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小学语文的写字教学(通用13篇)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是民族的艺术瑰宝,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是目前小学生的作业书写实在令人担忧,他们忘了写字要工整美观,书写的兴趣越来越淡,写字成了一件‚苦差事‛。而从夯实写字基础、诱发书写兴趣、坚持不懈地练习、多元评价等诸方面进行实践,则有利于改变小学写字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夯实基础;激发兴趣;多元评价
中国自古就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说法,书法家孙龙华先生也曾说:‚中国人要工工整整写好中国字。‛汉字‚音美悦耳、形美悦目、意美悦心‛,是世界上最具鉴赏价值的文字种类,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石,是民族的艺术瑰宝。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已不仅是练习一项技能,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炼,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且‚语言沟通世界,书法传承文明‛,那些千古留名的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等更证明了:写一手好字,终身受益‛的道理。教育部的一位负责人曾经说:‚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有义务要把学生的写字习惯培养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写一手端正的、规范的字。下面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浅谈写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夯实基础
1.规范姿势。在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开展学校写字教育若干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写字教育以‘双姿’教育及习惯养成教育为主。‛‚双姿‛即坐姿和笔姿,正确的书写‚双姿‛是书写质量的保证,因此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在学生每一次写字时讲解与强调‚双姿‛。据观察统计,我校一个年级段800多人中,‚双姿‛正确的不到400人,他们写字身体不端正,头和本子之间的距离太近,握笔离笔尖太近,拇指和食指存在对捏或
交叉握笔现象。因此,在孩子入学写字时要先教会孩子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让学生写字做到‚三个一‛,即眼离纸面一尺,胸离桌面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可把它们编成儿歌:眼睛离纸一尺远,太近容易变近视;手离笔尖一寸远,头正身直姿势好;胸离桌面一拳头,以防桌子压胸口;一尺一寸一拳头,三个一字记心头。握笔时也有握笔歌: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小拇指藏着。这样通过儿歌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写字的姿势,以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2.授之以渔。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写字,应先学会观察。小学生的知觉常表现得较笼统,感知事物细节的能力差,对结构复杂、笔画变化较多的汉字,尤其是形近字之间的细微差别不易分辨清楚,常常少点多点、少横多横、左右颠倒,掌握字形非常困难。在课堂中,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指导,在学写生字前让学生先观察字的偏旁结构、笔顺、笔画的长短、粗细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比例,做到心中有数,学会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引导学生牢记字形结构,成竹在胸后再动笔写下来。‚授之于渔‛,对学生学习写字是大有益处的。
3.重视书写。当学生观察清楚字形结构,了解了字的要领后,一定要进行实际演练。在书写下笔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是写字的‚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做到不动笔则已,动笔就要写出漂亮的字。教师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一定要巡视,让学生发现不正确、不满意的字一定要另起一格重写,尽量做到不用橡皮擦。同时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规范的字一定要及时纠正,力求让每个学生写出规范、漂亮的字。
4.教师范写。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特别是他们崇拜的老师更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范写来引导学生书写。在教学生字范写时,教师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都要规范、漂亮,在范写时一定要写在田字格中,要边写边讲清注意书写的要领。特别是对刚入学初写字的低年级学生,每个字的起笔、止笔,每个字的问架结构、穿插挪让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给学生一个美的标准。
二、激趣为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减负提质的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兴趣是关键。写字的过程是一个比较机械的过程,时间一长学生会觉得枯燥,容易疲倦,学习的持久性较差;再加上小学生年纪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因此,作为老师应该重视兴趣的激发,这是写字教学成功的关键。
1.创设教学情境激趣。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在情境中被激活。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引领学生走人情景中,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兴趣。语文课堂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创设儿童喜欢的课堂隋景,对培养儿童的书写兴趣有帮助。如:教学中给学生讲‚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怀素与禄天庵‛等古人练字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大书法家也是勤学苦练出来的,只要他们勤学苦练也能成为书法家。这样的引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
机,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
2.巧借汉字造字法激趣。‚立象以尽意‛是汉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汉字的每个笔画或部件都是事物具体形态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说,汉字总是将抽象意义会着于具体形象,让人‚视而可识,察而同见‛,惟妙惟肖地将人类千姿百态的一事一物呈现出来。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可以以还原本真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牢记字形。如‚哭‛字,‚口口‛表示眼睛,‚大‛表示人的形象,‚、’表示眼泪。学生通过学习记住了这个字,而且还感受到了我们先辈造字的艺术,会觉得学字写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组织游戏竞赛激趣。以游戏形式结合教学,富有童趣,能激起学生学习乐趣,使学生情绪高,兴趣更浓。如在教学藏锋用笔时让学生模拟走‚米‛宫,根据教师的口令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藏锋;在教学‚圆转‛时,让学生模拟小蚂蚁在纸上爬行,使学生感受到了慢写圆转笔画的要领,从而能较快地运用到字的笔画中。就这样让学生在整节课上都保持‚动‛的状态,正好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动制动‛效果很好。
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
(1)以赛促练。每次作业进行面批,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把本次作业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等级。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以赛促练,让学生感到自己学有所得,成功的喜悦会带给他们无穷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激发兴趣。
(2)展示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的机会,如举办作业展,优秀作业拍照网络展示,开设优秀作业专栏,优秀作业传阅,书法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享受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书写不足的学生看到自己与优秀者之间的差距,以此来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兴趣和动力。另外在优秀作业栏里,为写字进步的同学另辟一角,把其取得进步的作业本和以前的作业本进行比较,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这样,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写字兴趣,全班出现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场面。
