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和谐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和谐(精选4篇)

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和谐 篇1

促和谐

领引产业

促发展

——省级农民劳模谢永忠先进事迹材料

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支部书记,但是在中方县陈家湾村的村民心里,他是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陈家湾村党支部书记谢永忠。

近几年来,他带领陈家湾村干部群众积极培植农村特色产业,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9年2月,陈家湾村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发展种养大户13户,水果和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外出务工人员达656人,2009年村集体收入1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50元,预计2010年村集体收入可达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8010元,各组通路、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谢永忠本人也先后被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湖南省先进优抚对象”,被市委评为“优秀党员”,被中方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村干部”、“优秀党员”等殊荣。

一、抓经济,促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谢永忠同志自从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始终以发展经济为己任。为了搞好产业结构调整,2002年他带头种植葡萄,2003年他又贷款10万元,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到15亩,扩大柑桔面积到50亩。2006年,他又开始种植礼品西瓜。到2010年,谢永忠累计发展葡萄20亩、礼品瓜40亩、柑桔50亩,年收入预计可达40万元以上。在大力发展种植业,为全村村民做好表率的同时,谢永忠同志作为支部书记,积力跳出小农经济的圈圈,通过项目支持、企业带动、大户示范等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争取到国家土地整改项目资金1500万元,对全村1200多亩耕地进行整理,改善了生产条件。之后,引入湖南省泰格林纸业集团下属的森海公司苗圃基地落户到村,并通过土地流转,带动了花卉苗木的发展,现全村种植花卉苗木1100多亩,形成了公司+农户的产业链条,推动了苗木产业规模化发展。2008年,谢永忠同志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调动群众种植特色水果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优质葡萄1200多亩,优质西瓜1000亩,柑橘2000余亩,市柑橘集团和深圳沃达丰在陈家湾的柑橘基地,也已成为全市的示范基地,全村形成了“葡萄、西瓜、柑桔”三大水果产业格局,每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190多万元。

二、抓基础,改面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了改善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谢永忠与村里一班人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落实了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建沼气、建远程教育基站、建村部和希望小学、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等实事,村里面貌明显改善。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抓硬化、美化道路工程。他紧紧团结村支两委一班人抓住国家通村公路建设的机会,多方筹资300多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37万元,企业赞助70万元,村民自筹93万元,硬化村组公路13.71公里,栽种绿化苗木1200多株,绿化道路3500米。二是抓自来水入户工程。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国家安全饮水工程资金180万元,安装自来水820多户,有力地改善了村里2300余人的饮水问题。三是抓清洁能源改造工程。自2007年以来,在谢永忠同志的带头和鼓励下,陈家湾村先后兴建沼气池100多座,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0多台,既有效节约了该村的能源,又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对改变“脏、乱、差”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村里重点抓了标准化、无害化厕所修建和改造工程、生活垃圾和农资废弃物集中处理工程,截止目前,全村结合沼气建设,已对厨、厕、栏进行改造180多户,建垃圾点20多个,实现了垃圾和农资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四是抓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程。投入资金45万元,图书馆,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多媒体中心,远程教育,警务室等一系列服务农民的活动场所建成,面积达45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村级活动中心目前已投入使用。五是抓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争取到团省委青基会资金30万元,对村小进行了重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六是抓村容村貌治理工程。对张家垅、陈家湾、老屋头等四个小组的庭院进行了综合治理,各村民小组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七是抓农田水利灌溉和防洪工程。争取到国家资金120万元,对泸洄溪水库5公里主干渠和500米黄松溪防洪堤进行了重修,村里抗自然灾害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树正气,促和谐,不断提高村民素质

协会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忙 篇2

盐都区楼王镇渔网窗纱协会党支部成立以来,支部一班人围绕做大做强渔网窗纱优势产业,带领全镇农民放手大胆发展渔网窗纱产业,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专业支部引领富民、以党员干部带动富民、以特色产业支撑富民的新路子,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

