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篇1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通过游戏去探索未知,发现生活。游戏可以锻炼孩子肢体的灵活度,刺激大脑的发育,促进身体各个机能的发展,完善健全的人格。而游戏更是家长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我家雯雯快五周岁了,像所有的女孩一样,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有时候玩超市收银,有时玩医生看病游戏,游戏锻炼了她的沟通交往能力,对情商培养也很有促进作用。在跟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注意穿插一些常识和必要的知识教育,比如,结合她爱玩的过家家游戏,专门设计了防骗的游戏专题。

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篇2

一、创设游戏环境, 提供游戏条件

首先, 我们要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持, 是幼儿游戏的工具, 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材料进行学习。不同的玩具、材料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如果我们提供的材料过于单一, 幼儿的游戏热情可能会因此受到限制。因此, 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 有利于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去想象, 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例如, 在创意区中我特意为幼儿准备了多种多样半成品的材料, 有各种质地不同的纸类材料如白纸、腊光纸、皱纹纸等等, 不同的纸张有着其不同的作用, 白纸可以画画、折纸。腊光纸有着光鲜亮丽的色泽, 可以用于折各种昆虫, 也可以作为剪纸的材料。皱纹纸可以做小花、拉花、还可以搓成纸球等。大小不一的布类材料如纱巾、小花布、小方布, 可以做装饰品、也可做粘贴画。形状各异的纸盒如包装盒、零食盒、化妆盒, 可以做家具、汽车、玩具等。如以珏和她妈妈制作的电脑、沙发、电视机这一类家具, 里面就采用了各色小盒子, 最后还制成一个大客厅。另外, 我还在创意区投放了剪刀, 用剪刀可以剪窗花、甚至老虎大象等等。另外, 为了增加趣味性, 我还特意在淘宝上买回了一个花架, 让幼儿体验刺绣的乐趣。还有蛋糕底盘、开踢板等可进行再创造的材料。游戏材料多种多样并且各不相同, 幼儿想象创造的机会大大增加, 游戏也更加丰富。其次, 提供的游戏材料也要不断进行更新变化, 以便创设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 不断地吸引幼儿, 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在以前的教学中, 我就碰到这样的事, 创设的“创意区”只是单纯地做做花、剪剪纸之类的, 久而久之, 去“创意区”玩的幼儿越来越少。我很快地就发现了这一问题, 在经过一番思考后, 就让家长配合带橡皮泥, 就在游戏评价的时候引导幼儿说:“很多小朋友都会画昆虫, 折昆虫, 现在, 我们可以用橡皮泥来捏哪些昆虫呢?”通过这样, 再玩游戏的时候, 幼儿的兴趣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的捏小蚂蚁, 折蜻蜓, 还有剪昆虫。玩的不亦乐乎!

二、充分利用游戏, 促进幼儿认知

许多游戏都配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和优美动听的儿歌, 这些童谣和儿歌不仅含有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 还包括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充分扩展了幼儿的眼界、增长幼儿的知识面。当然这些童谣和儿歌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有些童谣和儿歌也存在不少不正确的知识, 不利于幼儿的学习, 这时, 我们就应当加以筛选和改编, 让童谣和儿歌与时俱进, 加入新时代的元素, 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 吸取新信息。在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也认识了生活, 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 玩《顶锅盖》游戏时, 要求至少两名幼儿玩, 一名幼儿手心朝下, 其他幼儿将食指顶在其手心, 一起说“顶锅盖, 炒小菜, 辣椒辣了不要盖, 呼, 一口风, 呼, 两口风, 呼, 三口风”说完食指要立刻离开手心, 否则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回答“炒的什么菜?”“炒韭菜”“西红柿炒鸡蛋”等等, 通过这个游戏, 幼儿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菜名, 而且通过扩展可以了解到做菜的基本过程, 更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 玩民俗游戏《抬花轿》时, 幼儿在娱乐的同时, 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孩子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 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

三、丰富生活经验, 打好游戏基础

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常情况下, 幼儿拥有的知识经验越是丰富, 游戏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由此可见, 开展角色游戏首先要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幼儿在角色环境中, 不只是要求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而是进一步要求幼儿认识人的活动和人与人的关系。前苏联幼儿教育工作者柯罗列娃曾研究证实, 当第一次带领幼儿参观火车站时, 只介绍了火车、火车站、买车票等处的实物。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游戏材料等情况下, 幼儿仍不玩“火车站”游戏。第二次, 参观火车站时, 介绍了火车站上人的活动。参观后幼儿立即开展了“火车站”游戏, 而且持续玩了很久。例如, 在角色游戏“医院”中, 我首先让幼儿说说平时去医院看病时的情景, 与医生间有着怎样的对话, 医生有哪些行为等等, 充分激发出幼儿的原有生活经验, 在明确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后, 然后, 给孩子们看一些医院看病的器材, 接着引导幼儿开展游戏, 在原有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幼儿玩的有声有色。可见生活经验在幼儿的角色扮演游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成长 篇3

关键词:游戏教学;活动;学习;契机;经验;手段

一、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1.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他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他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他能够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

2.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如推小汽车玩,他会观察到汽车的速度和用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3.游戏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幼儿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一个3岁的幼儿把玻璃杯拿在手里当话筒煞有介事地唱歌的时候,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创造力。又如在搭积木、做手工制作时,就要去想象,去思考:我想搭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用什么搭?怎样搭才像?然后创造出一个新的产品,这个思考,想象的过程就是孩子发展创造力的过程。

二、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于游戏,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学会理解别人,并尝试体验长大后可能成为的角色。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三、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情绪发展

1.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因此游戏好像是儿童情绪的晴雨表,教师可以从游戏中观察了解到儿童的喜怒哀乐。如一个小女孩抱着她心爱的洋娃娃,温柔地抚摩、亲热、说悄悄话,也充分表现了孩子愉悦美好的心理感受。

2.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她们选择一件玩具。这个玩具代表了他所惧怕或不喜欢的东西。在游戏中操作和摆弄他,能够使儿童消除害怕或者厌恶的情绪,重新获得自信,解决问题。

3.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锻炼与成长

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当孩子们在跑、跳、攀登、爬的活动中,加快了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且增强体力,使她们的动作变得协调、身体越来越结实。而当儿童在从事玩沙、绘画、拼图等需要小肌肉活动的游戏时,可以训练手指、手腕、手掌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使儿童变得更加灵巧。

五、游戏能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主动性得到提高

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戲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表白,逐渐学会表达,丰富词汇,而游戏中的儿歌更是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斗。”又如游戏“开火车”一个人当火车头,发出鸣……拉着说:“嘿嘿我的火车马上开”,大家问“哪里开”?领头的小朋友说:“天津开……。”幼儿边唱儿歌边做动作,让他们的心情得到放松和愉快,同时又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幼儿的同伴关系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伴关系指游戏中幼儿在一起玩和游戏。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一个人玩游戏,到了幼儿园与同伴一起玩;首先要得懂谦让、合作、分享;以及解决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同伴间矛盾不统一的问题,这种不统一来自幼儿家庭环境、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个别差异,那么游戏就可以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为中心,向社会合作型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小鱼游”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鱼网”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蔽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

