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策略(通用9篇)
一、阅读顺序的多角度
阅读顺序有以下三种:循序阅读;变序阅读;以点带面。根据课文特点和个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
(一)循序阅读
所谓循序阅读,指的是按文章的写作顺序沿着作者的思路去读。阅读时,要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深入地阅读。每篇课文都可以用循序阅读的方法。
(二)变序阅读
所谓变序阅读,就是不按课文的写作顺序,而是先抓住结尾句或文中的重点句、过渡句,然后串联全篇。篇末点题(或篇末有深刻内涵的语句)或文中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的文章,可以先抓住结尾句或过渡句,然后串联全篇,这就是变序阅读。变序阅读,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如,《一夜的工作》可以抓住篇末点题的句子“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串联全文: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我”有什么感受?《赵州桥》一文的教学,可以先抓住“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过渡句,然后分别找出写“坚固”和“美观”的语句加以领会。
(三)以点带面
所谓以点带面,就是抓住文中可以拎起全文的关键词句,然后把全文的主要内容串起来。如,《桃花心木》一文,通读全文以后让学生想想:课文中哪个词语最重要?找到“不确定”这个词语以后,再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不确定”?应该怎么做?(老天爷下雨“不确定”,给树苗浇水也应该没有规律;遇到生活“不确定”,要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从而使阅读重点更加突出。
二、阅读方法的多角度
(一)朗读涵泳
所谓朗读涵泳,就是书声琅琅的朗读和揣摩体味。朗读,能得语言的声韵之味、情趣之味;揣摩,能得语言的思辨之味,体会到语言的表达之美。如,《向往奥运》一文激情飞扬,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奥运精神的向往。此文又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应引导学生很好地揣摩体会。如,“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作者却在篇末独立成段,戛然而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为什么用上“终于”一词?通过对课文的揣摩,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申奥成功的不容易,而这一天终于到来时,作者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作者激情潮水般的倾泻。
(二)疑问思辨
疑问思辨,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和通过分析比较解决问题。首先是从疑入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由题质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其次是带疑读书,要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书,找到答案。
(三)比较阅读
比较是认识一切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体味文章的表达之妙的方法。
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中遣词造句的比较,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同别的文章的比较。如,《荔枝》的结尾句是“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可以让学生想想去掉这句话和保留这句话,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有了这句话,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能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没有这句话,表达的效果就差得多。又如,细节描写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把课文中描写母亲吃荔枝的一段话同概括地写的话(后面的一段话由教师设计)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真切地体会到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毛泽东的咏梅词可以同陆游的咏梅词比较,体会毛泽东的伟大胸襟。
(四)表达阅读
表达阅读,是进行精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将阅读内容、阅读所得等表达出来,以促进阅读、深化阅读、增强阅读效果。表达阅读包括口头表达阅读和书面表达阅读,二者均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
口头表达可以是复述,可以是模拟导游,可以是模拟采访,也可以是模拟辩论。如,学习《林海》,可以模拟导游,介绍林海风光;学习《凡卡》,可以模拟采访,采访凡卡的学徒经历;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进行模拟辩论:是“赞赏的爱”好呢,还是“严厉的爱”好。书面表达可以是缩写,如,缩写《十六年前的回忆》;可以是扩写,如,扩写《放风筝》的第二自然段,把想象的风筝写出来;可以是续写,如,根据《穷人》的结尾续写;可以是仿写,如,仿写《匆匆》文中写时间的排比句;也可以是写读后感、导游词、采访手记,还可以是将课文改编成小剧本。
(五)学科融合
情节性强或对话多的课文,借助表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于形象性强充满画意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画一画,通过画画,可以进一步激活形象。例如,《少年闰土》对话多,适合演一演;《燕子》则画意浓,可以画一画。
三、阅读角色的多角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的换位:或把别人当别人、或把别人当自己、或把自己当别人、或把自己当自己。
(一)把别人当别人
所谓把别人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尽量不带个人的主观色彩,尽可能客观地理解文本的原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如,阅读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读,了解每一部分的意思;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想一想,究竟文章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这就是“把别人当别人”,这是提高阅读能力最基本的训练。
(二)把别人当自己
把别人当自己,就是阅读的时候,要把自己摆进去,想象文中的一个人(或作者)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想、怎么做、会有什么感受。如,《小抄写员》,可以把自己摆进去:假如这位小抄写员是“我”,蒙受那么多的委屈,还能坚持下去吗?通过移情比较,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小抄写员对父亲有多深沉的爱,对家庭有多么强烈的责任感。
(三)把自己当别人
把自己当别人,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想象我自己就是作者,根据作者的描述,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去体验。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文中有一段话描写经一个孔隙从外洞进入内洞的感受。在阅读这段文字时,教师可提示学生:你就是“作者”,船就要拉动了,请凭借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验作者的感受。又如《荷花》一文,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池塘里的一条鱼,小荷上的一只蜻蜓,想象它们看到的情景。把自己当作作者或文中的一个人物,然后凭借文字描述去体会,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四)把自己当自己