楼王镇渔网窗纱协会现有会员企业33家,拥有织机720台,拉丝机48台,固定资产4500万元。协会在培植产业集群上下功夫,利用现有住房、闲臵队房校舍作车间机房,大力发展渔网窗纱产业,扩大企业规模,培植产业特色。目前,全镇17个村居家家有渔网窗纱企业,特别是在跃马公路沿线,渔网窗纱企业更是一家挨一家,厂房相邻,机声相闻,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渔网窗纱协会以党支部为核心,把优秀的农村党员、农村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通过“双培双带”培养成为企业协会的后备人才,增强企业活力;仁和村党总支书记张志彬、汉张村党总支书记俞文京带头新办渔网窗纱企业,为外来农民发展撑腰,为全村渔网窗纱产业发展掌舵;同时发挥支部组织作用,带领全镇人民走上了一条特色致富的道路,为楼王镇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渔网窗纱总量急剧扩张,专业组织能力增强。全镇渔网窗纱企业已由1个村扩张到17个村居,挡车能手发展到近千名,蟹袋加工队伍扩大到千余人。外来妇女在集镇一边带小孩读书,一边加工蟹袋的就有近百人。与此同时,协会配齐了主席、会计、保管、监督员等,支部配齐了支委、小组长,支部领导专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渔网窗纱产业集群的形成,强壮了专业队伍,提高了专业技能。近两年,群众除直接投资700多万元购臵织机等设备外,相关厂房、辅助设备、运输及流动资金投入达900万元,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专业技术人员从无到有,目前有大专生12名,高中生128名。

三是渔网窗纱产业链条变粗拉长,增加了农民收入。全镇年产窗纱约6000万米,发放工人工资1150万元,平均每人每年收入1万元;加工蟹袋1.2亿只,约占全国蟹袋总量的80%,每只加工费5-6分钱,仅此两项,全镇农民人均净增收入达406元。

四是渔网窗纱产业的兴起,促进了财政增收。我镇渔网窗纱企业,小户每台织机纳税400元,大户每台纳税千余元。1-6月份,全镇渔网窗纱行业已入库税收64万元,同比增长34 %,今年可净增加财政收入100多万元。

目前,协会党支部正积极创树“蟹袋之乡”品牌,着力把渔网窗纱协会支部建设成为全区先进党支部。相信,该镇协会定会沿着发展特色经济之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通过两至三年努力,力争实现“1234”目标,即渔网窗纱织机超1千台,财政增收200万元,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农民增收4000万元,尽快把渔网窗纱协会支部建设成为全市首批“四强”党支部,把仁和建设成为全省渔网窗纱第一村,把楼王建设成为全国蟹袋加工第一镇。

盐都区楼王镇党委

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和谐 篇3

——花垣县妇联带领妇女创业致富经验总结

近年来,花垣县妇联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和上级妇联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妇女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妇女发展作为两项活动的中心任务来抓,积极开展了“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通过实施“培训促动、协会推动、典型带动”等举措,大力提高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广搭妇女致富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增强妇女致富能力

针对农村妇女文化素质低、致富能力差的实际,县妇联把科技培训作为增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能力和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围绕种植、养殖,手工编织、刺绣、织锦等内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07年以来,积极协调农业、科技、劳动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致富女能人、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活动,邀请省、州、县有关专家为农村妇女传授养殖、种植、刺绣、农产品加工等知识和技能,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50期,培训农村妇女7万余人次。继续深入推行“巾帼创业富农家”活动,探索农村妇女参与农村建设的新载体。如:组织部分农村妇女利用生产经营空隙时间成立“农业家政”服务队,以钟点工、1季节工等形式,替人采摘收割、除草杀虫、看管果园等。目前,全县从事“农业家政”服务人员已发展到了2.7万余人。大力培养巾帼创业带头人、致富女带头人和新型女农民,涌现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2人,省级科技示范户1户,州级“勤劳致富屋里人”12人,培养新型女农民3000余人。

