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共10篇)

中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1

王文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学习型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开拓创新;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才能不断努力探索、充实自己、超越自我。为了使自己能真正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促进自身发展,制定个人发展五年规划。

一、个人基本情况:

本人自师范毕业后一直在担任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参加工作以来,自己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参加各种业务技术培训,先后参加了计算机初、中级应用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这些培训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担任学科教学和管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自参加工作以来,自己十分注意加强学习,经常学习各种教育杂志、报刊,对其中的美文佳作每每几番阅读,细细揣摩,反复体味,感觉对自己启发颇多。自己还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几大教育网站几乎每天必上,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与全国各地同行互相交流讨论,向名家大师学习,在交流中思想不断得到升华,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对教育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自己感觉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自己的学习不仅限于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还从各种文化典范中汲取营养,逐步丰厚自己的积淀,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分析自己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自己有相对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善于不断学习,勤于思考,一直致力于不断创新,追求教育的理想化。同时自身的发展也存在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自己的工作作风缺乏细致,有时不能做到持久坚持,对细节问题的处理缺乏冷静,易产生急躁情绪,学科教学还未能形成稳定的教学风格,教育科研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个人五年发展总目标

通过几年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师德素养的智慧型教师。能关爱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学科教学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培养重学习、能研究、善反思的、有良好品德素养的学生队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和谐、长足发展。

三、个人发展目标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师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作学生的表率,尊重学生,乐于奉献,使奉献和发展内化为自己的根本需求,作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榜样。

2、加强学科专业理论学习,掌握学科教学的现代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调整教学手段和方式,扎实提高教学水平。

3、逐步形成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针对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善于把研究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一般规律,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求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效益。

4、基本具备研究型教师的素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育教学有强烈的研究意识;有反思的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研究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关注教育的最新动向,能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广泛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为教学工作做好积淀。

四、个人发展目标实施的保障措施

1、坚持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积极向师德先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记录政治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努力成为“三个代表”忠实实践者。

2、认真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努力争取机会走出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本知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摘抄业务知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了解教育的最新动向和经验,充实自我。

3、认真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学习学科教学方式方法,改进学科课堂教学。

4、课题研究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收集积累,规范教科研档案。

5、积极参加学校管理培训,经常与校委会人员交流,协调各方面工作。

五、个人发展目标实施的表现形式

1、本人荣誉证书

2、教育教学获奖证书

3、各种培训证书

4、个人教学档案、笔记、学习记录、教学随笔等

六、个人发展目标实施评价方法

1、调查反馈法

通过走访、调查家长、同行及学生,反馈自己专业发展状况,从而调整或完善发展规划。

2、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教育教学反思、行动研究、课题实施等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专业发展动力。

中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2

个人的任何行为与活动都受个人理论的支配。教师个人理论是公共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 它是教师经由实践而形成的知识与理论, 贮存于教师个人头脑中, 为教师个人所享用, 具有个人性、实践性、默会性、综合性的特点。[2]教师个人理论既是接收外界信息的过滤器, 又是决定教师行为的核心因素, 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教育教学事实和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并决定着他们的教育实践行为和过程。欧美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研究表明, “即使是最精确的科学也必须依靠个人拥有一定程度的个人技巧和个人判断的信心, 从而建立与经验事实的有效对应或真正的偏离”。[3]新课改中的教育教学实际千变万化, 公共教育理论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分析、洞察具体教育教学实际并产生出相应合理的个人理论。正是由于众多形形色色教师个人理论的存在, 才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构建合理个人理论, 这也是更好地关注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和个体创造的体现。

维度一:理论———引领航向

教师个人理论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与特定时代“公共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个人理论不断发展, 其发展过程也是其个人理论与“公共教育理论”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虽然“公共教育理论”并不能直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但无论何种状态, 公共学术理论都将是确保教师个人理论和教育实践在科学和理性轨道上运行的导航仪, 能对教师个人理论的形成产生方向性、普遍性和原则性的作用, 从而为教师独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建立理论依据, 并指导教学实践。公共教育理论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形成的重要渠道和来源, 没有公共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 就不会有具体的教师个人理论。“教学实践固然需要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 但更需要对具体操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作为逻辑前提的教学基本原理的指导。”[4]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正确个人理论的形成和自身专业化发展要以教师对新课程公共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和内化为前提。教师通过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从中发现它与实践的关系, 并挖掘其与个人实际教学过程或个人对教学认识相关的东西, 并真正影响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决策, 促成合理个人理论的形成。新课程改革“关注每一位学生”, 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 还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反思型实践者。[5]这些教育理念并不是教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运用的, 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促使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对其作出回应。[6]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和吃透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才能将其内化为合理的个人理论, 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直接作用。

维度二:信念———坚定追求

教育信念是教师精神世界的统帅和灵魂。教师只有形成自己强烈的教育信念, 才会产生内在的专业学习和发展动力。正如鲁道夫·奥伊肯所言:“只有当心灵忠实地拥护精神生活的事业, 反对一种异己的或至少不令人满意的世俗的造作时, 人的禀赋才能变成不只是一种被动的态度或单纯的劳动准备状态, 而是成为一种完整的行动, 实际上, 成为无论何种行动的真正灵魂。”[7]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高尔基曾经说:“天才是由于对带来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 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一名教师只有当他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 拥有对理想和目标的坚定追求时, 他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责任心。新课程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其改革方案的核心是实现有层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及灵活的、选择性强的课程组合模式, 这些都对传统教育观念提出挑战。教师必须树立对新课程的信念, “只有将教师置身于产生新的理解力的过程和框架的方法, 促使教师发现改变自身地位的巨大能量, 激发他们的动机, 致力于问题的解决时, 变革才能成功”。[8]新课程下教师信念不是简单地灌输和被动地由环境决定的, 而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通过对交互作用中的行为反思、批判的结果, 它反映了教师在教育交往和实践活动中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 对教育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对教育行为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层领悟, 对教师职业和个体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关系的解读和重构。