把自己当自己,就是保持自己的本色,假想在文章所描写的情景中,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唤醒自己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如《古井》,学完课文以后,可以“乡亲们,我想对你说”为题谈谈学习体会;《登山》一文,可以“假如你和列宁一起去登山,你会怎么做”为题,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学习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教师要经常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教师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理解,教师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不应简单地以教师的标准答案去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教师若是仅从自己教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不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不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就会熄灭学生的智慧火花,扼杀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学会正确学习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从课文的阅读提示入手,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思考阅读提示中都有哪些内容,以此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语感,并以此为契机,进而引领学生理解字、词、句、段,掌握课文重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师还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课堂训练。
四、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往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担心学生弄不懂,因此总是试图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讲授,不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提问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低效的。高效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这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天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不管什么问题都让他们提,以调动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课堂的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文本间相互渗透的一个过程。而教师在教学环节要全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对学习模式予以相应的引导,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及自主性,而教师要发挥其指导的作用。文章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给出几点有效的策略,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构建情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有效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样是学习效率的原动力。所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差异化特性,掌握学生思维模式的兴奋点,利用相应的途径构建与教学相关且有趣的教学情境,构建和谐愉悦的学习空间,从根本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得到切实的情感体会。
二、合理地运用评价去深化阅读
评价激励可以有效地深化阅读教学,而且,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附于教学评价,同时,教学评价不管是在课堂或者是在课外都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实施差异化的评价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阅读程度。所以,针对其阅读水平,教师要予以不同的评价。作为教师要掌握课堂评价语言的尺度,在教学过程通过文本的中心思想实施相应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构建一种和谐生动的语境,让评价语言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从而激发被评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且都可以对阅读产生兴趣。
三、读、练进行有机的结合,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体会与感受,或者只是一味地进行阅读,学生同样会缺乏相应的阅读能力,那么语文课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语文课要将“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读”和“练”进行有机的结合,在课堂过程做到以读为本位,读练穿插进行,才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累积语言,从而体会其深层次的语境,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深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余刚.口未发声先明义,文未出口先有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0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10.
[2]司绍喜.浅谈“愉快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
酒泉市北关小学 周燕玲
语文教学的练习应该是和谐共生,相互交融,让阅读的过程成为训练的有益载体,让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练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乐趣,提高能力,发展自己。《成吉思汗》教学片段一
师:我们了解了鹰一次又一次地打翻成吉思汗的杯子,而成吉思汗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走进课文,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还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句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
师:你能不能把这些词语读一读,读出你的这种感受。生1读词语:打掉 俯冲 撞掉 撞翻 飞扑 扑掉
师:它的动作为什么一次比一次猛烈呢?同学们,如果你此时就是那只鹰,你想象一下它会是怎样想的?
