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效果论文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降糖药物结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降糖药物结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本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阿卡波糖片联合胰岛素治疗)和试验组(50例,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降血糖效果更强,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从一定程度上保证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降糖药物;胰岛素;老年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从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多,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一旦患病,患者需要终生治疗,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同时糖尿病容易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加速疾病进程,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积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控制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类型,该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三多一少”,肥胖者和中老年人为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且这类患者的治疗和血糖控制难度较大,因而会对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2]。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降低并发症风险、稳定降低血糖和改善患者预后,为患者疾病治疗的首要原则,口服降糖药物是以往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老年糖尿病治疗方法,然而,单一的降糖药物无法获得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与胰岛素联合应用[3-4]。本研究对不同降糖药物结合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收治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44例,年龄60~78岁,平均(68.4±8.5)岁,病程1~7年,平均(4.1±2.5)年。全部观察对象均对临床研究过程和方法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7.7±7.3)岁,平均病程(3.6±0.7)年,试验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9.2±7.1)岁,平均病程(3.8±0.8)年,由此可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配合度和依从性较好;(2)血糖检查证实空腹血糖(federalpovertyguidelines,FPG)在7.2mmol/L以上或是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lc)在6.5%以上;(3)年龄在60岁以上,80岁以内;(4)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2)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疾病者;(3)临床资料不全或是中途退出临床研究者。

1.2方法

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2.0~40.0IU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商品名:来得时,生产商: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052,规格:3mL:300单位)皮下注射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同时口服5mg格列吡嗪控释片(生产商: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129,规格:5mg/片)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试验组同时口服50mg阿卡波糖片(生产商: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202,规格:50mg×30片)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量指数等指标检测情况。同时,对比两组观察对象药物治疗后,低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显效为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7.2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8.3mmol/L,有效为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再7.2~8.3mmol/L之间,餐后2h血糖水平在8.3~11.1mmol/L之间,无效为患者临床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血糖水平有所上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依据特定方案治疗前,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0.0%(5/50),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为6.0%(3/5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0%。对照组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2.0%(6/50),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为8.0%(4/5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0%(39/5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在于脂质代谢和糖代谢紊乱情况,同样这也是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果患者上述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则会导致其机体血糖水平的长时间异常状态,最终升高患者的死亡风险。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是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基础,然而,血糖的降低也伴随着一些心血管意外和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以往临床上倾向于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这也是临床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但是,从以往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结果来看,单一的降糖药物治疗无法取得最为理想的效果,而胰岛素治疗则能够对人体胰岛素抵抗情况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胰岛β细胞状态。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早期通常不建议应用胰岛素,但若其符合胰岛素治疗标准,也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注射胰岛素,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7-8]。当机体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或者胰岛素发生分泌缺陷时,发生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指的就是糖尿病,其主要特征为血糖水平过高。患者体内血糖水平长期高居不下,会导致体内糖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发生衰竭和损伤,尤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肾及眼睛的伤害特别大。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薄弱,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并且糖尿病患者会合并产生各种并发症,这给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上通常依据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将其分为长效、中效、短效和速效胰岛素,其中,中长效和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也称为预混胰岛素,属于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是一种应用价值较高的基础胰岛素类型,这类药物能够准确模拟人体自身基础胰岛素分泌系统,为人体提供24h连续的基础胰岛素供给[9-10]。甘精胰岛素注射后药物有效成分能够持续24h左右,进而稳定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低血糖等并发症风险,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更低,这也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可用于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11-13]。若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则会增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风险,而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也会增加患者的血管硬化风险,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口服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注射治疗老年糖尿病,能够利用不同的血糖控制机制,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副作用风险[14-16]。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通过胰岛素治疗、降糖药物治疗、运动治疗以及饮食治疗等治疗方式。然而当患者血糖水平较高且临床症状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很难起到效果,但是胰岛素治疗又需要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依赖性,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外源性胰岛素还会导致患者胰岛素功能的进一步的下降,并且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也不是很好。如果胰岛素用量控制不好,还容易引起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发生昏迷、心肌梗等更加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服用降糖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质量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胰岛素治疗,降血糖效果更强,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从一定程度上保证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雪 单位:丹江口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

第2篇:围手术期胃癌患者不同肠外营养输注方式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胃癌患者使用“全合一”肠外营养液与多瓶串输营养液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肠外营养治疗的围手术期胃癌患者54例,按照肠外营养输注方式分为个体化配制的“全合一”营养液(COB)组和多瓶输液组(MBS),每组27例。收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指标、肠外营养治疗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物费用、肠外营养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等数据,分析比较COB组与MBS组临床效果,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抗菌药物费用(P=0.046)、前清蛋白水平(P=0.005),血镁(P=0.034)以及ΔPA(P=0.002)和ΔCr(P=0.0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评价的结果表明COB组相较于MBS组,其每增加一个营养治疗有效率,其成本减少136.6元,即COB组在成本-效果方面属于绝对优势方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成本-效果评价结果稳健。结论对于围手术期胃癌患者,采用COB方式较MBS方式,治疗成本更低,营养效果更好,属于绝对优势方案。

