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一(通用8篇)
药学专业知识一
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
考点34 乳膏剂举例 水杨酸乳膏
【处方】水杨酸 50 g 硬脂酸甘油酯 70 g 硬脂酸 100 g 白凡士林 120 g 液状石蜡 100 g 甘油 120 g 十二烷基硫酸钠 10 g 羟苯乙酯 1 g 蒸馏水 480 ml
【注解】(1)本品为 O / W 型乳膏,液状石蜡、硬脂酸和白凡士林为油相成分,十二烷基硫酸钠及硬脂酸甘油酯为混合乳化剂。
(2)在 O / W 型乳膏剂中加入白凡士林可以克服应用上述基质时干燥的缺点,有利于角质层的水合而有润滑作用。
(3)甘油为保湿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
(4)加入水杨酸时,基质温度宜低,以免水杨酸挥发损失,而且温度过高,当本品冷凝后常会析出粗大药物结晶。还应避免与铁或其他重金属器皿接触,以防水杨酸变色。
考点35 凝胶剂的分类
金英杰,您身边的医考专家()
根据分散系统可分为单相凝胶与两相凝胶,单相凝胶又可分为水性凝胶与油性凝胶。根据形态不同还可分为:①乳胶剂,即乳状液型凝胶剂;②胶浆剂,为高分子基质如西黄蓍胶制成的凝胶剂;③混悬型凝胶剂,系小分子无机药物(如氢氧化铝)的胶体粒子以网状结构分散于液体中形成,属两相凝胶,可有触变性。考点36 凝胶剂的特点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药物释放具有缓释、控释作用,制备工艺简单且形状美观,易于涂布使用,局部给药后易吸收、不污染衣物,稳定性较好。考点37 凝胶剂举例 吲哚美辛软膏
【处方】吲哚美辛 10.0 g
交联型聚丙烯酸钠(SDB-L 400)10.0 g PEG4000 80.0 g 甘油 100.0 g 苯扎溴铵 10.0 ml 蒸馏水加至 1000 g
【注解】吲哚美辛为主药,PEG4000 为透皮吸收促进剂,SDB-L400 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材料,吸水膨胀成胶状半固体,具有保湿,增稠,皮肤浸润等作用,甘油为保湿剂,苯扎溴铵为杀菌防腐剂。
《药物化学》是一门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体内代谢、构效关系、生物活性和发展新药的科学。其先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 后续课程为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 是药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1]。
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医药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3]。因此, 《药物化学》课程以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核心, 为后续药学专业素质的发展和课程学习提供支撑。课程围绕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检测的工作过程来组织理论教学, 主要内容包括:各类药物的发展、结构类别、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临床应用、药物结构与药效的关系和药物研究开发的途径和方法等, 为科学、合理用药、药物调剂、制剂及储存保管, 以及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 模拟实践情境, 对实验分组、分工形式、质量评价进行改革, 着重训练药物的合成、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 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2. 课程设计
2.1 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 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汉中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化学课程标准以 (教高[2006]16号) 精神为指导, 参考了同类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课程设置, 根据我校药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 经多方讨论总结形成的。通过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 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设计和方法选择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2 课程教学设计
药物化学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掌握、理解 (熟悉) 、了解。在考核试卷中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的60%, 理解 (熟悉) 的内容约占30%, 了解的内容约占10%。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15%,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2.2.1 结合实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动力。只有有了探究知识的欲望, 才能自觉地学习并学好。比如在讲吗啡时, 可以先告知学生吗啡来源于毒品罂粟。学生会产生疑问:怎么毒品可以用来治病?为什么?在使用过程中有无限制?引起学生探求答案的兴趣, 从而导入新课。
2.2.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易学易记。
以药物结构为主线, 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步学习、理解、掌握识。分析药物的结构特点 (有哪些特征基团) , 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性质, 由药物的性质分析药物的稳定性, 由药物的稳定性分析药物的贮存原则, 由药物的结构分析药物的构效关系。
通过图示学生能产生联想同时能产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如阿司匹林的思维导入图 (见图1) 。对于分析阿司匹林的结构, 找出其特征基团:酯键和羧基, 酯键对应的性质是易水解, 羧基对应的性质是显弱酸性, 由于易水解产生含有酚羟基的水杨酸而易氧化, 与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没有水解的阿司匹林结构中无酚羟基则没有这两个反应, 此反应可鉴定阿司匹林是否水解。阿司匹林易水解, 稳定性较差, 所以需密封、防潮保存, 避免水分的侵入;避光, 减少光对它的影响。在其结构中具有游离的羧基, 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而产生不良反应, 如对羧基进行结构修饰, 使其成酯、成盐或成酰胺, 可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这样环环相扣, 使学生增强分析问题能力, 加深记忆。
2.2.3 注重案例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案例启发, 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变虚为实, 变抽象为具体, 以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如在讲述解热镇痛药章节时给出案例:一个两岁的小孩被心神错乱的母亲送到急诊室, 她告诉大夫孩子大约吃了半瓶对乙酰氨基酚片, 洗胃后, 医生推荐口服5%的乙酰半光氨酸, 问:对乙酰氨基酚的代谢途径怎样、产生何种毒性、为何使用乙酰半光氨酸进行急救?此案例必须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代谢途径、作用机制等重点知识, 才能正确解答问题, 因此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 可使同学们对各种重点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代谢途径及如何应用等难点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4]。
2.2.4 重视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5], 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药剂学涉及操作车间和很多制药机械, 学校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设备, 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 制备集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的课件, 全方位展示制药企业的车间设计、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使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生产过程能够通过课件演示变得一目了然,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总之, 药物化学作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核心课程, 应以 (教高[2006]16号) 精神为指导, 课程设计结合学生情况、教学资源等实际, 力求达到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满足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 使学生具备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面向医药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进宜.浅谈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J].药学教育, 1998, (4) .
