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观小学语文(精选8篇)
-----语文教学贵在“四重”
润城小学 赵伟平语文是什么?语文是动人的诗篇、精美的文章;语文是悦耳的吟诵、激情的演讲;语文是得体的表达,通畅的交流;语文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教近十年来,语文走进了我的生活世界,走进了我的精神家园,因此,我在不断地为自己挚爱的语文事业反思与实践着。
当前,语文教学的费时低效积弊重重,众所周知。我依托教材,经过数年教学实践,重新思考语文课的教学,总结出语文教学贵在“四重”。
一、学习语文,重教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工具,就要掌握构成这个工具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工具的“听、读、说、写、书”的基本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教给方法就成了学生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教给学生各种学习方法。比如,学习每课的生字时,不一一讲解,而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课中你觉得最重要的字是什么,最容易写错的是哪个,最容易记忆的又是谁,应该怎么记。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当然识字的效果不亚于教师的逐一分析。随着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高,我们也应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自己归纳本课易错的读音有几个,本课易错的字是哪几个,本课的形声字有几个,本课中哪些字是形近字,容易混淆。日久天长,学生学习生字的能力不仅提高了,而且经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效果要比老师反复强调深刻得多。然而,尽管我们想的很细致,但是学生第一次写错的字,在以后的书写中仍然会屡屡亮起红灯,针对这种现象,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错字专项纪录本,经常翻看,时时提醒。1
如果觉的错字本不好保存,就让学生记在生字表中,这样更容易翻看,每次写字,只要写写这些出错率高的字就可以了,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效果甚佳。对于词语教学,我引导学生总结出的方法是:换词法,拆词法,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等。对于篇的教学,我也引导学生总结了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如叙事文,找出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然后用通顺的话连起来。说明文,课文写了相关事物几个方面,然后把这几个内容连起来就可以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时时有方法,事事有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到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功到自然成。
二、学习语文,重教会学生学会积累。
语文新课标十分倡导古诗词的背诵和积累,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期,小时候背得滚瓜烂熟的诗文到老都不会忘。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曾经说:“等到自己年纪大了。孩提时代在课本上学过的很多东西都忘记了,但唯独背诵过的一些古诗词耳熟能详,由此内化成自身的思想、性格与修养,更是如影随形般地跟随人的一生。”因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大量诵读经典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天天诵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录音跟读、游戏唱读、个性领读、竞赛比读等多种形式,辅之以故事激趣、激励表彰、家校协同等措施,让学生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保持持久的诵读积极性。
1.精选内容。诵读经典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延续时间长,值得诵读的诗文浩翰如烟,需好中选优。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等因素需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2.抓住时机。诵读贵在坚持。学生在校时间非常宝贵,我每天抓住三个时段的时间坚持诵读:一是每天早上到校还未上课前的几分钟,每天轮流由语文小组长将背诵的内容事先抄在小黑板上,早上学生一到校即可诵读。学生神清气爽,摇头晃脑地背上一段,自然事半功倍。第二是每节语文课上课前的三、五分钟,由科代表带领大家齐读数遍。第三是每天晚上挤10-20分钟将当天诵读的内容加以巩固复习,读至会背。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以后不用老师提醒,小干部们会把每天的诵读安排得井井有条。除了每天诵读之外,每周还有专门一节经典诵读课,对一周来诵读的内容加以整理复习。
3.不求甚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经典时同样见效。著名学者傅璇宗曾说:“我小的时候,也曾在父亲和老师的强迫下背诵了一些还不能理解的古文,虽然当时不解其意,不得要领,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却发现那些东西已渐渐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成为思想的精髓。”经典诗文本身就意蕴丰厚,许多古诗词意境优美,只可意会不可描述;许多典籍古文言简意丰,详细讲解反显深奥,不如不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许多事实证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的历练,学生会在某一天对经典幡然醒悟,感触于心。
(二)大量阅读
除了诵读经典诗文外,我还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名篇。
1.自由阅读。每学期教师推荐书目,学生自己确定本学期的应读书目。如一二年级以带拼音的辅助读物为主,内容以童话、寓言故事为主。如《新编儿歌365夜》、《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三四年级引导学生阅读不带拼音的读物,内容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科幻小说为主,如《老人与海》、《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等。五六年级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小说、科普文章、人物传记等,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国演义》、《中华上下五千年》等。自由阅读以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为主,引导学生建立阅读记录本,记录好词佳句,概述主要内容、抒写感想体会,评点作品人物等,学生自由记录。时间一长,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就“硕果累累”了,我又通过多元评价、定期展览等让学生见证阅读足迹,分享阅读成果。
2.“主题”阅读。具体做法是 “主题阅读”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如学习了《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课文,确定本周的阅读主题为“神话故事”;二是根据学校、班级,学生拥有的图书及其它活动确定主题,如结合母亲节活动开展“感悟亲情”的主题阅读,也可以以作者或某一部作品为主题展开阅读。
