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自然》课中的运用(推荐10篇)
用现代教学论文技术,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给思品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论文效果。我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论文实践中,体会到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论文是优化思品课教学论文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论文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我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论文中,首先出示一男孩衣服着火后飞奔的场景,接着设问:“请你们想办法解决?看谁想的办法又多又好?”学生在这一情境的感染下,都争先恐后地回答灭火的办法,教师则不失时机地表扬、鼓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下子高涨起来。由此可见,创设和谐的教学论文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增强学生求知欲,促进其认识的有力办法。
二、形象地展示教学论文内容,使“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
明理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的道德认识总是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经过分析,抽象建立起来的,如果局限于教材中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硬贴标签很难奏效。而借助于计算机手段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论文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会在保证教学论文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明理的坡度,使学生准确地领悟掌握观点。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论文中,为了突破“他为什么不去扑火而大声呼救”这一教学论文难点,本人利用计算机手段表现出“我”从浓烟滚滚的失火现场爬出来大喊“救命”的场景,在视听效果的渲染下,学生们自己总结出不盲目救火的原因。老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对照图象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随后让学生配乐演唱“热爱生命”的儿歌。这样,课堂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对主要观点领悟较深刻,使整个明理过程生动而丰富。
三、利用生动的视听教材,让行为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关键词:民居,自然通风,生态建筑,节能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日趋突出, 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特别是在属于亚热带气候的岭南地区。岭南地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和北, 而夏季主导风向则多为东南和南, 具有炎热、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这就决定了岭南建筑在自然条件中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通风防热, 而自然通风作为一种廉价高效的设计手段在建筑中如何有效地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1 传统民居自然通风的主要方式
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如门、窗和烟囱等, 产生空气的流动。而产生自然通风的驱动力主要有风压和热压两种。传统民居的建筑通风系统是由建筑元素组成以达到自然通风效果的建筑系统, 它基本上由三个部分组成:进风口、风道、排风口。进风口与排风口合称为通风口。岭南传统民居内各种门窗口、敞厅口、天井口和院子都可视为通风口。比如说天井, 夏季吹来的东南风, 使天井内风压较大, 廊道内风压较小, 空气就产生了流动。自然通风就通过这种空气压力差形成了。
多天井的民居一般常见于广州的西关大屋中, 天井和建筑室内的空间组织形成良好的通风效果 (如图1) 。天井上部和院子作为通风口的最大好处是四面向着令人神往的天空, 受自然和外界人为干扰比其他竖直开口都少, 获得的空气质量最好。而冷巷、厅、房和楼梯间都可以视为风道。冷巷是岭南传统居民中最值得关注的风道。根据流体力学原理, 冷巷是截面积较小的风道, 其风速会增大, 风压会降低, 与冷巷接通的各房间较热的空气就会被带出冷巷, 而较冷的空气就会进入补充, 收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随着旧城区的无规划改造, 越来越多高大建筑物的出现挡住或改变了主导风向。此时, 在岭南传统民居通风设计中, 更多考虑的是热压通风。前大后小的天井正是热压通风设计的产物。具体来说, 传统民居是由前后天井各一个, 面积前大后小, 后天井比前天井高, 两者与冷巷 (内廊) 相连。有的前天井由门前小院或街巷代替。民间建筑师将各种通风要素加以综合运用, 合理组织, 达到理想的自然通风效果。经实测研究发现, 广州的西关大屋首层在炎热季节十分阴凉, 是因为利用了经常性的热压通风。而二层则主要利用风压通风, 但因风压通风不是经常发生的, 其热压通风又不如首层, 加上二层的屋顶隔热较差, 居民在夏季就必须开电风扇进行通风散热, 故居民有“暑不登楼”之说。
综上所述, 可以总结出自然通风的三种基本方式: (1) 穿越式通风, 室外空气从房屋一侧窗流入, 另一侧窗流出, 显然进气窗和出气窗之间的风压差越大, 房屋内部空气流动阻力越小, 通风就越流畅, 此时房屋在通风方向的进深不能太大, 否则就会通风不畅; (2) “烟囱效应”通风, 主要依靠密度差异使室外冷空气从低位窗进入室内, 室内的暖空气则从高位窗排出, 通常用烟囱或天井来产生足够的浮力, 促进通风; (3) 单侧局部式通风, 这种方式仅限于房间的通风, 此时, 空气的流动是由房间内的浮力效应、微小的风压差和湍流引起的。
2 组织自然通风的几种建筑手段拓意
建筑中自然通风的效果,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筑室内的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能耗、室内空气品质和室内热环境。现代建筑的自然通风应该是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实现自然通风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开口形成空气的流动, 但是自然通风远非开窗这么简单。在现代建筑中, 室外气候、建筑方位、建筑间距以及建筑形式与构造等, 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然通风的效果。为了改善建筑中的自然通风, 建筑师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已经总结出了很多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设计手法。
2.1 天井式住宅
迎风面设置“过街楼”并对着主导风向, 楼梯间与天井的分隔墙尽量通透, 导风进天井。另外, 天井内日照少, 加上内部植被、水体的蒸腾作用和相变吸热, 冷却后的空气流向温度高的室内, “下进上出”, 起到“抽风”的作用, 从而形成热压通风。为了引风入室, 争取穿堂风, 还要从平面、剖面乃至建筑细部来处理, 如开口面积宜大, 内外围护构件要尽量通透, 尽可能把门、窗布置在一条直线上。
门窗的相对位置对通, 就可以减少气流迂回路程, 减少阻力, 保证风速, 使通风路线直和短, 让风顺畅地经过人在房间内活动和休息的地方。当天井布置在楼梯间后面时, 在楼梯间与天井的分隔墙上留设门窗, 就可以利用风压加强井内和室内的通风。
2.2 锯齿墙、漏空墙和台阶式平面
锯齿墙的自然通风形式是建筑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当房屋东、西朝向而主导风基本朝南时, 东、西墙做成锯齿状, 东、西面用实墙遮阳, 南向墙面开窗兜风, 组织正、负压区, 引风穿堂入室。锯齿状的建筑墙面在立面设计上可以增加立面的层次, 丰富建筑的立面形式和空间形态 (如图2) 。另外, 除门窗外还可在墙面开设孔洞, 将迎风墙设计成“实少虚多”的漏空墙, 背风墙保持开敞。
2.3 架空底层
架空底层式的建筑是岭南地区最普遍的建筑形式之一, 只要在满足建筑本身功能的条件下, 许多建筑都采用这种形式。因为底层架空可以利用建筑的楼底来散热, 特别是高层建筑, 能够利用来进行自然通风的部位实在不多, 所以利用热压和风压的方式在建筑的底层形成一个通风带, 形成穿堂风, 既增加建筑的通风效果, 又收到防潮防湿的功能。从建筑空间的理论上说, 底层架空使得建筑的空间视线开阔, 建筑的室内外空间得到延伸, 建筑周边的绿化也能够渗透到建筑内部, 建筑内部的人工绿化也能够延伸到外部, 形成绿化空间在视觉上的统一 (如图3) 。
2.4 中庭的设置
中庭在大型的公建中运用较广泛, 具有调节室内微气候和节约建筑能耗的潜质。除了可以组织人流外, 中庭还起到组织通风的作用, 可以将中庭理解为放大的天井, 当中庭屋顶的天窗开启后, 通风的形式为热压通风 (如图4) 。中庭的设计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通常是运用热压通风的原理, 使得自然风能够从下部空间进入, 利用中庭的垂直空间, 达到通风的目的。这种通风方式还可以利用屋顶下方制作一个蓄热空间, 通过能够自由控制的天窗或者是百页等来避免室内外的垂直温差过大, 自由控制自然通风的方向和风力的大小。如果高层建筑达到百米或以上, 垂直自然通风就很难达到直达屋顶的效果, 所以可以分若干层为一个单元, 中间可以用百页或是镂空玻璃作为分隔, 使得整个中庭空间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小“烟囱”。所以, 中庭空间的自然通风就是一种垂直的通风形式, 加上各层的穿堂风等, 整个高层空间都可以成为一个自然通风的整体系统。特别是中庭与建筑内部其他区域的温差还可让空气流动, 引起室内外空气交换。烟囱效应所产生的良好自然通风在引入室外新鲜空气的同时, 也加快了室内多余热量的对外排放, 降低了室内温湿度, 节省了夏季空调费用[1]。
2.5 外廊式、内廊式及其它形式
外廊式平面的房间沿走廊单向布置, 漏空栏杆使气流更易穿室而过。内廊式平面的走廊不宜过长, 在中间适当部位开设通风口, 或者把两端做成开口, 两侧房间门窗宜大并基本对通, 开设通风窗 (上下均可) 。另外, 通风花格、通风屋脊、通透阳台和遮阳板、水平挑檐、档风板、百页板、室内隔断、中轴旋转窗扇等等, 都是不错的通风形式。还有绿化的导流作用, 如利用高低树木的配置从垂直方向引风入室。
3 成功经验
3.1 实例一