生2:如果我是那只鹰,我心里想:“主人,那水有毒,不能喝!” 生3:如果我就是那只鹰,当看到主人第二次接水时,我心里想:“主人哪,你为什么不听呢?那水不能喝,快倒了”。我读一下这一句:这只鹰又俯冲下来,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
生4:如果此时我就是那只鹰,我看到主人第四次接水时,我心里会想:“主人呀,你难道真的不要命了,那水真的有毒。”
生5:主人啊!只要能救下你,我愿意你拧断我的脖子
生6:主人,我一定要救下你,以后遇到事情一定要多想一想 师:说得好,谁来读一读这句。
生7读: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里的杯子。师: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体会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鹰呢? 生8:忠诚。
生9:忠心耿耿。
师:那怎么读这四句呢?请同学们先自渎。生自读。指名读。
师:你读出了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心情一次比一次着急。我们也来像他一样读。生齐读。
(评析:读中练思。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苍鹰的心情时,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描写鹰碰掉杯子的语句,此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合理想象,让学生站在鹰的角度去想去体验鹰的动作一次比一次猛烈,学生兴趣盎然,从而想象出鹰的心理活动,体会到鹰的忠诚和成吉思汗的冲动,为后面成吉思汗的懊悔不已作了厚重的铺垫。这样在读中练思,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点拨者:点在难点处,导在疑点处,解在错误处,使学生豁然开朗,学生真正成了课
堂的主人,主体地位也得到了真正落实。《成吉思汗和鹰》教学片段二
师:当他发现了鹰撞翻水杯的秘密时,成吉思汗犯意识到自己犯了不能挽回的错误时,联系上下文说说他失去了什么? 生1:他失去了一个亲密的伙伴。生2:他失去了一个勇士。生3:他失去了一个向导。
师:此时成吉思汗也认识到了自己杀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而是杀了一只什么样的鹰呢?(联系全文)生1:救了自己命的鹰 生2:能干的鹰
生3:训练有素的鹰 生4:本领高强的鹰 生5:忠心的鹰 „„
师:如果把鹰看作是自己的朋友,那么成吉思汗杀了自己怎样的朋友? 生1:亲密的朋友 生2:宠爱的朋友 生3:忠实的朋友
生4:宁肯为自己去死的朋友......(评析:读中练说。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说当成吉思汗知道自己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时,引导学生说出他失去了什么?他杀去的仅仅是一只宠鹰吗?他杀去了什么样的朋友?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读课文,从阅读实践中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对作品中的内涵进行分析、揣摩,体察他们的蕴涵,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把课本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还说出了许多个性化的感悟,探究的活力充盈着整个课堂。)《成吉思汗》教学片段三
师过渡:盛怒之下的成吉思汗把忠诚的鹰杀了,当他明白真相后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两段,勾画出表示成吉思汗神态、动作、语言、心情的词句。生默读勾画。
师:你勾了那些表示成吉思汗神态、动作、语言、心情的词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勾画了“愣住”、“呆呆”。我体会出成吉思汗很后悔,很难过。生2:我勾了“懊悔不已”,我体会出成吉思汗杀死了宠鹰,自恨不该这么做。生3:我勾了“小心翼翼”,我体会出它进一步表现出成吉思汗的懊悔不已。师:你们体会得真好,谁来两段连起来读读一读,要读出成吉思汗懊悔不已的心情。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懊悔不已的成吉思汗。我们也来学习他读一读。生齐读。
(评析:读中练情。在进行最后两段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先默读勾画表现成吉思汗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再谈自己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去体验成吉思汗心情的变化,此基础上读出成吉思汗懊悔不已的心情。这样更有利于深入地
摘 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逐渐体现。而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 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对学生 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思考 方法 生活化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61-01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同样是 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 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学会思考,学会阅读
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能盲目的阅读,要带着问题阅读。在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认识不足,常常担心学生对课文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总是尽可能多的带领学生细致分析,教师讲授的比较多,留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机会比较少,造成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很差。要改善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探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避免提问的形式化。如果教师在提出比较难或多个问题后,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匆匆的结束学生的思考状态,就很难真正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多思善想,让学生大胆提问。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科学阅读,重视方法指导
当前社会,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以对阅读教学的关注最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提高阅读教学现代化方面,要依靠阅读科学技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首先,应强化阅读的“科技”意识,阅读是读者与读物的现实统一。其次,应把握阅读的双重转化原理,尤其要注意由“得意”到“及物”的转化,这是物化、表达的过程。再次,应该重视精读法、略读法、快读法。小学阅读教学应以精读为主,但应降低难度、降低要求。略读与快读是补充,在教学中,应三者综合应用。在阅读一篇课文的过程中,三者应遵循快读到略读到精读的顺序。实验证明,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行快读训练,一直延续到小学高年级毕业,不但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为此,作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科学阅读指导,从而有助于优质阅读有效开展。生活化阅读有效进行
