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精选12篇)
今年,凉州区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不断提升“节水、造林、治沙、防污”水平,推进防沙治沙用沙,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此,作为未来接班人的我,紧跟时代步伐,发出强烈的呼唤:保护凉州,从我做起!
忆往昔,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现如今,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她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五年级中队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
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1 森林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1.1 农林是陆地生命的摇篮, 具有综合的环境效益
自然界中的一切动物要靠氧气来维持生命, 而森林是天然的制氧机。如果没有森林等绿色植物制氧, 则生物生存失去保障。森林具有较强的贮水量, 可以防止土砂流失, 保护栖息鸟类, 供给氧气, 还具有较强的环境效益。另外森林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与氧气在大气中的平衡起调节作用。
1.2 森林是消减环境污染的万能净化器
森林能阻滞酸雨, 降尘, 还可以衰减噪音, 降低风速, 减弱风力。森林还可以分泌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 以净化空气。
1.3 森林可以调节水分,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森林可以通过对风力的减弱临近农田的水分蒸发量, 增加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是很显著的。
1.4 森林能降低年平均温度, 缩小年温差与日温差, 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
这是因为森林的呼吸蒸腾与蒸发水分, 消耗了大量热能。森林作用可促进水分小循环, 改善小气候, 增加降水量。
1.5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 最理想的物种基因库
森林具有明显的层序性, 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小生境或小气候条件, 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每个小生境中生活着许多有代表性的生物, 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生物区。据估计进热带雨林中就有数万种生物。这些生物遗传库已给现代农作物与药草提供了许多物种, 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2 我国森林资源与特点
2.1 森林资源现状
我国思念林生态系统的类型齐全, 包括有热带雨林到亚寒带针叶林的各种类型。1949年我国森林面积为1.87亿平方公里, 覆盖率13.0%。20世纪70年代减少到1.8亿平方公里, 覆盖率12.7%。到20世纪80年代末, 覆盖率上升到12.98%, 相当于1949年的水平。1991年森林面积达到12963万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为13.4%, 森林蓄积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每年0.3亿立方米“赤字”, 增加到现在的0.38亿立方米盈余, 这表明中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已有良好的势头, 但是, 用材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长量, 森林质量不高, 郁闭度偏低 (全国平均为0.52%) , 大片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 任意改作耕及其他用途, 农村能源短缺以及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要消灭用材料的“赤字”与森林的破环的退化, 则要求采取一致紧急行动, 退耕换林, 大力培育森林资源, 使公众了解森林的重大影响, 并参与保护森林资源的各种活动。
2.2 森林资源特点
2.2.1 据统计, 全国乔灌木树种约有8000种,
其中乔木约2000种, 包括1000多种优良用材及特用经济树种;中国森林类型众多, 拥有各类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季林, 雨林以及他们的各种此生类型。2.2.2人均森林面积1.3亿平方公里, 进占国土面积的13.92%, 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4%, 人均森林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2.2.3森林分布不均。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与西南地区。这些地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一半, 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3/4。2.2.4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性表现为林种结构与林龄结构的不合理。林种结构中用材林面积过大, 发护林与经济林面积偏少, 不利于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林龄结构中幼龄占33.8%, 中龄占35.2%, 成熟林占31%, 成熟林比例少, 近期可供采伐的森林资源不足。2.2.5森林地生产力低。我国森林地生产力低主要表现为:林业用地利用率低、残次林多、单位蓄积量少与生长率不高。
3 森林资源破环环境的影响
3.1 森林资源破坏对环境的影响
3.1.1 生态平衡失调。
森林面积的锐减, 使复杂的生态结构受到破坏, 原有的功能消失或减弱, 导致自然生态进一步恶化。大片林地被砍杀, 使局部小气候发生变化, 也使地表截蓄径流能力的减弱, 加剧了风沙、洪水等自然灾害, 扩大了水土流失区。3.1.2环境质量退化。森林在生态平衡中起决定作用, 有人认为环境中的林业问题、玩平方公里农业问题、水利问题、土壤问题等, 其中心是林业问题。森林破坏必然会引起环境质量退化, 引起水土流失, 土质沙化, 对生物带来不利的影响。3.1.3造成野生动植物种减少。森林面积的缩小, 使野生动物失去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破坏了野生动植物栖息与繁衍场所, 使2.5万种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3.1.4影响大气的化学组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化二氮与甲烷对地球温度与臭氧层破坏产生主要影响的三种气体。具有关资料表明, 对热带森林的破坏加剧了大气卫视效应的严重性, 热带森林的土壤与人林耕种土地对大气中碳循环的影响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原始森林地区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此生地区多, 同时吸收消耗的甲烷更多。森林砍杀后二氧化碳释放量明显减少, 同时因光合作用减少, 也较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导致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增加。3.1.5引起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森林的减少使这种功能大大减弱。如我国四川的森林覆盖率从25%降到13%, 有46个县的年降水量减少了10~20%, 历史罕见的春旱也年年出现。素有“天无三日晴”之称的贵州, 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5%, 今年来变的三年二旱。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森林减少的趋势都非常一致。
