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推荐8篇)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篇1

摘 要:本论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通过分析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的书面语料,整理出其中出现的语言语用失误,从文化差异、教学方法及学生自身等方面找出失误产生的原因,并从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充实泰国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研究,为对泰汉语教学事业提供微薄的帮助。

关键词:泰国学生;语言语用失误;原因;教学对策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力度增大与泰国政府对于汉语教学的支持,截止2012年底,泰国有3000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80多万人在学习汉语,中泰双方合作成立了12所孔子学院和11所孔子课堂,在泰汉语教师志愿者人数累计达到3000,在泰国,学习汉语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为了更好地推动泰国汉语教学的发展,针对泰国学生学汉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专门针对泰国学生的语用失误研究比较少,而分阶段的、具体到语言语用失误方面的研究则尚属空白。

一、概述

“语用失误”一次来源于英国语言学家珍妮?托马斯,她在1983年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中首次提出“语用失误”这一概念。在我国,首先研究语用失误的是何自然、钱连冠等人,他们都认为语用失误不是一般的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使用的错误,而是说话人说了正确的句子,但因为时间、场合、交际对象、社会规约等因素使听话人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中国学者何兆熊(2000)等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第二语言知识不足而将母语词汇、结构意义等套用在第二语言上,从而用了一种母语者不会使用的或者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同一种功能,说出或写出不符合母语者表达习惯的失误。

二、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语言语用失误的类型

(一)词汇的语言语用失误

从分析结果来看,在所有的失误类型中,词汇方面的语言语用失误是最突出的,主要表现词义色彩、近义词、时间词、人称代词、形近词等方面的失误。

1.词义色彩的语言语用失误

(1)感情色彩的语言语用失误

中国人在说话的过程中常把自己赞许、褒扬或者厌恶、贬斥的情感赋予所使用的词语中,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晦,一般非汉语文化者较不容易察觉,往往用一些中性词语替代褒义词或贬义词,甚至把褒义词和贬义词混淆起来使用。比如:

①* ……好像一个泰国残疾人一样,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

在①中,“例子”一词是中性词语,而学生讲的是一个泰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是要大家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因此这里应该用一个具有褒义色彩的词语“榜样”,用“例子”无法表现出这种褒扬的色彩。

(2)语体色彩的语言语用失误

由于我们的研究范围集中在学生的书面预料上,因此学生的语体色彩的语言语用失误主要是在书面语中使用口语词。

②* 依我看,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弊大与利,因为到底是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②中用“到底是”表达的是一种“至少”、“最少还是”的意思,而“到底是”是个地方口语色彩比较浓的词,用在书面语中与前后内容不太协调。

(3)形象色彩的语言语用失误

③* 妈妈苹果脸,卷发,发色是乌黑,双眼皮,鼻子不高,嘴巴是红润。

在汉语里,“苹果脸”主要用来形容小女孩脸色红润,脸型可爱,因此这里用来形容妈妈不合适。

2.近义词的语言语用失误

(1)程度轻重不同的近义词语言语用失误

④* 如果你认为钱重要的话,千万不要忘记,家庭也是差不多重要的。

例⑤中,学生想要表达的是家庭和金钱一样重要,但我们从句子中得出的信息却是家庭没有幸福重要,因为“差不多”做副词时,所表示的意思是“相差很少”、“接近”,虽然相差很少,但是它还是差,与“一样”、“同样”还是不同,因此根据我们的认知和学生在整篇作文中的描述,此处还是把“差不多”改为“一样”或“同样”更好。

(2)搭配不同的近义词语言语用失误

⑤ * 她每天都来这里采摘卖的东西比如;塑料瓶子、杯子、纸等等。

这里的失误显而易见,“采摘”一般只能用于对花朵、叶子、果实等的摘取,而对这些没有生命的塑料瓶、纸等应用“捡”、“拾”等。

3.形近词的语言语用失误

汉语中有很多次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意思往往大相径庭,如“对付”和“对待”,“明知”和“明白”,“看到”和“看来”等。

⑦* 老师招待我们,我觉得老师很严格,但是她很关心我们。

“招待”是指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予应有的待遇,学生相对于老师而言并不是宾客或顾客,因此用“招待”不合适,应该改为“对待”。

4.时间词的语言语用失误

⑧* 今天在中国学习,我到中国了三月八日,我觉得在中国天气很好……

“今天”是说话时的这一天,只包含二十四小时的时间范畴,但是学生在中国学习不仅仅只是二十四小时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因此不应该用“今天”,而应该用“现在”。

(二)语法的语言语用失误

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语法的语言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修饰和搭配方面的问题。

⑩* 一个有了成绩之后,不能盲目的高傲自大。

在⑩中“盲目”是个贬义词,“高傲自大”也是个贬义词,“盲目”最初指眼睛看不见东西,在做某事之前认识不清,如“盲目行动”、“盲目崇拜”、“盲目乐观”等,一般来说,“盲目”后面修饰的行为时可为的,且多数是褒义的,而“高傲自大”是指自己以为了不起而看不起别人,这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有的行为,因此前面没有必要用“盲目”修饰。

(三)语义的语言语用失误

在分析学生语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常因对汉语中一些固定格式或者词语的意思不了解,导致所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或前后描述不符。

* 如果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也可以有钱,和不要打扰父母。

“打扰”意为扰乱、搅乱或者委婉地指受到了招待,学生想要表达的是兼职可以不用跟父母要生活费,可以不用依靠父母,并没有表达扰乱、搅乱父母的意思,因此在这里“打扰”并为体现出原来想要表达的意思。

(四)句子的语言语用失误

1.误用“把”字句

“把”字句是汉语中较具特点较为复杂的一个句式,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但也有很多特点和限制条件,外国学生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特点和限制条件,导致在使用“把”字句的过程中基本上一用就错。

* 他老是把我们给提醒,希望我们都努力学习。

“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动词对受事有积极的影响,没有处置性的动词时比较少见的。“提醒”没有明显的处置性,在这里不应用“把”字句。

2.套用固定格式

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很容易套用课文中的一些固定格式,忽视了汉语的表达习惯或者句子的深层意义,从而造成失误。

* 现在我在玛大工作,我是老师教汉语,丽娜也是老师教汉语,……我说:“你好!我很高兴认识你,……”

是从关于向同事表白的作文中选出来的句子,既然是同事,就无需说“你好!很高兴认识你。”而且中国人在现实的交际中不习惯用“你好”来打招呼,学生是受到了课文和母语的影响而出现这样的失误。

三、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产生语言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汉泰语言习惯的差异

泰国是个以礼仪著称的国家,人们见面时大多都会相容满面,双手合十,身躯微曲,口中说着“sauatte khaa,sauatta khaa(你好,你好)”,就算熟悉的人也会如此,中国人的习惯并非这样,除了初次见面,人们一般不会用“你好”来打招呼。泰语中的“khun(你,您)”是个尊称,所以泰国学生对比翻译之后,在说话的过程中也比较喜欢用这个人称代词,因此经常出错,比如“你们都都知道孩子很喜欢玩游戏,玩了之后不想写作业……”

(二)学生有限的汉语知识的限制

中高级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交际能力,也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一些复杂的知识点上面,由于掌握不充分,所以经常出错。如具备汉语特色的“把”字句,学生能理解“把”字句,但在自己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不懂得其限制条件,所以错误率比较高。而像对一些掌握词汇量比较少的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词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字典,所以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大量的“关耳朵(捂耳朵)”、“看气氛(看风景)”、“奉过家庭时间(给过家人时间)”等类似的错误。

(三)教师对学生语言语用失误的容忍度过大

与其他专业的教师相比,对外汉语教师多了一种能力――猜测学生的生造词的能力,因此教师很容易明白学生所表达的意思。有的教师或者出于对学生鼓励的目的而对学生的语言语用失误“隐忍不发”,或者是因为与初级阶段的水平相对比之后而满足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而不提出学生语言语用失误方面的问题。

四、减少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语言语用失误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

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学生的语言语用失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不能拘泥于死板的教材。其次,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现有的成绩,而对学生的语用偏误过度容忍。相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中高级阶段学生的作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遣词造句方面应该都比较成熟,但教师还是应该在不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下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出学生语言语用方面的失误,并督促学生改正。

