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就业规划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教师就业规划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明显上升,就业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高校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更好地筹谋未来;就业指导则能让高效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端正心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最终正确就业。

第一篇:教师就业规划论文

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就业准备与就业竞争力的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随之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但是就业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因而,就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已经较多,但是就大学生个人而言,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规划意识如何?大学生自己所做的就业准备怎样?以及大学生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如何?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意识、就业准备和就业竞争力之间又有怎么的关系?本论文主要围绕着几个问题来展开论述,试图为这一系列问题提供系统性的研究。

【关键词】就业规划意识;就业准备;就业竞争力

一、就业规划意识的概念内涵

就业一般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而大学生就业是指大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业后获得、并保持工作机会的行为。提到就业规划意识,那就不得不提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所涉及的时间较长,“就业规划”这一词似乎更为合适。严格来说,就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主要指大学生在对自己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校园就业市场,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就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相应的安排。

因此,就业规划意识,简单地说就是大学生对于就业规划的认知和态度。或者就业规划意识是指个人对就业规划的认知和态度,是个人做好就业规划、就业准备的内动力。目前大学生对就业规划仍然不够重视,未能透彻地了解就业规划的重大意义,但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意识到就业规划意识的重要性。

二、就业准备的概念内涵

大学生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在在校学习期间为未来成功就业而做的各种准备,它是他们今后获得理想工作岗位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广义的就业准备既包括未就业者为了能从事某种职业或获得某种职位,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所做的就业准备工作,又包括已就业者为了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或改换职业所进行的准备工作。狭义的就业准备是指未就业者未来能从事某种职业,或获得某种职位,在一定阶段内所做的准备工作。[1]本文更倾向于就业准备是指大学生在就业之前,为了实现最佳职业目标或赢得较满意的工作岗位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心理、个人规划、政策形势等方面的预先安排或筹划行为。

大学生的就业准备不仅仅在大学最后一个学年进行,而是贯穿在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准备主要包括就业心理准备、综合素质和能力准备,其中又包括基本素质和能力,如认知判断能力、文字口头表达能力、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及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专业素质能力如专业基础知识的准备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准备;特殊素质和能力。

三、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内涵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归结为三方面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毕业生可持续就业的一种发展能力,是毕业生的知识积累或素质养成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可自主开发、能动挖掘的潜能。它是一种隐形素质或能力。基础竞争力:是指大学毕业生能承担并完成某项社会工作所需的各项基础能力的综合,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马上能被用人单位发现和认可的能力或素质,它是一种显性的因素。环境竞争力:是包括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在内的系列外部因素,它是催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同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就业竞争力是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综合。

四、思考与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意识、就业准备和就业竞争力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意识水平越高,就业准备越充分,其就业竞争力就越高;换句话说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意识和就业准备与就业竞争力成正比例关系。就业竞争力高的学生就个人而言,一般也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普遍具有高学历,来自重点院校,热门专业,具有相关资格证书,社团经验与实践经验丰富等特点。就业竞争力高的大学生往往很早就开始了就业准备,包括自己的就业目标,就业心理和就业手段等多方面的准备。

基于此,当前大学生应该增强就业规划意识,提升就业准备水平,才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增强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提高就业规划水平

1.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大学生应该重视就业规划,主动探索和正确认识自己,分析把握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目标和职业价值观,并及时与老师、家长、同辈保持良好的沟通,由此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

2.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说,高等院校应该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积极开展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从大一至大四每一年级有不同的课程舍子,引导大学生认识职业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学习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为未来职业的自我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从就业规划本身来说,高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的就业规划教育。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教育应该突出就业规划目标意识和就业规划价值意识,通过培训、讲座、个人辅导等使大学生认识到就业规划的重要性是当务之急。同时,这里所说的针对性主要是指针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等等开展就业规划辅导和教育。

(二)强化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准备水平

1.加强大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包括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高度的责任感,说服他人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2.加强大学生求职能力的锻炼。求职能力主要是指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积极参与竞争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果断决策的能力。

3.正确评价自己,包括自身的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深刻的评价,取长补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身的能力和发展。