三、学习语文,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文课标中,把“发展思维”列入了学生要获得的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我们要通过学习语文,使儿童聪明起来,书读得越多越聪明,而智慧是要通过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的。有人把数学称为思维的体操,这是因为数学中有大量思维的方法、技巧;那么语文应该是思维的全能运动,因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经受着全方位的多层面的锤炼,字、词、句、段、篇与听、读、说、写、书的学习过程,无不同时包含着思维的过程。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有意识的进行一些想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然后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有的同学说这是一条蚯蚓,有的同学说这是水面的波纹,有的说这是一座座小山峰,有一个同学说,这是一条方便面,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他说是妈妈头上的卷发……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想象的翅膀放飞了,我让学生从想一句到仿一篇,比如学了《秋天》这首诗歌,就让学生根据课文自己编一首小诗。为了防止学生有畏难情绪,我告诉学生,编的不好没关系,只要是自己的作品,那就是了不起的,伟大的,凡是著名作家都是从无名小卒成长起来的。不怕写不好,就怕你不敢。于是,学生个个摇头晃脑,一首首稚嫩的诗歌就在他们笔下诞生了。
2、培养学生的扩散性思维。比如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最后”说一句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这个动作如果发生在教室里,你会怎么说?我们走出教室,来到校
园,你又会怎么说?迈出校门,来到广阔的社会,又会发生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被激活,他们七嘴八舌“来到公园,我会——”“来到电影院,我会——”等。这样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教给了学生扩散思维的方法。
另外,我认为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顺序思维、完整思维能力。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学得深刻。
四、学习语文,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以人为本,语文教学也应德育先行。而每篇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篇篇都是精品,都从一个角度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启迪着学生的智慧,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学生年龄小,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我们要让他们空白的心灵丰富起来。21世纪的孩子环境优越,生活富足,但是心里却有很多的缺陷。思想是行为的动力,只有内因起了变化,学生身上无穷的潜力才能像火山一样爆发。
课改以来, 各种小学语文教学主张风起云涌, 为语文教学展现了百花齐放的精彩。多年来, 我也一直在总结提炼自己的语文教学, 并称之为“实用语文”。我对实用语文的感悟开始于一项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在研究中我发现, 学生学习语文最根本的兴趣与动力来源于对语文学习的成功体验, 具体到一个细化的层面上就是“应用语文”的过程。
“得法于课内, 用法于课外”是“实用语文”的最根本特点。我认为, 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四个过程:学习体验———获得方法———形成能力———应用提高。“实用语文”就是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依托, 强调语文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度整合, 重视学生“应用语文”的过程。
二、“实用语文”基本策略的建构
一方面, 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方法以及评价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另一方面, 通过语文学科教学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建设, 使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效果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 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促使学生健康地发展。具体的操作和实施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教材解读的多元切入。
目标:多元解读语文学科教材, 充实、融合、开发教材内容, 寻找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切入点。
操作要领:认真研究语文学科单元教材, 对所教学内容进行多元理解, 在备课时将自己的理解进行多元表达, 在每一节课中力求形成学科知识与学习实践活动的渗透, 以促进学生比较全面、生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
第二步:教学内容的联动组合。
目标:利用语文学科中相同教学内容的互相补充、渗透, 或是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完善, 找准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点。
操作要领:通过学科教师的集体教研, 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在完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整合学科间的知识, 利用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有效的联动组合, 将语文学科的教学成果应用到其他学科中。
第三步:教学方法的多样转化。
目标: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单项教学模式。
操作要领:创建开放的教学或活动过程, 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多方位因素, 通过多元的学习活动、多样化的方式手段将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 使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体现整体性, 发展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
第四步:教学效果双向迁移。
目标:运用已学学科知识来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的“双赢”。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和实践任务,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自然、自我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同时将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反过来用到学科的学习中, 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三、“实用语文”的基本特征
实用语文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将语文的学习活动化、实用化、应用化, 强调的是学生在活动中“应用语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们根据不同单元的训练重点, 整体构建起语文大课堂的学习背景, 从而实现让学生在“学”和“用”上兼得。我们的主要形式有:
一是“走近人物去认识人”。
课本中有许多写人的文章, 或反映人物的优秀品质, 或赞美人物美好的情怀。学过这些文章后, 我们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走近名人”的活动。我们利用综合实践课让学生收集整理名人故事、读人物传记, 然后在班级里开展交流活动。课内文章的学习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而活动又促成了学生对文中人物更全面、理性和辩证的认识。
二是“置身景中去欣赏景”。