(二)学生方面

无论教师对学生的母语如何熟悉,但教师对学生母语的掌握都不可能超过学生,因此学生在使用汉语的过程中,既要从泰语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又要充分利用泰语与汉语对比,认识到汉语语言语用与泰语语言语用的差异,遵循中国人的汉语使用习惯。对于在中国学习的泰国学生,他们比其它人更直接地经历汉语交际过程,因此他们应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用心体会中国人的语言语用习惯,从而做到真正能够使用汉语。

五、小结

分析学生作文中语言语用失误方面的问题,无疑是个精益求精的过程。本文归纳了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语言语用失误的类型,发现词汇方面的失误比较严重,尤其是近义词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失误类型,能够对症下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希望对减少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语言语用失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帮助。

注释:

[1]本着真实原则,我们将不对学生的偏误句做任何修改。

参考文献: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篇2

一、高级阶段留学生写作偏误分析

笔者结合留学生写作课教学实践,主要从标点的使用、汉字的书写、语法的运用、语篇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标点运用不准确

在笔者搜集的留学生作文语料中表明,相当一部分留学生,甚至是一些语言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也会出现标点符号使用混乱的现象,其中包括缺用、错用、书写错误、位置错误等几种情况。

1. 缺用。

(1)因为是盗版画面不清晰可是对高一的我来说却是一种文化冲击就此迷上了那个故事。(缺逗号)

(2)后来2001年在韩国正式上映时去电影院看是当然的(缺逗号、句号)

(3)惊讶的是有一位很热情的服务员说:我们给你延长取钱的时间。(缺双引号)

(4)朋友们见面互相问“吃饭了吗?”(缺冒号)

2. 错用。

(5)现在很多作家研究过这个问题,但还没有正确的说法,一直议论纷纷,不妨我也给大家说说我的想法吧?(应使用句号)

(6)汉语这么难学,我为什么不能放弃呢。(应使用问号)

(7)我们跟斯洛伐克人交流是完全没问题的、其实对捷克人来说,斯洛伐克语跟方言一样。(应使用逗号)

(8)她日常做的事儿几乎都是很有益的,例如看书,运动,工作,做菜等。(应使用顿号)

(9)在《博伽梵歌》里也描写了应该吃什么?不应该吃什么?(应使用逗号、句号)

(10)谁愿意交那种开口总是骂别人或说自卑话的朋友。(应使用问号)

(11)许多影迷认为电影《活着》是‘张艺谋导演的最佳作品’。(应使用双引号)

(12)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小说“妻妾成群”。(应使用书名号)

3. 书写不规范。

书写不规范的标点符号一般有逗号、引号、冒号、句号、省略号等。这些标点符号中如逗号、引号、冒号、问号、省略号等的实心“点”大多被留学生写成小“圈”,而句号中的小“圈”又多被写成了实心“点”。引号书写的不规范也体现在有的留学生书写双引号时前后两部分的方向一致。

另外,大部分留学生在标点使用的位置上也经常出现错误。主要问题是在作文的行文中,行首用了不该用的标点符号,如逗号、顿号、句号等。

(二)汉字书写错误

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汉字书写仍多有不规范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字形书写错误,多笔少笔现象常见。2.音近字错写3.形近字错写。4.同音字错写。

另外,有的留学生由于最初学习汉语时使用的是繁体字教材,所以繁简字混用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语法使用不准确

1. 词语搭配不当.

(13)我想,以后我的孩子一定要有英文姓,不然的话,一定会遇到很多麻烦,尤其是当你出国旅行或者留学。(当……的时候)

(14)她基本上很有胆子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有胆量)

(15)我的理想与心愿就下降了。(落空)

(16)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机会。(抓住机会)

(17)所以女人肯定会展开自己的能力,需要女人的行业其实多得很。(施展能力)

(18)我们之间还没制造出互相信任。(建立起……的关系)

(19)这种机会对热尼亚的家特别好,但是希望得到这份工作的人也特别多。(对……来说)

在留学生语法运用上出现的词语搭配问题,多见于动宾搭配不当,如例(16)、(17)、(18),其次是固定搭配缺成份,如(13)、(19),也有主谓搭配不当的,如例(15),等等。

2. 量词使用不当。

(20)我已经来过中国十多遍了。(次)

(21)人的一生中,当然希望有一家幸福的家庭。(个)

(22)小学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学英语,高中的时候又选了另外一个外语。(门)

(23)我还想当一位老师。(名)

(24)我想起一片美国电影《开放爱情》。(部)

(25)经过了大约25间学校面试后,终于被一间小学聘请。(所)

3. 助词使用不当。

(26)我曾经想放过这次的机会。(多用“的”)

(27)第二件留给我深刻印象事情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缺用“的”)

(28)我对她说了我的情况,她听以后建议我这样做。(缺用“了”)

(29)这首诗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应使用“地”)

(30)我们不要把钱看地太重。(应使用“得”)

(31)汉堡让人吃的有点儿不放心。(应使用“得”)

(32)她喝了很醉,所以他去把她送到家去。。(应使用“得”)

(33)我学习汉语学得五年了。(应使用“了”)

4. 双重否定不当。

(34)首先不能说初到中国的第一印象好极了。(不能不)

(35)消费者不知能意识不意识到,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实在不太环保。(能否意识到)

(36)瑜伽的影响无处都在。(无处不在)

5. 句式使用不当.

(37)读高中学以后,我选择了中文专业,考上了建国大学。那时候选中文系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比较少。(肯定比较句使用不当)

(38)可是我感觉现代的歌曲内容比有点古代的歌曲不太含蓄。(否定比较句使用不当)

(39)男士坐下之前要帮女士脱大衣,它挂在挂钩上。(应使用“把”字句)

(40)五年后,这个秘密慢慢地揭开了。(应使用“被”字句)

6. 语序不当。

(41)我最印象深的内容是批评学校制度。(印象最深)

(42)我一般到深夜玩的时候也比较少。(玩到深夜)

(43)我们一般认为毕业大学是我们学习生活的结束。(大学毕业)

(四)语篇结构不准确

1.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44)我原因选择中文系是因为我对汉语很感兴趣。(之所以……是因为)

(45)哪怕钱可以买得到房子,但买不到一个家。(虽然……但)

(46)我能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是既然一个很懦弱而不独立的女人,也能克服任何困难。(哪怕/即使……也)

(47)所以消费者们别因为方便的要求或者急忙生活的原因,而且不重视身体健康、经济状况以及环境保护之因素。(……而……)

(48)这不是因为是他的责任——服务游客,但是因为他们为人热情的表现(不仅……更……)

(49)倘若一个不尊重我的生活,不尊重我的自由,而且经常虐待我,经常让我感到不舒服的人,以此我就不想跟那个人交往和接触了。(倘若……那么)

(50)因为我是姐姐,那么我享有的比较多。(因为……所以)

(51)真正的友谊一旦建起来了,怎么也拆不开。(一旦……就)

(52)只有学会相信的人博得信任。(只有……才能)

2. 语句重复累赘。

(53)我们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印尼文化、尝试印尼的食物。

(54)那样的话,不能改变自己,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那样的话,有什么人生的乐趣呢?只在自己的想法里赢别人,实际上自己的能力很差,那样的话,谁敢说是真正的胜利?

(55)我回家时,我路过那家银行。

(56)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自己把他们自己的幸福弄坏的。

(57)我五年前,我考上了大学,把法语作为我的专业。

二、教学建议

(一)激发兴趣,克服畏难情绪

即使在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也大多存在拖拉现象。由于大部分写作任务都需要在课后完成,所以很多留学生把对汉语写作的畏难情绪转化为消极怠工。一般来说,留学生交作文,很难按时地一次性地交齐,总有学生晚交,甚至有学生会一直拖到最后才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一味地采取高压政策,而应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写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体现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当然,第二语言写作水平的高低除了受留学生第二语言知识掌握情况的制约,还受其第一语言写作水平的制约。留学生认为汉语写作难其实就难在“不知写什么”和“不知如何写”,更有的留学生不敢写,怕写错,觉得写不好难为情。这就要求教师多鼓励学生,提升学生写作的勇气。首先,在语言上,可以让学生随意写,大胆写,真正写出自己的心声,甚至可以是一种“疯狂”状态,只要能“让他们面对写作充满自信和无所畏惧,从而迸发出对汉语写作的热爱”,就算成功大半。其次,在主题内容上,可以减少限制,话题要尽量宽泛,不一定完全局限于教材,也可以适当让留学生自由写作,写他们熟悉、关心、感兴趣的话题。第三,在批改作文时,要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能求全责备,标准过高,切忌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通红一片,面目全非,否则只能使学生的写作信心尽失。另外,对不能按时上交作文的留学生要及时与他们沟通,打消顾虑。