[2]徐进宜, 尤启冬, 姚其正.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改革与建设[J].药学教育, 2005, (02) .
[3]李敏艳, 毋楠.浅谈高职药学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方法[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2, (02) .
[4]雷英杰, 欧阳杰, 刘福德, 史小凤.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药学教育, 2009, (05) .
关键词:药物分离工程 教学研究 药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4(a)-0165-01
药物分离工程是利用待分离物系中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志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的工程技术学科,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也是药学专业学生需要熟悉和了解的一门课程。药物分离广泛地应用于药学各方面研究中,是生产药品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方法。但是药物分离工程课程由于本身的特点,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药学专业的学生普遍会觉得课程内容偏难,和自身專业的距离较远。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抓住药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结合药物分离工程的进展作了一些探索,以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抓手,通过开设多个专题,介绍大量实例,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前沿性,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端正教育思想,改善教学理念
高校教师不仅要有好的业务素质,更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这是因为,大学本科的教育不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更着重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去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授课老师要具备科研背景,能够以科研中的收获作为课堂教学中最生动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了解科研的基本过程及具有进行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离分析方法,其原理、仪器构造等基本理论在课本中都有详细的介绍,但是在仪器的操作中,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课本中学不到的,需要从老师的科研经历中归纳出来,传授给学生。如,色谱泵中进入了气泡,就会影响泵的性能,使流动相流速发生变化,从而改变HPLC分离性能,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系统中不连接色谱柱时,使用较大的流速,将色谱泵中的气泡赶出,恢复色谱系统的性能。
2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去学习相关领域中的分离知识,而对于一些工程性很强的内容是没必要掌握的。因此,要精选教学内容,强化分离技术基础,并将新的科研成果适度适时融入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药物与人类社会联系紧密,而无论是哪种药物,在其生产的过程当中,都离不开分离这一过程。教学中,要使讲授内容能够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和科研,这样就增强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例如,在介绍分离这个抽象的概念时,举了一个很贴近生活的实例——整理房间,这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分离过程,分离工作者(人)要通过做功(收拾、打扫)将混乱、无序的空间(凌乱的房间)归为分类、有序的空间(整齐的房间),通过大家熟悉的简单例子让学生看到了分离的本质。又如,在讲授相平衡分离的时候,介绍了在科研中经常会用到旋转蒸发仪,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旋转蒸发的原理、熟悉仪器的结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在科研中不再是简单地操作旋转蒸发仪,而是能有效地进行使用。
此外,在强调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反映学科前沿,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感。为此,授课老师可精心组织膜技术、手性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模拟移动床技术等学科前沿的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和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分离技术的研究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既满足青年人的好奇心,又拓宽了知识面。
3 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
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药物分离工程》这门课程在前面主要介绍分离的基础知识,而后将各种分离技术归纳总结形成专题。对于每种不同的分离技术,选择多个实例对分离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以流程、图片、动画等更加形象生动的方法来说明问题。在教学中,授课老师还将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科研的成果带人课堂,将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内容引入教学,作为教学案例,并且尽可能带领学生到科研室中去,看到一些实际的分离工作,使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加深对理论概念和课堂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并将相关的研究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求知创新的意识。例如,在讲授膜分离时,让同学们看到了实验室最常见也最简单的滤纸过滤;了解了在环境保护方面,如何用液膜法处理酸性含酚废水;知道了在进行海水淡化时,所用到的电渗析技术;也给同学们介绍了海带(生物膜)富集碘的原因。
此外,授课老师还开展了课堂讨论,让学生们根据学习到的分离原理,就某一实际问题来进行讨论,找到合适的方法,并给出自己的分离方案。要培养学生去接触课堂外的一些分离技术领域,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自学其中的原理,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并对自学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交流和讨论予以解决。
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且注重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课件的制作尽量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避免呈现过多的文字;并在演示课件的同时,巧妙地留有足够的时间,便于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问与答的互动,使同学们能够有效把握老师讲授的内容,而老师也能了解学生们汲取了哪些知识。课堂上,学生只需认真的听讲,紧跟教师的思路,搞清重点和难点问题即可。课后,同学们可利用课件自行进行复习,并在复习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将知识领域进一步拓宽。
除了通常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外,还增加了学生撰写小论文一项。同学们可以从老师上课未曾介绍到的分离技术中进行选择,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分离方法;要求同学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给出一个或多个实例,通过实例来阐明这项分离技术的原理、方法路线、相关仪器及应用,并且制作ppt,在讨论课上,将自学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对于本科药学专业来说,药物分离工程是一门选修课,但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了这门课程,喜爱上了这门课程。在学校的网上教评中,本课程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好评,授课老师也连续多年获得了郑州大学网上教评优秀教师的称号。
(药学专业2010级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药物分析Ⅰ(Pharmaceutical Analysis Ⅰ)课程号(代码):505039035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56学时
学分:3.5学分
二、教材
名称:药物分析(第7版)
主编:杭太俊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8月
三、内容及要求
绪 论
〔内容〕
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药品质量与管理规范; 药物分析学的发展; 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要求。〔要求〕