三、持之以恒
在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写字兴趣的维持和强化,使写一手好字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觉追求,一种美的享受,使练字、修身与巩固生字融为一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l制定可行的目标。目标对取得成功很重要,它就像导航灯一样在我们心灵深处指引我们前进。然后根据远期目标,要制定明确、可实现的具体学习计划,要严格执行。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目标:低年级要求写端正,向整齐靠拢;中年级能写整齐,向美观发展;高年级把字写正确、美观,还要有一定的速度。
2.遵循练字的规律。小学生学习汉字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训练学生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低年级重示范,在教学生字时,要注重每个字的笔画,写字姿势的指导,手把手地教,力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基本功。中年级的学生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应该让学生重点观察分析字形,注意字形的组合、搭配,在生字教学中选取代表性的字进行指导,以达到以一带篇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基
本掌握了写字的规律,就放学让学生自己去写,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指导,对易错的字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
3.学会利用时问。许多人总埋怨练字没有时间,其实是他们没有利用好时间。我的座右铭是:‚要做时间的主人,永远不要作时间的奴隶。‛除了写字课时练字,平时的书写就是一次很好的练字机会。学生虽然上写字课的时间不多,但平日写字实践的时间相当多,如:语文课识记生字时,带他们把难写的字认认真真写一遍;理解词语时,要求孩子们把近义词或反义词端端正正写在旁边;感悟课文时,先写后说;课堂上勤做笔记,看课外书认真做批注,好的词语、好的句子还要大家共享,摘录在书上。这样做既加深了理解,又积累了词句,还训练了书写,真可谓一举多得。只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点滴时间,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问架合适,行款整齐。
此外,教师积极的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良药。有专家说:‚对学生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而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简单肯定或否定。‛而多元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评价的内容多元、参评者多元、评价的形式多元等方式在操作中效果明显。
写字教学是一个长期性的教育,在减负提质的大环境中,只我们做有心人,发挥教学中的有利条件,为他们创设各种平台,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规范学生的写字,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书写的快乐,就能让浓浓的墨香散发自课堂。参考文献:
[1]庄义友,熊贤汉.汉字与书法艺术.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元建.书法与书法欣赏.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1. 背诵的重要意义。
1.1 背诵训练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描写精彩的片断,只朗读几次,学生印象不深刻。必须熟读成诵,学生才能内化和吸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2 背诵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言文学训练有积累、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语文教材充满了优美的语言,学生要把书面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必须积累语言材料。学生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进行吸收和储存。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加强背诵训练对提高写作能力的影响。
1.3 加强背诵训练是提高学生记忆力的有效手段
记忆在人的生活和实践中有重大的意义。心理学家指出:如果没有记忆,人们就无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更无法把先后经验联系起来,如果不能把经验保留下来,那么任何教育,任何发展,不论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都是不可能的。学生的记忆力不是自然而然发展的,而是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背诵,就是凭记忆读出。在阅读教学中经常进行背诵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记忆力。如让学生背诵《海底世界》一文时,我紧扣海底“暗中有光,静中有动”的景色特点及海底“动、植物、矿藏”等物产丰富的特点,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板书,观看多媒体课件来背诵课文。结果学生很快就把课文流利地背诵出来,而且牢牢记住海底就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 背诵应从一年级抓起。
我们在一年级教学时往往只注重拼音、识字教学,忽视朗读和背诵指导,认为这是以后的学习任务,岂不知,六、七岁的孩子,记忆力相当好,可塑性强,如果从孩子学汉语拼音开始,老师就相当重视地进行规范的朗读训练,学生不顿读、不唱读,学习正确、流利,按意思表达一定的语气,然后稍加引导,就能熟读成诵。如此循序渐进,一丝不苟,六年坚持训练下来,必然会对他们的语言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3. 在教学中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结合起来,以有意识记为主。
人们的许多知识经验是在无意中自然而然地记住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学儿童的无意识记。适当安排,利用得法,可以使学生少花力气也能巩固知识。无意识记对于教学工作是有作用的。如难度适中而新颖的题材,令人感兴趣的东西,激动人心的生动形象的事件,以及多种感觉参加认识的对象,等等。都不需要学生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便能记住。
但是光靠无意识记不能保证小学儿童获得系统的知识,还必须有意识地记。而且小学儿童主要依赖有意识记来获取系统的、需巩固的知识。教师在讲课前,就应当根据本门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单元教学在记忆上的任务;要使学生知道应当记什么,记的牢固程度和完善程度;使学生逐渐学会根据教学任务要求有目的地、自觉地记住必须记住的东西。
教师又必须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结合起来,互相配合,交替进行。一般地说,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基本的知识,如公式、定理、法则、规律及关键性材料、重要论据、事实、历史年代等,向学生提出必须识记的目的要求,而对一些非基本的材料,则可以让学生通过无意识记去把握,不必加重他们的识记负担。
4. 优选背诵内容。
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把自己备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全部作为教学内容,尤其在背诵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优秀的学生喜欢的背诵内容。
第一要优选重要的段落。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诵读(朗诵和背诵)。在备课中,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要精心筛选优美的段落和句子让学生背诵。如《烟台的海》课文后没有要求学生背诵,但课文描写“秋天的海”这部分语文非常优美,让学生背诵这部分内容,使资源转化成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要优选重点的词句。事实证明,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备课时,教师必须认真挑选一些重要的优美的词句让学生摘抄积累下来,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如《黄山奇松》一文描写黄山松千姿百态的部分,“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这句话有动作描写,也有形象化的描述,老师可以让学生背下来,丰富语言积累。再如《九寨沟》一文,要求学生记住“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个优美的比喻句,并积累四字词语,学会怎样描述景色。
5. 增强学生背诵的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有的同学害怕背诵,总是担心背不熟、记不住,可能是由于多次背诵失败造成的心理压力失去自信心。针对这种情况,在背诵之前,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背出。如果暂时背不熟也不要紧,经老师和同学的提醒,印象会更深刻,使学生鼓足勇气、满怀成功的信心投入到背诵中,可大大改善记忆的效果。学生背诵完毕,教师要以多种方式予以肯定,即使是一次满意的点头微笑或者一阵热烈的掌声,也足以树立起学生积极的自我信念,增强背诵的信心。
6. 调动积极情绪,努力提高记忆效率。
一、保证有适当的写字时间