3.2 我国森林资源破环的原因
3.2.1 集中过伐, 消化量大于生长量。
目前国家的木材85%以上集中在林业局, 过量采伐现象十分严重, 有些林业句由于建设不上去, 林业资源面临枯竭, 集体林区情况更严重。过量的采伐主要集中在沿海 (路) 的林区, 不少沿海 (路) 的成熟林资源已被砍光, 只有靠砍中龄材, 有些已无林可采。由于集中过伐, 我国森林资源的生产量远远小于消耗量。3.2.2计划外伐采量大, 难以控制。由于居民烧柴, 城乡工业烧柴以及一些地方用材等非国家计划用材, 加速了林业资源的消耗量, 全国林区每年烧掉木柴约6500万平方米, 超过国家计划的全部用材量。占全国森林资源消耗量的35%。3.2.3森林火灾几病虫害。火灾是森林的大敌。1987年发生的大兴安岭大森林火灾, 受害林木总蓄积量3960玩平方米, 使该地区森林后备资源至少7~10年才能恢复。森林病虫害也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全球森林斌虫害有100多种, 危害面积达667万平方公里, 每年因病虫害损失的森林生长量至少达1000万平方米。3.2.4毁林开荒与滥伐现象。由于片面追求粮食生产, 长期以来不断发生大面积毁林开荒的现象。由于毁林开垦, 不仅使森林资源面临枯竭, 更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4 森林资源的保护
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最重要的是提高民众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 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 此外还要做好一下工作:
4.1 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
要管好林业, 首先要建立与完善林业机构;二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三是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采伐计划;四是严格采伐审批手续;五是重视森林火灾与病虫害的防治;六是用征收森林资源税的方法, 加强森林管护。
4.2 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利用森林资源, 一定要合理采伐, 伐后即使更新, 使木材生长量与采伐量基本平衡。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与综合利用率。
4.3 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
在本世纪末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 应分期分阶段与分不同地区来实现。
4.4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一点星星火, 可毁大年林”要是森林
4.5 开展林业科学研究
重点开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研究。特别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态状况, 力求生态、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相对协调法杖。
4.6 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影响
泥石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的松软的土质山体饱和稀释后卷走而形成的洪流,泥石流大多伴随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碎屑物,因此它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当泥石流即将来临时,我们应如何判断、应对呢?
思考
其实,历史上,舟曲森林茂密。但长期的森林砍伐,导致植被被严重破坏,舟曲的水土保持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无雨则旱,有雨成涝,一旦下雨,泥沙俱下,便形成了泥石流。舟曲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涵养水分的条件已经丧失。
科学与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可是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给我们当头棒喝——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办法
躲避不是最好的办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我们需要科学应对。对付泥石流,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展出的沙特麦加米纳案例馆就提供了一个好例子:每年伊斯兰历十二月,从世界各地而来的300万穆斯林朝圣者聚居到沙特的米纳帐篷城(见下图)。从远处望去,一个个白色的帐篷紧密排列几乎布满山谷,这里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公顷5000人,万一发生泥石流等山体滑塌事故与洪涝灾害,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确保300万朝圣者的安全,沙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①在岩石山上造梯田。可以在灾害发生时对山体滑落的岩石块进行缓冲,削减石块下落的冲力;②在沙土较为疏松的山上使用田网。可以在山体滑塌时让下落的泥沙兜入田网,不掉下山去;③向山体岩石内钉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防护墙,以加固山基。此外,沙特政府还在米纳帐篷城周围的山上建造了先进的排水系统,以防止因雨水过大而导致的各种山体事故。山上筑有不少大坝,坝下积水通过各种管道将水引流出去,到达各个专门的蓄水池。蓄水池内的水经处理,还可以为山下300万朝圣者提供生活用水。
12年前,我出生在一个拥有着绿水青山的小山村里。小时候,常听奶奶说:“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青山就是我们生活的希望,我们要好好保护它。”我在记忆中描绘着那时的画面:从屋子里向外眺望,远方层层叠叠的绿,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屋后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仿佛唱着歌,带着几片落花潺潺地流向前方。从我懂事起,就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到山上去“打扫”林木。一边听着鸟儿的鸣叫,一边听着泉水的叮咚。绕过一条树荫遮蔽的小道,看着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山里的空气是那么清新,深吸一口气,迎着母亲的叫唤,一蹦一跳地下山……
后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我就寄住在外婆家了,屋后的山林再也没人打理了。
时光似白驹过隙。几年以后,偶尔回到老家,那片山林面目全非,绿水青山已不见踪影。山上的树木已被“劈”成了平地,清澈的小溪变得浑浊不清,水面漂浮着垃圾,臭味扑鼻而来,甚至能听见鸟儿哀鸣。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爬到山顶俯瞰家乡,猛然发现村子周围的工厂数不胜数,那一根根大烟囱里喷发出滚滚浓烟,蔚蓝的天空像盖上了一张漆黑的抹布,虽然从前两边开满野花的山间小路都被换成了柏油路,方便人们出行,可我的心情却高兴不起来。
没多久,乡亲们响应中央号召:共建美丽乡村,还我们从前的碧水蓝天。乡亲们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这之后,“美丽乡村建设”让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的乡村又美丽起来了,到处都是美丽繁茂的景象,柏油路的两旁栽满了正茁壮成长的樟树,樟树的四周铺满绿油油的草皮,并且村子随处可见争奇斗艳的花儿。微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我漫步家乡,仿佛又回到从前,不,是比从前更美好。
大家好!