建在英国卡斯廷的BRE (Bui l di ng Resear ch Est abl i shment) 办公建筑是一座利用热压差组织自然通风的典型实例。这座对旧建筑改造更新的生态建筑, 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和生态技术。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南侧主立面上五个高耸的风塔, 可以吸收太阳能加热内部空气。热空气上升, 产生热压差, 逐渐形成上升气流, 组织自然通风。同时大楼配有太阳能低压风扇, 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 增强风塔的抽风效能。在炎热天气里, 开启地下水池处的进风口, 利用水面冷却空气, 然后送入室内。在气候温和的季节里, 打开建筑窗户进行通风。整个建筑达到100%面积的自然通风, 避免了高强度的夏季空调制冷, 有效节约电能。
3.2 实例二
伦佐·皮阿诺设计的特吉巴奥文化中心 (Tj i bar u Cul t ur al Cent r e) 在新卡里多尼亚, 是位于澳大利亚东侧的南太平洋热带岛国, 这里气候炎热潮湿, 常年多风。基于这种气候特点, 文化中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来降温降湿。这个文化中心由十个棚屋状单元组成, 贝壳状的棚屋背向夏季主导风向 (西风) , 在下风处产生强大的吸力, 形成负压区, 而在棚屋背面开口处形成正压, 从而使建筑内部实现空气流动。针对不同风速和风向, 设计者还通地调节百页自动地开合以及不同方向的百页的配合来控制室内气流, 从而形成完全被动式的自然通风, 从而达到节能和降低污染的目的。棚屋具有两层皮, 外层是耐久性能较好的木肋结构, 内层为钢和玻璃的百页, 这样在弯曲的外皮和竖直的内皮之间就形成被动式通风系统, 内部空气和海风在这里交换、过渡[2]。
3.3 实例三
柏林国会大厦的自然通风系统设计得也很巧妙, 通风系统的进风口设在西门廊的檐部, 新鲜空气进入后经大厅地板下的风道及设在座位下的风口, 低速而均匀地散发到大厅内, 然后再从穹顶内的倒锥体的中空部分排出室外, 这个倒锥体成了拔气罩, 使得气流组织非常合理。
3.4 实例四
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利用南侧中庭大面积开窗和南北过道顶部加开天窗, 以加强自然通风。建成之后实际效果良好, 实测室内空气流速和温度均与原设计计算指标近似。作为主要工作大空间的设计室, 南北两侧均为推拉式落地窗, 过渡季节和夏季自然气流可以顺畅通过设计室, 带走室内的热空气, 污浊空气则从南北廊顶部天窗排出, 从实测数据中可以看出, 该楼中央部分各层设计室、中庭、南北走廊和过厅等绝大部分房间具有较强的利用自然通风调节室内温度和稳定室内热参数的能力。
3.5 实例五
广州大学城广东药学院体育馆的屋顶, 其倾斜度比较顺应主导风向, 对于强化正负压区的对比作用最为明显。屋顶设计成北高南低逐级跌落的形态。这样可扩大建筑北向的负压区, 强化正负风压区的对比, 同时利用屋面的可开启竖向天窗将自然风引入室内 (如图5) 。其具体做法是利用南向叠级桁架形成错落的屋顶, 布置侧向天窗, 形成屋顶进风口, 即该体育馆的进风口选择在斜屋顶的高端侧, 使热空气沿斜屋顶上升排出室外。在人工操作的可达范围内, 窗户的开闭采用人工控制, 范围以外则采用机械控制。如此设计可有效的节约造价,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 在保持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 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从而达到生态节能的目的。
4 结束语
由于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室外风向和室外温度、日照等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传统的自然通风系统可控性不太理想, 不能保证室内气候的稳定性。现代技术的应用为自然通风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主要表现在: (1) 计算机模拟技术提供了预测自然通风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通风需求时性能的可靠性; (2) 相似理论下的模型试验为数值模拟提供了可靠的验证; (3) 自然通风构件运行的自动控制保证了自然通风效果的监测和控制, 促进了室内环境的稳定性。应该依具体情况, 进一步研究传统民居及现代建筑中的自然通风, 特别是暖通工程师与建筑设计师共同配合, 有效地实现传统民居自然通风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有机运用, 使建筑的呼吸系统畅顺, 而不是仅靠“输氧”来维持。
参考文献
[1]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11-13.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精心创设声“像”并茂的口语交际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说话训练中去。
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训练课《我的家》时,我制作了一个课件。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活泼可爱的“小蓝猫”向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情况,并提出希望和同学们交朋友。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蓝猫”在说话,都争先恐后地要上台来介绍自己。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自由交流,互相了解年龄、性格、爱好以及家庭情况,气氛非常热烈。可见在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说话欲望,“要我说”变为“我要说”。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言之有物
要使学生言之有物,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用直观具体的图像引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在教学《春风吹》时,我制作了以春花、绿草、池塘、蝴蝶、小鸟等为主要对象的春景动画。欣赏完动画后,同学们已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天世界里,他们尽情地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春天:“春风吹高了幼苗,春风吹融了冰雪。春风柔柔地吹,春雨密密地下……”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每一个同学都能根据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美景,生动地描绘出美丽的春天来,从而增强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自信心和勇气。
三、引导学生言之有情
要使学生言之有情,必须让学生体验情感产生、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教《啄木鸟和大树》时,我精心制作了内容有趣、对话精彩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我重点抓住课文中啄木鸟和大树的三次对话开展口语训练。我首先播放了三个没有声音的动画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合理想象,再让他们挑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给啄木鸟医生和老树配音。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场景,使学生完全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由于有了角色的情感体验,同学们的感情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了。他们把啄木鸟医生和大树三次对话的内容和表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也提升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
四、训练学生言之有“法”
小学生在说话时常常表达得不够准确,不合语法,这就需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纠正。然而说过的内容一晃即逝,若借助多媒体技术则可将其保存下来,并可根据需要反复播放,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如可将学生容易用错、意思容易混淆的词或存在语病的语句录制下来,做成课件,让学生反复听,找出毛病所在,并再次练习直至改正;也可在语音室或教室里,对学生说的话进行同步录音,让学生说完后自己反复听录音,以发现表述的不足,加以改进。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就会逐步提高,语感也能不断得到培养。
论文关键词: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教学比赛
论文摘要:根据“领会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对教学与比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了如何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方向的主流,为推动和适应民族地区素质教育顺利进行,改革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教学比赛来提高篮球辅修课教学质量。
一、“领会教学法”教学的核心内容
“领会教学法”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比赛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战术、规则和裁判法。通过领会教学,以“比赛”过渡到“技巧演示”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效果。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教学比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学生对教学比赛有极大的热情,利用好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对搞好教学工作非常有利。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这种积极性,强调比赛必须要有基本技术,战术作保证,并且要掌握基本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参加比赛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一次成功的助攻、快攻、三分远投和运球过人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体验,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会比赛的乐趣,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并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术。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4·3%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促进他们学习基本技术,这是教师进行基本技术教学的最好时机。
