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药物的顺序(精选4篇)
抗休克【兴奋心脏 收缩内障血管升血压扩张支气管促进代谢】 2异丙肾上腺素
抗休克 降低末梢血管阻力扩张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 3阿托品
0.5mg/支
胃肠解痉药 麻醉前用药 抑制腺体分泌 扩瞳
松弛平滑肌
4洛贝林 3mg/ml
中枢神经兴奋药 主要用于新生儿窒息吸入麻醉药及其他中枢抑制药如吗啡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co2引起的窒息肺炎白喉等传染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5可拉明0.375g/1.5ml 中枢性呼吸及循环衰竭、麻醉药、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中毒急救。6利多卡因100ng/5ml 局麻药及抗心律失常药
7多巴胺20ng/2ml 强心
小剂量多巴胺主要有扩张血管作用,使总外周阻力降低,对心脏前、后负荷均有降低。大剂量多巴胺以兴奋α、β受体为主,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 力增强,血管总外周阻力高,心肌耗氧量增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 半年来我科住院患者所用的静脉滴注药品, 约30000组, 全部由住院药房发出, 注射器、输液器、皮肤消毒液、棉签全部由医院统一购入, 每组药物配伍时无禁忌。排除因配药针管混用所致, 一种药物使用一个针管。
1.2 方法
专人配药。安排一名责任心强, 知识全面, 经验丰富、高度敬业的护士专门配药。对每种静脉滴注药物配置前都要逐一认真查对药品质量, 对不能按医嘱顺序输注的药物, 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调整, 不能调整的药物争得医生同意用生理盐水隔开。对新增药物、首次配置的药物要高度警惕, 严密观察, 发现有混浊现象的药物要及时登记、上报并交班, 护士长及时组织学习, 引起大家的高度注意。
2 结果
在《306种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190种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以外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2.1 奈替米星与茵栀黄相遇后立即混浊;与甘草二胺相遇后立即混浊。
2.2 阿乐欣 与川芎嗪相遇后混浊;与硫普罗宁相遇后混浊。
2.3 氟罗沙星 与头孢孟多相遇后混浊;与头孢唑林钠相遇后混浊;与泮托拉唑钠相遇后混浊;与炎琥宁相遇后混浊。
2.4 左氧氟沙星 与夫西地酸钠相遇后混浊。
2.5 速尿 与硫普罗宁相遇后混浊;与氟罗沙星相遇后混浊;与川芎嗪相遇后混浊。
3 讨论
3.1 设置配药班, 安排专门护士配置静脉滴注药品。
配药护士休班时由取药护士替班, 可以做到从取药、对药、排序 (重点是排序) 、加药的全过程的专人负责, 并指导其他护士工作, 减少用药过程中的盲目性, 降低配伍禁忌的发生几率, 增加药物配置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 增进护患关系。
3.2 及时组织学习
配药护士负责收集在配药、顺序输液、滴管加药过程中出现的两药相遇后发生混浊的现象, 将信息提供给护士长, 由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并邀请主任和医生参加, 共同讨论学习寻找理论根据, 让全体护士了解新发生配伍禁忌药物的情况, 类似情况不重复发生。
3.3 增加与医生的沟通渠道, 减少药物配伍禁忌的发生
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用药习惯, 加上现在药物名目繁杂, 更换频繁, 有些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医生一时也不能全部掌握。顺序输液过程中出现混浊现象时, 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争得医生同意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3.4 做好登记上报交班工作
首次发现有药物配伍禁忌的护士, 必须要向下一班护士交班并上报护士长, 同时填报药物不良反应登记表, 上报药剂科备案。
3.5 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遇到这种情况, 一般都要更换输液管或排出输液管内的液体, 冲刷输液管, 要浪费掉部分药物, 特别是贵重药品, 会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这时护士一定要态度和蔼, 要为患者着想, 站在患者的角度讲话, 做好解释工作, 必要时争得护士长和医生的协助, 得到患者的理解。
总之, 静脉滴注药物治疗作为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护士的主要工作,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 也直接反映护士的工作质量。从此而看, 抓好输液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 正确的药物配伍更是如此, 可以使药品疗效最大化、医疗消耗最小化、降低护士劳动强度、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院信誉。
参考文献
[1]沈建平, 宗希乙, 等.306种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 3.
[2]全民健身顾问.190种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 2007, 8.
