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问题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设计特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前后测可以为准确把握学情提供参照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阅读教学目标,这便是教学前测对于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意义。笔者希望此次的找问题与原因分析能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研究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教学前测;教学后测;目标制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而教学目标的正确制定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阅读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重要性

作为阅读教学灵魂的教学目标,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任务的设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以此支撑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部分。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决定着阅读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

数百字的阅读文本,有文质兼美的散文,有慷慨激昂的历史小故事,有祖国的大好风光,有耳目一新的异域风情,有友情,有亲情,有陌生人之间的爱之链,有名家佳作节选,有名著庆典桥段的改编……纷繁的内容,如何选择进行教学,便有教学目标指挥,由既定的教学目标决定,依教学目标而行不可背道而驰。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决定着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正确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与“学法”,但由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受“教法”的限制,此处,我们着眼于“教法”的选择,探讨的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决定着教师阅读教学时教法的选择。根据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我们一般采用以下的教法:讲授法、谈话法、组织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探究法等,纷繁多样的教学方法究竟如何选择,这就要以制定的教学目标为参考了,教师的教法只能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决定着阅读教学任务的设计是否适当

课堂教学由一个个教学环节串联而成,大大小小的教学任务便形成了一个个教学环节,而教学任务、教学环节的设计是由教学目标指引的。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为什么不能换一个教学任务?这样的训练是否有意义?那就看教学目标吧。凡是促成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任务设计便是适当的,否则便缺少了依据。

目标是指引,是定位,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而准确定位的教学目标为阅读教学的开展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合理的目标明确了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教什么”是对教学内容的拷问。老师“教什么”,学生才能“学什么”。问过一个学生,喜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上都学了些什么,这个孩子是这样回答我的:“上了这么多年学,最喜欢的就是数学课,数学课最有趣了,每节课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最不喜欢的就是语文课,因为每节语文课都是一个样子的,学生字、理解词语意思、读课文、背书、练笔,那些字我一早就会写了,也知道文章写了些什么,至于课文我没上课前就能背出来了,可是老师还在让我们一遍遍地读句子,读得我们都累了,真的是太无聊了。”很感谢,孩子的回答,很真实。作为语文教师,也确实无奈,执教多年上了很多堂的语文阅读课,也听过许多语文教师上阅读课,尤其是公开课上,执教者在课堂上酣畅淋漓,受教者用心配合,可是临到头确实感觉到教师在“教什么”上的困惑,归根结底,还是对目标欠一些把握,无论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是留着一笔糊涂账。那么一篇篇文体不同、篇幅不同、内容不同的优秀作品,我们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来教呢?合理的目标便能解答这个困惑。合理的目标明确了阅读教学应该“教什么”。

合理的目标解疑“为什么教”。当我们确定下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们势必拷问自己“为什么教”,教这些是合理的吗?难道那些真的不用涉及吗,这样取舍真的是正确的吗?其实这是对目标制定是否合理的进一步发问,因为笔者在下文有对如何制定合理的目标作出更加细致的说明,所以此处将制定的目标界定为是“合理的”。

比如,笔者就四年级学生现阶段在表达、习作等语言文字运用训练时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后,将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向表达与写作,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践。其中,有关于对教学目标指引下选择教学内容的探讨如下。

教学前测的内容与教材内容相关,而教学后测的内容与教学目标及整体教学有关,是具体的,是根据每一篇不同课文的内容而定的。

此处以苏教版六年级课文《夹竹桃》的阅读教学目标制定为例,《夹竹桃》是季羡林在1962年写的一篇用优越的语文条件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一丝不苟地写出来的散文佳作,选作教材时,在篇章段落上有所改动,删去了原文后半部分对缅甸夹竹桃的描写,保留并重点突出了前文,即朝花夕拾的部分。季老笔下的夹竹桃:红白相衬,相映成趣;花开三季,安静从容,韧性而可贵;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童年的夹竹桃是作者最美好的记忆,将原文中最契合学生经验的部分编入教材,在朴素而严谨的文字中感受花的美好、情的美好、人的美好。通过对六年级四个班188位学生进行教学前测制定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后再对这188位学生进行教学后测检测目标制定的合理性以及制定目标的达成情况。

二、教学前测的呈现与分析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前测调查单

同学们,以下的题目是为了让你能更好地阅读课文《夹竹桃》与阅读植物类文章而安排的。读一读课文,调动你以往的阅读记忆,想一想下面的问题,写一写你的想法。如果老师在各题后提供的空间不够你表达想法的,你还可以另附页。

1.你喜欢花草树木吗?喜欢就是经常有接触,浇水爱护,还有一些研究。解释一下你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理由如果不止一条,请你用上序号,先解释重要的,再解释次要的。)

2.在你生活中看见过(观察过)开了花的夹竹桃吗?(我们学校也种植夹竹桃,但没发现开过花)如果看见过,能说说你对它的印象吗?

3.查一下季羡林的资料,把资料整理一下,挑一些最重要的写下来。想一想,读了这些资料对于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好处?