写景文章中那些优美的景物描写, 为学生开展广告策划和导游解说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文字范例。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演化成为广告策划, 而客串导游解说是学习写景文后常用的活动方式。
三是“感悟内容去表达情”。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在实践活动中释放自己的冲动, 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又一种形式。比如演课本剧、角色体验、即兴演说等活动,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孕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迸发。
四是“思考现象去追溯源”。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贴近现代生活, 关注社会热点, 例如“大自然的秘密”这一单元。学完这一单元后, 我们引导学生以“关注自然”为主题制作了一期手抄报, 开展了一次“我们周围的环境”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系列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自然、社会、生活等现象, 从而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是“创新形式培养能力”。
“实用语文”的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 还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 及时调整、更新形式, 这样才能保证实效性。以语文学科的作文教学为例, 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 感悟生活, 我手写我心。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感悟生活入手, 拓展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找寻生活的本真, 使学生的作文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以此达到“真实地写, 写真实生活”的目的。例如, 在母亲节这天, 给学生布置了“给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内容。我们就是力求通过活动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在特定的日子里做该做而在平时忽略了的事情, 做生活的有心人, 丰富学生应用语文的生活。
2. 经历活动, 我手记我行。
活动交织着学生的情感、个性和思考, 以及在活动之中灵感的突现, 这样具有生活色彩的经历才是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作文素材。经历了这样的实践活动, 即便一时拿不出好的作品, 但是体现了活动行为和实践体验的目标取向。如, 我们利用学校多年一直坚持的“左手创造美”及“百项收藏活动”“体验过程, 做小课题”, 让学生用笔记录活动的历程, 写写“我的收藏故事”“一幅最满意的画”“我的创意画”, 撰写“我的科技小论文”等, 不断地丰富实践体验和情感世界, 有利于他们写出笔触细腻、血肉丰满的作品。
3. 张扬个性, 我手抒我情。
围绕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倡导学生自己制定活动计划, 并且在活动之后灵活运用各种文体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此外, 我们还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设计调查问卷, 在调查过程中要接触到介绍信、调查记录和调查分析表, 工作后期还要写调查报告和调查体会。如果需要, 还要向社会发倡议书, 还要制作幻灯片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在活动中, 学生边学边做, 积极性很高, 掌握起来也特别快。一般来说, 一个活动结束后, 同学们都能熟练应用以上各种文体来表情达意了。
【关键词】阅读能力 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
【分类号】G623.2
反思是教师进步的推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不善于反思的老师不会成为一名好老师。如何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每一名小学老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观点。
一、拓展语文外延,树立大语文观
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在这里除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外,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等两个特点,交流和表达是工具性的体现;积淀和文化的传承是人文性地体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两方面的体现。树立大语文观,给学生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视角。让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尤其是语文,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场生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把教学的眼光放长远,具有大教育观和大语文观。不能仅限于学生的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想到更长远的学习和应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该超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學生学习的动力不是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监督,而是来自他自身的兴趣,这是学生主观的表现。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学生只有学好语文的字词句,才可能学好其他科目。所有的知识都由具体的文本来阐述,学生学习知识需要阅读文本,而文本的阅读能力就取决于语文的学习。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时候,他们是满怀兴趣的,但是在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后,他们的学习缺乏兴趣了,是什么原因呢?不仅仅是因为知识的难度,更主要的是老师没有把学生引领到门内。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兴趣的学习,学习效率自然不高。教师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开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乃至各个学科教学的前提和关键。
三、习惯影响终身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
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关乎到他一生的成就。没有一个人因为不好的学习习惯而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的书写习惯、读书习惯、作文观察习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等,都应该认真打好基础,这些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在读书的时候圈圈点点,做好标注,这些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另外一点是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是语文工具性的表现,而写作能力既是技巧的体现也是观察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关键。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关键是如何撷取、如何提炼,将生活中的真善美体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经常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经常举办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读书有益,不管是文化积淀还是文学积累,都依靠阅读来实现。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阅读量的保证,是做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问题。