低段老师们普遍认为人教版教材教学任务重,书写指导来不及在课堂内完成,所以常常把书写放在课外,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巨大的识字量,所以就布置大量的抄写作业。据我们统计,一个生字,在语文书中抄3遍,生字抄写本中抄7遍,课堂作业本中练3遍,回家再在田字格中练一排(6遍),此外还有一些额外的组词等作业。那么,一个生字前后要抄写20多遍,难怪学生会因此随便应付,导致写字质量下降。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保证课堂中的书写时间,立求在课堂中完成新授生字的指导,并且把每课的生字分散在每节课中写,保证每节语文课都有10分钟的书写时间,让书写不再变成孩子的负担。此外,为学生的书写作业“减负”:把常规作业进行重组,如生字抄写本写5个组一个词;尝试自选作业,认为写的好的字,少写几个;认为难写的字,多练几遍等。这样一来,写字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每个字只练习10~2遍,学生往往乐意先完成这项作业,书写质量也得到提高。
二、教给写字方法
1.指导观察,形象感知
观察、思考、分析是模仿练习的基础,所以写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字教学的观察字形,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和笔画形态的特点,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静心研究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及主笔位置,了解竖中线、横中线,抓准最关键的是哪一笔,最难写的是哪一笔。另外,汉字是由抽象的笔画组成,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
儿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教师把笔画造型等编成儿歌,学生乐意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横”像“一”,“竖”像一根筷,“点”像小雨点,“撇”像扫把,“捺”像剑……这样,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又如,教学“皿字底”和“四点底”时,教师可编成儿歌:“皿字底,三竖一折间距等。写四点,大小方向有不同。写在底部宽而扁,牢牢托住真好看。”还有“三点水这样写,上点下提一直线,半点突出才好看。”“撇捺在上像把伞,在中像鸟飞,在下像支架。”“等儿歌又让学生将部首形状记在心间。生动的儿歌,准确的讲解,到位的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了起笔、行笔、收尾的全过程,书写汉字也就化难为易了。
比喻也是个好办法。例如:低年级小学生练习写字,竖弯钩是难写的笔画之一。引导学生观察图,借助鸭子的形象,就能具体地理解:写竖弯钩,“竖”像鸭子的头颈。细而长;“弯”是弧形,光滑圆润,像鸭子的胸部,又紧连着腹部、臀部;“钩”紧挨着鸭子的尾部。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竖弯钩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难写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
2.寻找规律,举一反三
写好一个字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教学时,我们不能只要学生照样子画葫芦,应该向学生指明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规律。在练字的同时积极开动脑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教“口”指导学生观察有何发现,学生即说“上开下合”,我紧接再问哪些字也如“口”字“上开下合”,这下,班里可炸开了锅,有的说“田”,有的说“四”,有的说“电”,还有的说“甲”……一连串的字从孩子们的嘴里冒出来,下次遇到同类的字,我们勿须多言了。又如,有学生提出“立”字做偏旁时,为什么“横”变成了“提”。我引导学生分析如果“立”字做偏旁“横”不变为“提”,那会怎样?学生很快发现整个字会极不协调,要么两部分相距很远,要么“横”穿插到右边部件里。进一步引入“禾、木、火、又”字旁的“捺”变成“点”;“提土”旁、“虫”字旁、“王”字旁、“耳”字旁的“横”变成“提”等,让学生比较偏旁所占的空间,再让学生理解相互避让、相互穿插的道理就水到渠成了。
3.“口说”“手写”结合,重表达过程
表达在阅读教学中司空见惯,但在写字教学中,却不多见。恰当地运用表达,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评价一下老师这个字写得怎样,说说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看了同学的字,你有什么要提醒他的吗?这些口头表达的过程,正是学生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把“手写”转化为“口说”的形式,它能督促学生审视自己的书写,通过对他人的评价,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三、指导姿势,养成习惯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而当前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主要表现在“三个一”大都不到位:握笔离笔尖太近;胸部紧贴着桌边;头偏向左侧;眼睛离本子太近。我曾随机观察、调查过本班和临近班级,发现写字姿势的正确率仅在5%—30%。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的做法是:
1.明确要求
小学写字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写字熟练的技巧,以便于日常。因此有几个要求:①正确。此为最基本要求。即把字写的合乎规则,遵守笔顺规则,不写错别字,不改变字形、不多笔少画。②端正匀称。即把字写得横平竖直、间架结构比例适当,笔画清楚。③整齐。即全篇字大小一样,行款人事科规则,字距合适,行距均匀。④速度。随着技能形成要求写字有一定的速度,但要与潦草有严格区别。总之,写字要求就是要做到“对、好、快”三者结合起来即所谓技巧。用较短时间写字而笔画结构正确、端正、行款清楚整齐,就是小学写字教学总要求。
2.编写儿歌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儿歌。如:“写字时,要做到:坐姿:头正、身直、脚平;握笔:摆好‘三个一’,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让学生熟记成诵。“一抵二压三衬托,指实掌虚腕灵活,角度适宜方向正,笔画轻重需琢磨”简明扼要的口诀帮助学生巩固。
3.课堂强化,方式多样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为了巩固正确的姿势,在课堂中,老师们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强化。我创造了富有童趣的手指操,让学生在写字间隙运动手指,放松关节,提高写字质量;利用学生的力量,评选“写字督察员”,相互督促写字姿势;在课堂上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学生写字时给姿势打分,正确的姿势根据坚持的时间长短在作业本上点红点,错误的点黑点,写字结束时,再根据书写质量和姿势两部分打一个最终的成绩。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练习写字“双姿”,学生写得轻松,好习惯也逐渐养成。
4.榜样鼓励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
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将军》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 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奠定了基础。
一、努力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现状
1、教师要善于用“我认为”。语文在中学所有学科中内涵最丰富,发挥空间最大,也最需要教师有思想、文化底蕴。对于课文的分析、理解,本来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一千个人读《哈姆莱特》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说的是文学作品的理解,在以文学作品为主的语文教学中,这一点也完全适用。既然如此,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分析,那是编者的认识理解,只能做我们教学的参考,绝不能成为教学的依据。课堂上,语文教师必须善于使用“我认为”,以深入研究为基础,谈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同时,可把各家各派的观点、看法摊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没有唯一的结论,需要自己去分析、去研究,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引导,让学生人人从独立思考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久而久之,学生的怀疑精神就会得到培养。
2、进行“研讨式”教学。所谓“研讨式”语文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系列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就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自主地交换意见,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综合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大家都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探讨、争论为手段,宽松和谐,气氛热烈。通过研讨,促成思想、观点的碰撞,从而互相启迪,把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也就为培养思想者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必须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不会茫然无措、漫天刷浆。如:形式性发问,即对于一个句子或一个命题或由这个命题所表达的思想和结构针对句子的关键词提出问题;联想式发问,即用近似、相似、相关、相当的词语去替代并作为疑问提出或对相距较远的问题加入想象成分进行提问;异向性发问,即从相反方向,使用“无”、“不”、“反”等词提出问题;反思性发问,即对命题的前提,尤其是对隐性前提的质疑,进而产生问题。