七、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影响着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

幼儿从早晨来园开始,晨检、游戏、进餐、午睡等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在和教师进行密切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幼儿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教师把幼儿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样幼儿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由于不同年龄的儿童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引导。如教师看到一个孩子正在使劲地切菜,便可启发说:“你这么忙着切菜,给谁吃呀?”孩子回答说:“我给幼儿园切菜。”老师接着说: “你是幼儿园的厨师了,你做得可真认真呀!”教师要更多地利用游戏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幼儿,指导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又如一个儿童胆小、孤僻,游戏很少参加,只是自己拿个小玩具,时而摆弄玩具,时而看着别人玩,教师观察这些表现后,便带领他去参加其他儿童的游戏活动,开始和他一起当顾客到“商店”买东西,当客人到“娃娃家”里去做客,渐渐地他能和其他儿童接近了,老师鼓励他,并提醒他说话声音再大一点,以后又建议他到娃娃家当妹妹、当妈妈、做理发师等。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充当角色,这个儿童的单子变大了,情绪积极了,也爱积极发言了。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以肯定的语气鼓动幼儿,让孩子树立信心,重新参与游戏。

当然,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也能够优化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成长。它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的重要一环。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包括游戏空间组织,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氛围的形成,把教育氛围具体化、物质化,使幼儿在教师创设游戏环节中更愉快地开展游戏。环境的创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神环境的创设。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主的、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并积极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使他们真正的从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发展。二是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玩具和材料,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而玩具的投放是很富教育性的,因此教师要研究玩具,材料投放的数量、种类与时间,根据各班幼儿的不同特点,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就会对幼儿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身心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综上所述,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它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而且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时,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并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为中心,做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常汝吉.学前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工作规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快乐中学习耕耘中收获 篇4

实验小学儒学校区:陈 翀

有幸参加安陆市第二届青干班的培训,倍感荣幸,也倍加珍惜。每天,我都带着新的期盼而来,满装着希望和收获而归,八天青干班的学习让一个在工作上倍感迷茫的我找到了新的切入点。

培训时间紧,任务压力大,但我自始至终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每天的学习中。白天我倾心聆听专家或名师的精彩报告,与他们真诚互动,热切交流,在他们智慧的启迪下我领悟到了身为一名教育者的真谛——“热爱”、“研究”、“创造”。“热爱”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情怀;“研究”是一种方法,是一门学问;“创造”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责任。晚上在qq群里和同行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培训带给我的成长的快乐,收获的快乐!

那么,朋友们,请允许我翻开日志,细数我们在青干班的日子: 镜头一——为我们加油

在2011年10月21日这个秋风习习的日子,怀揣激动与向往,我走进“第二届青年干部培训班”。

打开资料袋,我的内心平添了一种紧迫感。

学员集中,来自全市青年干部、骨干教师汇聚一堂,一张张笑脸充满着自信和成熟!我感到压力袭来。

领导致辞:“希望学员以此为契机,把握住六个‘坚持’,为安陆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是啊,这是一次多好的学习机会!我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这样想着,我笔尖一动,写下:加油!对!为自己加油!也为刚刚成为同学的学员们——加油!

镜头二——又见刘局长

刚在开班会上勉励过我们的刘局长,第二天又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让我们共同关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与安陆基础教育发展思考’。”刘局长向我们介绍了我市中小学质量发展的现状,然后又谈了发展安陆教育的工作思考。”刘局长注视我们,眼睛里写满忧虑:“为了使安陆市的教育再上一个台阶,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争取政策保障,突出质量核心,强化管理支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合上笔记本,感到肩头沉甸甸。镜头三——快乐 真实 回归

会议室里,我们第二小组在组长邱亚明主任的带领下围绕话题“怎样理解让每一个学生不掉队”展开热烈深入的讨论,我认识到:这里的不掉队,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从思想上,我们要热爱每一名学生,要保护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从政策上,我们要建立健全的各级考核评价机制;从做法上,我们要做到“三化”,即,用爱心感化,用活动激化,用目标转化。讨论中,慢慢地觉得,我们这一群学员,更近了„„

镜头四——大师小事

“人的一生很短暂,要倍加珍惜。”作了三个多小时的报告,肖局长并没有一丝倦怠,他精神抖擞,声如洪钟。“人的每段历程都是一笔财富,它会使人受益终生。”是啊,在青干班的这些天培训有可能会改变我们学员一生的命运。细想肖局长说的话,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做,而是半途而废没有坚持下去,经验是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丰富的,很多时候像蜻蜓点水那样一带而过,没有为自己的教育人生留下一点痕迹。

“人活着要有精神,要在不断的追求中延续生命”!听小事,明大师!今天,我又一次收益匪浅!镜头五——临窗随想

“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

今天,看到这句话,我顿悟:不怕不能,不是不能,是不做,故不能!专家解读他的成长历程,说:我做的事很简单。譬如,你教一年级,把每一天每一节课教学过程中的疑难与感受记录下来,如此,坚持到六年级。那时,手捧厚厚一叠稿纸的你就是专家!看到王义贞镇小的大课间活动,又听了汪组长介绍盘锦的养成教育,我知道他们这些成绩背后的付出,的确,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执著,更需要等待。

我还在思索:回到学校如何把自己所学跟老师们分享?如何让学校目前特色不够明显的局面有所改观?只有一途:用自己持久的坚持、用自己的改变、用自己的智慧,与同伴一起成长。

听着,写着,想着,八天,就这样,我们一路走来:有紧张,有激动,有辛苦,也有快乐,丰收的充实的快乐。

我们要学会转化,教学即转化,研究即转化,我们要把理论化为实践,把想法化为做法,把听出来的教出来、实践出来,能如此就是优秀的教育人。

我醒悟了:做一名教育者虽然累,但我们要累出价值来,累出品味来,累出创造来,累出智慧来,累出成长和发展来。

游戏中体验,快乐中成长 篇5

关键词:游戏 游戏环境 自主选择 游戏评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与幼儿共同创造游戏环境,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地参与游戏,充分体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自主发展,并能健康地成长。

一、创设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怀特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良好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应能满足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的需要,让其有动手、动口、动脑和自由交往的机会。因此,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应把环境创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尽力为幼儿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乐于体验的环境,让每个幼儿能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一)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创设环境。

环境的创设要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应,适合幼儿的兴趣、能力与学习方式,有利于幼儿融入环境自由自主地活动。因此,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支持、鼓励并与环境互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由地与所在环境进行充分的接触与环境产生互动。

