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精选11篇)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 篇1

XX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XXXXXXXXX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建设单位管理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XXX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

2、工程地点:XXXXXXXX村

3、工程性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4、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代建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二、工程实施情况及完成工程量情况

本工程于20XX年XX月XX日投标,由

有限公司中标,中标价为

万元,中标工期

日历天,工程于20XX年 XX月 XX日开始进行施工,于20XX年 XX月 XX日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及变更内容。

本工程完成工程量情况,主要包括:清理土头垃圾、回填种植土方工程、绿化苗木种植、绿化苗木养护,其中林地清理XXX㎡,整地挖穴XXXX穴,樟树XXX株,油桐XXX株,马占相思XXX株。本工程幼林抚育期为xxx年。

三、工程质量评定

本工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工程顺利完工。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合同、施工规范要求精心组织施工。经检查验收,本工程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工程质量控制资料齐全有效,工程所含的各工序部位质量均验收合格,外观质量符合要求,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自评为合格,监理单位复核为合格,经我村委会认定为合格。

四、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完善村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后继管理和维护,做好幼林抚育管理工作,优化林木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发育。

XXXXXXX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 篇2

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生态修复的作用

首先,农民对于保护生态的意识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携起手来共同修复生态环境,在政府的宣传与引导下,大家认识到生态受到严重破坏后所造成的影响与损失,并且明确了在进行生态建设后,环境发生的明显改变,所以同心协力的共同建设我国生态环境,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为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次,在进行生态建设后,生态修复的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工作后,各省市的植被覆盖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具有显著的效果,直接体现在洪水灾害的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保护,避免了对经济以及社会造成的严重损失。这些变化都是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实现的,对于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压力得到明显的降低,这样水土流失现象自然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 我国生态现状以及进行修复的合理性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人口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为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自然也就造成水土流失现象严重,生态系统也随之退化,因此生态环境逐年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活动,为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国家的大力引导下,人们开始集中力量治理水土流失现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一成效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尤其是在偏远的地区,当地经济发展落后,根本无暇顾及生态建设,所以水土流失现象又出现逐年恶化的趋势。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知,我国正在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想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水土流失现象的解决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因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具有合理性,同时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举措。这一措施主要运用了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修复的功能,并且利用这一功能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因为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所以水土流失的面积巨大,在近几年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举措治理水土流失现象,企图满足新时期生态建设的发展要求,但是传统的治理措施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生态建设的发展了,必须要采取与当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手段进行治理,我国在近些年的工作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封山育林、建立水土保持示范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等,事实证明已经在土地覆盖面以及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所以这一工作还应该继续保持并且完善下去,尽可能的获得效果的最大化发展,保证我国水土流失现象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3 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

首先,应该大力宣传生态修复的重要性,令人们在思想意识上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样可以令意识支配行动,再将生态修复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在社会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始终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所以在这方面的意识不强,更不必说采取措施治理生态了。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令大众对生态修复这一概念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认识上得到提高,保证土地的休养生息,降低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促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在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创新方面多下功夫。生态修复工作的实现是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的,因此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经济上都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需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不断的创新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丰富生态修复的理论,提高生态修复的科技含量。要开展多方面关于生态修复专题的研究,通过研究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及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来总结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然后创建属于我国生态修复工程的具体可行的科学体系,从各方面研究的结果丰富我国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

第三,生态修复需因地制宜,同时制定人工辅助。生态自我修复主要是依靠大自然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的。实施生态修复必须具备一定的自然基础条件,但并非所有的地区都适宜一样的方法。当然,实施生态修复仅仅靠自然基础并不够,因为单单依靠自然的力量是难以恢复植被原有原生态面貌的,还必须依靠制定各种人工措施,以提高生态修复的效果。因此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因地制宜的进行生态修复,还要正确对待生态自我修复与人工治理的关系,既要让生态环境在良好的环境自己主动的恢复,又要添加必要的人工辅助,两者合二为一,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最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生态自我修复是林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两场革命,修复中我们首先要从思想出发改变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传统习惯,向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方向转变,实施各方面的综合治理。在发展生态修复时,我们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还是要以解决群众当前的经济收益问题为重点,保证群众基本收入和稳定的生活条件,无论如何调整都不能减少农民的收入,不能为此降低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我们要实施具体的措施发展农业和林业时,比如在发展林业时,如果我们需要封山,就需要在山脚下,比较低的地方来发展农业,种一些有经济效益的果树,合理调节农业生产结构。

4 结论

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直接关系到环境建设的好坏,我国是否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可以做好生态修复工作,这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只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通力协作才能最终促进我国生态建设朝着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

摘要:在目前的生态环境研究中,发展其正朝着逐步退化的方向发展着,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就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我国始终致力于改善这一状况,因为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加强治理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生态修复,重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可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朝着更加健全的方向发展,只有人人都认识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晶.山西省山体生态修复浅析[J].山西林业,2016(2).

[2]王宝力,王艳龙.试论生态修复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 篇3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

1基本概况

彰武县柳河闹下总面积为714.66Km2,流经9个乡镇,共划分19条小流域,总人口6,28万人,农业人口6.12万人,农业劳动力2.4万个。该区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属风沙区。气候特征为季风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春季风大且多。土壤质地多为沙性,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较低。全区农业用地237.06Km2,占总面积的33.2%,人均耕地0.38hm2,土地利用率低,结构不尽合理,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1210元,人均粮食1099Kg/人,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群众生活贫困。

该地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57.07Km2,占总面积的36%,风蚀水蚀兼有。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侵蚀为141.97Km2,中度侵蚀为90.6Km2,强度侵蚀为24.5Km2。侵蚀模数平均为1280t/Km2·a。

2生态建设成效

2.1加大治理力度,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建国以来,尤其80年代以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展了治山治水、造林种草治理水土流失工作,取得了成果,积累了经验。至2002年底,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6.24Km2,其中完成基本农田28.6Km2,水土保持造林149.32Km2,经果林7.22Km2,种草6.8Km2,其它措施4.3Km2,完成塘坝10座,谷坊0.2万座。近几年来,柳河闹下通过生态县建设,林业第二次创业、国债治理等项目,加大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力度,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2.2工作经验。彰武县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特别是十年治理柳河,有以下几点经验:一是加强领导,层层建立责任制,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抓紧抓实。二是用科学治理方式,迅速形成防护体系,即坚持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本着流域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措施,实行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各项治理效益相结合,做到治理一片,巩固一片。受益一片。三是强化监督管护工作,巩固治理成果,以彻底根治边治破坏的现象。

