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论文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学概论论文

环境学概论论文 篇1

摘要:近几年来,德江县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福利改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对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农村环境五天的对策及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 农村

环境污染

防治措施

德江县

1德江县区域概述

德江县位于贵州高原的东北部,地处武陵山、大娄山汇接处。东与印江相邻,南与思南接壤,西与凤冈交界,北接沿河、务川之间。德江县是贵州省铜仁市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2071.9平方千米。总人口49.19万人(2007年末)。326国道、303省道穿境而过,乌江自南向北纵贯其境,东属武陵山区,西属娄山山系。德江县辖12个镇、8个民族乡1985年被省确认为贫困县,2001年被列入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我县随着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我县把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顺利进行

2.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德江县农村主要存在生活垃圾、生产垃圾、生活污水、养殖污水以及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 乡镇企业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 造成水质变坏、土壤污染、大气浑浊恶臭等现象, 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危害农业生产, 且易传染疾病, 影响居民健康,严重影响乡镇的形象,至于经济的发展。

2.1德江县农村垃圾污染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观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人均产生的垃圾量逐年增加,但是,人口在逐年增多,垃圾排放总量也在快速增长,我县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废衣服、废材料等,其中有几废弃物占50%以上,生产垃圾主要为秸秆、塑料棚膜、农药瓶等,秸秆年产量高,利用率低,焚烧量就更低,闲置和丢弃,全县耕地面积23617公顷,化肥使用量大,农药使用量高,其中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剂等使用比重量大。

目前,我县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程度低,垃圾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地方散乱丢弃和堆放,有些甚至进入河道水体中,散发乡镇的垃圾收集池,焚烧池也成为二级污染的隐患。化肥、农药、地膜及土壤污染危害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用水的安全。

2.2德江县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

我县在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为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透等产生的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长,但是,处理率低,在以前是生活污水基本是零排放,现在只有小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大多数没经过处理就任意排放进入农村水塘,河沟,有些淤积变黑发臭,这现象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生活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影响农村日常生活、农作物灌溉用水,还会威胁农村生活饮水安全。

2.3德江县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

化肥、农药和农膜的大量使用, 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 重金属超标, 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 流失率高, 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 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 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2.4 德江县农村规划不合理造成人居环境污染现状

随着我县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我县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我县大部分乡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我县乡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特别是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乡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县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

2.5德江县乡镇企业布局不当产生工业污染现状

我县乡镇企业布局不当,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受乡村自然经济的深刻影响,农村工业化实际上是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农村环境和农业环境污染与危害。目前,我县乡镇企业废水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也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目前,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的趋势。

3.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存在问题

3.1 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盲目施肥, 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 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造成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3.2 乡镇环保力量薄弱,无法适应形势需要

乡镇环保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兼”多“专”少。二是业务不精。三是人员常变。

3.3资金投入不足, 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目前,我县环保投入不足,仍是各乡镇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4.德江县农村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措施

4.1 提高认识,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一是要浓化宣传氛围,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治理我县农村环境污染,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在农村营造一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氛围,要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因此,我县各级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不断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传授他们好的技术,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让农村环境保护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4.2 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我县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做到产业间协调发展和产业内部的高效、清洁生产。促进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的“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既实现对已有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也避免化肥、农药可能造成的污染。除了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大力推进污染集中治理和采用新的处理工艺是更为现实的对策。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乡镇企业,应多方配合建立乡镇企业的进园机制,以利污染集中治理,克服污染治理的“最小经济规模限制”和“高折旧率限制”。

4.3 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监督和管理

要在我县各乡镇建立健全各类机构,加大治理力度。要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完善管理机制清理垃圾。要在全县所有农村村头地角、河边沟渠、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室内室外等存量垃圾,定期集中时间进行全面清理。同时,各镇、村要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设置农村生活垃圾桶点(垃圾中转站),配备环卫机具等作业设施、设备,组建保洁队伍,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置机制,建立管理、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各级乡镇部门组织要把治理环境污染列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严格奖惩,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4.4德江县环保局“八坚持、八不准”切实改进作风

德江县环保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省“十项规定”、市“十项规定”,制定了“八坚持、八不准”干部职工日常行为规范和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八坚持、八不准”指:坚持作息制度,不准迟到早退;坚持首问责任,不准推诿扯皮;坚持忠于职守,不准聊天游戏;坚持良好风尚,不准打牌赌博;坚持厉行节约,不准签单挂帐;坚持秉公办事,不准吃拿卡要;坚持环境优美,不准杂乱不洁;坚持安全防范,不准违规操作。同时,不断加大督查力度,局党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大对各股室人员进行检查,凡对违反出台的规章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通报一起,凡三次以上交县纪检部门作出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并印制了“八坚持、八不准”行为规范明白卡片发放到每位干部职工手中。目前,通过“八坚持、八不准”的出台,全局干部职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

4.5德江县环保局认真处理群众环境污染投诉案件

3月18日,德江县环保局接到钱家乡群众电话举报,反映钱家五行再生纸厂污水直接排放,对洋塘河造成污染,双方私下协商未果,并发生口角。接到投诉后,县环保局监察大队迅速出动,前往污染现场调查情况。经现场检查,该纸厂环评、工商营业执照等手续均齐全,所产生的污水也是沉淀后循环使用,未直接外排。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有污水外泄情况。环境执法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该厂立即停止生产,必须作好污水处置工作、防止外泄情况的发生。据了解,该厂已停业整改,有效防止污水排放造成的污染

总结:

在关注农业污染的同时,工业污染逐渐向农村延伸的现象是不可忽视的,我县要结合农村环境自身的特点,落实环境保护有效机制,展开环境综合治理,充分调动各级部门的力量,改善农村环境和资源合理运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环境学概论论文 篇2

一、基于课程特点, 构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内容体系

环境保护概论作为非环境专业的公选课,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在传授环境保护知识的同时,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热情和责任感, 使学生成为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和核心力量。选修环境保护概论的非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不同, 基础各异。根据这一特点,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我们打破任何一本教材的编写体系, 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 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专题, 增大选修课程的空间度。本课程分七个专题:第一专题:概述和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第二专题:环境要素 (水, 气, 固及土壤) 污染及防治, 第三专题:噪声及其他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第四专题: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专题: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和清洁生产, 第六专题: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传统的环境保护概论相比, 增加了一些环境社会学和环境伦理学的内容, 培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掌握运用社会学、管理科学的知识保护环境的能力, 激发非环境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内容紧密围绕现代环境保护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保留经典知识的同时, 将视角立足于全球, 把环境保护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纳入到课程中, 形成了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为学生在今后工作或进一步学习中, 将环境保护知识向本学科渗透, 同时获得新的灵感或创新性思维。