1.了解药物分析学的性质和任务。2.熟悉我国药品质量的管理规范。3.了解ICH及其技术要求。4.了解药物分析学的发展趋势。〔教学方式及时间〕 讲授 1学时
第一章 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内容〕
药品质量标准及其主要内容; 药品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药品质量标准的分类; 《中国药典》的内容与进展; 主要外国药典简介;
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要求〕
1.掌握药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2.掌握《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掌握《中国药典》凡例、正文、附录的主要内容。3.熟悉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和日本药局方和国际药典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4.熟悉药品质量研究的主要内容。
5.了解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基本程序和有关要求。〔教学方式及时间〕 讲授 5学时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内容〕
药物鉴别试验的项目; 药物鉴别试验的方法; 药物鉴别试验的条件。〔要求〕
1.熟悉药物鉴别试验的项目。
2.掌握常见官能团一般鉴别试验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常用的药物鉴别方法。4.了解药物鉴别试验的条件。〔教学方式及时间〕讲授 3学时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内容〕
药物纯度的概念; 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和分类; 药物中杂质的限量; 药物中杂质的检查方法;
药物中一般杂质的检查项目和方法; 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和鉴定方法。〔要求〕
1.熟悉药物纯度的概念,熟悉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和分类。2.掌握药物中杂质检查的要求,杂质限量的概念及其计算。3.掌握药物中杂质的检查的方法。4.掌握药物中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方法。5.熟悉特殊杂质的检查与鉴定方法。〔教学方式及时间〕 讲授 9学时
第四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与验证
〔内容〕
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与特点; 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
1.掌握容量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基本方法、特点和有关要求。掌握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有关要求。
2.掌握不经有机破坏和经有机破坏的样品前处理方法。3.掌握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指标和方法。〔教学方式及时间〕 讲授 8学时
第五章 体内药物分析
〔内容〕
常用体内样品的制备与贮藏;
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
体内样品分析方法与方法验证。〔要求〕
1.了解常用体内样品的制备与贮藏方法。2.熟悉体内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法。3.熟悉体内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教学方式及时间〕 自学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内容〕
典型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鉴别试验;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方法;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要求〕
1.了解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熟悉本类药物的鉴别方法。
3.掌握阿司匹林、双水杨酸酯、甲酚那酸、二氟尼柳、萘普生及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4.掌握本类药物含量测定的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教学方式及时间〕 讲授 4学时
第七章 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分析
〔内容〕
典型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的鉴别试验;
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的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方法; 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要求〕
1.了解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熟悉本类药物的鉴别方法。
3.掌握本类药物中酮体、光学纯度和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
4.掌握本类药物含量测定的非水溶液滴定法、溴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教学方式及时间〕 讲授 3学时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内容〕
典型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药物的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方法; 对氨基苯甲酸酯和酰苯胺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要求〕
1.了解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熟悉本类药物的鉴别方法。
3.掌握本类药物的特殊杂质和光学纯度的检查方法。
4.掌握本类药物含量测定的亚硝酸钠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教学方式及时间〕 讲授 2学时
第九章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物的分析
〔内容〕
典型二氢吡啶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二氢吡啶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二氢吡啶类类药物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 二氢吡啶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要求〕
1.了解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熟悉本类药物的鉴别方法。3.熟悉本类药物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
4.掌握本类药物含量测定的铈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教学方式及时间〕 自学并完成作业。
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
〔内容〕
典型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巴比妥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 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测定。
典型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 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含量测定。〔要求〕
1.了解巴比妥类药物和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2.掌握巴比妥类药物和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的鉴别方法。3.熟悉巴比妥类和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4.掌握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的银量法,熟悉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的溴量法、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掌握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含量测定的非水溶液滴定法,熟悉苯并二氮杂卓类药物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教学方式及时间〕自学并完成作业。
第十一章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的分析
〔内容〕
典型吩噻嗪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吩噻嗪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吩噻嗪类类药物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 吩噻嗪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要求〕
1.了解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熟悉本类药物的鉴别方法。3.熟悉本类药物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
