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深度学习角度的教学设计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深度学习在新时期下成为各学科教学的新方向,教师可以将其与授课环节进行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还能够推进教学一致性的开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对授课方案进行针对性地调整,让学生轻松吃透历史知识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思考历史与现实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科思维的生成。为此,文章针对初中历史的深度学习,对新时期的历史教学设计策略进行探讨,力求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做到切实有效的拓展,构建出高效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初中历史;深度学习;教学设计;分析;

在新时期下,初中历史教学在先进理念的引入下开始改变,教师基于深度学习将学生推送至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带着持续的热情参与后续的课堂活动,将其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锻炼,让学生全方位成长。基于此,教师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从综合思维、深度学习和教学评一致性入手,通过多样的体验活动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点拨,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做到深入理解并完成牢固的记忆,让历史知识链条更加条理化、结构化,从而找到与自身能力和喜好相契合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的习惯,使学习的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 基于深度学习来实现思维的迁移

综合思维可以将分析对象中所涵盖的关键要素进行有效分离,再将其与另一分析对象中的要素进行相应的组接,彰显出极强的创新性,是一种带有分析和综合性的逻辑,换言之,即思维的飞跃。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借助多角度的点拨让学生对历史发展各时期的特点进行精准掌握,对历史前行的趋势做到了解,使之可以依托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诸多的问题,同时巧用辩证思维来分析不同的历史问题,让学习极具灵活性,使之在探索中将知识的获取视为寻找乐趣的过程,为其综合思维的形成埋下伏笔。例如,在解读日本历史转折中明治维新的内容时,教师并没有选用传统又呆板的“灌输式”手段,而是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来设计授课方案,使原本繁杂的内容得到有效转换,让学生对明治维新进行分析。教师还提出问题:“在19世纪时,俄国的发展情况是什么?”“在俄国的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鼓励学生将之前所学的知识与明治维新结合。在问题中,学生对俄国的改革做到回顾,根据历史的进程来分析。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下萌生探究意识,从日本当时的封建制度入手,对封建等级进行考量,继而解释明治维新出现的必然性。此时,教师再提出不同的问题:“针对当时国内的危机,日本采用了什么措施”“在这些措施下,发生了什么改变”等,学生可以在寻找所需答案的过程中发现改革的进步性,同时也对俄国改革的方式进行评价,寻找到其中的局限性。该过程正是让学生将不同事物的关键要素进行巧妙组合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思维,同时教师也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其探究而不再被动接收,使之可以完成思维的迁移。

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态度和价值观融入授课环节,让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可以从客观角度对不同的历史事件做到深入思考,在每堂课中获得不同的体验。教师通过授课经验和问题导学法让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来评价不同的历史内容,将讨论的权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权力移交给学生,使之思维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散与启发,使学生能够带着持续的热情去完成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增强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 紧抓知识间的联系强化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涵盖较多的知识点,而且每个知识点之间的潜在联系需要学生进行探寻,但因部分知识点较为分散,具有一定的孤立性,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感到吃力,极易混淆,同时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不能深度学习。基于此,教师站在初中生的角度,基于深度学习来设计授课方案,可让学生以时间为线索,对不同时期的知识进行科学总结,让脑中的知识结构逐渐丰富并在深度学习中使之愈发稳固,从而将历史的本质做到切实有效的挖掘,为后续的历史学习埋下伏笔。

在新时期下,教师可对导入环节进行重视,将其与课堂讨论做到巧妙对接,同时搭配总结环节,将重难点进行大力突破,让学生从中掌握寻找知识关联和吃透历史知识的不同技巧,可以在面对新内容时借助自身的能力来完成更为深入的解读。例如,在解读抗美援朝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讲述邱少云和黄继光的事迹,再指出当时正是我国出兵对朝鲜进行援助的时期,从而完成新内容的导入。其次,教师借助多媒体等设备展示出志愿军当时入朝的真实路线,使学生的读图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同时提问:“当时对朝鲜进行援助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从时间入手来考虑各国当时的实力与整体的局势,将地理与历史结合对抗美援朝的结果进行评价,找到胜利的原因,也看到新中国的前行中环境和国际地位的变化,再启发中对历史事件的实质准确挖掘,形成全新的认识。最后,教师巧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使之将地图信息、时间和历史事件等结合,将当中知识点做到明确,将时间线上的事件“对号入座”,让知识点间的联系得到挖掘,对学习的思路进行明晰,从而可以轻松走出死记硬背的困局,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实现牢固的记忆。除此之外,教师依托情境,让学生在英雄事迹中强化爱国精神,由知识点的记忆上升至情感层面,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优秀的品质,使深度学习的实效性做到极大程度的发挥。