二、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 探索立体化教学方式

在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探索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专题研讨、多媒体及音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知识背景为基础, 由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案例教学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讲解“水体污染与防治”时, 以松花江硝基苯事件、太湖蓝藻爆发及海水赤潮等实例,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环境污染问题频发的严重程度;讲解“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时, 以八大公害事件中的水俣病和骨痛病为例。通过这些实例, 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从中得到警示进而培养其环保意识。课堂专题研讨也称换位教学法, 即师生角色换位法,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每讲完一个专题, 布置几个相关的小主题, 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制作ppt文件, 上课时抽查部分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内容, 并对讲得好的同学进行奖励。很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在好强心理的驱使下, 制作出了有视听震撼效果的多媒体文件, 引起班上同学的一片赞叹, 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更为浓烈, 效果更好。多媒体教学是把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形式集于教学之中, 并利用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 通过视觉和听觉, 全方位地启迪学生思维,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比如讲解环境要素污染与防治时, 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水处理构筑物对污水的处理过程, 各种除尘装置的结构和运行过程, 各种焚烧炉的结构和运转过程以及垃圾填埋场的底层防渗结构等。这些多媒体辅助材料的使用, 无疑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和方式, 不仅使学生能更形象地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技术, 而且通过视听信息的同时轰炸, 必将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提高了教学生动性和教学效果。

三、改变传统考试考查方法,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是集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为一体的交叉学科, 因而考核既要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还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 采用传统课堂提问、作业及课堂专题讨论形式, 这部分占40%。实践和创新能力考核,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 选择有关专题, 例如要求学生对家乡或学校周围环境状况进行调研等, 做读书卡片和读书笔记, 最后完成一篇课程论文, 并用多媒体课件在班上宣讲, 占60%。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既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原理和概念, 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环境保护素养的提高寓于教学实践中。

四、组织学生参加志愿环保活动, 提高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概论不仅仅是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 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 如大量使用的一次性餐具, 随手丢弃的废纸、矿泉水瓶、饮料罐等固体废物污染;教室的长明灯、水管长流水等资源浪费;化学实验室废水排放污染等。根据所学专业知识提出解决办法, 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融合, 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其次, 结合学校环保社团, 举办环境专题辩论会、环境知识竞赛、环境宣传主题班会, 创办环境宣传报来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第三, 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如废旧电池回收、杜绝“白色污染”,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环保工作当中,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有效地改善现在的环境现状。高等学校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的环境素质教育是环境教育全民化、全程化的主要对象和实践者, 但是这方面的教育教学, 无论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上, 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是教学实践的一点体会, 以期能促进交流, 提高我国高校环境教育教学的水平。

摘要:近年来, 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环境教育类公选课程, 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作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 着重阐述了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考试考查形式和实习实践活动的改革等, 以期推动我国的公共环境教育。

关键词:环境保护概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核

参考文献

[1]刘树铎.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最大焦点[N].中国经济时报, 2007-01-16.

[2]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

环境学概论论文 篇3

关键词:双语课程 环境工程概论 教学讨论

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各国科研人员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权威的学术期刊普遍使用的语言。作为高校学生,要想学好专业,了解国内外前沿的专业领域知识,除了查阅国内文献外,多浏览专业相关的英文期刊和书籍,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各高校相继开展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但大多处于尝试阶段。

笔者在高校从事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十余年,一直进行“环境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有在美国高校学习相同课程的经历。本文结合自己对该课程的教学经验,以及在国外高校学习该课程的心得,试图探索适合于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环境工程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开设“环境工程概论”双语课程的意义

环境问题已经跨越国界,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既急迫地需要发展经济,又需要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其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发达国家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和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经历,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因此开设“环境工程概论”双语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外环境治理方面的管理方法、法律法规和技术经验,开拓学生的视野,有效地补充国内教材中缺乏的专业知识。

二、“环境工程概论”双语教学问题探讨

1.开课对象

双语教学对于学生的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有较高要求。“环境工程概论”这门课,涉及一些较专业的环境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把开课对象定位为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该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可以推荐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选修。这些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已经学习了3个学期,很多学生还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而且他们也已经完成了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英语水平和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些为“环境工程概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双语教学课程中的教材选择,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没有相应的双语教材可供使用,因此只能选择原版教材或自编教材。我们选择了Gilbert M. Masters著的《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为本课程的主要教材。这本书被多所美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选为本科生的适用教材,因为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环境污染中涉及到的水、大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各种环境因子的产生和治理方法,并讨论了目前的热点环境问题,比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空洞、风险评估、室内空气污染等,内容深入浅出。此外,该书列举了大量例题,每章后面还配有一定量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便于学生理解书中的内容,并加以练习和运用。

但该书部分涉及到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都是以美国为背景,中国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熟悉程度较低,可能会影响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另外,该书的价格较高,部分同学可能会由于价格问题不会购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该书中一些关于单位转换和环境化学的内容,学生已经在前期的基础课程中学习过。所以,我们决定将该书相关重点内容在课前复印给学生,供学生课前复习和课堂理解。同时,当涉及到法律法规内容时,适当补充中国相应的环境法规内容,并通过与美国的环境法规相比较,扩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目前对双语教学的模式探讨较多,并无定论。关键问题在于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一,导致没有适用于所有学校的统一模式,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按照笔者所在学校环境专业的学生水平,拟采用“半外型”双语教学,即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幻灯片,英文授课比例占50%左右,其余内容用中文对讲授内容进行适当地解释和补充。目前打算运用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要求提前预习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提前一周上传课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预习,熟悉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堂教学内容。

(2)布置阅读任务

笔者在美国学习该门功课时,教师每周都会发一些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料,要求学生自学,并在后续课堂中以测验方式进行考核。该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节约课堂时间,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环境问题的发展日新月异,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解决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和观看近期热点的环境问题或前沿的污染治理技术,对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强英语阅读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3)进行英文汇报

并在该课程中后期,当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模式比较熟悉,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专业词汇后,要求学生针对自学的阅读内容制作英文的PPT,并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将这项任务分组进行,每人完成一部分内容,而且控制汇报时间在10分钟左右,这样让学生不至于有太大压力,都能积极地参与,而且在制作PPT和汇报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写和说的能力。

