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精选12篇)
摘要
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指导对周围生活的一种扮演,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教师是游戏的指导。师通过导入指导策略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情景,通过介入指导策略及时干预学生的游戏行为,使游戏顺利完成。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通过探讨如何给幼儿营造宽松良好的游戏氛围、如何扩展游戏情节和如何注重区域融合及区域讲评等内容为教师和家长更好的了解角色游戏的价值,知道幼儿同伴交往策略提供可依据的实证性资料。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最具特色、典型的游戏,对幼儿智育发展、性格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干预和影响,以保障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实现。本文结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内涵与特点、开展角色游戏的意义以及教师指导策略进行探究。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不仅使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得到满足,更是创造性与主动性充分展现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必须深入幼儿角色游戏,对游戏状况进行有针对性、深入的观察、评价与指导,从而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作用。
一、营造自主宽松的游戏氛围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是尊重儿童人格的具体体现。
(一)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幼儿是独立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显然,幼儿在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活动时,他们对活动有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在游戏的开始、进行、结束中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予以尊重,而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经验或实际生活就不予以理睬,批评,甚至强行制止。例如在角色游戏刚刚步入正轨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在角色区玩,你们都有角色,那我是什么角色啊?” “老师你当顾客”“你当服务员吧”“我觉得老师像店长,店长就是什么都得管,有时候在店里,有时候不在。”“对对,我也觉得老师是店长”“哈哈,店长好”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对于孩子们关于我角色的想法很多,这样的环境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提高了他们玩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二)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幼儿游戏时的氛围是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游戏的结果,是游戏“假想”的特点在游戏中的体现。教师不能因是游戏就随意去破坏这种氛围,否则会使游戏索然无味。幼儿在游戏中想象、探索、表现、创造的时候,也是幼儿自主性得到极大提高和体现的时候,是游戏功能正在实现的时候.所以教师应予以尊重和鼓励。例如有一次我们班的另外一位老师以顾客的身份进了角色区,孩子们热情的招待着她,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结账时,老师说我在这里消费了10元钱,你们能开发票吗?孩子们对着老师笑嘻嘻,但是不知所措,这时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都不能开发票,是不是黑店啊?有没有营业执照?让我看看一看。”有一个孩子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拿出了一块小的海报说这个就是。另一个小朋友马上到美工区找到我对我说“店长,你快点来吧,咱们蛋糕房有一位顾客说要营业执照”我过去后对客人说:“您好,我是这梦幻蛋糕房的店长,由于我们店现在还是试营业,所以暂时不能提供发票。这是我们的优惠券,下次您可以带朋友一起来做蛋糕”客人满意的走了。这样的情景设计充分增强了孩子们随机应变的能力。
二、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扩展游戏情节
(一)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应,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要善于指导家长,利用家庭中教育的优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新的收获。
(二)结合幼儿已有经验,丰富幼儿游戏内容
一、游戏内容趣味化
幼儿对游戏的趣味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想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加上幼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想玩角色游戏,有的幼儿想玩结构游戏,即使是同一种游戏,幼儿关注的重点、感兴趣的侧面也有差异。各种游戏之间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任何一种游戏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所以,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增加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二、游戏内容主题化
教师要鼓励和协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其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正是下一步发展新的游戏情节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敏感地捕捉幼儿的游戏动机,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中学会自主确立游戏主题,不断推进幼儿的游戏体验。例如这段时间正值中秋节,于是,我引导幼儿让他们回家再去和爸爸妈妈体验一次蛋糕房,看看外面的蛋糕房在推出什么产品。孩子们第二天来了就对我说,老师,马上就要到中秋节了,咱们蛋糕房也推出点中秋节的月饼吧!我说好啊,那你们请美工区的小朋友帮你们设计月饼吧!然后你们在蛋糕房推出新的产品。刚开始我会提醒幼儿,咱们中秋节过了那么久马上就要到什么节日啦?孩子们就会在第二天推出新一个主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每到一个节日就会主动推出一个新的主题蛋糕。总之教师不应是幼儿角色游戏情节的设计者和游戏实施的控制者。而应该成为幼儿游戏的促进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可以与家长配合,利用参观、绘画、讨论等形式启发、引导幼儿展开问题解决的过程,协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游戏的主题应该是动态的。当游戏内容缺乏吸引力了,没有人玩了,就可以缩小或取消。同时,教师在新开展一个游戏主题时,要对该主题对幼儿的吸引力做预先的价值判断。
另外教师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产生问题的解决办法。
幼儿主动地提出游戏的解决办法,反映了幼儿活动的有意性。教师可以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幼儿进行游戏解决问题的愿望,帮助他们确定方法,并去实现它。例如,在角色游戏“梦幻蛋糕房”中,孩子们在出现了问题后请店长求助,在游戏中教师只是帮助幼儿解决了客人的问题,并没有帮助幼儿解决营业执照。在区域讲评时我继续以店长的身份引导幼儿讨论“今天蛋糕店有什么事需要向店长汇报吗?”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幼儿思考今天在游戏中碰到的问题,营业执照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孩子可能回答说:“买一个”或者“借一个”,老师接着说:“可是营业执照买不来也借不来啊”,孩子们在想过之后可能就会说“我知道了,让园长妈妈检查吧,她检查过了我们就可以有营业执照了”“对对,园长妈妈”。这样使参加游戏的幼儿明确了自己的活动包含在托儿所这一主题游戏之中。
三、游戏内容多元化
长期处于同一环境的幼儿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而从和他有关联,但是不在一个环境的人那里可以学到更多的技能与知识。为了让幼儿从多层面学到怎样搭建人际关系和处理自身角色,生成全面的自我意识,因此游戏内容应多元化。例如在经常玩这个蛋糕游戏而没有吸引力的时候,我会引导孩子们想出别的主题来转换他的兴趣和注意力。如推出了积分换购制作感恩节蛋糕的活动,经过讨论决定发起了由美工区的小朋友设计出感恩节免费做蛋糕的代金券来换取月饼的活动。此举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玩游戏的积极性和应变能力。教师也应积极扩展游戏的范围和种类,如蛋糕口味大调查、设计蛋糕、推出新品“马卡龙”来源于那个国家、了解蛋糕文化、搜集蛋糕品种,口味等不同的游戏,这样再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和种类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经验。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真正发挥出角色游戏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三、将游戏渗透一日活动中
幼儿一日生活的情感体验,决定着幼儿一天从精神到身体对环境及周边人和事的适应和喜好,决定着幼儿潜意识学习动能的开发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对幼儿来说,要接纳新生活,要有快乐的一天就要有游戏的陪伴。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这许许多多的环节又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来连接的,这一个一个的点我就用游戏把它串连起来。针对幼儿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组织幼儿进行早锻炼和晨间锻炼。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短跑比赛,设置一段距离,比看谁跑的快,最先到终点的我们可以给他发小红花等。在绘画课程中,我们可以玩猜一猜的游戏,教师准备几种需要绘画的物体,让一个同学拿着,其余的同学猜,猜对了才有资格画,猜错了就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这样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猜对,无形中也提高了绘画的乐趣。
四、注重区域融合
幼儿的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游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域游戏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游戏是关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区域游戏与主题游戏结合形成教育整体,可以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和扩展。反过来又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活动偏重于幼儿在宽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技能,如果把角色游戏结合进去,会使内容更丰富,游戏活动更有活力。幼儿游戏的兴趣更高。
