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专业论文题目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政专业论文题目(精选8篇)

思政专业论文题目 篇1

一、经济社会类

1、海西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调查

2、和谐社区(村)建设情况的调查

3、欠发达地区农村“386199”现象调查

4、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关系调查

5、海西地区基层“公推直选”发展状况调查

6、海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调查

7、通胀背景下城市居民消费结构调查

8、海西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状况调查

9、海西地区中小企业员工跳槽情况调查

10、发达地区人力资本迁入的影响因素调查

11、城市拆迁改造问题调查

12、海西地区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模式调查与分析

13、海西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14、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

15、海西地区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学生的培养问题调查

16、海西地区农民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

17、城市新居民生活状况调查

18、海西地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状况调查

19、海西地区生态建设调查

20、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调查

21、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22、红色旅游发展状况调查

23、海西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24、海西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调查

25、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

26、城市家政服务业发展调查

27、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模式调查

28、海西地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状况调查

29、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

30、资源节约型企业调查

31、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32、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

33、海西名牌发展战略

34、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

35、抗灾、救灾体系机制建设情况的调查

36、海西地区城乡家庭结构变化调查

37、法律赔偿执行问题调查研究

38、法律援助的现状和问题调查研究

39、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40、海西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42、城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调查

43、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

44、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

45、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4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47、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48、海西地区“两新”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49、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调查

50、“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调查

二、思想教育类

1、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实践经验调查

2、高校党风及廉政文化建设调查

3、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调查

4、我国学生出国留学低龄化现象调查

5、宗教对大学生中的影响调查

6、大学生勤工俭学和兼职问题调查

7、大学生勤工俭学中的维权问题调查

8、独生子女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调查

9、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调查

10、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

11、大学生入党问题调查

12、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

13、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路径的调查

14、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状况和管理问题调查

15、“青年志愿者”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

16、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

17、公民对慈善捐款的态度及其原因调查

18、公民社会责任感调查

19、消费文化兴起调查

20、民间信仰的表现及其原因调查和分析

21、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状况调查

22、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思政专业论文题目 篇2

一、思政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教学中的必修课程, 他在提升学生综合思想素质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深入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成已进入攻坚阶段。这一重要历史转折期经济和社会的完善与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期, 人才技术素质是影响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在其职业生涯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素质和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各种战略的实现。而思想素质又是构成人才综合素质的主要方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的欠缺最终会对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造成不利影响[1]。例如,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心态浮躁, 工作不踏实, 缺乏吃苦精神等思想弊病。这导致他们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总是沉迷于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因此在就业之后频繁跳槽, 而且总是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意。这种现象给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造成极大不利影响。而且这种频繁离职的行为给企业人力资源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也造成很大不便之处。因此, 从这个角度来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不断加强和改革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实际需求。

二、高校思政改革现状与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一直存在, 只是改革和调整的力度未必与教学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相协调。当二者相协调时我们可以视为改革有效。当改革力度和措施与实际情况不相协调的时候, 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就出现了种种不适症状。

(一) 思政专业教学对实践性改革的力度不足

思政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不强已近成为影响当前思政教学的一个重要不足之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向来以理论灌输和思想宣传为主要手段和方法, 这对于思想政治课程来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基本原理毕竟是理论性比较突出的一些内容。理论学习应当是思政教学中的一个基础部分。但是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实践性教学作为验证和补充,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枯燥和不科学的, 难以形成比较深刻的认知和印象的。因此, 思政专业在教学改革必须注意实践性的改革方向。

(二) 改革内容之间不均衡、不协调

教学改革是一项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作。改革不应当仅仅是某一个方面的改革, 因为事物之间是存在普遍联系的。例如在教材内容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伴随教学理念和基本思想的调整。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改革措施又应当结合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培养。因此教学改革应当一项全面的、系统的工作[2]。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改革现状来看, 改革的不系统、不全面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高校思政专业在改革过程中仅仅对教材一项进行改革, 有的仅仅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 有的仅针对教学思想做出改革。因此, 这个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学改革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 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教学改革进展如何, 质量如何关键还依赖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是推动改革措施实施和创新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国高校思政专业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受阻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不先进, 学习精神不足, 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前沿理念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总而言之就是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执行力不足, 自身素质的欠缺影响了整体教学改革的实施。因此给整个教学改革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之处, 因此, 完善和发展教师队伍素质对学生的应先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三、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 教学改革应当向实践性的加强倾斜

思政专业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这是因为理论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实践教学一无是处。相反, 实践是加强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新时期,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需求出现新变化的情况下, 教学更是应当让学生在大量的亲身实践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因此, 当前的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改革中必须向实践性的加强倾斜。而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应当不断的完善改革的策略和方法。探索出提一条理论实践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二) 这种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和系统性

各项改革措施之间应当是协调发展, 共同推进的。以往我们在思政专业的教学改革中通畅面临比较大的阻力, 有的改革措施颁布之后并未得到有效的推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对改革的认识不够全面, 孤立的看待某一项不足。没有深入其中对某一个问题的上游和其他相关方面做出系统的改革安排。因此造成一些孤立的措施在推行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更多的阻力。因此在思政教学改革中应加强教学改革的协调性和系统性。

(三) 加大投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队伍素质是推进教学改革进行的重要力量。因此, 当前教学改革中应当不遗余力的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当前制约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投入不足, 没有为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 高校教学改革必须加大在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上的投入力度。制定高效的激励措施, 千方百计调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映霞.浅论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3 (09) .