4、激励学生质疑。“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在提出疑问的同时不断地加深。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多加鼓励:当学生踊跃地发表独立的见解时,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大胆地对名篇提出不同的看法、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教师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当学生提出一些有质量的问题时,教师应组织讨论……这样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地迸出火花,会学得更积极、主动。读书热情,其质疑的勇气和批判的精神会自然得到培养。
二、教师需要加强个人素养
1、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学习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不仅是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还有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知识。知识渊博,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质疑;倘若教师只局限于课本那点东西,学生提出课本以外的问题就茫然无知,又怎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现代教育倡导研究性学习,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许多新问题,接触到大量新知识,扩展到许多新学科领域,语文教师不能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就会被现代教育边缘化,从而无立足之地。
2、强化自己的人文底蕴。现代的中青年教师都经历过中考、高考,学校读书时,为应付考试而疲于奔命,根本没时间大量读书,特别是一些经典书籍;踏上工作岗位,忙忙碌碌,更不能静下心来读书。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我们又怎样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文明,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培养自我的批判精神。中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实施的也是应试教育,因此,教师自身就严重缺乏创造精神。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跪着教语文是必然的选择。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教师着手,教师首先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到:一是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汲取人类文化的丰富营养;二是要深入研究所教内容,绝不囫囵吞枣、照本宣科、拾人牙慧;三是要广泛收集资料,对比研究,特别是观点对立或有分歧的争鸣文章;四是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l”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明确目的,处理质疑、释疑的关系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概念时,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师:“(若有所思)是啊这正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研究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谁来口答?”老师的话既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发问,又唤起了全体学生探索的热情。
四、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
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要注意如一下控制:
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三是,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四是,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这些常识性的课文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提高读写能力的同时, 获得多方面的科学常识, 从而进一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 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思想。教学这类课文兼有语文教学和常识教学的双重任务,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把好这个“度”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要教好常识性课文, 首先要知道常识性课文有哪些特征, 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的普遍特征中, 抓住常识性课文教学的特殊特征, 使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收到满意的效果。常识性课文一般是以说明为主的文体, “说明”是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功能等特征做客观科学的说明, 使学生对事物有所了解, 从而获得知识。此类课文大致有以下特点。
1. 在故事中说明一定的科学常识。
常识性课文往往也有一定的故事和人物, 有一定的情节, 并运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这是为了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而采取的儿童乐于接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在妄言中以虚设的拟人、童话的方式来表述某种真实的科学常识。例如《院子里的悄悄话》就把两棵槐树比拟为祖孙两人, 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了年轮、树冠在记录年龄、指示方向、记录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又准确真实地传授了科学常识。
2. 在叙述中注意逻辑条理的清晰。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清晰的条理叙述比较难懂的科学知识, 学生易于接受。如《蛇和庄稼》一课中蛇吃田鼠, 田鼠糟蹋了不了庄稼, 庄稼得到了好收成, 所以为使庄稼丰收可以多放蛇;村里喂的猫多, 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 土蜂的活动就不会受到影响, 苜蓿是靠土蜂传授花粉的, 因而苜蓿就会长得好。这里的蛇吃田鼠, 田鼠吃庄稼和猫吃田鼠, 田鼠影响土蜂, 土蜂影响苜蓿的传粉, 这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3. 在表述中强调语言文字的准确。
常识性课文的语言准确、简明、缜密, 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选用词语、准确描述事物训练的好素材。教学中, 要抓住重点词语, 引导阅读品析, 感悟叙述的客观性, 领悟用词的精确性。常识性课文教学除引领学生穿行在文本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密林中外, 还应让学生借鉴和倾吐, 让学生在模仿中习得。
如《回声》中水波的“荡”回来和声波的“返”回来有着不同的含义。又如《爬山虎的脚》一课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通过“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反面伸出……”这些词句的描写, 就非常清楚准确了。再拿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来看, 课文中是说“一脚一脚”地向前爬, 而不是“一步一步”地向前爬, 这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里的“爬”是植物的一种生长状态, 不同于动物的“爬行”可见常识性课文用词用句的准确, 这要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4. 在阐述中运用具体的数据。
这样的例子几乎在所有的常识性训都能见到, 以表示科学知识的精确无误。如《太阳》一课中, 对太阳的“远”、“大”、“热”都有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表面温度有六千度”, “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等等。这样对事物的阐述具体、精确, 让我们感到科学知识的真实可信, 来不得半点虚假。
5. 在内容中具有特定的思想教育目的。
同所有的课文一样, 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目的, 而常识性更具有特定的、的思想教育内容:有的可培养学生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 破除迷信,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有的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热爱劳动的优秀品德;有的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有的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可见常识性训的思想教育, 在强化素质教育的当今有着特定的意义。
二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呢?
