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现状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法治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未来接班人。强化对初中学生的法治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初中学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法治教育知识的学习,可以了解基本法律常识,学习法律知识,强化法治意识,锻炼、提升自身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法治教育仍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及法治实践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亟待解决。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法治教育的学习目标、探究多渠道的法治途径、不断丰富和充实法治教育的内容,并不断学习法治知识,提升法治技能和法治素养,使初中的法治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令初中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增长法治知识、强化法治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学生;法治教育;法治意识

在全面推动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法治教育在我国各个阶段、各个行业迅速普及。初中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透彻,缺少相应的法律知识,法治能力尚有欠缺。提高初中学生的法治素养和能力,能够大大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几率,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更加阳光、健康、全面发展和成长。初中生法治能力的培育主要集中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因而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育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的要求必须从学生做起,提高法治素养。

(一)法治教育促进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为初级中学学生提供良好的法治教育,有助于为培养合格的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结束学业步入社会后,会主动做到公平正义,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也可以缓解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降低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使得社会的长治久安得以保障。也能够促使人们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法治教育促进完善法治校园的建设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阵地,也是学生从家庭向社会过渡的重要枢纽。法治校园环境的建设,对初中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法治教育活动,既帮助初中学生形成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品质,又养成了遵守校规校纪和法律法规的好习惯;既有利于使校园欺凌、不尊重教师和同学、破坏校园等不良行为出现的几率降低,又有利于创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学校法治教育可以促进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促进学校对初中学生的法治教育。

(三)法治教育促进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由于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仍然在不断更新、不断探索下进行完善。在全面落实初中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解决。新教材在法治教育内容上更加得细致、丰富,在要求上更加得严谨、专业,在标准上也更高。新教材的投入使用,给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工作点亮了明灯,与此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水平、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从更加专业的角度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将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情加以整合,探究出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初中学生的法治教育,从而较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法治素质[1]。

(四)法治教育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阶段是个体的道德认知、法治认知以及行为表现成形的重要时期。随着初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其生活经历得以丰富,社会行为能力得以增长。初中生不仅要面对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而且要作为一个公民在国家生活中面对、处理与国家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初中学生可以通过感官深切地、直接地感受到国家对于个人成长影响的重要性,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的意义所在,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初中阶段,法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精神为核心,可以有效地增强初中生的法治观念,促进初中生树立法治意识,更深刻地认识遵法守法的荣辱内涵,提高法治素养,能够促进初级中学的健康成长,促进其全面发展。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开展法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法治教育实施现状

通过多方调查数据统计发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治教育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初中学生法治教育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就是教学内容要丰富、科学。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分析发现,教材正文侧重于讲述法治理念,相关法律条文规定涉及较少,相关的法律条文主要通过“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探究与分享”等的形式出现。由于教师重视讲授正文部分,对“相关链接”等其他环节的忽视,教师在讲授法治教育课的内容时,会局限于书本上涉及的知识点,没有时间拓展教材之外的法律知识来开阔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眼界。初中学生学习到的法律知识与自身生活实际没法有效结合起来,导致法治教育的效果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加以实践,才能把初步培养出来的法治意识巩固、强化,才能使学生时时刻刻懂得遵守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性和科学性[2]。

第二,缺少正向的法治教育导向。《青少年法制教育纲要》明确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总体目标,即通过普及法律知识,使初中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尊重和遵守法律;通过培养法治观念,增强初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学会用法律维护权益;通过参与法治实践,促使初中生实践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念,自觉维护法治。由《大纲》可知,法律常识、法律知识的掌握是初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守法意识、培养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等价值引领,这同样也是法治教育的关键。我们不仅要给初中学生传授相关的法律知识,还要做好法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二者缺一不可。但是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更注重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忽视了法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使得学生对部分法律知识有所了解而未真正树立法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也难运用法律知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的做出一些违反法律的事情。

在法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教师本身对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自身法治素养低、教师自身法律知识储备匮乏、初中学生的法治教育知行脱节等原因。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法治教育对策分析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使《大纲》中的法治教育目标得以更有效地实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

(一)认真落实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法治教育的目标

在法治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三维目标的关系,确立法治教育的目标。教师应按照“了解基本法律知识,认识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的目标进行教学。在知识传授方面,教师应讲清楚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让学生懂得违法的含义、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以此深化初中学生对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可以辨别正确,明白法律存在的意义。教师应将我国的基本制度、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等融入课堂,拓宽学生的法治视野;让学生认识民主,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增强教师对初级中学学生的法治意识。同时,教师应注重把法治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各个环节中,提升学生的守法能力,培养学生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权利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

培养学生敢于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法律权威。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法治教育学习中学会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具有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通过情景体验、小组探究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二)运用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法治教育的教学方式

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是教师的基本要求。初中学生由于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存在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波动较大等问题。教师在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教师应始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法治教育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道德教育。道德是人们内在的行为准则,法律是规范的外在体系。在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在培养学生学法守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其次,教师在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运用故事教学、角色扮演、分析案例、情景模拟、组织辩论等。在法治案例的选取上,可适当融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让法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观能动性[3]。第三,合理利用现代媒体开展法治教学。在信息时代和高科技时代,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案例、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法治教育更加直观、易理解。通过图片的展示、视频播放、案例展示等,优化法治教学,吸引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初中学生的法治教学。第四,开展法治教育课外实践活动。法治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法律知识能力、法治意识的培养,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深刻理解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在讲授法律条款、规章制度的同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由学校联系相关的实践场所对初中学生开展法治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内化为真正的法治知识和能力。

(三)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法治素养

法治教学需要专业思想政治教师利用专业知识、专业术语开展教学。教师除了要有较为全面的法律知识储备,还要有较强的法治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能力,为祖国输送优秀人才。一方面,教师自身应当严于律己,主动学习更新法律知识,并不断总结经验、整理知识,提升教师个人知识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培养教师的法律素养,通过举办相应的培训班和交流学习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法律教育能力。

(四)与时俱进地开展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必须要走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把握好时代特征,更新知识储备,才能使法治教育的效果得以实现。教师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更要养成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实时掌握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将最新时政新闻、国家新的方针策略融入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整合,以便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应当要求学生也做好课前准备,提醒学生关注时事政治新闻,如可以让学生每天中午12点关注“午间新闻30分”栏目和晚上的新闻直播,使学生养成关注时政要点、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好新媒体工具进行时政知识的储备,通过阅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政法网等官方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途径,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交流所了解到的新闻要闻,并结合所学的法治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强化对法治知识的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得法治教育进一步得到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31-37.

[2]樊庆红,许娜.烫手的酬金——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案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7(15).

[3]潘海东.教师亟须提高法治素养[J].教师成长研究,2017(02).

上一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管理会计创新下一篇:工商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