误服药物的现场急救方法有催吐、洗胃、导泻和灌肠等,其中催吐是急救的第一招,应当在送医院或等急救车到来之前就着手进行。一般来说,除了误服一些特殊药物和液体,都应立即进行催吐。通过催吐,可迅速将进人胃内、尚未被吸收的药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减轻中毒、缓解症状的目的。可用手指、筷子、鸡毛等刺激病人咽喉部后壁或舌根部引起呕吐,或先灌服大量温开水或茶水、1:2000高锰酸钾溶液等,再行催吐。催吐时,应使中毒者取头部低位,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发生窒息。胃部内容物少者不容易呕吐,要让其喝水,一般按每公斤体重灌服10-15毫升为宜。对于小孩,可以将孩子腹部顶在救护者的膝盖上,让其头部放低,家长将手指伸入孩子喉咙口,轻压舌根部。反复进行,直至呕吐为止。如果让孩子躺着呕吐,要注意侧睡,以防止呕吐物堵塞在喉咙。吐后残留在口中的呕吐物,要及时清除掉。催吐法适用于中毒后4~6小时内,且中毒者意识清醒能合作者。对于昏迷病人或患有严重心脏病、食管静脉曲张、胃溃疡病者,家人不要轻易自行给中毒者催吐。孕妇也应慎用催吐法。
此外,还应根据误服药物或毒物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院前救护。
若是维生素、健胃药、滋补药等导致的中毒反应,一般都不会太严重,只要多饮温开水,让药物稀释排泄即可。
解热镇痛药、镇咳化痰药、避孕药、催眠药与抗菌药等,用量过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如面色苍白、头晕昏睡,或心慌、腹痛、烦躁不安等。此时应迅速果断地采取催吐法,促使中毒药物迅速排出,减少吸收。对误服杀虫药敌敌畏者,催吐法同样有效。
若误喝了碘酒,应立即喝面糊或稠米汤。因淀粉与碘作用后,可生成一种稳定的蓝墨水样化合物,此化合物不易被人体吸收。喝完面糊或米汤后催吐,这样反复多次,直到吐出物不显蓝色为止。
若误服了腐蚀性很强的来苏或石炭酸,不能催吐或洗胃,而要立即喝下大量的鸡蛋清、牛奶、稠米汤或豆浆、植物油等,它们可以附着在食管和胃黏膜上,减轻这些消毒药液对人体的伤害。
如果错喝了癣药水、止痒水,可多饮茶水。因茶中含有鞣酸,有沉淀解毒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通过本院急救车或本市的120急救车接送入我院的脑出血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3], 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 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呕吐及偏瘫, 发病均在6h以内, 一侧基底节区出血, 无严重并发症。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 男29例, 女21例, 年龄49~87 (61.3±2.5) 岁, 发病时间0.5~6 (2.1±0.7) h。观察组中, 男31例, 女19例, 年龄45~84 (60.1±3.2) 岁, 发病时间0.2~5.8 (2.3±0.4) 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按脑出血常规处理: (1) 急救前准备:接急救电话后, 医护人员应立即准备相关急救药品和器械, 详细询问家属其病情, 将患者就地平卧, 搬运时, 保护患者头部, 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2) 现场急救:进行体格检查, 测血压、脉搏, 观察其神志、呼吸、瞳孔、意识变化等, 迅速判断病情。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 给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调整血压等治疗, 并可小剂量应用地塞米松2mg静注; (3) 转运过程:现场急救后立即转送至本院进一步救治, 转运途中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变化, 并与医院联系, 通报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蛇毒血凝酶治疗, 蛇毒血凝酶 (奥鸿药业, 2ku/支, 国药准字:H20110427) 2ku, 静脉注射后, 并予以生理盐水100ml+蛇毒血凝酶2ku静脉滴注维持。入院后立即行脑部CT检查及相应治疗措施, 24h后复查CT。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血肿扩大量、再次出血率及死亡率等。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脑部总出血量及血肿扩大量比较
患者入院后立即行CT检查, 24h后复查CT, 并估算患者的出血量, 观察组患者的总出血量及血肿扩大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再次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脑部再次出血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脑出血为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病症之一, 其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及致死率高, 其致死率高达15%~40%, 且恢复缓慢, 易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患者一旦发病, 应立即处理,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是其治疗和保障预后的关键环节。近年来, 有研究表明, 脑出血后其脑部血肿可持续扩大。患者3h内出现血肿扩大的几率大约为18%~38%, 且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时间保持一致[4]。因此, 超早期止血可能有助于减少出血量及控制血肿扩大, 从而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改善患者预后。蛇毒血凝酶为从巴西矛头蝮蛇的毒液中分离, 其不含神经毒素及其它毒素, 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 能促进血管破损部位的血小板聚集, 并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 并可有效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生成纤维蛋白单体, 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本研究中, 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予以蛇毒血凝酶进行早期止血,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出血量及血肿扩大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患者的脑部再次出血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在院前急救中早期使用止血药物治疗脑出血患者, 能有效减少出血量和血肿扩大量, 降低再次出血率及死亡率,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兴元.1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院前急救分析及体会[J].当代医学, 2011, 17 (11) :112-113.
[2]宋维根, 钟建国, 肖佩荣, 等.超早期脑出血止血剂应用与血肿变化[J].临床荟萃, 2008, 23 (20) :1497.
[3]阎洪法, 龚惠云, 左鸿, 等.郾高血压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 9 (3) :144.
【急救药物的顺序】推荐阅读:
药物过敏急救流程06-12
坍塌事故的急救措施11-14
海洋药物的开发和应用11-24
多发伤的急救护理07-15
产后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11-25
药物化学心血管药物09-24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05-27
低血糖病人的急救护理07-07
车祸现场的急救措施与办法12-03
外伤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呢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