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乡村振兴战略

2022-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认识乡村振兴战略

乡镇内部审计如何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镇基层机关会面临诸多问题,乡镇内部审计需要积极开展涉农补贴资金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调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计,以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乡镇内部审计;乡村振兴战略;项目跟踪审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4.056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镇党委政府作为国家基层行政机关,身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前沿,会面临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监管不到位、部分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基础建设项目管理不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等诸多问题。乡镇内部审计机构应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镇党委政府分忧解难,力促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1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增强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获得感

要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监督效果。涉农补贴资金的发放涉及乡镇辖区内的每一村、每一户,依靠乡镇内部审计机构的力量,开展全面审计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这就要在审计范围全覆盖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开展重点涉农补贴资金项目审计,以发挥出良好的审计监督效果,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针对群众关注、反映较大的涉农补贴项目(有关情况亦可通过信访、纪检等部门沟通了解),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农村低保金项目等,报经镇党委政府批准,制定涉农补贴资金专项审计项目计划。

要严查资金发放程序,注重查找违法违纪问题线索。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专项审计为例,要了解所审村资金核实上报程序是否规范,村委会是否对享受补贴农户填报的基本信息特别是补贴亩数进行了审核、公示;注重对村委会上报的享受补贴的农户姓名、耕地面积等信息进行核实;对不稳定村村干部享受补贴的,结合群众反映问题,对有疑问的人员,需核实其土地确权信息,排查其近年来享受补贴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如享受补贴亩数远大于土地确权亩数,或近年来享受补贴耕地面积变化较大的,需进一步开展审计调查,揭示可能存在的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现象。

2 全面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注重审查履行职责和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包括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特别是信訪稳定、脱贫攻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临时性重点工作任务等目标完成情况;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如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合同管理备案制度等;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债务化解和资源合理利用情况;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等。

注重审查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包括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必要时可审核相关承包合同、收据存根等;各项支出是否真实、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注意审核报销的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合规;重大支出事项是否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产、资金和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等问题;有无滥用职权、侵害农民利益,搞吃喝招待、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等小微权力腐败问题。

3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调查),提高建设项目规范管理水平,以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审查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否合规。主要包括是否实行公开招投标,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及资金结算流程是否明确,是否实行监理、合同管理、预决算制度,是否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是否以社会中介机构造价审计为依据结算工程款。对于一些小型的工程项目,在依法合规的情况下,可以简化程序,以助力项目顺利推进;但也要审查是否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镇村两级干部有无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采取“人情”承包和“以权”承包,审查是否存在通过间接承包、虚列工程款及工程量等方式谋取个人利益的腐败问题。

审查建设项目的资金绩效情况。每一个涉农项目的财政投入都负有相应的效益目标和使命,要确保财政资金投入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后,要对其绩效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调查),防止项目不能达到设计能力或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努力促进财政资金效益的充分发挥。

4 积极开展深化农村改革新形势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计

我国自2017年开始全面部署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当前乡镇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村级财务收支审计时,应针对深化农村改革的新形势,区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权制度改革前、改革过程中、改革结束后的不同时段,有侧重点地开展工作。

对于正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对其审计的重点包括: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清产核资、集体资产确权情况,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情况,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过程中资产量化、股权设置情况,产权制度改革各项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对于产权制度改革已经结束的村,审计的重点是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对其审计的重点包括: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合作联合社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各项收入、支出情况,债权、债务情况,收益分配情况。特别要关注收益分配的范围、顺序、比例、程序是否规范、合规,是否有助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参考文献:

[1]王春洲.国家审计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审计,2018(23):54-55.

[2]张晓艳,王志伟.粮食补贴政策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审计,2017(24):57-58.

[3]牛立燕.如何更好开展政策落实跟踪审计[J].中国审计,2018(22):58-59.