(二)语言要素训练不容忽视

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基本语言要素的教学是初级阶段的重点,但到了高级阶段,这些语言要素的训练仍然要继续加强。一方面,虽然是高级班,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其实留学生的情况非常复杂,他们的水平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有的甚至差距很大,因此在具体的写作教学实践中,语言要素训练必不可少,且训练内容的设计还要根据留学生的具体写作水平做灵活的调整。另一方面,在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有计划的写作训练,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修辞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写作来获得一些新的语言知识,尤为重要的是,高级汉语写作要从一般的语段、语篇训练向真正意义上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过渡,因此不仅要求学生写得正确,还要有效提高表达的得体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继续加强语言要素训练,还要在此基础上炼字、炼句,使语言更丰富、生动、得体,富于表现力。从留学生的偏误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留学生作文汉字错误率高,词汇、语法运用失当现象严重,所以要想真正达到高级阶段的写作目标,语言要素训练仍需大力加强。

(三)利用范文抓好语篇训练

对于高级阶段的留学生而言,他们基本上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法,其写作的难点不在于组词成句,而在于连句成篇。从留学生的偏误分析中我们会看到,很多学生的作文,如果从单独句子上看,往往问题还不算大,但只要把这些句子连接起来,就显得重复混乱,文理不通,甚至前言不搭后语。所以高级阶段,语篇训练要全面深入地贯穿于整个写作教学中。

在高级汉语写作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范文,在对范文的分析、讲解和讨论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连句成段,如何连段成篇。我们既可以结合范文给留学生总结一些标志性词语,也可以有意识地练习文章的起承转合,既可以训练句子之间的联接,也可以训练省略概括的能力,等等。

(四)针对实际,个性化评改

作文评改包括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两部分。现在留学生汉语写作课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基本上沿用了中小学写作教学模式。尤其在作文评改部分,虽然方法很多,但教师更习惯如此。一般来说,教师会在批改作文时把其中的错字、病句等集中起来分类,讲评课上先总结本次作文的基本情况,然后肯定优点,再集体改错,最后挑出几篇优秀的作文读一读,分析一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应该怎样修改。这里,我不是说这样的评改方式不规范,也不是说这样的评改方式不好,只是想说这样的评改方式还不够,还应该针对留学生的写作实际多些个性化的评改。

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文采飞扬,引经据典;有的从形式到内容都不符合要求,教师在批改时就要因人而异。比如,对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可以把错别字圈出来,把不通顺的句子画出来,把可以写得更生动更贴切的词语标示出来,让学生课下修改;而对于写作水平稍差的学生就不能完全让他们自己修改了。教师在批改时要宽严有度,既不能高标准严要求,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不能太过放任,养成不良的写作习惯。对于那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可加以提示,让学生自己改正;对于一些重点问题,教师要给予详批细改;对于问题较多或在批语中不容易说清楚的地方,教师可以和学生面对面地批改。总之,教师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做个性化评改。

参考文献

[1]赵金铭.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M].商务印书馆,2006:158.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篇3

关键词:语篇;复现手段;偏误;泰国学生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41-03

一、前言

汉语语篇偏误分析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受到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并开始有了很大的进展。纵观语篇偏误分析研究的成果,我们目前见到的文章大部分是关于留学生语篇衔接偏误研究,其中,对泰国学生的写作中的词汇衔接研究还相对薄弱。在此,本文以中高级阶段的泰国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习作中复现手段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偏误形成的原因探讨一些相关教学建议,希望能为语篇偏误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韩礼德和哈桑把复现手段分为了五类,分别是:原词复现、同近义词语复现、上下义词复现、概括复现和其他形式。根据他们分类,我们可以知道复现关系是指某些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概括词的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样一些方式,达到了互相衔接。

本文的语料来源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玛哈沙拉坎大学二至四年级学生的课堂作文,共201篇。第二部分来自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共115篇,这两部分语料共120207字。为了让语料的偏误展现更加清晰,笔者对其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二、复现手段使用中的几种偏误类型

在留学生的习作中,你会看到这种段落:

我们骑摩托车要带安全帽。骑摩托车带安全帽帮助我们躲避刮风跟危险。所以每个人必须带安全帽。为了减少事故,我们骑摩托车要带安全帽。

在短短的一个自然段中,“带安全帽”这个短语出现了四次,恰好在每句话中均出现了一次。在这样的段落中,单独地看每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些句群组成的自然段,会让人觉得啰嗦和累赘。

笔者在316篇泰国留学生的课堂作文中,找出一部分复现手段使用不当的例子,就目前的语料来看,笔者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种偏误类型:

(一)未使用原词复现手段而产生的偏误

什么是原词复现手段?在这,笔者用一段中国学生的作文例子来解释:

在九寨沟首先卷入眼帘的就是葱葱绿绿的植被,许多奇花异草争奇斗艳,好像谁生怕被评为“最低等的花”。九寨沟处处可见清澈透底的湖,在每个湖,能见度都平均高达20米,有的都能看到湖底,湖底的颜色五彩缤纷,从红色到紫色,从黄色到蓝色,几乎要把所有的颜色都包括了。四川人们都说,九寨沟不仅是自然遗产,更是我国不可侵犯的自然景观。

这段话中的“九寨沟”便是原词复现。

在此,笔者首先节选了一些泰国留学生段与段之间未使用原词复现手段的例子:

(1)我的家乡在玛哈沙拉坎府,在泰国的东北部,那里有美丽的风景,还有适宜的天气,人民生活得很简单。

除了生活还有乐器。?乐器很有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长鼓。每年有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就是长鼓节日。有长鼓比赛。谁比赛赢了,公主还给他们奖金。我每年跟爸爸去看。我觉得·很好听。

在第二段段话中,有三个地方应该使用原词复现手段,第一是应在“乐器”前加上“我家乡的”,两段话共用一个主语会使语义表达不完整。第二是在“有长鼓比赛”前面加上“节日里”,第三是在“我觉得”的后面加上“长鼓”。

以下三个例子是句子与句子间未使用原词复现手段:

(2)有的人认为毕业以后应该去·读研究生,因为去中国学习比在泰国学习更好。

(3)首先,带安全帽的好处是可以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可以不让自己受伤,我每次看到发生事故时?,都是不喜欢戴安全帽的人。

(4)一见到他走出机场通道的时候,我就跑去找他,这时我发现他瘦了。本来他很胖,后来可能因为没钱吃饭了,一想到他在云南吃不上饭的日子我就很心痛。我决定在他回来以后好好照顾他。

例(2)在第一分句中没有交代清楚要去哪里学习,笔者认为在“读研究生”前加上“中国”,使用原词复现,这样和后面一句搭配起来语义更加明了。例(3)的后两个分句语义有问题,容易令人误会为“凡是发生事故的,都是不带安全帽的人”。这句话的意思与事实相悖,如果在“发生事故时”后面加上“受伤的”,会更加符合客观事实,也使语义更为明确。例(4)则应该把第二句话中“本来他很胖”后面的分句改为“后来可能因为没钱吃饭就瘦了下来。”,其中“瘦了”和第一句中“发现他瘦了”原词复现,而且,“本来他很胖”后面也需要用“瘦了”这个状态来说明一下现在“他”的体型如何。

(二)过分使用原词复现手段而产生的偏误

段与段之间过分使用原词复现手段的例子有以下:

(5)骑摩托车的时候要戴安全帽,因为现在路上有很多车。不像以前的时候车不多。人每天都走路。现在不管去哪里都看见那么多车,在城市里下班时也堵车还有撞车。骑摩托车会很危险,如果不小心的话就会撞车。因为骑摩托车时速度更快的。

骑摩托车首先要戴安全帽,如果不戴会让自己受伤,其次会发生事故比如撞车,最后为了自己能跟自己的爱人在一起,不让他们担心。

在路上骑摩托车时要戴安全帽,因为我觉得在路上骑车时很危险的,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撞车,所以在路上不能粗心。下雨时更可能发生事故,骑车看路会不清楚。如果这时候撞车了自己的爱人会是什么感受。要想跟爱人一起生活不管是骑摩托车还是汽车都要戴安全帽和系安全带。