在语文教学中, 常识性课文有着如下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需要加强同知识的结合, 是基本要求。
常识性课文既是语文教材又是科学教材, 所以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学习知识;在弄清知识中学会准确、简明、有条理地表达。在重视词语概念教学, 特别是专有名词和科学术语的概念, 在不加深高难度的基础上, 结合课文语言和学生年龄特征讲清楚。如《新型玻璃》上的各种玻璃的名称原由, 要让学生理解。又如《琥珀》中的松脂球、琥珀等概念, 要让学生明白。在教学中要注意动作变化的关键性动词和表示事物本质特征的形容词。
要准确完整地讲清句子的含义。如《爬山虎的脚》中“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这里的“相当”是“大体”、“够得上”的意思, 不可用“非常”一词替换。要讲清句子的含义, 必须把其中每个分句的意思和相互间的关系讲清楚, 这样对全句才能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还要注意层次之间、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从知识的角度讲清课文的篇章结构, 这是有别于一般课文分析篇章结构的不同之处, 例如《海底世界》一课先从海底的宁静、黑暗、寂静引到深海中仍有鱼儿在游动, 有动物在发声;再写到各种海洋动物的各种活动方式;最后写到海底的地形引到动植物及蕴藏的矿藏。这样, 全文开始的引向和结尾的总述把全文联成了一个整体。
2. 加强直观教学, 是重要手段。
常识性课文中讲到的事物和知识, 大部分都不是学生常见和理解的, 教师又不可讲得过深、要求过高, 因此教学中的插图、标本、电视片、演示等均是我们常用的直观手段, 以使学生加深印象, 加快理解。如《曹冲称象》、《捞铁牛》等课中的有关浮力知识, 教师做适当直观演示, 可生动形象地解决学生关于“浮力”知识的难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的习惯。
3. 从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步骤, 是有效的方法。
因常识性课文是以介绍某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文, 每一段都有一定的知识要点, 只有把各段的重点归纳总结后, 才能选出一个条理清楚的完整的提纲。这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也便于学生清晰、完整地掌握知识的内容和体系。所以采取逐段讲读、小结, 最后作全文总结的方法, 是常识性课文教学中从部分到整体的有效方法。由于各段的知识要点很明显, 在教学中可放手启发学生自己在多读中去发掘、去总结。这种自读自学的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如《蛇和庄稼》、《鲸》、《太阳》等课都可采用此类方法。
总之, 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 体现理性思维的课程如数学、信息、科学等很多, 如果语文教学也过于理性化, 那么学生丰富生动的形象思维就会日益枯竭, 更何况语文本来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课程。语文课中的常识性课文, 要结合语文教学进行科学常识教学。这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要认真学习和研究, 既要遵循学习语文的规律, 又要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 让学生学得扎实牢靠, 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摘要:常识性课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介绍自然、天文、地理、历史、卫生、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一些文章, 这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对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 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有重要作用, 对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 此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泛泛地串讲, 教师费力费时, 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二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常识课, 忽略了语文基本功训练。因此, 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常识性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探讨如何把握常识性课文特征、如何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81-01
郭沫若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学生如果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大量的句式、大量的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任凭吞吐。由此可见,语文实际应用和语言积累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呢?我想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在诵读课文中积累语言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如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舞蹈,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文章写得优美,教学时我通过音乐的渲染,与展示的图画结合,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想想,表示看得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的词有哪些?这时语言的储蓄库被打开了,他们说:“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出神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凝神)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之后,我请学生“久久”“凝神”“深情”地看着荷花,想想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看后说:“我觉得荷花变活了。”“我仿佛看到荷花突然长高了。”“我自己好像也摇摆起来。”“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心里美滋滋的。”在此,我及时引导,课文中“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语言文字也写得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课文。学生此时诵读得有滋有味,将自己融入到优美文字之中,在诵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二、在理解品析文本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1、富有表达力的词语
如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描写山川河流,自然百态的词语,还有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学完每篇课文后,要鼓励学生把诸如此类的词语摘抄下来。如三年级上册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让学生把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和物产的词语找出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成群结队、美丽、千奇百怪、四脚朝天、富饶、可爱、飘飘摇摇、各种各样、绽开、相互交错……学生们在理解这些词义的基础上又做了摘抄,为以后的运用打下了基础。现在新教材的语文园地中还专门设置了“日积月累”这一版块,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起来。
2、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如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积累这类语言,不仅能使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表达,还能使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如学习《日月潭》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你觉得什么时候的日月潭最美、最吸引你?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品一品,记一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了课文的佳句: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
如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句子。积累这样的词句,不仅能使学生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如课文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中好多句子运用了这些修辞手法,在学习课文时,我先请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把这些句子摘录在本子上。学生们摘下了很多:“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又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句话语,简直就是一首首诗。不仅给人于美的感受,还会激起学生的灵感。
三、通过熟练背诵,促进语言的积累
小学语文应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下列活动:
1、每日背一句。低段学生可由老师选择一句简单优美的课內外语句、诗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背诵。
2、每周背一诗。教师每周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检查性地抽背,巩固性地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地同桌或两组对背,也可在课间背、课前背、放学背、路上背等。
四、内化课外积累
1、每天抽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说上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指导用词的准确,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也该主动的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跟学生进行交流,达到“共振”效果。
2、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积累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积累写几句或一段话。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始,而写字则是语文教学中挤出的基础,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训练。
语文教学 写字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始,而写字则是语文教学中挤出的基础,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训练。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匣子教学呢?