作者:郭天勇

第2篇: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发展矛盾的重要策略,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重要步骤,也是加强农村产业化发展,引领农民走向致富路的关键,由此可见,村级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由此,本文将从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设视角出发,论述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发展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村级集体经济;思考探析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我们党在全面把握当前农村地区发展现状后所提出的发展策略,也是在“三农”视角下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农村经济制度的改革、对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提升、巩固党在农村地区的执政基础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1.1 是农村改革的必经之路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工业化和城市化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衰落也是必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农村地区的劳动人口也大量向城市内或工业聚集区涌入,这就导致农村人口在结构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关数据显示,自从20世纪90年代,我国敲响了工业化发展的钟声后,有近3亿的农村青壮年作为劳动力涌入城市,从积极方面来看,这一现象是我国经济得以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推动改革开放工作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大量青壮年的流失也是农村地区的衰落主要原因。并且,随着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农村地区的衰落也愈发迅速,首先是自然村出现了大规模的削减,其次是由于劳动人口的流失,导致土地荒芜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最后则是农村人口为了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往往选择举家搬迁至城市内,而农村地区的房屋则大量闲置,有些甚至多年无人问津而沦为危房。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出就是对农村地区的再建设,通过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多管齐下,使得农村地区能够再现往日的活力,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地区在发展建设上迈向改革之路的第一步,也是必经之路。

1.2 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并非只是一个口号,要想把它落实在实践中就必须要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做支撑,否则,乡村振兴就只是一副空洞的愿景。农村地区要想迈向复兴之路,就必须要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物质基础,然而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在特点上具有较大差别,因此,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不能盲目复制城市地区的发展路线,而是要结合自身实际,从市场需求出发,把集体经济作为发展重点,着力打造效益可观的产业项目,构建严密的产业链。并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就业岗位,使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再需要涌入城市也能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工作,而农村地区经济形势的好转也让更多高素质人才看到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契机,因此也能大大提升农村地区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由此可见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也为农村地区在人才资源上提供了保障。

1.3 是提升基层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正如前文所述,农村地区的衰落是诸多因素融合在一起经由复合作用所带来的结果,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势必是一条充满挫折和艰难的道路,而要想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效率,就必须要建设一支不畏艰难、执行力强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并且,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从宏观层面上所提出的规划,在具体村落中的实施需要由工作队伍结合当地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而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地区开展各项工作的桥头堡,肩负着治理基层的重要职责。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正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锻炼,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地区的向心力,锻炼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为后续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打下基础。

2 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

2.1 建设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强烈

迄今为止,我国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发展已有数十年之久,在这期间大量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远赴城市打工,其为的就是提升家庭生活水平,也为自己能有更好的发展,因此,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把目光放在自己和小家庭的发展上,从而使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这就在观念上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在针对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中也发现,尽管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落实,各级政府部门也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投注了更多关注和支持,但是仍然有很多村民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有着多年外出务工经验的农村劳动力而言,在城市多年的务工经验使得他们对集体经济的概念较为陌生,也对集体经济持有一定的不解甚至怀疑,因此在主观上缺乏对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的配合,因此严重制约着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的推进。

2.2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素养有待提升

基层党组织队伍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工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设质量,而在农村地区的基层党组织中,村支部书记无疑是这一工作队伍的带头人。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数十年内,农村地区大量年轻力壮或者头脑灵活的人,往往都选择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或者下海经商在各地来回奔波,因此,他们往往都不参与村支部书记的选拔和任用,这就导致村支部书记在人选上往往是由留守在农村地区的年长者担任,这就使得村支部书记在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上受到了较大限制,并且,这些村支部书记也普遍具有学历较低、思想偏保守的特点,缺乏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深度认识,在发展规划内容的制定上更偏向于“等”和“靠”,缺乏主动出击的勇气,不能站在宏观角度上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去主动谋求发展的机会,而也有些村支部书记虽然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设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但是受限于较低的学历水平和薄弱的专业基础,难以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缺乏平衡

我国农村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二元结构的发展特征,这里的二元结构,首先表现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上,两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次,在欠发达地区中,不同的村落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上也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资源限制以及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上的差异。例如那些交通便利、距离城区更近的村子,或者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勇于创新的村子,村级领导班子在领导思想上较为开放且村民也有较高的参与意识的,则在村级集体经济上能够得到迅速发展。而那些缺乏地理优势,更多依靠自然资源发展的村子,在村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思想上也较为保守,基础设施也较为陈旧,在经济方面最为固定的仍然是政府方面给予的财政补助,而在其他的经营性收入中缺乏稳定性,这种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也加剧了农村之间的分化,使得村级集体经济在发展水平上出现不平衡性。