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并敢于探索,幼儿期是酝酿、萌发、保护创造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幼儿,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根据他们的兴趣与需求,提供丰富多变的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真好玩” 主题活动中有许多关于玩具的活动,于是天生喜欢玩具的幼儿对玩具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每天谈论的话题就是玩具,他们还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于是我与幼儿商量着开展了“玩具吧”的游戏,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玩玩具,还共同设计、创造游戏的环境。大家从开始的收集玩具,把玩具按种类的不同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玩具柜上,以及玩具摆放的方式,到后来的推选“玩具吧”负责人,如何在“玩具吧”中玩玩具,制定游戏的规则,等等。整个过程,幼儿都积极参与,让幼儿从单纯的游戏者,变成了游戏环境的设计者、创造者、参与者,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意识到自己是这个游戏环境的主人。因此,幼儿对这个游戏的兴趣逐渐增加,游戏中幼儿以玩具为媒介与同伴自主地交往,并自由地与玩具发生互动,并能遵守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知道爱护玩具,会比较自觉地整理玩具,使游戏一直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可见,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游戏、创设游戏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更丰富的兴趣,幼儿的责任感、任务意识、交往能力、以及遇到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糖果店”游戏是幼儿喜欢的,它更是幼儿的从兴趣点而产生的游戏。活动“多彩的糖果”后,幼儿对糖果的兴趣空前高涨,他们之间每天谈论各种糖果的话题,如:自己吃过的各种糖果、参加喜宴后拿到的喜糖,有的幼儿还偷偷把糖果带到班级里,与同伴交换。于是,我们的“糖果店”就产生了,他们与家长共同精选各类糖果,使糖果的种类更加丰富,还收集了各种糖果的包装盒、包装纸、包装带,把与教师共同制作的“大糖果”装饰在周围,让“糖果店”的环境更加丰富、真实。看着这么多漂亮的材料,幼儿游戏的兴趣如潮水般涌出来。

游戏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用包装盒等材料包装糖果,然后进行糖果的买卖活动,甚至还能在糖果品尝区品尝多种糖果,并与同伴交流自己品尝的糖果,如糖果的颜色、形状、香味、味道等。“糖果店”的负责人还很认真地告诫“顾客”不能多吃糖,要保护牙齿的道理。“糖果店”游戏的区域虽然比较小,但是幼儿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

在词类游戏活动中,幼儿自主创设环境、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游戏、与同伴自由自主地交往、发展,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二)摆弄、操作,幼儿自主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的。在游戏中,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灵魂,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且有利于幼儿自主摆弄、探索、表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相对自主的发展。

1、收集材料,环境创设的主人是孩子。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它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激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和构思,引起幼儿游戏的联想和行动。因此,游戏材料的收集成为进行游戏的物质前提。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废旧用品,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能成为幼儿游戏的材料。因此,我们发动每个孩子和家长进入收集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的行列中。对于幼儿来说,收集废旧材料是一项有趣的工作,因为这些材料利于幼儿的自主收集,尤其是废旧材料在生活中唾手可得,很容易收集到。如:物品外包装,有牙膏盒、可乐瓶、牛奶罐等;生活中的用品,有毛线、纽扣、旧电话;过时的装饰物、挂历;所有这些材料在幼儿的不同游戏中都有其不同的利用价值,而且幼儿在收集的过程中有比较自由的选择权,在操作的过程中,有自主的使用权。并且通过这些游戏材料的本质特性和多样多变的特征,能使幼儿触类旁通,发生各种操作、探索行为,如把饼干桶当作蛋糕来过生日、把包装盒作为买菜的篮子等,使游戏内容更为丰富。

同时由于游戏材料来源于幼儿自身,游戏的时候,幼儿会对材料产生自豪感和爱护材料的情感,增强了对游戏的情感和游戏的规则意识。

2、丰富材料,提升幼儿的游戏兴趣。

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他们主动地去尝试、去操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应该随时根据游戏的发展和幼儿的兴趣进行调整,幼儿游戏的兴趣和自主性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们开始只提供了简单的操作材料,如餐具、小篮子等简单的材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对这些材料逐渐失去兴趣,因为单调的材料使幼儿每天只能做同样的事情,让幼儿操作显得非常机械。没有更多的游戏情节,幼儿就得不到更多的发展,于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况,我们又提供了抹布、扫帚、簸箕、图书、梳子、牙刷等材料。游戏一开始,幼儿就发现了这些新材料,于是出现了打扫卫生、给娃娃讲故事、给娃娃梳头、给娃娃穿衣服等新内容,幼儿游戏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游戏更加富有激情。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在留下原有的材料,让幼儿带着新的想法使用旧材料,促使他们持续地发现、探索、游戏的基础上,及时地提供新的更复杂的玩具和材料,以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和内容,并鼓励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幼儿更好地参与游戏,获得社会情感和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游戏选择自主,促进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我国着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往常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游戏常常由我们老师来精心安排,孩子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的机械的听从调动,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活动,而在孩子们的心里,却只是在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并不觉得是在进行游戏活动。让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一)“今天玩什么”——自己决定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地进行的活动,所以要经常问孩子们: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猫抓老鼠”、“丢手绢”、“捉迷藏”„„这么一问,孩子们就会觉得:游戏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选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选择的游戏,可能是一些无太多乐趣的游戏,也可能是一些已经玩了又玩的游戏,但却是他们所钟爱的。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去满足他们游戏中学习的欲望。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怎样玩,如何玩”——自己选择游戏都有规则,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这样玩也是可以的”。例如:玩游戏《哪队跳得好》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跳的方法“双脚跳、单脚跳、跨跳、前进跳、后退跳„„”通过实践,孩子们发现:“双脚跳跳得快”、“单脚跳容易摔倒”、“后退跳找不着方向”当孩子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例如:在玩体育游戏《切西瓜》前,有的孩子提出:除了可以顺时针切西瓜,这样逆时针可以吗?一个字切一次可以吗?孩子们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发现这种玩法也可行!实践证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并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三)“我来做××”,角色自己定位在游戏中,选择扮演的角色身份是游戏的主要部分。如幼儿角色游戏:《开超市》,有人当顾客,有人当收银员;体育游戏《老鹰捉小鸡》,有人当老鹰,有人当小鸡;音乐游戏《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有人当洋娃娃,有人当小熊;幼儿竞赛性的游戏中也有角色,如练习钻、爬、跑等动作的竞赛,往往也是由幼儿扮演某种角色:如小老虎钻山洞,小司机开车„„平时在玩游戏过程中,我们老师会根据幼儿各自特点、和幼儿自身的条件来分配角色,经常会安排能力强的孩子来表演收银员、老鹰、鸡妈妈、小熊等等,安排能力差的孩子表演顾客、小鸡等,而不会给孩子自己选择角色的机会。这往往忽略了有些孩子的表演欲望,抑制了这些孩子表演能力的发展,作为我们老师就应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角色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而大胆地去表演。也可让他们通过多次选择不同的角色表演,去试一试,去比一比,挖掘自身优势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角色。由于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担当了角色,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意识。这时,他即是“别人”,又是自己,他在自己和别人对比中,也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评价的能力。(四)“什么时候玩,玩多久”——自己掌控自己选择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也最喜欢,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孩子们常常玩了还想玩,总也玩不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游戏前先问问:“你们愿意什么时候再玩这个游戏?你们还想玩多久?”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来继续玩。例如:和孩子们玩《躲猫猫》的游戏,由于在躲躲藏藏中获得了乐趣,玩过之后还想继续玩。这时,我就提出:“这个游戏很好玩。你们还想什么时候再玩?”孩子们说:“我们想明天再玩一次。”第二天,我遵守约定和孩子们再玩了一次,这次他们表现得比上次还积极,游戏气氛比前次还要浓。玩过之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要求重玩。实践表明,只要你遵守了,孩子就会遵守,这也从客观上加强了孩子的时间观和责任感。