思政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模式新探 篇3

【关键词】思政课 教育改革 教学模式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载体,但如何增强教学的实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问题焦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构建具有特色的基础改革课程教育体系,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作为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

一、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体现在对人生的认识和事业的追求上都是形成于这个阶段,这也是学生富有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最易迷失方向的时刻,因为他们的身心都极不成熟,他们虽然充满着活力却还没有形成理性的指导。因此,学生是否可以在以后的生活岁月中如鱼得水,就要看他是否接受过理性的熏陶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就是对学生进行理性的熏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德、育人、育心的文化心理活动,也是一种人与人的心灵沟通。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都已经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界的心中达成了共识,新课改的目的,就是不能再等同于往日的那种陈旧的教育方式了。在高校的教育过程当中,良好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就会失去方向。但是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怎样进行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也一样重要。在高校的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细微的呵护,指导学生更好地成长,这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培养素质人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面对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对素质人才的培养也已迫在眉睫。在探索培养思政人才素质的教育改革中,思政课教师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这是由思想政治课教育和培养素质人才的密切关系所决定的。在教育界里,大多数人认为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即为专业素质的人才。在不同社会实践中和认知的领域里,对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是具备专业素质的人。然而,殊不知,要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专业素质人才,这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责任感,这是一个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所要必备的品质。第二,素质人才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第三,素质人才应具备突出的实践能力,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这是实现培养素质人才的根本目的。第四,素质人才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无论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还是从思政课的内容体系方面,都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具备基础性的作用。

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能否真正成功,关键就在于教师。因此,思政课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创建新的教学方法。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在客观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主观方面改变教学观念,要从实现教学目标和作用出发,逐渐认识到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工作。从当前的情况观察,大部分的教师都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书本知识、一块黑板到一支粉笔的传统授教方法,不愿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大家都知道,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单一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会使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这种教学方式将使学生们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很难达到好的教学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强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教师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以至于全面调动学生能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态度。因此,在这种教育观的指导下,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变成主动的可以自主、积极的学习者,这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改革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也要不断地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地加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丰富社会科学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同时,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能力方面,掌握运用教学的技巧,加强理论指导,增进实际效果,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中,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但是,如果是按章节教学,总会存在如何分章节这样一个问题。在教育部门编写教材时,即使用了足够的时间,进行了充分的调研,想必也是无法可以全面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思政课的理论是由它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如果教育的方法不得当,就容易形成说教,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兴趣感。时代迅猛的发展,新理念、新观点、新问题就会层出不穷,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授课时可以跳离教材的束缚,从实际出发,要牢牢抓住时代的脉搏。

三、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

教学的一般规律要因人施教、因校施教,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对于思政理论课教育也不能例外。与其他课程相比较,思政课又有着独特的性质,这门课程要求在政治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因此对学生都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从教学的规律上观察,即使是统一的要求和内容,也是要通过一个教学转换到另一个教学的环节,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接受的学习过程,所以我们就是通过课改来完善教学内容。

(一)要加强实践教学

要贯彻理论和实际联系的原则,这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旨,把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经验相结合起来,这是由思政课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践认为,“理论是来源于实践,指导于实践的”,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也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更加准确地理解思政课的真正意义,以便提高对思政课的兴趣程度,从而更加热爱这门课。第二,思政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大学生自如地理解和运用这门课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老师也应注意到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思政课的教学上,还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社会实践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当中。(2)社会实践是在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革范围内的,要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整体过程中,应该具备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3)在高校中,要建立有效的生活实践场所,要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去。endprint

(二)要提高思政课的课堂实效

教学的方法对于教学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影响,因为结构与事物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方法则是人们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通过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要真正地解决问题,必须以吸引教学为主,强制教学为辅。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听讲。其实吸引学生听讲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要做到让学生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主要的道理向他们传授准、透、全,把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作为着力点。让学生感兴趣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只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为学生考虑一下兴趣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就不难找到指引的方向,所以要尽量把思政课讲得幽默风趣一些,这样,学生在接受真理的过程中同时也感受到了美的享受。除此以外,必要的课堂管理也是很重要的,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教育,思政课的教师就必须使教学吸引学生作为前提条件,以确保教学质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教育。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有一部分思政课的教师仍然青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思政课的理论课教学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科技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把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电视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就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在思政课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复制、收集、订购一些最新的信息,富有时代感强的、有较强说服力的录音资料和影视片等作为辅助的手段,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收听观看,达到视听并举、图文并茂的效果。之所以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是可以充分调动在教与学这两方面的积极性。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要调动教与学这两方面的积极性,要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有助于解决这方面问题的。例如,教师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教片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当中,这也使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单从“教”这方面来讲,利用电教片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它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而相反,这对教师的讲授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课堂上,教师在使用教学片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熟悉教学片的大体内容,根据教学片的内容来调整教学的内容,把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片的内容相结合,相互衬托。再从“学”的方面来看,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摆脱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被动学习的局面,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思维和感知,要让学生通过观看、听讲、思考等方面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善于记忆、运用,以达到传授知识及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的教学手法,能够使深奥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兴趣化,把抽象的理论变为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在艺术氛围中创造出感人的教育情境,寓教于熏陶之中、寓教在观赏当中,便可以达到以往教学中难以达到的程度和深度。