2.4 工作和监督机制仍有待完善

任何一项制度的实施和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设中也同样如此。仅仅依靠村民和村支部书记在主观上的意愿,难以有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设,并且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想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就必须以公开、透明的形式运行,因此外部监督管理机制的构建十分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从政府部门到村支部书记,都把目光放在对资源的调动和分配上,忽视了对责任落实体系的完善,使得每一环节的责任没有得到明确分配,这也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在建设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联动缺乏紧密性,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难以激发各级部门的凝聚力,使得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设难以做到群策群力,其应有的价值也难以得到发挥。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策略

3.1 结合地域特色做好规划

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显著差别就是前者在自然资源上的优势,然而自然地理条件对于有些农村而言是优势,对于一些位置较为偏远,交通并不便利的农村而言,则是阻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村以及其经济发展现状的不同,在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规划布局上要做到因地制宜。首先,要对自身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以及能够开发的资源和人才队伍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集体经济发展路线,对于自身的优势要尽可能地进行拓展,而对于自身的劣势则要加以避免,以此构建差异化的发展路线。例如,对于距离城区较近的农村,则要发挥自身在地产上优势,做好对门面房的出租,而对偏远地区的农村则可以和企业开展合作对自然资源进行挖掘。另外,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开发建设还要结合群众意见,选择一条广为群众所接受的发展路线,以此使得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地区能够收获群众最大的热情和配合。

3.2 加强宣传提高建设凝聚力

凝聚力是战胜一切强敌的关键,在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中高涨的凝聚力能够带来村庄跨过一切困难,正如我们党和新中国的发展那样。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较为薄弱,因此,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设中,如果各个村落各自为战难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设质量,因此,加强沟通合作,建立村庄与村庄之间、村庄与企业之间的联动十分重要。例如,对于村庄集体收入而言,征地和拆迁补偿款是最不容小觑的一笔资金,但是,这项资金如果由各个村庄单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往往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而如果村庄之间联合起来,把资金共同投资到项目建设中,则能够带来十分可观的效益,并且各邻近村落具有相同的地理位置,在特色产业的发展上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地区的宣传,打破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壁垒,做好资源整合,对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3 做好教育培养完善人才储备

在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中,人才建设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素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性培训,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法宝。首先,要加强对现有工作队伍的培训,以村干部为主要对象,加强对村干部在工作理念和工作能力方面的提升,可以通过与发达地区建立帮扶机制,或者为村干部提供定期外出学习的机会,来增长村干部的专业积累,拓宽其工作思路,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创新带来启发。其次是要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技能化培训,可以与职业类院校或者相关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借助专家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提高青壮年劳动力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而另一方面,除了要做好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以外,还要做好对外部优质人才的吸引,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和改善工作环境等方式,加强对外出返乡人员的吸引,從而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设作为人才储备。

3.4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规范性

监督管理机制是确保在村级集体经济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都能落实到位,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都能履行其职责的关键,尤其对于经济方面的建设而言,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和审批制度的建设,是确保村集体资金能够得到最大效率使用的关键,也是保障全体村民集体权益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完善村级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采购制度、项目审批制度等等,其次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可以和镇财务管理部门做好合作,定期组织对村级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从而提升其业务熟练度。同时,还要完善对财务管理人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使得财务管理人员在主观层面上能够恪尽职守,最后还要对财务运行做好透明化,发挥群众的监督机制,使得集体资金在各个环节中的使用都能得到群众的广泛监督。

4 结语

综上所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奠定了基础,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设也是未来农村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当前制约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仍有很多,并且覆盖在主客观等各个层面上,因此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必要性,还要从顶层设计出发,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对村级集体经济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设路径,为农村地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莹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5):19-24,6.

[2] 曹秀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5-6,2.

[3] 吴传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济阳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6):121-124,4.

[4] 崔卫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路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12,1.

[5] 王美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以西亭镇为例[J].山西农经,2021(16):48-49,2.