(三)教学比赛能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基本的战术配合。参加比赛除了掌握基本的技术以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战术配合,学生通过配合完成一次攻防战术并获得成功,这其中的乐趣是仅靠个人能力获得局部成功无法比拟的。通过集体配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得教学比赛充满了乐趣。.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85·7%的学生认为,比赛有助于他们对战术配合的理解和掌握,有些战术练习的跑位、传球是基本固定的,只有在比赛中才能深刻体会掌握跑位、传球时机的重要性,才懂得如何去运用所学的战术进行配合,什么时候起动、什么时候运球、什么时候传球及如何跑位等是进行成功战术配合的.核心,仅依靠练习是不够的,必须在比赛中去实践、去领会、去掌握。
(四)教学比赛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本文研究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打过篮球,更不用说参加篮球比赛,他们对规则和裁判法了解的并不多。实践已经证明,8学时的理论讲授和对规则条文的死记硬背是无法使学生掌握和理解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只有通过比赛和裁判实习,结合理论讲解和课堂讨论,才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竞赛的一般规则和裁判方法。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使他们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
三、教学比赛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篮球教学比赛只是一种手段,主要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并渴望掌握基本的技术、战术、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这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努力钻研业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比赛分析能帮助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教学比赛既然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就有必要对教学比赛进行认真观察和分析。通过对篮球教学比赛的进攻、防守和攻守转换这三种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下次课的教学方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比赛分析必须围绕教学进行。
(二)教学比赛指导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对教学比赛进行指导,不论是战术还是技术,必须在比赛中有针对性地安排和指导所学的技、战术内容,必须想办法贯彻到教学比赛中去。否则,就失去了教学比赛的意义。
(三)教学比赛能促使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辅修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技、战术,了解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还必须掌握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篮球教学。因此,使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和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时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学生也无法在一、二次教学课中掌握基本的技术和战术,必须进行课外练习。在教学课中,教师不但要会讲解、示范,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为什么这样学,使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有91·4%的同学认为教学比赛能促使他们去进行课外练习,利用学生对教学比赛的积极性,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练习作业,使学生尽快掌握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相当大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1)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基本掌握脚步移动,双手胸前传球、罚球、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跳投技术、行进间不同方法的投篮技术,掌握和理解两三人之间的局部战术配合及篮球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教学比赛能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有目的地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议。在篮球辅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技术动作原理和战术配合要求并进行适当的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比赛来领会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裘文.园艺植物组织培养[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2]冯天哲,余舒.养花解疑100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孙可群,张应麟,龙雅宜,等.花卉及观赏树木栽培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4]陈俊愉,刘佩.园林花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7.
结题报告
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法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和道德行为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其必要性。通过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以及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利用视频展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和问题深化情境发挥情境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运用 思考
本课题题目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运用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对目前在校初中生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研究,了解初中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课题于2017年4月被县教研室批准为立项课题以来,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参加了县级的培训,最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略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忽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结果带来了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我校是农村初中学校,在全县评比中整体不错,但思品学科名次偏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利于克服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法存在的弊端,促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让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二、研究目的:
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高效地进行教学,我们选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研究”这一课题,意在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加丰富多彩的组织教学,通过选择实施合适的教学情境等活动,寻求既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最终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更加新颖、宽松,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思想品德课堂主动展现自己的窗口和舞台。