4.课程考核方法的探究

“环境工程概论”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应该既能体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又能体现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因此可以考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考核。为了考核能尽量公平公正,可采用闭卷考试为主(约占总评成绩的70%),课堂演示为辅(约占总评成绩的30%)的方式,并且对于本课程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学生,给予额外加分奖励。

在闭卷考试试题中,可以采取用英文出题,但不完全要求用英文作答。但对于某些问答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用全英文作答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对于这类题目,可以允许用中文作答,但是对于用英文作答的学生,应该予以适当奖励,例如该题实际得分可以在卷面得分的基础上,增加20%,以此鼓励学生用英文作答。

三、结语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目前还处于尝试和探索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去继续研究和解决。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老师和学生出国交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为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迫切需要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对专业方面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飞.船海工程专业《船舶概论》课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124-126.

[2]施锦芳.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及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2,(02):33-35.

[3]林静雯,季颖,董怡华,陈志英.“环境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5):82-84.

环境化学概论论文 篇4

101102203陈凯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室内装饰日趋精致, 大量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日用化学品、家用电器等进入住宅,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益增多, 室内环境质量日益恶劣。本文通过介绍室内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危害,来指导人们控制污染源和治理。

关键词:室内污染物来源、危害、污染源、防治对策

有害的化学性因子、物理性因子和(或)生物性因子进入室内空气中并已达到对人体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近期或远期,或者潜在有害影响的程度的状况。“室内”主要指居室内,广义上也可泛指各种建筑物内,如办公楼、会议厅、医院、教室、旅馆、图书馆、展览厅、影剧院、体育馆、健身房、商场、地下铁道、候车室、候机厅等各种室内公共场所和公众事务场所内。有些国家还包括室内的生产环境。

人们每天平均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就显得更加密切更加重要。虽然,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往往较低,但由于接触时间很长,故其累积接触量很高。因此,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他们的关系尤为重要。

室内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室内空气污染可以理解为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室内空气环境, 呈现足够的浓度, 持续足够的时间, 并因此危害了人体健康或室内环境。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定》的控制项目不仅有化学性污染,还有物理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其中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甲醛、苯、氨气、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氡这五类物质了。

甲醛:化学分子式HCHO,也是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及媒体最为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物。空气中游离甲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且易溶于水醇、醚,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具备防腐作用。而正是由于它的防腐(防虫)作用,甲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装饰材料之中。甲醛的熔沸点很低,因而很容易从装修材料中挥发出来,在夏天,当我们从外面踏入家门时,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刺鼻的气味,这就是甲醛造成的空气污染了。事实上,甲醛的危害很大,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8mg/m3,由资料知,当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超过 0.06mg/m3 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造成刺眼流泪、咽喉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 30mg/m3,会立即致人死亡。而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青少年智力下降。室内甲醛来源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四类:

1.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由于目前生产装饰板使用的胶粘剂以脲醛树脂为主,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

2.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这主要由于一些不法厂商使用劣质胶水。这些胶水中含有甲醛等成分;

3.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

4.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

苯(苯系物):苯系物也是为人们所关注的室内空气污染物,苯(C6H6)、甲苯(C7H8)、二甲苯(C8H10)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的气体,易挥发为蒸气、易燃有毒。苯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确认为高毒致癌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甲苯对皮肤和粘膜刺激性大,对神经系统作用比苯强,长期接触有引起膀胱癌的可能。二甲苯存在三种异构体,其熔沸点较高,毒性相对苯和甲苯较小,皮肤接触二甲苯会产生干燥、皲裂和红肿。神经系统会受到损害。还会使肾和肝受到暂时性损伤。

苯系物的来源主要分为三大类:

1.室内装修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有机溶剂,如油漆、涂料、捻缝胶、粘合剂;

2.居室建造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如人造板、隔热板、塑料板材等;

3.装修过程中的装饰材料,如壁纸、地板革、地毯、化纤窗帘等;

氨气: 氨的化学式为NH3,是一种无色且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氨是一种碱性物质,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查找资料得知,部分人长期接触氨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室内氨气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装修工人为了保证冬天低温情况下正常工作,在水泥里加入了含尿素的混凝土防冻剂,里面含有大量氨类物质(包括尿素和氨水),随着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被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

2.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

3.与其他污染气体不尽相同,生活异味、厕所臭气也是氨气的重要来源,也往往是我们忽视的地方。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TVOC是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物和醛类化合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TVOC可以分为八类:烷类、芳烃类、烯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他。它们都以微量和痕量水平出现,所以容易被忽视。VOC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的有机物,其沸点在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TVOC可有嗅味,有刺激性,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目前认为,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TVOC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四类

1.快干漆、涂料、胶粘剂、化妆品、有机氯化物、氟里昂等;

2.地面、墙面装饰材料;

3.家具、地毯、地板蜡;

4.空调管道衬套;

氡:氡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而生成,是一种放射性气体。近年来对氡的关注主要来自于媒体对石材放射性的报道。人体吸入氡后,衰变产生的氡子体呈微粒状,会吸入呼吸系统堆积在肺部,沉淀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微粒会损坏肺泡,进而导致肺癌。但并不是说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的人都会得癌,一般从受到氡的照射到肺癌发病之间可能要经过几年时间。

室内氡的来源主要分为这样四类:

1.房基土壤或岩石中析出的氡,氡气通过泥土地面、墙体裂缝、建筑材料缝隙渗透进入房间;

2.建筑装饰材料如水泥、石材、沥青等,这些材料本身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而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氡气;

3.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

4.供水及天然气中释放的氡。

污染源的控制

使用最新空气净化技术对于室内颗粒状污染物,净化方法主要有静电除尘、扩散除尘、筛分除尘等。净化装置主要有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荷电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等。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首选过滤式除尘器;从高效洁净的角度考虑首选荷电式除尘器。对于室内细菌、病毒的污染,净化方法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技术。配套装置是低温等离子体净化装置。对于室内异味、臭气的清除,净化方法是选用0.2~5.6微米的玻璃纤维丝编织成的多功能高效微粒滤芯,这种滤芯滤除颗粒物的效率相当高。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如苯系物、卤代烷烃、醛、酸、酮等的降解,采用光催化降解法非常有效。例如利用太阳光、卤钨灯、汞灯等作为紫外光源,使用锐态矿型纳米TiO2作为催化剂。