总之,在教学中,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以不断的改革来适应不断变化。在现代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中,只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能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功能,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可以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转玲.对高校“思政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粗浅认识[J].运城学院学报,2009(1).

[2]赵明.关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10).

[3]汪玉娣.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0).

[4]温桂生、燕录音.关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机械专业面试题目 篇4

1、汽缸的工作方式分为:_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____________ 。

2、60°普通螺纹锁紧连接的有效螺纹圈数为_____3.5___ 。

3、45号钢的含炭量大约为 ____0.45%_________。

4、现代机械加工中正逐渐被淘汰的机床是 普通机床_____。

5、现代机械加工的发展趋势是 __数控加工_____。

6、EDM的中文含义是 _电火花加工_____。

7、CNC的中文含义是 __数控机床______。

8、夹具实现的功能是 __装夹,定位,保证精度,提高加工效率______。

9、轴承按照摩擦方式可以分为:_滚动摩擦轴承,滑动摩擦轴承__________ 。

10、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__淬火,回火,正火,调质,退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电机的输出功率与__频率____________ 成正比。

12、常用的焊接方式有_CO2,氩弧焊,激光焊接__________________ 等。(至少回答3种)

13、法兰与管体焊接时,为减少焊接变形应该在_接口处 ______________ 开应力槽。

14、45#钢与1Cr18Ni9Ti焊接时的焊接性能 较差

15、常见的铸造缺陷为:_气孔、砂眼、裂纹、变形、硬度不均匀______________ 等。

16、常用的电镀方式按照镀层材料可分为:_UV电镀,水镀、化学镀,真空镀____________ 等。

17、钣金折弯加工后,折弯处附近会产生__加工残余应力__________ 影响后道加工工序。

18、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加切削液的作用为:___冷却作用 润滑作用______ ;切削加工时不加切削液的金属材料是 _添加剂__________。

19、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中,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所指的方向分别代表_x,y,z________ ,绕各轴正方向____顺时针_______ 旋转的方向为旋转的正方向。

20、常用的三种机械传动机构分别为:____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三维,cad

二、简答题:( 20 分)

齿轮减速机构无法被电子调速机构完全替代的原因。

答:齿轮减速机构可以把小转矩转化成大转矩,

而电子调速机构只是调节了速度,而且转矩也更小了.

参考试卷之二:机械设计工程师笔试题

三、选择题

1:圆齿轮强地计算中,以( D )齿轮为计算依据

A.大断当量圆柱齿轮 B.平均分度当量圆柱齿轮

C.大端分度圆住齿轮 D.平均分度当量圆柱的当量直齿齿轮

2:工艺基准是在工艺过程中所采取的基准 ,它不包括(D )

工序基准 B.定位基准 C.测量基准 D.平面基准

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3:下列选项中属于获得形状误差的是 (C )

A.试切法 B.调整法 C.刀尖轨迹法 D.找正装佳

4:牌号T9的碳素工具钢,数值9的含义是:( B)

A.0.09% B.0.9% C.9% D.90%

5:一对齿轮的材料加工都相同,则接触疲劳破坏先发生在 ( B )

A.大轮 B.小轮 C.同时 D.不一定

法学专业论文题目 篇5

说明:

1、按照法理、宪法、中国法制史、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合同法、国际法方向的顺序排列

2、下列论文选题带有概括性,题目较大。需学生选题时,可以将其具体化,进行必要的限制。

一、法理学方向

1、论法的本质属性

2、关于法的起源

3、谈谈法与自由

4、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

5、论法的实现

6、论法律的平等原则

7、论公民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论法律关系的几个问题

9、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10、法学研究的方法

11、关于人治与法治的认识

12、法治与法制之我见

二、宪法学方向

1、论宪法的效力

2、论民主与宪政

3、论违宪

4、论修宪

5、违宪审查制探索

6、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7、论我国权利机关的法律监督机制

8、我国立法的理论与实践

9、论完善选举制度

10、论公权与私权

11、论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12、论陆港两地的法律冲突

三、中国法制史方向

1、论中国国家与法的起源

2、中国古代奴隶制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从云梦秦简看战国秦代的法律制度与立法精神