维度三:主体性———生成智慧

“在普遍重视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当今时代, 人自身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主体的自我建构。”[9]教师合理个人理论的构建, 是一项创造性的复杂劳动。没有对主体自身价值的追求, 没有自主的觉悟与觉醒, 就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去支持完成这一复杂过程。任何真正适宜的个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都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 它是教师能动自主选择并实践公共理论的过程, 主体性是教师个人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自主选择最合适的教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 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要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这些理念, 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创造性, 强化研究意识, 研究学校的实际, 研究教育的发展趋势, 研究学生和教材。英国教育学者埃利奥特强调, 课程的改革实际上就是教师的变革, 没有教师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 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教学是一种富于创新而又需要灵活决策的复杂活动, 它需要教师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学自主权是教学创新的手段, 教师创新也正是教学自主权的价值体现。教师通过参与学校教学管理, 发表自己的教学观点, 做出自己的教学决定, 展现自己的教学特色, 灵活决定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等自主教育活动获得自身主体性发展, 这些也正是教师作为主体对教育的个性化认识。

维度四:学习———实现超越

教师个人理论会随着公共教育理论的变化和具体教学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在这个更新变化过程中, 教师需要进行学习和研究, 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使个人理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并富有生命力。新的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 要求之高, 难度之大, 改革之深刻, 来势之迅猛, 是前所未有的, 教师在新的课程改革浪潮中是茫然不知所措, 还是迎难而上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这对每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面对这一改革, 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自我提升的需求, 成为有效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提高自身素养和实践能力。个人的学习实践是促使个体内在理论发展的最富有能动性的实践, 由此形成的个体理论也是最具有促进个人实践发展能动性的理论。

新课程要求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知识更新急剧加快,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 如果自身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 就无法完成这一使命。富兰和哈格里夫斯认为, “当我们要了解教师发展时, 必须考虑的第一个因素就是, 教师是一个‘人’。教师也是人, 就和一般人一样, 是发展中的个体。不仅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 教师也是一直在变动、发展中的个体”。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透过持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提升专业水平与专业表现”。[10]教师既要有教育教学技能, 又要有理论修养, 同时还要具备研究能力, 能够主动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通过不断地观察、反思、研究、实践, 作出各种教学决策, 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新课程下教师不应是寂寞的学习研究者, 而应更多进行同事间专业经验、生活史的分享与互动, 这种分享性互动能使教师感知到自己的专业声音, 激励教师提升专业意识、团队精神、自信心, 并从其他教师的生活史、专业经验叙述中学习到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 从而对自己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与批判。[11]《第五项修炼》中有这样一段话:“个人及组织中蕴藏的力量是最根本、最持久, 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 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更大, 而组织也才能脱胎换骨成为学习型组织。在其中, 人们得以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 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望, 并持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否则, 个人只有被这些巨大的力量所困, 而组织也会产生各种令人困惑的智障”。[12]当我们既重视教师个体知识的习得, 又为教师之间学习、交流、合作与探究搭建平台时, 无疑能够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提升教师共同体的理论素养, 改善整体教师教育观念, 从而创造出新知识并帮助教师真正形成与发展具有社群属性的个人理论。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李小红.教师个人理论刍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2 (6) .

[3]Polanyi.Meaning[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5:31.

[4]徐继存.教学理论反思与建设[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0.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6]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德]鲁道夫·奥伊肯著, 万以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8][加]迈克尔·富兰著, 赵中建等译.教育变革新意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9]田丽.关于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 2002 (8) .

[10]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务[M].台湾:五四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1996.

[11]Broachead, P.Changing practice, feeling good:primar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1995, 25 (3) :315-326.

谈谈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篇3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素养

新课改从教学理念的树立、知识结构的改善、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挑战。可以说,教师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的75%左右,中国目前有普通中小学教师1043万人,其中81.7%的教师在县镇以下的农村地区任教。农村教师担负着中国最庞大、最重要的基础教育部分,因此,农村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农村教师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的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时代主题。

而目前我国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专业精神不强,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师当作一种促进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神圣职业,而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敬业和奉献精神不强;学历合格率较低,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地区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十分严重,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课程知识过专,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过窄、过陈,尤其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自我发展意识较弱。这些问题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因此,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强调教师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改善农村教师的质量问题。对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教师在农村学校课程改革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效条件,这不仅对推动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农村教师也要相应的提高自我发展意识,自觉的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开拓进取,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提高自己专业素养。下面我就从农村教师自身发展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农村教师,思想观念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而走进校园和师生的头脑,这一切已经引起广大教育者本身的思考,从而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农村教师也不能例外,否则将被这个时代远远抛在后头,最终将面临着被时代变相淘汰的尴尬局面。因此农村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通过阅读、参加培训、出外考察等各种途径,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涯,看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前景,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把握前进的正确方向。这其中,网络和远程教育培训将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带来新鲜的风、空气与阳光,为他们将来的“展翅飞翔”提供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二、学会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

农村教师,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素质、眼界的限制,在接受了各种培训、学习后,往往出现各种专业发展的误区:比如有的邯郸学步,机械移植,刻板模仿,生搬硬套;有的无所适从,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有的认为各种培训学习都是虚幻的形式,过后还是老样子……产生这种误区的主要根源在于:部分农村教师不懂得自我分析与自我审视,对于接受的各种理论上的知识和教育思想,没办法真正在实践中实施和运用,出现学习培训与自我认识、运用的脱节,学习培训与教育现实的脱节。所以,农村教师要学会时时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措施进行重新的观察和审视。通过这种经常性的形成习惯性的自我审视与剖析,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与教育现实挂起钩来,建立它们连接的桥梁。

三、开创自己的教育特色

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要开辟新的道路。相比城市学校,农村教师工作的环境条件往往比较简陋,因此他们的专业发展的渠道和途径有时候就得另辟蹊径。比如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实践活动课程等问题,很多农村教师一开始都在抱怨,农村学校哪有力量来开发资源实施课程呢?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会发现:农村学校尽管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但实际上,农村学校拥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一个优势——农村天地的自然、民俗风土资源。像一些农村学校利用农村常见的稻草开发稻草编织手工的校本课程,资源随处可见顺手可得,学生对该活动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搞的有声有色。所以另辟蹊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将赢得一片新天地!