四、改变从读书开始,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由于其本身的诸多阅读特点,在文学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在社会道德价值上,儿童文学传达的多是人类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诚信、勇敢、合作、宽容等。在基础教育中,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审美趣味等特点,儿童文学应该成为文学教育的主要载体。由于文学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育、美育、智育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它应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心。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于促使儿童健康成长,通过阅读儿童文学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启发着儿童的思想和品德,感染和影响他们的情感和情操。儿童受环境的影响大于受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儿童文学已不足以适应儿童的心里发展需要,只有不断提高儿童文学水平和全社会人的基本素质,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哲学、童年史、民俗学都是儿童文学理论的重要资源。由于儿童本身拥有的知识有限,对自然地理也相对认识很少。通过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加深对自然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自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舞他们对大自然的浓厚的认知和兴趣。作为儿童本位的文学,所有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都会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反映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具有儿童乐于体验、能够接受的审美情趣。
1.能自主地学习不认识的字,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词汇。
2.学习写游记,通过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绘景物,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 体会泰山的“高、美、险”的特点,感受日出前后天气的变化。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听写练习:“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
2、多媒体出示多幅美丽壮观的泰山风景图 泰山巍峨雄伟,峻拔壮观,历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它仰慕备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成千古绝唱。而泰山日出这一美丽壮观的奇景,又为它添上了绚丽的一笔,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为之前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去那儿走一走,看一看。
3、出示课题:17 登泰山观日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填空: 第___到___节写了“我”沿______、______、_______向上攀登,最后到达 ______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 第___到___节写了____________,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2、讨论交流。
三、研读课文
品味词句,感受一下泰山的雄伟。
1、请学生读课文1—6小节,思考:默读课文1—6节,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登山过程的? (出示表格) 时间 地点 景物 / / /
2、同桌讨论并填空。 时间 地点 景物 凌晨2时半 山脚下 整个泰山 4点半 中天门 / 天已微明 对松亭 山势、云海 / 南天门 石阶 7点10分 日观峰 日出
3、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 作者在登山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他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板书:找一找)
4、(板书:品一品)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并体会“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高、美、险”的特点。
(1)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板书:雄伟 担心 指导朗读。
(2)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美”
A山势美: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 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a.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像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b. 比较句子:(要求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相同点:都是写山的;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不同点:第一句作者把泰山比喻成高大的顶天而立的墙,而第二句是把泰山山势比作马鞍俯卧和驼峰耸立”)
c. 同样是描写山的,为什么作者能把泰山做不同的比喻呢?(因为作者看山的角度不同,前者是仰视,后者是俯视。) B云雾美: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a.正音:涨(zhǎnɡ)
b.比较句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 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描写山的句子采用了静态描写,而云雾则是动态描写。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变幻莫测”(板书)让人产生“迫不及待”(板书)的感受。指导朗读。
c.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d.读写结合,拓展积累。 出示几副比较有特点的泰山云雾风景图,问学生变幻莫测的泰山云雾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 黄山的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_______________,有的如_______________。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提示:注意写出山的静态美和云的动态美,注意排比句式。)
(3)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险峻 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5.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板书)
6.过渡:登泰山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先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观看泰山日出影像)