二、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妇女创业环境

紧紧抓住县里积极扶持发展农村种养业的契机,鼓励广大农村妇女自主创业,全力为她们创业服务。利用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及社区工作站、村组劳务信息联络员三级劳务输出网络,加大妇女劳动力外输力度,开拓沿海大中城市劳动力就业市场。利用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及社区工作站、村组劳务信息联络员三级劳务输出网络,着力加大妇女劳动力外输力度,开拓沿海大中城市劳动力就业市场,直接转移妇女12000多人次。配合农村信用社调查摸底,选择部分基本素质好,想致富没门路,缺少资金的贫困妇女为帮扶对象,发放小额信贷,扶持贫困妇女发展烟叶、养殖、水果开发等项目,使许多妇女有条件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22人,其中妇女650人;实现妇女失业人员再就业597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50人。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向“双学双比”女能手和科技示范户等先进致富典型学习,加入各类产业协会,以自身素质的提高谋求发展。通过选树一批创业典型和巾帼创业示范点,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挖掘推广了一批空间小、成本低、易操作、适宜妇女创业的项目。如石建湘在县妇联等单位的帮扶下,建成建湘科技园,吸收剩余劳力10余人,她本人也于2008年获得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多次深入由妇女创办的企业和农业开发基地进行调研,了解生产、经营、用工状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热情为创业女性排忧解难。

三、搭建资金平台,加伐妇女致富步伐

一是积极开展妇女小额贷款工作。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县妇联切实加强与劳动、财政、银行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妇联配合、多方协作、共同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举办主题培训会、上门宣讲、接待来电来访等形式,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及其扶持创业范围、扶持对象、扶持期限、贷款额度、担保模式、办理流程等具体内容,广泛深入地宣传到广大城乡妇女之中。同时,对申贷妇女认真做好政策解答、登记申报、调查摸底、诚信教育工作,确保小额贷款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

二是动员妇女参与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县妇联在深入推进“巾帼示范村”创建过程中,抓住国家贫困村互助资金在我县试点的有利契机,为农村妇女发展争取资金扶持。积极进村入户开展互助资金试点情况调研,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参与互助资金试点项目。目前,全县已在36个村实施了互助资金试点,妇女入社率达45%以上。仅雅酉镇排达扣村就有52名妇女借款

17.6万元,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等行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此外,让更多的农村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我们积极创新互助资金载体,实施了“芙蓉扶贷计划” ——农村贫困妇女扶贷项目,制定了项目申请书,得到了州妇联的肯定和支持。目前,“芙蓉扶贷计划”正在积极地推进之中。

三是配合农村信用社为妇女发放贴息贷款。近两年来,县妇联积极配合农村信用社调查摸底,选择部分基本素质好,想致富没门路,缺少资金的贫困妇女为帮扶对象,发放贴息贷款540多万元,扶持130多名贫困妇女发展烟叶、养殖、水果开发等项目,使许多妇女有条件开展各种经营活动。

四、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拓宽妇女致富门路

把提高妇女组织化程度、加快妇女新经济组织创建作为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的又一工作重点,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为目的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引导、支持和帮助一些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专业大户,以资金、技术、销售等服务为纽带,带动当地农村妇女加入其中,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县苗绣协会成立后,吸收会员50余人。该协会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通过协会向会员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服务和帮助解决生产资金、生产资料的不足,带动了该县100余个村苗绣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推介妇女企业家典型,争取示范带动,各地的新经济组织得到较快的发展,妇字号龙头企业、双学双比示范基地和妇女营销大户,不但成为妇女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核

心成员,而且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到目前全县已有各类妇女专业协会4个。积极发动和倡导女企业家回馈社会,汶川大地震期间,在县妇联举办的赈灾义演活动中,县市政装饰公司董事长李志珍在企业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10万元资金捐给了灾区,体现了女企业家对社会的浓浓爱心和责任心。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县妇联在带领妇女致富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涌现出许多优秀妇女典型。2008年以来,有2人获“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2人获“省级科技示范户”称号、1人获“全省创业成功女性”荣誉称号、12名女性获全州“勤劳致富屋里人”称号。

花垣县妇女联合会

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村和谐 篇4

加快建设新农村

——记沙河镇兰堡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位于临泽县城西郊的沙河镇兰堡村,兰新铁路和312国道穿境而过,辖8个合作社,共404户1404人,耕地面积3078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19元。村党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78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2名,青壮年党员39名。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村党支部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进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推动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兰堡村党支部曾多次被县、镇命名为“红旗党支部”、“先进党支部”。