三、课题界定: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方法。“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境是教学双方的关系,情由境生,学生对道德情感的共鸣离不开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是指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具体教学中,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社会现象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政治道德情操和认知活动完美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大,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因此,思想品德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丰富多样的、自主参与的活动,提升生活经验,完善知识结构,扩展知识技能,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设情境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策略,情境教学犹如一缕清新的春风,给看似沉闷、说教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是克服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弊端的需要,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书本知识是教师上课的范围,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教师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而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克服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弊端,其本质是通过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
2、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兴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合适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期待感继而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让每一位学生慢慢对《思想品德》 产生兴趣,提升学习欲望,慢慢爱上《思想品德》 这门学科。
3、是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初中阶段是学习的“黄金” 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也是科学世界观形成的初步时期。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及心理的发展,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征: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兴趣广泛、爱玩好动等等。运用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生感性体验,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
4、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坚持“以学为本”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如今的教学课堂上再不是教师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逐渐转变成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自主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就是以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作诱发物,经老师之情作导体,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组织、引发、释疑、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思维活动进一步向事物的纵横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发展能力、体现自我。
5、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需要,“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就是注重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与行为实践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实现学生知识内化,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等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更科学,并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上有所提高和突破。
2、行动研究法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对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课堂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3、访谈法
通过个别谈话了解学生在参与教师教学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加以详细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策略,并在备课时仔细斟酌这些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研究内容:
1.(1).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2)情境创设类型的探究。(3)情境创设的效果的研究。(4)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研究。(5)师生合作意识的探究。
2.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情境创设中的角色。(1)设计者(2)组织者(3)引导者(4)促进者 3.全面评价情境创设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1)课题准备阶段:
2017年4月----2017年5月;(2)课题实施阶段:
2017年6月----2017年9月;(3)课题总结阶段: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真正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不同的年级组调查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对教师创设情境和学生参与能力培养的实施情况,并针对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试验计划和活动安排,以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开展,且达到规范化、常态化。
2.组织全体成员广泛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定期进行交流,结合日常教学进行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专题讨论。如:《深挖教材资源,培养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的能力》等,经常围绕课题研究决一些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并在不同年级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大力实施情境创设教学。
3.配合学校重大教研活动,从学生只在课堂学习知识突破到从社会各个领域获取新知,注重课堂延伸加强新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树立“从生活到思品,从思品到社会”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形成良好习惯,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七、课题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1.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了解了师生在思品课堂上的一些不足。⑴课堂上教师教学时时事材料运用的少。
⑵学生对情境材料的分析大多运用语文语言,而思品语言运用较少。语言表述抓不住重点,口语化严重。
2.同时探讨出了材料分析题的常见题型
文字型材料题。这是中考材料题的传统题型。较好的运用教学法后,中考中的大难题材料分析题也就迎刃而解。
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⑴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时事材料。
⑵师生在切入教材时要学会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人物等,联系所学,找出与之相关的思品概念。
⑶规范学科语言,尽量使用思品术语来回答。
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中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思品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研究虽接近尾声,但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仍在继续,教学研究还在继续,为了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能力,我将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在实验的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的确遇到了一些问题:
1.教学任务紧,进行调查分析的时间不够充裕。课题组教师为此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反复琢磨精心设计,以期能使调查分析顺利进行。
2.部分学生对这次调查认识不清,态度不端正,出现了一些无效的问卷。
3、从问卷调查来看,学生在材料分析题解答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大部分学生对材料分析题的理解不够重视,答题技巧欠缺。
4、情境教学法在运用技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八、参考文献
[]小学思品德课教学中,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活动教学法作为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调动儿童学习的内在需求与兴趣,它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活动教学法;思品德课;教学效果