品味词句,感受一下日出的壮丽。
1、默读描写泰山日出的句子,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2、交流、板书 观日出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3、指导朗读:作者笔下的日出是美丽的,是壮观的。我们怎样才能把如此美丽 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四人小组练习朗读,交流。
4、在音乐中师生合作读有关的句子,体会日出的壮丽。
四、小结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回想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了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困惑、有激动、有伤心、有愤怒、有无奈、更有迷茫。伴随着自己和学生交往的生命历程,我欣慰地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那一张张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尤其是语文课中的作文教学,如何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创作真情,让他们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重点研究话题。
小学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开始积累、智慧开始成长,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也逐步形成。受年龄因素的制约,小学生的成长和环境有莫大关系,除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第一阶段的成长、成型。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新课标确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但是在目前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效果很差。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经历,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故事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思考、进行主动学习,更有利于达到预定目标。
这学期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大胆得很,喜欢在课堂讲话,有时老师的一些拓展,正如一石惊起千层浪,孩子们一下子讨论开了,但交流时却讲不到点子上,更谈不上有深度,有广度了。虽说我们的教学需要的是孩子们的大胆,是孩子们的主动,是孩子们有话就说,是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眼前——这种乱说、乱动,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这种现象症结何在?是老师所提的问题不明确?是我与孩子们交往不深,孩子们无法与我在教学发生共鸣?还是现在学生的思维特质所导致?虽然我一下子不能弄明白问题的症结在哪,但我敢肯定,这种课堂,教与学肯定不能相融相通,效果也当然不尽人意,这也绝对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当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教室里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扫视全班,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不屑一顾的。这让我备感意外,也有些措手不及。难道这些新生代果真对于亲情毫无感悟?面对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相信,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冷漠吧,于是把求助的目光扫向他们,发现有些低下自己的头,有些做出与己无关的姿态,有些似乎还意犹未尽,似乎还有话说。于是我喊了一位我认为还比较有感情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她嗫嚅着而且还有些怯生生地说:“其实亲情„„”还没说完,便听见下面一片“切„„”的声音。
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为柔软的地方,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发现。这时候,我想到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
影》。于是,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理攻坚战。“大家还记得那篇《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的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他的背影很„„”“很胖,”他的同桌着急了,“而且过车站的月台时是爬过去的,因为太胖了,特困难。”
“那他为什么还要过去呢?有什么急事吗?是非去不可吗?”我又继续问到。
“他要给儿子买橘子。”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道。霎时,大家都安静下来,不再说话,陷入了沉思。
“父亲如此费力,艰难的爬过月台,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生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想过没有?”看到学生们开始思索,我赶紧趁热打铁。
“在你身上,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你们的父亲、母亲是如何的爱你们的。“我想,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记起了什么。回去以后,老师希望你们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读《背影》,并写下读后感,好吗?”
结果所有同学都写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实在令人感动。有的学生不仅写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体会了父母心底的亲情。接下来,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真情,并以《感悟亲情》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学生写作兴趣盎然,对于他们来说,作文再也不是被动的老师要求了。
这些发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犹如珠玑相碰,清脆悦耳,时刻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活。让我体会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努力践行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成为孩子们母语学习的基地,更成为他们成长中最爱的一方乐土。
十年磨一剑!真实的课堂更能体现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及语言功底,对我是一种心灵的冲击,它引起我对语文教学更多的思考......。毕建庆老师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不同,文体的不同,三个事例的不同,再引导学生找出三个事例共同点,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逐个突破第一个事例中的各个问题,适时地拓展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在理解中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议论文的特点。毕建庆老师的课堂是扎实高效的。对文本的把握到位,教学环节的丝丝入扣,使本篇课文重难点上的突破水到渠成。这是对教材的有效解读。其次,课堂上孩子们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高效的。从论点出发,通过自主探究,梳理出三个事例,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不着痕迹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第三,老师的点拨是有效巧妙的。本课中,老师巧妙地穿行于文本与学生之间,起着非常好的连接引导的作用。在对第一个事例的学习中,老师并没有扮演牵引者灌输者的角色,通过设疑,采访,自主解疑等方式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课末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法,这是学法上的点拨,相信今后孩子在学习议论文时就更加游刃有余了。
