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必考内容知识点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知识点(推荐13篇)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知识点 篇1

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4、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或者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或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6、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是或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8、“-”结束的标志性事件——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0、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1.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的事件是—— 港澳回归

12、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3、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宫廷政变或称为( 光荣革命)

16、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

17、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18、美国诞生的标志是(美国的国庆日)——1776年7月4日,《 独立宣言 》的发表。

19、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国庆日)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知识点 篇2

因此, 结合课题的研究, 笔者将初中历史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归类整理, 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一些简单的策略, 以期抛砖引玉并求教于同行方家。

一、制作实物还原历史探究真相

仿制历史实物, 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探究历史, 是历史生活化教学的一个方法。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时, 我让同学们看课本中的图片, 结合文字介绍, 查找相关资料, 分小组建设一个简单的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 还原河姆渡人的生活环境, 以此让学生来全面探究原始人的农耕生活。

同学们分小组制作出来后, 我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我们选择的制作材料符合当时实际情况吗?房屋的样式正确吗?猜想一下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周围有哪些生活设施?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 你会在房屋周边种植什么?养殖什么?你家谁当家?谁主内谁主外?有子女了会分家吗, 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 引发了学生的争论, 小组之间相互观察对方制作的“产品”, 指出不足, 同时合作探究。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同学们了解原始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将课本知识串联起来, 比单纯的讲授要好。

再如第13 课 (七下) 《灿烂的宋元文化》中的活字印刷制作, 我让同学们每人分别制作几个不同的字, 同学们制作出来后, 出现了许多问题, 有的字残破不全, 有的字使用几次就会坏掉, 这引发出对活字材料的探究;通过模拟印刷一篇短文, 同学们又发现, 这许多字怎样排列才能方便拿取, 有同学提出按拼音顺序排, 立即有同学提出:那时有拼音字母表吗?从而又引发出对汉字拼音的产生发展, 这也许是这一生活化教学中最好的“副产品”———引发了学生辐射状的探究兴趣。

亲自动手, 制作实物, 还原历史, 感受历史, 探索历史, 是生活化历史教学中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联系实际对比古今借鉴运用

历史中有许多知识与当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可以通过对比当前的生活, 来让学生在比较中, 体会历史。

比如第4 课 (七下) 《科举制的创立》在讲授时, 在课堂上我们还原考场, 模拟当时考试的场景, 探究科举制的考试形式、内容、程序, 体会科举制的利弊等, 并与当今的考试相对应, 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 理解人才选拔制度, 懂得人才选拔的重要性。从而理解考试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和应对考试。

再比如讲解有关我国古代文化内容时, 让学生比较古今的诗歌、乐器、文字、文章等等, 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不间断的传承和不同时代的不同特色。并通过资料搜集来展示我国无人重视即将濒临传承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展示出一些传统文化的新生, 比如唐卡、苏绣等, 从而让学生明白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还有我国的几次土地改革, 让学生联系实际, 利用假期, 走访老农民, 深入农村生活, 了解“三农”问题, 从而让学生明白我国土地改革的重要性和当前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政策措施的必要性, 让学生从课堂走入生活, 将枯燥的历史文字变成鲜活的生活访问和体验。

总之, 生活化历史教学需要课堂内外的联系, 需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 “生活即教育”, 它是活生生的历史教学方法。

三、寻找遗迹搜寻资料边游边学

每个假期都是进行历史探究, 寻找历史遗迹的好时间段。作为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 让学生在旅游中探究历史。这一想法在笔者的《边走边看边想边写———生活即历史》一文中有着较为详细的叙述, 这里不再赘述。

在此, 只将初中历史课本中可以让学生亲身搜寻的部分内容简单地罗列出来, 以供参考。比如第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可以让学生在游览中搜集各地不同的图片和资料, 比较哪些地方的青铜器多、好, 从而去探究青铜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再如都江堰, 在四川保留至今, 让学生去实地看一看分水鱼嘴、宝瓶口, 亲身感受江水的浩荡激烈, 亲眼看看古代人民的智慧, 增强自豪感的同时, 切实了解其设计的先进性和必要性。还有半坡人的遗迹, 兵马俑等可以去西安看看;“六朝古都”南京、北京故宫等等这些旅游胜地, 在导游的讲解中蕴含着动人的传说、传奇的故事, 通过布置学生去探究, 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阅历, 另一方面也为生活化历史教学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料。当然, 教师更要走走看看, 不能闭门造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个道理。