杜威认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因而教育必须首先满足个人的需要,教学就必须依据儿童的兴趣、爱好来进行组织。而传统的小学思品德课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通过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趣味十足的学习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当下小学思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关键。下面笔者就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思品德课中运用与实践,谈谈自己一点经验与看法。
一、对活动教学法的理解分析
所谓活动教学法,是指以学生内在需要和兴趣为基础,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校教育过程中,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主体实践活动。其倡导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得以综合发展。
1.活动教学法倡导以人为本。活动教学法坚持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让学生通过主体性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了当代教育的人文主义精神。活动教学法认为,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为学生服务,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实现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天赋和环境所允许达到的最佳水平。
2.活动教学法倡导“从活动中来”。“从活动中来”的就是学生的发展。人要想有发展,就必须用活动来获得。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能力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来实现的。由此可见,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经之路。
3.活动教学法倡导“到活动中去”。小学思品以德育为主,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体验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是形成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体验,活动教学法正是主张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它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因此它倡导“到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倡导“以人为本”、“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也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
二、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小学思品课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活动教学法正是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模式。它依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自主活动,在活动中自觉感受、体验、感悟,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协调的发展。为了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教师在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中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活动形式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原则。活动教学应以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定,品德课堂活动要联系到课堂所学的内容,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将心设计。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上也以教学目标是否得以落实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就要求教师能把握住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方向,在课前要细心研究新课程标准,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活动。
2.学生活动参与度与学生思维过程必须统―原则。小学品德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只是注重结果。活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分看中学生参与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导致目前课堂活动效果在打折扣的重要原因,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独立思考,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活动参与度与学生思维保持一致。
3.学生主体参与与教师引导高度统一。在活动教学中,一方面,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投入到活动当中去,同时作为教师本人不能“无所事事”,即不能忽视老师在活动中的主导指引作用。老师一要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活动来深刻理解书本的知识,对教材的知识点有个准确地把握。二要引导学生道德观念、思想观念,通过点评、评价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活动资源利用上要注意把握教材资源和课外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新教材几乎每个主题内容上都安排若干个活动的素材,诸如“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等,教师要注意利用好教材中的资源,依据学生的实际对活动的资源进行挖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思品活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在实施活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规范教师活动教学的行为,确保活动教学在小学品德中有效的开展,通过实践总结,建立了小学思品活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以确保活动教学能够有效地完成学科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积极的参与,并从中获得体验,获得成长。小学思品中活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1.根据思品课教学目标确立活动教学目标;
2.根据活动教学目标确立活动教学形式;
3.根据活动教学形式确立活动教学方法;
4.对活动教学开展评价。
过程如下确立活动目标一确立活动形式一确立活动方法一活动评价。
例在活动设计前,首先认真阅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内容,掌握知识结构确定本堂课的活动目标,让学生在三维目标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准。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目标确定活动采用什么形式,在教学时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完成活动目标,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本堂课的得失以及学生表现情况,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活动评价。
四、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思品教学中运用的几种教学形式
(一)目标引导式活动教学
这种活动形式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告知学生活动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开展活动,这种活动不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思维与探究。1.操作流程
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开展活动――提供学习指导一评价
2.适合年段
适合于小学所有年段。如游戏活动、参观访问、调查活动等。
3.应用要点
目标要明确、具体,学生能够根据相应的目标开展活动。
4.应用举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身边的规则》教学活动片段
(1)情景设置,引起注意
通过跳绳比赛,引出规则的重要性,为提出目标奠定基础。
(2)告知目标,明确要求
根据表格要求,调查我们身边的规则,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3)开展活动
活动
一、调查
全班每四个人为一组,每小组自己选出发言人、记录人、采访人、资料整理人各一名,做到个个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根据活动目标,开展调查活动。
活动
二、对各小组调查内容进行研讨,并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适时引导;
我们活动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发现了什么?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我们有些什么感受?我们小组这次调查活动做得(下转77页)怎样?我自己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做得怎样?