在新时期下,我国一直致力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型,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改革,力求满足社会对教育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将生活融入教学内容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让学生能够将语文阅读文章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有许多内容并不是学生这个年龄所能接受和认识的,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大,以致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应当调整教学内容,多采用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比如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或是事件等。如此便能够激发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了解、倾听和认知。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的信息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通过文字来传递生活信息,学生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图画、文字等形式来进行体会。同时,教师可以用朗读的方式来向学生传达感情,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演绎课文中的情境,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从而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使其能够从文本中体验出生活。优质阅读评价有效开展
评价,很多学校,乃至教师往往忽略其重要性。然而,殊不知,教学评价对于教学的重要性非常之大。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育教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测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证。只有设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开展,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如何,才会拥有评价标准,即教学目标既测评教师的阅读教学效果同时也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教师阅读教学效果的测评一般是指在一节课或一篇文章的教学结束后,课程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阅读教学结果预期的实现程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是评价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准则。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反馈到到教学过程中,并及时调整教学措施或策略,纠正不当与弥补不足。阅读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收获是指学生以教学目标位参照标准,测评自己的学习水平是否已经达到目标设定的要求,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与策略。为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情趣”导航 扬阅读之帆 启学习之舟
坛镇小学 关莹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目光盯在课堂教学上,也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知激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使阅读成为“悦读”,阅读是一种享受。
杨屹老师“情趣”教学的内涵是: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的和谐统一的轨道。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可见,以“情趣”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上的导航,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导航,就避免了教学中只重语言训练,不重精神陶冶;只重机械分析,不重学习过程等近乎“残忍”的语文教学,保护好学生求知欲望和感悟的灵性,语文素养便会提高。对老师而言,在“情趣”上下的工夫是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趣因素,语言情趣的发挥,对认知过程趣味的体现。对学生而言,“情趣”体现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就是:觉得阅读内容有意思,想研究朗读;老师说话有意思,想听;阅读过程有意思,读、说、画、演皆想尝试;阅读结果有意思,愿意记诵;阅读体验有意思,是一种享受。情趣导航,以“趣”动“情”,以“情”促“趣”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好途径。
触摸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言亲密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放手让孩子们自由阅读,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引导,但以不干涉孩子自己的阅读为前提,可以表扬:“瞧,这个同学读得多入神啊!”可以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以点拨:“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十分有趣,找找看。”可以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将教师的引导作为一道道精心设计的佳肴一样,随着孩子阅读的进程,徐徐端出,完全是仅供孩子们参考,并不要求孩子回答,这样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干扰他的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如:苏教版三年级《掌声》讲小英是班里的残疾儿童,她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爱说爱笑了,生活充满阳光,告诉我们生活中人人皆需要掌声,人人都要奉献掌声的道理。我是这样处理的:释题时简单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获得过什么样的掌声,获得掌声后的心情和行为都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研读的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联系生活换位思考。学生静静地读,认真的划,情动于内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比如对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分层阅读的:学生首先在阅读中注意了“默默地”这个词语,我就让学生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这个词的认识,学生轻轻的读出了“静静地、悄悄的”的词语本意;然后想想“总是默默地”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想象小英都怎样“默默地生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作出想象:“六·一”儿童节不会看到她在舞台上的身影,课堂上也不会看到她高高兴兴举起的小手,选“三好学生”时同学们不会想到她„„请学生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读出“默默地”不被注意的感觉。继续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你愿意作一位“默默地”生活的人吗?为什么?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不愿意,因为太孤独(寂寞、痛苦、没信心)了”。此时动情的点拨:明明是花朵一样美好的童年,却听不到她欢歌笑语,看不到她美丽的笑脸,表面上默默地生活,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你会?学生的脸色凝重起来,此时,学生的朗读自然有情有味,水到渠成。随后的研读活动自然也有了探索的兴趣、有了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