4、秦汉时期封建行政法律体制的确立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律典的发展定型

6、论魏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

7、论汉唐时期封建法律制度的儒家化

8、论唐代司法制度的重大变化

9、论宋代的编敕

10、宋代的民事法律规范

11、论元代的法律特色

12、评明代的重点治吏

13、析清代的文字狱

14、试评《大清民律草案》

15、太平天国法制初探

16、试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司法制度

17、南京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法律体系初探

18、延安时代的法制理论与实践

四、行政法方向

1、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论行政主体

3、行政组织法行政法中的地位

4、关于行政行为概念的探讨

5、论行政行为的效力

6、论行政立法

7、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思考

8、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

9、行政处罚问题研究

10、论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

11、行政强制措施研究

12、论行政强制执行

13、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关系之探讨

14、论行政程序原则和制度

15、关于行政复议程序的设想

16、论行政诉讼的功能

17、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思考

18、试析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制度

19、行政判决之研究

20、浅析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21、国家赔偿构成要件之研究

22、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几点思考

五、民法方向

1、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2、法人法定代表人研究

3、法人责任研究

4、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5、论无效民事行为

6、效力未定行为之研究

7、我国时效制度的现状和发展

8、试论代理权

9、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10、试论债的概念

11、试论债权的性质

12、试论债权保全制度

13、违约的样态及其性质

14、试论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15、试论提存制度

16、合同概念辨析

17、论合同自由原则

18、格式合同问题研究

19、合同无效制度研究

20、论缔约过失责任

21、论侵权行为的构成22、不当得利类型化研究

23、无因管理制度研究

24、论精神损害赔偿

25、侵害人身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26、论侵害人身权归责原则

27、论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28、合伙合同初探

29、论企业承包合同

30、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31、论继承权的放弃与接受

32、论遗嘱自由及其限制

六、刑法方向

1、试论我国刑法的作用

2、论罪刑法定原则

3、论刑法中罪刑想适应原则

4、我国刑法的时间、空间效力

5、浅析犯罪概念

6、犯罪主体浅议

7、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客体

8、犯罪构成初探

9、论犯罪未遂

10、犯罪中止初探

11、试论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12、试论犯罪故意

13、论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及两者关系

14、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

15、论我国刑法中的紧急避险

16、浅谈安乐死

17、试论刑法上的法条竟台

18、我国刑罚概念和目的19、试论我国的缓刑制度

20、浅议死刑

21、法定刑探析

七、民事诉讼法方向

1、论我国民事诉讼的性质

2、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3、浅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4、论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

5、民事诉讼主管探析

6、民事诉讼管辖的理论与实践

7、试析合议制度

8、论回避制度

9、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10、民事诉讼的代理制度

11、论民事诉讼的共同诉讼

12、简述民事诉讼的证据制度

13、试析民事诉讼证据的采用

14、论民事诉讼期间

15、论财产保全

16、先予执行的理论与实践

17、论妨害民事诉讼行为

18、论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19、论反诉

20、论诉讼标的21、简论我国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22、论我国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

23、论我国民事诉讼的上诉制度

24、论审判监督程序

25、论当事人的申请再审

26、谈谈民事执行措施

27、执行异议探析

28、民事执行中的和解

29、论人民检察院的民事抗诉

30、简论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31、论民事撤诉

32、论民事诉讼中的和解

八、刑事诉讼法方向

1、论辩护

2、论刑事诉讼中的代理

3、论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4、论刑事诉讼中被告人

5、论刑事诉讼立案管辖

6、论刑事诉讼审判管辖

7、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8、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9、论我国刑事证据制度

10、论证据的审查和判断

11、论我国的公诉制度

12、论人民检查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察

13、论审判组织

14、论刑事简易程序

15、论刑事上诉制度

16、论上诉不加刑

17、论审判监督程序

18、论死刑复核制度

19、论抗诉

九、经济法方向

1、试论经济法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2、论经济法体系的构成3、论经济法的地位

4、论公司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

5、论公司的组织机构制度

6、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特征

7、论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特征

8、论国有独资公司的法律特征

9、论企业集团的法律特征

10、论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

11、论《公司法》法律责任制度的特点

1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3、两权分离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14、试论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十、合同法方向

1、论订立经济合同的基本原则

2、论无效经济合同

3、论可撤消经济合同

4、论经济合同变更、解除的条件

5、论承担经济合同违约责任的条件

6、论经济合同违约责任的免除

7、论经济合同纠纷的仲裁

8、论涉外经济合同的法律适用

9、论技术合同的基本原则

10、论无效技术合同

11、论技术合同转让

12、论技术开发合同中的风险责任

13、论保证人的资格和条件

14、论保证责任

15、抵押权的法律特征

16、论抵押的效力

17、论定金的性质和作用

十一、国际法方向

1、浅析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

2、联合国宪章下的强制措施

3、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浅析

4、调整国际贸易的多边法律体制—世界贸易组织

5、浅析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

6、试析领海的航行制度

7、试析专属经济区制度

8、试析大陆架划界的规则

9、试析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

10、试析外交特权与豁免制度

11、试析领事特权与豁免制度

12、试析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

13、联合国与国际争端的解决

14、试析国家豁免的理论与实际

15、试析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16、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原则关系初探

