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精选8篇)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

信息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其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活动,以求实现教育和教学的最优化。它不仅在普通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中更发挥着极其独特的作用。

一、有利于集中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信息的选择。心理选择某种信息,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选择的对象。智障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损,其主要缺陷之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稳定,走神之后收不回来,有的同学上课连5分钟、3分钟集中注意不走神也是很难做到的。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老师讲课也常常不能在他们的大脑皮层激起兴奋,对学习文化知识表现得十分淡漠。所以他们听课时,常常是似听了又似没有听,没有什么印象。另外他们总是精力非常旺盛,课堂上活动不停,一会儿转身,一会儿离开座位,一会儿交谈这个,一会儿交谈那个,一会儿大声喊叫,一会儿大声哭闹,注意力高度不集中,情绪十分不稳定,一节课下来,仅组织教学这个环节就让老师感到很头疼。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恰恰能满足这些智障儿童的心理,适应他们的需要。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等能在课堂的一瞬间很快抓住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随着老师的语调、手势和讲解,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和掌握新事物、新知识,使他们感到易学、爱学、乐学。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借助直观手段,尽量增加感性材料,让他们亲自去看一看、听一听、读一读、摸一摸,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使比较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快乐,没有超越智障儿童可承受的压力,学生自动自发参与的动机很大,他们个个都被优美的图片,奇特的方法吸引住了。有的同学在课堂上还情不自禁发出“老师,真好看!”的赞叹,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形象起来,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二、符合智障儿童的思维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智障儿童的核心缺陷是思维发展滞后,这与他们的思维摆脱不了对具体事物和具体表象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既不善于通过思维的间接性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也不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又不善于把事物的属性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抽取出来,推而及于同类事物,并从同类事物中把这些属性归纳概括起来形成这类事物的概念。所以智障儿童对概念形成难,对概念理解难,使用概念也是混淆不清,这是智障儿童思维的致命弱点。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直接把画面呈现在智障儿童的面前,具体直观,容易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表象,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在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中,为了让智障儿童了解加法的含义,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课件:先出示一只黄色的小鸭子在淡绿色的草地上玩耍,又过来一只,问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学生很快做出回答:2只。这样在同学们的大脑中就留下了增多了的印象,逐步形成“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起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再理解“连加”就容易的多了。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先出示6只黄色的小鸭子在蓝色的小河里游,又游过来一只,列式就是6+1,再游过来一只,问学生是几只?学生很快回答7只,就是在6+1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只,列式就是6+1+1,一共加了两次,连加的含义很显然就是连加了两次。就这样,在老师精密的细致的编排及带领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欢乐的愉悦中消化和吸收新知识,使每个同学在学习上都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树立了信心,发展了兴趣。