四、善于发现自己不足,吸收他人长处

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中,农村教师要能看到自己的周围环境,包括身边的各种人、事和物。把它作为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所折射出来的,恰恰是我们平常最容易忽视的。因为它所映照出来的一切,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如此常见,我们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因此,要善于运用这面镜子,从它的映照中,看出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如与领导、同事关系是否和谐,与学生关系是否融洽,与学生距离是否适当,其他人身上有没有值得学习的优点长处,或者有没有需要我们借鉴的教训经验。农村教师要获得有效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向身边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优秀学者、骨干教师学习,善于吸收他人的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善自身生存状态,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立足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满足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把追求专业发展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发展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但现实中,有不少农村教师认为,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就必须离职到高校进修学习,这种观点失之偏颇。他们没有看到教学实践在自身发展上的重大意义。要知道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它不断地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新挑战。这种要求和挑战本身对教师就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教师在通过教学创新、教研创新满足这种要求的同时,既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的提高。同时,农村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工作环境的限制,所进行的工作都宜小不宜大,从“小事”开始做起,才能不断获得成功,避免贪大而无从下手难以实施的局面。

以上是我对农村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总而言之,农村教师应该抓住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踏实学习,努力进取,从而让教学工作成为一件很有意义与成就感的职业甚至是事业,努力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农村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使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教学素养不断增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为农村教育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中学教师发展个人成长计划 篇4

我一直很喜欢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就更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自我剖析

优势:

1.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作风踏实,认真。

2.与同事相处融洽,能虚心地向他人学习,也能将自己所学所思与同事交流互补。

3.有十来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能够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敏于发现,勤于思考,容易接受新事物与新观点。

4.有着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能与学生互相沟通。5.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弱势:

1.在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方面还不够,尤其是教育专著读的较少。2.缺少教科研的能力,还没有掌握教科研的方法,离研究型教师的路还很远。

3.个性中缺少一些张扬,适度的张扬有助于教学。

4.虽然参与了新课程的实践,但因理论功底的不足,对于课程开发研究的能力还只是停在较浅的层次。课堂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虽掌握了一些方法,但不能做到游刃有余。

5.作为一个老师,书的还不够多,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虽敏于思,但惰于笔,不善于总结与整理

二、个人发展计划

根据本人的个性,结合本人优缺点,特制定以下个人成长发展计划: 1.学会有计划地做事。

2.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主动承担新课程的研究。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力争发表或获奖。

3.每月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或研究心得;坚持将课堂中灵光一闪的精彩记录下来。

4.每学期认真阅读两本教学理论专著,平时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类杂志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5.争取每学期至少开一节校级以上研究课。

三、具体措施:

1.专业水平的提高。(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

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学期除读学校规定书籍外,还要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如:《小学教学设计》、《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数学教学》、《中国教育报》、《福建教育》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2)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汲纳中充实自我。

与学校老师共同探讨,互助帮助,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2.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探索趣味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并及时做好批改记录。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学期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勤于反思,完善自我。

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4.练就自己扎实的基本功。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如能写一笔好字,不仅看着潇洒悦目,更能影响可塑性强的学生。简笔画可以使教师板书生动有趣,也会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每周各练习一张钢笔字,不断临摹、揣摩字的写法。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6.始终保持专业的情怀——激情

教育是一项需要献身的职业,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职业。我们要挑起这份重担,就需要有为之献身的激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既要敢于冒尖,又要甘于寂寞。也许我们是清贫的,但我们也是富有的,因为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塑造着一群群鲜活的生命,难道不是吗?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只有怀着激情去实践和反思,才能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尽快成长为一位优秀的老师。

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我已经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奋斗了11年了。愉快地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荣幸。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作为新教师的我必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计划,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为了使自己能不断地成长,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日渐成熟,学到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教学研究的经验和方法,结合学校的理念,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努力提高。

1.思想目标: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尽心尽责,教书育人。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并努力做到学生在校开心,家长放心。

2.职业道德目标

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方面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培养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和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 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潜心钻研,打造个性课堂。

(1)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认真学习、研究课程和教学大纲,明确本学段学习内容以及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有机分解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教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2)认真上课,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堂课争取有一个亮点,要逐渐完成从一个合格型教师向特长型教师的转变。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3)、认真研究训练。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有效的训练,每次作业全部批改,做错的作业一定要订正并且批改,大面积出错的一定要讲评。同时,认真拟定辅导学生计划,使学习困难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4)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课内外活动。认真的、切合实际的评价学生。(5)在自己的班级中,努力营造尊重、赞赏、宽容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对话交流,形成个性的教育艺术。

4.同伴互助,碰撞思维火花。5.勤于反思,促进自我完善。

(1)“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2)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不足的重要过程。(3)经常反思自己做人、做事中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提高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思想,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只有树立以终身学习发展为指向的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思想,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才能实现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把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不再年轻的教师,仍需要不断的解析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多总结,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为此,特制定以下个人发展计划:

一、发展目标:

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充分实现自身价值,追求更高更新的教育教学境界,逐步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学习型的中学教师;坚持继续教育学习,使自己在四至五年内达到本科学历。

1.多学习

(1)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提升自己

(2)学习身边的有经验老师的的宝贵经验,平时多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既专业,有多能的“多面手”

2.多反思

(1)不断对照师德标准进行自查,反省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3.多实践

(1)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作自己的一亩试验田,努力做到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努力做到“平等中的首席”(2)努力探索和尝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做到“借鉴”和“创新”相结合,实现从“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

(3)多利用教学资源,注重学生实际,认真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

4.多总结

定期总结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沉淀,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二、学习内容:

政治理论:政治思想教育论著、师德教育专著,如“邓小平选集”、“‘十六’大报告”等;

教育教学理论:经典教育名著、教育类期刊杂志,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的学习与研究。

专业实践:专业学科大纲、教材内容,及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实践和研究。

计算机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发,以及文字、图表处理软件、网页制作等。

三、具体措施:

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

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如《给教师的建议》等,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如:《人民教育》、《福建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教育》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做到“五个结合”:

结合课程改革学习;结合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学习;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学习;结合教育改革中产生的困惑学习;结合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学习。

2.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汲纳中充实自我。

坚持教学相长,在师师、师生的交往中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3.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坚持个人素质的全面协调成长;领会理论中对于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促进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做到博览群书,学会并乐于和同事分享学习的快乐。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学会并善于聆听校外的声音,如家长、社会对自己的专业性的要求,以推进自身业务的不断成熟。

4.勤写文章,在总结经验中历练自我。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认真阅读教育名著,将所得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在“读”的基础上,学会“想”和“写”,经常性地把自己的思想体会写出来;努力写些能多层次多方位反映课改的好文章。每学年撰写2-3篇教育科研论文,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5.强化开放的合作性研训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及教研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发言,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大校际间联手互动学习的力度,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改”思想理念,并努力将新课改的思想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

6.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5

1、关心教学改革的动态,立足自己的学科教学,多学习与此有关的书籍,不断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课外阅读,提升个人素质,广泛涉猎各类学术丛书,坚持每学期读一本专著,每天挤出30分钟的阅读时间。写笔记3000字。

2、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进一步熟悉教材,领会“课改”精神,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乐学。珍惜每一次到外地学习的机会,虚心向同事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专家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将参与式教学理念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次听课都认真听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本学年听课15节以上。平时能多看教育科研杂志,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规划 篇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标。鉴于自身情况,特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学年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工作十余年间,我热衷教师职业、热心教学,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谦虚好学,在学科教学、教科研和竞赛辅导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认真地审视自己,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尤其是评上高级职称以后,惰于动笔,不善于总结和整理,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个人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时下,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为今后三年的发展规划如下:

一、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社会、历史、人文等通用知识既蕴涵人文素质的价值,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和学科知识则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使我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视野欠开阔,文化底蕴欠丰厚,综合性知识不足,前沿性知识欠缺。如果不学习,不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就会落伍。因此,我必须在牢固掌握过去学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努力学习并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知识,在知识的广度和综合程度上有更深的造诣,与时代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二、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育科研方面,要有较高的研究素养和能力,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要将教育行动研究进行到底。积极参与课题《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平台建设研究》和《中学信息学奥赛培训目标分析与教学实施研究》,完善主题学术报告《信息学竞赛辅导中“补漏”策略新探》,勤于总结和整理,争取撰写的论文能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三、进一步拓展个人发展空间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在名师的影响和熏陶下,努力向名师靠拢,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科研型、开拓性的教师。学年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

1.上一堂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课,并力争使之成为精品课。2.完成不少于5篇的有一定质量的教学反思录和教学案例分析。3.完成1-2篇读书心得。

4.完成1-2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力争在公开刊物上发表。5.争取主题学术报告入选备讲目录 6.信息学竞赛有新突破

1.努力发挥工作室成员的表率作用,争当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爱岗敬业,尊重学生,团结同事,做遵守职业道德的标兵;认真学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学习中汲取理论养料,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规范化的道德行为来感染同事和学生,杜绝违反师德规范的言行。2.努力学习教学理论知识,形成自已的教学特色。

在名师的引领下,努力学习教学理论知识,积极主动与工作室其他老师合作,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新课改理念的教学研究,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把实施新课改理念和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到每一堂课。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一方面明确改进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自觉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主动承担工作室中的各类研究课和示范课。3.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撰写教科研论文。

在提高自身理论修养与科研水平的同时,主动承担工作室的科研任务,在工作室研究范围的子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深度。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做到“以研兴教,以研促教,以研导教”。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学习教科知识,加强自我反思,切实把教育科研普及过程作为教师不断学习探索和提高的过程。三年内在市级及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篇或在教育部门组织评比中获奖。

4.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教学反思就像是一面镜子,使我能静下心来看清自已每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我多角度重新思考。通过教学反思能更全面的、充分的、有意识地去思考教学内容中潜在的价值,能认识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积极主动的提出改进办法,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2011学年我将继续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积极地向陈合力老师和其他名师学习请教,借助“名师工作室”平台,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更大地提升。在这一年里,我将会把握这个宝贵的机会努力学习、虚心请教、积极思考、认真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一、研修举措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教研能力。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新理念,及时把握课改的前沿信息,并努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之中。积极参与业务学习和工作交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的讨论。自觉参与课题材研究,提高科教研能力。3.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潜心钻研信息技术教材,以上好每一节课为前提,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信息技术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逐渐突显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4.提升业务,乐于动笔,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努力钻研业务,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以便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5.注重经验积累。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和论文,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上传到工作室网站里,以便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

二、研修内容

1.坚持每天阅读相关教学专刊、专著:每学期至少阅读3—5本习作教学理论著作(含刊物)并撰写读书心得,进行内部交流。

2.聚集课堂教学,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每学期精心设计一节公开课,作好教学反思,并与同学科教师们课后进行互评,互相切磋,共同提高。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做课。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记录,及时记录听课体会和修改意见。利用观摩学习的机会,见贤思齐,学习提高。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学活动,研修提高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艺术。

3.撰写研修经验总结。每学期撰写关于作文教学的经验论文一篇,并力求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在学年结束时把自己在研修过程中的学习、进步和体会结合起来写一篇个人研修分析与总结。4.积极思考和研讨名师工作室的科研课题,高效完成工作室的研修任务。

一、现状分析

1.199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取得地理教育本科学历和理学士学位,同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13年余。