初中历史必考知识点 篇3

一:公元前2,刘邦称帝,建立了汉朝,都城在长安。汉武帝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二:汉武帝下诏求贤,著名学者董仲舒被举荐上来,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并在长安兴办“太学”招收“弟子员”。

三: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

A, 措施 :1,思想上:尊儒术兴太学。 2,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还采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3经济上,整理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有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

B:作用:有利与国家的统治,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汉武帝开发边疆(武功):1,打败匈奴,设“河西四郡”2,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理。3。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

张骞通西域

一: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进攻匈奴。

高三历史必考知识点 篇4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提出(1953)——(1)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2)时间:1953年。(3)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特点: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5)实质:使生产关系的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时间:1953年~1957年,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布局上集中在东北地区。(4)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①工矿业成就突出,建成了500多个重要项目。鞍钢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②农业生产任务也按计划完成。③交通运输业,铁路(宝成、鹰厦);公路(康藏、青藏、新藏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武汉长江大桥。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⑤劳模-工业(王崇伦、赵梦桃);农业(李顺达)。

(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1、三大改造——①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原则是自愿互利;方法是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形式是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实质是把生产资料个体农民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致同农业。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发展为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政策是赎买政策。

2、历史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秋北京)——(1)内容: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③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意义)。(3)影响:人大召开表明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政协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发挥作用。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1984年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高三历史必考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历史条件——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②政治上:国民党反动政府已推翻;③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④人心向背: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二)成立过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9.北平)(建国准备)——⑴中心议题: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⑵主要内容: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及各方面政策的总原则;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定为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⑶、意义: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2、成立——⑴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1949年10月1日)。内容: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⑵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三)历史意义——国内意义:①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国际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1、追歼残敌、统一大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全国领土全部解放(祖国大陆全部解放)。

2、抗美援朝(1950.10~1953.7)——①背景目的: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威胁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过程:1950年10月,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美国被迫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以美军的失败而告终。③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土地改革(1950夏~1952年底)——①、原因: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的要求,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②、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③、特点: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有利于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孤立地主阶级。④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4、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月10月至1951年)——原因: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威胁新政权。成效:基本上肃清了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社会秩序空前安定,有力配合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5、“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1)原因:不法资本家的猖狂进攻;贪污浪费现象的出现。(2)内容:三反是在国家机关和企业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是在私营企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3)意义: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大肆搜括;内战的严重破坏。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及作用: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2)、稳定物价(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投机商兴风作浪,他们囤积居奇,抢购物资,倒卖银元,使物价飞涨,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规律目的在于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定人心,恢复经济正常运行秩序。实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统一财经——稳定物价,经过“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使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统一财经,初步确立了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经管理体制,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到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3)⑶、合理调整工商业(1950年上半年)——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⑷、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农村,土地改革后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工矿企业,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提高农民和工人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3、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意义: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表现—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最高水平。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历史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篇5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_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_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_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5、“为人所占有而做奴隶的人都应有那时(指1863年元旦)以后永获自由---”

(1)这一文件名称?颁布时间?颁布者?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林肯

(2)该文件颁布的作用?

扭转了战局,有利于美国的统一。

16、“让统治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将是整个世界”

(1)这个名言出自于什么文件?发表于何时?

《共产党宣言》、1848年

(2)这个文件是谁起草的?为哪个组织起草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

(3)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7、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内容: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②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购买

评价: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的重大转折点。

18、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意义、启示?