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真正充分地、自由自在地阅读,老师只提供适当的拨云见日式的点拨,这是展开教学、让他们获得乐趣的一个前提。
2、师生共读,体验美妙的感受
当然,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除了上述的“边读边指导”外,时刻不要忘记了另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当孩子们在阅读时,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美妙的读书境界啊,它是一种更加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
二、课堂阅读教学掌舵,课外阅读学习是语文能力提高的动力 我们知道如果是把学生的语文能力比作是一只飞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它的两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先生也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而我所支教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为了较大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们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1)、榜样激励。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
(2)、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3)、展示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在班级内部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定期在学校展示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重点是要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a)、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
(b)、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
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c)、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今年神州五号飞上太空,振奋人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有正确的读书体验。
(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落实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1)、家校互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一定要争取家长的配合,督促、检查子女的阅读。
(2)、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中午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3)、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检查,互相提出修改意见,来自同龄人的帮助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三、积累就要经常运用,成为语文学习中的好水手
一、落实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旨在真正合作, 注重实效。例如, 在教学《林海》第二自然段时, 教师可让学生先自由阅读, 再独立思考。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哪一个特点是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通过自由阅读和独立思考,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岭’的特点是很多且温柔。”针对第二个问题, 学生有两种答案:有的学生认为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岭”很多, 有的学生认为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岭”的温柔。于是, 教师要求学生再次研读课文, 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后, 学生的观点逐渐集中于“岭”的温柔。理由有两个:一是“这里的岭的确很多……可是没有一座岭让诗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二是“大兴安岭的这个‘岭’字, 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因此, 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岭”的温柔。可见, 在教师的巧妙设问之下, 学生自由阅读和独立思考, 并将“自读自悟”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这样, 学生学得有兴趣, 小组合作有价值。
二、追求“以读为主”
“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让学生在“读”中生疑、成长、品味和生情, 进而形成独特的感受, 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谓“以读为主”, 即在研读课文时, 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读出自己的理解。例如, 在教学《军神》一课时, 当学生抓住“微笑一下”“平静”“汗珠滚滚”“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抓破”和“勉强一笑”等重点词语交流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刘伯承的勇敢 (拒绝麻醉后不畏疼痛) 读出来。这样, 学生在阅读中便能深深感悟。接下来, 教师可抓住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那句话 (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 引导学生反复读。在反复读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重读“真正”, 因为刘伯承是真正的英雄;有的学生重读“男子汉”, 因为刘伯承具有男人气概;有的学生重读“钢板”, 因为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有的学生重读“军神”, 因为刘伯承很有毅力, 不是神, 但胜似神。这样, 学生的感情逐渐升华。于是, 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心中的情感。
三、强化语言训练
为了强化语言训练, 教师应做到两点。
1. 注重引导, 不断积累
学生的语言表达体现其观察的角度、想象的空间和交际的方式,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的语言表达越发具体、形象和生动。例如, 在教学《春天的发现》一课时, 为了强化学生的语言, 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师:请大家选择一种景物或动物, 抓住它的特点, 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试着在小组讨论时把它说具体。
(小组讨论。)
生1:春天, 冰雪融化了, 小河里, 流水潺潺, 憋了一冬的小鸭子跳进河里嬉戏, 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子, 可爱极了!
师:请大家说说他抓住了小动物的什么特点, 是否说具体了?
生2:他抓住了小鸭子的顽皮、可爱的特点, 但是没有说具体。
师:你能不能帮他说具体?
生2:小鸭子有的大口大口地喝着清凉、甘甜的河水, 像吮吸着母亲的乳汁;有的伸出自己的长嘴巴梳理身上的羽毛;有的不时钻进水里, 试图捕捉小鱼。
师:谁还有补充?