4.掌握本类药物含量测定的酸碱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教学方式及时间〕讲授 3学时
第十二章 喹啉与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分析
〔内容〕
典型喹啉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喹啉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喹啉类药物的纯度检查; 喹啉类药物的含量测定。典型青蒿素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青蒿素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青蒿素类药物的纯度检查; 青蒿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要求〕
1.了解喹啉类药物和青蒿素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2.熟悉喹啉类药物和青蒿素类药物的鉴别方法。3.熟悉喹啉类药物和青蒿素类药物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4.掌握喹啉类药物含量测定的非水溶液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提取酸碱滴定法。
掌握青蒿素类药物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教学方式及时间〕自学并完成作业
第十三章 莨菪烷类抗胆碱药物的分析
〔内容〕
典型莨菪烷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莨菪烷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莨菪烷类类药物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莨菪烷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要求〕
1.了解本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2.熟悉本类药物的鉴别方法。3.熟悉本类药物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4.掌握本类药物含量测定的酸性染料比色法、非水溶液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教学方式及时间〕讲授 2学时
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内容〕
维生素A的结构和性质,维生素A的鉴别试验和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B1的结构和性质,维生素B1的鉴别试验和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的结构和性质,维生素C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D的结构和性质,维生素D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E的结构和性质,维生素E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复方制剂中多种维生素的分析。〔要求〕
1.了解本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2.熟悉维生素A的鉴别试验和含量测定方法。3.掌握维生素B1的鉴别试验和含量测定方法。4.掌握维生素C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5.熟悉维生素D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6.掌握维生素E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7.熟悉复方制剂中多种维生素的分析方法。〔教学方式及时间〕讲授 5学时
第十五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内容〕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要求〕
1.了解本类药物的分类和结构特征。2.掌握本类药物的鉴别方法。3.掌握本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4.掌握本类药物的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方法和比色法。〔教学方式及时间〕自学并完成作业
第十六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内容〕
抗生素类药物质量控制的特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鉴别、特殊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抗生素类药物中高分子杂质的检查。〔要求〕
1.熟悉抗生素类药物分析的特点。
2.了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熟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鉴别方法,掌握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特殊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3.了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鉴别方法,熟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有关物质检查和组分分析方法,熟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4.了解四环素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熟悉四环素类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
〔教学方式及时间〕 讲授 5学时
第十七章 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
〔内容〕
典型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喹诺酮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喹诺酮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喹诺酮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典型磺胺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磺胺类药物的鉴别试验; 磺胺类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方法; 磺胺类药物的含量测定方法。〔要求〕
1.了解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的结构和性质。2.熟悉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的鉴别方法。3.掌握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
4.掌握喹诺酮类药物含量测定的非水溶液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掌握磺胺类药物含量测定的永停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非水溶液滴定法。〔教学方式及时间〕自学并完成作业
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分析概论
〔内容〕
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片剂的分析; 注射剂的分析; 复方制剂的分析。〔要求〕
1.熟悉制剂分析的特点。
2.熟悉片剂剂型检查的项目和方法,熟悉片剂含量测定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3.熟悉注射剂剂型检查和安全性检查的项目和方法,熟悉注射剂含量测定的干扰及排除方法。
4.了解复方制剂分析的特点,熟悉典型复方制剂的分析方法。〔教学方式及时间〕 讲授 4学时
第十九章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概论
〔内容〕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特点;
中药及其制剂的鉴别方法;
中药及其制剂的检查项目和方法; 中药及其制剂中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及其制剂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要求〕
1.熟悉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2.熟悉中药及其制剂的鉴别方法。3.熟悉中药及其制剂的检查项目和方法。2.熟悉中药及其制剂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3.了解中药及其制剂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教学方式及时间〕 自学
第二十章 生物制品分析概论
〔内容〕
生物制品的分类; 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 鉴别试验;
生物制品的检查内容;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实例。〔要求〕
1.了解生物制品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了解生物制品的鉴别和检查内容。〔教学方式及时间〕讲授 2学时
第二十一章 药品质量控制中现代分析方法的进展
〔内容〕
毛细管电泳及其应用; 超高效液相色谱及其应用; 手性HPLC技术及其应用; GC-MS技术及其应用; LC-MS技术及其应用;
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联用技术及其应用。〔要求〕