在某程度上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局限,因为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交往是非常少的,我认为幼儿的游戏缺少了交往,那么游戏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有一位学者为此进行了尝试,把“娃娃家”“、小医院”“、加工厂”“、肯德鸡店” 和生活区、益智区、建构区、手工区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提高起来,在游戏结束后,进行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这种结合的游戏更好玩。因此,注重区域的融化时很有必要的。
五、注重区域讲评,发挥实效
(一)情境再现的讲评方式,让幼儿在直观的讲评中获得游戏经验
教师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某些事例而无法以作品的形式直接呈现,在讲评时,可以通过拍照、摄像将其投放到电视机上,进行情景再现,还原动场景,进行经验回忆。教师引导,互动交流,这种身临其境的评价方法深受孩子们喜爱。
(二)生生互动的讲评方式,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推进者 生生互动的讲评方式是一种引导幼儿自己提出问题与大家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讲评方式。当然,前提是教师的有效引导,不然没有针对性的发散性问题,争论也不会有结果。实践证明,孩子自己提出的问题往往更能引起同伴的共鸣,并激起发问孩子和其他孩子下一次活动的愿望。
六、老师和幼儿的收获
综述所述,大班幼儿游戏作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对幼儿交际能力与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角色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大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程 度,同时对幼儿的待人交往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进行大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将幼儿放置在主人翁的地位上,确保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教师要始终坚持辅助的原则,明确自己倾听者、指引者、支持者、监护者的身份。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愉悦的心情,还能获得知识,提高生活能力,增强自我表现力,培养信心,最终实现师幼共赢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一、幼儿角色游戏的含义及种类
(一) 幼儿角色游戏的含义
由于幼儿的年龄具有特殊性, 符合其年龄心理特点的幼儿角色游戏教育方式很受他们的欢迎, 这种角色游戏教育方式与传统的课程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幼儿角色游戏主要通过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将幼儿引导至一个设定的环境和故事中, 通过体验故事的发展让幼儿学习到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这种角色游戏的教育方式在形式上是一种游戏, 但是在实质上是一种教学手段, 运用该种教学手段的根本目的是以兴趣做索引, 让幼儿在玩乐中同样学习知识、获得技能。
(二) 幼儿角色游戏的种类
幼儿角色游戏按照不同的特点能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种类:第一, 主题性游戏。主题性游戏本身拥有一项或几项主题限制, 例如看医生、过生日、开派对等主题, 在主题进行的过程中, 能够让幼儿的交往范围和交往能力获得提升。第二, 培养幼儿理解合作重要性的角色游戏。面对一项任务, 只有通过共同合作才能够完成, 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建立幼儿的合作意识。第三, 增强生活学习能力的角色游戏。让幼儿置身于某种特定的场景中, 通过自己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
二、大班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作用
(一) 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增强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最佳培养期为幼儿期, 而在这个时期, 游戏对于人类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因此就可以把握这一个关键点, 以游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在游戏中进行学习, 将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逐渐转变为对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角色游戏时, 需要幼儿以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其中, 教师仅起辅助游戏顺利进行的作用, 当幼儿自身投入到游戏中, 才能够增强其思维的运转, 扩大其想象的空间, 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 营造良好接受感, 在幼儿和教师间建立亲密关系
相关教育机构曾对幼儿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从教育成果和幼儿接受结果来看, 角色游戏教育方式更加优于传统课堂教育方式。除此之外, 在幼儿园大班中进行更多的角色游戏, 让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到游戏中, 还能够促进幼儿和教师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在游戏中, 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 二者间的感情会越来越深, 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形成。当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感攀升, 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教育者, 而且是幼儿的朋友或是亲人, 从而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教师辅导大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策略
(一) 设置合理的角色游戏计划
教师在设置角色游戏计划之前, 需要确保游戏贴近日常生活。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故事情境中, 实现良好的进步和成长。教师想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就需要尽可能地在计划角色游戏情景时, 添加更多的生活元素, 让游戏更加真实, 便于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游戏情境中。另外, 扩大游戏范围也是教师在设置角色游戏计划时要考虑的一个方面。由于长时间在一个相同的环境中, 幼儿所能够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需要扩大游戏的范围, 在游戏中添加更多的故事情景, 并且组织多个平行班级一起进行游戏, 彻底将游戏的空间范围进行扩大, 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让幼儿在娱乐中得到更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
(二) 恰当解决游戏过程中的角色矛盾
在角色游戏中, 教师虽然会对故事情境完成事先的计划制定, 但是秉着幼儿为主导者, 幼儿为主人翁的原则, 在游戏过程中, 可能会随着幼儿的自我发挥而造成角色的不断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角色矛盾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 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内科学地解决好矛盾问题, 按照幼儿的情绪、要求和喜好设置新的角色。将新角色科学合理地融入到游戏当中, 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充分的自我表现, 从而促进幼儿自行思维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 教师置身于游戏当中, 还能够观察和挖掘游戏设置中的不足之处, 从而为今后制定的游戏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 灵活应对, 实现隐性引导和显性引导的配合
想要让角色游戏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要具有灵活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 幼儿教师需要控制好全局的节奏, 在恰当的环境下, 通过合理的方式实现隐性引导和显性引导的配合, 帮助幼儿获得智能和潜能方面的提高。在实际引导工作中, 幼儿教师一定要认识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别, 仔细观察游戏过程中每一个幼儿所表现出的不同之处, 对幼儿实施相匹配的引导教育。例如, 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和喜好, 赋予其不同的游戏角色, 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四) 科学引导幼儿的兴趣
毫无疑问, 角色游戏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幼儿的兴趣。幼儿本身对世界充满了兴趣, 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并予以进行科学的指引, 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知识。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得知, 以角色游戏的方式对大班幼儿进行教育时会存在一个问题, 那便是教师对角色游戏中幼儿兴趣引导的缺失, 兴趣引导缺失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最终失去娱乐教学的最初目的。所以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 一定要对游戏的整个局面拥有良好的控制力, 尤其是需要对游戏氛围进行严格的控制, 将幼儿的兴趣进行科学的引导, 把预备的教育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当中, 最终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规避游戏教育效果丧失, 让角色游戏真正起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综述所述, 大班幼儿游戏作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对幼儿交际能力与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角色游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不仅能够增加大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程度, 同时对幼儿的待人交往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进行大班角色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始终要将幼儿放置在主人翁的地位上, 确保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教师要始终坚持辅助的原则, 明确自己倾听者、指引者、支持者、监护者的身份。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愉悦的心情, 同时还能获得知识, 提高生活能力, 增强自我表现力, 培养自信心, 最终实现师幼共赢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小妹.在音乐游戏中发展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5) :255-256.