4.关注就业市场,了解职位信息,确定就业目标;明确将来就业倾向的单位性质,工作内容等基本要求;了解自己心仪单位的用人标准。

5.加强就业技巧的学习,如撰写、制作及投递简历、职场基本礼仪,整理仪表仪容,面试技巧等。

(三)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促进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和全程化

就业指导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提升就业准备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高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主动走访用人单位,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其次,聘请职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进校,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和面对面咨询,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就业信息,择业技巧,职业道德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再次,优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校外实习,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甚至教训,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与联系,校友是做好就业指导的重要资源。

(四)创造良好的外部就业环境,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规范、完善的就业教育政策、制度、措施,是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包括大学生就业的鼓励政策、人才合理流动政策、户籍管理制度、人事档案制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完善对未就业学生的在培训计划,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参考文献:

[1]马志强,吴万民.试析大学生就业准备[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1(01):43-44.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学报.2002,25(3):91-92.

[3]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4]王麒凯.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就业准备与就业竞争力及其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4.

作者:张静

第二篇:基于“胜任特征”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构想

摘 要:高校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效果与教师的胜任力相关。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特征中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技能与能力,教师的职业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要提高高职院校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的胜任力,应在分析其胜任力特征的基础上,健全教研室组织,打造高品质的教学团队;应以基准性胜任力要求为目标,加强对团队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还应以鉴别性胜任力要求为依据将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理念及人格特质的要求融于其中,使培训达到人员与职位的真正匹配。

关键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胜任力;人格特质

文献标志码:A

一、建设一支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意义

现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课程,已经不限于以前的求职技巧、面试包装以及政策解析了。从课程的内容结构上看,它包括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指导及创业指导等;从学科结构上看,它涵盖了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就业指导课程中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涉及态度和观念转变的内容,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就业指导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就业现实。就业指导课的交叉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

1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自身条件的限制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师资来源较杂,数量不足。一些学校为了节省经费,常常聘请一些退休人员担任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而且其人员数量也多偏少。由于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岗位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相当多的院校配备的所谓专职人员实际上是非专业的。其中,有的从行政岗位转来,有的从辅导员岗位转来,有的甚至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昨天还在为自己找工作,今天转眼间就要指导别人作职业生涯规划,其胜任力可想而知。这些人的学历偏低,职称也不高,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也不多。由此,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只能停留在传统的状态之中,即工作内容大多只是宣传一些相关的就业政策、讲解一些就业的形势等,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理论、就业心理调适、职业测评等专门化和专业化的知识少有涉及,并且其教育往往还缺乏系统、科学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因而直接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2多学科交叉下的学科特性的模糊

如前所述,就业指导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应该说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可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就业指导需要应用多学科的成果,但这些学科并没有真正将就业指导视为自己学科发展的方向。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少数几个高校有就业指导的学位班,因而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规模;而就业指导领域的从业人员,由于其本身就不是专业人员出身,加上事务性工作非常繁重,晋升的通道也是在行政职务方面,因此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集中精力来探索和研究就业指导的规律,进而将就业指导建成一个独立的学科。这种学科特性的相对模糊的状况,不仅影响到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对他们的发展定位造成了困扰[1]。

3职业实践经验少的制约

就业指导课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应该具有较为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要求他们对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的性质和工作状况及其基本要求等都比较熟悉。职业指导课教师应能帮助学生了解外部环境,及时向学生介绍社会需求状况,分析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的状况和需求,包括人力资源状况、薪酬福利结构、招聘过程等;同时,还要对学生提供技巧培训,或对学生进行求职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但这恰恰是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软肋。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的欠缺是目前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化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人们已经认识到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在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开展指导的价值意义;另一方面,人们也对当前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满意。因此,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瓶颈。如何根据现有条件,培养高素质、能够胜任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职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与角色定位

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门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高校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不仅是学生了解社会、熟悉外部环境、参与竞争的导师,也是准确认识学生的专家,还是训练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教练,是提供职业生涯辅导与咨询的咨询师[2]。高校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与角色定位如下:

四、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胜任特征的构建

对胜任特征(又称胜任力)的定义,MCClelland(1973)认为,胜任特征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对胜任力进行研究是试图把绩优者和绩效平平者相比较从而找出绩优者的那些最显著的特征。他把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力特征。他认为,胜任力模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基准性胜任力和鉴别性胜任力。基准性胜任力即一个人的知识与技能部分,是基础素质方面的要求,但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别开来;鉴别性胜任力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特征,它是区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的关键因素。

基准性胜任力具有外显的特点,而鉴别性胜任力则具有内隐特性,所以人们就把基准性胜任力比作漂浮于水中的冰山的水上部分,而把鉴别性胜任力比作水下看不见的部分。图l为胜任力理论模型,左为冰山模型,右为洋葱模型。胜任力的冰山模型中有五种类型的胜任力: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特征、知识和技能。按照这个模型,“知识和技能”似是水面以上看得见的冰山,最容易改变;而“动机和特质”潜藏于水面以下,不易触及,也最难改变或发展;“自我概念”则界于二者之间。洋葱模型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冰山模型的图示,它在描述胜任力特征时由外层及内层、由表层向里层地层层深入,最表层的是其基本的技巧和知识,里层核心部分则是个体潜在的特征[3]。

DonaldMMedley又进一步研究了教师职业的胜任力特征,认为教师的胜任特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能力、专业态度或者价值观。根据MCClelland的冰山模型,水面下的部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师的“潜能”,如兴趣、价值观、创造性等,它不容易被挖掘与被感知;而水面上的部分即教师的知识、智能与行为,则是可以从其对专业的了解和教学、科研的成就来把握的。

本文从胜任力视角出发来研究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措施,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提供参考。

1专业知识

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教学经验与实战经验。其中学科领域应包括:1)教育科学知识及课程开发知识。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能否灵活运用等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对课程有较深入的研究,并能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进行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制,同时制订考核与评估的方案等。2)心理學知识。在对个体或团体进行咨询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咨询心理学及团体辅导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所以掌握心理学的知识有助于教师与学生沟通,有助于有技巧地给学生以指导与帮助。3)职业生涯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应系统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如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CIP理论、社会经验取向理论等,并能灵活地将这些理论运用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中。4)其他的一般性知识。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这一学科的发展呈现出的是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所以,教师还应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学、法学、经济学、营销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2专业技能与能力

根据有关文献,职业发展规划教师的胜任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胜任力。技术胜任力即理解专业理论基础的能力,它既包括理解所授专业理论基础的能力,又包括理解和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如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能力、在课堂上娴熟地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模式建构和适时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加以改进或改革的能力等。

(2)整合胜任力。整合胜任力即在实践中把理论与技能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职业发展规划教师应具备的整合胜任力,既包括能在所授专业的实践中把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能力,也包括能在教学中将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如与来询者建立起融洽的关系,通过咨询发现咨询者的问题,识别和理解来询者的个性和存在的困惑,并根据来询者的困惑帮助其制订发展方案和拟定评估报告等。

(3)教练胜任力。教练胜任力即运用相关理论和技能为学生提供求职技能训练和指导的能力。其中,包括教学生撰写简历和求职信,帮助学生准备求职档案,为学生提供面试技巧等。

(4)研究与评估的胜任力。研究与评估的胜任力即调查研究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能力、运用电脑和网络资源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服务的能力以及撰写和处理研究报告的能力等。

(5)信息和资源统合的胜任力。信息和资源统合的胜任力具体包括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及时了解和掌握劳动力市场信息的能力,信息和资源统合的胜任力,以及指导学生掌握和使用社会资源的能力等。

3兴趣、态度与价值观

在职业兴趣方面,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和知遇网的职业要素模型,比较理想的职业发展规划的教师应具备S、A、I、E的特质(即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与人互动,愿意帮助他人成长,比较富有创意,灵活,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和钻研意识,喜欢引导和影响他人等)。性格方面根据MBTI理论,NF(直觉、情感)型的人视助人成长为自身的乐趣,最适合这一职业的要求。此外,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是一项高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在脑力和体力上的大量投入,若教师能将这项工作视作“助人成长、自我成长”的过程,就会在工作中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就会促使自己的职业动机维持在一个较适宜的水平上,从而保持较高的工作热情,取得较好的工作成绩。为此,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应有积极的价值观,通过与学生的充分沟通,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去反省自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将之与个人的生涯规划与要达到的目标联系起来,搜集职业或教育训练等相关信息与资料,学习做职业生涯规划决定所需的技巧与方法,练习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促进他们生涯的成熟。