1.了解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了解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应。3.了解手性HPLC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4.了解GC-MS技术及其应用。5.了解LC-MS技术及其应用。
2017年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练习题
A型题
1.甘草中的代表性有效成分是
A.甘草酸
B.纤维素
C.草酸钙
D.黏液质
E.淀粉
【本题答案】A
2.一般情况下,被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A.生物碱
B.叶绿素
C.鞣质
D.黄酮
E.皂苷
【本题答案】B
3.麻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A.生物碱
B.叶绿素
C.树脂
D.草酸钙
E.淀粉
【本题答案】A
4.天花粉引产的有效成分是
A.生物碱
B.淀粉
C.多糖
D.蛋白质
E.单糖
http://
【本题答案】D
6.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
A.乙醇、乙酸乙酯、乙醚、水
B.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
C.乙醇、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
D.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乙醇
E.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醚、乙醇
【本题答案】D
8.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乙醚
B.丙酮
C.甲醇
D.乙醇
E.丙酮一甲醇(1:1)
【本题答案】A
9.不属于亲水性成分的是
A.蛋白质
B.黏液质
C.树脂
D.淀粉
E.菊淀粉
【本题答案】C 10.在1H—NMR中,反映化合物中氢的种类的参数是
A.化学位移
B.峰面积
C.偶合常数
D.弛豫时间
E.波数
姓名:工作单位:
------------------
判断题:(每题1.0分,共40题。判断该题表述是否正确,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糖皮质激素诱发和加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了机体的防御机能。正确错误
2、强直性脊柱炎主张口服或静脉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正确错误
3、维生素的特异性是指各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缺乏会导致特异的病症。
正确错误
4、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急性哮喘发作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正确错误
5、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HC结合上皮细胞含有唾液酸受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
正确错误
6、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
正确错误
7、糖皮质激素中程治疗的疗程为5个月以内。
正确错误
8、糖皮质激素在面部长期外用时,可出现口周皮炎、酒渣鼻样皮损。
正确错误
9、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细胞释放和入侵邻近细胞,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对甲、乙型流感均具活性。
正确错误
10、由于病毒严格的胞内寄生特性及病毒复制时依赖于宿主细胞的许多功能,因此抗病毒药物的发展缓慢()。
正确错误
11、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辅助抗病毒药物。
正确错误
12、流感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秋冬季。正确错误
13、地高辛与含钙类中药珍珠母或生龙骨、牡蛎等同用,可使地高辛的强心作用增强,毒性也加大,容易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正确错误
14、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6个不同的RNA节段
正确错误
15、狼疮性肾炎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肾脏损害,临床表现轻重不一。
正确错误
16、在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时,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腺瘤摘除术后,可用泼尼松,初始剂量10mg/d,后渐减量。
正确错误
17、在服降糖药的同时,加服中药糖浆制剂不会影响降糖效果。
正确错误
18、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暴发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正确错误
19、红色非处方药专有标识用于甲类非处方药和用作指南性标志。
正确错误
20、锌具有能够促进生长发育的生理作用。
正确错误
2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机体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和(或)补体,并结合于红细胞膜上,致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加速而引起的一组溶血性贫血。
正确错误
22、新版GMP要求,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受权人应当至少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具有至少五年从事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从事过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工作。
正确错误
23、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正确错误
24、在发生流感流行的地区,所有人群应立即接种疫苗。
正确错误
25、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吸收后,在肝分布较多。
正确错误
26、每年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补充或更换疫苗的抗原组成。
正确错误
27、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包括骨髓浆细胞增多、血和(或)尿中存在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或其成分、终末器官损伤。
正确错误
28、肾病综合征是指因多种病因及发病机制所致的严重脂肪尿及其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正确错误
29、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近期使用苯妥英可能会增强代谢并增强全身性皮质激素的作用。
正确错误
30、流感发生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单叶段渗出性病灶。
正确错误
31、流感病毒是包膜病毒,对于所有能影响膜的试剂都敏感,包括离子和非离子清洁剂、氯化剂和有机溶剂。
正确错误
32、倍他米松的抗炎作用比泼尼松龙强。
正确错误
33、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可引起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和反跳现象。
正确错误
34、病毒侵入机体后最早产生的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是SIgA。
正确错误
35、在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中,当遇应激情况时,必需在医师的指导下增加剂量。
正确错误
36、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引发男性阳萎。
正确错误
37、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可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
正确错误
38、抗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抗血凝素抗体都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
正确错误
39、维生素的微量性是指在饮食中所占比例只有千分之几,因此容易造成摄入不足。
正确错误
40、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正确错误
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38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外文缩写是()。
GSPGMPGAPGPP2、药品使用单位购进药品必须有()的采购验收记录,采购验收记录应当经验收人员签名确认。规范完整真实完整真实规范详细完整
3、严重感染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是()。
抑制或杀灭细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中和细菌内毒素控制症状,帮助机体渡过危险期
4、病毒核酸检测:是以什么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
RT-PCRreal-timeBT-PCRPT-PCR5、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以下哪一效应()。
促进糖原异生可增高血浆胆固醇长期用药造成骨质脱钙能够排钠保钾
6、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应立即给予()。
