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强化“四史”教育教学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思政课强化“四史”教育,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一招。该文旨在在把握高职教育特色和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高职思政课强化“四史”教育方向,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注重突出思政课的价值导向,在构建课程资源、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手段、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一条“从知到行、以行践知、知行合一”的教学实现路径,引导学生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四史”教育;立德树人;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要求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生动的思政课。高职院校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强化“四史”教育,既是其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其推动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关键一招。

1 高职思政课强化“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引导高职大学生知史明理、知史增信、知史崇德、知史力行,对于高职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党对这个根本问题的时代性回答,也是我党对新时代教育提出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广大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职院校必须以此为遵循,充分发挥高职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作用,不断丰富思政教育资源,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做好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领、理想信念引领和道德引领[1]。

鉴古而知今,彰往而察来。“四史”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中有最丰富的知识养分、最深沉的民族情感、最高尚的为民情怀、最广阔的眼界胸襟,无疑是高职思政课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最好的教学素材,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知识宝库。充分发挥高职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强化“四史”教育,引导学生在历史逻辑层面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问题,能够补足高职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短板,使他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帮助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这正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二是推进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一招。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就是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其关键环节是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2]。目前,高职主要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政课程,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引导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法律知识和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上述三门课程虽然蕴含了“四史”的相关内容,但是始终还是碎片化的。部分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历史脉络不清晰,碎片化的历史素材对于他们理解党的理论的历史逻辑远远不够。在高职思政课中强化“四史”教育,一方面,可以倒逼思政教师深入挖掘、系统解读“四史”知识,沉淀历史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四史”的融入能够为思政课堂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让抽象、枯燥的思政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四史”的融入也有助于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来看待历史、分析历史,在模拟理论应用的环境中进一步掌握理论的实质内核,切实增强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必然要求。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身份血脉和精神气质。“四史”记录了在五千年文明大视野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在的社会思潮中存在一种以解读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真相为噱头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进行歪曲丑化。高职学生由于自身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模糊了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3]”在高职思政课中强化“四史”教育,就是要通过历史事实激荡青年学生的思想,砥砺青年学生的精神,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4],坚定历史自信,理直气壮地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自觉筑牢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民族之魂,夯实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之基。

2 高职思政课强化“四史”教育要坚持的原则

强化“四史”教育必须做到站位要高、重点要准、落地要实,要坚持以下原则:

(1)政治性原则: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这是“四史”学习大方向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党新时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开展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任务,是从中领悟我党在不同历史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和推动中国实践的重要逻辑,主线和落脚点应该是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传承、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通过“四史”学习应让大学生明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成果来之不易,要不断增进大学生对这一伟大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2)方法论原则: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既密切关联又各有侧重。学习“四史”要统筹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突出各自的特点[3]。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是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勃勃生机。在高职思政课强化“四史”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应着重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重大贡献、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3];讲好党史发展脉络,讲好党史红色故事,讲深讲透党的理论创新,让高职思政课堂活起来、红起来。同时,以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支撑,相互贯通,全面讲授“四史”学习教育中大学生所应掌握的历史事实、先进思想和政治智慧。

(3)主体性原则:以理论性学习为主,积极推行探究性学习。只有依照规律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思政课堂的主体是青年大学生。高职思政课强化“四史”教育也必须遵循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一般认知规律,大学生本、专科阶段侧重理论性学习[4]。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强化“四史”教育,也必须以理论性学习为主,在讲授基本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要注意教授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党的理论成果和政治智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深刻道理。在掌握基础理论之后,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探究性学习,勇攀学术高峰。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反复体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魅力。

3 高职思政课强化“四史”教育的实现路径

高职思政课强化“四史”教育必须在构建课程资源、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手段、搭建实践平台等方面下功夫,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探索一条“从知到行,以行践知,知行合一”的实现路径。从知到行,引导高职学生在历史事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党的理论知识和政治智慧,真正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行践知,引导学生在学史、明理、力行的过程中,深化理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不断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自信和自觉。