观毕建庆老师《爬山虎的脚》一课体会
老师以轻松明快活泼的风格简简单单上语文。教学环节简省,课件简明,语言简洁富有童趣。扎扎实实练语文,课文朗读,词句理解扎实有效,渗透学法以习惯培养。引读、竞拍、讨论,多种形式体会画画得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顺学而导,以读悟情,换位体会,让学生当作那个花大价钱买画的人夸画好。轻轻松松学语文。老师出字谜,互出字谜辅助识记生字。课件画芭蕉呈现,一下让学生区分理解了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生动形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较好地处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结合,课内外结合,是一堂自然清新,本色的语文课。
观王红梅《鸟的天堂》一课体会
“注重多维整合,强调情感体验.。”是我们确定的设计这节课的主导思想。我认为教者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力图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提升情感价值
《鸟的天堂》一课,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大榕树和活泼可爱的鸟。它是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教育的好教材。所以,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并将这种感情价值取向提升为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是本课和重要目标之一。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榕树,即兴配诗配话,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此时学生再次被感动了,由坐到半坐;由半坐到站起来;由站起来到数起来„„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把学生带入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上采取以读代讲,评说引路,读出、讲出、评出大家的激动、热爱、惊叹和自豪来。
二、重视评议感悟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者淡化篇章结构教学,侧重语言感知、理解、表达、运用,力求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在课文的重点段的教学中设计了四个阅读层次: 1.自读自悟,读到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相互启发、补充,加深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典型的语段,反复品读体会语感。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4.自由表达,这是对文本内容的整合和拓展,是对文本内容的再创造性的表达。这一环节学生的语言活动不是对文本内容的简单的传承,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激发起的,倾注了学生对“鸟的天堂”的人文关怀。学生充满活力的,个性的语言,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在这样有效的活动中得以提高。
三、整合课程资源 “寄情于景”是本课的一个显蓍特点,然而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形象的感知来认识世界的。因此,有必要搭建一个平台,丰富对“鸟的天堂”的认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设计了“情感自由表达”这一环节,课堂上教师提供的音像资料,学生们所涉猎的音乐、绘画、诗„„从更广阔的角度解读文本,进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课堂文化内涵,给学生心灵以震撼。还有师生、生生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交流、碰撞,形成了一种师生共同创造,共同体验的课堂气氛,无一不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体现新型方式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自主感悟、探究的过程。本节课力图营造、鼓励多方思维,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并结合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自主发表,努力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者也尽可能的成为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做平等中的首席。
观王红梅《长城》一课体会
周所众知: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长城》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王老师的课堂教学,一堂课下来,我不但感受到了她那饱满的教学热情,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她那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下面就这一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注重了问题的准确性、条理性(有层次、有梯度、连贯性强)
课堂上问题提的准、有条理,可以使学生直接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理解课文,如若不然就会七猜八猜,读这一句,挖那一句,浪费了时间,也没达到教师的要求,反倒让老师扣上一顶“启而不发”的帽子。王老师在这堂课上问题提的准、连贯性强、有梯度。如:去过长城的学生说说你见到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看到图片后再说说长城是什么样子?再读课文,了解长城远看是什么样子?近看是什么样子?看到了长城想到了谁?等等。老师思路清晰了,学生学起来也觉得很有条理,这样的设计,既教会了学生怎样读书,又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文也要注重文章的条理性,不要头上一句,脚上一句。
二、注重了理解课文的方法
理解课文方法单
一、枯燥,学生就不会有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肯定不好;方法灵活多变、喜闻乐见,学生的学习兴致就高,就会在同样的四十分钟内学到更多的识。本节课采用了图文结合、启发引导、实例对比,抓关键词句,指名读、齐读、指导读等。使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会了知识。
三、注重了语文的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翟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前两自然段时,注重让学生通过了解长城的样子,感受长城的气势宏伟、高大坚固,使学生很自然的想起修筑长城的人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了不起。为后面联想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顺其自然的把知识性和思想情感结合在了一起。
四、注重了时间的合理分配、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第二自然段介绍长城结构时的一些词语的理解,如:瞭望口、射口、垛子、城台等。高老师打出了长城图,利用图示一目了然地理解了词语,既理解了词语又节省了时间,从而突破了难点。总之,一堂课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己的学习才能,既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受到了教育,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是一个身心愉悦的过程,这就是一节好课。