内容:

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评价:

①使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但强大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启示:

①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坚持改革开放

②提倡科教兴国,发展教育

19、一战的起始时间:

197月-----19的11月

一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依据:主要参战国家的目的是为了瓜分世界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2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启示?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的有效方法探析 篇6

一、“五到”记忆法

所谓“五到”记忆法,即“耳、眼、手、口、心(脑)”同时用到的一种记忆方法。耳,要求认真听讲,听别人回答问题,收到听觉信息;眼,随时观察老师的动作、表现,认真看课本,形成视觉影像;手,勤动手,做笔记,画重点,使知识组合更加合理;口,提出不清楚的问题,回答老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使大脑中的知识重新组合;心,实质指大脑,要求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对各科学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使知识理论化、系统化。“五到”记忆法,要求各种器官完全处于开放状态,对于接受新知识效果极佳。本方法适合于课堂听课,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掌握新知识。长期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失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好方法。

二、信息压缩记忆法

所谓信息压缩记忆,就是对所需记忆的大量内容进行压缩,用几个字或词来表达,减少记忆量,从而快速记忆的方法。例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以总结为“三、四、五”:所谓“三”即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即四段: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此方法简单清晰,适合大量内容的记忆。不过,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善于用脑,把思维记忆结合起来,会压缩信息。

三、联系记忆法

记忆学是建立联系的科学。用联系来记忆,有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公元前594年,中国历史上鲁国实行初税亩,西欧希腊雅典实行梭伦改革。本方法运用广泛,有利于对知识的贯通和长久记忆,是记忆较难学科知识的好方法。

四、记头记忆法

记头记忆法,即记住所记忆的内容的领头的字或关键词,便能记住整体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记忆量和提高记忆速度。例如,记忆《天津条约》的十处通商口岸时,可用记头法,即“营烟淡台汕,琼力镇宁汉。”又如,对三国时曹操在北方采取的政策,可以这样记忆“:正(政)经用军挟屯为(唯)官”。政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用人制度上用人唯贤,军事上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再如,关于贞观之治的内容,可以记成“三要二有”。

五、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把大量的、成段的记忆内容,用诗歌的形式组合提取,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三十六计,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可做如下歌诀记忆。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窃贼 。

鱼蛇海河笑,羊虎桃桑隔 。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

这首诗中,除了“檀公策”三字外,每个字包括“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次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先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策、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楼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可见,近二百字的内容,被这首仅五十个字的短诗涵盖其中,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六、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把记忆的材料编成、杜撰成读音相近的词、词组、句子或类似词句,便于记忆。这种杜撰也许不太科学,甚至有些荒唐,但是如果以记住为目的,还是会有所帮助的。例如,莱特兄弟制飞机———来偷兄弟飞机;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背后有话,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值得一试。

七、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例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对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进行比较。郑和下西洋,可与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比较。德国的统一,可以与意大利的统一进行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可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深记忆。

八、知识结构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有树干、树枝和树叶。记忆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

高一历史必考知识点梳理整合 篇7

1、民族性

秦汉文化日东升,承先启后多特征。

统一多样巧结合,秦汉一统文化新。

各族文化齐发展,统一文化多风情。

2、开放性

中外文化交流频,文化外传亦引进。

中外交通大发展,文化交流促强盛。

3、先进性

中华文化时先进,世界多发明。

天文算术造纸术,东亚文化为中心。

4、壮观性

秦汉文化面貌新,气势恢弘惊世人。

长城史记兵马俑,令人观止到如今。

【明清文化】

1、口诀

明清文化古萌新科技著作集大成

徐徐送礼随高峰理学心学相继红

反对封建有启蒙炎黄匹夫李贽猛

市民小说更兴盛儒生聊聊红楼梦

三游水浒梁山空官修图书类与丛

永乐大典图书成四库全书清乾隆

耶稣教士西学东教皇禁祭天祖孔

2、解释

①“明清文化古萌新”:指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是“承古萌新”。

②“科技著作集大成,徐徐送礼随高峰”:a、“科技著作集大成”指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b、“徐徐”:指徐光启和徐霞客,《农政全书》和《徐霞客游记》。C“送”同“宋”指宋应星《天工开物》d、“礼”同李指李时珍《本草纲目》e、“随高峰”是指这些科技著作随着封建经济高峰的到来而出现。

③“理学心学相继红”指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④“反对封建有启蒙,炎黄匹夫李贽猛”:a、“反对封建有启蒙”指早期民主启蒙思潮也在潜滋暗长。b、“炎黄”指顾炎武与黄宗羲。C、“匹夫”指王夫之。d、“李贽猛”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⑤“市民小说更兴盛,儒生聊聊红楼梦,三游水浒梁山空”:a“市民小说更兴盛”指市民文学蓬勃兴起,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b、“儒生聊聊红楼梦”是指《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和《红楼梦》。c、“三游水浒梁山空”是指《三国演》《西游记》和《水浒》。