三、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使智障儿童保持兴趣

愉快和轻松是保持学生兴趣的法宝。智障儿童的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要让他们保持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状态,难度很大。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时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以达到“以趣激学,以学促趣”。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随时向课堂输入愉快的教学气氛,能以丰富有趣的内容,生动鲜明活泼的画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智障儿童,把比较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加以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知识变得更加趣味性,简单化,根据课程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制做课件,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因为“活动”的整个过程,学生都亲历过,体验过。在教学中,只有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才能体会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例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一幅欢快的游乐场的场景画面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有的小朋友在玩转转车,有的在玩翘翘板,有的在湖中划船,还有的在买饮料„„.然后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统计一下每种好玩的有多少人?完成统计表。同学们被生动场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很快就进入角色,学习兴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2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教学难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展示,以及颜色的巧妙变化和声音的有机配合,有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智障学生的认知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学会分析和理解课文大意,激发想象思维,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智障学生辨音识字的兴趣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因此辨音识字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智障生的辨音识字能力很低,对那些枯燥的文字、句段、读音非常反感,很难接受新知识,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差,即使临时记忆也很容易忘掉。针对这种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展示功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生字“人物、河流、鲜花、山水、小狗、香蕉”时,笔者用现代教育技术把这些字设计成不同颜色、不同字体的美术字,旁边放上相应的图片,在每个字的上面加上拼音 (如图1所示) ,同时伴有闪烁的效果,当鼠标点击拼音时,会发出读音,通过反复的范读、跟读、自读让学生认识这些字,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字的含义。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障学生的语言文字感知速度很慢,词句、语言积累极少,语感、记忆力、表达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很差,缺乏必要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他们学习没有定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薄弱,但对视觉的刺激、声音的变化较为敏感,接受这方面信息较快。因此,在教学时,笔者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电子教材进行授课,做到动静交互、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视频信息,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快速接受语文基础知识,理解教材内容,并学会应用。如在进行生字教学时,用电子教辅书进行动画展示 (如图2a所示) ,既能展示生字的读音、笔顺,又能对该生字进行组词、列举辨析字等。学生看着那些会动的生字,美妙的发音,感觉很新奇感,自觉地跟着读起来,并用手比划着写字的笔顺,学生的语感、注意力都有所加强。在《人类的朋友》一课教学时,用电子教辅展示视频动画 (如图2b所示) ,配上准确优美的范读,用小瓢虫代替进度条,多方面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尤其是人类的朋友小鸭子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数学生能根据内容提示进行跟读并理解大意。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更有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和思考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智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由于智障学生对文字信息不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很困难,连常规的词语、句段都不理解,如不明白什么是“三心二意”,不理解什么是“一心一意”等。教师要想办法刺激他们的神经系统,使他们有兴趣去理解课文的含义。为达到这一效果,教学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文的激情导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刺激学生神经,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小猫钓鱼》的教学中,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爱好提问:“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给你们播放一个动画片—《小猫钓鱼》,你们喜欢吗?”学生看着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有的边看边说台词,有的配合画面做出相应的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随后教师提问:动画片里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小猫、猫妈妈、蝴蝶、蜻蜓、鱼的图片粘贴在黑板上,在对应的图片旁写上相应的字,并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在学生对故事的主人翁和故事的情节有个大概了解后,教师借机提问:刚开始小猫钓到鱼了吗?猫妈妈钓到鱼了吗?它们是怎样做的?小猫看到妈妈钓到鱼,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猫和妈妈说了什么?猫妈妈告诉小猫什么了?小猫又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学生组成小组边看图画书和动画片边讨论,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形象的展示,图画书的巧妙结合以及板书的精心设计 (如图3所示) ,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神经系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对小猫钓鱼的故事有了深刻的理解,明白“三心二意”“一心一意”的含义,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智障学生也是活生生的个体,为了能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我们必须努力寻找适合这个群体的最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使他们在学校的生活更轻松愉快,更充实并富有活力。

参考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3

一、让音乐引领发展

我校学生程度都不一致,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掌握每个智障孩子的性格特征,通过对智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在教学前后音乐能力、行为能力的测试对比,形成可控制的变量,从而得到最后的康复实验评价依据。智障儿童从起初的听到音乐就高兴、兴奋,到慢慢以后听到音乐就会静静地去聆听;因音乐体验后音乐表现能力、行为表现能力的变化,通过采用在同一课堂、同一时段中进行音乐体验来尽量控制无关的干扰,孩子们的改变、变化是我最愿意捕捉到的信息。我校低年级的一名女生,刚进校时从不敢抬头看人,我在课堂中抓住每一个和她交流的机会,从最开始时的舒缓的音乐中轻轻抚摸小手、俯下身为她系鞋带,到现在她每一次开口、每一次发音我都会发动同学们为她的进步鼓掌,放一些欢快的音乐奖励她,对她的不放弃和鼓励,几年下来,孩子的进步、变化也换来了家长的肯定。

二、让音乐净化心灵

智障兒童音乐教学的作用是显著的。首先要掌握孩子在对音乐治疗前的状况的进行了解;然后记录他们每次在音乐课堂中行为表现,然后针对孩子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教学措施,找出真正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最后进行音乐课堂效果的评价。比如我校七年级的一名女生,刚入校时任性、强横,稍有不顺心的事就要打发雷霆,开始我也是想在我的严厉声中压制她,可谁知适得其反,他她只会更加无理取闹,后来我也改变了“策略”,先让她发脾气,我来搜集她每次生气的都是什么缘由,等她情绪稳定以后我就开始对她进行疏导,在课堂上故意找出她会唱的歌曲指名让她来表演,她唱的越来越有自信,而且每次在课堂上我还特别对同学们宣布:“今天,ⅹⅹ同学少发一次脾气,还帮助其他同学做了ⅹ件好事”,经过我的观察,在其他同学为她鼓掌时,她会害羞的低下头,慢慢的也融入了班集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回自己自信的一面。