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三、评价游戏化,人人参与是关键《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而幼儿园又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因此,有效的游戏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以往的游戏活动中,在评价这一环上,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很保守,趋向于一种模式化的“套路”:大部分都由教师充当评价的主角,幼儿只是被动地应答或静静地坐着听,评价游戏中幼儿是否能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是否能坚持到底,是否能有效地使用材料,是否能与他人合作等。这种评价不能体现《纲要》中“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主要依据”的精神。为此,我们以快乐为宗旨,人人参与评价,通过合理的激励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二)游戏评价,自己展示的舞台在“美美服装厂”游戏中,通过老师指点后,小朋友想办法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了许多非常有创意的服装;有树叶做的印第安人装,桌布做的公主裙,塑料线扎线做的超短裙,光盘做的礼服,孩子们把它穿在身上,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在强烈的自豪感的作用下,时装表演开始了,孩子们的一个微笑,一个亮相,一个转身,都显得那样的沉着自信,更有一些孩子在大胆地与你对视,在她的眼神中,我们能读到的是“你看我行不行?”“我的服装美不美?”„„由此可见,这种评价方法,不仅最大程度地通过孩子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来达到自我激励的目的,而且还把一些潜在的游戏资源充分挖掘出来了。

游戏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篇6

转眼间,从参加工作的那天算起,已有20多个年头了,回想历程,在坎坷的小路上艰辛行径,在拼博的征途中获得安稳,历炼让我消沉,“风回路转知天命,平平淡淡度余生”便成为此时为人处事的准则。直到拜读了孟建华先生的《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一书,受益匪浅,倍感鼓舞。

如果说每一份工作都是一座宝贵的钻石矿,那我们就要具备发现钻石的眼睛。心浮气躁、拈轻怕重绝不会熟练掌握工作的流程、步骤、和具体操作;好高骛远、意马心猿只会荒疏本职工作,渐渐失去领导和周围同志的信任。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非常重要。

首先要学会做人,与人为善,与人为善来源于高尚。“人心本善”,“世界终将大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有了这样的情操,人们的行动才有了指南,人生杠杆才有了支点,理想大厦才有了精神支柱。吃亏是福,吃亏其实也包含了豁达和宽容,而且还要加上理智和自我克制。面对吃亏的豁达,是一种以个人能力为基础的自信,但这种自信并非人人都有。

提升自己的技能,注重细节,努力做的完美。细节是一名员工最基本的工作状态。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早已家喻户晓。认真做好工作中每件小事,工作之中无小事。我认为“精益求精”是做好的工作态度和前提。工作中中无小事的态度,认真处理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事业上的大事。正所谓,事情无大小,要干就最好!做到“每一天,都要尽心尽力地工作,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力争高效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不是为了看到领导的笑脸,而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

任何工作都要求员工具有最起码的职业操守,那就是敬业。“敬”从何而来?我认为敬的源头是感恩。生而为人,离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大众的助益、国家的庇护,我们就成了无本之木。常怀感恩之心,就会珍视并竭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就会与周围的人快乐相处,从心底认为自己幸运所流露出的精神风貌会让人魅力无穷,更会感染别人,这样所获得的帮助会更多,工作会连结硕果,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我们便拥有了富裕的人生。“

在快乐中学习,在坚持中成长 篇7

最近我们在尝试一个新的体操动作前滚翻,开始时孩子们都很开心,在教室里一阵乱翻,你撞撞我,我碰碰你。但当老师正式开始教授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时,孩子们又不感兴趣了,动作无力,还小范围窃窃私语,孩子们的注意力十分不集中,以至于这个动作很难再很好地教授下去,进度十分缓慢,还有个别孩子竟然躲在一旁发呆了。

【案例描述】

镜头一:今天我们新教授的内容是前滚翻的辅助练习,练习腹肌的力量,大部分幼儿都感觉比较难坚持与掌握。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由地翻滚,完全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与要领来模仿。有个小朋友更是离谱,呆呆地坐在旁边,连试着自己动动也不愿意,很明显她是遇到了困难。于是我走到了她的身边,蹲下来和她轻轻交流,“安×,你怎么不试着做呢?”她低头轻声回答道:“我不会。”“你没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呢?我们来试一下,好吗?老师帮你!”她点了点头,接着我用语言引导她,并对她进行了单独辅导与帮助。

镜头二:今天仍然是练习前滚翻,安×小朋友脸上明显流露出不愿意的表情,但是并没有抗拒练习。在做体操练习中,我发现她做擅长的动作时可以表现非常积极,脸上也能展现出少有的笑容,但是每当做到难一点动作的时候,她就有一种要退缩的冲动,然后选择放弃,呆呆地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练习或者自己玩耍起来。

【分析与反思】

1.缺乏趣味,幼儿不感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用简单的语言提示幼儿做前滚翻的辅助练习,尽管有耐心地指导幼儿,但幼儿对于机械化的体操动作并不十分感兴趣,大部分孩子做了两遍就马虎了。因此老师设计的时候可以融入图片,这样更加形象、具体一些,或许孩子们就能更加投入了。比如,利用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图片,将五位新朋友介绍给孩子们,告诉他们吉祥物是由“鱼、熊猫、奥运圣火、藏羚羊、京燕”组成,它们被亲切地叫“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其中特别介绍晶晶就是大熊猫的象征。在这里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接着,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做一些活泼可爱的熊猫踏板操,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热身,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自由联想,愉悦孩子心情

当发现有像安×这样的孩子不愿意动起来时,老师可以引导她学熊猫晶晶打滚,玩耍,充分调动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孩子通过自由发挥,有情景性地模仿熊猫翻滚,来给予她一个真正自由的无拘束的空间,让其大胆自由发挥,感受其中的乐趣。而老师则站在清晰的角度观察这个孩子的状态,了解孩子已有的动作基础,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她进行指导,照顾到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发现问题后帮助幼儿及时纠正,又不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3.探索新知,在游戏中学习

根据大班孩子的认识规律,通过“实践—认知—再实践”的学习过程对孩子实施前滚翻的教学。首先孩子进行尝试练习,接着老师示范动作,再结合PPT前翻滚过程图,让孩子对前滚翻动作全过程有感性认识,然后让孩子再一次有目的地进行练习。在体验、交流和观察中,帮助孩子们一步步正确完成动作。老师在巡视指导中,可以为安×这样的小朋友准备一个有利于动作掌握的斜坡练习,让孩子学着熊猫晶晶从“小山坡”上往下滚,促进滚翻顺利完成,增加这个前滚翻动作练习的情趣性。最后,以小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更加投入到前滚翻的练习中,游戏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让孩子们体会到与他人合作完成体操活动任务的快乐,让每个个体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4.通过录像,发现个体不足

