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讨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讨(精选8篇)

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讨 篇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素质对于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保障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1.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不断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实现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熟悉和钻研,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资料对政治学科的新知识和新动向进行准确把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教师的积极影响,实现政治学习目标。2.树立先a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起先进的教学理念,满足新的教育要求。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能够获得共同的进步和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以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进行货币这节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商品价值以及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这些现象采用政治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列举相关事例,使学生在对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到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3.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收集、对于课堂的控制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能力。教学过程有着动态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中存在很多不可预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中产生的信息加以掌握,将其作为教学参考进行使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对教学环节做出积极调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二、做好教学准备,丰富教学课堂

在教学准备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教材重点进行教学安排,而不仅仅是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照搬。在备课过程中,采用集体备课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教材中存在的难点,从而提高备课效率。1.在备课过程中以苏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为主要参考,对教材中的政治观点进行积极钻研,选择当下的政治材料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会中的有效资源进行分析,从而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2.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新课改的目标在于能够使学生获得共同发展,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学生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特点进行备课,对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进行简单讲解,对于易混、易错的知识要进行重点讲解。3.教师要制定出全面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按照一定的目的性进行展开,保证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采用互动教学模式

1.课堂导入。教师在课程进行前编写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案,供学生作为预习参考,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标注,教师通过学案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和产生的主要难题。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情景预设,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准确了解到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参与,减少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学习疲劳。

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讨 篇2

一、了解学生和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现状

在高中学习阶段, 高中生的年龄处于15—18岁之间, 而这个年龄阶段正是身心健康发育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同时, 步入高中阶段后, 学生面临更加紧凑的学习生活、更为庞大的学习负担及更加紧张的学习压力, 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变化。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面临巨大考验, 稍一不注意行差踏错一步, 可能就会带来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疾病。 因此, 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整个高中教学中的重要方向, 而体育教师更应该注意体育课教学水平的改善与提升。

2.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体育课作为高中生紧张繁忙学习生活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课程, 它影响着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而在目前的高中体育课程上,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部分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水平或多或少存在欠缺, 这对于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不利。 在体育课堂上,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两点。

其一, 教学质量差, 学生松散。 主要是大多数高中生因平时繁忙紧张的学习生活所迫, 平时难以得到充足的休息放松时间, 而在相对轻松的体育课程上则会变得松散懒惰。 由于体育课程教学中, 教师多数以讲解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为主, 教学质量相对较差, 也更容易导致学生懒散, 从而把体育课程当做自我休息放松的时间。

其二, 学生得不到良好的锻炼。 具体表现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差, 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准, 无法正确引导学生锻炼身体。 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教学时笼统而教, 将体育课主要划分成热身活动、讲解示范、学生反复练习。 然而, 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都有明显差异的存在。 例如, 一个肥胖且缺乏锻炼的学生和一个身体体质相对较好的学生一起围着跑操场一圈, 一个跑完气喘吁吁、脸红、心跳急促, 一个跑完仅仅额头沁出一点汗珠, 针对这两个学生的身体锻炼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应该是不同的。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因人而教。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做到对教材、理论知识熟悉, 教学时语言简练准确, 针对不同类别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强度[1]。

二、以学生健康为本改善教学行为

高中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改善。 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既包括专业知识讲解、技能培养等教学行为, 又有处理意外情况的课堂管理行为。 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而体育课程想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就必须优化完善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1.体育课前设计行为的完善

所谓课前设计行为, 其实主要指体育课堂开始前教师的基本准备情况, 包括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行为的设计等, 也是教师新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 因此, 体育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设定的过程与结果需要不断完善, 使得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相适应, 使体育课程教学有一个良好开端。

2.体育课中教学行为的完善

课中教学行为主要指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产生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组织学生, 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 通过不断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 例如,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音乐等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而展开教学;而在热身活动、自主练习时, 通过音乐吸引学生一部分的注意力, 减少学生身体上的疲惫感, 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在理论讲解时, 可以通过语言的幽默性、趣味性吸引学生, 与学生多沟通交流, 在互动中达到讲解的最好效果。

3.体育课后教学行为的完善

课后教学行为即教师在经过一堂课的实践教学之后, 再度认知、思考, 并从中反思不足之处, 总结经验教训,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中, 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正确的反思不仅需要反思自身, 而且需要从学生、同事的角度看待, 从而不断完善体育课程教学。