[2]郭静静.以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 :109-111.
[3]全海英, 马超.情境启动体育游戏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影响[J].体育学刊, 2014 (2) :95-98.
[4]陈小珠.在角色游戏中提高中班幼儿角色意识的策略[J].华夏教师, 2014 (3) :82.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可以通过模防和想象来进行角色游戏,经过角色扮演来反应周围的生活,这是幼儿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角色中,幼儿主动的参加,看重现实生活,关心他人,从中体验生活带来的快乐。角色游戏中可以使幼儿养成积极主动参加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在幼儿的丰富想象力下。幼儿的生活越丰富多彩,在角色扮演下就更出色,这样就需要教师在策略上有正确的指导,使游戏能够更好的实施。
一、教师导入指导策略
在幼儿进行游戏之前,教师不但要准备好游戏中需要的玩具和材料,还必须在游戏未开始前进行导入。有很多种导入方法,例如:直接、案例、看图等导入方法,使幼儿能尽快的对将要开始的游戏情景有所了解,更好的适应角色的扮演。导入指导策略要根据不同的游戏进行不同的导入。直接导入就是向幼儿说明自己将要进入的游戏场景、需求等,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叙述使幼儿产生游戏兴趣。设疑导入是应用一系列的讨论问题,经过教师和幼儿的问题吸引幼儿注意,致使幼儿尽快进入情景。案例导入是通过教师对案例进行聲情并茂的讲述,展现游戏场景在幼儿面前,使幼儿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看图导入就是教师讲解相关图片信息,使幼儿能很快的分辨和体会到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在进行开创新角色主题时,有些幼儿生活经验少,这样就很慢的进入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做进一步领导。教师要耐心的对到导入活动进行设计,依据教学目标进行安排,给幼儿角色进入做好铺垫。
案例一:怎么当好医院的医生
在进行游戏时,可以将幼儿分成医生和病人两个小组,教师就可这样问“小朋友你们都生过病吗?”“生病了去哪里看呀?”“医生怎么看病呀?”等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幼儿弥补缺乏的生活经验,在幼儿回答过后进行实验。
上述实验重要的是问题设置,首先,应该设置简单的问题,在幼儿了解是自己看还是作为医生给别人看病的角色基础上,在讨论开放性的问题来对幼儿的创造性进行开发。让他们时时回想自己在医院看病的过程,这时进行游戏,幼儿一定会很快进入角色讨论医生看病的过程。
二、教师介入指导策略
在角色游戏开始以后,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对幼儿角色游戏发展过程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阻止。这是教师已经不再是组织者了,而是幼儿的帮助者。在这过程中为了不限制幼儿的想象思维,教师不能过多的干涉和打断幼儿的游戏。这有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教师才能介入,一是很难在顺利继续角色游戏时,二是幼儿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时。
案例二:难以继续的娃娃家游戏
娃娃家有许多孩子喜欢的游戏:如小桌椅、小杯碟、玩具娃娃等,在一切准备完后,欢欢和乐乐成为这家的主人,在高兴中进入游戏。但进入娃娃家被其气氛吸引,只顾自己玩,欢欢开始走来走去的玩这小玩具,乐乐不被理会和欢欢发生争执。这种情况下游戏就难已进行了。
教师在对这种情景观察一会后,教师就可以作为客人进入游戏,教师可以询问小宝宝的状况,如问“小宝宝是不是饿了?”这时妈妈的扮演着欢欢就会回答:“是”,而乐乐就会去给小宝宝找吃的。这样游戏就会继续进行下去了。
在游戏开始的过程中,幼儿没有自觉性,对身边的材料随意玩弄,这样就会是游戏无法进行,在幼儿无法找寻自己的角色,教师应当观察其原因产生的根源,然后一角色的身份进入游戏是游戏顺利进行,而不是叫停来是幼儿产生厌烦的情绪。除这之外,在游戏中幼儿产生矛盾时教师也必须介入。
案例三:食物滚落一地的美食街
在美食街的游戏中,卖“丸子”的售货员由娟娟扮演,在他用力叫卖中引来了一些“顾客”。在人群拥挤中娟娟所拿的“丸子”洒落在地,娟娟蹲身捡起,这一幕别顾客亮亮看到,并指责他把掉在地上的东西卖给他们,大家都来围观,娟娟因为委屈,泪眼旺旺的求助老师。这时,教师可以进入人群,先弄清情款,之后告诉娟娟地上的丸子已经沾上了细菌,吃了会坏肚子,在告诉亮亮娟娟愿意给他换一盘,这样游戏进能进行了。打闹、争执的现象经常会发生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这时,主要就是弄清矛盾产生的原因,在根据原因进行调节,使其游戏继续进行
三、结语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构成了游戏的主体,教师为游戏的主导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在游戏中带动幼儿进入角色,仔细观看幼儿的游戏过程,在问题产生时及时解决和进入幼儿角色中,提供帮助给幼儿。其中导入和介入指导策略是教师主要负责角色游戏,使游戏更加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林雪珍.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7):238-239.
[2]张冬梅.浅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指导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2):226-227.