2.3流域内样板工程的建成,拓宽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彰武县被水利部命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其中在柳河闹下地区中几处工程为生态建设及水土保持治理开发提供了典型和样板,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如平安乡的马家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千亩大扁杏园已初见成效,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满堂红乡蘑菇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沟内发展果树及稻田,为沟壑治理、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经验与示范。

3发展思路与对策

3.1明确经济转型的整体思路,突出重点,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抓住机遇,理清思路,加快建设步伐。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切入点,坚持农田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不动摇,在确保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并根据立地条件和经济状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创建样板工程,积极退耕还林还草”的思路,深化和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3.2以林业“二次创业”为契机,治理上采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为改善生态环境,借林业“二次创业”的东风,该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植物措施为主,大力发展林业,到2006年末,造林150Km2,种草30Km2,共占治理面积的78.2%(综合治理面积为230Km2)。种草可以发展牧业,造林可提供大量的木材资源,还可以发展果树业等,这样既发展了经济,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3.3强化监督执法规范化工作,保护好治理成果。切实加大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依法防治的社会氛围。全面落实好“三同时”制度,抓好监督执法,严格查处违反水土保持法的案件。通过强化监督执法工作,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监督执法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 篇4

尚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尚志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

现将《尚志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六年十二月七日

尚志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及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会议精神,推进本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加快我市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尤其是改善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及相关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尚志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位于长寿乡境内,总面积288.42平方公里。

第三条尚志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必须按照《黑龙江省尚志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工程项目实施。

第四条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实行政府负责制,尚志市人民政府负责生态修复试点总体工作。长寿乡人民政府、尚志市水务局负责生态修复试点项目的规划、设计、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工程实施等具体工作,市农委、财政、公安、林业、计划、畜牧、国土资源等水保委员会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生态修复试点工作。

第五条 市水务局具体负责项目区内监测及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监测水土流失分布面积、土壤侵蚀模数、危害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二)监测项目区内开发建设项目的分布,弃土弃碴及位置,破坏地表植被状况及造成的危害;

(三)监测项目区内人口、各业产值、经济收入、生活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趋势;

(四)监测封禁治理的植被,自然演替变化状况,植被覆盖变化,森林郁闭度,林草地生长量增减和所有生态修复措施的类型、数量、动态消长,治理进度以及其生态和经济、社会效益;

(五)负责项目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依法查处破坏水土资源的违法行为。

第六条 市林业局负责项目区内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定期发布长期、中期、短期森林病害预报,并及时提出防治方案,发生严重森林病虫害时,必须采取紧急防治措施,防止蔓延,消除隐患;

(二)火灾监测工作,发现火灾,及时上报市政府,并立即组织军民扑救,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做好扑救火灾物资的供应、运输和通讯、医疗等工作。同时要查明原因,依法追究责任;

(三)项目区内抚育采伐、更新造林等森林经营活动,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四)项目区内的森林资源保护,依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第七条在项目区内修建公路、水工程、森林采伐及挖砂、取土、制砖、采石等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向项目区管理办公室(尚志市水务局)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报告表,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八条 项目区内工程围栏、植物围栏、封禁标志牌、宣传碑、标语、监测设施、种植的林草以及其它的水土保持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造成破坏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并责令其进行赔偿。

第九条 项目区内禁止毁林、毁草开垦、陡坡开垦、养蚕,禁止在项目区内放牧、砍柴、捡柴、打树茬子等一切危害植被生长的破坏行为。在本办法实施前,已开垦种植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决予以退耕,恢复植被,对拒不退耕的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十条对使用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水土保持管护员、水务、林业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视情节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长寿乡人民政府要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严明奖惩,责任到位。要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宣传教育及管护工作,乡政府必须成立专门的宣传及管护机构,各村屯组建管护队伍,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管护人员,搞好宣传及管护工作。

第十二条对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从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的行政工作人员和水土保持管护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等影响修复建设工作,造成后果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权)部门给予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

第十三条本办法授权长寿乡人民政府制定项目区内《乡规民约》,具体制定《项目区管护公约》。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尚志市水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主题词:水利水土保持管理办法通知

抄送:市委办。

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法院、市检察院。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 篇5

河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申报2016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5]236号)要求,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于2015年12月提交了“《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地方标准修订计划任务书”,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6]127号),将《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列入《2016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修订计划》。1.2 承担单位

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1.3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孙觅博,戚世森,王银山,杜晓晓,陈相龙,高翔,雷振华。1.4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付瑞杰,轩慎民,吕仲祥,易善亮,白建峰,杨东英,苏航,李鹏,黄山,王相谦,张彬,李承骏,闫志强,王海涛,任春萍,蔡能博,李松涛,李秀菊,田振女,孙缔英,孟春丽,魏磊,孟博霞,郭涌,程晋亮,景晶,付扬戬。2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6号)、《河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7号、《河南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豫水建[2014]7号)等有关法规规定,水利工程实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保证的质量管理体制。河南省各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在工程建设期间实施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监督职权,进行质量监督。各级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行使监督职能,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强制性监督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河南省是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 域的省份,土地面积16.7万km2,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以下简称省质监站),是受河南省水利厅委托对全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专职机构。主要职责是:归口管理全省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指导省辖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工作;对河南省人民政府或其委托河南省水利厅组建项目法人的水利工程及河南省水利厅指定的其他水利工程实施质量监督;参加受监督水利工程的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监督水利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项目种类繁多,不仅包括水利水电本身的枢纽工程、输水工程等,还包括为运行管理服务的房屋建筑工程、专用输电线路工程、桥梁码头工程、专用公路及专用铁路工程等等。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76-2007),将工程外观质量定义为通过检查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表质量。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评定主要依据《评定规程》中附录A《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办法》,将水利水电工程按工程类型划分为枢纽工程、堤防工程、引水(渠道)工程和其他工程4类。对堤防工程、引水(渠道)及其建筑物工程规定了具体的外观质量评定项目、质量等级、赋分标准及其中检查、检测项目的质量标准; 对枢纽工程规定了外观质量评定项目、质量等级、赋分标准,但未规定检查、检测项目的质量标准;对于其他工程,仅规定了有关水工建筑物单位工程中的房屋建筑分部工程外观质量评定项目及好、一般、差的质量等级,但未规定评定项目的质量标准。可见,现行水利水电工程外观质量分级标准、评定项目、质量标准等不够系统、完整,操作性不强,给实际评定工作带来不便,不同的人评定尺度难以统一,影响评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所以,为规范河南省的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加强对河南省水利工程外观质量,统一河南省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方式,规范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工作,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维护水利建设工程各方及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等有关法规规章规定,以及有关规范、规程、建设标准等,结合我省水利工程外观质量工作实际,制定《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是十分必要的。3 主要起草过程

