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社会秩序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实证研究

摘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维护环境公平正义、公众环境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2015年12月出台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规定了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2017年出台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则进一步扩大了赔偿权利人范围,细化了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具体情形,健全了磋商机制。此外,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和环境法为当前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提供了相应的法律支持。这些法律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的完善都为长三角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环境案件的增多,学术界也展开了对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研究。但是多是理论上的探讨,缺少较大空间时间尺度上的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对全国2767份裁判文书的具体内容进行拆解,从裁判文书种类与数量、涉及介质、诉讼参加人性质、诉讼请求、裁判理由、裁判结果出发,对现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情况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同时用R分析影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判决结果的因素,最后通过系统GMM估计验证了模型的稳健性,为提高原告胜诉的概率提供指导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全国的裁判文书总数从时间分布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急剧增长。从空间分布来看,吉林,江苏,河南等地区的判决书数量较多,海南、甘肃、青海等地区判决书数量较少,数量差异较大。分介质来看,涉及大气的裁判文书在2012年和2013年下降之后又持续增长,涉及水、噪声和土壤这三种介质的裁判文书数量都逐年增长。从数量上看涉及水的判决书最多,其次是噪声。分区域看涉及土壤的判决书在新疆、吉林、天津较多,涉及噪声的判决书在天津、江苏、北京涉及噪声较多,涉及水的判决书在江苏、山东、重庆较多,涉及大气的判决书在广西、安徽、江苏较多。不同性质的裁判文书数量为:判决书2847份,裁定书3644份,调解书42份,意味着案件在程序问题上的障碍较多。(2)诉讼当事人的性质来看,原告以自然人居多,被告以法人或其他组织居多;诉讼当事人数量来看,单一原告的情况比较多,被告的数量分布比较平均;原告和被告都更倾向于聘请律师,分省看的话,北京、辽宁、甘肃原告聘请律师却较少,贵州、陕西和甘肃被告聘请律师比较少。被告所属行业绝大部分属于制造业,其次是电力、热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紧随其后的是采矿业,分省来看被告多为农林牧渔业的是黑龙江、浙江、湖南;被告多为采矿业的是河南、陕西、宁夏;被告多为制造业的是北京、上海、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西;被告多为电力、热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是有河北、内蒙古、吉林、甘肃、青海;被告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省份有福建、四川;被告多为房地产业的是天津、辽宁;被告多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是广东;被告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是贵州;被告多为建筑业的是重庆。(3)原告的诉讼请求较为单一,大多是赔偿损失,其次是停止侵害。支持的诉讼请求首先是赔偿损失,其次是停止侵害和排除妨碍。江苏省、海南省和云南省的平均要求赔偿金额是最高的,而实际赔偿金额最高的是江苏省、山东省和云南省,实际赔偿金额占要求赔偿金额较多的省份是山东、河南、云南、山西。援引最多的法律是运用最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分别为50.5%、50.20%和21.50%,说明现行法律的适用性不强。(4)胜诉率较高的有贵州、新疆、湖南,较低的有重庆、吉林、广东。二审和再审的判决书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一审判决的执行率不高,环境司法并没有达到终止纷争,维持社会秩序的目的。(5)影响判决结果的因素有原告性质、被告性质、诉讼请求和聘请律师,其中,原告是社会组织与胜诉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被告是法人与胜诉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原告聘请律师与胜诉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诉讼请求是赔偿损失与胜诉率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如果想要提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胜诉的可能性,可以选择与社会组织提起诉讼,诉讼请求多选择赔偿损失,聘请律师。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裁判文书;司法判决

学科专业: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型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文献综述

1.2.2 司法判决结果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1.3 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3.3 研究意义

1.3.4 研究目的

1.3.5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本分析法

2.2.2 计量模型构建

第3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裁判文书概况

3.1.1 裁判文书数量

3.1.2 裁判文书种类

3.1.3 诉讼当事人

3.1.4 被告行业

3.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主张

3.2.1 诉讼请求

3.2.2 赔偿金额

3.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裁判

3.3.1 裁判的理由及援引的法律

3.3.2 裁判结果

3.3.3 裁判的执行

3.4 影响判决结果的因素

3.4.1 模型结果分析

3.4.2 稳健性分析

3.5 司法实践的问题归纳

3.5.1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不畅

3.5.2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乏力

3.5.3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不足

3.6 原因分析

3.6.1 制约原告的因素

3.6.2 制约被告的因素

3.6.3 制约法院的因素

3.7 具体建议

3.7.1 扩大受案范围,化解立案难题

3.7.2 设立专门环境审判组织,提升法官能力

3.7.3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则,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

3.7.4 实现生态环境损害科学评估

第4章 研究的局限性

4.1 局限性

4.1.1 收录的裁判文书有限

4.1.2 案由里存在不符合条件的案件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判决书范例

致谢

上一篇:女性政治参与高等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我国文人园林发展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