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中,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运用目标引导式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开展活动,加深了对规则的认识和理解,其规则意识得到了培养,比传统教学方式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体验感受型活动教学
体验感受型活动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
1.操作流程。确立体验内容―开展体验活动――撰写或交流体验心得―评价。
2.适合年段,适合于小学所有年段,如情景模拟、体验角色等。
3.应用要点活动组织选择上要使学生有i僦的内容,学生会对体验进行交流。
4.应用举例――体验盲人和哑巴。
(1)确立体验内容。体验残疾人的困难。
(2)开展体验活动。A学生分组,分成“盲人”组和“哑巴”组。
B宣布活动要求。“盲人”和“哑巴”两人―组,互相帮助,绕操场一周,回到教室;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盲人”不允许摘下眼罩,“哑巴”不允许说话提示,只能靠动作来提醒。
(3)交流感受。今天从操场走回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4)评价、讨论。你曾经是怎样对待残疾人的?以后遇到需要帮助的残疾人,你能为他做些什么?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的理论和技术,涵盖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该技术把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计算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传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设计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表现。
(二)现代教育技术作用
一是可以有效实现教学内容的变革,为教学方法改革奠定基础,并使改变旧教学模式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促进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系统化的内在融合。二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是教学的重要媒介,扩大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范围,利用智能化教学软件来控制教学进程,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三是现代教育技术让教师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教学范围也不限于教室内面对书本进行教学,可以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区别对待,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多媒体、网络、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通讯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网络化方面主要是远程教育、网上学校、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等;多媒体化方面主要是虚拟现实、电子出版物、超媒体术等;人工智能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进一步发展;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呈多样化趋势。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程的性质及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程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综合技能训练课。其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以便将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与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适应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其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多方面基本要求与基本技能;掌握人力资源经理(主管)岗位的操作技能,熟悉部门的职能、运转及其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能够使学生更深刻、更具体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与专业技能,全面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沟通协调以及组织管理等多种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竞争力;能够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企事业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总之,实训教学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和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
Blackboard是一种全面、灵活的虚拟学习软件平台,提供课程管理系统(第一级授权),加上第二级和第三级授权,则能提供可定制的覆盖整个机构的门户和在线社区。另外,第三级授权还包括高级整合工具和APIs(应用程序接口),以便无缝地与机构现有系统进行整合。可见,Blackboard作为一种教学平台,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教师利用此平台可以方便地发布、管理和组织教学内容,快速构建一个网络学习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可以利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网络课程开发。此网络课程结构主要由教学内容(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学习导航、教学协作交流活动、学习评价设计等功能模块组成。
教学内容设计主要提供教师授课内容及其相关辅助材料,学生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该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学、演练。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各模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都包括如下几部分:学习目标、教学课件、练习题、测试题、相关录像、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
学习导航为了避免学生因网络学习资源丰富迷失方向、偏离学习目标。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对学生在线学习能够给予指导。学习导航设计可以利用Blackboard的内容资源管理功能设计折叠菜单式网络课程结构图,结构图可以全部或部分展开,也可以折叠,便于学生在虚拟课堂、自主学习、互相协作中检索有关的学习资源,完成学习过程。
教学协作交流活动是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开展讨论、以及学生间进行协作学习的网络环境。协作交流活动不仅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台互动教学的重要体现形式。可以利用Blackboard的在线交流功能完成讨论板、虚拟课堂等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方式的设计。通过讨论板和虚拟课堂设计,为师生之间进一步交流架起一座桥梁,使教与学更有乐趣和效果。
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是要检验教学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具有激励功能。学生可以根据某个学习任务所获得的评价,调节学习进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虚拟现实技术(VR)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创建的一种令人感到身临其境、可以获得与环境相互体验的虚拟世界。各种应用研究表明,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形象生动地表现教学内容, 有效地营造一个跟随技术发展的教学环境, 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效率, 使教师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内容, 使学生更直观、更容易理解。通过虚拟的三维真实情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观看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及其要素,获得比一般实训更加深刻的学习体会。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库伯(David Kolb)的学习圈理论模型设计的“探究体验”教学模式,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体验、发现、探索。此模式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网络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和与人力资源专题相关网站,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提出教学意见和反馈信息。
课堂讲授: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结果,分析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和实训任务。
仿真实训:针对教学内容知识类型的判断结果,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初步了解实训的要求和操作步骤。
实训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中验证虚拟实训的结果。
评价:学生展示虚拟实训成果,通过教师点评、同学互评的教学评价方法进行考核。
实验报告:实训作业考核通过的学生,按照要求填写实验报告,将报告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
修正:根据学习评价的结果, 修订教学计划,进入新一轮的教学。
可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探究体验”教学模式,非常强调对知识类型的判断,对于课程教学中的基础理论、教学设计、案例点评等以陈述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形式;对于硬件使用和软件制作等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采用以虚拟体验为主的实践教学形式。
(三)计算机仿真实训软件(KJ)
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仿真实训,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学手段, 采用虚拟现实方法,模拟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作为实训环境。在该模拟环境中,学生通过输入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再由系统运行生成各种组织绩效、利润、竞争力指数等评价结果,通过人机互动模式,让学生体验在一个组织环境中,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带来的不同运行结果,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例如KJ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中的某人力资源管理沙盘仿真软件主要环节如图1所示。
模拟的初始环境部分如表1所示:
实训者进入系统后,就扮演了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在一定的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下,根据环境提供的公司情况、财务状况、生产预测、战略信息等各种信息,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做出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系统还会提供决策得分,企业财务报告、企业排名等反馈信息,作为对实训者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结果的评价。
应用KJ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软件要明确实训教学目的。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环节的模拟实训,使学生在提供虚拟的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中了解人力资源工作全貌;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战略意义;使学生熟悉人力资源工作的主要流程;掌握选人、用人、留人的技巧;训练学生薪资设计、培训计划、岗位分析、绩效管理等技能;体会业务部门经理在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作用;强化市场竞争意识。
四、结语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力资源实训教学更加接近工作实际, 能够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预测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并加以针对性地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在人力资源实训教学中,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为指导,提高教师充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并尝试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实现即时实训和终身培训,为市场提供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童丽.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外实训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9) :154.