2015年11月成立标准编写小组,结合省内外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工作实际和经验,2017年4月完成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2017年4月下旬,邀请水利系统内专家对编制的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评审。

2017年5月,根据水利系统内专家的评审意见,编写小组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完善,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编制原则与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4.1标准编制原则与依据

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实施指南,以及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修订。4.2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是在遵循《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发[2012]9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河南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豫水建[2014]7号)等相关法规规章规定的前提下编制,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无不相符合之处;对于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条文已直接引入文本,成为本标准的内容,也无相抵触之处。

5 主要条款的说明:(本条内容引用标准原文编号)术语和定义

SL 176和DB41/T 129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程外观质量检测

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和规定的检测程序、方法,在工程现场采用检查、量测等技术手段确定建设工程外表质量特性的活动。

3.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

为水利工程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提供检测服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按规定取得相应检测资质并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检测业务,对社会出具公正性检测数据或检测结论的社会中介机构。

3.3 检测人员

具备相应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知识和能力,按照国家职业资格管理或行业自律管理的规定取得执业资格,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从事检测技术管理和检测操作人员的总称。

3.4 检测设备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检测工作中对检测结果作出判断所使用的符合计量认证规定的计量器具设备及辅助器 材的总称。基本规定

4.1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取得省级及以上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应资质等级证书,并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检测业务。

4.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4.3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质量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并对检测数据、检测结论和检测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4.4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检测完成后应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经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授权签字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检测专用章后生效。

4.5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开展诚信管理,在水利行业守规则,讲诚信,规范诚信行为,遵守检测程序,做到检测数据结论客观、真实、规范。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的制定和分类 5.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制订和确认原则 5.1.1 水利工程项目划分确认后,项目法人(现场管理机构)应及时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根据工程特点和相关技术标准,按照本标准类型各项目所列质量标准提出工程项目的外观质量评定标准。5.1.2 本标准中有明确规定的项目,按本规定执行,外观质量标准不再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确认。

5.1.3 本标准中未列出而工程中既明显又较重要的外观质量项目,项目法人应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按相关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结合本标准的工程类型研究制订质量标准及标准分,报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监测监督站(以下简称“省质监站”)确认后,作为本标准的补充,在河南水利网工程质量监督专栏上公布,其他工程可直接使用。

5.2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分类

5.2.1 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工程类型分为枢纽工程、堤防工程、引水(渠道)工程、其他工程4类。

5.2.2 水利工程的其他工程外观质量评定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外观质量评定和水利工程专业公路外观质量评定。

5.3 外观质量评定标准

5.3.1 枢纽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1的规定。5.3.2 堤防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2的规定。堤防工程较大交叉连接建筑物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3的规定。

5.3.3 引水(渠道)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

3、表4的规定。5.3.4 水利工程房屋建筑项目划分为分部工程时,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5的规定;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时,执行GB 50300和GB/T 50375。

5.3.5 水利工程专业公路项目划分为分部工程时,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表6的规定;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时,执行JTG F80/1。水利工程外观质量检测

6.1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包括工程实体质量检测和工程外观质量检测。

6.2 外观质量检测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对工程外部尺寸、表面平整度、轮廓线、立面垂直度、大角方正等进行的量测。

6.3 大型水利工程、省重点工程、省管工程以及大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法人应委托具有水利工程检测甲级资质证书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其他水利工程项目,项目法人应委托具有水利工程检测乙级以上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单位的检测范围不应超越计量认证的检测能力。

6.4 单位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应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单位到工程现场,根据水利部令第36号、SL 734等有关规范规程、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工程项目划分 和外观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编制工程质量检测方案。工程质量检测方案宜包括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检测数量和部位应有代表性和可追溯性。项目法人应将工程质量检测方案报质量监督机构批准后执行。

6.5 单位工程未完成,涉及到工程蓄水、过水验收时,个别工程部位将被淹没,项目法人应提前组织有关人员按规定进行淹没范围的工程外观质量检测工作,并拍摄有关影像资料,作为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的依据。

6.6 质量检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检测依据、检测方法、检测内容、检测仪器设备、检测部位、检测数量等。

6.7 检测单位在检测完成后应按照水利部令第36号和合同及有关标准及时、准确地向委托方提交质量检测报告,并对质量检测报告负责。

6.8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检测单位出具虚假质量检测报告,不得篡改或者伪造质量检测报告。

6.9 项目法人应在外观质量评定前5个工作日,将检测报告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6.10 外观质量抽检,应成立由1名评定组成员负责、参建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现场检测小组,现场对检测报告中的检测项目进行复测。质量监督人员列席外观质量评定时,应重点监督现场检测工作。6.11 抽测数量应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不少于25%,且所抽测的各检测项目抽测总数不少于10个点;现场检测小组应做好现场检测记录工作,详见《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检测记录表》(附录A),并标明抽检的部位、高程或桩号;现场检测小组参加人员均应在现场检测记录表上签字。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的组织和程序 7.1 外观质量评定组织

7.1.1 外观质量评定由项目法人组织,外观质量评定组由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及工程运行管理等单位持有外观质量评定证书的人员和从省外观质量评定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共同组成。从省外观质量评定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不少于3人;若某参建单位中无符合条件的人员,则该单位不作为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评定组总人数一般不应少于5人,大型工程不宜少于7人(如该单位工程由2个或以上施工单位完成,则施工单位各派1人参加;若该单位工程由分包单位施工,则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各派1人参加)。

