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工具标准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2017年我国财政部修订发布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引发了学术界与企业实务人员的广泛讨论。本文以我国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施行为背景,讨论了新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具体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利润的稳健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三方面展开研究,最后对企业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自身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新金融工具准则会计准则盈余管理

一、引言

2017年我国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以上三项具体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准则”)。这一系列准则的变更是2006年金融工具准则发布后一次重大的修订。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因为这项变更将会愈发减少瑕疵,为企业和市场营造更规范良好的环境,让我国的财报标准更能接近国际的相关规定,这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能够更加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变化。按照准则规定,新金融工具准则在2019年1月1日后,全面于A股上市的公司中施行,并且对于非上市企业如果想要提前执行持鼓励态度。随着新金融工具准则在境内外上市企业中推行适用,该准则的实施在公司实务中对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的影响也在逐步体现,并由此引出了此次的研究课题:新金融工具准则在实务中的施行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问题。

按照金融工具计量方法区分的结果,金融资产的定义与范围被有了全新的划分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摊余成本计量(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在新准则的修订尚未出台之前,旧准则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阐述和区分的规则更加不简单,与会计处理的一致性较差。股权类金融资产大部分能够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此当期的价格波动仅影响所有者权益而并不影响期末损益。并且这类金融资产只有在处置时才会确认损益,而新准则中这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变动一般都会在变动当期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引起分类变化前后期末损益的较大变动。在金融资产分类方面,新金融工具准则按经济业务中金融资产的角色与金融资产带来的现金流量作为划分金融工具的标准。区分结果为以上提到的三类核算。业务模式是通过评估金融资金获得合同现金流以及金融资产的销售的模式;而现金流量则是需要对合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合同现金流量(SPPI)测试来判断利息本金,这样的直观简化分类更加保障了会计信息的价值性和客观性。基于非交易性股权投资总是会变化波动,这三种核算的调动,专门为属于金融资产“非交易性权益工具”的处理制定了规则:根据非交易性股权投资的频繁变动的特点,企业可以选择将其由旧准则下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为当期损益(FVPL)或其他综合收益(FVOCI),这样避免了由于准则局限性而导致不必要的企业利润波动。当终止确认属于此类非交易性股权投资的金融资产时,以该确认时间为界限,此前的数额就直接从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转到留存收益,处置利得或损失在同一时间也会被转到留存收益。也就是说,持有该类资产的期间,企业利润表核算不会记录其公允价值变动和处置,因此企业损益不会被影响。除此之外,新金融工具还强调了会计处理中的减值性处理内容,根据预期信息损失情况对金融工具展开减值性会计处理。此项调整的背景在于我国上市企业由于金融市场发展和其他客观原因等的限制,对未来金融危机前期的预判较为缺乏。上市企业目前仍难以准确把握全球经济趋势,难以规避风险,故将损失处理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使企业的会计处理框架更具抗风险能力。对计提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已发生损失模型”已经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与新准则和当前经济背景更为契合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减值模型趋于严格的同时减值范围被一定程度上地扩大。新的减值模型有了更具前瞻性和更高要求看待会计信息的方式,要求金融工具产品项目在纳入新准则范围后逐项计提减值。

企业会计信息在与投资者相关的质量标准上存在两种标准,既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内涵:一是在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基于“受托责任观”的理论,委托人与受托人的经济关系决定了会计信息可靠性高于相关性,会计信息应该尽可能地精确;而基于“决策有用观”理论,会计提供投资决策有用信息的本质目标决定了相关性高于可靠性。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公众和学术界对于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的关注越来越高。会计准则作为人为制造的一种秩序,在现实商业世界中,带来的经济后果能否被利益相关方所接受。学术界广泛而言评判会计质量的最高标准,将之又名为会计域秩序,将其看作是比其他方面都要合理的评判尺度,在于它是协调博弈的结果,是各主体根据各自投入的资源、要素和与其相关的收益的衡量而做出的选择平衡。和其他无干预的经济模型平衡一样,它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需要监管与调节,对于环境的要求也更加严苛,就现阶段而言,我国距离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也缺乏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来支撑这一秩序的形成。因此,会计准则成为当前亟待完善的现实性衡量标准。因此,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实务工作的规范,意味着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衡量标准。