⑥“官修图书类与丛,永乐大典图书成,四库全书清乾隆”:a“官修图书类与丛”是指官修类书与丛书。b、“永乐大典图书成”:是指类书《永乐大典》与《古今图书集成》c、“四库全书清乾隆”是指丛书《四库全书》在清乾隆年间编撰成。

全国高考历史必考知识 篇8

背景:①工业革命开始后,动力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问题。②早期蒸汽机用于矿井抽水。

过程:①1769年起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革新。②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推广。(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和富尔顿的汽船)。

意义: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为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所以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应用:

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理论,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到20世纪,电力成为工业发

展的主要动力。美国人爱迪生是著名的电气发明家。

意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

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使用电力的新发明纷纷涌现,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机器生产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火车和轮船的发明又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工业获得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机器使用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更加先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强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随着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知识点 篇9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语”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组织教学后,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吸引到新课上来, 从而为上好这一堂历史课打下基础。比如, 用诗歌做导入语讲“红军战略大转移”, 引用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这是遵义会议后, 毛泽东复出写的第一首词, 也是毛泽东一生写得最好的词之一。通过对词的上下阕内容的吟咏和解读, 揭示当时刚闭幕的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它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同时也揭示出毛泽东政治生涯的转折, 以及政治军事上的胜利、战争的惨烈和对未来发展既信心十足又难以预料的复杂心情。这样的导入语, 用艺术手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 比平铺直叙史实更胜一筹。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把抽象的历史事件具体形象化。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为一体。利用多媒体素材, 可以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 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习效率。比如, 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可剪辑电影《开国大典》片段, 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无比自豪。讲述“抗美援朝”, 用课件展现美国第七舰队进逼台湾海峡、朝鲜三千里江山的浓烟烈火、麦克阿瑟在朝鲜登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等历史画面。历史画面的再现就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行, 化枯燥为有趣, 变静态为动态,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改变学生被动受教育的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也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首先进行分组, 每组4—6人, 让学生自由组合, 教师适当调配, 尽量使每组的综合实力相当。每小组选好小组长, 负责组织讨论、维持学习秩序、学习评价与反馈等。小组长可以轮流担任, 小组成员要踊跃发言或实行轮流制度, 避免出现旁观者, 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然后教师一定要认真设计好讨论提纲, 并用多种方式提出问题, 要突出重点问题, 突破难点问题, 发现规律性问题。比如,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1853年英法美为什么提出“修约”的要求?谁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后形成本组观点, 并在班上轮流发言,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欣赏同学的学习成果, 为别人的成功由衷地感到高兴, 并反思检查自己, 激励自己, 树立信心。通过这个活动, 学生感受到、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形成自己的认知, 得到成功的喜悦感。学习方式改变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他们变得爱学习、会学习、会合作, 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渗透德育教育, 更好地树德育人

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历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比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读史使人明智”,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无数的杰出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比如, 以统一大业为己任, 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就有许多例子:康熙帝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巨大贡献:平定准噶尔部葛尔丹的叛乱, 稳定了西北边疆;组织两次雅克萨自卫还击战, 击败沙俄侵略军, 签订《尼布楚条约》, 维护我国东北边疆的统一;1683年又收复台湾, 使宝岛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这些成为我们历史课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德育素材。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内容总结 篇10

戊戌变法从18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变法内容

文教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主要措施为:

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经济改革

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军事改革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社会改革将城乡许多祠堂、庙宇改为学堂,破除迷信。

政治改革(一)开放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二)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三)任用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四)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康有为还有些未发表的新政,如: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及教会、以孔子纪年、制订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及迁都上海等。根据康有为表示,自君民合治以下的新政都得到了光绪的同意。

三.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直接原因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其三,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其四,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其五,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四.后世影响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政治经济

一、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19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到西安,这给慈禧以惨痛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其内容有:编练新军;废科举,建学堂;奖励民办工厂;改革法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预备立宪;成立咨政院、咨议局等。其中有些改策已经超出了当年维新变法的内容。

二、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戊戌维新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此条更准确的说应为戊戌政变的影响,而不是戊戌变法本身的影响。)。