作者:冯亚琴

第3篇:浅谈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农业,但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发生,在基层农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个体种植养殖户,因此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信息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是推广技术进程的重点,对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广基层农业技术的意义、现存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做出如下讨论。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技术创新;解决策略

0 引言

取得成就的农业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依托于农业技术推广。乡镇、村庄空间利用布局对基层农业技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空间问题和使用土地资源问题的条件下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容进行明确,帮助农民摆脱“数字鸿沟”。

1 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广基层农业技术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投入,从这几年的现代农业体系的发展状况来看,为稳定农业技术团队人员结构,只有将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并应用,现代化体系在发展中的出现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使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做到公益型、科教型、企业型和自发型。推广模式相应的依托于由国家政府构建的农业公共技术体系、相关地方的科研的单位及地方农业院校、相关企业型模式及地方的农业技术协会与经济组织合作。农产品安全与否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还涉及到整个行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对此,应该将监管质量的力度加大,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的进行推广农业技术工作,在农业生产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将生产效率提高。另外,应该将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作为推广农业技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将推广渠道进一步拓宽,使之形成多元化、先进化和开放化的现代化农业[1]。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结构体系

从以往到现在,造成城乡之间较大的经济差距的原因是一直在应用城乡二元体制,在进行推广和宣传基层农业技术时一直作为一个较大的难题,与城市地区不同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活动组织在农村地区都比较落后,这也佐证了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理念支持在进行推广基层农业技术时并不完善。除此之外,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部分农村地区仍旧采用以家庭单位为主的小型生产模式,每个生产单位具有的较小生产规模,导致其落后的生产模式难以应对在行业市场中存在的经营风险。即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地方的政府部门加大了支持力度,但在实际推广工作中,各机构的联系没有得到加强,流畅无阻的沟通渠道并没有因此建立,農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也并没有大范围的实践[2]。

2.2 推广基层农业技术的方式单一

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仍旧在采用非常老旧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基层农业推广工作依旧凭借试验和示范为中心,技术推广人员也只是做到农业技术的普及,技术推广方案并没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情况的因素进行制定,实际情况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符,只是做到了普及和宣传生产技术,不光推广效果差强人意,也会增加资源浪费的现象。

2.3 不合理的运行技术管理体系

由于没有做好前期的相应准备工作,大部分在农村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和在后期管理中不规范的问题频频出现,例如,并不准确的应用技术目标,与技术实际应用范围、所需资源及发展方向不符,洋葱无害栽培技术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栽种的土地质量和栽种时间影响着洋葱的产量,因此在进行不同地区的推广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推广方案。

2.4 技术研发后劲不够

国内的相关农业技术研发人员较少,其研究工作时间长并且枯燥无聊,在完成技术突破的工作时往往会耗费研究人员大量的时间,而相关农业技术研究人员的工作通常在户外,在风吹日晒的恶劣环境中进行,导致相关人才的缺失,即使研发出来的新兴技术在进行应用时,农村地区种植户和养殖户的心中也不以为意,在应用许多技术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才能看到成果,在农业损失中由于不稳定技术造成的概率较大,不符合从事农业人员的目标,导致只能小范围的应用基层农业技术。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策略

3.1 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结构

简单介绍了现如今在推广基层农业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出如果能顺利推进这项工作,就需要优化和调整基层农业技术的体系结构。相关部门政府加大对此的资金投入,与当地的农业生产需求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对现有的结构体系进行检查并将问题找出,并解决此问题。第一,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地方政府应重视农业发展领域,在小于预算水平的基础上,充足的投入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对之前的基层推广技术工作经验进行整理与思考,通过现代化技术对现有的投入资金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判断,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相关人员组织会议对其进行调整和解决,将资金实现最大化应用,第二,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必须从根本上进行优化,摆脱传统经验主义的禁锢,对局限性及单一性的推广方案进行解决。技术人员在目标区域中做到提前深入,对当地农业生产水平进行掌握,使实际情况符合现有的农业技术方案,始终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市场中的动态信息进行掌握,推广目标从根本上进行调整,在实际工作中避免盲目推广的现象。第三,基层农业推广工作中相应体系内部,众多的管理人员,出现职责交叉现象,不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岗位,对体系建设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此,地方政府和相关人员及部门应与体系建设需求和具体情况进行结合,开展并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相关人员应该掌握农业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将内部存在的缺陷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其作为提高管理队伍素质能力的基础,从中出现的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和管理层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印发技术刊物和进行宣传工作,面对综合素质不够的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技能培养和理解技术的能力,将推广指标更为科学的运用起来,另外,人才吸纳计划在体系内部应进行应用和推广,从而人才成长机制建立的更加科学,使其成为技术推广团队工作的基石。

