入, 不管在国有单位还是非国有单位甚至从事个体工作, 都是就业。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要对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 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 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 调整好就业期望值, 找准坐标, 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 使中职生抓住机会, 顺利就业。

2.2 重视心理教育、正视自己、面向社会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 中职学校应从职教的特点和中职生的特点出发,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 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 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 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 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 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 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3 树立自信心态、鼓足勇气、参与竞争

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的, 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 确立恰当的就业目标。这就要求中职生一定正确认识自我, 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 综合加以考虑, 确立就业目标。当然中职生还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 经常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信息、情景、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 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 不断修正就业意向, 不断寻找就业信息以及做好求职材料准备等等, 但自信心并非短时间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中职生只有搞好学业, 发展特长, 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面对招聘者才能信心十足。

总之,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解决好中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必将促进中职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中职毕业生由于各方面的影响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就业心理困扰, 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如何才能使中职生正确把握自己, 走出心理误区, 走出社会, 迈向成功?本文就中职学生就业的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粗浅地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解决对策

上一篇:制定区县具体流域综合规划的途径和方法浅探——以重庆市渝北区朝阳河流域综合规划为模型下一篇:犊牛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