二、文献综述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发布与施行,给学术界也带来重大的影响,扩展了诸多与新旧金融工具准则下财务会计情况对比的研究思路。余芬(2019)指出,2017年新修订的金融工具准则在金融资产分类和减值方法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我国14家上市银行所披露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会计报表的披露方面,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使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增多,由此引发了会计错配、报表波动性增强、减值准备情况变多的现象。基于此指出:商业银行在应对新金融工具准则提出的新要求时,可以通过构建有效估值模型、完善信用风险划分标准、加强部门协同与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等对策减少影响。

此类对企业披露与调整财务会计信息的方式会产生直接影响的准则变化,必然会导致会计数据价值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喻凯、李良玉(2010)研究了2006年财务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会计数据价值,从会计数据与证券市场价格之间相关程度的角度出发,建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发现新准则的实施提高了会计数据的价值相关性,提高了现金流量表数据的价值相关性,证明新准则的有效性。随着2017年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方面的改革变化,学术界也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讨了该事件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李欢(2019)认为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能有效提升企业会计的准确性,避免因属性不明,而运用错误的金融工具,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分配效率,新准则实施使投资人、债权人等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充分了解企业的短期现金流以及偿债能力,从而保障了会计信息的科学有效性。同时他也提出,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不利于企业利润的发展,导致利润水平波动不稳。不同于以往的公允价值计量,当前新准则中的金融资产变动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进而影响到损益的变动,甚至影响到企业未来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同时新金融准则的实施也会增加金融工具的减值判断力和计量难度。

但是由于新准则实施的时间不长,所以学术界还大部分停留在以理论研究的方法对实施前后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研究。在实证研究上这一方向是缺少的,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到底会对现实中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验证。基于此本文也加入了实证研究的思路,在此之前还需要了解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指标和可能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我们才能进一步探究其影响机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学术界一直认为这是综合性的分析问题。与会计准则相关的猜想,赖小强(2020)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为视角,浅析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文中提到,国际会计准则是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是企业经济行为的原则导向,是各国会计分歧的协调者,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会更有利于国内外分析师的预测,投资者的选择,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高。汪岳瑜、陈贻蒲(2012)通过实证研究对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能力进行对比,借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发现:2006年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要高于旧会计准则下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但新旧会计政策下企业的负向盈余管理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上,并分析这一影响可能与在新会计政策下利用关联交易、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变动、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非经常性损益、收入费用的确认、资产重组等方面进行利润调增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据研究,之前的学者一般认为公司业绩、财务杠杆、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企业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程度和盈余管理能力均和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崔学刚(2004)认为政府监管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陈媛媛(2008)则认为财务结构和融资结构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影响因素;魏明海(2005)从盈余质量、价值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披露质量和透明度几个方面总结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经验研究及其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多个财务报告目标下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研究了确认、计量与披露质量、盈余信息与资产负债表信息质量有显著相关的关系,同时完善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变量问题。

而此次2017年新金融工具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同时在金融资产分类和减值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财务杠杆,企业规模,盈余管理能力等,而这也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价值产生影响,参考之前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从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稳健性、相关性等三个维度,采集准则实施前后我国A股上市的所有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三、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信息被不同企业提供的质量准绳,是外部投资者和企业决策者的重要决策依据,是评估财报使用者是否会由于各项会计信息地披露而改变自身决策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尺度。企业需要对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保证。具体而言,包括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方面,披露它们会影响财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判断,对投资者、借贷方等多方面的经济决策都产生重要影响。而有很多企业出于各种目的,比如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隐瞒了真实财务状况,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进一步损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国家也出台很多政策从多个方面来降低各种影响因素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素有很多,根据学术界有很多关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公司本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集中在企业财务杠杆、企业规模、盈利能力、治理与监管体系、盈余管理能力等方面;而外部的客观因素包括会计准则的变更、政府监管法律法规、市场总体情况等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新金融工具准则是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发布,这里面重新划分了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的类别被减少,分类的准确性和会计处理的一致性被提高,优化调整了金融资产减值计提处理的方式,限制了企业的盈余管理,与此同时也放大了企业利润的波动性。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处理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相关性、及时性等方面,同时该准则以谨慎性为原则导向,改变了金融资产的分类,降低了企业计量风险,更为谨慎控制了企业在金融资产的风险形态,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本文旨在以新金融准则为出发点,具体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稳健性与相关性,从而研究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前后可能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造成的影响。

