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儿童在游戏中接近科学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些年,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设了亲近自然的实践课程。探究问题的适宜性、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度、课程资源融入的时机等细节问题,成为老师们的关注点。本文从幼儿学习视角出发,以莆田市机关幼儿园“水中寻趣”活动为例,探讨教师如何让科学探究自然融入孩子们的玩水游戏之中,激发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进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幼儿园二层音体室楼顶是个露天阳台,上面有花瓣池、蝴蝶池、花圃架等景观设施,园里曾把阳台布置成了空中种植园,后因土质问题而闲置。一次课间散步,老师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在两个池沿边上走平衡,便聊起了阳台的利用问题。

“能不能搞玩水游戏?”有人提议。“我看行,这里阳光充足、场地空阔,环境也很安全”“还有现成的水龙头、水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达成了共识。于是大家向园部提出申请,把空中种植园改为水上乐园。

一个偶然的发现,让教师们感受到了幼儿的需要和想法,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方式正是他们探索自然认知世界的原动力,是老师应该时刻去寻找和捕捉的教育契机。

将水作为游戏的载体,既简单又相对安全。在玩水过程中,老师要做支持者和引导者,以开放式的提问牵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鼓励他们探索和学习新的方式。

在“嬉水乐”游戏中,以“你会怎么玩?水中有哪些秘密?”等问题引导幼儿去大胆发现。孩子们会说,“水好冰呀!快看,我们在过‘泼水节’,太好玩了。”“我在水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还看到了其他小朋友的影子”“我用手拍水,会有水花溅在我脸上,感觉冰冰的。”“我用脚踩水,感觉水很轻也很柔软,用力踩还有小波纹出现,一会儿波纹就不见了”……

孩子们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和水亲密接触,感知水的特性,还利用各种小型的工具和材料,和同伴一起吹、倒、堵、捧、踩、泼、探、舀,在自然真切的游戏情境中探寻水的秘密。有的小朋友会问:“为什么水里面会有倒影呢?”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他们发现物体在水中产生倒影的现象和变化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矿泉水瓶上有4个不同高低、大小的孔口,用手指挤压水喷射出来的距离远近会一样吗?”许多幼儿都有玩水枪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感知水的压力,发现瓶中水喷射的远近与喷水孔位置的高低、孔口的大小有关。对探索水的喷射现象感兴趣,学习记录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就这样,幼儿在玩水游戏中不断地思考、动手尝试,积极寻求解决“真问题”,也获取了知识和经验。

玩耍中幼儿会提出各种小问题,教师应紧跟他们的需求,敏锐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创制生动、有趣的课程,让它渗透到一日活动中,把无意识的探究变成有意识的研究。

比如玩“竹渠乐”游戏。第一次,在自由摆弄竹渠、重复倒水冲球的过程中,有些孩子会问:“小球在平的和斜的竹渠上滚动的速度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根据他们关注的问题,老师们开展了名为“斜坡滚物”的科普活动,引导孩子比较观察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坡上运动时的现象,感知坡度不同的斜坡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第二次,幼儿用竹渠把蝴蝶池的水引到花瓣池里,出现浪费水的现象。老师于是组织幼儿开展题为“护水卫士”的阅读活动,让孩子们明白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存都离不开水。家长也通过讲述“关于水的故事”的助教活动,引导孩子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在洗手、喝水时组织讨论“没有水怎么办?”利用“每日一播”时间,组织幼儿分享绘本故事《乌鸦喝水》,探讨乌鸦引水解渴的好办法,并动手实验验证结果。同时,开展题为“水好玩也很危险”的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科学探究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只有这样的探究内容才是幼儿感兴趣且通过自己的探究有所发现和获得经验的。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不断丰富游戏内容,激发幼儿持续探究的兴趣。

莆田市机关幼儿园结合大班幼儿已有浇花经验,放置了竹渠、支架等材料和工具,开展远距离引水浇花活动。孩子们在动手搭建竹渠的过程中忽略了“水往低处流”的生活常识,渠道忽高忽低,导致引水失败。每每遇到这种时候,老师要允许幼儿出错,错误在幼儿的科学探究和经验积累中具有建设性的意义。游戏结束后,利用视频引导大家讨论引水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接下来的游戏中,不断调整活动方案,引导幼儿运用已学过的测量、记录、分类、排列、比较等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分段施工,逐段检验竹渠,整体连接无缝隙,以保证渠道搭建成功,最终让孩子们体验到引水游戏的乐趣。

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开放性游戏氛围,让科学探究自然融入游戏之中,创设真实任务情境,引发幼儿层层递进的探索,促进其深度学习体验。玩水游戏让幼儿真切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不会探究、想探究变成了会探究、爱探究。

(

上一篇:高科技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机制综述下一篇:促进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