观于永正《荷花》一课体会
《荷花》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可以说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的,体现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
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 熟读教材,开阔视野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低年级教材内容生动、富有情趣,如《鲜花和星星》《乌鸦喝水》;中年级的教材内容优美、略含哲理,如《庐山的云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高年级的教材内容经典、充满理性,如《青海高原一株柳》《最大的麦穗》。体裁也由诗歌、童话到散文、说理逐步加深,学生的阅读视野随着教材不断开阔。
2. 系统讲解,提供范例
第十二册的习作四《一次实验》,细细分析教材会发现,第四单元《夜晚的实验》《学会合作》等课文已经对实验类习作的写作方法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井井有条的实验顺序,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以及由此获得的深刻道理,有条不紊、娓娓道来,渗透着写作方法的指导和技巧训练。
3. 不断积累,习作源泉
语文教材并非孤立使用,即使到了高年级,我们仍可借鉴低年级教材,比如我们在想象《如梦令》的意境时,可以借鉴五年级《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年级《荷花》等课文,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中情趣,习作内容也生动、充实了很多。五年级下册习作四有一篇游记,没有外出游览经验的孩子们一筹莫展。这时,一位学生的创意让我眼前一亮,她竟然把我们学过的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串联起来,用流畅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把一篇游记写成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云雾缥缈的庐山,到千峰钟秀的黄山;从清脆悦耳的鼎湖山泉声,到黄果树的银雨洒金街;从蜿蜒的万里长城,到恢弘的秦兵马俑……文采飞扬,正气浩然。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好的习作来自观察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是我们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入微的心灵,是不会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农田里的秋收春种,庄园里的鸡鸭犬羊……都是不断涌来的“源头活水”。写五年级上册《秋天的落叶》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别致的“树叶时装秀”,他们把采集到的树叶做成精美头饰,赏玩、展示,把大自然给予秋天的色彩与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习作也是异彩纷呈。
2. 好的习作来自请教
老人是生活宝典,他们坎坷曲折的生活经历、丰富诙谐的语言积累是我们习作的良好素材。五年级下册习作《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我引导学生把自然现象与作物的生长联系起来,布置学生采访家中老人,整理记录。于是,学生们对风、雨、云、霜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山戴帽”……
3. 好的习作来自感悟
六年级上册习作六《采访家乡能人》,我们班分小组走进了各个村庄有名的养鸡大户、养鸭大户、种田大户家中,实地参观了这些较大的家庭产业,真切地感受了农村人的自强不息……学生骄傲与自信之情洋溢于习作之中。
三、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农村孩子的生活圈相对狭促,要在学生微波泛泛的习作中点缀一圈圈涟漪,换一种视角,便可以推陈出新,使习作饶有别致。
1. 语言上巧变通
六年级上册习作五《家乡的土特产》,很多学生写盐豆、大蒜等,却没有与众不同的风味。张同学以一句浓重乡音“想知道俺家乡的特产不?”开场,让普普通通的大蒜“土”出了味道,“土”出了特色,简单的语言表达方式的转化,不能不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2. 立意上出新奇
命题作文《迟到》,很多学生毫不犹豫想到气喘吁吁跑进教室,满脸紧张看着老师的“迟到”场面。换一种角度,“子欲孝而亲不待”,“爱”的表达有没有迟到的时候?因为胆怯而没有承认错误,一句“抱歉”有没有迟到的时候?立意上别出心裁,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还会酝酿出更多的情感。
3. 方式上敢尝试
六年级上册习作二《感恩父母》,很多学生是平铺直叙地作文,多少有些千篇一律。如果我们只抓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特别是在叙述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关系时,尝试用电话对话的方式组织全文,不就可以惟妙惟肖地把那份羞涩与亲情展现出来了吗?既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又简约、细腻地反映了人物的情感。
一、精心设计留悬念
悬念设置是小说创作中的惯用手法,能使读者吊起胃口,急切想知道情节如何发展、人物命运会怎样变化,这样就会让学生全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专心听讲,强化印象。比如讲授《沁园春·雪》一课时,可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资料。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应蒋介石之邀,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这期间,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曾受邀到毛泽东住处,在交谈中,毛应柳之所求,遂将一九三六年所做词《沁园春·雪》书赠与他。柳亚子曾自视清高,在读了毛泽东词后,惊叹不已,称毛泽东“中国有词以来第一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词一经刊出,重庆《新民日报》也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立刻引起强烈反响。于是国民党内部很是惊诧,秘密组织了一场作诗填词“大比武”活动,以期在气势上压倒《沁园春·雪》。也许是相关人士才气不足、自愧不如,接着此事也就不了了之。那么,这首《沁园春·雪》表达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怀,有什么精妙之处呢?在这样的情境设置下,同学们自然就会被话题所吸引,急切想得到答案,相信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会令人满意的。
二、演示直观印象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手段,再加上绘声绘色的表演,既简便易做,又直观形象,而且印象会更加深刻,让学生终生难以忘记。如:“虐”字音为nüè,部分学生写习惯了,写成了“”字(查无此字),订正后学生依然如故。我先让学生查证理解词义,具有“残暴,凶残”的意项,组合词语如“暴虐”、“虐待”。再细究字形,“虐”有虎字头“虍”和虎的爪“”组成。联想起虎发怒施威时必会爪向外抓扑,绝不会抓挠自己,这时我就顺势演示,模仿虎的凶恶样子,怒吼着双手向前扑抓。反过来双手向自己脸部抓挠还会有凶暴之意吗?学生会意,哄堂大笑之余,这个“虐”字就会在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三、委婉鼓励树自信
处于青春期过渡期的少男少女们,有时情绪不稳定,甚至很是低落。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及环境的影响,师生间会产生逆反心理,有时是敌对情绪。这不是偶然一次的晓之以理就能解决的问题。此时,作为教师,千万不能说出讽刺挖苦及歧视话语,而应该因材施教,去发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找出其身上的闪光点来,以鼓励为主,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树立信心。