17、人权国际保护对象初探

会计专业论文题目 篇6

18.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 19.公允价值初探 20.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机制分析 21.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研究 22.我国独立审计市场现状及发展研究 2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24.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25.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26.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探讨 27.浅谈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8.浅析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29.浅议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建立有效的公司管理机制 30.资产减值准则在遏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中的作用 31.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研究 32.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规范的探析 33.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运用研究 34.会计利润与应纳所得税额的差异分析 35.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以****为例 36.浅析新会计准则——所得税准则 3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38.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关问题的探讨 39.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分析

40.浅议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 41.浅析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42.关联企业避税问题分析研究 4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相关问题研究 44.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分析及其改进的对策措施 45.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研究 46.从***看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47.所得税会计的比较探析 48.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49.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50.浅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51.新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比较分析 52.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及其控制 53.责任会计在国营企业运用的探讨 54.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其会计制度建设 55.关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思考 56.新旧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比较研究 5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58.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分析 59.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及其核算 60.固定资产减值实施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61.关于我国企业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62.新旧准则下投资纳税调整问题的比较研究 63.浅析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准则 64.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若干思考 65.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对策探析 66.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问题研究 67.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往来账款管理 68.新固定资产会计准则探析 69.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探讨 70.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71.我国租赁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72.公允价值计量初探 73.注册会计师验资风险及防范研究 74.企业会计中资产减值部分的分析与比较 75.试论会计造假的动因与治理 76.浅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77.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78.关于反补贴的会计问题研究 79.试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80.应诉国际反倾销的会计探讨 81.关于新会计准则之无形资产准则的思考 82.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83.浅析对上市公司审计风险与防范 8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及治理对策 85.浅议企业的存货管理 86.试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87.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88.浅议企业的现金管理 89.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 90.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浅析 91.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探讨 92.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93.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演变及建议 94.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成因及对策 95.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实施障碍及对策 96.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97.作业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98.我国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99.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0.企业外购商誉问题探讨 101.作业成本法在陶瓷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102.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集权模式探讨 103.浅谈我国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104.浅析财务比率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05.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10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07.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8.非货币性交易新旧准则的差异影响及实施建议 109.浅谈房地产集团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 110.浅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111.关于我国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初探 112.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3.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 114.高等教育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11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6.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117.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 118.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9.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动因及防治 120.关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121.我国衍生金融工具新旧会计核算方法探析 12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形势分析 123.当前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124.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125.试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126.论当前企业会计财务报告的局限和改进

127.中美所得税会计的比较研究 128.浅议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与对策 129.论中小企业成本控制 130.企业存货计价核算方法的分析研究 131.资产减值准备相关问题研究 132.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问题研究 133.浅析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4.国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 135.对《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的探讨 136.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浅析 137.浅议绿色会计的理论结构及改进建议 138.无形资产新旧准则之比较

139.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40.商誉会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141.对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142.浅谈新形势下军队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43.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变动影响及对策研究 144.我国家电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145.试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与出路 146.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差异的探讨 147.论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上市公司会计造成的影响 14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49.浅谈新旧会计制度下合并会计报表的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150.浅谈企业出口退税的税收筹划 151.对非货币性交易损益计算公式的质疑

152.浅议我国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153.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154.企业所得税筹划 155.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利弊分析 156.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运用 157.浅析会计信息质量及其完善 158.中小企业资本运转的研究 159.委托代理下企业经理人薪酬激励分析 160.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161.浅析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 162.浅议财务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63.企业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64.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165.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难问题研究 166.从核心竞争力角度分析企业多元化战略 167.新旧会计准则下会计报告对比及启示 168.浅析我国绿色营销面临的障碍及其对策 169.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170.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171.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 172.浅谈作业成本法及其实际运用 173.我国环境下的会计目标探讨 174.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 175.我国商品房价格过高的原因与对策 176.浅谈我国企业绩效

思政专业论文题目 篇7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专业课处于更重要的核心地位。由于三年制学时和实习实训的要求,高职大学生在校接受课堂教学或实训室实践的时间只有两年时间。[1]思政公共课时间往往被压缩,而且以合班大课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又以开卷或划重点复习的方式进行,授课效果难以掌控。而专业学习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微学习作为一种正式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为师生搭建起全新的学习场域。充分利用微学习,可以有效弥补高职教育在专业学习、思政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知识传递更便捷、更及时、更有效。

2. 微学习的内容

目前风靡教育领域的微学习研究,最早源于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Innsbruck University),该校三位学者(Martin Lindner.Theo Hug和Peter A.Bruck)是微学习研究的领导者。[2]Martin Lindner于2004年提出微学习(Micro learning)的概念,即借助于新型媒介技术传递微型内容的新学习方式。近年来该校连续举办的全球微学习大会更是将有志于微学习研究的各国学者汇聚一堂,分享微学习研究进展。我国学者也多次参与该会,提交中国微学习研究报告。