三、让音乐得到升华

培养智障儿童音乐表现能力我分为四部分内容:

(1)用儿童打击乐(响板、砂锤、摇铃、串铃、铃鼓、三角铁等)为歌曲伴奏。

(2)用乐器(铝板琴、木琴)为歌曲伴奏。

(3)用键盘乐器(钢琴或电子琴)为歌曲伴奏。

(4)音乐感受力表现(唱简单儿歌、模唱简单儿歌、简单儿歌表演、手拍简单节奏、脚踩简单节奏、随快板音乐即兴跳舞、随慢板音乐即兴跳舞)。

智障儿童行为表现能力我也分为四部分内容:

(1)语言交往能力(目光对视,有交往愿望,会使用你、我、他,知道自己名字,会使用形体语言,能表达自己的简单需求,对别人的要求作适当反应)。

(2)精神集中能力(能注视前方物体3秒钟以上,保持精神集中3分钟以上)。

(3)动作协调能力(能自然协调地走,能自然协调地跑,能双脚连续跳三次以上,能准确地接头球、能平地直线走两米)。

(4)认知能力(能分辨上下、前后方位,能分辨两种颜色以上颜色、形状,能说出四季,能说出两种以上气候现象,能说出昼夜特征,能说出两个以上节日或小动物、树木、花卉、水果,能连续数出10以内的自然数)。

根据对程度不同的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教学康复,可看出音乐训练对改善智障儿童行为障碍产生了作用,使我们今后对智障儿童的音乐康复更具针对性。

此外,我还发现,音乐康复教学选择方式的准确性、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驾驭能力及临场即兴应变的敏感度是使音乐康复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否则,如果音乐教师缺乏音乐感染力将使音乐教学康复的效果大打折扣。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已经在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音乐康复训练中体现出来,对精神集中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的作用最为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改善智障儿童发展障碍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以促进通过接受音乐而得到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

作者简介: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4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应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探索性的数学教学和研究活动之中,努力提高现代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水平,以增加课堂中的技术含量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激发兴趣、拓展思维、提高效率、锻炼能力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今教育教学的需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更迅速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数学教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良好的兴趣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必须满足他们对事物产生好奇的需求。我们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中,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枯燥而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

如教学《认识小数》时,作为概念性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了一个郊游情境:屏幕出现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图中学生三三两两围坐在草地上,配上轻松的《一同去郊游》歌曲,很快就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这一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由抽象思维变形象直观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形象直观的学习材料很感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特别是在空间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巧借多媒体技术可将抽象的几何概念、公式推导等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圆柱分解成三部分:2个底面和1个侧面。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关键是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通过分步演示,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求侧面积就转变成了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动态演示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学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可求出周长,再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面积即为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借助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一步步推导出抽象的计算公式,使学生真正理解求表面积的方法和过程,无需死记硬背就能把计算方法牢牢掌握。

又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当讨论到“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设计成其它形状”时,教师让学生运用新学的有关圆的知识进行解释,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动态的汽车上模拟安装了不同形状的车轮(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行进的情形。通过演示,答案一目了然。无需教师作更多的讲解,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教学中不仅很快掌握了圆的有关知识,还拓展了生活的实际经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三、主动学习,提高效率

数学教学的一个很大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效,这是对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一大挑战。尤其是在练习环节的设计中,如何让习题更具吸引力,真正让学生科学练,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拓展知识,锻炼能力

当今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单靠书本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网络这一信息平台。网络信息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同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教学《认识图形》师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设计了精美的自学网页,学生通过浏览网页,点击“认识图形”学习新知,掌握要点。点击“挑战自我”针对训练,激发兴趣;点击“知识宝库”拓展知识,开阔视野;点击“游戏天地”寓练于乐,主动学习;点击“走进生活”联系实际,查找大量生活信息。通过人机交互形式,学生自学,自练,一方面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丰富了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与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深藏着巨大的的潜能,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资料的过程的同时,实现了人机互动式的交流和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应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探索性的数学教学和研究活动之中,努力提高现代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水平,以增加课堂中的技术含量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诱发学生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