生3:一群小鸭子追逐着鸭妈妈游来游去。忽然, 有一只小鸭子离开了鸭群, 虽然鸭妈妈大声喊叫, 但那只小鸭子不仅没有回来, 还故意伸长脖子呱呱乱叫。似乎它已经长大, 不需要鸭妈妈担心。
2. 紧扣教材, 扎实训练
语言训练的关键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 紧扣教材, 扎实训练。例如, 在教学《回声》一课时, 教师可设计三个教学环节。
(1) 填词解意, 初次训练
师:根据课文内容, 请在横线上准确填写表示青蛙妈妈动作与河水变化的词语。
生: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 扔进河里, 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 又一圈圈地荡回来。
(2) 观察演示, 迁移训练
师:请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 抓准关键词, 用一两句话描述老师的行为。
(教师拿起板擦, 擦掉黑板上多余的字, 又放回讲台。)
生:老师右手拿着板擦, 她先是从左往右横向擦黑板, 小心翼翼地绕开要用的字。接着, 她从上往下纵向擦黑板, 接近要用的字时, 她的板擦就躲开。很快, 黑板上多余的字被擦掉了。她满意地看看黑板, 然后把板擦放到讲台上。
(3) 联系生活, 延伸训练
师:回想自己生活中的某一刻, 抓住表示行为、动作的词语, 准确、精练地表达那一刻。例如:家里来客人时, 你怎样沏茶端水?教室的地面上有废纸时, 你是怎样做的?
生: (略)
教材为语言训练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内容, 既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 又让学生尝试语言练习, 还令学生形成语言技能。于是, 学生的语言表达越发准确、精练和规范。
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首好听的乐曲,序曲是开始,一出好戏总是从序幕开始。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是关键。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是否能够在课堂教学开始的短暂时间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考虑的事情。巧妙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迫切期待的心理。兴趣是动机的先导,是思维的源泉。课堂导入阶段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出多种形式的导入方法,以达到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目的。
歌曲导入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三年级苏教版第一单元《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采用1955年乔羽的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来导入,并插入北京北海公园的图片。孩子们一边听歌曲,一边看图片,对文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歌曲导入的好处有很多,孩子们刚从活泼的课件活动回到教室,一首优美的曲子能够让孩子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学内容和歌曲息息相关,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歌曲导入的方式独特新颖,瞬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好进入学习环节。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导入的方式。
单刀直入,直奔主题。这种方式的导入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适合中高段学生的阅读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和目标用简短的语言告知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明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也节约了很多时间。有的老师在导入时所用时间过长,学生听了半天没弄明白老师要求他们做什么,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容易招致学生反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加快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描写秋天的课文,课题是《北大荒的秋天》。课文中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北大荒的秋天的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知道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要学习《北大荒的秋天》中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北大荒的秋天。教师导入简洁,单刀直入,目标明确,直奔主题。在教学《桂花雨》的时候,教师也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桂花雨》的学习,回忆自己童年的故事。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效果很好。
充满魅力的导入就像磁石,把学生分散的思维快速聚拢;又如思想的火花,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成功授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生为本,提高学习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回归课堂的主体地位,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已经成为高效课堂的共识。教师要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尽量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新知,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是最基本的目标。教师通过教学内容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获得体验。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被动体,教师教,学生学。而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主动学习,遇到问题集体讨论,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比如在教学《三袋麦子》这篇童话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对童话的相关知识了解,结合本节课的课堂目标在做了简短的导入之后,将课堂目标出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目标要求,逐一完成。①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迫不及待、饱满、拜访”等,分角色朗读课文;②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理解故事中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并对他们的做法发表评价;③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讲故事,试着根据文中角色的形象,发挥想象,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
学生自学的过程需要15分钟,接着小组讨论,彼此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老师讲解的时间,更多的是把时间让给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并帮助学生一起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故事中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并对他们的做法发表评价。并试着根据文中角色的形象,发挥想象,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孩子们通过自己朗读,听同学们讲故事,老师点拨,很快就掌握了讲故事的方法(记叙文的几要素),然后引入情感,让孩子们很快进入到角色中。比如在引导学生了解小猪、小牛、小猴对麦子的不同处理态度的时候,要采用角色所在的段落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关键的词句加深学生对角色形象的理解。像在感受小猪的性格特点时,笔者抓住了小猪的动作,如“大声喊道”“舔了舔舌头”让学生体会小猪的憨厚可爱,笔者还引导学生关注小猪的语言,如“太棒了!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在拓展阅读中,选取《登山人》一文,也采用同一人物的内容对比读。
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角色,还能够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通过对阅读故事的技巧来进行写作训练,加强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都会遇到孩子们胆小、不敢大胆表现自己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因此,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帮助,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也是很好的方法。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每个孩子都是主角,都有机会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平台上展现自我,成长自我。
