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性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抓手,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璧山区抓住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主线,以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为抓手,以发展田园康养乡居产业为支撑,最大限度释放宅基地、农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价值,有效促进生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着眼激活农用地,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农用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重要载体。璧山区丘陵面积占到80%以上,耕地呈现面积少、地块小、坡度大、零星分散的特点,传统基地农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因此,在充分考虑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情况的基础上,璧山区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抓手,通过“五大系统”有机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供给多元化、农业产业融合化,倾力打造重庆的“菜园”、“果园”、“花园”,带动订单农业、农文旅、田园乡居等产品共生互生。

一是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系统。全面普查掌握农用地及水域面积、土壤和水质等基本情况,根据产出农产品品质要求,分类制定土壤改良、种苗选育、化肥农药使用、病虫害防治、成品分拣等标准,确保生产经营标准化、一致性。积极探索农田宜机化、农机宜地化,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田宜机化改造,变“小田”为“大田”,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农机装备及农机化生产新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综合利用率。

二是建立社会化服务系统。搭建农业技术公共咨询、农业机械租赁服务、农业用工服务、涉农资金平台,提供低成本技术咨询指导、农业机械化服务租赁等综合配套服务,降低农业生产主体资金和人力成本。建立涉农资金“拨改投”机制,整合涉农财政资金,打造涉农“资金池”,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格局。

三是建立农产品监测认证系统。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农产品检测、“一码全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政府监管、监测认证保险体系,打造从田头到餐桌安全全产业链。

四是建立品牌营销系统。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打造线上线下独具特色的营销方式,成立由国资控股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公司,实现产销一体化。“线上”分门别类将农产品集成到城市生活网,通过“一站直达”智能物流配送体系第一时间配送到居民家中。“线下”采取直供方式,在重庆市内各大超市设立专柜、居民小区设置直销点,精准对接高校、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形成“订单式”供应。

五是建立利益联结系统。构建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庄+家庭农场+农户”生产经营形式,以“保底+分红”的形式分配利益,联结各农业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社会服务平台和社会基金,使各方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产业发展的红利。

着眼激活宅基地,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财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处于长期闲置状态,但由于政策限制,缺乏将闲置农房进行交易的合法渠道,农房潜在价值无法实现。同时,大量闲置农房因年久失修,出现墙体歪斜、垮塌等情况,有的甚至已成为危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璧山区始终坚持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充分尊重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宅基地收回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三权”分置、“三变”改革,有力助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一是探索建立宅基地拆旧复垦机制。坚持“一户一宅”原则,对建新未拆旧、一户多宅的房屋统一拆除;对长期无人居住的,由所在镇街进行证据固化后统一拆除,并给予户主残值补助,当事人凭证据享受农房审批政策或在征地拆迁时按征地时的政策享受补偿安置;对群众自愿且符合复垦标准的,给予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12万元/亩、2.1万元/亩的最低成本价标准补偿,地票交易价款中按规定扣除建设用地复垦成本后的地票净收益,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85∶15比例分配。

二是探索创新“三变”改革新路径。按照“点上突破、面上铺开”原则,选取璧山区丁家街道莲花坝村、石垭村等20个村作为“三变”改革试点,探索以“公司+合作社+农民”方式,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有效提高农民财产增值效益。比如,在丁家街道莲花坝村民宿项目开发中,村集体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企业共同成立合营公司,再由合营公司与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即入股农户)签订协议具体运营民宿项目,项目实行“保底+效益分红”方式,入股农户按农房结构每月获得砖混4元/平方米、土木2元/平方米的保底收益,村集体按此总额的10%获得保底收益,企业没有保底收益,项目产生利润后,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分配20%,余下利润由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按7∶1分配。

着眼激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大力发展田园康养乡居产业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用地形式。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从法律层面上破除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障碍,但可入市的范围严格限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璧山区从入市交易、产业发展两个方面积极探索,做大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做活入市交易。严格遵循乡村规划“三区三线”空间管制,优化调整镇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规划,合理安排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布局,在确保区内占补平衡的基础上,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积极搭建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农村要素交易市场,将符合条件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有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二是做大产业生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良好的农用地、宅基地用地条件,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积极培育“田园+康养+旅游+旅居”新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依托璧北区域良好的山水林田生态本底,规划建设301平方公里大健康产业生态区,大力发展研学旅行、田园乡居、农业展览、医疗服务、中医药、养生养老和健康体育、健康旅游、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健康信息化等产业,打造服务成渝、辐射全国的大健康产业集聚区。遵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以茅莱山良好的自然风光为基底,建设10平方公里都市田园产业生态区,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中医药康养植物园、户外游乐、科普研学等相关产业,将文化内涵、田园形态与城乡空间有机融合,营造“有山有水有田园、有诗有景有远方”的大美意境。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探索下一篇:大学就业指导形式在新形势下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