人类的文明史上有了结实的木椅、精刻的木阁;而孕育出人类的原始丛林却在伤心地萎缩;于是,人类的文明史上有煤炭、石油、地热;而承接着人们疯狂攫取的大地却在悄悄地下沉、裂变、陷落;于是,人类文明史上有了林立的厂房、烟囱、化工车间;而那片曾经温柔的晴空,却正在被黑的、黄的、灰的污染杀手将臭氧层残忍地撕破。
终于,人类的文明史上有了微观得可怕的氢能、中子能、原子能,而从此,文明之邦的土地上不知多少因亲离友散而痛苦凄厉的哭声。
假如,历史真的是一张翔实无疏的时间表,我只想查一查人类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学会把作为星球上的最高智能生物的特权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却轻而易举地忘记,自然一样会再次惩罚我们。
因为英国人无规划地扩大工厂,排放废气;于是大自然便在1873年、1883年、1892年发生了三次伦敦毒雾事件侵吞一千八百人作为赔偿。因为日本人在足尾铜矿疯狂采挖,任排污水,于是大自然便让400平方公里的良田变为荒园以示惩罚。因为美国人在狭长的平原地带连建了铁、硫、铜三大工厂,于是大自然便在1948年10月27日用毒雾遮笼整个山谷作为报复。
因为苏联人肆意将粉尘毒气排入空中,于是大自然便让加里宁格勒普降黑雪,让1960年两次黑风暴席卷俄罗斯大平原作为警告。因我们过分索取森林,于是大自然便以黄河两岸土流失区达百分之七十四,一次性水灾毁坏千万亩沃土作为代价。
然而,人类不知为何却固执地抛开了这些暗示,仍在一天天、一年年执迷不悔地犯着同一种错误,重演着同一种悲剧;终于,1952年一次伦敦毒雾事件死亡一万两千余人是前三次总和的十倍;美国河谷带十年肺气肿死亡率上升为以前的百分之六百三十;苏联仅水污染一项每年损失六十亿美元,这些加速上升的数字已迫使人类不得不承认,曾被征服的自然现在却无法控制,中东北非的富饶土地变成极目无边的沙漠;墨西哥的丰足粮仓变成了荒芜的侵蚀斜坡;我国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青山绿水被泥石流淹没。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定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步结果取消了。”
我们常常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把地球推向了生命的底线。让地狱迸爆出的烈火肆意侵舐着每一点绿色,让所有的生灵在灼伤的苦痛中哀叹。
我们经常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然后面对因贪婪的欲念铸下的过错,无奈地看着盒中升起的狰狞的黑烟在大地与天空间弥漫。
我们常常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撞响了天王手中的金玉琵琶,然后忍受绵延的噪音,却不知该怎样办。我们常常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使海面漂浮的石油粘住了海鸥的翅膀;使果林里的农药残害了弱小的生灵;使夜空里再也看不见清亮的星星,使明净的湖水变成了一点就着的油坑。
我无以否认,人类正在夜以继日创造文明;可是朋友,你能否认人类正在夜以继日地毁灭文明吗?