合作探究,提升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展示环节为例,以往教师一般将合作讨论的环节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忽略了展示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的重要意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的成果未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升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只有教师不断改进和丰富学生在展示环节的展示方式,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真正高效的课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发展。比如:在《三袋麦子》中,教师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设置几个角色对待麦子的做法,土地爷爷拜访看到的三个情景以及对这几个主人公的评价。学生通过对角色进行比较阅读,掌握每一个角色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住作品的主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充分的学习成果交流:
教师可以只出示一个表格,其他两个主人公的表格由孩子们自己根据这个表格来设置。这个表格就将课文中的几个主人公的故事、场景进行了整理,有利于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除了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课堂文本学习,还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文章当中去找答案,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延伸,培养自主学习
语文阅读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还要注重课堂的延伸。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一文根据教学目标,感受到瀑布的形态声音和壮美,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生机的赞美之情。教师要布置学生到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了解黄果树瀑布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收集整理。采用手抄报、作品展示、读后感等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大语文教学容量。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自学能力都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的培养,都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有的教师认为课堂延伸就是布置无休无止的课后作业,这是对课堂延伸的片面理解。所谓的课堂延伸,就是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阅读更多同类的文章,以获得书本上难以收获到的知识。比如对《黄果树瀑布》资料的收集,有的孩子从地理的角度收集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地理资料,有的学生收集了许多诗歌,有的还收集了照片、图片等。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展示、分享,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在三年级的教材《做一片美的叶子》中,有一个学习任务是要体会叶子的外在美和内在精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要求有点高。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到学习叶子一样做一个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最好让学生收集一些带有哲理性的句子来进行赏析,从而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次含义。比如:雨果——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布置给孩子们的作业,家长会帮助孩子查找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促进家庭和睦幸福的契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执行,关注学生阅读,通过童话、故事、寓言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生命,向往美好未来,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主人公的意识,还可以让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轻松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积极写作、正确表达等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
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
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
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
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
二、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
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
●同学们真行,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三、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一)、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呢?
1、.明确各阶段训练目标 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应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认读全篇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获得初步感受的过程。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未能深入,所以该阶段的认识是粗浅的,但是很有必要的。在操作上经常用的语言是:●大家已经能把课文读正确了,你知道本课讲谁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一件什么事情吗?
在深入读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读书形式,例如:朗读、默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等等,使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从容、充分、创造性地读书。
学生读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要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引导时,可通过品味有特点的重点词句等途径,让学生广泛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补充,交流阅读的方法和读后的感受。比如《画风》第5 自然段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怎么处理两个风字的读法,前一个风字音要重、长一些,后一个短而快一些,突出宋涛被小艺点拨之后的惊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小朋友的聪明与机灵。另外6自然段的“也”和8 自然段的“还”的读法也很有探究的价值。通过这些重点词语的研读,领悟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阅读后交流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语文知识方面的收获,可以是人文知识方面的认识,也可以是自己在情感方面受到的启示等等,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读中感、读中悟、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关于阅读交流在操作上可以使用下列语言:
●你们已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课文读到现在,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讲一讲好吗?
●同桌同学一起研究研究,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 ●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小节读给大家听呢?
●你最喜欢读哪里,先练一练,然后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读这一部分的原因?