2.爱学生,爱教育,希望将教育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而执着追求。3.爱学习,爱思考,有读书和写作的习惯,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在教学、教研方面有一定的潜力。课堂深受学生喜爱,面带微笑,充满激情,课堂设计注重实效性、科学性,努力创造紧张愉悦的高效课堂,重视师生互动,特别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表达能力的锻炼。参与编写、出版教辅材料多部。

论文、课件、优质课比赛、录像课、板图比赛等多次获得省、市一等奖。

多次在东莞市地理教研会上发言,开展新课程教师培训专题讲座、板图应用讲座、高考备考专题讲座等。多次为东莞市高中各年级统一考试命题。

2006年被授予“广东省优秀中学地理教师”荣誉称号。

二、发展目标

1. 改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形成优秀的教学风格。

2. 提高科研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多出有价值的教研文章。3. 提高科组管理、建设能力,建设优秀的科组,让科组成员得到发展。

4. 提高自身的影响辐射能力,将有价值的教育思想传播出去,与同行交流,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5. 提高职称。

三、发展措施

1.读书学习:既要广泛阅读,又要有所专注,涉及哲学类、文史学类、教育类、德育类、地理专业类等。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活动。

近期读书目录:

2011年9月:《做一流的教学能手》林华民,已读,并写读后感《努力打造魅力课堂》,发表于《郑健的教育》博客,并在东莞市名师大讲堂演讲。

2011年10月:《教师的专业成长》刘良华,已读,并写读后感《教师的专业成长》,发表于《郑健的教育》博客。2011年11月:《爱与孤独》周国平,在读。2011年12月:《妞妞》周国平

2012年1月:《高效课堂的九大“教学范式”》李炳亭、《问道课堂》李炳亭

2012年2月:《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

2.参加黄道才名师工作室:参加东莞市地理学科的黄道才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积极撰写研修日志、听课评课小结,参与课题研修等。

3.读教育硕士:已经报考华南师范大学地理教育硕士,如果能顺利通过,准备在2012年8月就读。

4.写作:建设教育博客:《郑健的教育》分为四部分——交流:听课与评课;学习:阅读与思考;成果:成文与演讲;业余:诗歌与生活。积极写作,记录教育思考和人生感悟,执着追求教育事业,丰富教育人生。5.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实践出真知,做一个积极思考的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问题,思考对策,就像微型科研所提出的,问题就是课题,对策就是研究。

6.做好继续教育工作,积累学时,通过计算机考试,为评职称做准备。

四、具体规划

发展方面

具体规划与落实措施

教学设计

进行启发式教学设计,将启发学生思考放在第一位。争取每学期出一篇精品教学设计,争取发表或者参赛获奖。

学案设计

不断完善学案设计,争取在三年内形成系列。

课件开发

精心设计每个课件,争取每学期拿出一个精品课件参评。

案例撰写

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案例,专业教学和教育类兼顾。反思撰写

常规性撰写教学反思,争取每学期出一篇精品反思

论文撰写

在德育和教学两个方向撰写论文,每学期一篇优质论文。

试题命制

好的试题具备教育性,坚持自制试题,加强原创性,提高命题水平。

汇报课

坚持每学期一节公开课,根据名师工作室安排开展汇报课。

研修日志

坚持撰写日志,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听课评课;教学思考等。

课题研究

自己的课题是“两高一优教学理念”、“学案导学教学设计”,继续丰富完善,学案形成系列。名师工作室的课题是“融合性课堂”。学校的课题是“高效课堂建设”。

发表与获奖 建设教育博客,在自己博客与名师工作室上发表文章;成熟的文章积极投稿或参评。

成长报告

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维度 篇7

一、重视教师的人本需求, 正视教师的心理和现实问题

知识社会使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升, 教育已经成为知识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这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又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和行为压力, 如职业倦怠、情绪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国家中小学健康教育课题组的一项测试表明, 51.23%的教师有心理障碍, 其中轻度、中度与重度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分别占32.18%、16.56%与2.49%。可见, 教师队伍的心理现状不容乐观, 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否, 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心情、热情与激情, 而这些恰恰是教育资源中最活跃的因素。

近年来, 随着教师考核制度的不断量化, 升学竞争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些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往往采取封闭的办法, 不与同事或同行交流, 使原本最开放的教育教学方法成为“江湖秘诀”。一些重点中学盲目扩张造成班级膨胀与生源素质下滑双重压力, 教学与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加上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缺少沟通和默契, 使教育难以形成合力, 最后因为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使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学生数量的扩大导致教师更新速度加快数量猛增, 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代沟”, 很多观念或者具体问题难以达成共识, 教师之间产生猜疑、抱怨等不良情绪。在这疲于应付的人际氛围中, 教师职业所固有的神圣、尊严与快乐被消解, 取而代之的是烦躁、压抑、苦闷与痛苦, 教育的短期化、狭窄化及功利化等现象就成为必然。

二、营造以师为本、和谐发展的团队氛围

教师既是普通人又是角色人, 有正常人的情绪波动, 也有因为从事脑力劳动、受到职业道德约束及社会的评头品足而产生的压抑与焦虑。长期以来, 人们对教师的评价注重于外在价值, 管理方式停留于外在束缚, 教师缺乏提高自身心理素养的意识和能力, 缺少对专业发展的关注, 使教师的发展自觉容易失落, 因此, 在管理中, 要遵循“以师为本, 和谐发展”的原则, 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首先, 要关注教师的生命自觉。使教师正确地认识自我, 愉悦地接纳自我, 恰当地控制自我, 主动地设计自我, 能动地完善自我, 把握自身生命发展的主动权, 与学生一起健康成长, 与学校一起同步发展。其次, 提倡“以爱育爱”的人本关怀。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爱是教师间的宽容与大气, 爱是不同年龄教师间的主动沟通和换位思考, 爱是年级组里的和谐氛围。管理者有责任在教师团队中营造爱的氛围, 使教师情感丰盈, 用爱化解矛盾;学会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调整心态、调整期望值;学会沟通、分享、分担;学会以平常心对待各种荣誉、得失。让教师每天都快乐起来, 快乐地对待自己, 快乐地对待学生。再次, 要重视教师的主体价值。重视教师在团队中的情感和体验, 尊重教师意愿, 促动教师的内驱力, 给教师提供充分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实现教师个体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的有效统一。