7.1.2 外观质量评定,项目法人应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质量监督机构,质量监督机构应派员列席外观质量评定会议。

7.1.3 质量监督机构派员列席外观质量评定会议时,应按DB41/T 1297有关要求,对外观质量评定组参建各方人员 资格、是否从省外观质量评定专家库中抽取专家以及评定的程序、内容等进行监督,同时抽查工程质量检测资料。

7.2 外观质量评定程序

7.2.1 项目法人按要求组建外观质量评定组,宣读评定组成员名单;评定组推举1名成员为组长,负责安排(领导)评定工作。

7.2.2 项目法人向外观质量评定组介绍单位工程建设有关情况。

7.2.3 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熟悉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及有关设计图纸、文件。

7.2.4 外观质量评定组现场检查和检测,对检查项目进行现场打分,对检测项目的抽检数据做好记录(附录A)。

7.2.5 统计外观质量评定得分。

7.2.6 讨论并通过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7.3 检查项目评定

7.3.1 评定组成员按照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对检查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枢纽工程、堤防工程、引水(渠道)工程按等级填写检查项目外观质量现场评定表(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不得离开现场后凭印象评定,评定组成员在各自的检查项目外观质量现场评定表上签名后,交给组长进行汇总。7.3.2 各检查项目外观质量等级的评定得分计算 a)根据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评定的检查项目质量等级,计算评定组成员各检查项目评定得分(评定组成员各检查项目评定得分=各项标准分×评定组成员评定等级);

b)将评定组成员各检查项目评定得分进行统计汇总(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计算各检查项目平均分;

c)计算各检查项目评定的得分率(各检查项目得分率=各项平均分÷各项标准分);

d)根据各检查项目评定的得分率确定各检查项目的评定级别;

e)评定组成员在统计汇总表上签名(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

f)按照各检查项目的评定级别将对应的得分填写在外观质量评定表中(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

7.4 检测项目评定

7.4.1 各检测项目外观质量评定等级分为四级,各级标准得分见检测项目外观质量等级与标准得分表(表7)。

7.4.2 检测项目合格率的确定,采取检测报告结论与现场抽检的检测结果相比较,且“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a)当所抽检的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大于或等于检测报告中该项目合格率时,采用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中的合 格率。

b)当所抽检的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小于检测报告中该检测项目合格率时,采用现场抽检项目的合格率。

7.4.3 按照《检测项目外观质量等级与标准得分》确定检测项目等级,将对应的得分填写在外观质量评定表中(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

7.5 统计外观质量评定得分

7.5.1 外观质量评定组对已填好的外观质量评定表进行统计,计算出“实得分”、“应得分”。

7.5.2 外观质量得分率计算见公式(1)。

外观质量得分率=(实得分÷应得分)×100%(1)外观质量得分率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7.5.3 当一个单位工程中包含有枢纽、堤防、引水(渠道)、其他等多种类型的分部工程时,且各类型工程的外观质量得分率均不低于70%,取各工程类型的外观质量得分率的权重值作为该单位工程的外观质量得分率,见公式(2)。

外观质量得分率=(a×m/i + b×n/i + c×l/i + d×k/i)×100%(2)式中:

a---枢纽工程外观质量得分率; b---堤防工程外观质量得分率; c---引水(渠道)工程外观质量得分率; d---房屋建筑外观质量等分率; m---枢纽工程分部工程个数; n---堤防工程分部工程个数; l---引水(渠道)工程分部工程个数; k---房屋建筑分部工程个数;

i---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总数。i=m+n+l+k

(不包括评价分部工程)7.5.4 当单位工程只作为评价项目时,其所属分部工程的外观质量得分率均应达到70%及其以上才能够进行评价验收。

7.5.5 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签名。外观质量得分率计算完成后,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对评定情况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在评定表内签名。

7.6 房屋建筑工程外观质量评定

7.6.1 房屋建筑工程划分为单元工程时的外观质量评定。房屋建筑工程作为一个或多个单元工程划分在水利工程的分部工程中,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时,对该分部工程中房屋建筑单元工程进行必要的量测、检查,量测、检查结果纳入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相应检测项目中评价。7.6.2 房屋建筑工程划分为分部工程时的外观质量评定。房屋建筑作为一个或多个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外观质量评定时,应分别进行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外观质量评定和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外观质量评定,并分别计算得分率。

7.6.3 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外观质量评定等级分为四级,各级标准得分见(表

8、表9)。

7.6.4 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外观质量评定程序、检查项目评定、检测项目评定、评定得分统计同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见表5和附录N、附录O、附录P)。

7.6.5 房屋建筑工程划分为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对水利工程中独立的、规模较大的房屋建筑工程作为单位工程,工程质量评定应执行GB 50300、GB/T 50375。

7.7 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外观质量评定

7.7.1 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外观质量评定,执行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程序,使用《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外观质量评定表》(表6)。

7.7.2 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划分为单元工程的外观质量评定。专用公路作为一个或多个单元工程划分在水利工程的分部工程中,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时,对专用公路单元工程进行必要的量测、检查,量测、检查结果纳入水利工程外 观质量评定相应检测项目中评定。

7.7.3 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划分为分部工程时的外观质量评定。专用公路作为一个或多个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外观质量评定时,依据《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外观质量评定标准》,按照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程序进行(见表6和附录Q、附录R、附录S)。单位工程外观质量得分率应按水利工程和专用公路的权重进行计算。

7.7.4 水利工程专用公路划分为单位工程时的外观质量评定。执行JTG F80/1进行评定。

7.8 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

7.8.1 外观质量评定工作组应根据评定情况形成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作为外观质量评定成果。

7.8.2 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b)c)d)e)f)g)单位工程建设内容;

外观质量评定程序(评定组人员组成); 检查项目外观质量现场评定表; 检测项目现场检测记录表; 外观质量现场评定汇总表; 外观质量评定表; 外观质量评定结果。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结论核定 8.1 单位工程外观质量评定结束后,项目法人应在单位工程评定验收前将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报质量监督机构。