在国内,祝智庭教授提出微学习设计应该遵循交互界面的简洁性和低技术门槛、微学习的流程、激发学习者参与的兴致等原则,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微学习时的非连续注意状态[2]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在校生与手机用户数量全球第一,这些无疑为微学习提供巨大的应用空间,也更有利于微学习应用的开展。

3. 微学习的优势

(1)可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将时间化零为整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在教室、实训室等进行课程讲授,而高职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期间会被分散到不同的公司,和其他员工一样完成工作任务,持续时间通常在1至3个月,很难在回到学校或汇聚到固定场所接受课堂教学。微学习借助极为普及的大屏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能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把零散的空闲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网络或App学习软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或作业;相应地,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或作业批改。

(2)覆盖率可达100%,实现全员学习

由于专任教师少,高职开设的“两课”通常以合班课的形式进行,两三个甚至更多班级集中在阶梯教室上课,教师点名很困难,学生经常缺课或者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如果课堂讲授内容不精彩或者互动环节少,学生玩手机现象就会非常严重。相比较而言,微学习优势明显,一方面能够通过精彩的视频、音频、图像、文本等多种媒体形式以及交互式学习,把教学内容加以呈现,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机械、单一、枯燥等缺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空闲时间,以相对个性化而且灵活的学习方式,而不是选择固定的时间段到指定教室参加学习。微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通过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3)课程数量多,可选择的空间大

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把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解为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安排相应的课程。这些课程通常可以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方向综合,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职业素养与礼仪、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等公共课程是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而且在所有课程种类数和学时数所占的比例均超过30%。本文对某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结构进行了统计,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见,三年在校学习过程中,每个高职生所学课程只有31门(不包括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如果去掉专业实训和专业课程内的实践教学时数,那么每个高职生所学课程仅接近20门。如此少的课程学习难以满足专业岗位对知识或能力的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毕业生在工作以后要继续接受岗位知识学习和技术培训,而无法实现离校与入职之间无缝衔接的主要原因。

微学习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甚至通过学院内部不同专业或不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远远超过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数量。微学习的优势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微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而不是取代。由于课时限制或场地制约,与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相关的课程只好一再精简。微学习则是相反,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增加课程内容。另一方方面,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需要选择相应的微学习课程进行学习,从而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4)加速知识管理与知识传播的速度

教师能够通过微学习模式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从而摆脱课堂教学模式的滞后性。既然大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极为普及,充份利用这些先进通讯设备开展微学习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学院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微学习活动,搭建微学习平台,培训或指导任课教师开发微学习知识模块,并通过微博、微信、App等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提高传播效果,并对微学习课程模块进行管理,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很多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传统课程教学需要经过知识更新、编写出版教材、课堂讲授等漫长的环节,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更新与传播的节奏。微学习模式可以即时、及时地进行知识更新,从而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对于思政教育或专业课程学习,微学习模式的优势极为明显。思政教育的理论相对稳定,而大量新鲜的案例则每天都会发生。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阅读极易接触到这些时政与社会新闻,如果不加引导,则容易产生误读误传。借助多元的互动交流平台,教师通过微学习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坚持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通常微学习成本为传统课堂教学成本的1/3

微学习成本主要包括空间租赁费用、平台建设费用、微学习课程开发和维护费用等。学院可以统一租用电信空间或者自购服务器,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平台建设和维护并对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微学习课程开发培训。相比较而言,微学习成本远低于传统课程教学成本,也是目前微学习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4. 微学习在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中的设计方法

(1)思政教育的微学习课程设计方法

高校思政课程的作用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学生形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曾经在《天使的预示》里说:“一粒沙里读一个世界。”[3]高校思政课程则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自我,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

首先,在选题方面,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需要紧扣教育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体现了国家意志,是思政教育微课程选题的依据。[4]要在正确分析和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思政教育课程的理论难点、热点、易错点等确定如何组织微学习内容组织与安排。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还应充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是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思政教育从初中、高中开始,许多理论已经植入学生脑海,不需要更多解释。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一些社会新问题迫切需要教师正确解读和引导。这些新问题也正是学生极为关注的。二是微学习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即意味着教师无法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课堂式的教育辅导,学生完全根据自身空闲时间和兴趣所在,对微学习课程进行选择性地学习。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学习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选题既要紧扣教育部课程标准,也要充分适应学生的“学情”。

其次,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设计的核心在于“寓教于课”,向学生传达的知识、理论以及正确的观点。如果对课程设计不当或者过于直接,很容易流于形式,引起学生反感从而拒绝学习。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应围绕选题,对内容结构、表达方式、教学策略、图片视频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具体而言,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设计的步骤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需要阐释的理论或知识点,形成非常凝练的重要主题;根据主题思想,撰写100字左右的引言,占时1分钟即可,主要任务是为该微学习课程提供背景知识,让学生进入恰当的学习情境;选择合适的案例,循序渐近地对重要主题进行详细阐述和解释,一般时长为5分钟左右,这是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的核心部分;最后再进行1分钟左右的归纳和总结,或者给学生布置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进行正确地分析。一个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的录像时长控制在6至8分钟,时间过短说不清问题,知识点阐释不全面,时间过长也不符合微学习的特点,降低学习效果。