四、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对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首先,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工具的重分类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原会计准则按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分为四类: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及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中,按金融资产的业务种类和产生现金流量的特征分为三类:AC、FVOCI和FVT-

PL。

新的分类方式并非以企业持有金融工具的主观目的为依据,更有客观参考价值,能够反映出金融工具经济特征的现金流量属性,也便于企业对不同金融资产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管理;同时,这样双重标准的分类方式更基于金融工具的本质,在简化金融工具种类的同时又加强了每种金融工具的作用和效果,减少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信息时不确定性的同时对会计人员处理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金融工具准则更加清晰的划分了金融资产的分类,帮助企业会计相关人员在处理金融工具的科目时能够较为准确方便地辨别各类金融资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会计科目的模糊处理,进一步防止了金融工具之间的概念重合,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体现,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公允,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原来的会计准则重对金融工具的划分并不能准确涵盖所有的金融工具特征,而且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填报与审计时也并未对金融工具的分类给予足够的重视,对金融工具本身的特点标记不充分,使得其分类与判断都缺乏准确性。相较于以往的模糊概念,新准则的划分可以有效规避该风险,进一步保证会计报表中所涵括的金融工具信息是完整、准确、合理的,能够如实反映企业运用金融工具的性质,从而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被加强。

其次,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计提处理模式的变化也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新准则重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前瞻性,舍弃了原有“已发生损失模型”,并尝试引入国际会计准则中“预期损失模型”的运用,企业需要根据预期损失情况对金融工具展开减值性会计处理。在“预期损失模型”中,需要会计人员根据金融资产的风险情况将需要进行减值的资产细分为三个阶段:处于第一阶段的是还在确认阶段以及确认后没有暗示存在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处于第二阶段的是确认后指出存在显著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处于第三阶段的是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原会计准则中更依赖于减值的事实与客观证据,因此只有上述的第三阶段金融资产才会被要求计提减值,因此也忽略了未来金融工具可能会存在的风险。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后,会出现更多的金融资产需要依次进行减值准备的计提。能够反映会计信息更强的时效性与谨慎性,不会因为减值未发生或没有明显的迹象而忽略对某一金融资产的风险考量。这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透明程度,也更符合未来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趋势,更好地对未来金融危机和企业借贷资金的情况与风险进行预判。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来说,该准则的实施能无疑使得会计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反应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化,从而获得更加客观有效的可靠信息。

(二)对企业利润的稳健性的影响

稳健性是财务会计中的重要原则,资本市场容易产生剧烈的动荡或大幅调整,企业也会随之承担相应的风险,这是不可避免但可以提前预防的,因此如果出现某项经济业务而企业不能确定核算方法时,应秉持严谨的态度,对企业未来遭受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并将其充分地体现在财务报表里。如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不应被高估、负债不应被低估等,根据会计期间报告的利润表也能体现稳健性特征,若前期的企业利润偏高,那么后期将会偏低,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企业都应进行确认。会计利润的稳健性还应着重考虑企业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还包含着企业预期的未来收益,如股权和债权投资的预期现金流入,根据收付实现制,公司自身的目标和管理层的希望,想要有保持稳健的利润值,可考虑延后确认会计利润,这样上个会计期间的利润值就会相应减少,从而企业的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间的差值也会相应增加。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资产进行减值准备,要求基于合乎事实有一定证据的前瞻性信息,此举措有效加强了企业的管理规范,但增强了一定主观性。对比新旧金融工具准则可以发现,在金融资产减值方面主要是时间和范围上做出了重大改变,计提的时间更加提前,计提的范围增加了部分表外资产,这种改变能让企业管理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提前地通过财务报表察觉金融资产减值的风险水平。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刚开始施行阶段,公司报表的利润会因减值准备计提的提高而普遍的显著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下降趋势会逐渐趋于缓和,有助于企业降低持有的金融资产系统性风险。