一、完善机制,争创一流班子。村党支部以党建工作统揽全村各项工作,提出了“夯基础、提素质、强产业、促和谐”的发展思路,为做好全村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抢抓村两委班子换届机遇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以热心农村工作,具有较高组织协调能力、作风民主、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密切联系群众、能够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增收为标准,在全村党员群众中选拔文化程度高,关心支持公益事业的同志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了班子结构,提高了党支部班子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二是健全配套调解、治保、民兵、共青团、妇代会等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解决“有章理事”、“有人办事”的问题,提升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党支部在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按照有利于党员发挥作

用的原则,合理划分党小组。在原有玉米制种党小组,日光温室蔬菜党小组,红枣产供销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民事纠纷调处党小组,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促进党员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进一步加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结合党员远程教育,依托县镇党校、农广校等培训阵地,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劳动力技能、科技致富、设施农业等各类培训,增强了党员干部发展意识、科技意识、大局意识,提高了在工作中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谋利益的能力。

二、加强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抓学习,提高干部党员思想认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认真制定学习规划,精心组织集中学习党的政策和理论,农村实用技术、与农民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记写学习笔记,撰写、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明显提高。二是抓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健全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制度、村务、党务公开制度等10项,多渠道征求对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兑现党员服务承诺、监督党员履行应尽的义务等措施,干部作风明显好转,突出表现在今年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干部、党员积极参与调处,纠纷双方互谅互让,12起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调处。通过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等党性实践活动开展,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风、民风淳朴。三是抓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在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全面落实“三会一课” 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联心帮富”、“ 联户帮带” 等系列党性实践活动,对党员分类

管理,分层施教,结合党支部开展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服务承诺、党员底线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活动,以设置的4大类8个岗位为基础,因人制宜在党员中推行服务承诺,使党员在不同的岗位发挥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党员设岗定责活动。2011年党支部培养党员科技示范户12户,党员致富明星户5人,培养产业化经营带头人10人,培养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2名,培养后备干部3人。

三、夯实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村党支部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一在特色产业发展下功夫,提高产业效益。在稳定精品玉米制种面积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发展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拱棚蔬菜、花卉制种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兰堡村按照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与张掖市金种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落实种植3250亩制种玉米;在八社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50亩,新建钢屋架大拱棚15座,种植杂交白菜、四季豆、西葫芦、麦杆菊、锦葵、百叶草等蔬菜花卉制种;按照“合作社+公司+自管流转基地”的运行模式,起草制定了《沙河镇兰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章程》,正与工商部门联系注册沙河镇兰绿蔬菜专业合作社。二扩大红枣基地建设。在村社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312国道两侧集中连片定植红枣2986亩,在三、四社建成300亩红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苗木移栽工作,为全县红枣基地建设起到了积极地示范带动作用。三依托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农增收。村党支部鼓励农户发展养殖、劳务输出、个体经

济。目前全村有养殖大户60户,劳务输出750多人次,从事个体经营和沿路经济42户;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新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全村走上了一条班子带动、产业拉动、项目支撑、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一是广泛开展政策、法律、科技等方面进农村活动,以宣传“建设新农村,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由6名党员参加组成“自娱自乐”的文艺宣传队,用相声、小品等节目,传播新科技、赞扬新风尚,充实了党员群众的精神食粮,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村党支部还组织群众开展“平安中心户”和 “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等争创评选活动,使村风、民风有了较大的转变。三是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提升了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村上开展了 “晾被子、净灶台、树新风、促发展”为主题的清洁家园活动,引导村民搞好环境卫生,树立文明新风,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广泛动员群众栽植国槐、榆叶梅等风景树800棵;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广泛动员农户,对农户房前、院后、屋顶、墙头、路旁的柴草、秸秆等三堆杂物集中开展清理整治,对个别防火意识差、行动迟缓的农户,村委会下发《柴草限期清理通知书》,并分批次组织到村委会集中观看高台4.24火灾事故警示教育片,进行再教育,增强了清理柴草的主动性。经过清理使全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田园化建设。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活质量。结合“千名干部

上一篇:小班音乐 兔跳 教案下一篇:我敬佩一个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