摘要:体育课是一种以运动为手段, 为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其运动水平、丰富其学习内容的教学课程。而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完善,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也为体育教育带来全新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是直接关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体育新课程改革任务的落实。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讨 篇3

【关键词】初中 思想政治 教学行为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影响因素

1.教育理念因素。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理念既是其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一个总的价值追求,又是其在某个具体教学情境下的价值判断。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理念包括对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政治教材、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等相关问题的基本认识或所持的基本观点。尽管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理念并不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但是作为教师本人“进行教育的内在依据和基础”,政治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行为这一中介媒体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2.知识结构因素。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对其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师要有效地开展政治教学必须拥有一个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可以说,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是思想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必须拥有所教授学科内容方面的专业知识、所教授学科的课程理论知识以及政治教师所特有的国内外时事政治信息,这些都是思想政治学科本体性知识;其次,还需要具备能够帮助政治教师有效教学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这些属于政治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3.学生因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工作的关键因素。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都制约着教师课堂教学进度、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成果的获得最终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学生是具备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潜能,而这种学习潜能的激发源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视程度。如果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足够的重视,抱以应付的态度参与政治课堂学习,那么政治教师课堂提问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也难以展开良好的交流行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二、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分析

1.讲述行为。思想政治教师课堂讲述行为是指政治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师常用于课堂教学的讲述行为主要分为叙述式讲述行为、解释式讲述行为、讲演式讲述行为。

2.交流行为。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与功能价值凸显了它的不可替代性,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更强调学生行为与认知的统一。作为马列主义思想的主要传播者,思想政治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更要使学生认同和接受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并将其转化为行动指导,这就考验了政治教师课堂交流行为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师课堂交流行为是指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政治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传递和反馈教学信息的行为。

三、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策略

1.加强讲述语言的感染力。思想政治教师的讲述要具有说服力、可信度,这与其讲课时的语言运用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政治教师在课堂讲述时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变化,富有激情地讲述。作为马列主义的宣传者,思想政治教师在讲述教学内容时需要激情饱满,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信服自己的讲述内容。因此,在课堂上,政治教师应当爱憎分明,赞扬、抨击、规劝等都要明确地在讲述中反映出来。

2.板书形式多样化。固然多媒体教学技术有着传统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但是,多媒体课件、电子板书却不能完全取代政治教师课堂上的讲述行为和手写板书。事实上,很多时候由黑板、粉笔构成的传统板书有着电子板书所无法替代的即时性和重现性。

传统板书中通常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两部分,副板书通常是教师书写的一些字词、术语、符号、图画等,有时政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即兴想到的内容也可以书写在副板书中,这部分内容可以随写随擦。同样,主要用于书写课题、标题、知识要点的主板书,政治教师也可以根据讲课需要随时增加或删减。而电子板书因为事先制作完成,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把即兴的感想展现在课件中。因此,政治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图片、视频、表格等教学素材以及需要用动态效果呈现的教学内容制作在多媒体课件中,而对于整堂课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提要等,政治教师可以运用手写板书,按照讲解思路、提纲挈领地编排,书写在黑板上。

参考文献:

[1]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03).

[2]单新梅.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的探讨[N].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5(21).

[3]曹晖,曹聘,王鹏.教师教学效能相关因素比较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8(07).

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讨 篇4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案例教;教师;角色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道德信念,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具备对于国家、民族、社会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它与其他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起,要做的是人的内心的工作,直接的对应物是人的心理和思想,所以,思政课教学的真正难点在于学生是不是“真懂”、“真信”,以及之后的“真做”。

思政课的案例教学方法借鉴了管理学和法学领域里面比较成熟的方法。案例方法运用于思政课,是指有目的地通过典型事例的有效研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头脑”的目标。目前,高校思政课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四门。我们在《概论》课尝试运用案例方法进行教学,其效果与单纯灌输的反差比较明显,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值得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学理念是思政课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一)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范式转换的基础

根据2014年统计,我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覆盖5亿人口,信息便利化已经普及。但是,在这一进程中,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在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存储等方面享有极端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过度供给和过度使用感到厌倦甚至烦躁,倍感“信息们”已经泛滥化、垃圾化。因此,学生陷于“信息碎片”的包围之下,高校的思政课如果再延续几十年“惯性”使用的广播式教学和单向灌输,其效益就可想而知了。与长期以来的照本宣科和灌输理论相对照,以“学”为中心――就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所互动以及有效互动,通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进,在新的教学理念、程序、内容等要素共同建构下,创建学习情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以会话、协作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由“以教定学” 向“以学定教”转变。