《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也是没有生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刻地理解《标准》理念的内涵,努力创设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臵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

如曾经看过一节教学录象《圆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学生看到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把轮子换成椭圆的,同学们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它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学生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整理与简单统计表》以后,可以用计算机分别模拟街道某处不同时间内各种车辆经过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所获得的有关车辆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帮助交通部门提供合理的设计方案。让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充分认识到统计与概率的广泛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要素。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个极大优势,就在于能围绕四要素服务,改变静态、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交往合作的环境,实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网上交流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挥网络教学作为激发学生交流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学生提出“闰年为什么4年一闰,100年不闰,400又闰”等疑难问题,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单靠教师传授性的教学,是很难弄明白的。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到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到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学生通过查找“科学家的解释”、“年历的传说”等内容,自已去探究这些问题,并能从自身的认识角度去分析问题,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

其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5

摘 要: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音乐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教学设施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保证。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技术的内涵,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论述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音乐教学 作用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课件,形象生动的音频、视频让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使学生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文化。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的技术。同时,信息技术能以直观的、新颖的、变化的画面与动画展现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最有很大的吸引力,让学生更容易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感官认识对学生脑部记忆产生直观影像。通过实践,我认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如今,大量的R&B、爵士、哈韩、哈日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流行音乐称霸的今天,学生已经接近于痴迷的程度,如何引领他们走进音乐课堂、品味那精

彩的人生成为音乐教师首当其冲的问题。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在课堂中,信息技术教学能方便地将丰富多彩的动态事物带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创设情境,加强审美直观性。

【案例一】

在讲授《小鸟,请到这里来》一课时,歌词中写道“这里树木长成排,这里草地像绿海”。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歌曲情绪是热情、愉快的,我请学生思考:“到底是怎样美丽的景色吸引小鸟到这里来?”学生反应热烈,我再通过一组景色图片加上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伴奏,让学生直观感受地体验到本单元“青山绿水”的主题。这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心情怎么样?学生在声像并茂的影像中,很容易理解歌曲情绪。

【案例二】

《五月的夜晚》是一首匈牙利民歌,音调纯朴简洁,起伏委婉,颇具特色。在教学中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匈牙利风光。在导入时,先问学生你们了解匈牙利吗,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欧洲的春天要到五月,轻纱迷漫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看到五月的夜晚白雾缭绕,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促进学生知识拓展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一首歌(乐)曲旋律的形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而且是乐曲思想的发展和表现。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色彩和声音有着非凡的敏感性,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营造的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采用信息技术音画结合的优点来欣赏音乐,或在音乐课件中选择相应的音画创造意境。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他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忧喜等等,再进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学习音乐的热情。

【案例三】

在上《跳柴歌》这一课前,我让学生们到网上去查一些海南地区的风土人情,看看海南地区的黎族有何特点和著名的活动。接着让他们通过这些信息理解歌曲的情绪。最后请学生们进行讨论,对于他们回答不全面的地方,我再加以提示,请学生们先思考后回答,最后总结。这节课的气氛十分活跃。一些学生列举的海南民俗连我也不知道,因此不但学生的知识面有了拓宽,也让我获益匪浅,这堂课的效果非常理想。

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勒纳特和杰费里曾指出:“学校教育的作用之一,应当为学生进入现实世界做准备。这种准备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新知识的能力。”«音乐课程标准» 中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

学音乐课程中,要求3~6年级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教师可以通过一段舞蹈视频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和思维,并通过观看舞蹈了解一些基本的舞蹈知识及舞蹈特点。

【案例四】

《我的家在日喀则》是一首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藏族歌曲,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舞蹈创编环节。首先,我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藏族舞蹈的视频,了解藏族舞蹈的特点。接着,我引导学生,了解完藏族舞蹈的特点了,你是不是也可以为《我的家在日喀则》这首歌创编一段舞蹈呢?这样的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了乐曲的内在特点。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用舞蹈展现出音乐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我们可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像。让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