一、坚持五个教学原则,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
1、因材施教原则。
各班学生写字的基础水平不均等;同一班级的同学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运用教材时,力求结合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全体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个质的飞跃。
2、主动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效益与学生对写字的感知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感知就不可能有对写字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们在改革写字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强调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参与和感知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可以主要从新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综合渗透三方面来推进写字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3、示范性原则。
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教师一笔一画,一丝不苟的写字态度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要学生写好字,教师首先要练就扎实的写字功底,给学生做好榜样。学生就乐于模仿,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是教师的职责。
4、直观性原则。
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应避免繁琐的分析,尽量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制作些直观形象的教具,激发兴趣,帮助习字。我们应该知道,美不是讲出来的。
二、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策略
1、认真训练学生写字的基本功。
1)基本笔画
基本笔画笔笔过硬,才能组配成好字。因此,低年段写字教学的起始阶段,应尤其注重基本笔画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笔画的名称,观察笔画的外形,掌握每一个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和书写技巧。而对于一些相似的基本笔画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区别外形和书写要领的差异。例如:“竖折”和“竖弯”,从外形上看,“竖折”左下部拐角是尖锐的,而“竖弯”的左下部是圆滑的;从书写运笔上看,“竖弯”行笔至左下要顿笔,而“竖弯”则不需要。另外,像“竖弯钩”、“卧钩”和“斜钩”、“横”和“提”、“竖钩”和“竖提”、“横钩”和“横撇”等等笔画,都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
2)基本笔顺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书写。而基本笔顺的指导既要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又要在写字时加以提醒。笔顺又有一定的灵活性,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田、由”中先里头,后封口;“申、甲”则是最后写竖。
3)间架结构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由于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要注意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的字,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比较多样,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在每一次写字中,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的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
2、重视学生在写字活动中的独特领悟。
实践证明,写字能力的提高是一种主体从眼到手,由手及脑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指的就是观察鉴赏能力与实际的操作能力之间的矛盾。所以,在具体的写字操作教学中,教师除了加强学生书写方面的训练以外,还要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观察、分析、整体把握汉字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写字就是一种习惯――学生的字写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体观察、把握汉字的能力与书写习惯的养成。所以,一味地多练、多写实际上不符合写字教学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败坏了学生的良好的写字习惯,挫伤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所以,在写字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策略,应该把对汉字的 “主笔”分析和对汉字的“整体把握”的“皮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去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然后按照写好、写精的原则加以练习和比较,最后通过试着在平时的书写中运用来实现掌握的目标。这样既发挥了学生主体的积极作用,又避免了老师在细枝末节上的纠缠,使写字过程真正主体化、个性化、高效化、自动化。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是一篇切入点很小很实的文章,我也曾经关注过这个问题,但从来不曾想到这也可以写成一篇论文,而且能登上《中国信息技术》这样级别的杂志。这给了我一些启示:
1、本文虽然切入点很小很实,但他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是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
2、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个教师、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办学层次水平,往往也能在学生的这些学习细节中得以体现。如学生的执笔姿势以及写字水平。
3、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要能切实重视学生的学习细节。
一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庭里,我们都会看到许多中小学生在使用电脑键盘时不是十指并用,而是“一指飞渡”。虽然有些学生的这种“一指禅”有时也玩得出神入化,在键盘上飞舞得让人眼花缭乱,但无论如何还是比不上十指并用速度快,且难以做到不看键盘“盲打”,最终还落得个“旁门左道”之名,登不了大雅之堂。事实上,这些不同形式的不规范指法,其危害还是不小的。
首先,这种不规范的指法,其输入速度一般来说比规范的十指并用法要慢许多,而在信息时代,速度的缓慢有时就意味着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出局。这种说法可能对中小学生有些危言耸听,但当他们长大成人,步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后,严峻的现实就将摆在他们的面前。 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www.gzzongjie.cn/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其次,“一指禅”输入难以实现“盲打”。目前通用的键盘,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但直到今天为止,标准键盘还是我们的`首选。在标准键盘上,专为十指定位设计了两个定位键,只要找到这两个定位键,整个键盘的空间位置就被锁定,眼睛不用看键盘也可以飞速完成输入任务,这就为“盲打”提供了可能。能否在目前通用的标准键盘上实现“盲打”,是能否提高输入速度的关键。
第三,“一指禅”影响身体健康,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由于“一指禅”难以实现“盲打”,输入时需要眼睛在屏幕和键盘之间不断转换,不断地“低头一抬头一低头一抬头”,而且为了避免出错还需要死盯键盘和屏幕,这就十分容易眼睛疲劳和颈椎疲劳,从而影响正处于长身体时期的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第四,“一指禅”干扰正常的思维活动。“一指禅”不仅难以做到“盲打”,而且更难以做到“下意识输入”,需要人们通过感觉甚至思维不断在键盘上寻找所要输入字符的位置,这就必然干扰正常思维活动,甚至造成思维中断,灵感消失,创意失败。无论对于写作还是对于编程,这都是非常严重的损失。
第五,危害长远。有的人长大后,想戒除如“一指禅”之类的不规范指法,却由于久成习惯,难以改掉,因而十分痛苦。为此,有人在网上求助说:“我现在打字,键盘基本都是一只食指完成的,现在想正确敲打键盘,却怎么也习惯不了。怎么办?求助。好别扭啊,这样打字也不快。”
关键词: 语文教学;熟读精思;其义自现
不少老师往往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常常使学生陷入无谓的思考,进行繁琐的分析,加上过多的毫无价值的问题回答,表面上看,一节课学生参与其中,活动不少,而实际上学生是在瞎子摸象,跳跃思维。由于没有整体的感知,没有完整的思路,要不了多少天,课堂上零乱不堪的发言,支离破碎的回答,谁还能记忆犹新呢?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但在四十分钟的具体教学中,能真正科学的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的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却并非易事。即便是记住了,对于训练学生积累词汇,锤炼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又会有多大帮助呢?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读的位置多么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学生就会更加事半功倍,受益终生。深感遗憾的是,我们在教学中并没有特别重视读的训练,而是把功夫都化在了对课文的分析上,以讲代读,以答代读,造成了学生不会读书,害怕作文的严重后果。培养良好的语感更无从谈起。教学中,我大胆改进课堂教法,十分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愿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共商。
一、读书读书,贵在读熟
书声琅琅是古人传统的教学形式之一。因为它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是理解和记忆的先导,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试想,一个人读起书来,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它能对课文内容心领神会,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要使课文的“外部语言”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内部语言”,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深刻的沟纹,一般要经过20遍以上的朗读实践。在反复读,把书读熟的同时,学生眼睛看,心里想,嘴里念,耳朵听,许多器官同时并用,就容易把课文记得牢固,把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大家知道,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专家苦心孤诣的典范之作,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从遣词造句,到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由情感产生思考,从而受到品德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对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在讲读课文中,我们都以读为先,将读贯穿教学始终。