这是留学生写的一篇作文,在这三段话中,每段话的第一句均有“骑摩托车要带安全帽”。除此之外,每段话都会出现“撞车”一词,在第二第三段都出现“和爱人一起”。这让人感觉文章词汇匮乏,不会用句子。整篇文章虽长,但对“骑摩托车要戴安全帽”这个议论话题却只有三个理据。endprint

有些留学生在写一些记叙文中,对不同的地方或物体却总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这样不仅显得他们词汇量匮乏,而且也不能正确地表达出他们所想描述的情况。例如:

(6)在泰国的北部,人们的职业是农民,这里有很多美丽的山。在南部有很多美丽的山,有很多美丽的海洋。在中央有很多美丽的山,有很多美丽的海洋,有很多人口。

(7)潘敏是我的好朋友,她很漂亮,她的皮肤好白,她的眼睛很漂亮,她的鼻子很漂亮,她的嘴唇很漂亮。

(8)阿Sa的身材比较瘦,但是很性感。……她短发的时候很像女孩子,好可爱,一见就喜欢,她的眉毛比较性感,跟她的眼睛比较合适。……她的嘴比较小,但是很性感,当她说话的时候,嘴好像我儿子的嘴。

例(6)对泰国的北部、南部、中部的山和海洋的描写都只用一个形容词——“美丽”,这样并不能体现出泰国各个地域的特色。在例(7)中,泰国学生对“潘敏”一连用了四个“漂亮”来形容,这样描写一个人的相貌未免有点肤浅,难以让读者联想出潘敏的模样,不如改为“眼睛很大,鼻子很高,嘴唇很红润”,以上几个形容词都不难掌握,运用起来也不会显得作者词汇量不足。例(8)是泰国学生描写一个明星的外表,但无论是描写其“身材”、“眉毛”还是“嘴唇”,一律用“性感”这个形容词,这也许是作者认为“性感”一词十分特别,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可是中国人对“眉毛”的修饰,一般不用“性感”,可以说“眉毛弯弯像柳叶”,或者说“眉似新月”,如果留学生觉得难以掌握,也可以说“眉毛弯弯”或者“眉毛很细”。其次,“嘴巴”是可以用“性感”来形容的,可是留学生在最后一句说阿Sa的嘴“好像我儿子的嘴”,既然如此,“性感”在这里就不合适了。因为在中国,一般不用“性感”来形容小孩子或男孩子的嘴,笔者认为应该把最后一个“性感”改成“娇嫩”或者“红润”。

(三)误用和漏用上下义词而产生的偏误

在这里先举例介绍一下上下义词: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边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这段话中的“星星——恒星——太阳”就是上下义词复现。在泰国学生的习作中,这类偏误出现得较少,以下选几例来说明:

(9)您好!我是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名字叫黎淑清。2001年,我在泰国读高中毕业了以后,我就跟父母说:“我想学中文,想了解一下你们祖国的语言文化。”他们听了后很赞同我的想法。

(10)我的家乡在黎逸府,它位于东北部,是一个富饶的地方,有很多树木,那里天气非常好,风景很美丽。

(11)我觉得有机会来外国了,应该不止来积累知识而已,而且还要积累新经验,不然我的人生就太平凡了……最后我们计划先去深圳旅游,要是有时间的话再去杭州西湖。

(12)还有汉语书法是我很喜欢的。

在例(9)中的第一句话,作者就交待了自己是泰国学生,据笔者了解,作者的父母只是喜欢唱邓丽君的歌,中国并不是她父母的“祖国”,所以中文并不是他们“祖国的文化”,作者在此误用了上下义词的复现。在例(10)中泰国留学生在第二分句中没写明黎逸府位于哪里的东北部,因此应该在“它位于”的后面加上“泰国的”。例(11)中的“外国”与下面所说的“深圳”和“杭州西湖”不属于上、下义关系,应该改为“中国”。例(12)缺少上下义词复现,应该在后面加上“中国文化之一”。

三、复现手段使用不当的偏误原因

笔者对留学生复现手段使用偏误做了一个统计如下:

图表如下:

在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类偏误中的过分使用原词复现手段的偏误占最多,百分比是76.5%,而未使用原词复现手段的偏误仅占15.7%。这与学生要求语义表达完整的认知心理有关。①

通过分析调查,笔者认为造成偏误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汉语教师语篇意识薄弱

为说明问题,笔者节选一段初级汉语教师的修改记录:

在北部,人口职业是农夫{jc改为“人们的职业是农民”},有很多山美丽{jc改为“有很多美丽的山”}。在南部有很多山美丽{jc改为“有很多美丽的山”},有很多美丽海洋{jc改为“有很多美丽的海洋”}。在中央有很多美丽山{jc改为“有很多美丽的山”},有很多美丽海洋{jc改为“有很多美丽的海洋”},有很多人口。

笔者在检查留学生习作的修改记录发现,初级汉语教师对作文进行修改的时候,大部分人只停留在句子的层次中修改,没有宏观的看整篇文章。如上述例子,教师在修改作文时,只纠正了词语的定中关系,在改正的后面几个分句中,依然使用“美丽”一词。

(二)教材和工具书的不完善

在《发展汉语·高级汉语写作(上)》中,运用的一篇写作范文是这样的:“香港应该感谢成龙,他使人称赞:香港有这么好的演员!有这么好的电影!有这么好的功夫!”在这个范文中,也一连用了三个“好”。编者在选择范文时,也没有注意到避免词语的重复。而在这本教材中,仅有第五和第六单元讲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而且大部分讲的是语法衔接,词汇衔接仅讲解了如何利用原词复现衔接上下文,并没有说明该如何避免重复以及误用上下义词。

在泰国学生普遍使用的工具书《泰汉词典》中, 这个词对应的中文仅有“多,许多,众多,繁多,大量”,可是“ ”这个词还承载着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是“很”,如“很漂亮”是“ ”,可是在泰汉词典中却未提及。

(三)留学生母语的负迁移

据笔者采访发现,许多泰国学生看到作文题目习惯先用泰语构思,再逐字用中文来翻译。泰国学生学习词汇的时候,一般是一个中文单词对应着几个泰语词语的解释,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原词复现的概率骤然上升。

(四)留学生对不熟悉词汇采取回避政策endprint

笔者观察发现,中国学生写作文习惯用同近义词复现,而泰国留学生更倾向于用原词复现,究其原因,无非是他们的汉语词汇量小,即使是认识的词对其用法也不够灵活,在写作中用词选择范围就窄了。

四、结语

从泰国学生汉语语篇复现关系的偏误可以折射出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现状。在描写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改进语篇教学建议:首先是初级汉语教学者应该树立语篇意识,把语篇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比如在会话和写作练习中,建议留学生用另外一个词来替换其过多使用的词语。其次是注重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对外汉语教学者除了平时多让留学生背单词以外,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上下义词,同近义词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最后是培养留学生直接用中文来构思整篇文章的能力,减少翻译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的不良影响。

本文从漏用、冗余、误用三个方面描写泰国学生复现手段的使用偏误,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教学建议,希望能给对外汉语语篇教学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同时由于本人学术水平不够,不够精通泰语,对留学生母语对汉语习得的影响没有太多的解释,在这方面笔者会在日后的学习和实习中多加改进,继续探讨和研究留学生语篇偏误方面的问题。

注 释:

①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姜望琪.语篇语言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6〕屈承熹.汉语篇章语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7〕徐纠纠.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冯新宏.高年级留学生汉语语篇显性衔接偏误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8.

〔9〕冯晓玲.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D].山东大学,2010.

〔10〕储诚志.知识图式、篇章构造与汉语阅读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4.

〔11〕刘宝.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叙述体篇章词汇衔接偏误类型考察[J].语文学刊,2012.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篇4

一、什么是偏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快八点了,你起床了。

二、语法偏误的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什么你要买?