这样的阅读教学,没有把情感体验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而是与三个层面的阅读紧紧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情感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感悟得以升华。
2.、重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关注儿童的想象世界”这是新教材中选文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想象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低段学生的想象丰富、独特,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时空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好办法。
如教学《画风》一课,引导学生想象:你还有什么办法画风呢?把你的画方法告诉大家;一年级下册2课《春雨的色彩》一课,启发学生想象:参加争论的还会有哪些小鸟?他们会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30课《棉花姑娘》一课,让学生想象七星瓢虫为棉花姑娘治好了病,棉花姑娘会怎样感谢七星瓢虫等等。
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
(二)、把画、唱、演等活动形式引进课堂,使学生体验阅读教学的乐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游戏。画画、唱歌、表演都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象《画风》一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画一画风,他为了画好,避免重复,肯定要先知道书中的小朋友已经怎样画了,这样也就达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23课《王二小》一课,学生对王二小这个人物并不了解,但歌颂他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多数学生却能哼唱,为使学生了解王二小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听录音跟唱这首歌,那委婉动人的乐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从前,他们很容易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在深入读文之后,再以这首歌的演唱结束课堂教学,升华学生情感,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24《画家乡》一课,课前,布置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乡的景色,了解家乡的变化,然后,把它画下来并准备介绍给同学们听。在充分准备之后,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所画的一望无际的田野、山清水秀的小镇,新颖别致的建筑……都会激起他们对家乡的无限热爱,经过孩子自己用心整理的语言也一定会使同学们受到感染。之后,再感知课文内容,知道文中几位小朋友家乡的样子,从此基础上,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家乡。
此外,像《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角色较多,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之后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教学的情趣与乐趣。
(三)、带领学生走出课本,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
“树立开放意识”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之一。生活处处皆语文,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比如今天姜老师把叶圣陶爷爷写的《我们知道》配乐朗诵给孩子听,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同时又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树立和落实大语文观。再如教学《柳树醒了》一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田野中观察春天里动、植物的变化,在教师引导下,按照课文的语言格式,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
这些活动可以说是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双基
作为低段语文教学,没有纯阅读的教学,应该根据课的具体特点落实相应的双基训练。
1、在阅读中识字。如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朗读生字所在的句子,特别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等。如本课的旗杆读qíɡān,杆是多音字。
2、在阅读中理解词语。有些词语单凭讲解、注释,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在阅读中演一演、比一比、读一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3、进行句式训练.象本课中的“风把旗子炊得飘起来了”一句,在读指导时把它换成被字句,与前面短句一起读,初步认识两种句式不同表达效果。另外可以抓住“他们在洁白的纸是画了太阳、房子、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句子对学生进行 “…在…还在…”的句式训练,把书上规范的语言转换成学生语言,让学生学会说话。
4、片段的仿写等。如二年级下册5单元18课《雷雨》在阅读雨前的景象后,可让学生仿铺排的写法,写出雨中的具体景象。
五、在阅读教学中构建起鼓励与评价机制
低年段学生不同于中高年段学生。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是很差的。他们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常常需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这一特点,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尤其现在,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兴奋,易于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课,做小动作等现象经常发生。
如故在课堂上构建起鼓励与评价机制,则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与自信心、责任感、自觉性、坚韧性都有很大的帮助。例:
●××同学在别人读书的时候听很真认真,奖励一颗认真星。●××端书的姿势真标准,奖励一颗标准星。
●你读的声音真洪亮,声音小的同学都来学学他。
●你站起来读书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还很有礼貌。大家都像她这样读一读。
●××在这节课上积极发言、思维活跃,大家真为你高兴。
●××在这节课上发言次数不多,但是一直在听大家的发言。会听别人的发言是更重要的学习。
对读书的鼓励与评价:
●他们读得怎么样,大家评一评(对评价好的,你也这样读一读;对评价不足的地方,再练习读读)。
●你读得真好。大家都像他这样读一读。
●你读书的时候,全班同学听得是那样认真,知道为什么吗?
●你不但听得认真,还能说出别人读书时的优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是值得大家向你学习的。
●你不但认真读书,而且还有独到的见解,是个会读书的人。这些语言的运用将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阅读的评价,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自觉性、坚韧性都会得到很大的锻炼。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推荐阅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11-14
小学语文有效复习教学策略谈05-29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策略背景06-03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09-08
“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小学语文)11-07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究07-10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习心得体会07-21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与教学策略》(讲义201209)09-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