二、熟读精思,心知其义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充分说明读书一定要勤于思考,二者不可分割。为此,我们总是在学生做到了对课文能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地读,不过这时是带着问题而读,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读,哪是重点词,哪是重点句,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呢?通过一读再读,从而加深印象。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这篇课文以情感人,催人泪下,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无限爱戴,无限怀念的思想感情。但对于学生年龄小,了解总理事迹不多,所以总有一种隔靴搔痒之感。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首都人民为什么不分男女老少冒着刺骨的寒风,在长安街两旁迎送总理的灵车?他们等了多长时间?为什么用“焦急而耐心”这样的一对反义词哪?作者在向我们说明什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边读边想,情不自禁的回忆起自己学过的《一夜的工作》、《一个降落伞包》等课文。周总理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日理万机,艰苦朴素,关心下一代的高大形象随之跃然纸上,也肯定会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他们一下子把自己同总理的感情拉近了,原来总理就是这么一个为国为民操碎心的人。学生对周总理的爱戴,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三、方法科学,形式多样
多读固然知其意,但并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机械的、重复地读,要讲究方法,形式多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避免单调枯燥感。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提出要求,有目的地读。②教师以身作则,范读引领。③创设氛围,进入情境。④边读边想,再现情境。⑤重点地方反复读,品词品句,提高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⑥自读批注,边读边悟。⑦读写结合,相互渗透。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要占一定量的时间,教师要重视读的训练,要把学生读课文作为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这样,语文教学将不再是学生被动的抄写、组词、拼合词语、组装句子,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学生们通过熟读背诵而自得的充满灵性的感悟,是乐此不疲的探索,是充满了激情的有价值的创造。
参考文献
[1] 苏琼.体验性阅读教学“三环节”简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5)
[2] 兰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海峡科学,2009(04)
[3] 赵清华.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6)
一. 在读中感知、理解
理解把握好一篇文章, 必须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熟知的基础上。那么, 读是熟知文章内容最好的途径, 可朗读也可默读。在通常情况下, 朗读又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增加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既重视学生的读, 也重视自己的范读。首先不妨让学生试读, 按照自己的读法去读, 尽量读出声, 在有问题的地方 (如读音、读法) 做上记录。然后不妨抽学生读, 检查读的效果。长期如此, 可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且, 带着问题去读, 使学生读思结合, 可避免学生读书不认真、走样子。如, 在教学《黄河颂》一课时, 由于诗歌在语言上所具有的含蓄性、凝炼性, 学生对诗歌的内容难以把握, 我就在读上给学生以引导, 加强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如诗中的“望”字, 读时应声音延长, 以体现黄河的高远。“奔”字应快读, 以体现黄河水流速度之快, “掀”字应重读, 以表现黄河水势的浩大。对“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一句要读出黄河水的那种高低起伏的感觉。这样一来, 学生对诗中的语言就有了一种形象的认识, 多读几遍, 感觉也就出来了。找到了感觉, 也就有了兴趣, 对诗歌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
二. 在读中评价、创造
学有所思, 读有所得。强调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认识。对文章、文段的阅读, 学生在读了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 这也是衡量学生阅读水平的一个标志。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 由于课文本身故事性强, 学生有阅读的兴趣, 可采取自由阅读的方式先去感知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引发议论, 就一些词、句提出疑问, 让学生反复地去阅读,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当问到学生对“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 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一句的理解时, 就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理解。有的学生理解较狭隘, 只能就事论事。有的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经历去谈, 思维有所拓展。也有学生阐释得很精辟:“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追求, 并为之努力奋斗, 即使身处逆境, 也没有关系。”“是金子就会发光。”这样的学生在读上下了功夫, 跳出了文本自身, 不但对阅读内容作出了合理评价, 更可贵的是读出了新意。这也是语文教学中需要努力培养的一种能力。
三. 在读中体验、享受
一个人在成长阶段, 读到了他该读的书, 那是很幸福的。文章之美是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意蕴美的大综合。欣赏文章的美, 应经过由感性到理性, 由外部到深层的过程。学生通过朗读获得感性印象, 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热情, 最终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读朱自清的《背影》一课, 在读到父亲送我到车站并一定要亲自去给我买柑橘一节时, 更是让人感动、流泪。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文字, 描写了父亲艰难的动作, 一个可敬的父亲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读者心中。这样美的文章不去读, 不用心地读, 也就谈不上理解和掌握, 更谈不上对文章美的欣赏。在教学中, 我分别尝试了让学生慢读、细读、入境读等多种读法, 让学生逐步去体验, 得到美的享受。
四. 在读中提高、完善
很荣幸在这里与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交流识字和写字的教学,下面只是我在识字和写字教学实践中不成熟的点滴做法,与大家交流,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在识字教学中,我一直遵循着“多认少写,识写分开,识字提速,降低难度”的教学原则,努力实现着教学生识字方法,倡导学生自主识字,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一、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汉字难记是不争的事实。面对着成千上万的汉字,如何能省时高效、轻松愉快、持久不忘地识记,如何把枯燥乏味的识字变得情趣盎然。的确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识字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教给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
1、复杂字,拆合记,例如,识记 “嘴”字,左边口,右上此,右下角,合起来就是嘴。
2、从会意字中感受汉字的神奇组合,指导学生记忆汉字
教学汉字,如果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表象材料,按照字形特征进行理解记忆,能收到神奇的教学效果。你看,“聪明”一词,那个“聪”字,为什么是“耳、眼、口、心”的组合呢?并且这种组合的顺序很特别:“耳”占一半,“眼”在上方,“口”在“心”上呢?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意蕴啊!教学中,从字理的角度启发学生进行记忆,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有趣。我们还可以把人文教育渗透在其中,当老师说:“学习认真的小朋友耳朵专心听,亮闪闪的眼睛看老师,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把学到的知识记心间,将来一定有出息。”时,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会坐得端端正正的,神情专注地望着老师,仿佛在告诉你:“老师,我很聪明,将来我一定有出息。”这样,“聪”的字形、含义就会牢牢地铭刻在学生心间。
3、从形声字的组合规律中发现记忆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汉字中有80%是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启发学生时时处处根据形声字的组字规律进行识字,提高了识字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有趣的字,就让学生编儿歌、字谜和顺口溜记,这是一种根据汉字的特点,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幽默风趣,念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这个时候,学生乐此不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句句顺口溜产生了,如教学“雪”字“大雨落在横头山”, “一口咬掉牛尾巴”就是“告”;“两个王小姐,今天来弹琴”就是“琴”“ 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就是美…… 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5、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像 “采蘑菇”,“图词对应的贴词”,“白鸽送信”游戏,“识字大闯关”,“ 走迷宫”,“ 摘苹果”,“ 猜字谜”。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使枯燥的识字过程演变成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这不正是孩子们所期盼的吗?