每一次的体操活动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展示过程,导致孩子们草草了事,完全不放在心上,在练习中也不认真,老师对每个孩子的掌握程度也是稍有欠缺。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体操练习的兴趣,在孩子们初步掌握前滚翻动作全过程的基础上,和熊猫晶晶,还有其他4个吉祥小伙伴一起欢呼表演的情景拍摄一组录像,进行小组内评比和评价。在录像中,老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孩子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在游戏表演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同时,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收获,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在录像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

【获得成效】

通过奥运会中的吉祥物熊猫晶晶为载体,抓住大班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孩子们对于前滚翻动作的练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练习中不再窃窃私语,安×小朋友也兴致勃勃地模仿起小熊猫的翻滚动作,改变了以往发呆、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较之前有了明显进步。在平时的练习中,孩子们一遇到困难就不想继续练习了,这时老师教授起来也会十分累。但在前滚翻这个体操动作中,老师利用辅助材料让孩子学着熊猫晶晶从“小山坡”上往下滚的情景,帮助幼儿十分顺利地克服了原本孩子们不愿意去尝试的困难,十分巧妙、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快乐中学习,在收获中成长 篇8

英语“学困生”由于英语基础不够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中,英语兴趣淡化,成绩不断下降,逐步丧失学习信心,从而成为英语“学困生”。在任教的班级中,中等生居多,英语“学困生”虽然比例不大,但他们的学习状况更值得我们关注。

一、快乐源于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一种力量,它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作用,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因此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在校园生活中和他们和谐地相处,课间可以摸着他们的小脑袋或拍着肩和他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一个可以说心里话的的朋友;或常和他们聊一些小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心灵只能用心灵去碰撞,真情只能用真情去呼唤。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和你成为朋友。经过调查发现,如果学生喜欢哪位老师,那么这位老师所教学科成绩一定比较高。只要“学困生”接受了老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在公平、宽容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每个人都有被宽容的需要”,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需要自由,宽容则是自由的保障,没有宽容也就没有自由可言。“学困生”与其它学生一样,有自己的兴趣,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想法。因为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英语课像是在听“天书”,使得他们没有信心,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与老师不大亲近,对老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因此, 我们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教师更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细心呵护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从心理来讲,“学困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关心,只有在人格上受到尊重,爱护,才能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不能以分数低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学困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对平时成绩不合格者,不在班里公布,而是找其个别交谈,帮助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点、长处,要及时抓住,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其信心。

三、精心设计快乐课堂

如果课堂气氛死板,枯燥无味,学生就容易开小差,所以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用投影、图片、简笔画或适时加段英语歌曲,或让学生进行对话,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发现思想开小差的,就适时提醒或提问,让他们做个简单的替换练习,做对了给予鼓励,做错了,不讽刺挖苦,使每位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享受每一节课。

备每一节课时,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从课前的导入、教学环节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时利用“小组合作”、“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学生会感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思想上减轻学习压力。“学困生”在同学们的启发下,也能准确读出英语来,并且在倾听其它学生说、读的过程中,再次受到启发,思路更广阔了,还能说出write、draw、sing、dance 、fly、look等一系列动词。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困生”参与的机会更多了,参与的意识增强了。

四、巧用高超的教育艺术促成“学困生”的快乐成长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是因为恐惧的心会影响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如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教师的“别有用心”会在学生内心荡起阵阵涟漪,让其重拾学习和做人的信心。其实,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要稍加技巧,就能成功帮助学生维护做人的尊严和培养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为了沟通师生情感,教师还可设计激励、积极的作业评语,从而唤起”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一直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美观、正确。只要做到这些,就在作业本写上一个“优”,这样的一个“优”激励着很多学生在奋斗、努力。

五、使“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舞学生。使他们进一步追求成功。从根本上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要让他们能体会到“跳起来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功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自学习的成功感。因此,在课堂里,老师要尽可能给“学困生”有机会说,有机会去表演,哪怕是一个小角色,哪怕只有简短的一句英语对话。这一方面吸引了“学困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他们看到了自身的能力并激发成就感。

六、制订合理的评价体系,让“学困生”得到肯定的阳光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习惯于对所有学生按统一的尺度要求,得了高分就是优生,得了低分就是差生,这种评价方式挫伤了许多“学困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他们潜力的发挥。我把学生按照综合素质的差异分为四个档次进行评价,让大致水平相当的学生在同一个评价尺度下竞争,而且四个档次之间是动态的,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适当适时的调整,这样“学困生”就很容易得到成就感。 以上是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研究和尝试。转化“学困生”,使他们从“厌学”转为“乐学”,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充分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善待他们,把爱和尊重洒向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并出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2]布鲁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在游戏中学习写作 篇9

作文是衡量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写作也是一个难点,学生怕写、厌写现象普遍所在,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视教、轻视学;重视成文的模式套路,轻视写作动机的激发;重视思想认识的高度,轻视情感意愿的表达等弊端。以至于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在游戏中写作的教学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我感到这种方法不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了观察,知道了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下面我就《有趣的“拼句”游戏》一文,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唤醒学生体验,挖掘习作素材。

为了让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积累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课上我首先领学生在教室里组织了一场别开声面的“拼句”游戏,目的是通过玩游戏,感受真实的过程,从游戏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游戏前提出观察要求,要学生注意观察游戏的全过程及游戏时的想法和感受。让学生观察做游戏时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等,观察他们不同的表现同时揣摩他们的心理,再看看围观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呢?他们的神态、动作有什么不相同。

二、抓住活动的精彩瞬间,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孩子们灵感被激活的那一刻,学生的写作热情被点燃,纷纷想表述自己想法时,让孩子们当场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让学生在情境中写作,使学生的写作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三、变换评改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

评改作文是很好的教学阵地,学生辛辛苦苦地写好作文之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认可。这是一个最热闹、感情碰撞最激烈、作文技巧提升最快的环节。所以要抓住契机,变换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关于评价我是按照这样几个步骤做的:

1.自我评价,欣赏自己。

为了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写好作文后,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在修改中体验成功的过程,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2.学生互评,取长补短。

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全班评价,培养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同时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多种互动对话中,学生能够取他人之精华,补自己之不足。

3.教师评价,提高能力。

学生由于知识和能力有限,作文中出现不足在所难免。为此,我又把同学们的习作在班上讲评,讲评时采用“评”“讲”结合,以“评”带“讲”的形式,高度地评价学生写作的成功之处,委婉地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即增强了写作信心,又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做法会在培养写作兴趣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作。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发展 篇10

案例反思

1、要求幼儿早日自理,学会独立并持之以恒

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幼儿养尊处优,独立意识越来越差,许多幼儿在家中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短期内仍不能改正要求成人包办、代替的坏习惯。《纲要》要求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成长到一定阶段,应该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针对本案例中可可的情况,虽然她起床太晚了,教师也不应代办,而应引导她自己穿衣服,教师可以在一旁指点、协助,并及时表扬、鼓励她尝试独立做事,促使可可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特别是小班幼儿,开始做事时都很积极,没几天就会失去新鲜感,这需要我们老师督促,用多种方法鼓励幼儿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

2、在游戏中学习、发展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幼儿处处体验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态度,还能在合作交往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可可在娃娃家与子田发生矛盾时,教师的介入虽然使她俩学会了合作,但她们的问题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交往技能的习得缺乏孩子的主动性。如果教师只充当一个旁观者,由她们自己争论,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不仅能使她们学会谦让与妥协,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情感调整来解决问题。因此,为幼儿创设开放、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游戏、主动习得交往的技能,这比教师教他们应该如何去交往要理想得多。