思想文化

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1)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人们普遍认为,不变没有出路,变是古今通理,中国还应该大变、全变。

(2)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不肯承认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戊戌维新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

(3)激起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

戊戌维新失败后,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

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戊戌变法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戊戌时期,维新派为了对人民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维新运动失败后,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多提倡。除“小说界革命”外,维新派继续倡导“诗界革命”、“曲界革命”、“思想革命”、“道德革命”、“宗教革命”以至“史学革命”。

五.历史评价

国内评价

中国历史学家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维新运动具有救亡和抵制人民革命的双重性质,但变法主张的公开提出,起了主要是积极的政治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萧功秦:

戊戌人士激进变法的失败,最直接的后果,是加剧了社会内部的政治两极化过程。

一方面,这这场变法引起了以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他们以情绪化的方式,更为顽固地坚持“祖法不可变”的立场。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进入了权力中枢,并进而强化了朝野本来就存在的非理性的排外主义势力。他们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革命排满”从此成为日益强大的政治思潮。清王朝充当中国变革的主导者的可能性,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这种两极化过程使中国未来的命运,将由此充满了更多的变数。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喜所:

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缘由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详细战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呈现一个使变法胜利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络的强大的促进变革的政治和经济力气。

国际评价

英国政治家罗伯特·赫德:

初中政治知识点必考 篇11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人口国情与人口现状的特点P7

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现状的特点: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现

3、人口国策P7:人口国策是计划生育

4、资源国情及资源危机的原因P78

资源国情: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资源危机的原因: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5、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危机,我们选择的文明发展道路是P80

6文明发展道路是: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资源环境国策P84: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8、民族分布特点P91: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9、民族关系、原则、制度、三个尊重P91

10民族关系:形成了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个尊重: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1、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国家安全,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是国泰民安P99

2、“一国两制”的含义P100:“一个国家”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与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P102(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P102

5、中国梦P10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近现代中国发展的两次历史性跨越P105

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7、两个1目标P10

建党一百年(19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国一百年(1949-205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8、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P109:指导思想是

9、从到本世纪中叶发展的两个阶段P110

第一阶段:从20到205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如何实现中国梦P112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13、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113

14、五大发展理念、五个文明、四个全面P112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个文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化)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5、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112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13

16、中国国情P112: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重要国情:人口国情与资源国情

17、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P114(中国自信或民族自信所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初中历史必考内容知识点 篇12

中考典型真题

1.(2017·绍兴中考)名著阅读。

(1)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是()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D.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2)《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名字叫桑地亚哥,但小说称呼他为“桑地亚哥”仅4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结合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湖州中考)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1)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填写字母)标题:

①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读《________》有感 ②我也可以旧事重提——读《________》有感 ③见字如面墨短情长——读《________》有感 书名:

A.《朝花夕拾》 B.《简·爱》

C.《培根随笔》 D.《傅雷家书》

(2)同学们针对《骆驼祥子》中“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中去”这句话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甲:祥子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乙:你怎么这么说呢?是祥子自己把自己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湖州中考)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哈姆雷特》《吉檀迦利》《繁星》《诗经》都是诗歌作品。B.《论语》《大学》《孟子》《左传》都是儒家经典,并称“四书”。

C.《马说》《伤仲永》《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名人传》《格列佛游记》《简·爱》《培根随笔》都是英国作家的作品。(2)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________________ 4.(2016·金华中考)名著阅读。

(1)人们说话的口吻通常与其性格相应,作家在塑造人物时,也会借言谈来凸显其性格。下面是某名著中同一女性在不同场合所说的话,依据你对下列小说人物的认识,最有可能的一项是()①“别愣着!去,把车放下,赶紧回来,有话跟你说。屋里见。”

②“你当我怕谁是怎着?你打算怎样?你要是不愿意听我的,我正没工夫跟你费唾沫玩!说翻了的话,我会堵着你的宅门骂三天三夜!你上哪儿我也找得着!我还是不论秧子!”