四、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激发参与热情

在新时代下,课堂不仅是传递历史的场所,还是学生个性特点得以释放的平台。教师应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对课堂原有的气氛进行相应的改善,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潜在的参与热情,使之带着持续的热情参与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索,一方面可以形成综合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所学知识完成历史事件的解读。具体而言,一是尊重学生在课堂中彰显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令其做课堂的主体,可以带着热情去挖掘历史知识中的潜在内容,将其主观能动性做到极大程度地发挥。教师可以在解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状态,通过问题来集中学生已开始分散的注意力并设计好互动的时间,使之在分享自身想法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思路,继而萌生探究意识,迫切地希望在课堂中得到验证,不仅将其问题意识做到针对性地强化,还使之主动走入深度学习,从多角度去寻找所需的答案,让学习方法愈发灵活。

二是教师应从心理角度入手,进行心灵上的互动,科学的应对处于情绪波动期的初中生。那么,教师要通过双向互动、作业和平日行为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真实能力、需求和兴趣等做到精准把握,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课堂的预设,从而使课堂可以自然生成,让课堂气氛不再紧张,给学生带来愉悦和平等的体验,让学生乐于在教师的点拨下去探究不同历史事件的本质。与此同时,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帮助其设立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也将教学难点进行转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简化,在集体努力下将重点快速突破,让优化后的教学方案极具可行性和科学性。三是秉承着因材施教的先进原则,基于对学生的了解来设计有趣的授课方案,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将历史内容进行多样性的转换,让学生依托自身的情感来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例如,在解读早期人类代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神话故事入手,亦或者播放出《疯狂原始人》的片段,让学生讲述这些故事与原始人的联系,还可鼓励学生根据书本内容和图片等来揣测原始人是如何度过每一天,从而使之在故事气氛下萌生求知欲望,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夯实基础,也认识到神话与科学的差异。此时,教师在多媒体等设备中展现出遗址的分布图,让学生从中寻找人类最早出现在哪里,使之尝试说出时间或者地点等,增加授课的乐趣。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动态图的方式向学生逐一展现原始社会的时间轴,让刚走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形成一定的时空观念,使其带着持续的热情走入后续的深度学习,带着综合思维去探索各时期历史事件,切实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五、 借助体验活动启发学生智力

课堂学习是一种动态化的过程,教师应站在初中生的角度来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体验感做到极大程度的增强,能够将其主体意识释放,从而稳坐课堂的主体位置。为此,教师应在历史课堂上组织带有实用性的活动,融入趣味内容,使学生带着热情参与课堂活动。具体而言,一是要创建历史兴趣小组,秉承着“组内异构”的先进原则,实现“以优带弱”,同时做到“组间同构”,让每位学生均可参与到兴趣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另一方面使之智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启发,为深度学习埋下伏笔,同时也是教学评一致性的不断落实。二是基于能力范围和民主原则选出组长,督促每位组员参与,不可懈怠。三是依托游戏或者比赛来进行知识的巩固,让各小组能够将每位组员的想法进行汇总,在集思广益下完成游戏或比赛,营造出赶超气氛,有效将学生的体验感做到增强。四是基于“以赛促学”让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可以对自身不足做到收集并进行针对性地弥补,从而实现共同进步,还能够看到不同的思路,对历史内容的评价更加客观,将其思维做到不断地拓展。