五、胜任力视角下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构想

1健全教研室组织,打造高品质的教学团队

高校建设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团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教学规律,用2~5年时间,逐步选拔与培养一批以专职教师为主的专兼结合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应热爱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应以教研室为组织形式,建立起自己的学习型组织。该学习型组织应以教学为中心,围绕培养教师的职业意识和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的目标,开展教学研究和支撑教学研究的科学研究工作。该学习型组织组成时,应注意团队成员的职业经历和知识结构,使之既有有经验的专职教师,又有多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干部,以及具有丰富的面向企业的培训及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资深的企业管理顾问,成员的知识结构上要有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其他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知识的恰当结合。要通过团队合作,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

2以基准性胜任力要求为目标,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关注团队成员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积累

从事职业指导课教学的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在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为此,应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教育思想的讨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应通过鼓励进修和培训,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培训不仅应包括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也应包括动机、特质和态度等。这也就是说,基于胜任力要求的培训应该是多元的,其中知识与技能等可以通过聘请行业专家进行短期培训获得,具体方式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现场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案例研究等;内隐性特征培训主要通过参加实践以获得经验的方式来进行,可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相关部门参加企业的工作实践来实现。此外,还应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的积累和实践反思,鼓励和支持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应注意吸收国内外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应为教师提供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支持和物质支持。

3以鉴别性胜任力要求为依据,使培训达到人员与职位的真正匹配

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的任务不仅在于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与技巧,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及其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也在于主体间(师生间)围绕学生生涯发展问题而进行的教育性交往。因此,选聘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时应努力做到“人员—职位—学校组织”的真正匹配,应选拔真正喜欢从事这一職业并且也适合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使之将个人的愿望与职业目标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统一,这样能使教师在从业中保持较高的职业兴趣,也能使他们主动参加各种相关培训,就能真正达到不断提高和发展自我的目的[4]。

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教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除职业兴趣外,教师教学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在该专业发展给自己能带来的利益和损失的权衡。为了避免教师产生投入大于收益的损失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焦虑,学校应改变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可有可无的认识,真正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并在工作、生活、进修提高等方面给他们以支持与激励。专职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可以按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评聘就业指导系列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助教等职称,这是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素质和调动就业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为主要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德明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化支撑体系的构建中国大学生就业[J]2008(13)

[2]余新丽胜任力: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

[3]David C McClellad Testing for Compel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ecan Psychologist 1973,D

[4]梁建克,何群,时勘基于胜任特征的国企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开发[J]中国培训,2007(3)

〔责任编辑:崔永平〕

作者:王 丽

第三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作用的分析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明显上升,就业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高校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更好地筹谋未来;就业指导则能让高效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端正心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最终正确就业。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的意义是非凡的。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一、 新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作用

大学即半个社会,据统计,现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对待学习和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清楚未来的发展路线。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活的第一讲,让学生形成五个“W”(Who you are?What you want?What can you do?What can support you?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义务,承担自己的责任,直面自己的未来,真正做到反省自我,打造自己,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确定自己的终身理想,为成为复合型人才做好准备,以便将来奉献社会。

(一)增强责任意识,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由于现如今毕业生越来越多,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同步提高,出现“博士做研究生的事,研究生做本科生的事”这种情况,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在校大学生对此没有明确的概念。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早早地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的兴趣以及可能发展的方向,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不断努力,不断打磨,不断完善自己,把自己锻炼成为知识与实践结合、文化与工作结合的“结合型人才”。只有明白责任之重,才能找到动力之源,最终达到目标之地。初步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意义是重大的,因为人生的职业发展分为探索、确立、维持、下降这四个阶段,所以,大一就接触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将责任深入人心,让大学生有探索的意识,主动了解社会形态,知道市场配置,有百利而无一害。从兴趣出发,责任作为导向,职业作为载体,最终实现人生理想,赢得自己的事业。