摘要:
小班幼儿在整个幼儿园中是年龄较小的幼儿群体,在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等方面的积累非常贫乏,所以实际教学中的很多教学方法都需要在老师指导学生的情况下落实,最为典型的便是角色游戏,因为很多小班幼儿对角色扮演的理解不到位,且扮演角色的能力也不强,所以在通过角色游戏进行教学时,需要老师对小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指导,以尽可能教会所有小班幼儿学会角色游戏,从而积极参与到游戏教学中来,最终提高小班幼儿教学质量。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角色游戏的了解,结合相关经验,分析了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之指导策略。
关键词:
角色体验之我见
——以大班表演游戏“三打白骨精”为例
四川大学华西幼儿园
韩珺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传统意义上的表演游戏一般指幼儿按照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情节、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表演游戏的剧本中角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在进行表演时,需要扮演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而非角色游戏中的“角色”,那么,这就需要孩子们需要更多对故事角色的认知、理解和认同感才能较好地进行表演游戏。这里我以大班表演游戏“三打白骨精”为例,谈一谈我在表演游戏的开展中可以怎样帮助孩子认知、理解和认同自己扮演的“角色”的。
我认为以下四个方面:
1、角色的选择,2、角色的装扮体验,3、角色的形表体验,4、角色的台词体验,可以帮助到幼儿。
一、角色的选择
角色的选择,我认为要先从文学作品、故事、剧本的选择开始考虑,选择一个幼儿喜欢的故事,是幼儿乐意选择角色表演的前提。所以我班开展了系列活动师幼、家长共同选择了我班表演游戏的文学作品“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1、首先大班下期初,我们开展了“故事大王”的活动,举办此活动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喜欢哪种故事类型、什么样的故事是孩子喜欢的。同时也能够锻炼孩子的书面语、口头语表达的能力,锻炼孩子的的胆量,同时感受体验到讲述完成后的成就感。
2、其次,评选出最会讲故事的孩子之外,我们也同时票选出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来源,都来自于孩子,那么把这些票选出的故事作为表演游戏的脚本,鼓励孩子们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演绎出来,这样孩子们更能激发出孩子对于表演的兴趣,会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表演游戏中来。
3、选出“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故事”作为表演的脚本后,除了让孩子们尽可能熟悉故事的情节发展,接下来就是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只有孩子自己选择的、喜欢的的角色,孩子们才会在游戏中更愿意表现和演绎这个角色。
在系列活动中,我们还充分发挥了家园共育的作用,邀请家长们来讲故事,帮助幼儿熟悉故事情节的同时,还用声音演绎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角色的特点,说话的方式更贴近角色。
二、角色的装扮体验
表演游戏的准备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就是准备表演的服装、头饰、道具等等。幼儿通过形象逼真的服装道具,能刺激孩子更积极主动了解认识剧本中的各个角色,更快更直观地认识自己和同伴表演角色的不同,并且能够在游戏过程中一直坚持进行表演,不会有随意性情况的发生。例如,当孩子穿上孙悟空的服装、戴上金箍、拿上金箍棒的那一刻,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再现孙悟空的形象,在表演游戏中说的话、做的动作都在向观众展示我表演的角色是“孙悟空”。
三、角色的形表体验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演绎角色,我们也开展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方法。
1、让幼儿为“西游记”的儿歌配上动作,孩子们一边念、一边根据角色特点、儿歌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
2、利用各种过渡环节或餐前活动,调动大家一起来表演指定角色的某个情节,例如“孙悟空三个打死白骨精”的动作会是怎样的?请愿意表演的小朋友都来表演,让其他孩子说说看谁的动作学得最像、表情是什么样子的?白骨精又是怎么反应的?集体表演中,孩子不会容易害羞,同时还能相互学习不同的表演形式。
3、邀请多个孩子表演指定角色的标志性动作,再请台下的幼儿当评审,说说谁做得更好。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找到角色的特点,在游戏中能够将特丹表演出来。
4、观察、模仿动画片&真人版演绎的故事情节,动画片版本是最容易让孩子们接受的,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一学角色的动作、听一听该角色说了些什么内容、看一看角色之间是怎样互动的。还可以观看真人版的西游记,这个版本更逼真,更容易让孩子观察、模仿角色的表情、语气等等细节。
四、角色的台词体验
因为“三打白骨精”故事的特殊性,剧中的角色众多,于是我们先从人物关系、称谓方面入手,先帮助孩子们梳理唐僧师徒四人的称谓:
1、唐僧自称“贫僧”,称徒弟悟空、八戒、悟净:见到男的称“男施主”、见到女的称“女施主”。
2、孙悟空自称“俺老孙”,称唐僧“师父”、八戒“呆子”、沙和尚“沙师弟”。
3、猪八戒自称“老猪”、称唐僧“师父”、孙悟空“大师兄、猴哥”、沙和尚“沙师弟”。
4、沙和尚:称唐僧“师父”、孙悟空“大师兄、猪八戒“二师兄”。
滑晓倩
运城市临猗县楚侯乡中心校
【游戏主题由来】
通过一次谈话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最近对药的种类产生了兴趣,还模仿药剂师学着包起药来,看着自己包好的“药”整齐的放在盒子里特别自豪。有的孩子建议开个医院吧。大家一下来了兴致,所以我们选择了“医院”这个游戏。【游戏总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模仿和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二、能迁移生活中关于医院的知识经验,与同伴合作创设医院的环境。
三、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能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发展游戏情节。
四、合理摆放、爱护材料,创造性的使用材料。
五、缓解幼儿对医院、医生、打针等的排斥感和恐惧心理,在生病时从心理、身体上能配合医生的工作。
六、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佩的感情,体验医生和护士工作的辛苦。第一次游戏
【游戏目标】
一、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二、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三、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
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
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第二次游戏
【上次游戏回顾】
从上次游戏中,我发现幼儿对于医院游戏是充满兴趣的,特别对于医生这个角色充满向往。但是在游戏中我发现,因为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幼儿出现的症状与其他主题游戏第一次出现的症状都大同小异,即语言交流不够丰富,情节断续,不知该如何往下发展,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笑场。但是医生的看病时,不能很好的对症诊断,不能根据病人的病状做出相应的策略。且形式单一,对于打针尤其感兴趣,不管什么病症都要求病人打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对游戏方案进行了调整。
【游戏目标】
一、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二、尝试根据不同的病症,针对性提出治疗的方案,能对症下药。
三、能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促进角色间友好互动。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在谈话中,引导幼儿回顾医生看病的方法,初步了解不同的病症的不同的诊断方法。
物质准备:增设压舌板、手电筒、体温计、白大褂、白帽子、护士帽、药瓶等。
环境创设:丰富医院的环境布置。
【游戏过程】
一、回顾上次游戏存在的问题,明确角色意识。
师:上次游戏中,老师发现扮演医生的小朋友对不同的病人都用了一样的看病方法,而且喜欢给病人打针,这样对不对?为什么?
师:要怎么样才能帮助病人把病看好?