三、实施“榜样”工程与“新秀”工程并举的培养策略

教师团队由老、中、青不同年龄的教师组成, 不断涌现出一些出类拔萃业绩的“名师”, 他们炉火纯青, 有点石成金之技巧。老教师经验丰富, 老练娴熟;中、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如果老中青教师搭配得当, 就能形成和谐进取的团队。如很多名校建立制度, 在各学科中积极引导、挖掘优秀人才, 通过选送他们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 达到“培训一个, 带动一校, 辐射一片”的效果;支持他们拓展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为年轻人提供示范;支持和鼓励他们走出校门, 活跃在各级学科教研活动中, 在各级相关学会或团体中任职, 提高知名度;支持他们参与现行高中教材和教参书的编写, 扩大影响力。通过上述做法, 一批熟悉学科全貌、了解学科动态、站在学科前沿的优秀人才从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 成为业内认可的颇具影响力的行家、名家, 既自然又必然。同时, 通过“指导教师制度”、师德演讲、“名师”讲座等方式, 指导、带动、影响一大批青年教师, 即“新秀工程”。有些学校实施的“指导教师制度”, 以“一对一”的“结对”形式, 帮助新教师全面、系统、扎实地打好教育教学基本功, 驾驭讲台, 迅速成长, 很有成效。

搭建舞台焕发青年教师的青春活力和创造锐气。鉴于高中学生增加的现状, 新教师的比例也在快速增长, 许多学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据专任教师的半壁江山。培养和锻造这批年富力强的师资力量, 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通过开展汇报课、公开课、新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立项课题研究、师生研究性学习、艺术节、教育教学开放周等活动, 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成长的机会。只要团队引导得当、渠道畅通、氛围健康, 只要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大胆尝试、勇挑重担, 就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崭露头角。同时, 教育的改革发展、职称申报年限的调整, 使教师的成长周期较之过去有所缩短, 35岁评上高级职称的已不在少数。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 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明创造, 都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时, 分别是22岁和28岁;居里夫人发现钍、钋、镭三元素的放射性时是31岁, 得到了第一次诺贝尔奖。应该有造就青年教师成才的迫切意识和良好愿望, 有责任在团队中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良好格局, 让青年教师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有所作为, 勇敢跨越。

四、创造良性竞争环境, 营造双赢共好的团队风尚

教师团队应该引入良性竞争机制。教师之间, 既是天然的合作者, 又是潜在的竞争者, 这种微妙复杂的关系, 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是自然的, 只要我们合理、巧妙地加以引导、解决, 就能化消极为积极, 变被动为主动, 打造出良好氛围的教师团队。

要在教师中提倡合作、共享、双赢的团队理念。在竞争中提升自我和他人, 达到双赢共好。有一位高级教师对校长说, 他最近的每节课都成公开课了, 每节课都有教师来听课。校长说:“那好啊!来听课的教师得到了收获, 你自己因压力而备好每节课, 岂不是双赢和两全其美吗?”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良性竞争的环境, 形成“能者上, 平者让, 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如我校改革对教师的评价制度, 对教师任教班级中学生成绩着重于过程性评价, 对各班高考成绩采取起点、终点跟踪评价,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一目了然。这样, 对各班的教学评价位于同一起跑线上, 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调动了教师积极性, 得到的回报将与他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成正比。

五、形成学研结合、教研互动的团队支撑

对于一个合格的教师而言, 只教不研是一种缺陷和遗憾。对管理者而言, 只重视教师的人本需求还远远不够, 只有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创造机会、注入活力, 才能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和职业价值得到体现。

1. 要开展特色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具有切合本校实际、贴近教师特点、时间可灵活调度的优势。校本培训要把握:“以校为本、主体发展、学研结合、逐步推进”的原则。内容可涉及以下方面:常规培训、师德培训、教师业务培训、班主任业务培训、行政干部培训等。手段可以采用课程教学、系列讲座、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师徒带教、读书心得、网络指导和实践反思等。校本培训能使教师经常“充电”, 使教师及时吸收教育新理念, 学会多渠道收集教育新信息, 有目标、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发展。

2. 要鼓励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点, 学科教研是面, 点面结合才能使课题研究持久并充满生命力。课题要植根于教育教学一线, 推动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研组必须落实相关课题, 鼓励青年教师作为新的教研力量积极参加, 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学会分工合作、学会资源共享。要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落实对各个课题的跟踪、总结、评比和推广。要结集出版课题研究成果专刊及教师论文集, 展示学校群众性教研成就和实力, 发现、培育和褒奖教研人才, 使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六、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教师的职业从根本意义上来说, 就是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生存、生活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幸福, 培养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在幸福学生的过程中, 教师也从中体验到幸福自我的快乐。要实施幸福教育, 让教师做幸福的教师, 在教师、课堂和学生三者之间找到结合点和幸福点。

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 这种教师“蜡烛论”虽然悲壮, 但不能提倡, 因为它不能持续, 是一种资源浪费。教师应该在从教学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人生理想, 让每一个成才学生的背后站立一个成功教师的身影。既照亮别人, 又照亮自己。教师应该有人生的追求、人生的梦想。在教师从教的道路上, 不单要成长、成才, 还要成家, 成为名教师、特级教师这样的教育行家、名家, 这应该成为教师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也是教师人才培养的更高层次。

摘要:本文从关注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必须重视教师的人本需求, 以师为本、良性竞争等方面的问题, 提倡发挥榜样的作用, 促进和谐发展。