3.2 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符的推广方式

以地方的农业特色作为基础,以新型农业技术为中心构建展示基地,在此之上,将农业技术的宣传范围进行进一步拓宽,可以让农民朋友直接对新技术进行观察,认可由新产品得出的经济效益,从而更为主动的参与并学习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同时对各种资源进行整理,将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打造得更加立体,从而让农民群众一对一交流技术专员和行业专家,帮助农民解决对学习和应用农业技术中出现的难题,将科技成果进行全面提高。最终推出大型技术示范推广活动,并以配方施肥和作物高产为中心,对推广区域进行巡回演讲,进一步将农业技术的推广效率提高[4]。

3.3 加大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和服务水平

乡村地区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别,为了将这一问题有效解决,需要让农民群众更加重视农业生产,基于基层角度,需要对农民朋友的真实需求真正了解,第一,应该将农民作为中心进行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利用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的手段来将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水平提高。对于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相关政府和管理部门要足够重视并及时进行加大力度处理,通过多媒体渠道传授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使其成为应用技术的人并最终从中获益。例如,在村委会聘请行业内的技术专家和教授进行以农业科技为中心的座谈会,宣传农业技术时利用网络直播的手段,可以组建群聊,在线答疑广大农民群众在技术方面的问题,第二,对先进科学技术的示范管理,地方政府应该提高相应的重视程度,特别是长期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农民,他们更愿意相信眼前的事务,如果能直接显现先进的科技手段下的经济效益,可以激发农民朋友的热情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推广工作中,做到相信科技并对科技进行实践创新。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示范经营效果的展示,经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的范围扩大。

3.4 打造多种方式的投资融资体系

在以往的经验中,政府部门是基层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来源,较少的投资和融资渠道导致不理想的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发生在部分环节的资金短缺和业务滞留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对此,应该在将来建立一套多渠道、多种方式的投资融资体系,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保障,为此,地方政府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宣传力和领头作用,按照具体的目标区域情况进行对农业技术推广投资额度增加,在进行优化投资比例时要将上一段的推广效果进行综合考量,根据此,适当调整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分布结构。第二,寻找对地方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的投融资渠道同时,地方政府对农技推广部门进行鼓励使其对此更加重视并在实体经济中投入更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进行思考和讨论,把农业技术推广和经营创收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合理、科学。使基层民众的误解现象得以避免,推动工作进展,最终,在农业的技术推广工作中获取足够的经费后,相关部门要对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认真分析,在重点领域中进行对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经费的使用效率得到保障。另外,相关政策制度要由相关政府持续推出,使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的效率更高,避免和减少外在阻力在其中的干扰作用。

3.5 优化农业产业管理体系

根据现有的农业产业出现的管理问题,优化农业产业管理体系成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具体应该根据此技术的特点将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完善,如果出现作物受损的情况,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在技术推广过程中没有对当地的气候、水源、天气情况进行足够的调查和统计,除此之外,还要分析当地政府的支持保障、经济类型和各个地区从事农业的人员。在此基础上,将农业技术管理框架构建完成,分别在前期、中期和后期成立技术引进、实践操作及后期效益审核考评等机制,同时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内容将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布置,从而实现在推进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分开权利和义务,利用制度规范使技术的实践约束力得到加强,提供更多的经验,确保在技术推进的后期工作中,更有利于其发展[5]。