师小结: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要看看他不舒服的地方,一般的病只要吃药就好了。
二、提出游戏要求。
1、与同伴协商角色分配。
2、导诊的护士要主动与病人问好,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适时以病人的身份参与游戏,制造问题,让医生解决,观察医生对症诊断的情况。
一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 幼儿主动要求教师进行指导
参与角色游戏过程中, 幼儿们一般会通过求助、确认信息、告状、发表意见及邀请教师参与到游戏当中等各种方式吸引教师对自身的关注, 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进行指导及帮助。这种情况下, 通常是幼儿遇到了较严重的问题, 无法顺利进行角色游戏, 所以急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一定要重点关注此类问题。
2. 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游戏无法顺利进行
要想确保游戏能够顺利进行, 教师就必须大力维护游戏规则。如果角色游戏当中出现了相应违反规则的问题, 幼儿之间就会发生冲突, 也就是会有人拥有游戏规则之外的一些特权, 因而损害其他人的正当权益;一旦有人违反了游戏规则, 就要有人进行维护。对于这种状况, 教师应在发生冲突之前进行温柔的制止, 不仅可以强化幼儿们对游戏规则的认识, 更可以有效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
3. 幼儿不能全心投入游戏中, 很难发展角色游戏情节
如果游戏的情节具有较强的重复性, 或者游戏的材料不能长时间维持幼儿的兴趣, 幼儿就会觉得无聊, 表现出无所事事的样子, 有的发呆, 有的看别人玩, 有的随意地摆动一些简单材料, 与伙伴没有互动。教师应对这类问题加以关注。而单纯的介入不一定会起到效果, 幼儿教师应投放一些新的游戏材料, 提升儿童的游戏经验。
二幼儿教师对相应问题的判断
1. 对问题情境进行全面而快速的分析
所有的游戏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生的, 在游戏中的主体很可能会创造出无法预测的、多层面的情境。所以教师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对游戏情境进行分析和把握, 然后选择较为恰当的解决措施, 因而幼儿教师一定要对相应游戏的情境保持较好的敏感度并具备快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综合、动态把握幼儿的差异化反应
幼儿教师应认真考虑在角色游戏情境当中幼儿们的差异性反应。这些差异性反应可以反映出幼儿们不同的性格、经验、性别、能力等, 能够表现出幼儿的不同发展时期。幼儿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幼儿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在角色游戏情境当中的差异表现并不是一种孤立的、静止的, 而是相互联系、动态变化的。所以, 教师一定要具备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从而促进幼儿的成长。
3. 教师应有效反思相应问题解决方案的恰当性
并不是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十分有效的。就算相应的幼儿教师对游戏环境有着较强的观察力, 其选择的解决策略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制定相应策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游戏背景, 从游戏当中选取相应的因素来解决问题。因而教师一定要积极反思解决问题方案的恰当性, 从而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幼儿教师需要着重加强的是对相应情境和情境当中幼儿们需要的观察及理解, 增强自身对相应问题的敏感性,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 在中班进行“中餐厅”游戏的时候, 两名“顾客”丽丽和明明因为一笼“包子”吵起来了。问题的背景和可能引起争吵的因素为:“中餐厅”的生意非常红火, “包子”只剩下一笼, 两名“顾客”一起看到, 就争了起来。教师见到此情形先问两名“顾客”, 再问卖给他们“包子”的“收银员”, 最后让三个小朋友商量怎么办, 结果“收银员”让丽丽先吃, 如果一会明明还饿, 就再来买。后来明明选择了其他“食品”。
在上述例子当中, 教师通过了解事情的原委将问题交给三个小朋友使其自行协商, 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儿童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可以促进儿童们的情感交流, 是一种较好的解决问题方案。
三指导幼儿有效进行角色游戏的方法
1. 确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果幼儿们能够遵守游戏规则惬意地享受其中的乐趣, 教师可以做一个“旁观者”;如果出现阻碍游戏顺利进行的问题, 教师则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介入指导。在这个阶段, 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并判断在游戏当中幼儿们遇到的问题。
2. 巧妙进行介入
等待是解决相应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一方面, 教师可以拥有较多的思考时间;另一方面, 还能够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教师可以思考介入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方案的有效性等, 幼儿则可以充分展示自身看待问题的想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论
角色游戏是进行幼儿教育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 在游戏当中能够充分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而教师对游戏当中出现的问题的判断及指导更是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因而相应的幼儿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幼儿们在游戏当中的状态, 选择科学的方式予以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摘要:幼儿教学当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游戏法, 在角色游戏当中, 教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的观察并进行相应的组织和指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因为教师对不同问题的关注, 其扮演的相应角色及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支持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教师,判断指导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关键词:角色游戏 自由选择 指导策略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积极主动交流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的过程,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而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角色游戏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事实上角色游戏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一种手段。
1、角色游戏是幼儿了解社会的窗口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儿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创设了一个游戏情节,让幼儿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这是角色游戏较其他游戏的一个不同所在。
2、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这里所指的积极的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幼儿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爱憎分明,是角色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角色游戏本身性质所决定,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模仿成人活动、反映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游戏。
3、角色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传授正确道德行为的关键期,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很容易接受正确的、美好的、规范的刺激,这对他们养成习惯至关重要。那么通过角色游戏可否完成这些目标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游戏中讨论发生在周围的事,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一些道理,对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很大好处。
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当幼儿的游戏能力逐渐提高,规则意识逐渐增强时,就会自然的出现一种厌旧现象:游戏角的新鲜感已消失,对游戏也不感兴趣了,幼儿不时会离开游戏角。为了使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可以采取以下指导策略:
1、允许幼儿自由选择
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起始環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指导的关键在于:通过提供幼儿角色游戏的环境条件(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创设宽松的游戏氛围),鼓励幼儿自己选择要玩什么、去哪里玩、和谁在一起玩,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热情。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
幼儿有明显的游戏自主的心理需要。而游戏中的自主,是指儿童在游戏中,对于自己的游戏活动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可能。幼儿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自己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并分享其中的快乐。当然,教师在鼓励幼儿的同时,应让每个幼儿都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教师也要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幼儿学会选择、敢于选择,由此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
(2)提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条件
幼儿的角色游戏是在一定的时间场合和人物情景中进行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适宜的人物情景,幼儿就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因此,教师要提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条件:第一、提供幼儿感兴趣的主题;第二、提供幼儿丰富多样的玩具材料;第三、保证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第四、创设轻松的游戏氛围。
2、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
(1)坚持分层次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分层次指导。“平行游戏法”特别适用于小班,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中、大班的幼儿则可以用“交叉游戏法”、“游戏经验分享法”进行指导,中、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创造为主。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小班教师可以扮演“理发师”让幼儿模仿教师是怎样给顾客理发的;中、大班幼儿在玩此游戏时,教师可以扮演顾客参与其中,既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
(2)适时给予随机指导
有些教师认为,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玩,随幼儿怎样玩都没关系,成人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和指导,因为成人的指导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开展。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少干预是正确的,但少干预并非说不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教师应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要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适时的随机指导,这样不但不会影响幼儿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但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应把握好时机和分寸,尽量做到不干预幼儿的游戏。
(3)善于观察,适时介入指导
角色游戏开始时,有的幼儿能够很快找到游戏的材料、伙伴,与伙伴友好协商达成共识进入游戏;有的幼儿则到处转悠没有结果;有的幼儿行动迟缓,无所适从;也有的幼儿为了玩具材料、分配角色发生争执┉对于幼儿角色游戏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适时的介入进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
3、及时总结,深入讲评
及时总结并对幼儿的游戏情况进行正确的讲评是角色游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的讲评主要是针对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确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确行为的出现。
(1)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
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积极游戏?是否能坚持扮演一个角色?是否能尝试新的玩法、拓展情节?是否与小朋友积极交往?这些,都是教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密切关注的问题。因此,讲评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起玩的,碰到困难时是怎样解决的┉要肯定具有创造性、合作性、坚持性、独立性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在以后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向这些幼儿学习。
(2)展现每个幼儿的亮点
每次角色游戏活动中都会出现创新的玩法,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都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会激励他们以后更认真的投入到角色游戏中去。
总之,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角色游戏的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到角色游戏中去,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刘炎.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主题活动的由来:
之前看小朋友在娃娃家里总喜欢用头梳在娃娃的头发上梳呀梳,女孩子还喜欢给娃娃批辫子等,于是我们想在角色游戏中增设“理发店”的主题。洗发,理发是每个幼儿都经历的事,因此,“理发店”的游戏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它有生活经验支持,贴近幼儿。
游戏预期目标:
1.学习扮演理发店的理发师,初步了解理发师的工作职责,理发程序和不同的发型。
2.演戏中能大胆地进行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对话,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3.学习用协商、合作等友好交流的方式分配角色,尝试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4.能在游戏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体验角色扮演、交往的兴趣。
第一次游戏(第二周)9月10日星期一下午
活动目标:
1.了解理发店的工作人员,初步了解理发师的工作职责。
2.会简单地沟通,并使用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提供头梳、剪刀、电吹风、洗发屋、喷浴头等及理发店场景2.知识经验准备:在谈话中与幼儿讨论以下问题。你的头发长了怎么办?你去理发店理发吗?理发店都有哪些工作人员?引导幼儿禄步了解理发店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动指导: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的头发长了怎么办呢?那么,理发店里都有哪些工作人员?