我们只有这么一个美丽的星球,我们的先人和我们的后人都注定要在这里生存。为了调色板上的蓝色能属于天空和大海,白色能属于瑞雪和浮云,黄色能属于阳光和谷堆,绿色能属于山川和森林;让你、让我共同伸出手来,承下昨天交给我们的这份责任。用诚心、汗水、智慧化合成的清泉,刷洗这个世界,赎去我们曾犯下的罪过,交还给自然一个真正的文明。
我们的地球是最美丽的,可是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地球毁在我们的手中,这样的话,我们的后代只会说我们的目光短浅,没有给他们留下一个美丽的地球,这才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痛心的事情,我们的后代还要继续生活在地球上,可是我们给他们留下的是什么,是很难被我们救回的地球生态环境,以后的道路还要怎么样,我们不知道,可是我现在对大家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发布日期:2011年3月11日作者:本人
在上个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体现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经国务院颁布正式执行,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预示着中国人民在21世纪曙光降临之际又迎来一个环境道德思维的全面革新。
回眸20世纪,中国作为全球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有太多的成就和骄傲。然而,面对21世纪,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的环境面临着与世界同样众多甚至更为严峻的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 生态环境保护呼唤着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出现
20世纪30年代瑞士人缪勒发明了DDT,推动了世界农业治虫方式的革命,在这之后的30 a里不断发展、风靡全球,为农业的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进入70年代,全球用以对付害虫的农药高达12删多种。到90年代之后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约2阗多种,加工制剂 500多种,原药生产量约40万t,排在世界第2位,全国每年使用农药达45亿亩次。农药的大量使用使自然界中原有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施用,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害着人体健康。加上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引起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的污染,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摧残。当人们为层出不穷的农业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而烦恼时,不得不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
1972年,国际上一个致力于拯救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健康安全食品的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应运而生,经过近30a的努力,现在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 700多个团体加入了该组织。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英文缩写OFDC)于 90年代初率先加入该组织,成为中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开拓者。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 IFOAM会员。
IFOAM所倡导的有机农业正是一种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的农业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食品的生产要严格执行下列措施:(1)原料必须来自已经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2)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3)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整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和销售的档案记录;(4)必须通过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2 经济与环境的互动必将推动中国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
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经历了上个世纪粗放型经济增长和掠夺式资源并发利用的过程。由重开发轻保护、重生产轻管护,以牺牲农业生态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造成生态恶化、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的教训太多太多。我们亟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新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事实上,人类5000a文明史一直是围绕着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而发展的,人类从经历了对大自然的恐惧和顶礼膜拜,到对技术力量的迷信和人定胜天的执著,再到今天的尊重自然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的理性认识。正是这种理性认识奠定了中国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较为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国真正开展有机食品开发是在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成立以后开始的,截止到2000年底,OFDC已经陆续在全国近20个省、市建立了分中心或行业办公室。最早参与有机食品开发的是一批贸易商,初期开发的品种主要是天然的有机食品,如:
高山茶叶、东北的大豆、野生果品、中药材等。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开发的有机食品种类正在迅速增加,已经具有了世界有机食品市场所需的粮食、蔬菜、油料、肉类、奶制品、蛋类、饮料、酒类、咖啡、可可、茶叶、草药、调味品、动物饲料、种子、纺织品、花卉等100多种有机产品。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面积和出口贸易额也在逐年增加,截至1998年底,我国已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4.5万多亩(不包括面广量大的野生、天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颁证的有机产品大部分销往日本、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市场,也有部分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1999年通过有机食品生产认证的土地面积达到6.7万hm2,出口销售额约为1 500万美元。2000年通过有机食品生产认证的土地面积达到10万hm2,出口贸易额达到2000万美元。
我国有机食品的开发主要采用了“公司+农户”的模式,即由贸易公司(多数是外贸公司或直接从事出口业务的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农户在公司的指导下按有机农业方式生产,公司包销产品。此外,还有“农场”模式和“小农产集体开发”模式。