[2]于本成, 王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育质量提高的意义[J].学周刊, 2012 (1) :20.
[3]王韶云.浅谈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J].学理论, 2010 (34) :267.
[4]姜韬.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22) :114-115.
[5]韩雪.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 2011 (10) :69-70.
[6]马福山, 王班超.高职人力资源专业实景化实训体系的构建[J].现代阅读, 2011 (24) :17-18.
[7]叶甜.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学习环境整合[J].图书馆学研究, 2012 (8) :34-37.
[8]胡卫红, 刘道光, 王倩, 等.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6) :139-141.
[9]D.A.Kolb.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0]吴祥恩.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3) :96-100.
[11]唐研, 陈雄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仿真实训发展浅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23) :6583-6584.
而几何直观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几何直观就是依托、利用图形进行数学的思考和想象练习,它的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图形所展开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不同的学生的几何直观发展的水平不同,其空间想象力能力也不同。毋庸置疑,要激活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图形几何上有不同的发展,不同的生成,教师可进行小组合作。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操作活动,每节课的知识点不同,小组合作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小组合作的不能随心所欲。教师要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具的安排等等。只有做了充分的准备,小组合作才能有序地进行。
一、体验几何图形的直观性
案例:最新版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数学《平移和旋转》
课前让学生小组制作格子图和三角鱼的图形,要求格子图规范,三角鱼图形的大小与格子图匹配。
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分组进行了本节课活动的准备。
师:谁有好办法,能让小黄鱼和小红鱼重合。
生:小黄鱼向右平移能和小红鱼重合。
师追问:要平移几格呢?谁先猜一猜?
生1:2格。
生2:5格。
师:究竟要移动多少格呢?小组合作移一移,并把它画下来。
学生分小组合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法。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移动的过程,小组一名学生移动小鱼,一名学生绘画。
师:如果没有小鱼卡片的帮忙,你们还能快速准确地数出小鱼向右平移了几格吗?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小组1:数点。(师板书:数点。)
生1:我们是看鱼嘴上的点,这个点移动了5格,我知道小鱼移动了5格。
师:谁也是用这种方法数的,说说你数的哪个点?(课件演示点移动。)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小组2:数边。(师板书:数边。)
生:我们是看鱼尾上的边,这条边移动了5格,我知道小鱼移动了5格。
师:谁也是数边,你数的哪条边?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他们都移动的5格。)
师:(师再指剩下的点或边。)你知道他们移动了几格吗?(5格。)
师小结:看来物体移动时,各部分移动的方向和距离都是一样的。只要找到任意一个点或一条边,数出它移动了几格,就知道图形移动了几格。
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是低年级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这需要一个非常直观、一个能够亲自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分小组体验平移和旋转,并用自己的方法说给同小组的同学听,从中发现有特色或易行的办法。在实物操作中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步骤,并及时在全班大组中总结交流。接着,再让学生丢掉手中的实物,把它画在格子图中。这一步学生继续使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互帮互助,共同探索画图的方法,但仍有部分学生作图存在困难。这时,小组的互帮互助功能就起到作用,课堂中有的小组学生很耐心的将实物移动的方式和作图方法结合讲解给同组的同学听。通过同学的帮助,学生基本理解作图的方法,同时,其他同学也获得了成功。还使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操作过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更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体验几何图形的结合性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中常用和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即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通过形象化的方法转化为适当的图形,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解决数量关系的数学问题,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呈现方式。用数形结合策略表示题中量与量之关系,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如统计图)、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例如:中年级学生学习“求比一个数的几倍还多几(少几)”的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对“几倍多几”或“几倍少几”理解不了,为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下面的小组活动:
结合图形,让学生在小组说:有8个□,△的个数比□的3倍还多4个;也可以说:有8个□,△的个数比□的4倍少2个;
接着,出示下面的问题:
(1)□有8个,△比□的3倍多4个,△有多少个?
算式:8×3+4=28个
(2) □有8个,△比□的4倍少2个,△有多少个?