【关键词】胃癌;肠外营养;输注方式;临床效果;成本-效果分析

胃癌患者由于疾病及机械性因素导致食物摄入量减少,同时由于感染、手术治疗等引起分解代谢增加、并发症增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摄入减少及肿瘤治疗等使胃癌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单纯依靠饮食、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通过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补充肠内营养不足的部分可提高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1]。我国临床肠外营养治疗中常用的输注方式为全合一及多瓶串输,全合一输液系统是将不同的营养素在体外混合后再同时输入体内,其又分为商品化多腔袋(multi-chamberbag,MCB)的肠外营养液和医院配制的复合型(compoundedbag,COB)肠外营养液;而多瓶输液系统(multiplebottlesystem,MBS)是以并联/串联的形式同时/序贯输注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乳注射液[2-3]。尽管指南中推荐应采用“全合一”肠外营养输注方式[4],但2005年蒋朱明等[5]及2017年沈娟和秦侃[6]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临床在使用肠外营养时“全合一”肠外营养液占比仅接近一半。为了提高围手术期胃癌患者营养治疗的疗效,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规范肠外营养输注方式,本研究将对COB和MBS两种肠外营养输注方式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输注方式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回顾分析了2018年7—12月入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的围手术期胃癌患者54例,并根据其术后的肠外营养输注方式,分为个体化全合一营养液组(COB组)和多瓶输注组(MBS组),每组27例。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确诊为胃癌,符合《胃癌根治手术临床路径(2012版)》[7]并完成临床路径;2)年龄≥18岁,不限性别;3)术后使用肠外营养≥5d。

排除标准:1)非胃癌手术;2)围手术期期间未使用全肠外营养或使用其他肠内营养;3)临床数据不全。

1.3治疗方法

COB组的营养治疗方案为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化营养需求,选择合适剂量的中/长链脂肪乳(或结构脂肪乳)、复方氨基酸、葡萄糖、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电解质等制剂混合而成。MBS组则是仅给予复方氨基酸和中/长链脂肪乳(或结构脂肪乳),分别输注或同时输注。

1.4观察指标

营养相关指标(清蛋白,前清蛋白、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riskscreening2002,NRS2002)评分等),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肾功能(肌酐、尿酸)、血糖、电解质(钠、钾、钙、磷等)、住院时间等。因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无法采集患者的体格检查数据和人体成分分析指标,而血清清蛋白的半衰期较长,不能快速反映出营养治疗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以半衰期较短,可快速评价营养治疗效果的血清前清蛋白水平变化为判断肠外营养治疗有效性指标。若肠外营养治疗后血清前清蛋白水平较入院时有增加或不变,则认为营养治疗有效;若肠外营养治疗后血清前清蛋白水平降低则认为营养治疗无效,即有效率(%)=营养治疗前后的前清蛋白增加或不变的例数/总例数×100%。

1.5经济学评价

本研究以医疗机构角度为主,成本为直接成本,即患者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肠外营养费用、抗菌药物费用等。以有效率(%)作为效果指标,两组效果比较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则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评价;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cost-effectivenessratio,ICER),根据ICER大小判断COB组和MBS组的经济学,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使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除Cl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值、肝肾功能指标和大部分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PN疗程和各项费用比较

COB组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低于MBS组(P<0.05);两组PN疗程、住院时间、每日PN费用、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物费用、营养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肠外营养治疗后相关代谢指标比较

肠外营养治疗后,COB组PA显著高于MBS组,Mg显著低于MBS组(P<0.05);两组其他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肠外营养治疗前后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

肠外营养治疗后,COB组的PA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两组的PA和Cr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的变化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2.5两组成本-效果比较

对两组进行成本-效果评价,COB组相较于MBS组,其每增加一个营养治疗有效率(%),其成本减少136.6元。见表5。

表4两组患者肠外营养治疗前后相关代谢指标比较(±s)MBS组住院成本分别降低15%和20%时,ICER值为65.55和132.93,表示与MBS组比较,COB组每提高1%的有效率,需要多花费65.55元和132.93元。见表6。