(二)加强引导作用,建立正确的择业观

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很好地起到了引导作用,客观分析市场情况,鼓励学生创业,帮助学生就业,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最终实现市场经济的合理配置。同时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健全自身的价值观,并且挖掘自己的潜力,满足个人需要,促进个体发展,让大学四年的黄金学习时间不浪费、不虚度。使其从一开始就建立科学的规划,进行合理的安排,让自己毕业时真正胜任该职位,树立“一就业,二择业,三创业”的“三部曲思想”,不盲目追求热门行业,不盲目执着高薪职业。要让其真正拓宽见世面,多方面采集信息,收集整理,结合自身条件,利用所学知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满意度,成为人生的赢家。

二、持续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作用

所谓“贵在坚持,难在坚持”,现代大学生缺乏一股韧劲儿,大二持续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首先能够及时给学生提供社会讯息,让学生加快自身定位,让自己的就业观念不产生偏颇。其次,使其明白不久就要跨入社会,走向人生新的起点,迎接新的挑战,发现新的机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能够让其更好地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更加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开发自己所有的可能。这样创造出来的人才才是全面发展的优质学生,同时学校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一)坚持是一种信念,需要提醒与监督

大二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则更着重于让学生了解自己,全面挖掘潜能。同时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用人单位招聘程序,知道是怎样通过选拔实现“人职相匹”的,通过各种影响招聘因素的对比,让学生再次了解社会形态,为实现自身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更从各行各业求职人的数量,求职人数与职位的比例中探寻规律,增强大学生的意识,帮助其了解国家政策,掌握求职技巧。

(二)提高技能,掌握技巧

大二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一推进二促进三沟通”。首先推进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拓宽大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通过分析面试可能出现的理论性问题、引导性问题、行为性问题,快速找到不足。其次,促进其自省能力,从反省中提升,从提升中升华,进一步开发个性,健全人格。最后通过提高大学生对岗位的认知程度,对职业意想的把握程度,更好地分析市场,架起职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做好学生与职业人之间的沟通。课堂活动的换位思考,让大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求职者,并且通过对历届求职者面试问题的分析,明确自己所需要的品质,锻炼面试技巧,以确保在面试中获胜。加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拓宽其获得知识的渠道。

三、大三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的作用

即将跨入社会,可这些学长学姐竞争意识单薄,就业形势模糊,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优劣势。此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则让大学生更了解自己,学习简历的相关知识,通过反复锻炼,反复对比自己的优劣势,根据企业和应聘职位写出扬长避短的HR,从概念化走向实际化。初步接触自荐方法,也对工作区域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工作体质进行具体的策划,积极为实习做好准备。训练语言与逻辑,使其清晰地表达,准确地叙述,不盲目自夸,不空洞浮华。调整大学生心态,在就业指导的模拟环境下,使其磨练出一颗平常心,淡看成败,提高自信,学会“说什么?怎么说?做什么?怎么做?”

(一)提高表达能力,全面展示自己

此阶段的教学使得大学生更加成熟,学会更多的职场技巧,明确自己区别于对手的核心竞争力,从“学说话”出发,提高职业成熟度,结合该企业的文化背景与自己所求职位的岗位特点,从个人的成长与能力的提升说出面试官想要听到的回答。承认缺点,注意礼仪,减少差距,不失风度。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落脚于实践,不同于理论,是一个完备知识体系的产品,从别人的面试中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练习在求职中显现出最真实又最具风采的自己。

(二)提高应变能力,做到职场处变不惊

大学生普遍应变能力较差,就业指导具有很强的指导修正性,课堂上各种活动的开展,教师模拟出的各种可能情况,拟好完备的求职计划,这种个人能力和素质,提高大学生思维转化和多方面解决问题能力,让大学生“未进社会门,但知社会情”,了解社会情况,了解职业发展,认清就业形势,做到职位细分,找到自己最合适职位,谋求最适宜事业。大学时代是一个过渡的时间,大三的教育是关键的,此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不仅是课堂,更是一个平台,借助视频、情景剧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四、毕业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作用