③“你说话呀!成心逗人家的火是怎么着?你有嘴没有?有嘴没有?” A.孙二娘 B.简·爱 C.虎妞 D.翠翠

(2)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送身处困境的钱钟书先生去医院,“却坚决不肯拿钱”。沈从文的《边城》中也有很多人淡然面对金钱,请写出一个相关情节并对该人物的做法予以评价。________________ 5.(2016·衢州中考)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短篇小说往往言简意深。冯骥才在《________________》(书名)中勾勒了青云楼主、好嘴杨巴等市井人物,让人忍俊不禁又掩卷沉思。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胖子和瘦子》《变色龙》中刻画了阿谀权贵的下层官员,鞭笞奴性入木三分。(2)被作者的悲悯情怀打动是阅读中的难忘记忆,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项分享你的感受。

A.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B.鲁迅《朝花夕拾》 C.龙应台《目送》 答案: 1.(1)D

(2)《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形象。

【解析】第(1)题D项是《故乡》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故乡》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第(2)题考查的是补充名著《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及作者意图。在回答时要围绕人物的“硬汉”形象回答,突出“群体形象”回答。2.(1)①B ②A ③D

(2)示例一:我认同甲的看法。大兵抢走祥子的车,刘四爷害怕祥子会继承自己的财产而赶走祥子,虎妞骗婚和小福子的死等,都加速了祥子的沉沦和堕落。祥子正是被他周围的人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示例二:我认同乙的看法。祥子其实也很狭隘,有着小市民的封闭思维,例如从军营逃出来的时候,顺手牵走了几匹骆驼,反映出祥子的自私。小福子死后,祥子逐渐走向堕落,甚至不惜出卖他人,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示例三:我认为把祥子驱赶到野兽中去的,是“不让好人有出路”的旧社会。大兵横行霸道,刘四爷肆意盘剥,孙侦探敲诈,虎妞骗婚……正是这黑暗的社会现实造成了祥子的沉沦。

示例四:我认为,是当时的社会与祥子自身的因素,共同把祥子驱赶到野兽中去的。祥子经历了孙侦探骗钱、虎妞骗婚、小福子的死等变故,再加上他自私自利、懦弱妥协等性格缺陷,决定了祥子的悲惨命运。

【解析】第(1)题结合读后感标题选择,难度不大。如“我们是平等的”是简·爱说的话,“旧事重提”是《朝花夕拾》的另一个题目,“见字如面”是书信常用语。第(2)题考查对名著主题的理解,主题的理解要结合有关的情节回答。3.(1)C(2)示例一:《朝花夕拾》。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各种经历,是“朝花”;鲁迅在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思,如作者对“猫”的厌恶,对“阿长”“藤野先生”的深情赞美,这是“夕拾”。

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书名中“钢铁”比喻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是信念、意志的象征;“炼”形容保尔一生经历了童年的黑暗、战场的搏杀、感情的波折、工地的艰辛以及疾病的摧残等磨炼。(能答出书名特点,联系作品具体内容即可)【解析】第(1)题A项中《哈姆雷特》是戏剧。B项中《左传》不是“四书”之一,另一部应是《中庸》。D项中《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第(2)题先是简要评析书名特点,然后再联系具体作品内容展开论述。4.(1)C(2)示例:老船夫执意不收过渡人的钱,如实在难以拒绝就买茶叶、草烟回馈路人。他不占公家的便宜,注重邻里乡情,踏实做事,明白做人,得到乡邻的尊重和敬佩。

【解析】第(1)题从语言描写中的“把车放下”及语言中性格的展现,可知是虎妞。第(2)题首先应确定人物,然后写出相关情节并予以评价。5.(1)俗世奇人 契诃夫

(2)示例一:《缘缘堂随笔》。丰子恺在《忆儿时》中写了儿时养蚕、吃蟹、钓鱼三件可怀念的事,如今却都因杀生取乐而感到忏悔。万物有灵,众生平等,但愿人人都有一颗柔软的佛心。

示例二:《朝花夕拾》。鲁迅对保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回忆和感念,流露出对卑微者的悲悯情怀。对于苦难灵魂的关怀不也让我们自己的生命更丰厚了吗?

党课必考内容 篇13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现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我们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4)、入党宣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5)、党员的义务: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6)、党员的权利: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的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的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5)、行驶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8)、党的纪律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9)、申请入党的要求: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成人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坚持民主集中制。政治 思想 组织

上一篇:广东省2012年会计从业资格证继续教育题目及答案下一篇:热爱生命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