(二)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担负督导和援引的角色

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强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是指教学活动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和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传统方式中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有觉悟、有智慧、懂教育、有高深学术造诣的“知音”;学生由被动的知识存储“仓库”转变为主动求索、愉悦进取的参与者,学生之间是合作学习关系,也是在知识和智慧成长之路上的小伙伴。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成功的关键要素。

比如将“中国梦”融入《概论》课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部分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深入分析新一代领导人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讲清楚中国梦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把握,和对人民群众社会期待的真切回应――中国梦为国家、社会和人民确立了宏大的奋斗目标;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提供了憧憬、共识和凝聚力量;为国家、社会和人民进一步改革创新提供了动力和勇气。之后,对于中国梦实现的道路、方向、制度保障,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任务和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就中国梦的几个具体方面,做成案例研究,由学生自主结合产生的学习小组,以讨论的方式,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全方位多视角解读,进行案例教学。这样,既统领了课堂教学的政治基调和基本知识框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的课堂。

二、教师的自我塑造是把握案例教学精髓的需要

案例教学方法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教师对这个方法的掌握密切相关。案例教学应该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第二,课前撰写案例分析与课上讨论之间的关系。目前,在案例教学中,迫切需要提高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案例教学方法在思政课的使用中,所提高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够充分,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这个方法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对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主动优化,比如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移动网络的新颖服务方式,教师都应该及时了解和使用。在自身的道德水平方面,主动以高尚和先进的榜样激励自己,把思想和行动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一致起来,成为学生的示范,得到学生的发自内心的尊崇。在教学的业务水平方面,要自我激励,不断进取,日日提高,在琐碎的日常教学中,保持干事业的热情,增长干好事业的本领。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一般来说,案例教学方法主要有四个关键环节:第一,案例选择环节;第二,小组讨论环节;第三,课堂讨论环节;第四,案例点评和总结环节。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担负督导和援引的重要角色。以案例选择环节来说,选择的范围是在教师提供的教学大纲之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在小组讨论环节和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随时掌握进度,在课堂的现场调整情境、衔接和整合各个细分的小话题。在点评环节要具备“点睛”的能力和水平,最终使案例教学从对事情的就事论事,升华为具备理性光彩的思想结论或者引发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概论》课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这个内容,教师可以不拘泥于章节目,而是按照专题进行讲授,配合专题插入教学案例,讲出教材的精髓。这样,既简化内容,又重点突出。进行案例教学,要随时补充新的案例,并逐步建立教学案例库。例如,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战略部署。所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有必要补充最新案例,以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三)提高教师选择案例的功夫

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案例有很多,我们进行选择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寻找隐含矛盾冲突点、具备反复研读的耐读性、篇幅适度的案例。例如在讲解《概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全面深化改革内容时,引入“系列世界经济论坛活动在中国召开”案例,联系到历届论坛都会重点论述中国议题,我们借此讲述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联互通;再如教材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结合“2014北京apec会议”这个案例,先由教师讲述要点――apec是我国在亚太平衡和再平衡的政治经济关系的重大事件,历届这个组织的活动中,中国发挥的巨大平衡作用,之后,由学生小组来为同学们进一步阐述2014年北京apec的特色活动及其意义,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选择案例的第二点,要选择那些内涵丰富、在逻辑推理方面需要对以往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才能胜任的案例。这样,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挑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这样的案例特别适合小组讨论。由于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提高教学互动性、针对性和吸引力,那么,应该尽量避免案例分析一目了然式的“明确化”和“结论唯一化”。比如,在《概论》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材的逻辑结构里,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那么,配合价值观教学的案例应该不只一个,不能简单化和脸谱化。案例可以从cctv《感动中国》节目中寻找,也可以从全国道德模范获奖者中寻找。这些先进人物,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故事,了解这些先进典型,学生在准备材料对他们进行“围观”的时候,都会受到感染、激励、启迪和警醒等教育,“见贤思齐”,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内心深处沉淀的“不贤”相对照,从而达到“自省”。在准备讨论和讨论进行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先进人物的故事,理解先进人物的价值观,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在案例讨论中得到感染、熏陶,获得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指南。

三、增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重要意义

(一)案例使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案例进行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着非正式的、隐含的、没有相互说明的期望和理解。这是互动的隐含前提,它甚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行为表现。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合作,教学将被迫搁浅,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调动学生的积极配合方面,教师应该担任导演和陪练的角色,把学习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期待,和对于来自教师鼓励、期许的积极回应,热情洋溢地投入课堂的各个环节,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学习。