第三,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对制作技术的要求主要是画面清楚、语言表达明白,视频画质不卡顿、图像稳定。画面录制场地应摆脱教室的呆滞,选择易于拉近师生距离的场所,比如校园里、咖啡馆、客厅,甚至街边,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场地。问答式、采访式等新闻视频的制作方法均可以纳入到思政教育微学习课程的策划与制作。在视频后期合成时,也可以加一些背景音乐,使画面更生动活泼。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学习课程更易于实现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5]。

(2)专业课程的微学习设计方法

高职专业课程各类多、课时少,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训课程。微学习课程作为新的课程资源类型,是一种新形式的“课堂”教学,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从另一方面看,专业学习的微学习课程设计与开发,不仅仅是对移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二次应用,也是在互联网思维下专业课程的创造性开发。目前许多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程微学习课程重视不够,甚至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对微学习本质的理解不准确,认为微学习课程是对专业课程课堂式教学的再现,即把本应在课堂内完成的教学内容进行录制、截成片段,制作成视频的方式发布在微学习平台。[6]再比如过于注重视频、声音与画面等微学习课程制作技术,而忽视微学习课程内容的组织与设计,华丽的视频背后蕴含的知识容量不足,导致微学习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

专业课程的微学习教学设计需要严格遵循“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课程分析→课程技术选择”等框架进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微学习课程的优势,借助网络技术在较短的时间把知识点讲解透彻,确保微学习课程为学生乐于学习和易于接受。需要专业知识,同时又要计算机、网络技能,专业教师在微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应与计算机专业教师通力合作共同开发。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微学习课程时间较短,一般是6至8分钟,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45分钟,因此微学习课程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体现为短小精悍。“微学习课程教学内容通常选择教学计划中的重点或难点,即学生通过自学很难理解、需要教师进行辅导和解释。”[7]对这些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辅以多元化教学形式、多样化表现方式,微学习课程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微学习课程应采用“问题(假设性问题及事实性问题)→讨论(合理想象、发散思维)→启发引导→概括提升”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参与同步思考,聚焦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设计微学习课程的录制脚本。录制脚本能够很好地控制微学习课程的结构安排和时间节奏,降低后期合成加工的难度,加快课程制作进度,保证课程录制质量。

最后,微学习课程录制。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微学习课程的质量。对课堂教学进行简单的现场录制,其效果很差,很难为学生接受。目前微学习课程的视频制作形式分别有课堂摄制型、屏幕转录型、后期加工合成式。本文认为,后期加工合成式能够综合多种视频制作形式的优点,把视听演示和文字图片有机结合。主要录制技术是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和PPT技术相结合。“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可以完整地录制PPT课件的内容(包括教师的背景音乐、同步讲解、操作过程等),在准备好PPT课件、熟悉讲稿、理清思路后,只需设置好音频和摄像头、屏幕像素、灯光设计、环境调适等准备工作后,教师只需要按下“录制键”就可以完成微学习课程视频的自动录制。[8]字幕标题、时间间隔、声音处理、画面镜头切换可以在该软件中编辑修改,最后合成输出教学视频。”[9]

另外,微学习课程应当加强表现力和感染力。[10]如果说,传统课堂式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艺术天赋、口才、现场教学组织能力等,微学习课程则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影音合成技术,以及多种教学资源整合,不同专业特长的教师团队共同开发,提高微学习课程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顾小清(2009)等提出了微型移动学习的可用性设计研究,认为,“对于微型移动学习的设计,除了考虑内容、媒体的设计之外,还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对其可用性进行设计”。[11]一是巧妙设计微学习课程的学习情境。二是注重视频画面设计,提高微学课程的视觉效果。三是注重课程内容讲解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既生动形象,又表述准确清晰等。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微学习理论兴起,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微学习课程开发和应用,但是离大规模地推广和普及仍然相距甚远。高职院校如何在专业课程学习、思政教育等领域开展微学习活动,既要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开发真正适用的微学习课程,也要充分重视微学习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协调和平衡传统教学模式与微学习的关系,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激励措施,保证微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微学习作为一种正式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智能移动终端,为师生搭建起全新的学习场域。本文探讨了微学习在高职专业课程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学习模式与应用方法。

关键词:微学习,专业学习,思政教育,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荣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四环相扣”人才培养模式探索[EB/OL].2015-02-07.

[2]肖升.微群及其在微学习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6期.

[3]雷超.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才的绘画诗人布莱克[J].飞天,2011年14期.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课程标准[EB/OL].2014-04-15.

[5]莫岳云、陈敏.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的历史经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6]施云春.微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7]俎美杰.基于课程bbs师生网络教学交互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博硕论文,2007.

[8]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二)[EB/OL].2014-11-11.