我国有机食品的国际合作正全面展开,设立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 OFDC作为中国政府与德国政府双边技术合作项目的执行单位与德国技术公司(GqZ)共同开展了合作项目“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OFDC还与瑞典的KRAV和GROLlNK、英国的SoilAs-sociation及美国的OCIA等国际著名认证机构建立厂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了欧盟和美国的有机食品生产认证专家,根据IS065、IFOAM标准和EEC2092/91的要求对OFDC有机食品生产认证的初步评估。3 建立全新的环境道德思维,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环境道德就是将对特定环境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合乎社会环境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国人在“食文化”上有丰富的一面,同时也有不能引以自豪的一面,这种不自豪有两种,一种是“食”无所不能食的东西,谁能吃到快要灭绝的生物,谁就觉得自己最高贵,谁能吃到大多数人吃不到的生物种类,谁就会被认为是发展成功的标志;另一种是“食”为了解决温饱而与土地拼地力的大众农副产品,这类食品有相当数量不能算是安全食品,农药、化肥含量过高。食用不当易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这两种“食”现象,都有个环境道德思维问题,从道德性的自愿关心帮助并保护他人、正确进行有利判断和采取正确行动这3个原则来看,前者是近乎野蛮的残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体,这种环境道德败坏是一目了然的,可以通过法律加以约束,而后者因其危害有较大的隐蔽性,一时不能为广大公众普遍认知,这种不利于生态环境、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生产和生活方式不能说是环境道德败坏,起码也是一种不文明的环境道德的体现。因此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亟须建立全新的环境道德思维。4 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亟须排除认识上的某些障碍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颁布为中国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也强调“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提出“要抓紧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有机食品”第一次写进了党和政府最高级别的文件里。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还有许多深层次认识障碍需要排除。4.1 排除对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的障碍,要看到其发展的光明前途
(1)有机农业能解决或减少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从有机食品开发地区的实践看,有机农业因为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通过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它对减轻农村面源污染、对特殊生态区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水土得到了保持,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保护或恢复。(2)可以为人们提供富营养、高品质、口味好、无污染的健康环保型食品:有机农业强调施用有机肥和采用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而且对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有机食品没有人们普遍担忧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残留问题,也不存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直接和潜在危害。(3)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相对于东部而言,西部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轻,但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由于西部农业保持了较好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因此,较之东部更容易转换成有机农业,所以在西部适当规模地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有利于当地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同时能够保护西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基因库,还可以成为西部农民致富的一条途径。(4)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及其所依托的有机农业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事有机生产的农民的收入普遍增加,贸易商的利润大幅度增加。OFDC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有机食品的年出口额和年产量增长率都在 30%以上。据国际贸易中心(联合国贸易促进机构与世贸组织共同建立的协调机构)统计表明,有机食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其市场上的有机食品绝大多数依赖于进口,因此有机食品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型之一。我国有机食品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和潜在的国内市场,如果我们能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经过几年努力,使我国的有机食品在国际有机食品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1%-2%的话,每年将可出口创汇10多亿美元。(5)有明显的社会效益:有机食品事业的发展,使人们对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并进入良性循环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4.2 排除对我国开发有机食品所具备的有利条件认识不足的障碍,要看到我国开发有机食品具备着众多的有利条件
(1)作为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大国,我国有着很多优秀的传统农业技术可以直接运用到有机农业生产中,8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和较普遍的推广。全国已建立了很多生态农业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农业技术,其中大多数技术适合在有机农业生产中运用。(2)我国生物品种繁多,且绝大多数动植物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3)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满足有机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4)我国仍然有很多地区特别是山区、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农民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习惯,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地区相对比较容易转换成有机农业生产基地。(5)随着国内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人们购买有机食品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直接供人们食用的瓜果蔬菜,适合老年人和婴幼儿的有机食品将更受欢迎。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有机食品已经进入超市或设立了专卖柜。4.3 排除对我国开发有机食品紧迫性认识不足的障碍,要看到世界有机食品业的进步正与我们拉大距离