2.6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为了解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对COB组的有效率分别下降5%、10%、15%以及MBS组的住院成本下降10%、15%、20%。结果显示,COB组的有效率下降5%~15%,其仍然是绝对优势。当MBS组的住院成本降低10%时,COB组仍是绝对优势;当脉单独输注具有较高渗透压的氨基酸注射液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且输注过快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全合一”输液系统将各营养素均匀混合,可模拟人体正常的营养摄入方式,更符合人体对营养素的正常代谢形式,有利于机体对营养素的代谢和充分有效利用,促进氮平衡;同时各营养素混合后可降低葡萄糖和氨基酸等高渗溶液的渗透压,减少输注刺激性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且输注过程中不必多次进行排气和更换输液瓶,避免了输液瓶与输液皮条之间的反复插入,减少污染及输入气栓的危险,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0-11]。与多瓶串输比较,全合一输注可减少50%~60%感染率以及1%~13%导管相关性感染导致的病死率[12],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及费用,增加治疗有效率。

3讨论

本研究中,通过对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的不同肠外营养输注方式的比较,结果显示,在临床效果方面,两种输注方式可有效维持患者体重及血清清蛋白和前清蛋白,COB组抗菌药物费用更低。前清蛋白半衰期为1.9d,血清中含量少且体贮存量小,仅占血浆蛋白总量的0.4%,可较快反映蛋白质消耗情况[13]。与其他血清蛋白比较,前清蛋白水平受肝脏疾病的影响较小,因此该指标对营养状况的变化更具有特异性[14]。COB组患者血清前清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MBS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COB组能有效改善患者蛋白质合成,维持前清蛋白的稳定,具有更好的营养治疗效果。因此,应该提倡采用“全合一”的方式进行肠外营养的输注。

3.2全合一肠外营养输注方式的成本-效果

成本-效果分析是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主要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即用ICER值表示[15]。本研究中,以医疗机构角度为主,成本为直接成本,即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各项治疗费用之和,效果为营养治疗有效率,并以ICER作为成本-效果评价指标。结果显示,COB组相较于MBS组,其每增加一个营养治疗有效率,其成本减少136.6元,即COB组的治疗成本更低,营养效果更好,属于绝对优势方案。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该成本-效果评价结果稳健,表明对于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的肠外营养治疗应选择经济学更好的COB。

本研究通过对围手术期胃癌患者不同肠外营养治疗方式的探讨,有助于医师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治疗方案,通过个体化的“全合一”给药形式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治疗的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虽然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样本量较少,且因医保政策限制了医院商业化三腔袋的使用,因此本研究还需要更多大样本的研究数据治疗来比较多种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学。

参考文献

[1]石汉平,李苏宜,王昆华,等.胃癌患者营养治疗指南[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5,2(2):37-40.

[2]广东省药学会.肠外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J].今日药学,2017,27(5):289-303.

[3]AlfonsoJE,BerlanaD,UklejaA,etal.Clinical,Ergonomic,andEconomicOutcomesWithMultichamberBagsComparedWith(Hospital)PharmacyCompoundedBagsandMultibottleSystems:A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J].JPENJParenterEnteralNutr,2017,41(7):1162-1177.

[4]TuckerA,YbarraJ,BinghamA,etal.Americansocietyforparenteralandenteralnutrition(a.s.p.e.N.)standardsofpracticefornutritionsupportpharmacists[J].NutrClinPract,2015,30(1):139-146.

[5]蒋朱明,陈伟,朱赛楠,等.我国东、中、西部大城市三甲医院营养不良(不足)、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调查[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8,16(6):335.

[6]沈娟,秦侃.安徽地区多中心住院病人肠外营养使用状况横断面调查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8,25(4):213-217.

[7]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胃癌根治手术等6个临床路径的通知[EB/OL].(2012-9-12)[2021-06-02].http://www.nhc.gov.cn/wjw/ywfw/201306/e6811c588f254144b362dcc32b27903b.shtml.

[8]张霓,贺宝霞.1500例肿瘤患者使用脂肪乳注射液的合理性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11):1642-1644.

[9]李梦,杜光.中国医院营养支持治疗的相关思考[J].医药导报,2019,38(12):1685-1689.

[10]朱为乙,刘瑶,叶东花,等.两种肠外营养输注方式对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观察[J].健康研究,2019,39(4):479-480.

[11]方玉,杨锐,辛晓伟,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营养支持现况调查[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1):31-34.

[12]赵彬,老东辉,商永光,等.规范肠外营养液配制[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8,26(3):136-148.

[13]梅丹,于建春.临床药物治疗学营养支持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37-138.