[9]微课制作方法与技术[EB/OL].2015-01-03.

[10]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EB/OL].2014-12-27.

思政专业论文题目 篇8

一、基于专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能提升的必要性

1.思想认识方面

一是关系认识不清,角色定位模糊。虽然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分属不同的课程类别,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也不同。二者不仅教育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且施教的过程也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认识不清、角色定位模糊,长期禁锢在自己的学科之中,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思政课与专业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功效,片面割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认为高职专业课建设与思政课建设无关,在教学过程中无视专业差别,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千篇一律,大大影响了思政课教师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作用的发挥。

二是提升方向偏差,改革动力不足。由于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于自己在高职院校人才方面的角色定位模糊、对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认识不清,导致其在个人素能提升中存在提升方向偏差、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部分思政课教师认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与自己没什么关系,自己只要教好教材里要求的内容就可以了,将思政课与专业课脱离开,人为割裂了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内在联系。这导致教师在个人素质提高方面主要关注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学历学位的提高和专业论文的研究、撰写上,很少专注于思政课与专业课内在联系方面的要求所专注的方向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方向存在偏差。同时由于认识上的不清和方向与要求的偏差,使得部分思政课教师在专业课与思政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方向推进的动力不足。

2.专业能力方面

首先是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师普遍缺乏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不合理,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对思政课教师的能力要求不相符。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在招聘高职思政课教师时,明确要求应聘人员是思政类或法律类专业毕业生,思政课教师长期接受思政类或法律类专业课程的教育,不了解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缺乏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具有天然性;二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每个学期排课时基本都是随机或轮流安排的,很少有某一位思政课教师专门教授某个固定专业学生,而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又有几十种之多,客观上造成思政课教师难以深入了解所教授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专业岗位要求、不同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等;三是由于每学期教授学生的专业都有所不同,客观上也造成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关系认识不清,自身角色定位模糊,对个人素质提升方向存在认识偏差,长期下去必然造成高职思政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其次是欠缺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带动和影响下,也在积极研究推进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从高职思政课改革的整体情况看,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实践课教学改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比较欠缺,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而造成高职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的原因如下。

机制没形成。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各自为政、互不联系,专业课实践教学依托大量的内外实训基地,而思政课实践教学多以革命圣地、养老院、孤儿院等为基地。专业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严重脱离,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比较枯燥,不能与专业教学紧密联系,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这说明高职院校专业课与思政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认识不到位。部分思政课教师总是将思政理论课视为思政课教学的全部,认为思政实践课只是理论课的点缀,甚至是作秀而已,即便是开展实践课教学也大都把学生带到烈士林园、养老院等地方走走过场,应付一下而已。再说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师的考核当中,致使思政课教师不愿意在实践教学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行动不给力。由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要求不高,也缺少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政策支持,致使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缺少实践教学的锻炼机会,使教师欠缺实践教学能力,制约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

二、基于专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能提升的路径选择

以专业为导向,与专业课建设深度结合,实现与各专业资源共享,与各专业课教学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互补效应,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也为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能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1.更新观念,转变认识,高度重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引领作用

一是学校的政策引导与鼓励支持。教师素质的提升往往与学校的政策有密切关系。近些年来,高职院校陆续出台了对专业课教师理论进修与实践锻炼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和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锻炼的具体政策。各高职院校对于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学历学位的提升方面,而对于实践素质的提升支持政策基本上属于空白。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对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相关支持政策,鼓励思政课教师加大在实践教学上的投入。

二是自身的观念转变与认识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取决于教师作用的发挥,其中思政课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所以思政课教师应当积极更新观念、转变认识,厘清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关系,明确思政课教学在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增强思政课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服务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从而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以专业为导向,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能,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高职思政课教师应以专业为导向,合理补充专业知识,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具体来说,每位思政课教师在知晓下学期所带班级的专业以后,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认真了解该专业相关的历史人物、经典案例和相关报道等内容,了解该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以及该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素能要求等等,不断加强对该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另外,思政课教师还应充实有关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并将其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

其次,高职思政课教师应以专业为导向,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力。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取、计划的设计、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各个专业现有的就业、实训基地的作用,真正将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学生专业实践、实训当中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好、开展好实践教学活动,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力。

3.深入了解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方面的对接能力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以专业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以笔者所带课程会计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在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时,应充分考虑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比如“人生观”部分按照下表进行设计,则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政课的实用性和对所专业的指引作用。思政课教师也只有在以专业为导向推进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的过程中,才能切实提升自己在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方面的对接能力。

其次,高职思政课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会经济调查、社区公益活动、以及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以外,还应以专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与所授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专业实习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针对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差异化”教学,真正提高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而言,高职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能不仅需要学校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其自身更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坚持以专业为导向,厘清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内在联系,准确定位自身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重要地位,主动涉猎专业知识和职业理论,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实践教学能力,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方面的对接能力,真正发挥好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特殊作用。

课 题:本文是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专业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2014SJD361)。

上一篇:去旅游作文下一篇:应届师范生求职简历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