(二)组织小组学习的场域使生生互动

在案例教学的课前阶段,互动主要发生在小组内部的学生之间。在我们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每个学期的开学初,组织学生进行自愿结组,在教师提供的大纲的范围里面自主选题,自行选举组长,为之后的案例教学做好“前奏曲”。

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政治课主要解决“是什么”,教学目标是知晓一般准则;而在大学阶段,思政课应该解决“为什么” “如何什么”,是在解决问题的逻辑下,使学生“学而知之” “知行合一”。我们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单纯从书本到黑板的照本宣科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选取贴近生活、社会热点问题和引人关注的经典案例,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研究和讨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采取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的方法,在教师给定的比较大的选题范围里面,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小一些的题目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并在教师的相关专题教学的阶段,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的讨论情况。这个案例讨论方法,经过几年的实验,学生反映良好。以小组方式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他们通过合作完成学习的过程,分享学习的进步成果。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个人的兴趣、思维方式、基础、心理特点、性格特点不同,所以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互相砥砺、切磋,学习的过程是开放的多元的,并且经常是充满乐趣的,在达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同时,案例教学还使学生产生学习导致的成就感,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成长。

(三)建设充满趣味的课堂增加教学艺术性

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需要许多方式方法,增加教学活动的艺术性是一个着力点。因为政治理论的严肃性、抽象性和体系性,容易使学生感到吃力、畏难,那么,应该努力开发出新颖丰富的带有明显艺术特征的多媒体课件。要营造出适宜的情境和审美氛围,使学生在审美的状态下,感官活动与思想活动并举,在理论美、科学美和艺术美的状态下,牢牢记住一些情景,深刻领会我们的教学内容,在哲理和理性的层面使情感得到升华,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辨别体系。

参考文献

[1] 韩裕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耦合[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6).[2] 韩利红,陈爱祖,齐会宁.基于自主开发的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3] 王天恩.问题逻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11(7).[4] 郭文臣.即时性案例教学模式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5] 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理工大学教师科研项目“我国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与分析”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x2014f052)。

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讨 篇5

12月10日,思政部教师参加了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成都职业技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

会议由该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蒲开伦主持,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宗伟教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会会长张斌教授、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会长黄天贵教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会副会长刘文华教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主任研究会秘书长蒋家胜教授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

会上,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杨宗伟教授致欢迎辞,并就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办学趋势向与会成员作了详细介绍,重点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会会长张斌教授作了“形势与政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考”的主题发言,张会长从“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确认识反腐败的形势、当前腐败的主要特点、当前腐败的成因和当前反腐败的主要措施”等5各方面作了深入阐述。

下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主任研究会秘书长蒋家胜教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徐文教授、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副教授分别就“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探讨”和“新时期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等问题进行充分交流与探讨。同时,对参加该年会的58篇学术论文进行了颁奖,我院李光胜老师参加评奖的论文获得了二等奖的佳绩。

教师教学行为的 篇6

教师教学行为的“五步”:

“让一步”:预习指导要让学生自主发现、感知和提出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学生当做一张白纸,丝毫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备课、上课,这样的课堂没有真正从学生个体出发,导致课堂上有的孩子早就会了,不屑于听,久而久之必然养成不会听讲的坏习惯;有的孩子怎么教都不会,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效率还非常低下。如果我们“让一步”,让学生去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在学生自身产生“学习内需”的情况下学习,效果应该要好得多吧?

“慢一步”:解决问题不要忙于给出答案,留下“讲出来”的话题。

教师不光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该关注其过程。解决问题时,作为学生可能认为只要有正确答案就行,可是他们到底真的懂吗?到底真的知道这个结果是怎么来的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引领,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启发学生思考,这时班上自然会有一部分同学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把学习的机会留给了学生。“退一步”:教师退到后台,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

这一点对于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生而言是完全可以的,我们教师不能做讲台的”霸主“,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讲给学生听。

这倒是与我们这学期推崇的“三标高快课堂”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遇到问题先自己独立解决,自己解决不了,对子解决;对子解决不了,小组长解决;小组长解决不了,班长解决;班长解决不了,老师才闪亮登场——可是,我一直有个疑问,等这样一步步走下来,一节课能解决几个问题呢?能有什么别的高招吗?

