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思维对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启示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运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思维和教育规律深度融合,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一切改革都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在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促进创客教育和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的联通与融合,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设计过程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建“多维度”的设计学习环境、基于设计工作过程组织混合式教学,从而高质量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能力。

关键词:用户思维;艺术设计;创客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艺术类高职教育的主客观条件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跨界运用作为中国社会变革的新思路,也必将对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互联网+”不是现代各种物理技术基础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各个部门简单的相加,而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连接,产生互动、反馈,从而产生深层次的互动性、开放性、多元性的融合。[1]用户思维作为最基础的互联网思维,已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职教育,那么用户思维会使高职教育产生怎样的改变、我们又应该如何运用用户思维去开展高职教育等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去思考与探寻。

1 基于“用户思维”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几种改变

用户思维即用户至上,是一种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高职教育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将用户变成目标消费者。那么,高职教育的用户是谁呢?政府向职业教育提供投资和经费,要求职业院校承担教育培训任务并输出合格毕业生;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向学校投资,要求学校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服务;家长和学生向学校缴纳学费,要求学校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促使他们成人成才。[2]这样看来,高职教育的用户是多元的,但是用户的需求是同向一致的,即国家需要人才、企业需要高层次技术人才、家长需要孩子成才、学生需要自我发展。高职教育可以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进而实现不同用户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满足用户的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满足用户的终极需求。[2]在这种用户思维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发生了以下几种变化:

1.1 主体平等互动: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中心”的用户思维势必会重新塑造新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垄断者是教师,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视教师为绝对权威。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打破了原有的限制,改变了教师的垄断式地位,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加高效与便捷,途径变得多元与开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平等,他们是双向的促进者,教育的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需求为导向,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学生去学习和自我发展。

1.2 注重学生体验:从教学性共性目标到表现性个性目标

注重用户体验是用户思维的核心体现,具体到高职教育就是以生为本,遵循教学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学生的体验感,教育教学的目标从原来的统一划分的共性目标,即在教学计划中预先规定好的,学习活动后应习得的具体行为,如技能、知识等,逐渐转变为存在个体差异的、突出学生自我体验的个性目标,即描述教学中的情境与活动,不规定学生达到一致的目标,允许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结果,提高学生的体验度,吸引学生持续参与的兴趣。

1.3 环境多维开放:从实体学习空间到多维混合学习空间

传统的班级教学中教室是学生唯一固定获取知识的地方,将互联网引入高职教育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环境,即教室实体学习环境随着互联网的介入,将融合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基于自身内部格式塔的心理环境等形成的混合式多维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具有爆炸式的信息资源、多通道的感知、丰富的情景体验,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满足,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建立起打破时空壁垒的共享交互平台。

1.4 方法尊重学生: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传统教学注重教学法中“教”的一面,特别是注入式和死记硬背,以讲授法为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空间、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现代教学方法以生为本,注重不同群体的学生特点,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机制,以教学法中的“学”为抓手,追求与学生学习规律的一致性,让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通过“教”法遵循“学”法的规律和方式来实现教学过程中自由个性的体验。

2 将“用户思维”嵌入艺术设计类高职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全过程

创客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或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没有专业教育支撑的创客教育如同昙花一现,并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专业教育,就高职院校而言,即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没有创客教育的专业教育就像从事工厂流水线制作,毫无活力与生机。由此可见,高职专业教育与创客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对高职人才的新要求,一方面能带动专业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冲破创客教育“华而不实”的发展瓶颈。[3]

基于此,用户思维变革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义。将“用户思维”嵌入艺术设计类高职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全过程,通过互联网思维和教育规律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可以参与到艺术设计教育教学链的任一环节,实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学习环境、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高质量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1 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把握教育整体方向,将教学内容和具体实施交给学生自己去选择,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去参与和体验。就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而言,以设计公司的用人需求和学生的个人需求为导向,设计差异化课程内容,将课程进行模块划分,一个模块对应一个典型的设计岗位要求,学生了解每个模块课程对应的岗位所需专业能力,进而根据个人兴趣选取适合他们需要的课程;教师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设计难度层次不同的任务,创造一个设计项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逐渐完善自己的任务,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在整个教学中,以学生需求为中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触艺术,学会设计。

2.2 注重设计过程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运用互联网最具特色的用户思维,将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回归到人性需求,将“技能本位”变成“人本本位”。[4]注重设计过程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每个人都能在设计专业领域找到自己不同的特点,发挥自我特色,激发自身设计潜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高职艺术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不是单一的设计师,他们或许设计创意能力强,抑或设计团队协作能力好,他们具备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技能,能够在以后的设计环境中创新成长。总之,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自我体验设计过程,找到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所擅长的地方并将其不断发展,努力成为自己所梦想成为的人。

2.3 创建“多维度”的设计环境

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是为艺术设计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场所,学习环境包括艺术工作坊、设计研发中心、创客中心、大师工作室、图书馆、计算机教室等实体空间,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利用蓝墨云班课、云课堂、微课等网络虚拟空间,打通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他人之间沟通的时空局限,凭借“虚拟网络空间+现实创客空间+心理记忆空间”,创建人人可参与、处处可联通的多维度设计空间互动圈。

2.4 基于设计工作过程组织混合式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课堂可以充分发掘和合理配置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超星、慕课、蓝墨云班课等网络学习平台辅助学生学习。首先,教师将学习资料和任务上传至平台,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其次,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经典案例分析,并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消除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一步深入知识点,将相关资料上传至平台,让学生课后不断巩固、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3 结论

用户思维作为最基础的互联网思维,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职教育教学,使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学目标从教学性共性目标转变为表现性个性目标、教学环境从实体学习环境转变为多维混合空间、教学方法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将用户思维嵌入艺术设计类高职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全过程,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设计过程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建“多维度”的设计环境,基于设计工作过程组织混合式教学。本文提出了用户思维在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互联网+”下艺术设计类高职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夏晓青,唐开鹏.“互联网+思维”对高职院校法治教育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8(2):71-73.

[2]孙兆化.用户思维: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J].当代职业教育,2016(8):1.

[3]李璟.高校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8(5):84-87.

[4]陈秀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职业教育课程重构浅析[J].黑龙江科学,2020(17):76-77.

上一篇: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略谈下一篇:高中化学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