8.2 质量监督机构应对外观质量评定工作报告进行审查,并核定外观质量评定结论。

8.3 质量监督机构在核定外观质量评定结论时,应重点核查以下内容: a)作;

b)c)d)正确。

8.4 当质量监督机构核定意见与项目法人一致时,可在核定栏内填写:“同意外观质量评定结论”;质量监督机构对外观质量评定有异议时,应责成项目法人组织外观质量评定组成员进一步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当双方对质量结论仍然有分歧意见时,应报上一级质量监督机构协调解决。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向水利系统内从事水利工程质量监 项目法人是否按规定程序开展外观质量评定工外观质量评定组的组建是否满足要求; 是否按批准的检测方案进行了检测;

外观质量评定得分率的统计计算方法及结论是否督、施工、科研、设计、高校等专家征求意见,各位专家对本标准无重大意见分歧。根据审查意见,编写小组进行了修改完善——详见《河南省地方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完成本标准送审稿。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

建议《水利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发布实施。贯彻标准的措施建议

本标准归口单位成立技术专家组,举办培训班,组织参与质量监督的相关人员和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人员集中学习本标准的内容和方法。各市县建立完善推广本标准的制度或实施方案,促使标准得以贯彻落实。参考文献

标准编写小组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 篇6

总 结 报 告

绵阳市水务局: 2007年以来,我县水保执法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委、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水保执法工作者与各类开发性建设项目业主们的通力协作,圆满完成了年内执法任务,并有效控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为盐亭生态环境的好转作出了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绩与效果

1、完成了县内执法对象的普查

2007年3月,县水务局组织相关执法股室和9个水保流域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共计35人,依据行业的性质和区域的范围,对全县所有开发性建设项目进行了为期60余天的集中调查,并建档成册。通过这次调查,其效果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摸清了执法对象,做到了心中有数。截止2007年11月底,我县共有开发性建设项目 处,占地面积11hm2,有可能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废弃渣量共820m3。其中,属矿山开采类的砖厂有28处,活性白土开采场有8处;属房屋建筑类的有21处;属水利水电工程类的有3处;属交通类的乡(村)道有1处。二是全面掌握了水保方案的审批率、执行率、验收率,了解了被执法对象的守法心态,据统计并截止调查结束日前,我县逃逸 水保方案编报的开发性建设项目有2处,占审批率的15%,规避水土保持方案具体落实的开发性建设项目有4处,占执行率30%,不从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验收的开发性建设项目有11处,占验收率的85%,进而为我县下一步执法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强了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与方案落实的督查 针对执法对象普查后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一是加强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与审批力度;二是强化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现场督查,并逐渐完善了督查制度。截止2007年11月底,我县方案的编报与审批率从普查前的80%上升到目前的90%以上,方案实施的执行率从普查前的20%上升到目前的92%,方案竣工后的验收率从普查前的15%上升到目前的92%。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县已完成恢复治理面积2hm2,占该恢复治理面积的80%;减少泥沙流失量568吨,占无控制情况下泥沙流失量的90%,为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和盐亭生态环境的好转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作法与经验

1、把水土保持执法督查工作纳入了水保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依据绵水水保[2007]14号《关于转发四川省水利厅转发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察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和绵水发[2007]27号《关于印发<绵阳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精神,我县相继以盐水保委[2007]01号《关于加强我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督察工作的要求》 和盐水字139号《关于成立盐亭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落实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和经费,并将水土保持督察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纳入中心工作。随即水保办根据上述文件要求和我县执法工作的具体情况,出台了《2007年盐亭县水保督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盐亭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内容、操作办法和各自责任,并集中开展了水土保持督察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游行、签名等活动,召开了组织动员和业务培训会,为执法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建立了开发性建设项目的督查工作制

为了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加强对开发性建设项目的适时管理,我县针对开发性建设项目的分布现状和执法的难易程度,作了具体安排。其中:对已办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性建设项目或执法难度较小的砖厂,以及各乡(镇)所从事的其它项目建设,由所在流域水土保持中心站的执法人员负责督查,督查中主要侧重于方案的具体落实和废弃渣土的堆放,要求年初应将开发性建设项目的预防保护工作,作为工作重心,及时明确到位,并签订预防保护协议。要求年末应将预防保护协议中的具体内容进行逐一查核,如出现执法障碍,由县水保办或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内的同志负责查处;对未办理水土保持方案或有重大影响的开发性建设项目,则由县水保办会同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进行及时查处,查处中如遇困难,我们采用两种办法,一是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汇报,并邀请人大、政协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到开发性建设项目工地进行执法专题讨论,比如,今年4月份,我县 针对县民政局在城市福利院的项目建设中,未办理水土保持方案的违规违法行为,及时邀请了人大、政协与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进行了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现场办公会,进而强化了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了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和方案落实的具体要求,目前该项工程已全力配合执法人员,完成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与审批,并将方案的具体落实纳入了主体工程;二是立案查处或报送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比如,澎润土厂的开发性建设项目,我县通过多方努力未能与该厂达成共识,现已进入立案查处阶段,当所有外业资料和证据齐备时,我们准备将该案件移交当地司法机关或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

3、落实了水土保持督查工作的汇报制度

为了强化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国策意识,发酵并扩大水土保持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位置。我县在2007年间,分别将每月的水土保持督查情况,及时向“四大班子”和相关部门作了汇报,内容包括:开发性建设项目的类别和数量、开发性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开发性建设项目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现状、危害后果与整改意见以及督查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困难。通过汇报,我们取得了两大成效:一是通过个体案例的调查分析,增加了干部群众对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直观感,开通了新的宣传方式;二是使开发建设项目的业主们明白了加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作,是国家发展的方向,社会关注的主题,从而在较大范围内排除了执法阻扰。坚信2008年随着我县这项工作的逐渐深入,水土保持执法工作将会上新 台阶。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执法经费不足,望上级部门给予协助和呼吁。

2、应加强执法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从而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

二00七年十二月八日

主题词: 开发建设项目 水保督查工作 总结报告 抄报:长委水土保持局、省水保局、市水保办、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

加速生态建设完善水土保持规划 篇7

关键词:生态建设;完善;水土规划

本文就四川省的生态建设概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试图寻找出里面所存在的问题, 加以完善。将生态建设纳入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去, 逐步完善水土保持规划。