四.总论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资源丰富等特点,为教学服务。要加强对学生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

总之,将信息技术运用进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意义重大,它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弥补了课本教材的局限性,为学生终生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值得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努力去实践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纪明明:《素质教育,我们该如何面对》,音乐天地 2006.3;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3]祝智庭:《信息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浅谈信息技术在智障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6

李军景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甘肃 张掖734019)

摘要:信息技术它不仅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和业务水平。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师收集、整理出切合教学实际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能够突出教学课程中的重点,化难为易,使抽象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还为学习主体提供了学习实践可能,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势作用运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历史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规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历史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借信息技术这一教育平台,来改变我们历史课的传统模式。[1]

一、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习。同时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枯燥乏味的讲解,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呈现多媒化。

信息技术具有集信息于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它以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一张嘴=一堂课”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它的多媒化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教育信息流通网络化。

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它的功能有利于因材施教、协作学习、分层导学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加之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并具有交互性强等特点,可以克服传统班级授课整齐化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性的个别化教学,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组织和管理,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信息反馈多样化。

信息有声音、图形、图像、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信息流通具有实时高效,信息传输具有异步、同步等特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反馈形式单

一、过程曲折、速度缓慢。促进了师生交流的形式多样化,信息反馈及时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历史史实。

历史教学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历史网站,上面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网络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资料,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知识平台。有许多中文的历史网站开辟了外国历史专栏,有文字材料,还有历史图片。也可以进入一些免费的历史博物馆网站,去领略那风云变换的世界历史。经常访问历史网站,会觉得历史研究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组织生动的历史教学,这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增强了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真正可以实现“以史明智”。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历史地图。

以往历史课中的地图,大多是静止的——地图册、教学挂图或是教科书中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地图“活起来”成为可能。我利用《中国教育资源网》上的“二战形势图”,取

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首先,“形势图”配备了播音员的清晰的讲解;其次,“形势图”用Flash技术制作,使二战中重要的战役随着金黄色的箭头的闪亮移动而栩栩如生,德日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在“闪亮”有序的登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深刻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这种声形并茂的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所无法比拟的,这充分显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展现中华文化的精彩斑斓,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有了信息技术这艘船,在无涯的学海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畅游,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三、趋利避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学历史教学。

近几年来,中学历史教学信息化发展迅速,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对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课前一周,便通过计算机向学生提供教师预先创设好的信息资源库和获取信息的网址或参考书目,下达预习提纲,预设诸如 “秦为什么能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相继灭掉东方六国?”、“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秦始皇为什么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由学生主动提取所需信息,并按思考题进行思考,形成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意义建构”。

2、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人最佳学习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导入这一环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教师可从《上下五千年》这套教学光盘中截取了一段介绍秦始皇隆兵马俑的录象,由此导入《秦的统一》。学生看后心潮起伏,学习的激情早已包容在教师设计新颖的开讲教学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将历史知识通过历史体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完善学生人格的目标。

3、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在网络条件下,80%以上的课堂时间里,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主要职能应从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2]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教师可创建一网站,该网站不仅储存大量图片、文字、音像和课件,而且学生还可随时在留言板上提出问题由各组讨论后回答在留言板上。在这交互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是经过自我加工、建构完成的,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形成爱学、善学的学习习惯。这种开放交互式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崇尚合作,还给学生“参与权”。

全员参与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只有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切学习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形成乐学氛围。其次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形成以小组教学为重点,学生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养成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对疑惑问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自主学习——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进行动态优化组合,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协作,有效互动的课堂教学格局。

5、交互和反馈,体现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优势。

交互和反馈是计算机进军教学领域的最堂皇的理由。[3]如讲授《秦的统一》这课时,教师采用AUTHORWARE设计交互式的习题,可完全实现人机的交互作用。在互联网中建网站,课讲完了,学生依旧可以将问题反馈给教师。