(一)教学前测的呈现

1.学生已掌握的与本课时新授内容相关的知识

第1、2题,看似家话闲聊其实通过这两题执教者将学生拉近写景类文章的学习,并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都愿意从学校里种植的夹竹桃说开去,且绝大多数学生说得比较丰富,可见学生现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2.本课时新授内容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已掌握的部分

第3题,通过“作家卡片”的自主阅读,学生已经完全可以自行掌握关于季羡林的名家信息。第4题的摘录部分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完成的任务,学生也能很好地完成。

3.学生一知半解的新授内容以及自主阅读中相关知识点的盲区

第3题学生已完全掌握了作家信息的部分,但是对后半题大多数学生是存在困惑的,这便需要教师的指导了。对于第4、5题学生预设的自主学习方法以及学生陈述的已经掌握的内容,显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盲点。第6、7两题侧重写作手法以及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方法,学生普遍存在问题。

(二)教学前测对于目标制定的意义

1.为准确把握学情提供参照

通过教学前测明确学生已掌握的与本课时新授内容相关的知识、本课时新授内容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已掌握的部分以及学生一知半解的新授内容、自主阅读中相关知识点的盲区,而知晓了上述内容就能对学生学习《夹竹桃》这一课前的已有的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全面把握学情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2.为教学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根据教学前测把握学生学情,依据学生学情,笔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简述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表达其对夹竹桃的喜爱:说出作者从哪些角度入手对记忆中的夹竹桃进行描写;感受作者在描写夹竹桃外在颜色、内在气质以及虚实结合三方面时分别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或表现手法。

(2)初步感受散文类课文的表达和阅读方法:掌握一般散文类文章的语言特点;感受季羡林严谨的结构、淳朴的文字的文风。

通过设计特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前测可以为准确把握学情提供参照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阅读教学目标,这便是教学前测对于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意义。

三、教学后测的呈现与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后测调查单

同学们,大家跟着文字一起见识了季羡林先生家的夹竹桃。以下是老师设计的关于《夹竹桃》这篇美文的题目,通过题目的设计检验同学们对于课文《夹竹桃》的掌握情况。跟着题目,调动你的阅读记忆,答一答下面的问题。

1.这篇课文描写了夹竹桃 ______、______ 、_______的情景,在对这些情景回忆的语言文字中,你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

2.关于夹竹桃的三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个?请写清楚理由。

3.文章的三、四两个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为什么老师这么评价这两个自然段?你觉得老师高估了这两个自然段吗?

4.关于夹竹桃的韧性,让人读完印象深刻:

(1)你最喜欢相关原文中的哪一句(几句),请摘录下来:

你喜欢这句(几句)话的理由是:

(2)韧性的夹竹桃是否也让你想到了我们曾经接触过的一些物或人呢?想到了什么,请写下来,并写下你想到他们(它们)的理由。

5.面对月光下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生出了许多的幻想,这一段想象写得好!你觉得“好”在哪些方面?

这么美的画面,也定让你生出了一些幻想,请模仿季羡林先生写得“好”的地方,也把你的幻想“好好”地呈现出来吧。

6.季羡林为什么会“爱上”夹竹桃?你是否也因为这样的理由“爱上”过什么景物呢?

7.《夹竹桃》是一篇散文,我们也在这几年的教材中接触过一些散文了,你感觉到季羡林在《夹竹桃》一文中的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吗?“作家卡片”是否也给了你一下提示呢?

8.以前我们接触过写景类的课文,比如给过我们震撼的五年级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而且我们也写过写景文,再来对照本文,你觉得同样是写景文,《夹竹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9.模仿题:学习了本文,如果再让你写一篇写景文,你会挑选哪种植物?你的理由是什么?你打算怎么搭建文章结构?

(一)教学后测的呈现

1.课堂教学已达成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后测,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夹竹桃的,也能把作者在描写夹竹桃外在颜色、内在气质以及虚实结合三方面时运用的表达方法或表现手法的名称表述出来,也能对季羡林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做出准确的评论,可见两点目标基本上达成。

2.预设目标中仍需完善之处

通过后测,我们也能看到,虽然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概念性的内容,也能对季羡林作品的语言文字进行简短的评论,但是仿写题仍然是后测中的薄弱处,可见学生在运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见,预设目标中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可以再补充一些内容,如“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仿写等方式感受作者在描写夹竹桃外在颜色、内在气质以及虚实结合三方面时分别运用的表达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此,目标便能更好地达成了。

(二)教学后测对于目标制定的意义

1.检验制定的目标是否达成

阅读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成,是对课时阅读教学的评价,而教学后测为检测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力的参照。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教学后测评价阅读教学是否如预期地已经达成了。通过对学生就阅读教学内容进行考查,用考查的事实检验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成。

2.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正如案例中的情形,其实并非预设的教学目标都能达成,事实上阅读教学后发现预设的目标并没有达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么我们可以借助教学后测检测哪些教学目标还未能达成或者既定的教学目标已经全部达成但是学生还有余力能更上一层,这就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目标、制定新的教学目标。可以说教学后测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总之,教学前测及教学后测对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意义是重大的,每一课时教前、教后测都值得细细研究。笔者希望此次的找问题与原因分析能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研究有一些帮助,如有疏漏与个人能力有关,万望谅解。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关于学习语文新课标的若干问题[Z].2012.

[2] 杨小微.当代教师要有坚定的学生立场[J].教育发展研究,2008(Z4):6.

[3] 张美兰,车宏生.目标设置理论及其新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1999(2):34,35-40.

上一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发展性资助模式探索下一篇:互联网货币基金收益率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