1 四川省生态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 四川省就一直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 完善水土保持规划看做是未来发展的基本, 也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漫长的建设道路上, 我们累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 希望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为人民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无论是在实施长江防护林还是在天然林木资源保护上, 我们都是出台了一些列相关政策的来保证工作的展开。我坚信我们在农田基本建设, 金沙江下游和和嘉嘉陵陵江江中中下下游游水水土土流流失失重重点点防防护护工工作作上上做做出出的的努努力力是是广广大大群群众众都都能能看看到到的的。。这这些些努努力力也也使使得得四四川川省省的的生生态态环环境境建建设设进进入入到到了了新新的的格格局局。。就就近近几几年年来来说说, , 我我省省累累计计的的造造林林面面积积就就已已经经达达到到了了227700..77万万hhmm22之之多多, , 森森林林覆覆盖盖面面积积也也上上升升至至2244..2233%%, , 有有近近三三十十个个县县市市进进行行了了生生态态农农业业建建设设试试点点等等等等这这些些数数字字都都是是我我们们的的里里程程碑碑, , 我我为这些成功的生态建设而自豪。总体来说, 截止至今天, 四川省的生态环境建设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取得了初步成功, 在未来, 我希望我们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以及生态上都能越来越完善, 以可持续发展为标杆为之奋斗。

2 我省现阶段的生态建设目标

生态四川, 打造独一无二的绿色仙境, 是我按照国家安全生态建设的要求制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我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能够基本打开生态经济健康发展的局面, 发展出繁荣的生态文化, 完善水土保持规划。

在发展的初期阶段, 我希望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优化经济结构, 通过经济发展来改善城乡结构, 尽可能的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低标准。建设一批新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自然保护区, 面对发展带来的污染也要严格的进行保管, 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支持, 出台一些有利于环保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优惠政策, 促进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环保产业的建设工作中来。当发展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就要着重于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 工厂污水的集中处理工作, 城镇垃圾的分类处理公国, 森林覆盖率的增长工作等等, 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最大化的进行抑制。

在发展的推进阶段, 我们将逐步对一些生态省建设重点工程进行审批, 希望在新型工业化和发展生态经济方面能够有较为显现的突破。全省的生态环境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质量自然也能得到提高。

在完善提高阶段, 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最初对于生态建设的目标。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已经发生了转变, 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 有效的减轻了对资源, 环境的压力。生态环境建设的到了有效的保护, 全省人民的环境都得到的清洁完善, 人口素质有显著的提高, 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环境质量都已经全面提高。基本实现经济深灰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3 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自然灾害

四川省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地区, 人多地少后备资源匮乏, 导致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自然灾害频繁。为了能够解决当地人民的温饱问题, 许多山区选择大量开垦耕地, 这样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形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中下游江河和湖库也不断的抬高, 加重了长江,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患。虽然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 但是仍旧无法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为了能够生存下来, 人们只有更加加大面积的毁林开荒, 以至于生态环境进入恶性循环, 自然灾害更加频繁的发生。

3.2 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困难性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 少数民族人口有近390万。由于少数民族人们所特有的文化差异, 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不同同的的民民族族文文化化以以及及自自然然地地理理条条件件导导致致生生态态建建设设更更具具困困难难。。环33..33着着眼眼于于眼眼前前, , 生生态态保保护护意意识识薄薄弱弱保发发展展受受由由到到于于了了部部限限分分制制少少, , 导导致致他他们们的的生生活活习习惯惯仍仍旧旧数数民民族族地地区区的的交交通通不不便便利利, , 文文保保化化持持教教在在育育落落落落后后后后的的, , 时时经经代代济济, , 探生生态态保保护护意意识识非非常常的的薄薄弱弱。。认认为为只只要要我我现现在在能能够够生生活活下下去去就就足足够够究了, 完全不会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4 结语

我们在对四川省进行生态建设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完善水土保持规划, 尽可能的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在不适宜居住的地区以及需要重点保护的生态地区进行人口迁移, 将人口转移之后也需要对该地区进行必要的生态恢复措施建设。合理的开发矿产和水能资源, 为了能够达到建设生态四川, 打造独一无二的绿色仙境的目标, 我们可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 特色旅游的产业链。保护森林植被以及保障生物的多样性, 严格的控制外来有害物种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陈金河《福建热作科技》2002年第4期城市园林绿化应注重森林生态建设.

[2]陈鹏飞陈丽华《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年第10期浅析如何系统的进行生态建设.

[3]熊向宝《生态经济》2002年第2期生态建设的初探.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 篇8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水资源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水土保持的产业化发展慢经济水平低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以获取水土保持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水土保持的产业化发展是要基于综合治理开发之上展开的。而我国多数地区没水土保持的产业化发展仍比较慢,和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严密,没有做到高效利用资源,没有开发别具特色的经济产品,普遍重治理而轻产生。

1.2科学技术的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自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也需要做适时的改变,然而以往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内容以及手段等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现实的发展需求。而科技成果得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日益突出,仍没有切实做到走出去分享技术以及请进来开发新项目,造成科技成果无法及时转化成生产力,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更好的帮助。

1.3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普遥存在

按照水土保持法规定的“三同时”制度,开发建设项目应将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但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中,“三同时”制度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厂矿、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或者不重视水土保持。

1.4方案编制工作滞后,落实上难度较大

按照水土保持发展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本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但实际上常常是主体工程设计完成之后才开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个别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才补编水土保持方案,有效性和操作性不强。

1.5规划、设计及建设不够完善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起步晚,经验不足,在方案的规划中往往以项目本身为依托,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主体工程。重视前期方案的编制与报批、轻视后期实施与验收,使得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滞后。

1.6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不全,综合防护的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由于受到技术、认知、投入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和不顾完善。在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仍出现低标准治理、治理规模分散不集中等问题。由于水土保持属于一项综合的措施,要治理好水土流失,必须要将各项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的整体功能,进而提高综合的保护水平。可是目前由于相关配套措施的分散、不健全,造成经济受到严重损失,大量人力、物力大大浪费,水土流失加剧。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

2.1制定科学的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及现状,做出科学的城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指导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逐步实施,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恢复或者重复建设的路子;总体规划要做到立足长远,既考虑近期发展,又要考虑到长期发展;要与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城市、城郊经济发展相结合,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2.2提高水土保持措施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因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起步晚,有些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较少,要有效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就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现场勘查,编制高水平、高起点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注重培养和提高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素质,主动吸收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等方面的人才,不断扩大水土保持人员的知识面,改善设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要重视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方案的优选。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是主体工程建设派生出来而又服务于主体工程的附属项目,主体工程设计方案的比选,往往侧重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的论证,而水土保持方案主要是从主体工程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等来分析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能会出现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故要进行优化设计,处理好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方案间的关系,使水土保持方案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服务于主体工程。