3.6 大力宣传政府政策,建立奖励机制

为做好宣传工作应做到深入农村,帮助农民对务工问题和务农问题出现的利弊进行有效分析,将科技致富阐述清楚并使其意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利用网络的力量,对科技致富、创新致富的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并发光发热。使农民能够逐渐接受新技术并自主的参与到新技术的实践中来,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对于部分农民特别是已经经过培训得到相关证书和农民技术员的,将会有农业项目贷款或者承包土地流转等方面的资源倾斜,也会获得补助资金,对培训、考核、聘用及待遇一体的政策进行应用和推广,大大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学习的热情和应用技术的积极性。

3.7 其他推广策略

(1)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农业生产建设模式,现如今的农业核心特征是市场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的,因此相关推广工作也应该将传统思想进行一定的转变,符合现在的时代进程,与农业体系的发展特征和现状进行结合,将推广方案变得更加科学,更加重视地区农业生产的全部信息,将推广策略进行有效转变,重视市场的地位,更要注重整合资源,使其每一位都要灵活运用先进管理技术,产生资源和生产的良性互动。

(2)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为解决匮乏的农业研究人才现象,可以通过高校对人才队伍进行培养使其掌握基层农业新技术,对此,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与农业类高校进行沟通和联系,应用产教联动的模式,为培养专业的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同时,激发农村养殖户的对新技术的应用热情,以村、农业社区等作为基本单元,例如在村委会、文化站等地方建立新型推广基地进行宣讲活动。并与此同时优化管理考核制度,首先实现相应的岗位配有相应的人员,其次,将技术人员的考评工作加强,优化用人机制,最后,根据技术人员具体的工作状况给予适当补助。

4 结论

综上所述,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在转化农业技术成果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农业推广工作将成为重点,对此,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广基层农業技术的意义及出现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结构进行优化,创新和发展新型技术使其能够加快农业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栋.农业技术推广在基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09-111.

[2] 何修竹,曾祥锌.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做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J].新农业,2022(2):66.

[3] 郭洪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创新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24):123-124.

[4] 赵云娜,张冬梅.浅析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2):154-155.

[5] 张华丽,刘贵玲.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1(21):22-23.

作者:朱永华

第4篇: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那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下面来看看吧!

关键点一:事关民族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

总书记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当作国计民生的大事,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萦绕心中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战略到底有多重要?总书记讲得很清楚。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现在,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因而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关键点二: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

总书记说:

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木桶原理”:一个木桶如果存在短板,它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木板,而是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板子。如果农业农村没有实现现代化,就像木桶的短板一样,将会导致整个国家的现代化难以实现。

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把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使二者同步推进、相得益彰,让亿万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关键点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

总书记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就是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总方针的提出,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尤其是现在,我们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乡村振兴还有许多硬任务需要完成。

如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付出超常规努力,“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这就要求我们舍得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那就是要让人“流”入乡、留在乡,让钱“流”进村,让地“活”起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补齐短板,为乡村发展强筋健骨、输血造血。

关键点四:把握“二十个字”总要求

总书记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

今日中国农业农村的变化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但中国农民靠勤劳双手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精气神则坚韧不变。新时代的美丽农村会是什么样?答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二十个字”总要求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同样是二十个字,但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深刻反映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农民群众的新期待。

关键点五: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

总书记说: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镇化,目的就是促进城乡融合。要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城乡融合发展要跳出乡村看乡村,不能只靠乡村自身积累,还要推动资源要素的强力反哺,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

如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是要向改革要动力,重点在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上下功夫。既要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居家进城落户,又要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实现进城和留乡各得其所、城镇和乡村相得益彰。

关键点六:遵循乡村发展规律

总书记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如何掌握规律?首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此,我们必须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处理好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处理好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打好脱贫攻坚战,这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就是脱贫攻坚,务必做到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

关键点七:抓好坚强政治保证

总书记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带”字,形象地道出了火车头的作用。如果把“三农”工作比作一辆奔驰的火车,党的领导就是这个至关重要的“火车头”。

如何发挥党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政治方向、建好基层组织、创新人才工作。把好政治方向,就是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粮食安全、农民权益等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建好基层组织,就是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打造一支高素质带头人队伍,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创新人才工作,就是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5篇: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破解人才瓶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破解人才瓶颈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战略选择。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不断构建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体制机制和氛围环境,为决战脱贫攻坚、赢得发展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鲜活力量。