据了解,世界上生产有机食品的国家有 100多个,其中非洲有27个,亚洲有15个,拉丁美洲有25个,所有发达国家都生产有机食品,并且有机食品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澳等发达国家。据国际贸易中心的调查报告,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10个发达国家早在1997年有机食品销售总额就在100亿美元以上,约占当时整个食品销售额的1%。在过去5a中,欧盟、美国及日本的有机食品销售年均增长率为 25%-30%。据估计2000年,日本的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已达26亿美元;到2006年,欧美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将超过1 000亿美元。德国、荷兰、英国每年进口的有机食品分别占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60%、60%和70%,价格通常比常规食品高20%-50%,有些品种高出一倍以上。我国目前的有机食品贸易额根本不能与上述国家相比,这与我国农业大国、食品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进入2l世纪后,随着整体经济社会的日趋发展,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议中仍然提出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大力推进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使先进适用技术进入更多农户,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我们要在农业经济
为贯彻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范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环境保护部近日批准发布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等5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HJ 2038-2014)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 《火电厂除尘工程技术规范》 (HJ 2039-2014)规定了火电厂除尘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等技术要求;《火电厂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规范》 (HJ 2040-2014)规定厂火电厂烟气治理设施运行、检修与维护管理的相关要求;《采油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41-2014)规定了采油废水治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等的技术要求;《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规定了危险废物处置技术的应用及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等过程中应遵守的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规定。
据悉,这5项标准均为首次发布,将于2014年9月1日起实施。
食物生产是地球上最大的产业。食物的原料来自农业,它本身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食物在生产加工中需要利用能源和其他辅助原料,食物的消费模式又决定了这些资源的消耗数量与比例。总的来说,食物的消费可以从几个方面影响生态环境的质量:
食物生产与生态平衡的协调
在人口增长所带来的资源压力中,以对食物的需求最为突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往往盲目地追求增产目标,而忽视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问题。在我国,因为食物供应的巨大压力带来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几十年来毁林开荒、围湖造田造成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其最初动机都是为了多产粮食。
食物消费与
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类是食物范围最广的动物之一,可食用的动植物种类达数千种。人类的捕猎能力和摄食数量,也是任何动物所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如果某种野生动植物成为人类追求的食物,则其种群很可能会面临灭绝的危险。这种畸形的消费行为极不利于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加工食品与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工食品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使农产品得到增值。要长期保存食品的口感和风味,包装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加工食品普遍存在着“过度包装”的问题,层层精美的包装作为垃圾被抛弃,增加了垃圾的数量,加剧了白色污染问题。过分依赖加工食品还会导致膳食营养失调。
此外,食品加工所排放的废水会造成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水果加工中的皮核、肉类加工中的血和皮等如果得不到合理的综合利用也是污染源。食物熏烤、煎炸所产生的烟气是居民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因其集中在人员稠密的地方,危害更为突出。
科学饮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要解决上述的问题,最好的方式便是普及食品营养知识,倡导科学的膳食习惯,建立合理的食物消费模式。
营养平衡减少人类
对食物总量的需求
人类的生命活动需要食物中的约50种营养素。生命代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其他营养素的供应如何丰富,只要有一种营养素的数量不足,就会妨碍其运行。如果食物中营养素比例不合理,必然降低食物在人体中的利用率,造成食物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使人们因营养缺乏降低工作生活效率。
“三高”饮食方式
是食物资源的巨大浪费
富裕居民往往食用过多的动物性食品、甜食和饮料,膳食中的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三高),造成许多“富贵病”的发病率上升。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占据我国都市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糖尿病患病率在北京达7.7%,全国肥胖和超重者超过2亿人。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这种奢侈的饮食方式对健康毫无益处,而且造成食物资源的巨大浪费。
普及营养知识正确引导消费