“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旁边驻足观察,以发现问题,单独指导。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这样去做,而不是简单地问问学生“会了吗?”

“缓一步”:不要急于总结、概括,给学生留出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

这一点有时候也很难做到,总是习惯于自己说出来,看来还是没有以学生个体为主!

思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讨 篇7

一、概念论述

1.课堂管理方式。课堂管理方式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协调各种因素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课堂管理是教师的行为过程,它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效率密切相关,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行为有效性。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切行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行为是否有效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体现:

一是,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否多样,教学方式是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教学行为目标是否明确,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能够灵活的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的调整各种教学模式。

二、英语教师课堂管理方式与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关系

1.从“教”向“学”转变。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教”,这样难以提供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下降,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从“教”向“学”转变,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尽可能的自主解决英语问题,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英语,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从重视教学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结果上,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核心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而且在英语教学中将英语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主要是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得到锻炼,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重点,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的引导,重视学生解决英语问题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进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发挥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3.重视良好的沟通。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特别是在中学,这个时期,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将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英语教师需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尽可能的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里需求,这样在教学设计中才能更好的将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里需求结合起来,学生的心里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自然而然的喜欢上英语课,这样英语教师也可以很好的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而且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还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4.重视实践。语言学科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自然其实践性也很强,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只有让学生经常使用英语,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面对目前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弱的形势下,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管理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例如,英语教师可以采用模拟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模拟的情境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机会,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多说英语,另外还可以通过学唱英语歌等来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从而发挥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高校思政课大课堂教学节奏探讨 篇8

关键词:大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课堂节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67-002

课堂节奏主要是指一堂课的张弛快慢及其有规律的变化,它参与知识的呈现与意义建构,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以具有一定节奏呈现的知识,能增加学习内容的可感性,切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促进学习者领会和掌握学习内容。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教学的敏感程度、思维活跃程度的变化规律,将教学内容与相应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大课堂下,要使学生在9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把握学生注意力变化的规律性,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呈现阶段性变化。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时,要特别考虑学生注意力变化的四个阶段:一是注意力转移期。学生从喧闹的课间环境回到课堂,需要稳定情绪,这段时间教师最好安排一个课前15分钟,给学生们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以小组或个人的方式上台进行时事点评、情景剧表演、讲红色故事、演讲等,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多样、人人参与的开场白,不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二是注意力稳定期(15-45分钟)。这段时间学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上,是整堂课的黄金期。学生精神饱满、情绪稳定,最适合安排核心的教学内容,并运用语言和感官刺激等手段,突出重点,引发学生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疑惑与顿悟的交替出现,就是教学节奏变化的焦点和契机,如果我们能捕捉好这一契机,就能较好地调控教学节奏,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三是注意力分散期(45-75分钟)。课堂上,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再加上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很容易引发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疲劳,学生往往会注意力分散。此时教师应采用新的互动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如小组讨论或合作项目、相互辩论等。经过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有适度回升,状态有所改善。四是注意力反弹期(75-90分钟)。临近下课时,学生的状态往往会有所反弹,出现另外一个小高峰,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机会,很好地巩固和升华前面的教学成果。如有位教师在上完一次课的内容时,留下10分钟让学生每人说出本堂课的收获和感悟,学生情绪高涨,在彼此的交流和分享中理解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二、设计好教学内容,调控课堂的讲授节奏

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必须合理设计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全面把握教材,明确一堂课的知识点,考虑好应强化什么知识,弱化什么知识,补充什么知识。确定好知识容量,就为形成良好的课堂节奏创造了条件。

但是,这些知识如何传授,哪些是重点,要浓墨重彩,哪些是非重点,该轻描淡写,却是非常讲究的,需要合理控制讲授节奏。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围绕育人这个根本,教师先简要阐明所要讲授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学生初步接受某一理论之后,紧接着介绍一些相关材料、案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其他教学方法对所讲理论重点分析说明,以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特别是要收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材料,制作并演示与理论内容有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学生经常关注社会分配差距问题,官员腐败等,教师就应直接面对,加以引导,不应回避。如果教师对社会问题关注不够,思考不深,在讲课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些问题,就会引起学生在“感情”上“拒绝”接受教师的讲授。教师在完成理论讲授、材料分析后,还要结合社会现实和大学生实际拟出相关思考题,进行实践性教学或情境模拟或行为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引发讨论和辩论,把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向深入。譬如,在讲“社会公德”这一内容时,阐述完基本理论后,教师就可运用现实生活中一些道德问题的案例给予分析深化,引导大学生对诸如“见义勇为”、“见死不救”等社会现实问题展开讨论。进而让大学生思考应该做出怎样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这样就使原来显得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由“要你怎么做”的被动思维模式变成“我应怎么做”的主动思维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一堂课90分钟的内容要有个总体安排,开头结尾要灵活机动,重点难点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具体到每个课时则应根据该课的实际需要分配时间。既要定时,又要灵活机动,才可能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节奏鲜明。教师切不可上随意课,漫无边际地调侃,浪费时间的“马拉松”式教学是良好课堂节奏的大忌。