酚妥拉明地塞米松口服地高辛毒毛旋花子甙K入壶
7、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宜选用()。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
8、在人H5N1禽流感感染病例中,错误的是()。
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要比下呼吸道底有时会出现胃肠感染、肺外传播
咽喉部的病毒载量比鼻腔的底有时会出现病毒血症
9、孕妇感染后可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的病毒是()。
流感病毒鼻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10、流感重症病例继发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为()。
5-15%10-20%1-5%15-20%
11、糖皮质激素的抗炎特点为()。
只对细菌感染性炎症有效只对化学性炎症有效
只对免疫性炎症有效对各种原因所致的炎症均有效
12、支原体肺炎患者首选何种抗生素()。
红霉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
13、肺炎病原检测下列哪项属于快诊()。
病毒分离双份血清抗体检测支原体培养特异性IgM检测
14、男婴,9个月,高热、咳嗽3天,体温39-40oC,面色苍白发灰,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罗音,首先要做的检查是()。
白细胞计数病原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细菌学检查
15、糖皮质激素隔日疗法的给药时间最好在()。
早上3~5时上午7~9时中午12时下午3~5时
16、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时,应采用()。
反复静脉点滴给药一次负荷量肌肉注射给药,然后静脉点滴维持给药
小剂量快速静脉注射大剂量突击静脉给药
17、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机制是()。
兴奋β2受体抑制补体参与免疫反应
使细胞内cAMP增强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18、诊断流感最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是()。
血凝试验中和试验PCR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19、糖皮质激素特点中哪一项错误()。
抗炎不抗菌,降低机体防御功能诱发和加重溃疡
肝功能不良者须选用可的松或泼尼松使血液中淋巴细胞减少
20、支气管肺炎肺部主要体征为()。
干性罗音细湿罗音粗湿罗音呼吸音减低
21、《福建省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在法律渊源上属于()。
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22、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外文缩写是()。
GAPGPPGSPGMP23、肾病综合征宜选用()。
糖皮质激素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突击疗法
糖皮质激素小剂量替代疗法糖皮质激素局部外用
24、关于流行性感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25、甘精胰岛素的作用持续时间是()。
5-8 h13-16 h16-24 h长达30 h26、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转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属质变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27、无包膜DNA病毒是()。
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
28、“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这话句出自()。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集注》《神农本草经》
29、不属于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的是()。
抗炎抗菌抗休克抗毒
30、女孩,6岁,咳嗽、发热6天,痰液粘稠,偶有血丝,双肺呼吸音粗,X线可见右下肺大片较淡阴影,为了明确病原,首先考虑检测()。
支原体特异性IgM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M
金黄色葡萄球菌磷壁酸抗体腺病毒特异性IgM3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有效期为()。
8年7年6年5年
32、主要影响水盐代谢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是()。
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醛固酮
33、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核衣壳核酸包膜衣壳
34、关于流感病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属于正粘病毒科单股正链常为球形囊膜病毒
35、下述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病初有全身不适、乏力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咳嗽为本病突出特征双肺满布干、湿罗音
36、糖皮质激素可治疗严重感染是因为()。
有抗菌作用有抗病毒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通过其抗炎、抗毒、抗休克等作用缓解症状
37、下列不属于糖皮质激素禁忌症的是()。
活动性结核病活动性溃疡病心力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38、下列属于糖皮质激素的是()。
美替拉酮米托坦曲安西龙醛固酮
多项选择题:(每题2.0分,共11题。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少选、多选不得分)
1、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以下哪些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肌无力、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医源性库欣综合症高甘油三酯血症
2、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药品,应当开具标明()、剂型、批号、数量等内容的销售凭证,并加盖印章。药品通用名称生产厂商价格购货单位名称规格
3、糖皮质激素的疗法包括()。
大剂量突击疗法一般剂量长期疗法小剂量替代疗法隔日疗法首剂加倍
4、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可酌情采取如下措施()。
低钠高钾高蛋白饮食补充钙剂维生素D5、缺锌的危害体现在()。
佝偻病皮肤瘙痒前列腺肥大皮肤无光泽青少年发育不良
6、不适合用糖皮质激素中程治疗的是()。
风湿热溶血性贫血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严重哮喘持续状态剥脱性皮炎
7、可使用糖皮质激素长程疗法的是()。
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重症大疱性皮肤病大疱性皮肤病
8、普通感冒的致病原是()。
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9、中药()等有酸化作用,能使碱性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排泄加快,药效降低。五味子山楂煅瓦楞乌梅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严重感染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必须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糖皮激素可直接中和内毒素,降低体内毒素浓度皮质激素可减轻炎症早期毛细血管的扩张糖皮质激素可刺激骨髓,使红细胞、血小板增多糖皮质激素可使血淋巴细胞减少
11、流感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关键词:药学,药物合成,教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
药物合成技能是药学专业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创新性技能。全国药学专业实验技能邀请赛中, 对于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有很高要求的药物合成综合题一直占有相当大比重。药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 无论是读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 还是在药物研发企业从事药物合成、工艺研发等工作, 都要求具备较强的药物合成技能。相对于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和综合性,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1]。但与药物合成技能联系最紧密的两个学科———有机化学、药物化学, 以往在我校开展的实验主要是单一验证性实验, 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开设不足, 学生做实验停留在照葫芦画瓢, 不会照猫画虎, 做完全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实验后, 面对科研或企业的实际问题仍束手无策。
针对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从优化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2,3,4,5]、改进考核评价体系[5,6,7,8]等方面进行改革, 整合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实验,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药物合成技能。