由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存在着不可马上解决的制约因素,即便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制约因素不存在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也是任何先进的机器替代不了的。所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它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既不能夸大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效应,也不能否定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化中学历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陈家华.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学科教育.2003,(10).[3]、曾明荣,林金清.计算机辅助教学是21世纪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J].高等理科教育

联系方式: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中心学校(李军景)

籍贯:甘肃张掖

邮编——734019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教学载体比较单一、呆板, 在一定程度已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特别是在一些直观性、现场性比较强, 要求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的科目教学上,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所运用的载体, 有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学内容的更新, 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多媒体集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 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 以其新颖性、趣味性吸引学生, 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时, 教师先为学生播放课件《桂林山水》, 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优美画面, 同时播放轻音乐,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信息技术还能将很多内容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 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去体验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感觉, 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当今社会信息量大、传播快, 更新变化迅速, 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 信息共享, 才能集众人之长。利用开放的、多样的网络信息,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主动与教师、同学建立双向或多项交流。如在学习《索溪峪的野》一文中,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课件来形容山势流水等。这样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知识也不断得到充实, 可谓一举多得。

三、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 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不可缺少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只是依靠着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缺乏自主思维的空间, 教出来的学生思维狭窄, 没有创造性, 原来聪明活泼的个性被扼杀了。因此, 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过程中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改变, 即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这是一条指导性的原则。信息技术的运用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 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 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 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

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时, 教师事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灵活地分割, 并将每一部分设计为不同的表现方式, 或是声音、或是图像、或是动画、或是网页, 再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将每一部分进行有机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案。教师在演示多媒体的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设备将会产生出不同的教学效果, 对学生的大脑皮层也能产生不同的刺激, 且相互交替、间隔出现。这样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一种“兴奋———亚兴奋———兴奋———亚兴奋”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 再辅之以教师的启发式教学, 学生就能不断增强。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展示与讨论自己查到的资料后, 教师再通过电脑与展示自己所查找的相关资料,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 在讨论的气氛中学生吸收了知识, 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四、信息技术改变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

网络这一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零距离交流的手段, 同时也能较好地完成新课程中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要素的统一。如教学《青山不老》时, 教师可以此文为中心向学生展示了我们生活周围的严重污染现象, 然后留家庭作业让学生们写出自己对此的感受。作业可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教师的邮箱中, 教师同时迅速地给予看到他们文章后的看法。这样师生在这个网络为工具的交流中完成了家庭作业, 同时也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学生在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文字写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及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五、信息技术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 教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和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 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 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 在“超文本”状态下, 只要操作鼠标, 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 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 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 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 学生很容易理解很多问题, 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 从而使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 丰富学生的知识, 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总之, 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 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它将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得到了改变。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增强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为新课程的改革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西清:《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

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学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48-0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中广大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初中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对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变化由静变为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兴趣一产生,就会自觉的、积极的去接近它。而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且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卢姆也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

经常在化学教学中使用的讲授法与演示实验相比,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会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视觉听觉及想象的空间,为他们的自由探索、大胆尝试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可以利用信息的加工处理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学习。如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与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比的方式,会使学生更容易观察到它们的不同之处。化学实验现象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极大的好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好奇能形象、准确的加以解释,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增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意识。学生仔细地观察化学实验,他们就会在“好奇”中得到更多的有用的东西,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观察。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本身是一种探究性的、以学生观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科。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而教师通过“问题”进行设计信息技术课件、动画等形式,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恰当的化学“问题”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信息技术能更直观地解释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从而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比如,通过视频,让学生亲眼目睹历史上比较严重的污染事件的严重后果;通过模拟,想象到气候变暖对全球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样,学生学习就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的朋友。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信息技术的动画手段能使化学教学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清晰化,使学生困惑的问题明朗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基本概念及变化规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而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单一地通过讲解来使学生理解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也很难理解,即便是记住了,也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能彻底理解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为化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搭桥铺路,让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化学概念、规律和法则。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把抽象变形象,不仅学生爱看,而且容易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借助多媒体,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揭示化学知识的本质规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其课堂效果事半功倍。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一种教学过程注入了新型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与实验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能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等。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多媒体,就可以一改往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静.中学化学实验的计算机模拟〔M〕.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27

上一篇:商住小区物业管理方案下一篇:学习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