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对金融资产进行了重分类,是原先的四类金融资产变为三类,虽然金融工具的类别减少,但分类的难度有所提高,同时这也是加强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管理规范的重要措施。金融工具的重分类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较大,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方面:

1、FVOCI的范围缩小。新金融工具准则对FVOCI的范围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使得许多原先可以被纳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工具被重分类为其他两个类别。我们以下述情况为例,旧金融工具准则下应计入FVOCI的公允价值如果需要做出调整,对会计实务人员来说核算数量较大,涵盖范围较广;而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FVOCI的范围缩小,只有指定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和通过SPPI的债务工具投资才可以被计入为FVOCI,可以发现旧金融工具准则下,能满足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通过SPPI测试的债务工具投资较少,因此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依然能被计入FVOCI的金融资产。说明能继续留在FVOCI的金融资产会随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施行而减少。

2、FVTPL的种类增多。相比需要更多会计财务人员主观性判断的旧金融工具准则,依据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将金融资产分,新金融工具准则不再需要分析持有金融资产的企图,反而更强调公允价值的作用,客观性更强,高效地降低了旧金融工具准则的主观性因素的影响,有更深层次的区分了企业持有的各项金融资产确认与计量。在改革后多于一半的金融资产都可以划分为FVT-PL。我们以下述情况为例原可归类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股权投资因为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不符合以AC计量的金融资产和FVOCI规定要求,大多数情况下应被分类为FVTPL。

3、企业利润流动性增强。根据上述两点推论可知,划分到FVOCI的范围扩大,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的是企业不断波动和变化的价值,企业利润表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自身金融资产投资的实际情况,但如果资本市场遭遇重大震荡或进行大幅调整,企业持有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也将随之波动,更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旧金融工具准则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以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FVOCI,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再将其公允价值的变动从FVOCI转为“投资收益”,降低了利润表的波动性;而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不满足以AC计量的金融资产和FVOCI要求条件的都将划分为FVTPL,这造成估值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其公允价值变动会直接影响企业息税前利润。对比几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占比较大的上市公司可发现,在经营存续的过程中股权投资发展较优的的企业更青睐于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更新分类标准至新的类别FVTPL,与之相对应的股权投资发展过程波动性较强的企业更愿意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更新分类标准至新的类别FVOCI。

(三)对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分别表示模型(1)中根据方程所计算出的β0、β1、β2的估计值。

此次新准则的实施也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利润操控的范围。新金融工具准则规范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相关会计科目的划分,规范了当期损益的转入条件,限制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因此,新金融工具准则可能会通过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盈余管理是企业为了达成某个目的,有意识性地对该企业的盈余情况进行调节。企业盈余管理主要通过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与构建业务活动改变财务信息的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手段进行。本文主要研究了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

1、研究设计。企业的盈余管理可以用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表示。根据琼斯模型,可以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新金融工具准则于2017年发布,财政部规定,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需要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需要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国境内上市的企业与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同时,为了探究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前后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选取的研究时间跨度为从2017年至2019年。鉴于此,本文所设计的模型如下:

TAit=β0+β1*△Revit+β2*PPEit(1)

首先用模型(1)计算出企业i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其中TAit表示企业i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总应计利润是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之差;△Revit表示企业i第t年与企业i第t-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PPEit表示企业i第t年的固定资产原值。