曾记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先生面对一个十分顽皮的黑人儿童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黑人孩子,他的衣服不再沾泥土,说话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板走路,以后四十多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他终于竞选获胜,成了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的名字是罗杰·罗尔斯。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个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成功的人士,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的,信念就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
还记得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先生的一节公开课上,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说“我认为……”,宁老师在点评时指出:“这个答案尽管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我更欣赏这位学生,他有鲜明的个性,有自己的观点立场。”与会老师们的阵阵掌声是给宁老师精妙语言的肯定,更是给这位学生的热情鼓励。
四、生为主角,师乃观众,师生互动,携手进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其核心即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兴趣学习。生动的课堂教学本应交给学生们,学生是主体、主角,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老师是配角,是观众,要积极配合、热情服务。如在学习九年级语文教材戏剧单元时,我只是引导提示,由学生们预习准备,分角色登台协作朗诵文本,把握剧本情节、人物性格,体会矛盾冲突,依人物动作及自身台词去注意情感抒发。诵读后再让每个角色谈感受和认识,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进而更好地理解了剧作家的喜怒哀乐和创作思想。这样的一节课,学生不仅积极参与,而且全部身心投入献计献策,既培养了实践能力,也锻炼了合作能力,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可以说是学有所得、乐在其中。
五、音色光电促进,学科协作提高
推进教学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色光电等多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教案,力争做到既专又博,也可临时聘请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辅助性教学,甚至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进行基层现场实践,全面让学生亲身感受,真正体验生活,以便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譬如讲授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时,可播放乐曲《中国心》,让学生深深品味“洋装虽然穿在身,……无论何时何地,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进而激发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思维方式训练多样化
思维的训练是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学校作为为民族、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始终放在第一位。创造思维是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创新的世界中,又被创新世界推动着,不断前进,不断创新。但是,在一些人眼中,创新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创新的灵感似乎是极其偶遇的,如同彩票中奖一样,而我认为则不然。倘若你能去充分联想、丰富想象,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关注周围的一切,你就会发现,灵感无处不在。初中教材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文章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创造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实验对象,创造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由此看来,只有敢于创造才能有新成果。“蚕食桑所吐丝,非桑也。蜂采花所酿蜜,非花也。”晋书法家王羲之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勇于吸收并发展,成为千古“书圣”。战国时赵括“纸上谈兵”,死搬教条,长平一战致使赵国四十万人马全军覆没,教训是惨痛的,是沉重的。
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的信息、形成新理念、产生新的设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否定老师的甚至是权威人士的判断和观点,敢于奇思妙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营造学生敢于提问题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欲望和创新精神,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七、作文教学有规律,循序渐进再提高
1、作文前,同学们应打好基础,多阅读多观察,勤思考勤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体裁的练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2、写作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辅导学生,对于命题作文、半自由命题作文、话题及材料作文等都必须努力思考练习。可依下列步骤进行写作训练:(1)审清题意;(2)立意选材;(3)构思组材;(4)列出简要提纲;(5)行文贯通,一气呵成;(6)修改润色。
3、作文批改和讲评。教师要认真批改,注意点评与面批结合,尽量找出优点多鼓励,不足处要有的放矢,并且要作好批改记录。每个学生的优缺点都要在作文讲评时做好总结,然后推荐学生范文进行讲析。对部分学生,可让其谈写作感受、心理变化历程、目的和认识,找出得失重新写作再提高。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及报刊媒体的征文活动,目的在于参与,多一个交流练笔的机会,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老师不应站在岸上指手画脚,更应下水作文。无论诗文赋对,都可即兴随堂记下自己的人生感言、哲理思考,这样做对学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次,我突然想起昨晚梦中飞车惊魂,即兴赋文《飞车惊梦》粉笔书于黑板:“汗淋漓,心颤动,惊觉梦,犹记驾车失控。叹人生,莫论薪水少,休怨低职称。安步当车无忧患,环保节能倍轻松,来回自在逍遥,往返观光览胜!吾辈纵有千千万,也不要‘蓝鸟’、‘宝马’、‘雪铁龙’,下个五年规划再订。”幽默诙谐的语言文字,引来同学们阵阵掌声,这是给我的最大鞭策。
【我的教学观小学语文】推荐阅读:
我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01
小学语文教师内观策略的创新07-20
观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心得体会11-22
我的小学数学教学感悟10-2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09-12
小学语文复式教学06-06
小学语文恐龙教学12-12
小学语文教学名师06-06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6-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