3、深入领会《纲要》的内涵,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11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成长

纲要直接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实,在游戏中幼儿享受成功、体验挫折、尝试解决问题、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经验,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大班组合作创设了以“步行街”为主题的游戏活动,以促进幼儿的素质全面发展。

一、班级之间的合作、互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一个班的资源是有限的,能提供给幼儿的游戏形式、材料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大班组合作设计了“步行街”的主题。我们采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在“步行街”上根据幼儿需要创设了“肯德基(大1)”“邮局(大1)”“新华书店”“玩具店(大2)”“儿童医院(大2)”“超市(大3)”“儿童银行(大3)”等区域,游戏中三个班的幼儿可在“步行街”上任意选择、游戏。这样使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多,交往、发展的空间更大。

二、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得到更大发挥

我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地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互相协作,并主动探索,努力解决问题,这使得幼儿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与同伴的协商、合作,建立正确的交往方式。如儿童医院里,你当外科医生我就当内科医生或当病人,或当护士……就这样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加强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也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一位“化妆师”正在为他的顾客打扮,围巾一会儿扎脖子上扣一个漂亮的蝴蝶结,一会儿扎在腰上作腰带、一会儿披头上作头纱,积极动脑想把顾客打扮最美。就这样常常在操作中、交往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游戏中我们通过“买”“卖”自然地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正确运算,学习兑换钱币、找零等,巩固对加减法的熟练程度,同时也使幼儿认识了人民币,对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角色的扮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交流,通过角色间的对话锻炼幼儿的思维反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医院中,“医生”关切地询问:“你哪里不舒服呀?”

“病人”详细地描述自己的“症状”:“我头疼、肚子很难受 像要吐……”

超市营业员:“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什么?”

顾客:“我想买汽车,多少钱。”

营业员:“五元。”

顾客:“太贵了,便宜点。”

营业员:“不贵,我们这是最低价,照本钱卖给你的,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我们就要亏本了。”

在游戏中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礼貌的、适当的语言交往,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四、废旧材料的运用,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

在我们的周围,瓶子、盒子、包装袋等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随处可见,利用这些废物作为游戏资源,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效果显著:布的边角料贴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装饰在肯德基的墙上;娃哈哈奶瓶制成了热水瓶,摆在了超市的生活用品柜上;牙膏盒做成的汽车、机器人摆在了玩具柜上;吸管穿成项链,做成相框;海绵制成了薯条、面包。在游戏中这些动手又动脑的操作,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还使幼儿懂得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道理。在游戏中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也在慢慢养成。

五、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程中要求: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地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工作者”“消费者”这两种主要角色。幼儿通过“工作”(扮演医生、经理、清洁工、设计师、服务员等)获得“工资”,有了“钱”才能去“消费”。游戏中工作者只有认真工作才能拿到工资,假如不好好工作,擅离岗位,就要被扣工资。通过这样的游戏规则逐渐培养了幼儿爱劳动、做事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我们还创设了“儿童银行”,游戏中幼儿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工资”)存入“银行”,当想消费时再从“银行”取出。在游戏中幼儿会比比谁的“存款”最多,在消费时他们也常常因东西价钱太贵而舍不得买。在潜移默化中幼儿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意识不知不觉形成。

总之,随着幼儿教育科研和改革的逐步深入,游戏在整个幼儿教育中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成长。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篇12

(一) 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

大多数孩子生来都是好动的, 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 孩子需要不断地变换姿势和活动, 长时间保持同一动作、姿势会使他们感到疲劳和厌烦。在游戏中, 儿童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 可以多次重复他们所感兴趣的动作。因此, 游戏可以使孩子感到愉悦和舒适, 从而避免厌烦和疲劳。

(二) 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

幼儿对周围事物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心, 这种兴趣与好奇心是理解环境、影响环境需要的表现。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这种认知发展的需要, 如在带领幼儿爬攀登架的时候, 在往上爬, 往下退, 提醒幼儿向左向右的过程中, 让孩子感受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 让他们感受干和湿、沉和浮;在拼搭积木的过程中, 逐渐认识大小、形状、颜色等。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

(三) 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需要

游戏是儿童学会认识世界、理解社会、关注人生的开始。例如, 丢手绢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到, 几个人在一起玩, 就要有一定的规则, 没有规则游戏就难以进行, 如果有谁违反规则, 他就必须被劝阻, 否则就要出局。在这个游戏过程中, 幼儿能过获得轮流、等待、分享和合作等社会性交往技能, 学习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想法、观点、情绪情感, 形成和发展幼儿与人相处的能力。

二、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

游戏不仅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 而且游戏也促进儿童智力、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一)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游戏会增强孩子思维的灵活性, 可以帮助孩子打破常规, 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 开发并探索新型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游戏有很多, 如“比谁说得多”游戏, 确定一种材料, 然后让孩子说出它的用途, 说得越多越好。就是一个小小的跳绳游戏, 也能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在跳绳过程中, 孩子自跳自数, 人的机体在运动时会把信息反馈给大脑, 通过信息的来回往返, 促进大脑思维加快, 判断更准确。“归类游戏”“猜谜游戏”“编故事结局”“下棋游戏”以及“智力游戏”等, 都可以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二)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孩子利用各种建筑材料建造各种形体, 极富有创造性。玩沙子时, 孩子们挖山洞、建大桥、盖房子;下雪时, 孩子们堆雪人、垒雪塔、滚雪球;玩积木时, 孩子们垒房子、盖超市、建医院。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

三、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一) 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社会性

2岁前的孩子很难和别的孩子交往, 但只要他们渐渐长大, 即可在游戏过程中快快乐乐地和别人相处。和同龄孩子玩耍, 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这种年龄的孩子一起玩时, 通常会很自然的两三个人形成一个小组, 他们并不喜欢大伙儿一群, 而喜欢在其中挑一两个好友形成一个小集团。在“看病”游戏中, 让孩子扮演医生的角色, 学会主动关心、帮助别人。

(二) 游戏有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 懂得分享意识

现在的孩子, 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 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 都是家人的眼中宝, 手中珠, 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 不管他人感受。在游戏过程中, 就经常会碰到一些因玩具或角色分工而引起的纠纷。比如两个人同时想玩同一样玩具, 自己想去玩别人手里的玩具, 或者别的小朋友想要自己手里的玩具玩, 这就要求孩子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 学习与小朋友协商、互相谦让、有礼貌等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教育实践表明, 通过成人的教育和引导, 儿童在游戏时是可以掌握这些基本技能的。如会用商量、有礼貌的口吻向他人借玩具, 当别人给了, 会说“谢谢”;愿意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心爱的玩具, 懂得分享。

综上所述, 游戏不仅满足学前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要, 而且对学前儿童身体、智力、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具有积极而全面的促进作用。生活中许多知识都能巧妙地融合在游戏中, 游戏具有趣味性、随意性、模拟性、具体性和群体性的特点。儿童的学习、劳动技能、知识积累等大都是通过游戏而获得的,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占主体地位, 它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 本杰明·斯波克.斯波克博士教育法珍藏版.中国商业出版社.