2、师扮演理发师给荣艺婷小朋友理发,进行情景示范,边说边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理发的程序。
二:提出游戏要求
1.游戏前要先把游戏材料摆放好。
2.游戏时要遵守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如理发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等3.要做文明的顾客,要使用礼貌用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主动并适宜地摆放游戏材料。
2.重点观察理发师的工作情况。
摘要:
爱玩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因为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也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历年来,游戏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儿童,在幼儿一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游戏中角色游戏又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对幼儿的语言、社会交往、知识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都很注重对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角色游戏中获得的,只有让角色游戏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才能让幼儿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在角色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1、缺乏角色意识,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浩浩平时最喜欢当娃娃家的爸爸和汽车组的司机了。他当爸爸时看见汽车司机玩的特别高兴时,他就会放下手中的小锅子去当司机,可当他看见老师去娃娃家作客了,他又放下方向盘回到娃娃家当起了爸爸招待客人。
又比如:班里新增的一个主题点心店,时常会出现许多不是点心店的成员在点心店“卖力”地做点心。
2、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例如:点心店的师傅只是埋头苦干做各种点心,对来买点心的顾客置之不理。即使嘴里答应做一盘汤圆卖给顾客,但过会儿就忘了,忙着做别的事了。又比如:冷饮店里顾客买冷饮,嘴里还没说要买什么,手已经去拿自己需要的冷饮了。
3、游戏中反映出的内容比较简单,情节比较单一。例如:娃娃家反映的内容就是妈妈烧饭、爸爸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喂娃娃。这与孩子们生活经验有限有极大的关系。并且由于他们的能力有限,即使有一些经验也不能在游戏中反映出来。
游戏的组织领导一般包括:游戏的准备,游戏的观察,游戏的指导及游戏的计划与记录等几方面,我们可从中分别努力。
(二)游戏的准备
游戏的准备,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
1、知识准备
角色游戏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生活经验越丰富,孩子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角色间的关系越密切,孩子们自然玩得更开心。
孩子的知识经验是来自幼儿园生活、家庭环境和文艺作品中,同样也受着年龄、社会、时代的制约,所以带着很大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强化、丰富孩子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丰富的渠道很多,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有目的的谈话、信息交流、时事小议、新闻传播、新产品介绍、有趣的教学游戏等活动及经常让孩子再现家园生活、邻近的社会环境、儿童文艺作品中的知识和经验等,这样产生的游戏主题会广而新,情节发展会逼真而有童趣,角色意识会更明确。
如一个4岁的孩子对洗头、理发都会有一些亲身经验,这为孩子开展理发店主题的游戏奠定了些基础。而教师有目的地挖掘、提炼这方面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次,我们组织幼儿集体上理发店参观,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和理发师的对话,从理发师脸上的笑容,亲切的语言,熟练的动作及对顾客热情的态度中,孩子们无意中已巩固、扩大了已有的有关理发的生活经验,也激发起他们模仿的愿望;另外,通过逼真的理发工具的介绍,使孩子产生了操纵的强烈心态,为理发店游戏的开展打下了知识和情感的基础。
2、物质准备
怎样为孩子准备游戏的物质材料呢?我首先为孩子准备些必要的现成玩具,分类陈列在玩具柜中,供孩子选用,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需要的玩具,让玩具在游戏中得到充分利用。游戏玩一段时间后,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孩子们对玩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成的玩具显然不够,这时我们就要启发孩子,设法使玩具一物多用。如有柄小镜子既可当理发店的移动小镜,又可当博物馆的“放大镜”;“万花筒”可当玩具又可当望远镜等等。不过一开始时,更需我们老师先带头做起,常常根据游戏的需要寻找替代品,按玩具的色彩、形状、大小、使用和操作方法相似等特点来替代相似的玩具。若能做到一物多用,孩子们的思维就会活跃,玩得当然也更开心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在游戏中启发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玩具。为孩子准备一个材料筐,放好纸、笔、剪刀、浆糊、线、棉花、牙签、橡皮泥及各种废旧材料的出现同孩子的需要、年龄特点是否相符,如果我们在游戏中无目的地投放玩具,这反而会影响孩子对玩具的态度。我们都知道3~6岁孩子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当他们并不需要的玩具出现在面前时,会很自然地做出游离角色身份的行动来,会因为玩具太少而出现矛盾和纠纷。若是这样,孩子们当然不可能玩得自由、开心。所以,我们在为孩子作游戏的物质准备时,要注意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渗透。
3、环境、心理准备。
为了让孩子们萌发介入的愿望,我们要为孩子创设有意境的、丰富的游戏环境。如在教室内设立娃娃家的一角、公园一角,让孩子们可以进去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可以随意地摆弄或添置一些玩具和场景,从而不断地积累经验,产生游戏的灵感。除了用环境引发孩子愿望外,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游戏中有趣的情节,设想一下明天的游戏如何做,下一次游戏所需的玩具,或寻找一下共同游戏的伙伴,使孩子们在游戏前有目的、有思想,带有强烈的向往加入游戏的愿望。
(三)角色游戏的观察
角色游戏是观察孩子的窗口,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也是组织领导好游戏的重要一环,只有观察的仔细,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让他们玩得自由开心又遵守规则。我们要注意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玩、独立地玩,还是模仿别人、跟别人玩;和同伴相处的关系如何?语言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怎样?对待玩具和同伴的态度怎样?角色意识、角色间的关系、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等等都是我们教师所必需观察的。观察时,还要有耐心,要善于分析,同时要尊重孩子的认识特点、孩子的情感特点去分析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这才是公正的。
(四)指导是关键
教育作用的实现也不是自然而然的,还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在正确的指导下,游戏的水平才会提高。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比较的弱,应着重在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他们在游戏中常常忘记自己是什么角色,教师应以游戏的口吻经常提醒。
由于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因此教师只能从支持者和参谋者的角度来促进游戏,在指导时,以间接的指导方式为主。在游戏中,教师可参加到游戏中并担任角色,以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