1优化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药学本科专业认证[9]的要求, 课程的实验时数不少于理论课时数的80%,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应达到30%~50%。按照这一要求, 我们以“扎实基础, 综合训练, 提高创新”的三段式培养计划, 优化实验内容见表1。
基本单元操作是综合实验和科研创新的前提和保证。这一阶段以教师讲解、学生按要求完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对于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既保证学生能安全顺利的完成实验, 也规范了学生的基本操作。为第二、第三阶段的“组合拳”打下套路基础。还可以利用“照方抓药”情境下学生很容易出现的互相模仿来督促学生的规范操作。例如可以让一半学生安装实验装置, 另一半学生“督战”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错误, 如此反复几次学生基本都能把操作要点牢牢记住。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对于基本操作的要求, 就是要学生养成拿起仪器就能规范操作的习惯。
综合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个基本操作完成一个较复杂实验的能力, 同时锻炼学生检索文献、阅读分析文献的能力。当前有机合成领域飞速发展, 新试剂、新反应层出不穷, 经典化合物的合成也一直有新方法涌现, 若有机实验还停留在单一验证性实验上, 不仅未能与时俱进, 且对于本校致力于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也毫无帮助。我们在这一阶段的实验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增加文献检索与讨论内容, 上课前要求学生查阅目标化合物合成的经典工具书和发表有最新进展的顶级专业期刊, 有备而来实验室。实验前讨论, 重点是展开对反应机理的研究以及如何根据机理指导具体操作, 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加深理解实验, 做得能举一反三, 把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升华为研究性实验, 使学生在实验中既能验证理论又能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实验内容也能紧跟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是培养计划的终极目标。这一阶段是药物化学实验, 所开设的四个合成实验全部用PBL教学。首先于学期之初公布实验进度表, 要求学生在一个月内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对试剂是否价廉易得、毒性大小、实验室能否提供相应仪器设备等全方面考虑后拟出初步实验方案, 做实验前将方案发给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审阅后再修改。比如扑炎痛的合成, 学生在综合文献制定方案时经常会查到多种方法, 教师可以尝试让一部分同学采用教科书上的方法, 另一部分同学采用相转移催化法, 还有一部分同学加入DMF作为催化剂, 所得产物纯化后与扑炎痛对照品进行TLC对照, 然后让同学们讨论各自所得出的实验结果, 从合成产率、反应时间、难度、价格等几个方面讨论哪个方法综合效果好。PBL教学能使学生经历查找文献、归纳分析资料、反复论证、拟定具体方法、完成且优化实验、写出最终方案的系统训练。不仅培养了团队精神, 也使得基础实验和科研实验之间有足够过渡, 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进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 仅开设实验而没有考核的情况下, 学生做实验容易有割裂感, 做一个算一个, 对实验的认识停留在按老师指导做实验和完成实验报告上, 做完实验也没有动力去复习实验理论知识。为此, 在第一、第二阶段考核体系上, 我们以全国药学专业实验技能邀请赛和全区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为指挥棒, 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并重, 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并重, 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50%, 理论考核占25%, 操作考核25%, 既体现了平时实验的积累, 也督促做完实验之后的融会贯通和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竞赛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考核是对PBL教学过程的全面评价,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实验成绩的评价指标从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变成考查四项[10], 从传统的单纯个人得分变成团队和个人共同得分: (1) 课前自主指定方案情况, 团队合作能力; (2) 课上的表达能力、参加讨论的积极程度和交流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独立操作能力, 根据改进的方案优化实验的能力; (4) 课后总结情况和实验报告完成质量。
3总结与展望
提高药物合成技能的教学改革我们已取得一定成果, 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不少, 例如仪器设备老化, 资金缺乏等, 切实提高药学本科学生的药物合成技能任重而道远, 我们的目的是在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锻炼,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留岚兰.实验课程设置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1) :123-125.
[2]张江华, 才谦, 高欣钦, 等.药学专业药物合成反应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 2013, 41 (2) :144-145.
[3]涂莉, 陈静, 祝晓元, 等.药学专业实验综合改革探索[J].药学教育, 2005, 21 (5) :41-43.
[4]黄剑, 陈年根, 钟霞.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药学教育, 2010, 26 (6) :49-50.
[5]张艳君, 成泽艳, 刘建军, 等.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08, 10 (1) :54-55.
[6]阴金香, 李广涛, 林天舒, 等.研究型设计性有机化学实验改革与探索[J].大学化学, 2007, 22 (1) :27-29.
[7]赵大伟, 王佩华, 孙红梅, 等.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与课程整合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13 (13) :434.
[8]赵正保, 刘锐玲.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一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 2 (3) :67.
[9]樊陈琳, 徐晓媛, 吴晓明.对我国药学专业认证试点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2) :38-39, 49.
关键词:药学院;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22-03
一、出发点
1.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秉承“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努力加强民族医药研究和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来适应国家社会对民族医药发展的需要。
2.现代制药行业包括药物研发、原料药物生产、药品制剂成型三大方面。西药一般指具有确定结构的化学与生物分子药。其药物研发主要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有效成分,并对该成分进行结构分析、结构修饰,使其产生更好的药效与副作用。原料药生产主要涉及化学原料药的合成与生物原料药的合成。药品制剂成型是将原料药制成不同形式的制剂,以便于应用与临床。中药是在中医指导下使用的天然产物药。分饮片与成药两种类型。饮片是中医临证开方使用的药材,其研发是中医师根据病人病情辨证施治。饮片的生产涉及种植、采集、炮制、储存等环节,不涉及复杂的剂型。中成药是将一些治疗某些疾病的常用方剂制成特殊的标准化剂型,用于该类疾病的通用药物。其药物制备一般是寻求中医验方,对其参与配伍的药物进行提取与浓缩,去粗取精。制剂成型是将上述浓缩的混合物按不同制剂类型的要求进行成型。其研发涉及到化学成分的分析,有效成分的量的控制,药理药效研究,药物报批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等。民族医药是指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医药系统。它以特殊的思维方法,特殊的疾病谱,特殊的药物资源与中医药区分并彼此区分。民族药多利用天然动植物与矿物资源,多用鲜药,有些只进行简单的炮制,不能形成类似中药饮片的原料药。民族药拥有大量的验方,有望开发出治疗各类疾病的成药,其开发过程与中成药相同,也有研发、原料药生产、制剂化三大阶段。民族药的资源调查,品种保护,规范制定,成分分析,药效鉴定,相对中药起步晚,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3.制药行业的方方面面均需要人才。特别是研发、生产、制剂化、质量控制、市场等几大主要方面,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其中研发人才主要去向是大专院校与研究所,企业的研发部门,他们主要需要药化、药理、药效、临床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生产包括原料药、中间体、辅料、标准提取物的生产,需要化学合成与分析、生物合成与分析人才。制剂化设计机械设备、制剂工艺、操作规程、质量检测等内容,需要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操作方面的人才。