[2]浩田.孩子无小事.中国商业出版社.

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数学育儿心得 篇13

数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比如运用它可以建成一栋大厦;数学又是一种日常生活能力,比如出门买菜也需要它。对于这种能力,美国育儿专家吉尔・亚当斯指出,在3~5岁时,孩子就可以通过做游戏来培养。

认形状:把彩色图画纸剪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正方形、长方形、五角形、三角形等,让孩子们把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大的平面图形,或是把这些纸像积木一样搭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形状,并给它起个新名字。

益处:培养孩子良好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创造性。

认大小:让孩子建立起物体大小的概念,并不一定需要教他认尺子。给孩子一根短绳子,让他用绳子量一量洋娃娃的房间,然后用同一根绳子去量量房子的高度,再量量家里的宠物,把它们的高度做个比较就可以了。

益处:培养孩子的比较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安排次序:比如,在孩子玩娃娃聚餐的.游戏时,让他来安排每个人该干什么,比如要你负责收拾食物,自己收拾塑料盘子等。

益处: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和安排次序的能力。

学分类:大部分孩子都喜欢把纸牌、小汽车或枕头排成一长串。你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把红枕头挨着绿枕头放,是把它们按大小分类还是按颜色分类的。然后,让他按别的分类方法再分一次试试。

快乐游戏 共同成长 篇14

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湾畔的潍坊市;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海内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我们潍坊市机关幼儿园就坐落于这座人杰地灵的风筝城内,我园始建于1948年6月,是我市第一所省级实验园。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450平方米,现在园幼儿600余名,设大、中、小共15个班,在职教职工61人。其中中教高级教师3人;小教高级教师20人,小教一级教师33人,学历达标率100%。

建园五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园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托幼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和省“十佳幼儿园”,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园也逐步走向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树立了“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办园理念,办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何使幼儿的身心获得最大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做了很多的思考。华师大的胡惠闵老师在讲课时,给我们讲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过去的孩子就像是在天空中飞翔的小鸟,经过风吹雨打它们的翅膀坚硬,能够自由的在空中飞翔。而现在的孩子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在幼儿园里老师一点一点地教他们如何飞翔、如何觅食。然而把他们放到天空中他们却飞不远飞不高。这个比喻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幼儿教育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空间?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思考之后我们认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我们应该继续充分挖掘游戏的教育功能。所以我们顺应幼儿游戏的天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园的每一天都过的快乐而有意义,教师从游戏中发现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尊重幼儿,支持幼儿,和幼儿共同成长。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

幼儿不仅生活在一个与他人互动的社会空间里,而且还生活在一个与他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中,他们是环境中的人,生活中的任何环境都会引起幼儿的>>

兴趣。因此,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的创设可以包括提供物质材料、提供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给幼儿以充足的探索时间等物质环境和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生活学习保证身心健康成长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精神环境。因此,我们为使幼儿快乐的游戏和成长,从游戏的空间、设施到一日活动的各环节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

1、改善活动空间

我园建园时间较早,各项设施相对陈旧,为了利于游戏活动的开展,幼儿园以室内活动和户外活动场地进行了全面的改建。室内环境进行了重新布局,改造了幼儿床铺,在寝室腾出了1/3的空间,设置了相对固定的活动区域,制作了形式新颖、富有儿童情趣、可自由组合的小型玩具橱,购买了大量的玩具和半成品材料,为开展幼儿游戏出了充分的物质准备。户外场地的改造体现了美观性、区域性、情趣性和运动性。幼儿园的花坛呈“风筝”型设计,周围是花团锦簇的各种鲜花和树木。一年四季,花开花落,小桥流水,凉亭假山,使幼儿每天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场地的区域性是改建的又一特点,整个活动场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为:运动区、动作训练区、种植养殖区、休闲区、大型器械、玩沙区、玩水区、民俗区。场地的每一个区域都蕴涵着巨大的情趣,幼儿在草地上捉虫子喂小鸡,在沙池里建城堡,在游泳池中戏水,在鸽子房中数鸽蛋,在植物园里采果子,每一次都有新发现,第一天都有新快乐。活动场地最大的益处是幼儿可以获得足够多的运动,增强了体质。大型玩具整齐地一字排开,幼儿尽情玩耍。>>

幼儿园东边新建的攀岩墙,每天都会吸引众多幼儿进行攀岩比赛。改建后的活动场地,借家长的话就是:这里是儿童游戏的乐园、学习的课堂、运动的赛场。

2、调整作息时间

过去,幼儿园为了便于管理和检查,制定了统一的“作息时间表”,一日活动安排得一环扣一环,非常详细,幼儿游戏的时间不够充分,经常是草草铺开,匆匆收场,幼儿玩地不尽兴,不深入,游戏需要得不到满足。对此,我们调整了作息时间,对一日活动时间作了块状划分,也就是除生活活动时间统一安排外,集体活动、区角活动、户外活动等时间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游戏活动情况自由支配,确保了游戏活动的进行和开展。

3、制定弹性计划

我们发现,因游戏进行时间和游戏进程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教师预先制定的详细、周密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操作的“定式”和幼儿的需要之间、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生成活动之间产生了矛盾,不利于幼儿游戏的进行。我们对此进行了重新思考,达成了教师心中既要有目标,更>>

要有幼儿的共识,然后把制订的固定计划变为弹性计划;把活动内容分为一级内容和二级内容,一级内容是教师预设的,是各级部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兴趣爱好等从统一教材中选出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实施的内容,二级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自发生成的、师生共建的活动内容,这就使固定计划变成了具有弹性的动态的计划,使教师和幼儿都成了计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然后在备课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革:期间经历三个阶段,从集体式个人详细备课――电脑集体备课――备课就是“备孩子”。让教师从烦琐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留出更多的精力去观察孩子。也就是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活动流程图,在活动后则根据活动效果写出质量较高的评价与反思。我们的记录本有“活动实录、游戏观察记录与分析、幼儿个案记录”三种。通过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及时了解幼儿的兴趣点、需要、发展水平和能力,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采取灵活的指导方法,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使每一次活动都能让孩子玩的开心而有收获。下一步我们将彻底打破集体备课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加>>

教师和孩子的共同活动时间,使孩子和教师共同活动,一起成长。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记得有这么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

智者:“你是谁?”

教师:“我是幼儿教师。”

智者:“教师是什么?”