教师在历史事件和知识的解读中,对自身的角色做好转变,通过及时点拨、纠正等方式,让学生对所遇的学习问题做到层层解析,从而走入深度的联想,找到历史事件中的关系,可以将当中的知识点进行联系,让记忆更加系统。例如,在解读《远古的传说》时,除了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还可通过小组的方式对黄帝时期的神话进行讨论,寻找当中可信的内容或者与历史演变相关的部分,使学生萌生主动性并表达心中所想,再配以教师的点拨对传说与史实进行精准分辨,也可以从传说中提取所需的信息,从而掌握印证历史的方法。

六、 基于深度学习保证教学评一致性

教师在努力进行预设并自然生成的课堂中,让自身的教学能够与学生的能力相契合,同时保证后续的课堂及学习评价的目标也能够与“教”“学”形成一致,即教学评的一致性。换言之,教师一方面要进行知识的精准传递,还应对授课成效做到监测;另一方面要通过知识的内涵引导学生明白该掌握什么,又需要如何去探索,让学生可以将新旧知识结合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从深度学习的视角来进行授课的创新,将学生的真实需求、能力范围与授课所需的资源做到切实有效结合,通过个性和层次化的授课方案,让学生更快地吃透历史的诸多内容,将课程的标准做到细致化的落实,从而将授课的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正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质。

首先,要做到“教”的一致,教师应结合历史的时间段和学生不断变化的求知欲望来明确“教”的方案,在教学链的构建下实现“教之有据”,让学生在点拨中去寻求各历史事件的因果关联。其次,应保证“学”的一致,通过多元的点拨,让学生在课堂中建立起一个极为清晰的学习链,例如,交流、探索和总结等,实现内嵌目标,使课堂一致性得到切实有效的增强。最后,注重“思”的一致,让授课、思考和评价等各环节结合,借助评价中所收集的信息来完成教学方案的优化,保证“教”与“学”在各阶段的目标是一致的。例如,在解读《丝绸之路》的内容时,教师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保证授课过程中教、学、评一致性,让授课的设计极具可行性。教师可以通过敦煌壁画、丝绸之路的线路图等引导学生进行识读,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进行历史信息的获取。此时,教师对授课目标进行细化,以“凿空之旅”“漫漫驼铃”“前仆后继”等为主题,鼓励学生在自由的组合中对“和平”的内涵进行吃透,对丝绸之路的价值做到极大程度的挖掘,从而联系到“一带一路”。学生在讨论中走入深度学习,开始对古代时的中国与现阶段进行对比,浅谈与各国的联系,以及带来的影响等,让历史内容得到升华,从而感悟出当中的哲理,让学习愈发深入,使历史、地理、经济和思政等内容实现有效结合,让学生有更多收获。

在教、学、评一致性下,教师巧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后续的总结,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快速梳理,寻找到当中的联系,使学生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并能够从多角度来解读丝绸之路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依托热门的话题将课堂与生活做到巧妙结合,让学生看到历史与当下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将丝绸之路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多个建议结合,让其思维得到极大程度地发散。为此,教师对历史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让热门话题与历史知识相契合,同时也能与学生的喜好相同,使之在生活经验的调动下对历史发展中的规律进行切实有效地挖掘。学生也会依托合作的方式,亦或者在信息能力的辅助下完成深入和全面的探究,从而可以获得的更多的知识,使之产生不同的成就感,带着持续的新颖感参与历史知识的探索。

七、 结语

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教师要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必须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迁移,可以从多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使之体验感增强,可以带着持续的热情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将三维目标有效实现。

在实践中,教师根据初中生在课堂上彰显的个性特点,对深度学习的不同要求进行明晰,通过知识点之间的潜在联系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使之可以在点拨中走入深度学习,将不同的事件和现象进行有效组合而形成一种综合思维,令其思想品质与学习效率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磊.刍议初中历史“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21(6):153-154.

[2]水生慧.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主题教学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0(49):14-15.

[3]孙舒欢.刍议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0):49-50.

[4]张芸.初中历史“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9):84-85.

[5]郑惠玲.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0(7):13-14.

[6]李春香.关于初中历史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教学分析[J].教育界,2020(28):35-36.

上一篇:民间美术作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