2、实证结果与分析。首先对2017至2019年三年企业操控性应计利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对象为我国境内上市的企业与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然后用模型(2)计算出2017年至2019年每年各公司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其中NDAit表示企业i第t-1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Ait-1表示企业i第t-1年的总资产;前面的估计系数β0、β1、β2根据表2,从2017年至2019年,企业的负向盈余管理水平平均而言比正向盈余管理水平高。在2017年,新金融工具准则发布,但是当我国境内上市的企业与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都还没有施行新修订准则里的条文,此时企业由于进行了正向盈余管理,造成操控性应计利润为正,其中纳入统计范围的所有企业正向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平均值是大于三年中另外两年的,意味着比较三年的数据来看,可能2017年企业正向盈余管理的平均水平最高。2018年,我国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要求在披露年报时用新金融工具准则,但仍有大多是仅在境内上市的企业没有施行新金融工具准则。2019年,我国境内上市企业与境内外同时上市企业要求都要施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此时企业由于负向盈余管理而造成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为负,且所有企业负向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平均值是三年内最大的,意味着比较三年的数据来看,可能2019年企业负向盈余管理的平均水平最低;同时,所有在2019年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企业中负向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最小值也是三年中最大的,方差最小,意味着比较三年的数据来看,2019年所有企业整体的负向盈余管理水平差距减小,而且水平都较低;在2019年所有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企业中正向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最大值也是三年中最小的,方差最小,意味着比较三年的数据来看,2019年所有企业整体的正向盈余管理水平差距也在减小,水平都较低。

将前期整理好的数据用Stata进行六次普通最小二乘线性回归,对于2017年,被解释变量AG全部取值为0,因为所统计的企业均未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于2018年,所统计的企业中已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企业AG取值为1,大部分为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其他企业AG取值为0,表示仍未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于2019年,被解释变量AG全部取值为1,视为所统计的企业均已执(DA+)与是否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显著负相关,对于已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企业,其盈余管理水平要显著低于还未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公司,与我们前期的假设相得益彰。从企业负向盈余管理水平上来看,表示企业是否执行了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变量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负向操控性应计利润(DA-)与是否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显著负相关,对于已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企业,其盈余管理水平要显著低于还未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企业,与假设一致。相较而言,是否执行力新金融工具准则对负向操控性应计利润更加显著,说明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对企业负向盈余管理的控制更加严格。这可能与企业在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之后,限制了企业通过负向利润操控来调整报表上会计信息有一定的联系。

五、结论与建议

结合上述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通过对金融资产的重分类、调整对金融资产减值计提的处理模式等方式,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而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降低了企业利润的稳健性。本文还对新准则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控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能力而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金融工具准则会缩减不同公司正向、负向盈余管理能力的差异性,限制了企业正向与负向盈余管理的行为举措和程度,其中新准则对负向盈余管理水平的限制影响更为显著。

新金融工具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的重要一环。结合本文的分析与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企业在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背景下提高自身会计信息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由于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和减值计提处理模式的调整等变化,需要充分理解各项与金融资产相关的业务所属性质与存在的风险,并合理运用前瞻性的会计信息,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更严格。企业只有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判断与处理能力,充分理解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会计处理存在的改变,才能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新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计量经济、统计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运用有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离不开企业能否建立较为完善全面的处理系统,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合理进行适当的盈余管理,有效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此同时,完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还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借贷风险,使信息使用者能更及时地获取与经济决策

参考文献

[1]卞力.新金融工具准则应用与企业盈余管理[J].会计师,2019,(05).

[2]陈媛媛.上市公司财务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3]崔学刚.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政府功能与角色定位[J].会计研究,2004,(01).

[4]戴艳玲.公司治理、表外融资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J].财会通讯,2019,(24).

[5]贺世轩,刘佳.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企业股权投资的影响分析——以雅戈尔集团为例[J].商业会计,2020,(19).

[6]赖小强.浅析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为视角[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5).

[7]李欢.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探讨[J].财经界,2020,(04).

[8]宋建波,张湜.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8,(11).

[9]沈剑,李红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能源企业的实证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06).

[10]汪岳瑜,陈贻蒲.新旧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对比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11]魏明海.会计信息质量经验研究的完善与运用[J].会计研究,2005,(03).

[12]喻凯,李良玉.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会计数据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0,(06).

[13]余芬.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9,(19).

[14]周瑞红,周婕.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建筑企业的实证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9,(04).

上一篇:住院医生标准化培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职业认同分析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入侵和防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