三、把握课堂节奏规律,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良好的课堂节奏的主要条件。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气氛动静结合,既让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热烈讨论,又要让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

在大课堂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调适教学方法。除讲授法外,还可以选择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法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课堂驾驭能力,讨论要有放有收,事先准备充分,掌握翔实的理论和事实材料。必要时教师以平等的身份成为讨论中的一员,以引导讨论方向。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讨论时间不超过10分钟,全班交流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如在学习“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内容时,选取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求职择业问题展开讨论,采用话题讨论的方式,围绕当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生卖猪肉、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大学生创业等几个话题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同学们参与思考,参与教学互动,使同学们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培育就业意识、增强就业观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研究学习法

研究学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研究的题目可大可小,可以是简单思考、查找资料后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也可以是同学讨论后形成的一个方案,还可以是经过社会调查之后写出调查报告,形式不一,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前给出可供选择的几个题目,分组准备。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以5-6人为一个小组,就老师布置的题目展开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召开调查报告展示会,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研究成果。

3.情感体验法

在讲述人生观、价值观内容时,单纯理论与事例结合的方法,很容易使课堂变成简单的说教式,那些杰出人物的人生价值选择又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一些口号式的理论学生总是理解为大道理,觉得不现实。而一些感染力很强的活动却能让学生感悟人性的美,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进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一件自己做过的好事,无论大小,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当接受别人感谢时的感觉,告诉学生:我们的存在或大或小对别人对社会有意义,这就是人生真正的价值。人活着不完全是为了物质利益,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感觉,我们能够找到这种价值感,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实现。如此可以把看似理论化的、学生称之为“大道理”的观点演绎成实实在在的感觉,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支持。

4.演讲、辩论法

这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的最高形式的训练,演讲内容、辩论题目不一定直接与书本有关,但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

老师要把握全局,对每一位演讲的学生进行客观但侧重于肯定的评价,老师的评论只要两三句话,有时可以是一句诙谐的语言,就能引导方向,控制全局。这时的课堂可以是宽松、民主、自由的,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对个别偏激观点不能直接批评,应以引导转移为好。此时,老师的角色应该是:提出活动内容的倡导者,学生确定议题和讨论活动时的参谋者;活动“初级阶段”的示范者,学生活动开始后的场上指导者;学生活动结束后的参评者。

演讲或辩论题目可事先让学生设计,教师收集整理后交给老师,最后让学生自己来确定演讲主题或辩论内容,如“手机上网与课堂学习”、“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性--中国的经济与环境”、“大学生怎样才是美丽的”、“为今后赢得企业的欢迎和赏识,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

现在的学生在全方位接受外界的知识信息,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把它们看成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利用教育机智,调节学生情绪

学生的情绪是影响课堂节奏的重要因素。一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就是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若一堂课洋溢着积极热情、欢快喜悦的气氛,那就为形成良好的教学节奏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利用各种教育机智,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控制课堂节奏。当发现学生疲倦时,教学应变换节奏,轻松一下,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东西,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已听懂教学内容,表现得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颜观色,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情感调节,消除不良情感,利用积极情感,让良好情绪始终环绕课堂。这种良好情绪的维系,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育机智才能达到。首先,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功夫,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打动学生征服学生;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课间过渡技巧,开始、中间、结尾应浑然一体;再次,教师要善用举例、比喻等手段;最后,教师要有幽默感,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笑声中获得知识。

总之,课堂节奏的控制既是一门教学艺术,又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每位教师要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地控制和把握课堂节奏,还有待于自己去认真分析,用心研究。

参考文献:

[1]顾通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教育信息化.2002年12月

[2]马蕾.如何把握政治课的课堂节奏,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年第9期

上一篇:骆驼祥子中国名著读后感下一篇:怎么正确有效的学好初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