合理布局及分配室内外的污染源为了减少室外大气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城区内各污染源进行合理布局是很有必要的。居民生活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应安置在远离污染源的地区,同时应将污染源安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口方向,避免居民住宅与工厂混杂的问题。卫生和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居民生活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跟踪检测和评价,以提供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对于甲醛、室内放射性氡物质等,应加强通风换气次数,尤其是对甲醛的污染治理,其方法有三种:一是使用活性炭或某些绿色植物;二是通风透气;三是使用化学药剂。室内放射性氡的浓度,在通风时其浓度会下降;而一旦不通风,浓度又继续回升,它不会因通风次数频繁而降低氡子体的浓度,惟一的方法是去除放射源。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家居,而是所有的室内场所都存在,如宾馆、酒店的房间、餐厅、娱乐场所和商场、影剧院、展览馆等,还有政府部门的办公室、会客室、学校以及其他办公场所。除重视科研与监测、加强队伍建设、制定行业标准、加强立法与宣传外,同时还要加大经费的投入,采用高新技术,研制新的高效率室内污染净化装置,消除室内空气污染,保障人们身体健康,这是十分近切而必要的。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逐步深入,人们对生存空间的质量越来越关注,对室内环境污染治理也日益重视。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状况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改观。

污染治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污染的逐步重视,使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得到逐步推广,室内污染治理产品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①物理净化:坚持打开门窗换气,使挥发出的有害气体不滞留在室内,新装修的房间每天通气换气至少3~5小时,如此保持通风3个月后再入住;在室内摆放有吸附作用的植物,如芦荟、吊兰、常青藤等;还可选用空气净化装置。②化学净化:采用离子交换和光触媒技术让有害气体分解。③生物净化:使用特种酶让有害气体进行生物氧化。

小结:目前国家对室内污染治理产品并无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因此,用户在选择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及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根据室内污染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法及产品;②选择的治理产品应有产品质检报告,证明治理产品有明显治理效果,而且无其他毒副作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③选择的治理产品应有多家实际应用合格的检测报告;④针对室内污染物容易发生反弹,尤其是甲醛的挥发期达3~15年(根据使用材料的优劣),因此,选择的治理产品还应有长期稳定的治理效果。由于室内污染物具有复杂多样、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而且国内现有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并不是太成熟,治理产品并不能包治百病,若出现严重超标危害身体健康,且治理产品无法解决问题时,应考虑拆除。参考文献

[1] 朱天乐.室内空气污染控制[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 潘峰.室内空气污染不容忽视[J].科学时报, 1999(3)23.[3] 周中平, 赵寿堂, 朱立, 等.室内污染检测与控制[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4] 参见《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1.0.3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25—2001。

[5] 檀建国.居室装修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防治[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报, 2005, 18

[6] 参见《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401—2001。

[7]参见中科协室内环境委员会公布的《成年人吸入甲醛的量化警示》,2005。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篇5

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个性风格。

室内色彩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人们感到舒适。在功能要求方面,首先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如儿童居室与起居室、老年人的居室与新婚夫妇的居室,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有所区别。

室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原则,充分发挥室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室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室内气氛中起主导和润色、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室内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室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有统一而无变化,达不到美的效果,因此,要求在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室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室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切忌杂乱无章。

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空间尺度、比例、分隔、渗透空间,改善空间效果。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用近感色,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收缩色;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笨粗之感。

对于不同民族来说,由于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沿革不同,其审美要求也不同。因此,室内设计时,既要掌握一般规律,又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理环境的特殊习惯和气候条件。注意民族、地区和气候条件 符合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室内设计基本规律。

作为装饰手段,墙面色彩因能改变居室的外观与格调而受到重视。色彩不占用居室空间,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运用方便灵活,最能体现居住者的个性风格。墙面的色彩,构成了整个房间色彩的基调,其次,如家具、照明、饰物等色彩分布,都受到它的制约。墙面色彩的确定 首先要考虑居室的朝向。南向和东向的房间,光照充足,墙面宜采用淡雅的浅蓝、浅绿冷色调;北向房间或光照不足的房间,墙面应以暖色为主,如奶黄、浅橙、浅咖啡等色,不宜用过深的颜色。墙面的色彩选择 要与家具的色彩、室外的环境相协调。墙面的色彩对于家具起背景补托作用,墙面色彩过于浓郁凝重,则起不到背景作用,所以宜用浅色调,不宜用过深的色彩。如果室外是绿色地带,绿色光影散射进入室内,用浅紫、浅黄、浅粉等暖色装饰的墙面则会营造出一种宛如户外阳光明媚般的氛围;若室外是大片红砖或其它红色反射,墙面以浅黄、浅棕等色为装饰,可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基于色彩的彩度、明度不同,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可产生前进、后退、凸出、凹进的效果。明度高的暖色有突出、前进的感觉,明度低的冷色有凹进、远离的感觉。色彩的空间感在居室布置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空间狭小的房间里,用可产生后退感的颜色,使墙面显得遥远,可赋予居室开阔的感觉。

一. 色彩的心理作用

每一种颜色都具有特殊的心理作用,能影响人的温度知觉、空间知觉甚至情绪。色彩的冷暖感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某些事物的联想。例如,从红、橙、黄等暖色会使人联想到火焰、太阳,从而有温暖的感觉;从白、蓝和蓝绿等冷色会联想到冰雪、海洋和林荫,而感到清凉。

二.色彩与人的情绪

色彩心理学家认为,不同颜色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的影响有差别。暖色系列:红、黄、橙色能使人心情舒畅,产生兴奋感;而青、灰、绿色等冷色系列则使人感到清静,甚至有点忧郁。白、黑色是视觉的两个极点,研究证实: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郁闷、乏味的感觉。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瞳孔极度放大,感觉麻木,久而久之,对人的健康、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把房间都布置成白色,有素洁感,但白色的对比度太强,易刺激瞳孔收缩,诱发头痛等病症。