[14]KuszajewskiML,ClontzAS.Prealbuminisbestfornutritionalmonitoring[J].Nursing,2005,35(5):70-71.李志.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费用控制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

作者:宁丽娟 1余艳宏 2黄 莺 1沈爱宗 1 单位:

第3篇:早期胰岛素强化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摘要】目的比较早期胰岛素强化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胰岛相关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变化和颈动脉IMT值、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并统计大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FPG、2hPBG、HbA1c、HOMA-IR、TC、TG、LDL-C水平和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检出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FINS、HOMA-β、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大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11.00%(χ2=4.916,P=0.027)。结论早期胰岛素强化较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对血糖影响更为积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降糖药物;血糖水平;临床效果

2型糖尿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多饮、多尿、肥胖等为主要表现[1]。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出现进行性衰竭,进而加重胰岛素抵抗,引起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早期血糖控制,而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进展的主要手段[2-3]。本研究比较早期胰岛素强化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糖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45~77(60.42±4.33)岁;病程1~6(3.08±0.94)个月;体质量指数20~27(24.20±1.25)kg/m2。对照组男表1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x珋±s)54例,女46例;年龄43~76(60.35±4.28)岁;病程1~5(3.01±0.89)个月;体质量指数19~27(24.15±1.22)kg/m2。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或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经糖耐量试验确诊;(2)均为初诊患者,入组前未接受过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者。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患者;(2)伴严重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3)伴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4)伴重症器质性病变患者;(5)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患者;(6)存在精神疾病患者。

1.3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疾病知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阿卡波糖片(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202)每次50mg,每天3次;盐酸二甲双胍片(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4786)每次0.5g,每天2次。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变化调整剂量,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予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153001,规格:3ml∶300U]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190041,规格:3ml∶300U)于每晚睡前皮下注射,结合患者体质量及血糖水平确定和调整剂量,连续治疗1个月。

1.4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患者经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3)胰岛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FINS,对HOMA-β、HOMA-IR进行计算。(4)颈动脉IMT值、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颈动脉IMT值采用飞利浦iu33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正常标准为:血管壁光滑平整,IMT<9mm;内膜增厚即IMT为0.9~1.3mm;粥样斑块:存在明确的斑块形态学表现、IMT≥1.3mm。(5)大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急性脑血管病)发生情况。

0.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血糖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FPG、2hP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2组FPG、2hPB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2胰岛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FINS、HOMA-β、HOMA-I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NS、HOMA-β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HOMA-I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检出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4。

2.5大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大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6,P=0.027)。见表5。

3讨论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人们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根治药物。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等有关,而在疾病初期,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可逆性衰退,此时若是未进行及时治疗,胰岛β细胞功能会永久性丧失,对患者的预后直接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尽早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十分重要[4-5]。

阿卡波糖可对水解酶降低葡萄糖的分解进行抑制,从而发挥降糖效果[6];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口服降糖药物,其可使肝糖表达水平降低,促使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率提高,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使胰岛素抵抗减轻,进而发挥降糖作用[7]。但二甲双胍存在一定的用药禁忌证,且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更加理想的治疗方案十分必要。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对血糖水平进行精细的调控,这是因为在三餐时补充短效胰岛素,经皮下注射能够快速起效,促使餐后血糖迅速、平稳降低,在短期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有效促进胰岛素分泌及减轻胰岛素抵抗,在睡前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作用持久,通过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8-10]。

口服降糖药仅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血糖水平,其效果不如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且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效果一般[11];而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平稳降糖,并更好地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阻止胰岛素抵抗,故可减少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12-13]。此外,胰岛素抵抗出现高胰岛素血症,会造成血脂增高[14],通过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降低血糖水平,进而可对脂质代谢进行调节,迅速控制炎性反应,减少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避免冠心病等病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FPG、2hPBG、HbA1c、HOMA-IR、TC、TG、LDL-C水平和颈动脉IMT值及斑块检出率均较治疗前降低,2组FINS、HOMA-β、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大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11.00%。这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早期胰岛素强化较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对血糖影响更为积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贝贝.2型糖尿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效果观察[J].药品评价,2017,14(9):30-32.

[2]马天育.早期胰岛素强化与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194-196

[3]黄玉,沈良儒,沈海龙,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1):73-74

[4]余爱华,余根.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4):72-74..

[5]徐可军.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4):720-721

[6]秦志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对其血糖长期控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8):23-24,70

[7]杨靖,赵志波,吴丽,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发2型糖尿病非肥胖患者血浆促泌素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8):1288-1291.

[8]王子木,陈晓彤,陈慧梅.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7,39(5):503-506.DOI:10.11724/jdmu.2017.05.20.

[9]赵波,翟军,马宝龙.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探讨[J].糖尿病天地,2018,15(10):93,95.

[10]张静.胰岛素泵短期的强化治疗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4):84-85

[11]林新海.初发2型糖尿病早期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5):69-70.

[12]杨艳丽,乔文政.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联合西格列汀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GLP-1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6):904-907

[13]牛利红,肖惠,寇艳涛,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后续治疗方案的随访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27(10):732-735.DO

[14]蔡宇,彭启华,何光伦.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疗效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5(10):162-164,198.

作者:李雪 单位: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内分泌科

上一篇: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下一篇:分析蜂蛰伤患者血栓弹性图与常规凝血检测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