(1)将“建”与“融”有机会结合。构建独立的“四史”专题课程,要与有效融入思政主体课程相结合。目前,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开设“近代史纲要”课程,部分院校的“四史”教育资源也就相对薄弱,高职学生鲜有机会接受到系统的“四史”教育。鉴于此,要加大“四史”课程开发力度,构建系统有序且有针对性的“四史”专题课程,以选修课、专题讲座等形式纳入思政教学体系,坚持“成熟一个,纳入一个”。高职院校的“四史”专题课程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点讲好“大国工匠”“中国制造”的历史脉络和历史意义。其次,高职院校已开设的三门思政课程中蕴含了“四史”相关知识,要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分散的“四史”知识进行重新整合、系统梳理,既要避免知识点的赘述和案例素材的重复,也要避免把思政课上成历史课。在思政课中讲历史,要升华到思政的价值导向。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融入党史故事,是为了强调理想信念之坚定;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融入党史故事,则须解读党的执政规律和政道智慧。

(2)将“学”与“教”互融共促。育人者要先育己。高职思政课强化“四史”教育的关键在于,要提高思政教师队伍自身的“四史”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能力。采用专家讲学、集中培训、自主阅读、分散学习等方式,让高职思政课教师率先掌握“四史”知识,继而掌握“四史”教育中的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迅速形成教学思路。同时,利用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比武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选出“四史”教学优秀教案进行共享。高职思政课的授课对象基本为“00后”,对他们进行“四史”教育时,要深刻把握其心理和认知特点,通过创新教学手段的方式,不断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要大胆使用翻转课堂,转变师生固有角色,让学生来讲述“四史”故事,解读故事背后的启示。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总结。教师点评应该是翻转课堂的点睛之笔,务必做到“一史一评,一史一鉴”,如此才能凸显思政课的价值导向。二是利用学习通、职业教育云平台、雨课堂、智慧树等,将“四史”专题课程网络化、信息化,让名副其实的网络原住民——“00后”学生能随时随地随需要地点播“四史”学习。鼓励学生利用“学习强国”APP,组建“四史”学习兴趣群、QQ群、微信群,方便交流讨论,共享学习心得。三是注重融入地方特色。大部分学生熟悉的是宏观的历史事件,对于就读院校所在地的历史疏于了解。强化“四史”教育就应该把最有触感的地方革命史、改革开放史亮出来。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四史”教育,既可以采用课后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研学的方式,也可以直接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景点,化宏观叙事为微观现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历史、体悟真理。四是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探索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四史”专题的知识竞赛、节目表演、视频制作、观影铸魂、调研采访等活动,营造师生争学热议的良好氛围。倾力打造图文并茂的校园“四史”文化墙,让广大师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四史”的魅力,逐步达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3)将“知”与“行”同步推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政教育是否入脑入心,检验其实效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做到“知行合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史的目的和落脚点也在于“力行”。一是要立足高职教育特色,积极搭建技能报国展示平台。高职学生是支撑“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主力军,过硬的职业技能是力行报国的前提和基础。定期组织学生到各企业、工厂开展专业技能的实训、实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锻炼和提升职业技能。定期组织开展各项专业技能竞赛、比武活动,引导学生在比学赶超的过程中体悟精益求精的工匠追求,进一步坚定技能报国的信心与决心。二是要围绕党政所需、群众所盼,动员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文明城市创建、环保宣传、普法宣传、防疫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身体力行地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体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为民初心,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意志和决心。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光明日报,2018-08-21(6).

[2] 赵付科.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EB/OL].(2019-08-28).http://www.qstheory.cn/politics/2019-08/28/c_1124930010.htm.

[3] “四史”之间联系和区别是什么?[EB/OL].(2021-06-11).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 id=1702274999237722207&wfr=spider&for=pc.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EB/OL].(2021-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530840.html.

上一篇:公路喜剧“?系列”的创作内涵下一篇: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