这是与社会紧密接触的一年,如果没有做好学生与职业人的转换,就容易与社会脱节,无法将个人与职业联系起来,更无法将职业与事业联系起来。此时如果对就业市场依旧不清晰,概念仍然处于模糊状态,就不能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行业,就无法最高效地进行“人职匹配”。此时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准确定位职业与个人的关系,使其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努力使其增值,重新塑造自己成为职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走好第一步。

(一)树立敢于创业的精神,年轻就有本钱

据统计,现代大学生百分之五十想要进事业单位,百分之三十想进企业工作,全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仅为百分之零点九,大多梦想做白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树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期望,在学生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将专业知识运用到自己所创事业中去,并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教师对当今社会敏锐的洞察力会带给学生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其找到“空白点和至高点”,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活动,确定发展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二)“人职匹配”,市场资源合理配置

这时的教育使得有强烈欲望就业的毕业生清晰地分析市场,能够鉴别市场信息的真伪,提高保护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克服心理弱点,使毕业生在应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步入社会的最后一步,如何在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就看此步所达效果。尽可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做合适的事,做高效的事,做事半功倍的事。促进大学生合理就业,不仅仅是为了就业而就业,可是为了事业而就业。

参考文献:

〔1〕蒋广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考试周刊,2009(46):183~184.

〔2〕周群.职业人生与就业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

〔3〕刘永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网络财富,2010(8):100.

〔4〕丁翠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81~83.

(责任编辑 张海鹏)

作者:张珍瑜

第四篇:探析高职院校毕业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毕业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來越大,面临就业压力毕业学生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学生在面临毕业时,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需要学校和学生本人都作出努力,从而为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创造职业规划前提,促进毕业学生的顺利求职。本文主要详细论述了高职毕业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以及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前提和方法步骤。

关键词:高职毕业学生;职业规划;提前

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在毕业时通常会面临就业的压力,随着就业导向的改变,现在一些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技术能力,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在激烈的求职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更好的适应在今后职业发展。因此,就需要对高职院校毕业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培训和就业指导,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使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职业规划,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为今后求职做出努力。

一、高职院校毕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

我们在进入大学时通常会有许多专业供我们选择,所选择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之后选择职业的方向,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大多数学生在高职院校进行专业选择时,通常就是父母代替自己选择,所以这些学生对他们自己所选的专业并不了解也并不感兴趣,导致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会找自己专业相关工作。近些年来我国求职的压力越来越大,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因此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过程中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才,才可以今后更好的在职业中发挥作用。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二、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前提

2.1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兴趣

在对毕业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尽早的明白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己喜欢什么职业,这样就可以使同学朝着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努力。在学习中他们也会从各个方面积累一定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的投入到自己工作当中,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要让同学自己做主,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使自己在工作中作出贡献,并创造一定的社会财富。

2.2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

在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只有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才可以让学生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基本了解。就业观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其他一些观念,如果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校老师就必须要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为今后的职业做出准备,还可以使学生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贡献。由此就可以看出培养学生正确职业观对学生的重要性。

2.3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同学比较接受的方法来对同学的性格和能力来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让同学明白自己适合的职业类型,这样可以指导学生在自己适合的职业中去努力去学习。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职业追求和发展,性格外向的人适合营销然而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在电脑前来进行工作,减少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就可以发现通过对学生们的性格测试,可以让他们明白自己喜欢什么,进一步明确了学生们的就业方向,促进学生朝着自己喜欢的职业发展。

三、职业规划方法和步骤

3.1进行职业选择。

通过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培养和就业指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能干什么,喜欢什么所以及感兴趣的职业,当然还可以使毕业学生对我国的一些企业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通过简单对学生们的性格能力测试,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适合的职业,那么学生就需要在这几个职业当中进行选择。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就需要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念。只有正确的择业观念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来进行发展,从而取得一定的社会报酬,为社会做出贡献。

3.2进行职业规划。

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自己的职业之后,我们就要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在制定职业规划时,我们需要制定计划的目标步骤以及方法和措施,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朝着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为了达到工作要求,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在学校当中认真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考取多个证书,每个证书都有他自己的用武之地,因此仍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为今后自己的工作作出努力。

3.3做好就业准备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之后需要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要完成学校所要求完成的所有课程课时,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进行,会对职业进行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在业余知识可以考取一些会计证书和计算机证书,这些证书都是有非常的专业技能,针对性较强,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对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们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同学真正认识到自己喜欢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从而做出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使自己朝着规划所努力,为今后在社会职业中顺利工作作出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田松,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与实践. 黑龙江省,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2011-05-15.