正确地应用色彩美学,有助于改善居住条件。宽敞的居室采用暖色装修,可以避免房间给人以空旷感;房间小的住户可以采用冷色装修,在视觉上让人感觉大些。人口少而感到寂寞的家庭居室,配色宜选暖色,人口多而觉喧闹的家庭居室宜用冷色。同一家庭,在色彩上也有侧重,卧室装饰色调暖些,有利于增进夫妻情感的和谐;书房用淡蓝色装饰,使人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研究;餐厅里,红棕色的餐桌,有利于增进食欲。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运用不同的色彩也可一定程度地改变环境气氛。在严寒的北方,人们希望温暖、室内墙壁、地板、家具、窗帘选用暖色装饰会有温暖的感觉,反之,南方气候炎热潮湿,采用青、绿、蓝色等冷色装饰居室,感觉上会比较凉爽些.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明亮的暖色给人活泼感,深暗色给人忧郁感。白色和其它纯色组合时会使人感到活泼,而黑色则是忧郁的色彩。这种心理效应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例如,自然光不足的客厅,使用明亮的颜色,使居室笼罩在一片亮丽的氛围中,会使人感到愉快

三.色彩与视觉

(一)颜色感觉要素

一个物体在视觉上引起的颜色感觉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决定的:

1物体表面将照射光线反射到主间的性质,这种性质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化学结构与组成、表面物理与表面几何特性。照明光源的性质,即光源的波长构成特性一光能在相关视觉波段范围内的能量分布,从光源的色品质量而言,也就是它的色温。3 眼睛的感色能力,主要决定于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系统的光线感受能力和处理与传送光刺激的能力。

(二)色彩视觉的三要素

1.色相 色相是色彩的一种最基本的感觉属性,这种属性可以使我们将光谱上的不同部分区别开来。即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感觉采区分色谱段。

②非彩色系 即不具备色相属性的色觉。非彩色系只有明度一种量度,其饱和度等于零。

2.饱和度 饱和度是那种使我们对有色相属性的视觉在色彩鲜艳程度上做出评判的视

觉属性。有彩色系的色彩,其鲜艳程度与饱和度成正比,根据人们使用色素物质的经验.色素浓度愈高,颜色愈浓艳,饱和度也愈高。描述饱和度感觉的程度词是浓、淡、深、浅。非彩色系是饱和度等于零的状态,正如同我们在彩色显示器上将色彩逐渐调淡,到最后便成了黑白画面一样。

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对色彩的饱和度感觉也不一样。眼睛对红色的光刺激强烈,对绿色的光刺激最弱,饱和度低。因此,中国满大街小巷里跑的红色出租车.从视觉科学来讲,其实是一种视觉污染,没有人喜欢长时间盯着红色的出租车,这么多的红色会引起人的烦躁不安的情绪。而司机之所以选择红色的理由无非有两条,一是红包车价格便宜(红色染料易得到),另一个理由即是所谓中国人喜欢红色的吉利。其实真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误解,毫无科学道理。

3.明度 明度是那种可以使我们区分出明暗层次的非彩色觉的视觉属性。这种明暗层次决定于亮度的强弱 即光刺激能量水平的高低。科学研究发现,我们眼睛的明暗层次感随光线变暗而急剧变得迟钝起来。当光线弱时,我们不太能分得清明暗层次.同样在强光下,眼睛对明暗层次也会变得迟钝。研究也发现,人眼睛在555nm的黄绿色段上视觉最敏感.因此,从打动知觉能力的强弱角度看.略带黄绿色光最醒目。这使得拂晓之前和日暮之后,室外景色变得幽蓝,蓝紫色的花草或物体变得醒目起来.夜色总是一派乌蓝景象便是这个道理。这为我们设计户外广告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日照特点和不同的环境,设计选择醒目的色彩基调,同时根据广告的面积和高度选择合适的光照强度。

(三).视觉适应效果

视觉适应主要包括距离适应、明暗适应和色彩适应三个方面。

l.距离适应人的眼睛能够识别一定区域内的形体与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视觉生理机制具有调整远近距离的适应功能。眼睛构造中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中的透镜,可以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由于水晶体能够自动改变厚度,才能使映像准确地投射到视网膜上。这样,人可以藉水晶体形状的改变来调节焦距,从而可以观察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2.明暗适应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视觉状态。例如,从黑暗的屋子突然来到阳光下时,人的眼前会充满白花花的感觉,稍后才能适应周围的景物,这一由暗到明的视觉过程称为“明适应”。如果暗房亮着的灯光突然熄灭,眼前会呈现黑黝黝的一片,过一段时间视觉才能够调整到对这种暗环境的适应上,并随之逐渐看清室内物体和轮廓,这是视觉的“暗适应”。就象绘画离不开颜色一样,音乐艺术也离不开音色,而音色与颜色之间存在着自然的联系。茶色是深沉而朴素的颜色。喜欢这个颜色的人,服装嗜好也偏爱不华丽但富有韵味的款式。正因为这种倾向,你很在乎事物内层的精神性表现,所以很能了解人世间的寂廖、孤寂。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正巧和红色所具有的形象相反,象征冷静和浪漫。

紫色是红和蓝两个性格极端的颜色混合而成,因此,这个颜色充满着神秘不可理解的复杂情调。

红色是代表精心和行动的颜色,而红色的食物或饮料也通常具有提神醒脑的功能。喜欢红色的人,个性积极,充满斗志。白色象征单纯,代表神、理想。偏爱白色的人大多不会将自己的感情清楚地流露在外。

金属相结合的黄色,是理论性思考事情的“理智之色”。看到黄色,便容易提高自制力和注意力。喜好黄色的人,大多属于理论家类型。色彩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以及使形体产生显眼的效果。形体是具有各种表情的,色彩也具有各种表情,有引起人们各种情感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巧妙地利用它的感情效果。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

环境科学概论总结 篇6

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是指某一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科学中所研究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P

3环境的特性:环境的整体性、环境的区域性、环境的相对稳定性、环境变化的滞后性、环境的脆弱性P

5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三阶段:

1、环境科学分化阶段,以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为标志;

2、环境科学交叉与整合阶段,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标志;

3、环境问题全球化与定量环境模型构建阶段,以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为标志。

环境科学的任务:

1、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了解全球环境变化的历史、演化机理、环境结构以基本特征等;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地球环境安全的影响。

3、探索和发现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作用机理及对人体的影响,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机理及环境规律,从而为人类环境的生活提供服务和指导。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这一矛盾体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章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以自然界事物为主体的外部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自然环境类型/环境过程/结构/环境功能的多样性

环境主要具有以下四大功能: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源、调节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

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任何一种物质或元素都可以重复利用;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过程;物质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来描述。