那个天我们没有去公园。

三、常见的语法偏误

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有四种:遗漏、误加、误用和错位。

(一)遗漏(缺失)

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排队的人很多,厅里面热闹。有一条蛇掉进缸。

即使你们不同意,我要买这本书。

他连最简单的汉字也写不好,复杂的汉字写不好。

二、误加(多余)

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我昨天不在了家。他从来一次也没说过谎。

三、误代

误代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我没有够的钱买车。一件衣服被他撕破了。

生活中,谁有干涉别人的资格呢?特别是恋爱,局外人别干涉。

举办奥运会有很多好处,那就是我的看法。

四、错序

是指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位置不当。下楼两个外国人住。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篇5

文学院 11级对外汉语班

带队老师:龙涛

实习地点:国教院

摘要:本文根据见习期间与泰国同学交流以及课堂观摩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偏误进行分类,因为实习时间条件的限制,主要对语音上的偏误进行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以及结合前人的研究对泰国同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报告的最后根据偏误分析的结论,结合偏误分析理论和教学理论对泰国留学生课堂教学提出了我们自己的建议。

引言

2014年10月,我们在校南校区对外汉语系留学生本科教学班和入门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在此期间我们通过课堂观摩记录,课后班里的留学生讨论交流,平时有针对性的对泰国籍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调查,然后在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些关于泰国学习汉语的偏误的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班里调查的实际情况对材料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并依照我们自己所学及调查情况尝试向老师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泰国籍留学生学习汉语中的语音偏误。

(二)调查方法

1,课间与留学生交流注意并记录留学生的语言 2,课堂观摩记录留学生的语言

(三)调查对象

我校国教院的入门班及其它班的泰国籍留学生。

(四)调查步骤

10月14日-11月12日 进行课堂观摩记录、语言调查 11月14号 整理分析搜集到的语言材料 11月15号文献资料查询,形成初步调查结论 11月16号 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偏误分析理论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应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偏误分析是在语言学理论中介语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早由鲁健骥介绍到中国(80年代初)

偏误分析理论的创始人Corder认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错误和第一语言学习者的错误,都存在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他还区分了两个概念—“差错”(mistake)和“偏误”(error):差错是非系统性的错误,属于语言性质运用的错误,是因为不能运用语言知识而产生的,学习者无法自己改正;偏误属于系统性错误,是由于语言知识缺乏而产生的,也是学习者语言使用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学习者自己能够改正。

2,偏误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我们主要是针对留学生的语音偏误进行了调查,主要分为声调,声母和韵母。

学习汉语首先遇到的就是语音问题,我们在课堂观摩及与留学生交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语音上的问题。下面主要对他们出现的语音偏误的几个方面及各自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一、声母偏误

本文所考察的语料来自海南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入门班泰国籍学生的录音。我们对这些泰国留学生的语音样本进行了分析,之所以选择入门班的学生作为分析对象,是因为该级别的学生是零起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偏误具有典型性,有利于我们总结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中偏误出现的规律及学习的难点。

在入门班阶段,泰国学生的汉语声母发音偏误分布范围广,情况复杂。在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中,有15个声母存在偏误,换句话说,有超过70%的声母的发音都存在偏误。从偏误的形式看,有些声母的偏误形式很多,如:k、h、j、q、x、zh、ch、sh、r、z、c等声母的偏误形式都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可见入门班的泰国学习者对汉语声母发音认识模糊。高远(2002)指出,成年的外语学习者总爱根据本族语的语音系统和音位系统来判断外语的语音,并用自己本族语的发音去代替外语的发音。由于在入门阶段,泰国学生还未摆脱泰语语音系统的束缚,对汉语语音特征也未建立起系统的概念,因而出现大量偏误也是情理之中。

造成偏误的最主要原因是汉语和泰语读音的字母体系不同。我们通过对比归纳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声母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它们概括为:(1)汉语和泰语都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但它们在用拉丁文转写形式表达送气与否时采用不同的方式,泰语中常用h来表示送气,所以初学汉语的泰国留学生常把汉语的声母p、t、k、c读成[p]、[t]、[k]、[ts];(2)平舌与翘舌也是泰国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z、c、z与zh、ch、sh的区分;(3)泰语辅音中没有与汉语的j、q相同的音,泰国学生在发这两个音时常常会发成汉语的z和c;(4)泰语辅音有清浊对立,而汉语声母没有,所以泰国学生常把汉语的声母b[p]和d[t]发成浊音[b]和[d];(5)字母r在汉语和泰语中具有完全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表示不同的读音,所以汉语声母r也是泰国学生常常发不好的一个音;(6)汉语声母x与跟j、q一样属于泰语中没有对应音的一类,同时是泰国学生学习的难点。

从这次的调查中,我们总结出初级阶段的泰国学生多集中在c、j、q、z、zh、b、p、d、t、g、k、l等声母的偏误上。

纠错对策

我们在教授汉语时,还必须就学生的偏误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以下结合较有代表性的几类偏误谈谈纠正泰国留学生声母发音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1)对于某些清声母念成浊声母的,如b[p]、d[t]分别念成[b][d]的问题,我们认为不难克服。泰语中同样有清音[p]和[t]。只是用了p、t表示而已,只要告诉学生普通话基本不存在清浊对立,并让学生明白普通话b[p]、d[t]相对应的是泰语里的p[p]、t[t],而非b[b]、d[d]即可。而对于将某些送气音念成不送气音的问题,如将p[p]发成[p],t[t]发成[t],k[k]发成[k]等,同样也是由于汉泰两种语言用相同拉丁字母表示不同发音造成的。其实这些音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只要让学生记住汉语拼音中拉丁字母的实际读音,学生也是很容易掌握的。

(2)针对泰国学生发不好zh、ch、sh、r、和z、c的问题,关键是要讲清楚发音原理和方法。可以采用演示法,用双手模拟发音器官,讲解时,把左手掌向左平掌微 屈,五指并拢手心向下,代表硬腭和牙齿;右手手心向上,代表舌头。发舌尖后音zh、ch、sh、r时,模拟舌头的运动,将右手微屈,接近或顶住左手第二关节,表示舌头向上翘起,从而避免再用母语中的习惯的发音方法来模拟这些音。至于z、c,由于泰语中有s[s]这个音,在教z、c时也不妨让学生先体会s[s]的发音部位。

(3)针对j发成[c],q发成[c]的问题,可通过图示让学生明白发音。(4)对于h[x]发成[h]的问题,可以用学生发会的[k]来纠正。

二、韵母的偏误

(1)单元音韵母中:当“o”与声母相拼时,其发音往往就变成[ ua ];“e”舌位偏低,近似于央元音[.];ü[ y ]的发音变成[ u ]、[ i ]或[ ui ];2i[.]、2Ç[ ]舌位不稳定,发音不到位。

(2)复元音韵母中:“ao”被发成[ au ] ,在塞音后尤其明显;“ei”常常发成[.:i ];“ie”发成近似[ ia ]的音,而且有时还跟“üe”互相混淆;“uo”常常有一个后续音,听起来像[ uA ] ,真正的“ua”有时却发成[ uo ];“iu”和“ui”的中间音完全丢失。

(3)鼻音韵母中:“ian”发成[ ian ]或[ i.n ];“iang”有时变成[ i..];“uan”发成[ u.n ];üan 发成[ uan ]或[ u.n ] ,有时发成[ ian ];很多后鼻音韵母鼻音不够靠后,听起来像前鼻音。

(4)卷舌音“er”的卷舌不明显。造成偏误的原因。

由于泰语中没有e[.]和ü[ y ]这两个音,所以学生就用央元音[.]替“e”,用[ i ]或[ iu ]代替ü[ y ]。同理“, üe”就念成了“ie”“, üan”就念成了“ian”。泰语中没有[ei ]这样的发音,但有一个近似的[.:i ] ,所以当他们发“ei”时,听起来就像“e + i”。泰语中也没有ie[ i.] ,近似的只有[ i :a ] ,所以学生常用它来代替“ie”。泰语中没有uo[ uo ] ,近似的有[ u :a ] ,这个u 是个长音,学生常用它来代替“uo”。另外,泰语长元音相当多,单元音中有9 个,二合元音中有10 个,而三合元音3 个都是长音。由于母语的习惯作用,泰国学生在发汉语韵母和拼读音节时往往将音拉长,这也许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解释为什么他们的发音在汉语阳平和去声调中总显得拖沓。

《汉语拼音方案》是一种拼音字母,而不是单纯记音的音标,其中“a、e、i、o”这些字母代表的音素不止一个,如:a、an、ian、iang 这三个韵母中“a”的实际发音是不同的;ei、ie、e、en 这四个韵母中“e”的实际发音也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用同一个字母(a 或e)来表示,所以学生就容易把它们发成同一个音,于是就造成了把“ian”发成[ ian ] ,把“ei”发成[.i ]的结果。另外《, 汉语拼音方案》中有许多省略式也误导了学生的发音。如“: o ,2Ç,ü,üe ,iu ,ui ,üan ,un ,ün”等韵母的发音偏误,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受了省略式的误导,看字母发音而造成的。教学策略