以如在游戏时,我发现超市里的东西摆得乱七八糟,售货员都跑到别的地方里去了,于是我扮演顾客来买东西,并大声说:“怎么这超市里的苹果怎么会和牛奶放在一起的呢?这里的售货员到哪里去了?”售货员听了,马上就出来招呼了。
教师除了可参加到游戏中进行指导外,还可从游戏的外部对游戏做出建议和评价,通过语言、提问、评价来鼓励游戏的进一步开展。如在娃娃家中,我发现“妈妈”一直在厨房做面条,不理“娃娃”。于是我就对她说:“你的娃娃饿得哭了,你怎么不给他吃东西呢?”一句话提醒了孩子担当母亲的角色,她马上就去照顾。讲评游戏是间接指导游戏,提高游戏水平的方法之一,教师合理的评价和肯定,有利于引导幼儿不断地提高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游戏结束时,我们要及时小结评价。评价时要作为游戏者的身份参加讲评,要有目的、有计划,让幼儿游戏不仅仅停留在“象象样样”的游戏上,而是追求通过游戏促进幼儿心理、思维的发展,并随着年龄增长,加强对其进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当孩子们有了各种能力之后,玩起来一定会更开心、更自由。
(五)角色游戏的计划与记录
制定好角色游戏的计划和写好游戏的记录,也是组织领导好游戏的重要一环。不过,角色游戏不可没有计划,又不可一切都以教师计划为准,要心中有数、随机应变。至于记录,它主要是帮助我们把握游戏的动向,考虑进一步的指导方案,即对自已的组织领导作一次较为正确、全面的评估,写好效果分析及改进措施。
经过两年多反复的实践、总结、更改,我觉得角色游戏中教师的组织领导非常重要,教师采取什么指导方法,花多少精力游戏准备、活动中,以什么身份出现在幼儿周围等等,都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角色游戏;年龄差异;主题内容;创造性
一、主题活动要注意内容的丰富性
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生活经验不同,所以幼儿角色游戏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常见的生活主题有:“娃娃家”、“幼儿园”、“开汽车”等,这类游戏都是由幼儿平日经常遭遇到的经验所形成的。
二、主题内容要注意幼儿的创造性
游戏主题内容持续时间长短和幼儿兴趣关系密切。游戏时间持续最长的主题内容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幼儿的兴趣会随着身心发展而发生变化,和小年龄幼儿相比,较大年龄的幼儿不在注重日常生活的主题,而且更多地选择社会关系主题游戏,像“世界杯足球赛”这样的主题更容易吸引大班幼儿。教师不能轻易地肯定和否定,而应当创造条件让幼儿尽情表达出他的构思和想法;当固执的孩子坚持要玩某种不太适合的游戏时,教师也不妨让他进行尝试。在主题内容的指导方法上,依据与开展角色游戏的密切程度,幼儿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具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一旦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自由的需要。他会努力去寻找一种由自己来控制事物发展的感觉,会去做平时想做而一直没有机会去做的事情,以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对于幼儿来讲,他们不需要为生存而去工作,也尚未进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去,因此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满足追求自由的愿望与需求,幼儿自身不断增长的愿望与能力同这一现状是矛盾着、冲突着的。为了缓和、调节这种矛盾并尽力消除由此产生的紧张与不安,幼儿迫切需要投入到游戏中去,以找到一种自主控制的感觉,达到消除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进行思考来开展游戏,教师则在幼儿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根据幼儿活动时的具体反映及时予以调整和启发,常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
三、主题内容要注意指导方法的灵活性
1.谈话讨论
谈话讨论可以在游戏前进行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游戏前的谈话可以引起幼儿的回忆,再现他们生活经验的表现,有利于直接组织开展游戏。日常生活中的谈话主要就一些主题进行讨论,使教师比较了解幼儿的心理,同时也提出一些主题,引导幼儿在有主题的情况下讨论,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如: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内容,教师用废旧纸盒制作了煤气灶,家具等家庭物品,还准备了一些半成品。并开展了“快乐双休日”、“宝宝的家”、“愉快的节日”等类似的主题谈话活动,充实“娃娃家”的家庭活动内容。
2.引导观察
这种方法主要为了丰富幼儿对生活周围的事物、人际关系的认识和感受。生活经验积累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幼儿在观察环境变化,观察人物以及他们的工作劳动、使得幼儿能从中选择主题,产生表现主题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以主导的身份改变为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幼儿,引导幼儿自己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同伴之间互相合作的乐趣;以及成功的愉悦。
3.鼓励想象
想象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身心最大的愉悦,同时也使得游戏主题内容染上想象、虚拟的色彩。让幼儿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发挥、想象、创造,教师应当鼓励这种想象,激发这种想象和创造,并创造条件满足幼儿的愿望,如幼儿提出“遨游太空”要对这个主题进行讲评,肯定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总之,我们要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尽量避免干预过多,抑制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作为教师要有效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爱护同伴、积极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和习惯。使角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有声有色。
因此,我利用幼儿最感兴趣的独立自主的角色游戏对幼儿理财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初探。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效果较好。我的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需要一个科学的经济制度、体系。同样,要在角色游戏中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就需要老师为幼儿创设一个逻辑严密又可以自由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
目前阶段,我国的刷卡消费还是比较普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卡走天下”是早晚的事。陶行知先生推行教学做合一,他鼓励学生自治,提倡让学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并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反对包办代替,他强调唤起兴趣,认为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所以,我在经济环境的创设中,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一张“信用卡”,内有10个圆圈。并告诉幼儿你们现在大家都有一样多的钱,等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再来看看,你的钱是比现在多了还是少了。幼儿很感兴趣,还和我一起制订了一些关于钱的常规:买东西要刷卡;在银行等地方工作一次,可在卡上存入5个圆圈;服务性行业,如,理发店、饮食店等没有工资,你能赚多少就得多少;没钱了就必须工作等。
二、注意观察,全面了解幼儿的理财意识