2.3提高认识,加强各部门协作

要把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高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摆上政府议事日程,不断强化城市水土保持,健全城市水土保持监督体系,增强全民城市水土保持的意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长远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不单纯是水务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协作。

2.4有效利用雨洪资源

建设完善的雨水集蓄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建立蓄水池、管网、地下涵洞等措施,将大部分城市降水收集起来,用于补充因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城市绿化用水不足。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污分流需要修建两套完整的管网系统,投资巨大,适宜在处于开发建设阶段的新城区、开发区以及城市排水管网改建中采用。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可以利用雨水下渗管道,沿线补给地下含水层,也可将雨水引到适当的地点集中人渗补给含水层或直接加以利用。采用改善措施增加城市透水面积。可以通过推广透水砖、多孔混凝土、多孔沥青等渗水材料和结构,让大部分地面的雨水径流快速人渗,补给地下水或成为回灌水源。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城市景观、提高植被覆盖率,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加快城市天然河与湖泊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推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快速发展。

3.结束语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 篇9

生态脆弱区主要指容易受到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等影响的且具有高敏感性、边缘效应和不稳定性的地区。一个地区生态脆弱主要由交错性脆弱、基底性脆弱、波动性脆弱等因素诱发和决定[1].在我国根据不同的地区大致可以分为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等。这些生态脆弱区所具有区域与尺度、演替规律多样性的共同特征。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在我国分布广、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土保持具有工作具有地带性和可预测性的特征。一方面,通过数据调查、理论推导等方式可以作为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护分区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参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运用“3S”技术来提高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区划的可行性和效率,运用一些现代技术可以有效观察出生态脆弱区植被、土壤、河流等要素的实际情况。生态脆弱区的水土保持区划可以在水土保持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水土保持工作能实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西北地区的生态脆弱区域和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应该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有针对性的展开可以取得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2 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生态脆弱区的整个要素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平衡状态,一旦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的破坏。生态系统中水土是最基本的要素,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承载要素。因此水土对生态脆弱区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水土得到良好的保持可以保证土壤的养分,避免土壤养分流失,土壤的养分得到保障,对于植被生长、保持土壤合理结构都有重要作用。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土壤要素又是基本要素中的基本要素,因此土壤保持好是一个生态系统保持平衡状态的一个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水土保持良好对当地的水资源系统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水土保持良好可以保证生态脆弱区的地下水、地表水以及水汽蒸发等处在一个平衡状态,可以避免地表径流过大、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生态脆弱地区的水资源处于一个平衡状态是保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一个前提条件。此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水土得到良好保持对于地表植被也具有重要作用。地表植被可以调节当地的水循环、大气循环、气温等,另外还是大多数动物的食物来源。水土保持良好可以使当地的植物生长从土壤中获得充足的养分,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维持生态平衡。水土良好保持对于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有影响,水土处于良好的`状态可以为动物提供干净的水源和充足的食物,推动生态系统向更加平衡的状态发展。因此生态脆弱区的水土保持对整个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应当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来开展。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 篇10

一、培养目标及招生人数: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科技前沿,适应工程技术发展和创新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相关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普通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一样,在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属同一培养层次的不同类型。均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选拔录取,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全日制脱产学习且具有学籍,毕业时达到培养要求者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专业学位证,双向选择联系就业并正常派遣。与普通学术型硕士不同的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社会应用需求进行招生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更加侧重于专业技术技能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中心20计划招收25人。其中:生态学、土壤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3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19人,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农业资源利用3个专业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6人。各专业均接受优秀应届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生态学、土壤学专业可接收直博生。

二、报考条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取“分列招生计划、分开报名考试、分别确定录取标准”的招生考试模式,两种类别报考条件相同: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2、报考年龄不超过40周岁;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复试阶段进行体检);

4、往届生须提交:(现场确认交费后将以下材料邮寄到我中心研究生部)

(1)、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2)、网报信息表

(3)、报考定向培养的的考生,需要培养单位人事部门出具证明;

5、各专业均接收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学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生。能在高校取得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可尽早同我中心研究生部联系推免生接收事宜。推免生须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推免申请系统”提出网上申请(网址:admission.gucas.ac.cn),并提交推荐免试材料和进行相关考核。被确定接收的推荐免试考生应按时参加全国统一的研究生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

三、考试科目:

1、生态学专业考试科目为四门,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均为国家统一命题;603高等数学(丙)、841生态学及848植物生理学均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

2、土壤学专业考试科目为四门,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均为国家统一命题;603高等数学(丙)、841生态学、842土壤学均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957水土保持学由本单位自命题。

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考试科目为四门,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均为国家统一命题;603高等数学(丙)、835自然地理学、841生态学、842土壤学均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957水土保持学由本单位自命题。

4、环境工程、生物工程专业考试科目为四门,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均为国家统一命题;专业课考试科目V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

5、农业资源利用专业考试科目为四门,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均为国家统一命题;339农业知识综合一(主要包括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三门课程内容)由本单位自命题;839地理信息系统、842土壤学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命题。

考试科目中有任选科目的`,报名时考生应在“报考登记表”中有关栏目内注明选定的考试科目。

6、考试大纲: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相关科目的考试大纲已经公布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中,请考生们查看,网址:admission.ucas.ac.cn/home/detail/ab9793e6-b916-4900-8728-1bd095806c1e.