物质循环类型。根据循环中元素的属性,通常将物质循环分成四大类型,即水循环(物质循环核心与驱动力)、气体型循环(循环性能最为完善的)、沉积型循环(主要是矿质元素p、s、k的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大多数沉积型循环都是不完全循环。

能量流动过程:能量固定过程;分解还原过程;贮存与矿化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特点:

1、单向性:生态系统内能量单向流动;

2、递减性:经过各个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根据通过各营养级的能流量,由低到高就构 成了一个能量锥体或能量金字体;

3、能量的质量逐渐提高;

4、变动性p36

信息传递的特点:双向性;信息多样性;信息量大。

第三章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根据空间特征分为:

点状环境,以人类聚集地为中心,可分为:城市环境乡镇环境、城郊过渡带和农村。面状环境,农业和林业等大面积的人工工程,分农田环境、人工森林环境和水利环境。线状环境,公路和铁路环境等交通线路。

根据人类控制的程度高低,人工环境可分为:完全人工环境、不完全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的特点:

(1)人类作为主导因子,环境人工化明显

(2)人工环境多样化

(3)人工环境的脆弱性

(4)环境污染严重

(5)危害人类健康的因素多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国际化;连绵化;郊区化。城市与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不协调集中表现在城郊过渡带,并成为城乡之间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敏感区与脆弱带。

人文环境是指人类各种文化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第四章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

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所谓对立,即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从周围获取物质和能量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的活动,与环境根据其自身规律形成和转化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不为人类主观需求而改变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人类的生存绝对不可能离开环境和各种资源。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历史表明。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是整个系统发展最基本的矛盾。

环境问题(原生问题与次生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或耗竭、生态破坏)的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是人与自然关系不协调造成的生态系统平衡关系的破坏,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未能协调发展引起的问题,是人对自然规律的忽视和不尊重。

污染型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及四日市哮喘事件都属于大气污染。可见大气污染是范围最广泛,也是最严重的污染。并且,当今最受人们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加剧和酸雨,都是大气污染直接相关的。

资源短缺与耗竭型环境问题:有限性资源包括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恒定性资源。生态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荒漠化;生物多样锐减。

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P80

资源短缺与耗竭型环境问题

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指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自然资源的可耗竭性为什么没有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止:

全球环境变化100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危害加剧、全球生态系统退化

导致威海面积缩小的因素,还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27 不同环境伦理观出现的背景

(1)中国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观

(2)马尔萨斯的“人地矛盾”观

(3)人类中心论

(4)生物中心论

(5)地球整体论

(6)代价均等的伦理观

环境道德观要求人们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自然观,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界中的一员而与之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学核心是公平与和谐。公平包括代际公平以及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间的代内公平;和谐则是指全球范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1)最小伤害原则

(2)比例性原则

(3)协调性原则

(4)适度消费原则

(5)分配公平原则

(6)公正补偿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

(2)

(3)

(4)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世世代代持续的经济繁荣、社会公平和环境优美,是经济、社会、环境“三位一体”协调统一的发展。经济目标是追求质量和效率;生态—环境—资源目标是强调为使系统达到良性循环,发展必须有限制,要与自身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社会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人口适度增长。

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集中表现在(可持续发展的四点创新):P1

43① 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协调发展

② 由以物为本的发展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发展

③ 由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变为非物质资源(科技、知识)推动型发展

④ 由注重眼前、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变为注重长远和全局的发展

生态足迹是用来度量一定人口需求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面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地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人类造成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是有害的物质对人类生存所需水体、大气、土壤、植物等的污染并达到了致害的程度,而生态破坏是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超出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效应叠加,可以引起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一个量变引起的质变的过程。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新分支,环境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着力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变化机制、变化规律、修复对策等理论及实践问题。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协调发展。

环境问题是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出发点,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身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

对环境问题的研究是研究其生态效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生态系统在生态退化和恢复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和规律研究;

(2)人类干扰与生态系统演替的关系;

(3)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与生态系统管理;

(4)生态监测和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生态经济规划与风险评价等;

(5)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途径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人们从生态系统获取的效益。这一定义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来源既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人类改造的生态系统;包含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效益。

光污染是指各种光源(日光、灯光、各种反射光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等)过量的辐射对周围环境、人类活动和生产环境造成影响的现象。

热污染是指日益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产活动中排出来的各种废热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式,(1)挥发及吸附

(2)溶解和沉淀

(3)水解和配位

(4)氧化和还原

(5)光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光分解反应和光氧化反应。

汞的生态效应:经消化道进入人体的金属汞,容易排出体外而不发生毒性作用。而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汞蒸气,能够透过肺泡馍进入血液,蓄积于人体组织。无机汞能够使肾脏、脑细胞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障碍,也可以导致畸胎、死胎。

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柯斯定理:如果外部性的制造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其中一方拥有永久产权(不管何方),将会产生最优结果。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者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生产或消费决策,由他们自己来承担或消化,即“污染者负担”或“污染者付费”原则。目前采用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大体上分为两类:管制和经济刺激。

外部不经济性内部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类:管制和经济刺激。

1管制2损失赔偿3排污权交易4非市场性的经济手段

非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存在价值。

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的总称。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已经发生和拟议中的人为活动(包括建设项目、资源开发、区域开发、政策、立法、法规等)已经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包括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论证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环境影响评价按照评价层次和性质可分为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五类。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产品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可能涉及的环境方面的评价。有时被称为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方法,摇篮到坟墓分析,生态平衡法。评价包括产品或者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项目概况

2项目周围环境状况

3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4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5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6对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污染控制类型

1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

2末端控制与全过程控制

3分散控制与集中控制

总量控制分为容量总量可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

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比较

浓度控制优点:实施管理方便,对 管理人员要求不高

缺点:(1)浓度标准是为控制各个污染源的排放而制定,和环境质量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不能够保证环境质量水平;

(2)浓度标准没有考虑污染源的处理能力;

(3)浓度标准没有和环境容量相联系。

总量控制优点:(1)浓度标准的制定考虑了环境容量因素,明确了净化污染物的环境容量资

源的有限性;

(2)对污染物的整体控制,控制企业的排放总量,而不规定每个污染源的排

放量。

不足:以中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健全和完善 与总量控制相配套的有关制度

和标准,影响着总量控制的实施效果。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利用原则:(1)无害化(2)减量化(3)资源化