二、让字义成为学生识记生字的载体。
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观演示法
如学习《躲雨》,理解什么是“垂头丧气”,我请学生上台表演,稍加指导,学生一看便知,无需多讲。
2、利用造字规律法
象形字要抓住字形与实物相似的特点,用分析字形或展示实物图画的方法来揭示字义。会意字要从分析字形各部分意义入手理解字义。例“三人众”,“田力男”、“不正歪”。“少力劣”“鱼羊鲜”“口木呆”“舌甘甜”。形声字,要抓住形旁来理解字义。如“ 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三点水”跟水有关。
3、在指导阅读中帮助学生识字
为了引导学生在课余进行诗文经典诵读,我校每学期都要进行经典诵读比赛,上学期学生背诵了《三字经》,本学期又背诵了《弟子规》,经典的智慧或先人的智慧语言不断输入他们幼儿纯净的心灵,必定会深刻地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他们会努力地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同时通过古文诵读,也大大地促进了学生识字。课外阅读宝贵的识字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竭,源远流长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随文识字,可借助汉语拼音,把拼音和汉字对应起来,发挥学生无意识记的作用,让汉字反复出现,达到识字的目的。通过反复阅读记住要认识的字,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扩大识字量。
识字教学是开放的。识字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我们决不把孩子禁锢在课堂,要让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中识字,让识字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早识字多识字,是真正开启阅读教学的金钥匙。接下来我谈一谈写字教学。
写好字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应形成的一种基本能力,为了让学生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从一年级开始就注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给孩子行之有效的写字方法,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一、激发写字兴趣
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经常讲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生动的故事,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起他们对汉字的喜爱。“墨池”的来历,岳飞“沙上练字”等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还利用表扬和竞赛的方式激发他们写字的兴趣。
二、加强写字示范的指导
1、端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在日常写字过程中时时寻视,时时提醒,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断强化和巩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加强写字的基本技能训练
写字指导要精要,得法,精要是,抓重点,抓关键,得法是难写的笔画要重点指导,做到指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还要注意克服逐字繁琐指导的弊端。
首先是加强基本笔画教学,指导运笔。主要是采取直观教学,加强示范,让学生掌握运笔方法,体会顿笔画则粗,提笔画则细;顿笔要慢,提笔要快;转以成圆,折以成方的要领。
其次加强写字方法的指导,
一方面由于汉字数量繁多,字型复杂,结构多样,笔画变化多端,仅仅靠教师 “蜻蜓点水”的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反复机械地抄写,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只有书写时,做到主笔突出,字才会越写越漂亮。中国的汉字多数都有主笔,主笔就是字中很长的笔画,特别主要的笔画。汉字中的主笔可以由长横、垂露竖、悬针竖、斜撇、竖撇、斜捺、平捺、斜钩、竖钩等笔画来担当重任。主笔是字的灵魂,把主笔写好了,字就写好了一半了。所以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认准并定准主笔,摆好副笔,做到疏而不空,重心平稳。例如教学“舌”字时,我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舌字,再说一说你认为舌字最关键的是写好哪一笔?学生通过观察会说:“写好长横很重要”。其实也就是让学生找到了主笔,接着问,你还认为哪笔重要,学生会找到压线笔。然后指导学生书写:首笔定位很重要,第一笔在上半格,竖中线的右侧起笔,第二笔长横,从竖中线左半格起笔,要写得平稳,不要太斜。第三笔竖在竖中线起笔,向左斜,下面的口要写得扁,而且两个竖要向内倾斜。如教学“劣”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写好劣字最关键的是要写好哪一笔。学生会说,要写好斜长撇最重要,它是这个字的主笔。在指导书写时,把这个笔画作为重点指导。
另一方面首笔定位非常重要。孩子们在格中写字,经常会出现:一是满格贯、二是小字缩、三是写在上半格、四是字写在下半格。主要原因是第一笔的摆放。第一笔偏上,字可能就会写在上半格和满格贯;第一笔偏下,字就可能写在下半格和小字缩。因而,第一笔书写决不可马马虎虎,而要仔仔细细地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再写下这举足轻重的一笔,为后面的书写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指导“鲜”“甜”这样左右结构的字时,我非常注重首笔定位的教学,只有这一笔写好了,字才能写端正。
最后,加强合体字的书写指导。
合体字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它们至少有两个部分组成,但几部分的组合可不是简单的排列、堆积、包含,而是有规则地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紧凑、不分家。两部分靠得很近的情况下,右边的笔画串到左边的空隙里,下面的笔画串到上面的空隙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含的姿态。如:指导书写“众“引导学生观察到第四笔捺变成了点,第五笔撇要写在点的下面。这样笔画穿插。使字写得更紧凑些。
如果把字看做人体,那么汉字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有头、有脚、有身了。观察比较起来就更容易了。左右结构的字非常多,字形复杂,书写难度比较大。比一比上面的两个头,下面的两只脚,看看谁高谁低。这样就做到了快速地掌握汉字的结构特点。书写左右结构的字,便会轻而易举了。举例如下:“甜” 头对齐脚对不齐。 “埋”“ 跌 ”头不齐脚不齐 。而上下结构的字,比较上下的大小、宽窄、高低,例如“劣”学生比较之后知道是上宽下窄,而“呆” “众”却是 上窄下宽 ,通过比较再写上下结构的字就会比例适当、形态各异。
【要重视小学语文的写字教学】推荐阅读:
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10-16
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道德心理教育10-27
应重视例题教学后的反思05-23
浅谈小学语文一年级写字教学10-06
初二年级数学重视教学交流工作总结11-16
重视教育的标语06-19
重视孩子的“任性”09-09
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09-13
重视培养高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