算式:8×4-2=30个
学生在独立计算后再小组中利用图形进行小组内讲解,结束后小组同学共同创编一道类似解决问题,有的小组编写了:“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4倍少3个,也就是比足球的3倍多2个,足球有几个?”这道题编的很有创造性,以往的学习是没有这样的例子,如果没有小组合作,学生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层次的学习。
中山市西区后山小学
李丽梅
[内容提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门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使他们在课堂的有限音乐天地里,充分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从而获得散发性思维和创新的能力。音乐是种想象,创造和创新的艺术。教师要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多媒体的应用,有效地帮助和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富于新意。因此多媒体的应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它能够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面对网络,音乐教学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如何在音乐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我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决定的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音乐课是一门有趣的活泼的艺术课程,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内容多、动感强的教学内容,辅助音乐教学,可以使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虚幻音乐形象变得具体、直观,带学生进入一种好奇、急不可待的境界,在头脑中产生“究竟为什么”的欲望,使学生爱听爱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唱歌曲《小象》时,由于在现实中小朋友很少有见过大象的,同学们对大象的形态、动作等方面形象模糊,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中描绘的音乐形象,我将歌曲和有关大象、小象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用律动形式进入课堂。“象妈妈”和“小象”一起游戏的画面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会唱歌后,我又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在导入新课时,用动感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咏鹅》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小河边,微风轻轻地吹着柳枝,小鸟在快乐地歌唱,水中的鹅儿也在快活地叫着,就连小河里的流水也在哗啦啦地唱着歌……同时,播放出鸟鸣、鹅叫、风吹柳枝、小河流水的音乐,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了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象、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诗、画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美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不知不觉地有感情地背诵出这首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不易掌握。采用教学媒体,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传递教学信息,使学习者能学得更快,学得更好。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唱歌曲《云》时,我采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蓝天白云、大海、帆船、雨点、麦田等单幅图,然后根据歌词的内容慢慢出示有关的组合图;让小朋友直观地感受到蓝天中的白云就好像大海里的帆船,里面装的不是鱼也不是虾,而全是小雨点。让孩子们直观的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又如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时,首先,我边放映“小白船”的课件边动情地朗诵歌词,利用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然后在屏幕上出示小朋友们自己的照片,好像他们自己在月亮上嬉戏、玩耍。能有效地将视听和听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使之达到身临其境的地步,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观察是感知活动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再加上有次序地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利用它进行“发现”和“探索”的学习活动,针对问题去寻找资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对乐曲的感受更深,对歌词的理解更进一步。
例如,在教唱《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并非是个被教学者,而是一个主体,主要是自己学习,去“发现和探索”。每个学生按照步骤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自己调节学习的速度,从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西藏的民族风情特色、音乐特色、舞蹈特色等,然后进行模仿表演创编。每个环节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学生有极为真切和自由的感受。多媒体互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轻松有趣,参与性又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发性,网络的使用,潜移默化地启发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思路,音乐游戏也让学生能够认真地反复品味音乐内容。从教学实践的结果看,学生爱学要学,效果相当好。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歌咏不足,则手舞之,足蹈之”。例如,在学习《小动物唱歌》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好多同学喜欢扮演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乌,起伏有致,好似鸟儿在树林中尽情地对答歌唱;有的同学扮演可爱的小猫;有的同学两手指竖起放在头顶,扮演可爱的小兔子;有的扮演小树在微风中随风摇摆等等,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几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宝库,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各式各样,需要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怎样在音乐教学课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学习、探索。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方向,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数学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因此,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新时代、大数据、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辅助教学,做到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时俱进。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数学是活生生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数学,要让学生增长信心。但我们的数学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学习快乐的数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最大心愿。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有几点见解:
一、教师要“学会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再好,但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关键点还在教师。只有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才可以结合数学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去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学会在自己的教案中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作为青年教师因为工作需要至少要能熟练运用:word、powerpoint、excil,数学要学的软件更多。Word用来编写教案和出试卷练习、powerpoint用来制作课件、excil用来分析学生的成绩。其中课件是最重要的直观的表现形式,要提高课件的实用性,应该以服务课堂为前提,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这样的课件才是有效课件,课堂才是有效课堂。数学教师要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业务能力还需要做到几点:首先,加强自主学习,学习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教学原则。特别是年轻教师,思维活跃,干劲十足,乐于接受现代信息技术说来的的“好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迎接现代教育技术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学会学习是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由此,教师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选择、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正有利于教师从单纯的“解惑”者转向有效的、启发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二、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形象的情境是小学数学的最有力的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能提供海量的文字、图象、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各种音频信息,为数学教学创设优质的虚拟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地进入情境或意境之中,既能使学生更好理解与感悟抽象的文字概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的愉悦的情境中学习,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不仅使知识达到牢固记忆,并且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教学的开端就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情”和“趣”下功夫。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
课堂PPT演示,对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和保持非常有帮助。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大数据提供者,也是数学教育教学资源的指导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甚至可以自行搜索相关的学习方法和资源。教师作为教育知识的引导者,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型等工具,用信息技术综合整理形成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理念进行深加工,并把这些资料整合起来,形成前后连贯的、有趣的、有效的教学课件。数学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教室的电脑一体机进行演示,也可以用手机进行大小屏互动。而这些新型的设备和功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较好地在更短的时间内,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由传统的视觉,听觉感受知识演变成多种感官并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思考,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提高课堂利用率。
利用电脑一体机进行课堂ppt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非常直观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 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信息结束借助计算机,图文声并茂,具有很强的真实感与表现力,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演示,妙趣横生的游戏,有效地为教学创设了情境,渲染了气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数学的奥妙。实践也证明了: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是扼杀学生创造知识的才能。在我们数学教学中,要灵活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参与教学中来,从而实现更完美的教学效果。最好的兵法是不战而胜,最好的教育是不讲而懂。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情景问题,中途穿插一些小提示,一步步带领学生走向正确的理解思路,使学生豁然,有利于提供学生的自信心。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对事物根本就没有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计算机 “声、像、图、文、”于一体的优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看得深、看得透,能给学生以直观的画面,从而激起了学生思维长河的波 澜,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涌起创新的灵感和浪花。
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进行数学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必将成为教育的主流与方向。在教学中必需 深入研究和恰当的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丽平:《浅谈如何在数学课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在《自然》课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化运用12-12
在音乐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09-23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07-04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数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08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11-02
新中式风格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论文09-09
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06-05
微课在现代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06-1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