环境政策就是各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而制定的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或技术上的规定。环境法是关于利用、保护、改善环境以及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环境法仅指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广义的环境法包括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还包括通过对作为环境要素的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对自然环境保护效果的各种法律。

环境政策的基本原则:

(1)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原则

(2)

(3)

(4)

(5)环境责任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环境民主原则 其他原则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以1972年派代表团参加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为起点。第一次全国环境会议于1973年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我国先后实施了“三同时”制度(即污染设施要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即通常所说的“老三项”制度。

环境学概论论文 篇7

作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针对《环境科学概论》教学过程中所遇问题,结合教学重点,现实热点和学生难点,通过设计、选定、制定课题,制定计划、调查研讨、成果交流、总结评价等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开阔视野,试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式的知识体系,探寻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教学新方法。

1 当前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教学被视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位置,而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学家的批判。随后发展的凯洛夫教学理论开始意识到教学活动不同于其他认识活动,具有双向性,既包含教师的教,有包含学生的学,初步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首先,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实现文字、声音、图像一体化的先进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可大量快速传递信息,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掌握教学进度,如使用不当会造成学生对大量信息的被动接受,甚至对课堂产生抵触心理[3]。反之,摒弃多媒体教学会造成课堂内容单调乏味,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也是目前教学中指的探讨的热点。

其次,《环境科学概论》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知识储备不多理解能力较弱,传统教学模式又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论学习缺乏实践指导,一旦结合现实生活,学生总表现出陌生。而理论课程结束后的教学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又存在与教学脱节的问题。

再次,同时该课程使用教材更新较慢,部分内容存在与时代脱节的问题。而《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本身内容覆盖面广,知识交叉性强,外界环境问题案例更新快,环境质量动态变迁迅速,应该紧跟学科发展步伐,课题教学应反映不断变化的环境热点以及前沿科学内涵,做到不断丰满教学内容。如讲到大气污染章节引入雾霾专题、有机废气光催化处理技术。水污染控制章节引入微滤、超滤、反渗透概念,及最新的正渗透膜分离技术,通过这些前沿专题的介绍,提起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最后,传统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考核形式单一。学生对于课题型教学中所规定的论文撰写往往敷衍了事,大多数情况下视论文为一次平时作业,而忽略了其实践调查基础上的科学研究机会,内容雷同时有发生,即收不到预期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目标,又增加了学生对该课程本身的抵触情绪。

2 教学科研一体化途径

“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就是把学习过程视为科学研究的过程,科研严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设计出科研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有效地建立起课堂与学术科研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带有目的性、目标性的学习。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科发展,不断向陈旧知识体系注入新鲜血液。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台前退居幕后,统筹全局,精心设计问题巧妙指引学生,恰当地评估学生的表现。例如在讲到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时,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成因、诊断及防治为教学重点。设计研究课题“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其趋势”,为使学生有充分准备时间,通常在理论教学前两周提出课题,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报道、收集图片及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探索学习提升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正确的的引导学生,教师不再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学习的第一责任人是学生自己,学生通过文献阅读,了解事件前因后果。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在我国太湖、滇池、巢湖九十年代都发生过大规模的绿藻爆发事件,甚至三峡水库曾经也出现过7天以内的短时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顺此脉络让同学们探寻绿藻爆发的成因,水体理化指标的极端变化,水环境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环境问题,及我国针对不同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现状所采取的防治工程措施等。这样的课题因为本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课外积极准备。课程设计2学时,1次课,围绕着教学目标,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知识体系。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评价课题小组研究成果、成果交流评价、进一步完善评价三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针对不同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实例,每组重点分析案例中富营养化具体防治工程的不同特点,充分说明该措施在本案例中的适用性。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中发挥着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使教师和学生在课题型教学模式下最大程度发挥各自作用。

“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科研实践过程,注重的是过程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知识[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存在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的或者居高临下的关系。教师通过生活中可触及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机。

3 考核与评估方式的讨论

广为采用的课程评估方式主要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形式单一。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考核方式,重点关注课程进行中学生的体验和参与程度,采用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方式完成课题活动,并以此作为成绩评定的指标[5],但中间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组内合作主要评价课题小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每个小组最后能够提供的相关成果载体在分数的表现形式上差别不大;组间竞争侧重各小组间的成果交流评价,主要采用以学生代表为主教师参与为辅的打分模式,在学生代表科研素质总体不高的情况下,所点评的内容不能够深入,也致使每一小组所得分数相差不大。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为更好的完善完整教学工作,作为任课教师要对各组的研究内容及方向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必要的引导,避免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及内容的传播。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小结和点拨,针对每个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及适当的提问。在最终成绩评定时引入课题小组研究成果评价(权重40%)、成果交流评价(权重40%)及成果进一步完善评价(权重20%)三大部分,通过适当增加课题型研究后期完善性成果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培养同学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

4 结论

本文提出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途径,旨在解决我国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与社会对实践创新型人才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提出将课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将科学研究中严谨治学的方法、态度、精神引入课堂教学,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倡导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改变单一学业成绩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考核,重点关注课程进行中学生的体验和参与程度,提升完善性成果评价体系所占比重,探索多途径学业评价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刘翠英,徐向华,李仁英.《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科研结合途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7):62-363.

[2]左玉辉.环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

[3]杨永琼,胡丰青,梅再美,等.《环境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思考[J].广东化工,2015,42(16):269-270.

[4]赵海涛,刘继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12):53-57.

大鸿拳概论 篇8

吾拳之道,仿生而得也,具羊、鸿、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劈、崩、钻、炮、横五捶也。它拳势威猛,变化多端,刚劲有力,朴实浑厚,脚步扎实。讲究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马步平肩,切势气门关,心意相合,意气为一也。风格独特,自成体系,乃我国武苑中一奇葩也。

吾拳之道,有五种功法,谓之干、湿、内、气、硬,徒手单练套路有六步架、二步架、“8”字步拳,徒手对练有靠臂捶、长打捶、十二捶、十四捶、十八捶、外扒眉等,兵器对练套路有盘龙棍、双刀枪、单刀枪、白手夺枪、白手夺刀、大梢子对枪、三节棍对枪、四节子镗对枪、六进单刀、双锏对枪、滚肚枪、一百单八枪等,功法有用过气法、临敌应计法、老嫩救活法、百步捶法和定身法等。