食物消费存在着传统的误区,而且受到广告宣传的强烈影响,人们往往认为珍奇食物一定具有滋补作用,包装精美、价格昂贵的食品营养价值也高等,这些都是缺乏营养科学知识的表现。食物的价格仅受其供求关系的影响,与其营养价值没有任何关系。
提高食物安全意识减少环境污染
如果食品中存在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的物质,不仅使食物资源不能发挥作用,还因治病而额外消耗资源,为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例如,烤羊肉串即属于致癌物含量很高、污染很严重的食物;滥施化肥、含有大量硝酸盐的蔬菜也是污染重、不安全的食物。如果消费者抵制这些食物,就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
消费者应从餐桌做起保护环境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消费者对生产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力。因此,具备食品营养知识的消费者,是改变饮食方式和食物生产方式的最根本途径,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最重要力量。
选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和天然产品以推进环保
选择食物时如果能够优先考虑具有环境认证的食品和新鲜天然的食品,这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益,也会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引导食品加工和农产品生产的优质化。对于那些明知被污染的食物和造成污染的食物,如露天烧烤一类的食品,故意染色、漂白的产品,以及过度加工过度包装的食品,应当坚决抵制。
平衡膳食提高食物利用率,
减少食物总需求量
我国营养学会1997年便发布了居民膳食指南,倡导国民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合理消费动物性食品和油脂。重视家庭膳食营养不仅能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而且减少因食物利用率低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减少农药化肥等产品的使用,为维持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
文明饮食消费,减少食物
资源浪费,预防慢性疾病
生态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字眼,有太多太多的人忽略了它的重要性,以及利害关系,甚至有人在无声无息地破坏着生态环境。
生态也可以看作一条循环不断的链子。例如,人们不断砍伐树木,没有树木的根抓紧土壤,雨水把土壤带走了,土地遭到破坏,没有了土壤也没有了田地,人们就继续开荒伐木制造田地。这样下来人们能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破坏的土地沙漠化越来越大。我从网上的资料看到我国水土流失了四千万亩土地,我国有二百六十二万平方公里成为沙漠。面对这惊人的数字看到这些破坏生态的事,我非常生气。我们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如,工厂排出有毒浓烟及有害的废水,人们产出的生活垃圾堆成了山……我不希望我们的家乡受到这样的破坏,我建议我们应该减少每年生活垃圾数量,有关部门和学校,也可以组织大家进行义务植树,来改善生态环境。
因此,我在这里向大家呼吁,请大家都加入到这个保护生态环境的队伍中,我们要向“创建绿色生活,构建生态家园”这个目标奋斗。
但是,现在每次我回老家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样子。木头做的屋子已不在多,为了盖砖头石头砌成的大房子,把后院的山给砍了一大半,水泥糊在泥土上,渗进泥土中,像蛇毒似的蔓延到周围,把蓬松的泥土变得硬邦邦的;绿油油的草地不见了踪影,倒是被轧出来的车辙格外显眼,要是小草会哭喊,我觉得车子经过时,小草们撕心裂肺的哭喊肯定让人心寒!清清的溪流也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黄土、塑料袋、还有家里的垃圾都出现在水流里,漂浮着,堵住水流的去路,掩盖泉水美妙的音乐,让它本来纯净的脸颊变得肮脏。水里不再有鱼儿,不再有它们跳出水面时哗哗的响声,不再有生机,不再有孩子们的欢笑声,只剩下寂静陪着丑陋的小河度过无限的光阴。山上少了高大的树木,不再翠绿,只有大大小小的树墩伴着稀稀拉拉的几棵孤苦伶仃的树,还有干燥的土地。山里不在充实的,没有可以玩耍的小动物,少了蝉鸣、鸟叫。夏天炎热向四处扩散,一把把可以遮阳的“大伞”消失了。站在村里,我仿佛听到了一把把电锯在毁灭自然时发出的咆哮……
这一切是为什么?为什么天堂会变成丑陋可怕的地狱?为什么原来的生机勃勃没了踪影?我所喜爱的自然啊,你到了那里去?小河在哭,森林在泣,这无限的美丽是怎样销声匿迹的?这样的场面是谁造成的?是我们!我们为自己的方便,却忘了圣洁的生命;我们砍伐树木为给自己造房子,当燃料,却忘了森林的感受;我们不经意间把垃圾丢进水里,忘了河水的感受;我们为给自己又一个造房子的空地,忘了青山的感受。
制度具有规范、监督、约束的力量。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是根本性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4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得以明确。以此为基点,逐步落实完善,可期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聚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系统、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美丽中国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过程中越来越近。
关键词:农药,污染,环境,措施
化学农药在挽回病、虫、草、害对农、林、草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测算,每投资1元,可挽回经济损失5~10元。因此,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仍是当前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人类生存环境也造成了许多危害,最突出的是影响人身健康,尤其是不少农户因缺乏环保意识和正确的农药使用知识,长期、大量使用一些巨毒、化学性质较稳定的高残留农药,盲目、甚至滥用农药,导致人畜中毒、作物受害、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和杀伤有益生物等不良后果。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减少农药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一个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农药的危害
1.1 农药对人、畜、作物及其它生物产生直接危害
农药对人畜的危害产生于三个环节,即农药生产、田间使用和农产品上的残留。这三个环节都是通过人、畜的呼吸或体表接触,或通过进入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引起“积累中毒”。
另外,农药在使用过程中除对靶标植物产生直接影响外,对靶标周围的生物群落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杀伤天敌昆虫,传粉昆虫,土壤微生物及鸟类,青蛙等有益生物。
1.2 污染环境
1.2.1 污染土壤:
化学农药在环境中活动的最终归宿是土壤。其中80%以上残留在0~20cm的表土层。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程度除与农药的使用次数,用药量有关外,还取决于农药的毒性,农药本身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如有机磷农药在土壤中残留期只有7~15天,而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施用1年后,土壤中残留仍高达26%~80%。
1.2.2 污染空气:
农药通过田间喷撒直接污染大气。据测试,在田间喷粉只有10%~25%的农药附着在植物体上,喷雾时也只有30%左右的农药附着在植物体上,另有40%~60%降落在地面,10%~30%飘浮在空气中,最后又经过降雨冲刷到土壤中。
1.2.3 污染水源:
农田喷洒农药可直接或间接通过农田灌溉,雨水冲刷,土壤淋溶等途径污染地下水或流入江河、湖海造成水源污染。
1.3 杀伤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引发害虫种群再猖獗
一些广谱性农药在田间大面积、高浓度使用,可直接刺激某些害虫使其繁殖力增强,或生育期缩短。也可改变植物的生长状况和营养条件而有利于害虫生长发育,消弱此类害虫的竞争者而间接地促使其种群再次兴盛,更主要的是杀死此类害虫的天敌,从而引起此类害虫种群更猖獗。
1.4 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效
在大田防治时由于不严格遵照防治指标、防治适期防治;不能正确对症下药;不注意农药的混合使用和交替使用;而盲目、长时间地使用某一种或几种农药进行高浓度防治;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效。
1.5 污染农、畜产品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可直接附着在植物表面,被植物吸收,或通过被污染的灌水、土壤被植物吸收使农产品遭受污染,以后又转移进入农、畜产品中,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2 减少农药污染的措施
2.1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搞好健身控害栽培
合理轮作,深耕灭茬,清洁田园,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病虫浸染。调整播期,调整密度,实行间、套、带复种植,调节农田小气候,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条件,恶化病、虫、害繁衍条件,使其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使作物易感阶段避过病、虫、害易发期,为天敌创造栖息,繁衍场所。选用抗病虫、品种,精耕细作,配方施肥,适时灌水,实施健身栽培,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使作物能够有效地抵抗或躲过病虫危害。
2.2 优化化学防治技术,科学使用农药
化学防治是防治作物病、虫、草害的重要手段,防效高,见效快,能有效抑制病害的流行和虫害的猖獗。遗憾的是,目前农业生产中仍有不少农户随意加大农药用量及用药次数,以致盲目用药,甚至滥用农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很多,但从防治技术的角度看就缺乏过硬的作物病、虫、草、害无害化治理技术。优化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防效,即可控制病、虫、草、害危害,又可控制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超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2.1 搞好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生产无农药污染农产品的意义及相关技术。
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瓜果等作物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浓度、使用剂型、作用次数、使用方式,引导农户自觉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施药、采收农产品。积极推广农药残留快速测定技术,加强对农产品,尤其是对瓜果、蔬菜上农药残留的监管,禁止销售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培育和开发绿色农产品市场,努力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热情。
2.2.2 加强病、虫测报,掌握好防治适期。
以病、虫测报为基础,以田间病、虫指数为依据,根据防治指标决定施药时间。提倡最好在植物的低茎期,病害初发期,虫害的幼龄阶段防治。突出防治重点,注意保护天敌,适当放松对次要病虫的防治。
2.2.3 科学用药,合理配比。
根据发生病、虫、害的种类与特性选用对口的药剂和防治方法。提倡采用低容量喷雾,种子处理,点片喷洒,投放毒饵,涂茎等施药方法。从整体观点出发,特别是从保护天敌的角度考虑,精确用药浓度和用药量,科学混配,交替或轮换使用农药。尤其是选择作用方式不同的农药交替或混合施用。提倡农药与增放剂结合施用,农药与肥料混合施用。
2.3 强化生物、物理防治技术
2.3.1 充分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地球上已发现的昆虫有200余万种,其中有25~30万种是以其它害虫为食的捕食性或寄生性天敌昆虫。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生态中,默默无闻地充当着“农田卫士”。就拿酒泉地区来说:天敌的优势种群就有飘虫类、食蚜蝇类、草晴蛉类、寄生蝇类、蜘蛛类等20多类。它们在控制病、虫、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加以保护、充分利用。生产实践中应尽量避免盲目、滥施化学农药杀伤天敌,大力推广施用生物制剂,物理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发生、蔓延。积极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护天敌,认真做好天敌的人工繁育、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
2.3.2 积极推广应用生物制剂和物理防治技术。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杀螟杆菌、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内疗素等数十种,这些生物制剂既不污染环境,又不杀伤有益生物,应大力推广施用。此外,逐如喷洒昆虫体浸出液以虫治虫;喷洒韭菜汁防治棉蚜、红蜘蛛,利用苦瓜汁加石灰水灌根防治地老虎,喷洒番茄叶汁防治蚜虫,以植治虫;喷洒2%的尿素或1%的碳铵拟制红蜘蛛蛛、蚜虫和蓟马危害,喷洒2%的过磷酸钙拟制棉铃虫孵化,喷洒草木灰或草木灰浸出液控制蚜虫、红蜘蛛蛛危害,以肥治虫;以及利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某种颜色的趋性进行诱杀,利用防虫网、特种膜防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防虫、防病,都具有良好的效果。部分技术可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施用。今后要充分应用这些已有的技术成果,努力挖掘、开发推广新型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促进无公害农业这一朝阳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光好,我国农药污染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5,(06).16-18
[2]王雪芳,农药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J].广西农学报,2004,(02)22-23.
【保护生态环境】推荐阅读:
保护生态环境作文09-13
生态环境保护宣传06-01
生态环境保护作文06-26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12-18
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10-16
地理生态环境保护教案07-10
环境生态保护宣传标语07-20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06-20
请保护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作文500字10-18
县生态规划保护规划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