[2]徐国强.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2):200-201.

项目支持: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双创”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探索与构建》,项目编号:YS201910

作者:邢亭亭 朱七光 李雪

第五篇:中职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研究

摘要:基于上海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调查,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王琴(1967—),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原理、教育政策。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加强中职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学校普遍建立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组织机构,确保了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正常开展。但调查发现,中职毕业生就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就业期望过高,职业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职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做好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

一、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未能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由两块构成的,一块是由德育课教师讲授的《生涯规划》,一块是由招就办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围绕实习工作开展的就业服务活动,这两块工作由不同的部门负责。调查显示,有78.9%的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安排由教务处或专业科负责,德育课教师承担,而顶岗实习前的实习动员、面试技巧、劳动法律法规等讲座由招就办或学生科负责。由于德育课教师与企业接触较少,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不多,对中职生在职业生涯中遭遇的问题也不很清楚,因此,教学中出现偏重理论传授的现象,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对学生思想触动不大,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培养流于“纸上谈兵”。问卷显示,在学生认为有效的职业指导方式中,职业指导课程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0.8%。而招就办在学生毕业前一两个月开设的讲座偏重于学生面试就业技巧的传授,这对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熟悉职业生涯有帮助,但短期内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可见,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课程教学、就业服务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并最终影响到学生就业的成功以及学生就业的质量。

(二)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

职业指导科学性不强,缺乏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能力倾向的职业指导,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的人职匹配。职业指导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并与社会上的某种职业相对应。职业指导最终指向是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要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必须对个性心理特性和能力素养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调查分析,否则,可能造成人与职的不匹配,学生不适应岗位的要求。比如,学校招就办人员在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时一般实行“择优推荐”的原则,而这里的“优”大多凭借的是学生的平时表现,班主任和教师的主观印象。这些主观看法的科学性就值得怀疑。一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谈到,有一年他们在推荐学生实习时,一位大家都认为非常优秀的学生到了就业岗位却非常不适应,而另外有一位平时不怎么优秀,甚至可以说是教师心目中比较“差”的学生到了推荐的岗位上却把与之竞争的大学生给比败了,不仅如此,用人单位还说,公司所有的岗位任这一同学挑选。可见,教师眼中的“优”与企业用工的“优”存在一定差别。这是比较极端的事例,但在实际的顶岗实习包括就业推荐中,潜在的人职不匹配的情况还有很多,有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感到不适应而跳槽;有的可能在实习考察结束后,更换职业;还有的甚至会在就业与升学中犹豫徘徊,以致于毕业时还没有作出选择,最终贻误时机。

(三)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当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中职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尽管目前一些中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注意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一些中职毕业生进入岗位后,仍然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学校就业办的问卷显示,2007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推荐学生就业,其中一次推荐成功率在70%以上的学校仅占34%,需要学校推荐四次以上的中职生达38%。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认为“录用的中职生中,有80%及以上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只占48.3%,而且这些都是与学校建立较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可见,学校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规格还不是真正地了解,中职毕业生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依然严重。我们在访谈中,企业界人士也阐述了这一观点。中职毕业生不适应岗位要求,主要表现为:

1.动手能力差。对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专业来说,中职生的技术技能与企业岗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上海先锋药厂一位制药车间主任谈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是非标准的东西,即与企业流水线的标准不一致。如企业的有些设备,学校公共实训室里也有,但这些设备与企业里的设备有所不同,不能拆卸,而企业则要求员工能够在15分钟以内把机器进行拆卸并安装,了解机器的构造原理,劳动局考证对此也有同样的要求,然而,学生适应机器的能力较差,缺乏动手能力,每年能够考取资格证书的寥寥无几。