吾拳之道,唐之初,吐纳、导引、架苗于一体也,练法模式初定,谓之“天罡拳”也。天罡者,练法步骤有六也:一者平气架,二者气推力,第三气排丹田,四为混用力,五者闭气练,六者浑元气练是也。野鸡林人刘凤拐,按步别类传授之。唐之末,赵二君者称其为“六步架”也。六步架六六架也,六六架者无极阳,六六三十六生阴为太极。后天八卦合成九宫,八九七十二啃捶,是八风旋功。(其中内有口诀丹田、命门、会阴三穴,共合一百零八。)架子名六六架,先天纯阳,后天八九七十二为阴,运用全身。

宋易名为“黑虎拳”是也,乃在黄河、江淮下游广传也。练此拳的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之人,以纪念鸿仙,取其姓氏,又兼其拳起势“拧腰三晃膀”之后之定势者如飞鸿展翅,故将其拳命名为“大鸿拳”是也,亦谓之为“三晃膀”也。三晃膀,一晃无极静,二晃太极动,三晃混合气,水火既济,气存丹田。架子好学气难调,五运六气是根苗,能知三三并九窍,海底能把明月捞。元明继称“大鸿拳”也。

明之未有道姑者,称“玄女”也,化缘于山东菏泽西北李庄。道姑见庄主之子李先明天性哑,用点穴之法将其治愈。李家报恩将其留下敬孝。道姑常趁夙星寂夜带李先明到村东河洼地处授之“大鸿拳”也。李先明拳艺速进,功夫显赫一时。后来者为纪念这段传艺佳话,将李庄更名为哑吧洼,延名至今也。

清之初,李先明将其艺传于九友,郭、皋、王、邱、陈、屈、张、杨、刘是也。九友功成后,令其各占一方,广为授艺也。李拿起铁锅举起猛摔之,正巧裂为八瓣也,令其各拾一瓣,剩下的锅脐由刘拾起,按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传道,而刘占中央也,并令其中央指挥八方也。皋占离方,即归德府一带也,他所传授的“大鸿拳”谓之为“离门道”也。

皋,归德府苇子坑人也,武艺精湛,无可伦比也。康熙年间乃为御林军,军中遭人暗算处以极刑,卒年五十一岁也。皋生前传“大鸿拳”于河北深县人晋,晋又传于安徽六安县人申,申又传河北灵寿县任,任又传山东省临青州李北斗,李北斗传于河北深县李泰,一脉相承也。

李泰武艺高强,名声远扬,传于宫内,乾隆五十三年被选入宫,任渚宫禁卫教头。嘉庆元年,奸臣奏本,李泰遭陷,朝廷下旨拿斩。李听其耳风,闻之反出京城,逃亡至丰,乃潜丰县顺河仇庄多年,栖身破庙,化缘、打短工以作生计。因其与清兵交战一臂受伤,武林掌故中称之为“独臂李泰下鲁南”也。

李泰逃亡期间,虽历尽艰辛,却疾恶如仇、伸张正义,其志不改也。一日闻之,有一和尚乃江洋大盗也,仗持武艺抢掠民女、残害百姓,作恶乡里。李泰不畏强暴,以计寻之。李泰怒指和尚日:“你乃出家之人,不守佛规,作恶多端,理应除之。”和尚不服,两人较之。和尚尽使夺命杀招,招招阴险毒辣、直取要害。李泰见之,不可大意,更不可轻敌,施展大鸿拳技,化刚为柔,变实为虚,虚实相济,巧防妙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和尚招法用尽,不见伤及李泰,锐气大减。李泰乘机反守为攻,如迅雷闪电,似饿虎扑食,一招紧似一招,招招连进,势势逼人,致和尚无反击之力,至屈膝求饶。李泰日:“可饶你一命,但你必须从此消失,否则定取你性命。”从此再不见和尚踪影,乡里一派平安。

嘉庆十年麦收时,李泰给唐庄黄元益家打短工。黄偶闻知其乃为武林高手,便出黄金三百两聘之,请其教授邻近几村的好武青年。秋后农闲,李泰收下肖坦、燕明、巩诺、张健等人为徒,以正规系统授之,使大鸿拳从此根植于丰县也。

清嘉庆十七年秋,经打探追捕李泰紧风已逝,李泰有回家探亲欲望。众徒理解师傅心情,纷纷为师筹集盘缠及礼物奉上。李泰临行将弟子招进,嘱咐道:“你们师兄弟中,数张健家境最贫,为令其有口饭吃,凡授业之事唯可张健也1”故所传大鸿拳仅为张健一人也,乃称张健为黄淮下游流域大鸿拳鼻祖也。

李泰返乡,让张健陪之,途中李泰将随身珍藏多年的武功秘籍《大鸿拳秘要》、《底子功》赠于张健,叮嘱其把大鸿拳发扬光大,务必使大鸿拳流传后世也。张健不负师训,认真钻研,刻苦磨炼,将大鸿拳理、功、法、技融会贯通,全面掌握,后遵师嘱以授拳为业,广招门徒,教拳于苏、鲁、豫、皖,让大鸿拳后继有人,乃收下其孙张振邦、董堂董心朗、北仇庄仇慎环、三官庙王朝选、吴庄吴玉成、三义村唐高武、唐庄肖同志、温砦蔡士杰等首批弟子。咸丰元年,因丰县灾年,张健随众逃荒到河南灵宝县,在灵宝县广收门徒,从艺弟子颇众。几年后,张健回乡,仍教拳于山东鱼台、金乡,河南夏邑,安徽砀山、潇县,江苏丰县、沛县,为艺业发展献出了毕生之精力,使大鸿拳得到广泛传播,并使丰县成为大鸿拳发祥地也。

张健武功高超,在苏鲁豫皖名声鹊起,被武林人士誉为“剑爷”。

吾大鸿拳架子有八大纲领:大、小、屈、伸、刚、柔、发、聚。大则气运周身,是静中之动;小则芥子藏身,是动中之静;屈是屈中有伸;伸是刚中有柔;刚是水火济济:柔是气海丹田混合之气;发是气随捶发,足落捶打:聚是聚于气海,存于丹田。内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无,导空自然气。学自然,练自然,自然之中有自然i学中练,练中学,身外之师指门户;下苦功,求口诀,深得名师开窍穴。心窍穴开,水到渠自成,功到心自灵,运用意气力,变化永无穷。精生智慧,变化之意能发扬天地自然气,学习古今养浩然。

上一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论文下一篇:在公司年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