教师:“是幼儿的大朋友、大伙伴。相信幼儿、欣赏幼儿、引导幼儿,我试图进入幼儿的世界,我会与幼儿一起成长。”

智者:“这世界将会有更多的智者,那就是教师与幼儿。”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教师深深地领悟到“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1、自主性游戏的开展

自主性游戏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需要和意愿,给幼儿提供了较大的自由活动和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游戏环境和材料,安排了充足的自由>>

活动时间,鼓励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伙伴和内容,自由的游戏和探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早上,幼儿一到幼儿园,就开始进行自己喜欢的游戏,或是在室内用积木、插塑拼插;和小伙伴交流昨晚看的动画片、来同路上的见闻,观察小种植的生长;或是到户外玩各种大型玩具,滑梯、转椅、秋千、荡船,孩子们开心的玩着笑着,开始了在幼儿园一天的快乐生活。

区角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和机会,每天下午,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进入到各个区角展开游戏,自主性得到了极大发挥,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户外活动为幼儿开展自主游戏提供了更大的空问,幼儿在院子里尽情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有的跑、有的跳;有的攀爬攀岩墙,有的玩轮胎、有的搭纸箱,有的玩沙,有的玩水,玩得快乐而有意义。

教师在倾听、解读中了解欣赏孩子

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的情绪是愉快的,但是,有价值的游戏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感到高兴,更要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我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幼儿的游戏,及时提供适时适度的帮助和指导,使自主游戏真正成为了高质量有益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活动。幼儿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作为孩子的大朋友的我们幼儿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所>>

思所想所为,也就是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然后才能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利支持者。

例子1:解读幼儿“桥”和“汽车”的作品。

例子2:解读幼儿“剪发”行为。

教师在观察、指导中帮助孩子

对自主游戏我们主要采用间接指导的方法,一是把教育目的蕴涵在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等方面,如在结构区:开始我们投放一些大型积塑让幼儿拼插、搭建,后来又投放一些木板、泡沫板,暗示幼儿混合使用材料,过一段时间又投放一些纸盒、易拉罐等,鼓励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材料,这样随着材料的不断添加逐渐提高幼儿构建水平,增强合作意识。

幼儿游戏中,教师有时要适时进行干预。

例子:俩幼儿玩椅子汽车的游戏。

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机智灵活的帮助和支持幼儿。

实例1:幼儿拼图实例2:蜘蛛是昆虫吗?

从以上两个实例中可以看出,在幼儿的自由游戏中,教师通过仔细的观察及时的发现了幼儿的需要并做出了积极地回应,机智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再用适当的方法抛回去”。在这一抛一接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关注游戏中的生成活动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并且对这些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们发现有些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是孩子自发生成的。这时我们就和孩子一起围绕这些活动展开探索。

例子:神奇的影子

教师在活动中及时捕捉>>

幼儿发出的信息,敏感地觉察到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组织、指导幼儿展开相应的活动或游戏,这样的游戏和活动,主题是由幼儿自发生成的,是他们所需要的,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幼儿园中仍然有部分活动是老师“预设”的,不管教师在设计预设活动前对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有多了解,预设有多全面,都不可能完全适应幼儿的动态发展,“预设”和“生成”始终都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中,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例子:“认识自己的身体”。

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多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使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生成在动态中不断地调整。在生成的活动中,幼儿有探索意识,但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经验还非常有限,探索常停留在表面,有时会受活动材料或空间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不能继续或发展,这时教师就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推动策略”,作到既不替代幼儿的思考、不控制幼儿的行动,又能善于在关键时刻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使活动主题层层推进,使>>

活动达到理想效果。

例:电线弯的飞机为什么不亮?

老师的适时介入不仅是给他们带来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追求真知的态度,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都是有利的。

这种自然生成的游戏或活动,有时是指向全班幼儿的,有时是指向由几个幼儿组成的小组的,有时还是指向个别幼儿的,但是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会把握住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尊重幼儿的意愿,满足幼儿的需要,寓教育于游戏这种适宜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活动之中,为幼儿创造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幼儿园生活,积极促进与引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3、让幼儿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自由的游戏,快乐的成长

我们把游戏课程与大自然与社会联系起来,把幼儿的目光引向大自然,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发现,在大自然中快乐的游戏,快乐的成长。

另外,我们还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快乐的游戏学习。我们潍坊是一个乡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风筝、年画、剪纸、泥塑、布艺、民间游戏等都深受幼儿的喜爱,我们就在室内外环境中,和幼儿一起布置上这些民间艺术作品,同时和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而民间游戏的开展也成为了我园开展游戏活动时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民间游戏,童谣朗朗上口,动作变化有趣,孩子们对它们情有独钟,这些民间游戏的开展,既丰富了我们的游戏活动,也让>>

幼儿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了深刻的民族精神教育。

三、共同参与、共同游戏,教师和幼儿一同快乐的成长

在幼儿园把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对于习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园教师在参与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工作的快乐和幸福,提高了自身素质,获得了专业成长。

1、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更新了教育观念

观念指导行为,为了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我园采取了参与式学习的方式对《纲要》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在教研会上对《纲要》作了或深或浅,或通俗或理性的发言,(学习画面)通过学习,教师们树立了“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教师们感到了自己理论水平的不足,于是都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在99%的教师已大专、大本毕业基础上,、我园先后有17名教师参加了华师大学前教育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通过面对面地听专家讲座、与专家交流,接受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李季湄老师讲课时,她问我们:“什么是学习?”我们根据幼儿的活动说上课是学习,她反问:“那么孩子捉小虫、拍皮球、玩沙、玩水的时候是不是学习呢?”经李老师这么一问,我们对幼儿的学习观有了新的认识――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新旧教育观的碰撞、教师得到了发展,为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师在游戏实践中获得了专业成长

自开展游戏活动以来,>>

教师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与幼儿共同的游戏活动中,逐渐把自己转变为幼儿学习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在幼儿园里,观察是教师获得幼儿个体与群体信息的主要途径。那么教师应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怎样从观察到游戏行为中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采用了个案研究的方法,也就是教师们把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研讨,能过一次次的研究,大家初步掌握了观察的基本方法,在观察时会提出以下问题(1)幼儿正在进行什么样的游戏?(2)此时幼儿的兴趣是什么?(3)幼儿的游戏行为能坚持多久?(4)幼儿的行为中隐含了哪些发展?(5)幼儿是主动交往还是被动交往?(6)幼儿是否按规律行事?(7)幼儿的情绪情感如何?这些问题的提出,帮助教师摆脱了观察的盲目性,提高了游戏指导的有效性。

要使幼儿的游戏成为有价值的游戏,就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那么什么样的指导才是有效的,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探索,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使教师从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对于大家遇到的困难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我们就以“主题式讨论会”的方式进行探讨。比如:对于什么情况下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干预和指导,大家都感到比较难把握。于是,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组织了主题式讨论会。(这是当时讨论会的情景),通过讨论,大家提出了当出现以下6种情况时<<

教师就应对幼儿的游戏进行干预,(1)当幼儿机械地重复一种游戏行为,扩展游戏有困难时,(2)当幼儿难于与同伴互动时,(3)当游戏技能超出了幼儿的实际水平时,(4)当幼儿产生纠纷并有不良行为时,(5)当游戏材料阻碍了幼儿的游戏进程时,(6)当幼儿进行不适宜的游戏时,这6情形,为教师正确把握干预游戏时机,及时介入游戏提供了帮助,教师指导游戏的水平有了提高。

总之,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教师从一个小小问题入手,不停的讨论、研究、实践,在和幼儿的一起游戏中学会了关注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欣赏孩子,提高了自身素质,与幼儿一同快乐的成长起来。

上一篇:如何制作融资计划书下一篇:经典英语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