2.社会交往能力差,合作意识淡薄。有的企业用工的专业性不强,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中,团队协作精神是用人单位一再强调的。然而,问卷显示,团队意识最不被学生看重,有37.2%的学生把它放在就业所需素质中的第五位也就是最后一位,仅有10.03%的学生把它放在首位。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能与其他员工和睦相处,也影响到企业的录用。正如一家企业的老总所言,如果我录用了你,我还得另外找人帮你协调人际关系。

3.缺乏吃苦精神和责任意识。由于上海技能型人才短缺,一些行业,如建筑业、制造业等,认为中职生薪酬要求不高,稳定性较强,对中职生很是欢迎。然而,这些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吃不起苦,顶岗实习过程中,在岗位工作不几天就不再来企业工作的学生占1/3左右。而且,有的学生在离开企业时,也不与带教老师或有关管理人员打招呼,责任意识淡薄。可见,中职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准员工地位,缺乏角色转换意识。(见表1)

二、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全员参与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的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目标定位明确、组织管理严密、运作过程畅通的职业指导管理机制,形成一个有组织、协调一致、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首先,成立主管校长参与的校级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关系,统整学校职业指导资源,对职业指导的课程教学、学校就业服务工作及学校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其次,成立包括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委员会,形成企业关心、家长支持、学生参与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体系。第三,设置专门的职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包括职业指导课程讲授在内的职业指导工作。如为学生提供职业决策咨询、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开设各种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测试、收集并发布职业信息和就业信息;办理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各项具体事宜,做好毕业生的信息跟踪和信息反馈工作等;积极与社会职业服务机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等等。

(二)建立中职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让学生树立“入学即就业”的理念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下,把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系统。依照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入学即就业”的理念,了解职场要求,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一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通过测评等手段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通过课程教学、讲座、企业参观等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职业世界,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现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个人条件,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和职业群,包括该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学识、态度、从业资格以及获取资格的途径和方法,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薪酬待遇等等,准确地把握职业岗位标准,不断完善自己,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接轨期,毕业班的职业指导侧重于就业指导,包括提供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法规以及指导求职技巧等,积极为学生联系顶岗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同时,这一阶段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素质,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三)提高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

为提高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有效性,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1)开发利用人格性向测试软件,对学生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努力实现人职匹配。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挖掘个人潜质,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2)增加实践实习环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就组织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文化和行业需求。第二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了解就业岗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第三年,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通过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在真实职业环境背景下认识自我、了解职场。(3)建立和完善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网站,建立完备的职业指导资料和各类职业信息资料,诸如劳务市场用工需求情况及预侧分析、相关专业的企业情况、企业用工标准、专业技能和工资待遇等信息资料,以及学生的学业成绩、技能等级、职业知识、心理素质、家庭状况、个性差异等资料,以便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工作。(4)为学生提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

另外,必须改变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采取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职业前景有一个切实的了解,准确认识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位置,科学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四)狠抓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些中职毕业生之所以在就业岗位上出现种种不适应,问题的关键是因为中职生到了工作岗位后没有成功实现角色转换,自我角色定位不准确,因此,我们应在中职生一入校就对其进行教育,强化他们“入学即就业”的观念,狠抓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始终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方式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强化以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主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一点也是学校的职业指导与社会职业指导不同的地方,即学校职业指导不仅是提供就业援助,还担负着教育的任务。以育人为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五)强化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首先,职业指导中渗透创业意识的教育。通过创业意识的教育,让中职生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塑造辉煌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自主创业是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其次,对希望自主创业的学生给予重点扶持和引导。请一些创业有成的人员来校作报告,让一部分有创业能力的毕业生对创业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包括工商、税务知识、劳动政策法规,业务谈判技巧及毕业生创业方面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力争通过创业教育,让中职生从谋业者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第三,模拟创业过程,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设计,讨论其创业计划的可行性,并邀请有关行业专家对其进行诊断。

注:文中的数据均来自作者在从事上海市教委委托项目“加强上海市中职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研究”的调查问卷统计。

作者:王 琴

上一篇:教师学生论文下一篇:教师专业发展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