农村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篇8

1.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较差

长期以来,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初中阶段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为中考当中进行开卷考试,且在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合卷时只占总分的40℅的历史科,引不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在师资配备和教师培训方面也将其放在陪衬位置,即使是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往往兼任着思想品德科目。其中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生疏,甚至把握不了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要求。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知识,许多历史教师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旧教材,并且是从其他学科的旧教材中成长起来的,旧教材、旧教法在他们脑子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方法。广大教师形成了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情感目标的培养。学生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他们难以参与课堂活动,很少,甚至没有问难、质疑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质量。

3.教学条件简陋,教学环境差

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设备较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的学校甚至长期没有历史挂图,没有幻灯、录相器材,就算现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帮助下,个别学校装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也不高,同时还得优先满足其他科目的教学。所有这些,都给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要求

历史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包括师德素质、学科专业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我认为专业素质十分重要。历史学科专业素质是指对历史教师对历史学科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其合理的知识结构基本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历史的专业素质,历史老师必须具备中学历史教科书所需要的历史知识,能驾驭中学历史教材,同时还需具有比较广、较深的通史性知识和专题性和断代史、国别史的专业知识。二是了解历史学界最新究的成果,具备能参与历史学术问题讨论的基本能力;三是要具备与历史有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知识。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历史老师的专业素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

1.确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2.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历史的渠道;

7.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三、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途径

(一)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开展好历史教学,完成课标要求的基本目标的前提。所以在新课程标背景下历史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把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重点,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 基础,教学中既要关注共性,又要满足主体性发展的需要。其次,教师的教学不能满足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借助课堂搭建平台,对文本进行再开发,师生相互对话、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第三,评价观的改变,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成绩为主的评价观代之以关注过程、侧重发展素质,增强能力的评价观。

(二) 积极参加培训和自我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首先,教师应重视自我学历的提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其次,平日还应该广泛的结累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思想品德、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历史教师在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还应大量学习、掌握、探索各种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绘制图表与使用直观教具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等。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多给基层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加各级培训的机会,教师本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参加新课程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国培计划给了我们提高的平台。。

(三) 潜心教研,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随时都可能碰到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如历史课上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下课了而学生讨论还没有结束怎么办?学生准备的史料不够完善还让他们继续展示吗?如何把传统教学与课改有机结合起来?等等。

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参加校本研究活动,主动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教师应依据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克服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和实践学习策略的教学,在丰富自己的陈述性知识及程序的同时,还要研究策略性知识,探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从而为学生提供策略上的咨询和指导。

(四) 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反思教学的进度和步骤,增强计划性,确定适合学生或课堂具体情况的学习策略以及完整的实施方案;二是反思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情况,借助富有吸引力的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并得以维持;三是根据课堂学习情况的变化,审时度势,及时发现新情况,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采取有力的变通措施;四是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只有堅持及时的系统性、科学性的教学反思活动,教师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从而成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五)同伴互助,共同实际研究和提高

一方面,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分小组或结对进行教研和学习,进行共同实践研究和提高。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请他们给历史老师们开讲座,上示范课,指导评点年轻教师,提高全体老师的专业素养。

历史新课程改革激励鼓舞着历史教师,只要广大历史教师在新课改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才能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地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篇9

“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随着人类向更高文明的发展,对教师这一神圣而又平凡的岗位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有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

首先,谈谈我的现状。

今年已经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三个年头,第一年,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在专业和能力上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第二年由于自身原因,仅仅是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在专业和技能上没有多大进步。现如今第三年,我要好好的规划,好好地努力。

我是个新上岗的青年老师,在教学经验上有所不足,需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探索。如无法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从一些常见错误中走出来。同时我是个本科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和探究能力,活到老,学到老。我应该多多学习一些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学习一些教学管理。这样既提高了专业技能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次,专业发展目标

今后发展的总目标是提升理论与实践智慧,形成鲜明高效的教学风格。提升研究教学与课题水平,在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后备人选。

我的师德目标是加强师德修养,锻造高尚的人格,积极进取,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不歧视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坚定献身教育的信念。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感恩学校,感恩家长,感恩社会。

在专业方面首先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从进一步了解学生入手,从而更有效的把握课堂,善于捕捉课堂教学契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的激励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

积极钻研业务,多看与教育有关理论的书籍,认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把握一切听课、培训的机会,做到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参与中不断提升自己。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发表。继续请师傅对自己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指导,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争取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对前两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将前面进行的课题研究写出阶段性结题报告。总结之前参加区里培训收获与成果。

中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 篇10

【关 键 词】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研究内容;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0-03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师是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最终执行者。随着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规模的扩大,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高了外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能力,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外语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处在小学和大学之间,中学阶段的外语教育承上启下,中学外语教师更是压力倍增。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展开和水平的提高对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吴欣在2005年的调查中表明: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庞大,但合格的英语师资仍然缺乏,特别是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发达国家对外语教师的培训投入都很大。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入职准备和在职培训要加强。如何改进和充实教师继续教育原有的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建立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外语教师队伍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但是专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宏观方向讨论比较多,微观细节问题关注不够。微观细节在这里指的是如何改进和充实中学外语教师现有的继续教育内容,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对于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时代在发展,中学外语教师的继续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而入职准备、在职培训和培训后自身发展是外语教师成功的三部曲,本文探讨的内容侧重于后两者。

二、继续教育的意义

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涵盖两大部分,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外语教师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属于“教什么”的范围,而“怎么教”则涉及到外语教学法研究问题。外语教学法又称应用语言学。其实应用语言学的说法还不足以反映外语教学法复合多元的概念。外语教学法涉及语言理论,但研究更多的是语言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中学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以外语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为主。培训课中一些语言类课,如语言学、语体学、语音学等课程可适当减少,而外语教学法研究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科研方法等课程要适当增加。