二、药学院的专业定位
1.现有专业设置与专业方向。药学院现有药学、药剂学、化学生物学三个本科专业。药学专业主要学习药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开设一些民族医药的专业课程。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化学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包括民族药物)、生物药物分析、临床合理用药、药品生产与管理、药品营销以及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药学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各类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药生产和贸易企业、医院、药检所、药政管理、医药情报等单位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检验、管理、营销。本科,学制四年,招理科生。药物制剂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工、制药工程、药物分析、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制剂设备与车间设计等专业知识。培养从事药物剂型设计、制药工程、新药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和质量分析、药物检测管理等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各类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医药院校、医药生产和商业企业、医院、药事管理和药检所等单位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制备、生产、质量监控。本科,学制四年,招理科生。化学生物学专业是由化学、生物、医药全面交叉结合的新兴学科,除了开设化学方面基础课外,主要开设化学生物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分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分子设计与药物合成等专业课程。该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化学与相关生物学实验技能,具备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为化学生物学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医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可以报考化学、生物、药学等方向的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也可以在医药、生物技术、食品、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本科,学制四年,招理科生。
2.现有专业设置与专业方向的弊端。①专业之间区分不明显。尽管理工不同,基础与应用有别,但三个专业都将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自己的基础。因而三个专业可以找同样的工作。由于同质化,没有形成分工、系列、配套,也没有因材施教与按需育人的空间。②专业特色不彰。药学专业数理化生医药全包,知识庞杂,学生学习负担重,能在实战中直接应用的知识少,操作技能弱。药剂学不工不理,工程数学、工程力学严重不足,学生完全不能报考工科研究生。工程设计、工程操作与管理、现场实习严重不足,不能适应药剂学的人才需求。化学生物学希望办成具有坚实化学与生物学基础知识,毕业后可进一步深造的专业,可与生源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相矛盾,结果研究生报考意愿最差,录取率最低。可又不能直接背靠制药行业,毕业后工作难寻。③与办学宗旨,制药行业人才需求脱节。学校办学宗旨是为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学院办学目标为努力加强民族医药研究和民族医药人才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对民族医药发展的需要。民族医药需要怎样的研究,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为民族地区所需要?民族药性理论建设,民族药组方原则研究,民族药炮制工艺的传承等工作没有成为我们的研究与教学目标。制药行业需要研发、原料药与辅料的制备、制剂化等多方面的人才,我们的专业是否强化了这些方面的培养力度,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这些方面的工作?
3.药学院专业方向的设想。①适应制药行业需求,按制药行业的分工凝练我们的专业方向。制药行业有研发、原辅料生产、制剂化三大阶段,药学院现有的药学、化学生物学、药剂学三个专业可以与其一一对应。药学专业主要负责培养药物研发方面的人才,化学生物学专业主要负责培养原辅料药研究与生产方面的人才,药剂学主要负责培养制剂工程方面的人才。除一些共同的基础课程外,课程设置按人才需求行业对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安排:药学侧重于药分、药理、药效、药事管理等方面(理科);化学生物学侧重化学制药与生物制药(理科);药剂学侧重制剂工程(工科)。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都有恒定的行业需要。②三大专业形成一个产业链、知识链与人才链。由研发到主辅药生产再到制剂化三大专业形成一个产业链。主要课程围绕产业链构成一个知识链。毕业生构成一个人才链。专业之间有侧重,有联系。不同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研究工作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大药学与制药行业的发展任务。③处理好现代制药科技与民族医药的关系。民族医药是民族院校药学院主要的研究方向,但不是专业方向。民族医药的理论正在形成中,民族医药服务市场相对狭小,民族医药的产业还很弱小,因此如果以民族医药作为专业方向将很难招收到足够的生源。但发展民族医药是我们的责任,故学院的主要科研方向应聚集到民族医药方面,主要任务是借鉴现代医药研究的方法,在保持民族医药的特色基础上,发展民族医药。而大学本科课程一定要以学习现代制药技术为主,以培养现代制药人才为主要任务。
三、化学生物学专业定向与课程设置
1.09版培养方案。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文献检索和其他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包括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生物学等分支)和相关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分支)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和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知识面较宽,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力图培养化学和生物学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人才。除开设化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外,还开设了化学生物学、生物分析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学等方面的课程,加强化学基础与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化学生物学实验技能的训练。在第三、四学年,可作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方向选修若干专业课程。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无机化学、生物研究化学、生物物理系、化学生物学、仪器分析、天然产物化学、结构生物学、新药研究与开发等。
2.09版方案的不足。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09版方案加强化学基础与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强调培养化学和生物学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人才,即按照基地班的形式培养高素质人才,主要希望学生能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但现实是该专业的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基础课的课时量与上课质量得不到保证;专业课的师资力量弱;专业教研室对本专业主要课程课时少,对学生培养质量无能为力。故从已经毕业的两届学生情况看,无论考研意愿还是考研录取率都是全院最低,没有实现高考研率的预期。虽然毕业的两届学生使用09版以前的培养方案,但09方案并没有大的改进。②就业不顺。由于没有对应的行业,化学生物学专业学生毕业无法找到整块就业市场,只能在化工、制药两行业中进行选择。因为没有系统进行化工、制药工程的训练,无法与化学、药学、药剂学专业学生进行竞争。因此毕业的两届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学生面对考研无望,就业无着的前途,思想迷茫,精神无助,大面积要求转专业。留下来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一】推荐阅读:
药学与药学专业知识二06-19
药学专业知识一习题02-24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07-15
中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10-23
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10-05
药物分析专业考研方向06-20
药学专业知识课件09-27
输血与药物管理办法12-06
药物制剂的现状与发展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