角色游戏是观察孩子的窗口,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是游戏组织与领导的重要一环。只有不断地观察分析孩子的理财知识经验、能力、态度,不断地寻找孩子在游戏中的反应和需要,才会有周密的计划,灵活而又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案,使孩子的理财意识在每天的游戏中都有所发展,真正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
观察游戏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认识特点,根据孩子的感知特点去分析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这才是公正的。如,在一次游戏“特色小吃街”,一排应是四位小贩,但只有一位站着,其余三位都不在。我上前责问:“怎么只有一位师傅,其他三位呢?”这时,三位“师傅”走了过来,一位说“:我在看别人买油条多少钱一根。”一位说:“我在问理发店要不要吃大饼?”还有一位说:“我在银行存钱,钱太多啦。”经他们这么一说,我才发现其实他们都是在根据自己的角色合理地发展情节,他们想得多好! 一个有了同行之间的竞争意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个在走出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另一个知道钱多了存在银行。而我不经观察就责问他们,对他们是多么不公平啊!所以,在以后的游戏中我常提醒自己要有耐心,要善于分析。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发现李骐名(化名)小朋友总是朝银行去,我就留意起他来:发现他有了5元钱,先存入银行,过一会儿又去拿出来,5元钱加1元钱利息变成6元钱,他拿掉1元,又把5元存回去,再拿出6元钱,五次后,他就多了5元钱,最后他拿着5元钱去买了酸奶,买了薯条,还照了相,而他的存折仍然是以前的数,一分不少。
从上述的观察中,我看到这位小朋友的数字概念能力很强,而且非常有经济意识,他利用利息这一衍生物为自己赢得了消费的钱。在观察中也看到我在制订规则中的不足:高额的利息可以让幼儿有机可乘,从而不劳而获。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在下面的游戏中取消了利息,为幼儿引向正确的金钱意识——“劳动才有钱”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提供材料,为幼儿创造“劳动条件”
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引起游戏的愿望。丰富的玩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内容。大班幼儿是充分想象创造性地使用玩具,并运用玩具开展活动的。因此,我除了给他们准备了各个主题活动应具备的现成玩具外,还为幼儿准备了一只“百宝箱”:里面有各种废旧材料,如,碎布、可乐罐、积木、纸、笔、剪刀、橡皮泥等,让孩子根据游戏的需要随时制作玩具,更丰富地展现社会的一角。
刚开始时,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去用它们,我就带头做起,根据游戏的需要寻找替代品,如,娃娃家的电视机、理发店的烫发机等。几次之后,幼儿熟悉了,有的孩子钱用完了,可游戏时间还很多,怎么办呢?没关系,他从“百宝箱”中拿出几只可乐罐,就地开了保龄球馆,生意着实红火了一阵;娃娃爸爸要买剃须刀,可商店里没有,有办法!商店人员在长方形积木上画个圆圈,剃须刀就完成了!有了““百宝箱”,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了,乐趣更大了。他们可以因地制宜地为自己创造工作,劳动的条件解决购物中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学会了生存的技能。
四、重视间接指导,提高幼儿对“经济世界”的认识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是指导游戏的最好方法,这种方法也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在一次游戏中,我发现在“特色小吃街”,有的幼儿卖的是自己独创的娃娃饼、小熊雪糕,价格公道,而且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定做,大家都排着队在买;有的孩子看见他的生意这么好,心里着急了,就抬高价钱卖油条:3元一根,想多赚一点,可就是没人来买。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装作顾客,到他摊位上看了一下说:“这里油条价钱太贵了,那边油条才1元一根,咦,那里还有我从来没吃过的东西,我到那边去看看! ”孩子当时愣了一下,当我走后,他去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自己琢磨开了,最后他到““百宝箱”里拿了一块花型积木,把花印在橡皮泥上,卖起“花饼”,生意一下子好了。通过这件事,我想他虽然不能说出“牟取暴利,产品陈旧的生产终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样的市场规律。但是,他却在游戏中着实感受了这一点:价格公道,出奇出新的东西大家才会买。
因此,在角色游戏结束时,我总要让大家一起充分谈话,让今天想出办法解决问题的孩子来说说今天你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让大家有个借鉴作用。如“有一个小朋友他没钱了,就在旁边讨饭,这样做好吗?”孩子们有的认为未尝不可;有的认为不对,就是说不出理由,我就进一步引导:“那么其他人没钱了,怎么办呢?”孩子们一下被激发了,他们都说:“没钱了,就要工作。只要你劳动了。”
五、在“经济社会”中培养幼儿的“爱心”
通过孩子们的游戏,他们成熟多了,知道我们成人世界的钱是怎样流通的,也感受了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尝到了劳动创造财富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因此,他们变得懂事多了,不再总是嚷着要家人买玩具了,玩具坏了自己修补一下再玩,衣服旧点没关系,只要干净就好。一位以前苦于不能满足孩子的购买愿望却不知怎样教育的家长高兴地来反映:他们想乘出租汽车到苏州玩,孩子却说,乘出租车要很多钱,我们乘公共汽车也可以到苏州,这样可以省许多钱。“孩子现在会算钱了。”家长实地说。
“如果你有了钱,准备怎么花?”这个话题人们从古到今一直都在思考,可到孩子们嘴里就那么的简单和纯洁:“我要买玩具和书。”“我要给世界上穷苦的孩子,让他们快乐起来! ”“我要存起来,让它变得更多。”“我要让山村的孩子也都能上学”……这一年的学校义卖活动,我们班捐了很多的书和玩具。
贯彻《指南》精神,转变了教育理念。教师对于“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增加了思想认同感。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向社会、家长宣传现代育儿理念,全面贯彻《指南》精神。
陶行知先生推崇社会即学校这一观点,我们班上开展的医院、烧烤店、理发店、银行、娃娃家等角色区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孩子们通过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融入班级中的角色区中,也使我们的理财意识培养更好、更顺利地开展。教学做合一使我们通过游戏把理财意识逐步贯彻融入幼儿的生活中,同时幼儿也在生活中表现出对理财的理解与熟练。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每个孩子的““信用卡”上多出来很多个“圆圈”,我感慨万分,把“信用卡”送给每个孩子,希望这笔“财富”能伴着他们一生。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家长在物质生活上竭尽全力满足幼儿的要求,造成孩子们不知“柴米贵”,片面地追求物质需要,相互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他们不爱惜物品,对玩具喜新厌旧;玩具丢了也不着急,东西坏了更是无所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促使儿童在与环境之间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认识个人以及生活共同体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积累与环境作用必要的体验与经验。”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推荐阅读:
大班角色游戏理发店06-12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案《接龙游戏》11-23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05-27
幼儿大班游戏活动教案《丢手绢》06-09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践论文12-13
幼儿园大班手指游戏《数鸭子》07-17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设计方案10-04
幼儿园秋学期大班游戏总结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