(1)对于在泰语中没有的音,要提醒学生可能会犯什么样的错误,避免使用替代策略,并且注意控制时长,待学生掌握正确发音后,可有意要求他们把音发得短促些。

4(2)要解决e 的问题,关键在于舌位要提高,并且靠后,发音时肌肉紧张,体现出紧元音的特点,可通过一些松紧元音对比的词语练习,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不同,如“哥哥”。要解决ü[ y ]的发音问题,采用先发[ i ]然后圆唇发出ü[ y ]的办法。(3)舌尖元音2i[]、2Ç[]的学习,最好采用音节zi、ci、si、zhi、chi、shi、ri 整体认读的方法。

(4)对于由汉语拼音方案引起的问题,要提醒学生韵母实际发音与书写形式之不同,加强正确发音的练习,特别要注意容易丢音的一些韵母,如:uei(2ui),iou(2iu),uen(2un)

三、声调偏误

我们知道汉语是有声调语言,只不过在非声调语言中,声调的不同不会影响词的意义。而在声调语言中,声调是有系统地利用不同调值来分辨音节或某一个词的语义,汉语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声调语言。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调值为55、35、214、51,由于汉语声调这种升降曲折的变化,与大多数语言语音系统中的声调或轻重音差别较大,因此,成为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受母语语音干扰最多。

我们在听课过程及平时的交流中明显感觉学生(特别是我们听课的刚刚学习汉语的入门班)对于汉语声调的把握很成问题。他们在发一声和四声的时候问题不是特别大,但是发二声和三声的时候就经常容易出错,例如“老师”,他们很多就把第一个“老”发成了二声,第二个“师”发成四声;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发单个的音的时候能够基本上发准,但是碰到一个句子的时候就惨不忍睹了。这种状况在读语音近似的句子的时候更为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与汉语不同泰国是非声调语言,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说ya。(以正常的声音或者比较高的声音,同样都是感叹词,表示邀请、催促:来吧!)。这跟汉语的四声不同,因为在汉语里,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yā”(鸭)、“yá”(牙)、“yǎ”(雅)、‘yà”(亚)。每一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这是因为声调不同的缘故。

其次是汉语四声本身就有一定难度。汉语的第一声为55阴平调型最简单,国学生也最易掌握。去声为51,泰国学生发起来困难也不会很大,虽然尾音调值太到位,但听起来还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上声调值为214,调型先降后升,比较复杂,且在语流中又有一些变化规则,对泰国学生来说这无疑只是最难掌握的。普通话阳平是中升调,调值为35。学生有时会把它发成中平调,出现调型偏误,特别是在和上声连在一起读时出错率更高,他们常常分不清阳平跟上声,经常混淆。

汉语声调的偏误很大一部分来自汉语的声调错综复杂,两个字或者一句话连读就会发生声调变化,例如:“一件”、“一下子”,“不是”、“不要” 等是阳平35。汉语连读除了会出现字的变调(有一声变二声或四声变二声)之外,还有一些会变为轻声,比如说:妈妈、爸爸、拍拍„„这些发出轻声的词 语大部分是表示亲近,有好感,这与汉语中的“儿”化音十分相似,并且儿化也会使发音产生变化,例如:小球儿、宝贝儿、糖心儿„„

对于声调的学习,我们认为就要在平时听力中要求学生标明声调,在口语课中老师即使纠正,在平时阅读中学生要求自己读准每个声调。除此之外,可以采用每天读一点汉语的办法来纠正自己的声调错误。

三、结束语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篇6

哈萨克族学习高中汉语时,之所以经常出现介词偏误的问题,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民族文化的差异。近年来,虽然汉语教学在新疆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也取得了较为长足的进

步,但哈萨克族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感觉最难把握的是介词、虚词等词语,主要还是因为文化的差异和语言语法方面的差异;(2)教学机制的不足。近年来,虽然汉语教学在新疆越来越受重视,尤其在对哈萨克族学生的教学中,还有一些扶持性的政策,但是课时不足、日常语言氛围单一、课后训练少、高中语文教学力量不足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机制中加以改善。

二、避免高中汉语教学中介词偏误产生的办法

汉语介词的种类有很多,有表示时间方向的,有表示目的、方式、原因等方面的,的确是不好充分掌握,更何况是哈萨克等少数民族学生,更要多下一番工夫。

1.增加课时,加强日常训练

想方设法增加哈萨克族高中汉语的课时,不但是增加教学课时,而且还要增加一些训练性课时,比如,早晚自习等,通过强化训练解决介词偏误产生的问题。

2.增加力量,强化高语师资

哈萨克族高中汉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始终是一个影响

汉语教学较大的问题,所以,无论分配、还是支边、或是培训,()都要想方设法地增强高中汉语的教学力量,力量增强了,介词偏误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3.增加交流,重视语言实践

促进哈萨克族与汉族两个民族之间学生和各行各业人员的交流,增加经商、旅游、文化等多层面的交流活动。民族之间和谐相处,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当地人们汉语交流的语言环境的有效生成,为此介词的使用误区也很容易被常用者解决。

少数民族汉语学习是一项大的工程,需要千千万万个汉语教师去不懈努力,对于哈萨克族学生的汉语学习更是要加大力

度,尤其要在介词教学上寻求更多的有效路径,不断促使哈萨克族学生汉语言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昱,武金峰,托乎塔别克,等。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介词偏误分析[J]。伊利师风学院学报,2006(04)。

[2]杨洪建,晁正蓉。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否定结构的偏误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05)。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 篇7

本文主要考察了《现代汉语八百词》这本权威词典中的“就”的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的解释, 在该词典中, 表示“强调肯定”义项下又分a、b、c三小项, 比较具体、详细。

a.就+是 (在) 。加强肯定语气。

(1) 这儿就是我们的学校。

(2) 他家就在这胡同里头。

b.就+动。“就”重读。表示意志坚决, 不容改变。

(3) 你不让我干, 我′就要干。

(4) 我′就不信我学不会。

c.就+动/形。主语重读, “就”轻读, 表示主语已符合谓语所提条件, 无需另外寻找。

(5) ′老赵就学过英语, 你可以问他。

(6) ′这儿就很安静。

由此可见, 关于“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的义项有着不同的分类, 每一义项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异, 但这一用法与说话人的态度、话语情景有很大的关系。

一、偏误类型分析

从20万左右的预料中, 总共用到“就”的句子有637处, 经过仔细筛选并分析总结得出, 中高级泰国学生的“就”表强调功能的偏误类型主要有:遗漏、误加、错序这三个类型。

1、遗漏

(1) 遗漏“就”

从表达意图上来讲, 副词“就”的使用并不带有强制性。没有“就”, 我们也能体会所要表达的意思, 并不会影响基本的交际。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从表达的准确度上来讲, 用不用“就”的表达效果不一样。例如:

1) 我小小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 是我想当医生, 但是我长大了, 我的梦也已 (己) {zq, 添加“经”}变了。现在我的梦想是想快要{cc, 快点}毕业、毕业*是我最高想的梦。

2) 六点前后就到家了因为我跟你{zb她}一起学习, 午上{cc上午}三点*{zq就}下课了。

在这两个例句中, 不用“就”, 对我们的理解没有障碍, 完全能明白, 甚至把相关句子单独拿出来, 根本就不用加“就”。但是, 把这些句子放在整个语境中, 没有“就”表达效果就会不好。如例1中作者其实是想表达现在和以前梦想的区别, 重点在强调是现在的梦想是毕业, 没有“就”的话就表达不出强调现在的意思。例2中, 作者想表达的是放学很早, 不用“就”的话, 只是平铺直叙的描述事实, 强调不出下课很早这个意思。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偏误, 主要是学生对汉语的语感还不太好。

(2) 遗漏“就+是”中的“是

通过前面对副词“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的分析, 我们知道其中的一种组合就是, “就+是”表示强调肯定。而泰国留学生在使用中却常出现漏用“是”的情况, 这也属于他们在“就”这一用法上的偏误。如:

1) 我认为汉语语法最难, 因为这些语法用{zq法}不一样。我就*用语法不太清楚。

2) 如果IPAD很贵但是人们就* (是很) 喜欢。

3) 烟的味道对身体不好, 还打扰其他人。这个事就* (是) 叫你打错了。

在副词“就”的用法中, “就+是”用来强调肯定。例1想强调的是汉语语法对他来说是最难的, 例2中想强调的是虽然ipad很贵, 人们还是很喜欢, 例3中想强调的是这个事就是让你给打错了。