外语教师继续教育侧重外语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意义在于:第一,语言教学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外语教学区别于母语,外语教学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外语教师步入课堂,就会产生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才能教得好的疑问。而后两点恰好是教学法要研究的内容。第二,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师大都具备英语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从完善和补充英语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的角度出发,培训也应增加外语教学法的内容。第三,外语教学法与英语教师的平日教学关系密切。直面错综复杂的教学现象,教师内心自然会产生急迫感,希望用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解决教学问题。外语教学法研究其实也是教学反思的内容,学习和研究外语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四,外语教学法是前辈和同行教学研究的经验总结。教学研究需要传承发展,学习研究外语教学法拓展了外语教师学术思路,为科研奠定了基础。学习和研究外语教法是提高在职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一条重要通道。

三、继续教育的内容

中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事关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应以外语教学法学习研究为主兼顾其他,有以下几个具体方面需要注意:

(一)提升先进教育理念

放眼当今世界,教育变革的潮流精彩纷呈。这种潮流可用“大众化、民主化和人本化”三个词来概括。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给我国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我国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也是世界性教育变革的一个方面。融合了国内外的因素,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表现在教育宗旨更多地从学科转向社会、生活,转向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涉及人的个性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发展为本”等理念。对于外语教师而言,应该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在外语教学中努力构建平等的、和谐的、人性化的师生关系,改变原先传统的“一言堂”等教育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握着外语课堂上“如何教”的方向。教育新理念是外语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打好教学理论基础

理论源于实践,经过检验证明后又反过来指导或作用于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语教学理论首先涉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及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语言理论主要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等;语言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现在流行的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是外语教学研究的基础。在外语教育发展史上一些有影响力的教学法都有其理论的强力支撑。如,在20世纪60年代流行一时的听说法就是以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而20世纪70年代流传至今的交际法则是以功能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为基础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学习和研究外语教学理论能使外语教师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三)设定科研主攻方向

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外语能力、外语传授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外语传授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都同外语教学法研究有紧密关联。因此,外语教学法研究应该是中学外语教师培训中和培训后自身专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外语教学法是一门探索外语教学规律的科学。外语教学法研究的范围包括外语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教学对象,它涵盖了指导外语教学活动的一般理论、原则和各种教学流派的总体,有时也泛指一种教学原则、境界、氛围,甚至是某项具体教学方法。外语教学法研究主要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外语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大量涉及应用性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外语教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等。身处一线的教师要特别留意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策略、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语篇教学、跨文化交际、信息技术利用、课件和教材编写、测试方法改善以及外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

nlc202309010618

(四)提高外语教学能力

外语教学能力是教师实施“如何教”的能力,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知识、技能和能力及言行举止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心理特征。就课堂话语而言,外语教师的言谈需要具备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功能。因为外语教师的课堂话语既是学习者的重要输入来源,同时又是他们需要模仿加工的对象。此外,其它教学技能的运用也不可小视。内化英语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和交际策略的运用,思维具有逻辑性,口头表达清晰和富有条理性,组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等,都是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外语教学有其自身特殊性的一面,因此除了普通心理学外,外语教师还应该了解和学习语言心理学、语言学习理论及二语习得理论,以便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教学规律,争取教学主动。

(五)掌握外语科研方法

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师培训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掌握一般的现代教育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应该包括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查找资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独立研究以及与他人合作研究的能力。为了使研究论文更有说服力,还要指导教师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问卷法、观察法、个案法、统计法、对比法和学会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分析。中学外语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可以写评述性论文,也可以做实验对比,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式论文,或是多方面相结合的论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各有各的特点,定量研究根源于实证主义,提倡用数据说话,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外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

(六)训练批判性思维

得益于专业和职业的优势,外语教师的模仿能力、记忆力和组织能力一直在得到强化。外语教师善于吸收,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但不少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强。这方面训练不足会影响外语教师教学和科研潜在水平的提高,如对西方新潮观点就不能盲目吸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批判性精神,二是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性精神指的是有意识地进行批判的意愿、倾向和心理状态,它能激活个体的批判思维意识,促使个体朝向某一方向思考,并用辨析、审慎的目光来看待事物。批判性精神还包括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独立自主、思想开放、不迷信权威等特征。而批判性思维技能则是指进行有效批判思维活动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策略。批判性思维技能一般包括:能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判断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的一致性;察觉出那些已经明说或未明说的立场、意图、偏见、假设及观点;从多种角度考察事物的合理性;在事件的大背景中检查适用性;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预测可能的后果等等。

(七)用好外语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教育信息技术的导入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特点。教师要重视教育技术的掌握,教师培训中要培养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设备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的能力,包括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的应用等。教育技术是当前外语教学的“重型武器”,教师要用好这个武器,但不能唯武器论。对教育技术提供的大量教学信息、教学资源,要有舍取和选择。掌握教育技术也包括要树立起对教育技术运用的正确态度,学会调控方法,灵活地运用教育技术的同时,外语教师要清楚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教好外语,还得遵循外语教学的自身规律。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有促进力的外在因素,掌握外语教育技术还包括语料库的使用。

(八)扩展教师知识结构

中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有利于教师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外语课程是一门语言课,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师需要掌握相关国家和本国的文化知识。培训课程在帮助他们掌握运用外语语言能力、了解科研方法的同时,增加对相关国家社会、政治、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语言与文化关系及国际理解的认识。同时,外语教师的自身结构中也应包含对人文社会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其中也包括中国的文化知识。因为语言交流有输入也有输出,要教会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中国的事物,以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四、结语

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具体内容安排还应根据外语教师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特别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在职培训外语教师而言。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学校的组织固然需要,但个人的自主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这里有兴趣爱好和针对性的问题。改进和充实中学英语教师培训内容,观念也要更新。教师继续教育不光是专业知识的灌输,注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多增加典型教学案例的研讨,理论联系实际。现代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知识建构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至关重要。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要培养教师具备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自身专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孟臻,须文瑜.反思外语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5(6).

[2]吴欣.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5.

[3]孟臻.信息技术发展与外语教师角色智能提升[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4]孟臻.外语教育政策与国家发展[J].福建论坛,2011(12).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怎样提高党员党性修养下一篇:《重返地球》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