7、本中心自命题参考书目:

1)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可参考书目:《植物生理学》,武维华主编,科学出版社。《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生态学》可参考骆世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还可参考《农业生态学》,王留芳主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 957水土保持学:参考《土壤侵蚀》,刘秉正等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及《土壤侵蚀学》,吴发启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四、报名时间和地点

年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考生,报考时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或yz.chsi.cn/)。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具体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地点:考生网上报名后需持有效证件到各省区、市招办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照相并参加考试。

报考学术型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招生单位所在地区”均应选择“北京”,“招生单位”选择“80001中国科学院大学”,在“院系所名称”栏中选择要报考的“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然后选择报考专业等报考信息。

推荐免试生须在10月25日前到我中心办理接收手续。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须在网报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到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网上报名,并办理现场确认手续。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五、考试时间和地点:

考试时间:具体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

考试地点:考生在网上报名时所选择的报名点和参加考试的考点应一致,以准考证通知的考试地点为准。

六、复试:

我中心采取公开差额复试,具体复试办法会在复试前通过本所网页向考生公布。复试时采取英语口语提问、综合能力测试等多种测试形式进行考生选拔。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体检由我中心在复试阶段组织考生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执行。

七、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并结合其复试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在成绩优秀考生(不含专业学位型硕士)中择优遴选若干名硕博连读生。

八、其它:

1、我中心不举办考研复习辅导班,不办理参考书的购书业务,请与出版社联系。

2、考生在网上报名填写联系方式和通讯地址必须详细、真实、有效,凡是由考生失误造成不能按时接到准考证、成绩单和复试通知书等情况的,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3、我中心各专业均招收定向培养研究生,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定向单位应向培养单位交纳定向培养费;定向生不转档案及工资关系,福利及医疗费等由定向单位发给。

九、在读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待遇

1、学习年限

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最长不超过8年。

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能进行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但获得硕士学位后,可参加博士研究生公开招生入学考试。学生学习期满,完成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修满学分,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达到上述毕业要求,且满足学位授予有关规定,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授予专业硕士学位。

2、学习安排

入学第一年统一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完成一年的学位课课程,第二年返回本中心跟随导师做二年的研究课题并完成学位论文。

3、生活待遇

(1)2016年招收的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对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同时将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

(2)野外补助根据参加课题情况另计。

(3)在学期间可参加中国科学院大学各类奖学金的评选,毕业时可申报所长奖学金。

(4)有一座研究生楼供学生学习使用,每人一个工作位。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报告 篇11

关键词:水土保持 概念 可持续发展 途径

0 引言

现如今,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仅着眼于土体损失、夸大甚至是盲目使用工程措施、从字面上理解植物措施,没有意识到防治水体损失方面的保持利用、忽略对风力侵蚀的防治、不考虑甚至于不知道植物侵蚀和化学侵蚀等。没有深入到防止土地退化方面的土地保育,使得方案的指导思想、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等与水土保持的根本目的相去甚远,没有考虑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施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统筹规划,切实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水土保持概念内涵及外延

水土保持现行定义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由水土保持的概念看来,要弄清水土保持的内容,还必须弄清水土流失的定义。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虽然未在国际经典辞书上找到专门简明释意条目,但根据一些国际学术专著,它们的意义也是比较明确的:是指土壤侵蚀(包括水、风、重力、人为活动等营力)造成陆地表面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然而什么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Soil Erosion)是国际通用的土壤学学术用语,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和机构对此定义大致相同,即水、风、重力等作用下土壤的流失。国内定义是:是指土壤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当然,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正如:土壤侵蚀从最初的由于水力或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地表面物质的移动,逐步发展到土壤在内外营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水土保持概念也由初期的土壤保持发展为今天的水土保持并举,从单一强调土壤侵蚀引起土地生产力退化到同时强调土壤侵蚀环境与全球生态环境的联系,如水土流失與水环境的联系,水土保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等,即水土保持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停留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而是任何在内外力(如水力、风力、重力、人为活动等)的作用下被分散、剥离、搬运和沉积的水土资源,水土保持的内容已不只是防治水土流失,而是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良好生态环境。

由此看来,水土保持涉及的内容除了防治水土资源的流失外,还赋予了利用水土资源、绿化美化环境等。其中,防治水土流失涉及了防治土地荒漠化、防旱保水等内容,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涉及了植物侵蚀、化学侵蚀、慎重考虑工程措施等内容,绿化美化环境则涉及了植树造林、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等内容。总之,水土保持已不是最初的水土流失防治,即采取措施简简单单地把水土资源固定在某一个区域。

2 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处理关系

为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妥善解决以下几个关系:

2.1 正确处理生态修复与集中治理的关系,要在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治理,实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有机结合。

2.2 正确处理水土保持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关系,要在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机结合。

2.3 正确处理点上治理与面上管护的关系,要切实解决好重建轻管的问题,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治理步伐,实现水土流失防御、治理与管护的有机结合。

2.4 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要在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2.5 正确处理能力培育与执法监督的关系,要在开展培训、教育,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执法监督,在执法监督的过程中加大能力培育强度,实现能力培育、监测监督与行政执法的有机结合。

3 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全面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加速推进水土保持科技进步与制度创新。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双赢策略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宏观调控:满足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有效的政策促进发展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管理体制,从偏重评价经济指标特别是数量指标,改变为评价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的综合性指标,为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供制度保证。

3.2 技术保障:采取由生物、工程和耕作技术组成的综合性措施,改变立地条件,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强土壤的抗蚀能力和蓄水保土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政府要增加技术服务的供给。政府提供的技术服务应包括编制水土保持建设总体规划,技术培训,推广适用的科研成果,提供优质种苗和有效的市场信息等。

3.3 组织建设:提高各级政府水土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充分调动和运用全社会的力量,组建水土流失治理联合体,将上下游项目,农林牧渔等开发项目组成联合体,统筹兼顾,综合评价。农户或企业的治理规模要适度,既不搞平均主义,又要避免规模过分悬殊带来的资源分配进而利益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3.4 制度建设:总结我国几十年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借鉴外国的管理方法,完善有关水土流失治理的政策和法规内容,规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行动。制定“四荒”拍卖回收资金管理条例,使这部分资金能更好地为农民开发治理“四荒”和脱贫致富服务,自身又能专存专用、不断增殖。

3.5 机制创新:切实落实政府领导、主要机构监管、部门分工负责、企业治理、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水土流失治理体制,坚持治理者受益的原则,积极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化筹资、企业化治理、市场化运营的水土流失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机制。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适时调整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提高各项资金使用效率,将水土流失治理的外部效果内在化,推动其市场化进程。积极培育“四荒”资源使用权流转市场,使“四荒”资源能流向经营水平更好、因而出价更高的农户或企业。

上一篇:英语教学如何进行创新莫小珍教育论文下一篇:踏云行,踏云行王丹桂,踏云行的意思,踏云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