“就”+动 (形) 句型中用了强调, 但是对句子读起来还是强调的意味不够, 总感觉遗漏一些词。如:

1) 技术是通讯工具一格式{cc形式}, 能让人爱上它{dq。}人们都想要不管价格贵, 但我们就*买它。

2) 老师回答: (dq, 加引号) 我从来觉得自己在一个就*快乐呢”。

例1中, 作者用“就”表示强调, 后面加一个“要”字就更顺了, 如果不加的话, 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2作者表达的是老师觉得一个人也很快乐, 根据汉语习惯表达, “就”后加个“很”意思就通顺了。

2、副词“就”的误加

与上面所讲的相反, 很多时候, 学生不是漏用“就”, 而是误加。他们想用“就”来强调肯定, 但结合整个语境来看, 并没有用的必要。如:

1) 我的妈妈很好心, 我爱妈妈, 我很高兴有她是妈妈我就*是好的人, 我就*听话妈妈和爸爸。

2) 我的中国名字叫卓越。我的中国名字很好听也很有意思就*是我的老师起的。

3) 因为摩托车很方便不太浪{浪字少了三点水}虽然方便, 但是摩托车就*算是危险的工具。

4) 就骑mótuō{qt摩托}车回家 (这辆mótuō{qt摩托}车就*是妈妈买给我的) 。

5) IPAD就*是苹果电脑的新产品, 也是世界技术的新产品。

6) 虽然IPAD很贵, 但是IPAD有很多优点, 又游戏, 又上网, 等等。但IPAD也有缺点是很贵 (就*是最重要) 。

7) IPAD就是*世界的技术改造。

8) IPAD还就是*新技术但是我认为不应该因为IPAD是很贵的产品和在生我不必要。

例1中, 可以看出这位学生想表达的是“我”是好人, 所以我听爸爸妈妈的话, 并没要强调什么。例2作者想表达的是“我”名字好听有意思, 紧接着说这是老师给“我”起的就可以, 没必要在这里强调。例3作者想表达的是摩托车虽然很方便, 但是很危险, 并没有强调之意, 但是作者用“就是”上下语境不搭。例4、5、6、7和8, 都是这样的情况, 都是应该平铺直叙的句子, 作者都是多余地用了强调, 结合上下语境, 并没有用的必要, 在资料的分析过程中, 这种类型的偏误是数量最多的一种, 出现这样的偏误, 同样说明学生的语感还不够, 还不能联系语用环境来运用。再者, 学生了解了副词“就”的“强调肯定功能”后, 有过度泛化运用的趋向。

3、错序

留学生在对副词“就”的应用中也常出现“错序”的情况, 总是把握不住强调的对象是什么, 总是放不对“就”在句子中的正确位置。

1) 我要说的是, 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今天IPAD就在我们生活中就重要了。

2) 因为她很好心{qt}、教得很好。好心眼且又风趣{j c}, 她就是都人的亲爱{jc她人见人爱}。

例1中作者用了两个“就”造成句子不通顺, 根据上下文的理解, 我们可以判断出, 作者想表达的是IPAD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确实很重要, 句子应为“但是今天IPAD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很重要”, 显然, 是表达重要的意思, 所以“就”应该放在“重要”的前面, 而不是“我们生生活中”前面。例2中前面讲的是“她”人各方面的优点, 接下来想表达的是“她”就是那种很讨人喜欢的类型, 强调她属于人见人爱的类型, 而不是强调“都”。

由上述几例可以看出, 学生往往对于要强调的对象把握不清楚, 或是清楚了却放不对位置, 这说明学生对“就+名词性成分”与“就+谓词性成分”的功能意义分不清楚。副词“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 一般置于谓词性成分前面, 而置于名词性成分前面则多表“限定”。

二、偏误原因

1、母语负迁移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经常会用自己的母语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目的语规则来类推新的知识, 笔者收集到的语料都是泰国学生的平时的作文, 尽管在写作的时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但是还是会不自觉和母语做对比、类推, 出现偏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2、“就”的多义性

现代汉语副词“就”的义项多, 用法复杂, 且使用频率都很高, 常常让外国学生难以把握, 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把“就”的的各种各用法讲清楚, 尤其是它的强调功能的用法, 把它的强调用法和其他用法巧妙地区分开来。

三、教学建议

1、将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

目前学术界对汉语知识的理论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联系并不是很密切, 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 存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如果不运用将会是死的语言, 研究就的最终目的是运用, 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 同时汉语副词“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 也是泰国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怎么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做好副词就的教学和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2、加强语篇教学

什么时候该强调, 什么时候不用强调或不能强调, 这当然是非常高的要求了, 如果要放在整个语篇中考虑什么时候该用, 什么时候不该用。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要就语法点而讲语法点, 而应将其放在语段中讲授。笔者认为, 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 我们要把副词“就”的用法讲得通俗易懂, 老师要慢慢引导学生去理解就的功能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情景教学法, 运用学生熟知的事物给学生做形象的对比。最后, 语法点的练习很关键, 可以设计不同的题型让学生连大量的练习中把这个知识点进行强化。

3、对比教学

这里的对比教学, 包括汉语、泰语的对比, 当然也包括汉语中两个用法相近的语言点或同一语言点相近的用法间的对比。具体到本文, 老师可以针对泰、汉语言结构的不同, 具体讲解。在讲副词“就”的“就+是”用法时, 要与副词“就是”做对比, 突出两者在表示强调意义时的不同, 突出“就+谓词成分”与“就+名词成分”用法、意义上的不同, 也要突出用“就”强调或不用时的区别。然后再通过不断地重复讲练, 经过一定的过程, 让学生逐渐掌握。

四、结语

副词“就”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文通过对泰国学生副词“就”的偏误着手, 主要分析了副词“就”的强调功能方面的偏误, 得出了泰国留学生在使用副词“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时出现的部分问题。根据语料分析出泰国学生习得和使用副词“就”的偏误类型及特点, 并从知识点本身的难度, 母语负迁移, 对语境的把握等因素来分析造成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给出了有意义的教学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对20余万字的自然语料的分析, 考察泰国学生在副词“就”表示“强调肯定”功能上的偏误, 分析出偏误主要表现为“遗漏、”“误加”、“错序”三种类型, 分析总结了“就”的多义性、“母语负迁移”等是造成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 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偏误分析,“就”,强调,副词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3]王还.漫谈汉语一些副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2 (1) .

[4]周丽萍.关于副词“就”的三维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 1999 (3) .

[5]贾冬梅.语法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初探[J].广西社会科学, 2005.

[6]黄露阳.外国留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8 (6) .

[7]黄璐阳.外国留学生多义副词“就”的习得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 (2) .

[8]李金莲.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斯里兰卡学生汉语停顿偏误分析 篇8

关键词:斯里兰卡学生,汉语停顿,偏误

停顿是每一种语言里都有的语音现象。恰当的停顿可以使发音流畅、韵律清晰、表达清楚, 让听者更好的理解。停顿太多太长会影响语调的完整和连贯, 太少太短则会减弱语句的表现力和自然度。外国学生学习汉语, 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停顿位置及长短, 轻则导致发音不规范、出现洋腔洋调, 重则影响意义、阻碍交流。

本文试图研究汉语停顿的特点, 分析笔者在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期间收集的语音材料, 找出斯里兰卡学生汉语停顿常见偏误, 分析偏误成因并据此提出对应的教学建议。

一、语音材料来源及发音人情况

本文中使用的语音材料, 全部来自于笔者在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期间收集的学生录音。发音人基本情况如下:

木吉塔, 男, 汉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学习汉语一年半, 课堂学时540学时;

宋梅, 女, 汉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学习汉语一年半, 课堂学时540学时;

马芳, 女, 汉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学习汉语两年半, 课堂学时690学时;

露西, 女, 汉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学习汉语两年半, 课堂学时690学时;

韦丽, 女, 汉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学习汉语两年半, 课堂学时690学时。

文中使用的中国人语图, 发音人为某大学中文系教师, 普通话等级一级乙等。

为更好地进行分析, 笔者采用了以下五个测试句:

(一) 姐姐, 你去哪儿?

(二) 上街买东西。

(三) 给我买一把雨伞吧。

(四) 好, 我一定给你买来。

(五) 你真是我的好姐姐。

学生语图反映了斯里兰卡学生汉语语音的诸多问题, 比如声母、韵母、声调及语调的问题, 但本文只分析其中反映的停顿问题。

二、汉语停顿音理分析

(一) 可停顿位置与不可停顿位置

停顿出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 以及句子的结构成分之间。句间停顿, 由于有标点符号, 学生一般没有太大的问题, 偏误主要表现在句内。如果句中无停顿, 虽然听起来不标准不自然, 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如果在不能停顿的地方停顿, 就往往不可接受。首先明确哪些位置是不能停顿的, 说明了不可停顿的位置, 其他位置就是可停顿的。汉语不可停顿位置有以下一些:

1、词内部。如“现¨在开始”、“他唱¨歌唱得很好”、“休¨息的时¨候他常¨常听音¨乐”。

2、固定用语内部。如“亡羊¨补牢”、“塞翁¨失马”、“改革¨开放”。

3、正反疑问句中的“正+反”之间。如“好¨不好”、“来¨不来”。

4、联合结构中连词的后面, 即“和、与、或者、还是”等词后。如“去还是¨不去”、“杨老师教我们阅读和¨口语”。

5、助词“的、地、得”之前。如“努力¨地学习中国¨的文化”。

6、“修饰语+名词性中心语”中。如“好¨东西”、“塑料¨袋”。

7、“修饰语+形容词性中心语”中。如“这么¨快”、“非常¨难”。

8、“修饰语+短中心语 (单音节或双音节) ”中。如“一个¨人”、“新¨同学”。

9、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前。如“打¨开电视”、“走¨过去”。

10、可能补语前。如“看¨不出”。

11、助词“着、了、过”前。如“墙上挂¨着一幅画”、“你吃饭¨了吗”、“我去¨过中国”。

(二) 强停顿位置和弱停顿位置

在可以出现停顿的位置上, 实际话语中出现停顿的几率是不一样的。经常出现停顿的为强停顿位置, 不经常有停顿的为弱停顿位置。根据朱川的研究, 主要停顿位置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

三、斯里兰卡学生汉语停顿偏误分析

通过分析, 发现斯里兰卡学生在汉语停顿上的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停顿次数多、停顿时间长。

通过分析语图, 可以看出中国人说完“姐姐, 你去哪?”这句话用时2.3秒, 宋梅用时达3.5秒;句中逗号处, 中国人停顿0.3秒, 宋梅停顿长达1.5秒;中国人在“姐姐”之间和“你”之后没有停顿, 而宋梅在两处都有0.2秒的停顿。中国人说完“好, 我一定给你买来”用时2.5秒, 马芳用时长达6.3秒, 韦丽用时4.7秒;中国人在整句话中只有在“好”后有停顿, 而两个学生共有长短共11个停顿。对录音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人说完五个测试句每句平均用时2秒, 学生平均用时3.4秒;五句话里中国人有2个较长2个较短一共4个停顿, 五个学生共有长短共79个停顿, 最少的木吉塔8个, 最多的露西23个, 平均每人15.8个。学生平均用时是中国人的1.7倍, 停顿次数是中国人的近4倍, 这表明学生停顿次数多、时间长, 其结果是使句子不连贯, 有的甚至改变原意、影响理解。

(二) 该停顿位置不停顿。

具体分析学生语图可以发现, 他们虽然停顿很多, 但并不是在每一个需要停顿的地方都停顿。比如“上街买东西”一句, 应该在“街”后有一个短停顿, 但有两个学生在“街”后并没有停顿。宋梅和马芳语图显示:她们在不能停顿的“上”后和不需要停顿的“买”后都有停顿, 却没有在需要停顿的“街”后停顿。

学生在很多不能和不需要停顿的地方停顿, 却没有在每一个需要停顿的地方都停顿。

(三) 不该停顿位置停顿。

从五个测试句的情况来看, 此偏误主要表现在词内停顿上。

宋梅“给我买一把雨伞吧”语图和露西“好, 我一定给你买来”语图显示:宋梅在“雨伞”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停顿, 露西在“一定”之间也有停顿。五个学生, 在“雨伞”之间停顿的有三人, 在“一定”之间停顿的有三人。词内停顿的现象比较普遍。词内停顿虽然一般不会太影响理解, 但会影响语流的连贯性, 使句子听起来磕磕绊绊。

(四) 停顿级别颠倒和混乱。

“你真是我的好姐姐”, 一般停顿出现在主谓间, 主谓间是强停顿位置。但根据学生语图统计, 有三个学生把长停顿放在“是”之后, 但这里本来是弱停顿位置。有学生在“你”之后根本没有停顿而在“是”后停顿。这样停顿的结果是使原来赞扬的意思变成了埋怨, 成了“你真是!我的好姐姐”。

“上街买东西”是连动句, 一般应在“街”后停顿, 但学生的停顿五花八门。

这说明学生对连动句不熟悉, 对语法结构生疏, 不知道结构的界限, 任意停顿, 结果打破结构。

斯里兰卡学生汉语停顿偏误的总体情况, 可以从下表中反映出来:

四、偏误成因分析

(一) 停顿次数多、停顿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汉语语音基本功不够扎实, 在说话时, 学生还要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每一个音的发音上, 争取不发错、尽量把每一个音都发准发好, 这无疑要使语流的连贯性受到影响;二是学生对汉语基本句式及语法结构不够熟悉, 遇到一句话, 还要考虑它的意思及语法结构, 也使语流受到影响。

(二) 该停顿位置不停顿, 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汉语语法结构不熟悉, 不知道什么地方该停顿。

(三) 词内停顿, 客观上和汉字不按词连写有一定关系, 汉语的书写习惯使得汉语不能像英文法文那样一眼就看出词的界限, 这就增加了学生选择停顿位置的难度。笔者把测试句写成“给我买一把雨伞吧”, 这个偏误就没有了。主观上, 是因为学生汉语词汇量不够、对出现的词不熟悉。“东西”这个词学生都学过, 所以没有学生在“东”后停顿, 而“雨伞”和“一定”是新词, 学生没有接触过, 所以五人中各有三人在“雨”和“一”后停顿, 这充分说明了词汇量对此偏误的影响。

(四) 停顿级别颠倒和混乱,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汉语强弱停顿位置不熟悉、对汉语语法结构不熟悉。

五、教学对策

(一) 停顿次数多、时间长的偏误, 只能通过不断的语音训练来解决。在入门阶段打好发音基础是关键, 如果发音基础打不好, 以后在说汉语时都要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单个的发音上, 势必会影响句子的连贯。打好发音基础后, 就要重点注意句内停顿位置及停顿长短的训练, 而这样的训练应该以增加输入和输出为主, 让学生多听多说, 而不是一味讲解规则。

(二) 词内停顿的偏误, 增加学生词汇量是最好也许也是唯一的方法。学词的时候, 一个词是整体认读的, 这个方法还应该扩大到固定用语和固定格式如正反问句上, 把“正+反”作为固定格式, 教给学生的直接就是“是不是”、“好不好”等, 就能避免“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偏误。

(三) 设计标注停顿位置的跟读练习。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汉语的书写习惯适应学生, 但我们可以通过标注停顿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停顿位置。在课文中标注停顿位置, 或安排专门的标注停顿位置的朗读材料, 教师领读, 开始时每一次只跨越一个停顿区间, 然后逐渐扩大, 直至以小句为单位。结合课文学习进行这种练习的好处在于, 教师不必告诉学生复杂的停顿位置规则,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自然能获得选择停顿位置的能力。该停顿位置不停顿的偏误也可通过这一方法解决, 与其让汉语基础还不太好的学生掌握复杂的汉语语法结构规则, 不如通过标注停顿位置的朗读训练培养其语感,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选择停顿位置的能力, 也能循序渐进的加强他们对汉语语法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四)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避免因停顿而产生的歧义是比较困难的工作。学生出现类似偏误的概率很高, 但如果通过告诉学生诸多停顿规则以避免类似偏误, 学生会被一大堆规则搞得晕头转向, 起不到太好的效果。不如在经过上面提到的练习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一方面学生汉语水平提高, 接触的语法形式增加, 语感增强, 再通过不同停顿位置的练习区别歧义, 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 商务印书馆, 1979年。

[2]赵元任:《语言问题》, 商务印书馆, 1980年。

[3]郭锦桴:《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年。

[4]石峰、廖荣蓉:《语音丛稿》,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年。

[5]朱川:《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 语文出版社, 1997年。

[6]毛世桢:《现代汉语语法停顿初探》, 《华东师大学报》, 1994, (2) 。

上一篇:《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4课时下一篇:摘抄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