一是大力培育本土农民人才,全面建立人才培育制度,实施农民培育工程。牢固树立“人人皆是人才”的意识,抓好抓牢贫困户劳动力和普通农民两方面培训。按照精准扶贫攻坚要求,做到全镇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重点抓好转变观念、坚持扶志工程贯穿培训各环节、融入全过程,让贫困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观念,增强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促进实现志智相扶、志智并扶。结合各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下派科技人才、农业辅导员及专业领域的“第一书记”,指导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学习农业技术。 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发展特色旅游强镇是柳树口“十三五”重点规划,我镇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xxxx”、“xxxx”、“xxx”和“xxx”;有“xxxx”、“xxxx”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还尚20余处保存尚为完好的古村落、古村寨。而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乡村工匠和文化能人欠缺。乡村工匠和文化能人除了能对文化遗产进行日常保护和修缮,对开发我镇特色旅游产品和深挖旅游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因基层岗位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仍需进一步健全基层干部薪酬待遇体系,提升对基层的支持和倾斜力度,继续提高基层干部的薪酬待遇标准,放宽政策环境。加大乡镇干部职工招录政策倾斜,提高对乡镇公务员、“三支一扶”人员等基层工作者的招录比例,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激发基层人才生机与活力。

第6篇: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如何发力

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的路径分析

本周发布的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而17年中央一号文首次提出的田园综合体则可以成为实施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力和载体。本文重点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的之后,探讨如何借助田园综合体建设实施由中央政策层面全力推动的乡村振兴战略,并进一步分析借力田园综合体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路径。

2018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于2月4日正式发布。《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要要求。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构想,为近6亿中国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

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它秉承“农业+文创+新农村”的综合发展理念与模式。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产业融合和新型产业发展而兴起的,是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在政策的倡导与鼓励下,田园综合体项目也为宏观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并可能逐步成为城乡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在满足城乡居民对高端生活、旅游和消费的各种新型需要的基础上,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助力与载体之一。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亮点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着“两板挤压”的局面,现有农产品呈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结构性不足的状态。为更好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中央发布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意见》,《意见》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与基本原则,对当前和长远的农业农村工作做出总体规划,提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要求。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亮点

1、乡村振兴战略是重大的战略选择

把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两相对照,可以发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战略具有时代意义的升级。升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生产发展”变成了“产业兴旺”,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更高、更实;二是“村容整洁”变成了“生态宜居”,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要求更高;三是“管理民主”变成了“治理有效”,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的要求更高、更全,更注重结果导向;四是“生活宽裕”变成了“生活富裕”,表明新战略对新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的要求更高,农民生活水平要从过去的宽裕上升到富裕。

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判断: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与时俱进的“升级”,更符合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处于的转型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是重要的战略选择。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管全面又管长远

自2004年起,中央一共发布了14份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问题。相比于以往,《意见》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则包含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对整个三农工作,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做出全面部署。

同时,乡村振兴是国家和党的重大战略,是一项长期性的历史任务,也是攻坚战和持久战。《意见》就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任务,将时间划分为3个阶段:到2020年,乡村

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分析

田园综合体的本质为“田园”与“综合”的合体,是在保持乡村原始风貌的基础上,突破农业单线发展的常规思维、顺应消费需求升级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的要求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可通过资源聚合、功能整合、要素融合,跨产业、多功能、全要素综合规划,以空间创新带动产能优化、链条延伸,构建农业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当前,田园综合体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有三个路径:通过产业发展路径实现农村振兴、通过人才培育路径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土地流转机制路径推动农村振兴。

(一)通过产业发展路径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农村产业发展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田园综合体所具备的以下几个与产业集聚和三产融合相关之重要特征--正是田园综合体的这些“特殊功能”使其能够通过产业发展的路径助力当前中央所倡导的乡村振兴振兴大战略的实现。

1.因地制宜确定乡村的产业发展策略。田园综合体可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其他比较优势,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形成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并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着重发展特色产业。

2.休闲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田园综合体一二三产业交互渗透、高度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4个层次。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农业生态园区为载体的休闲农业;支持产业是指为核心产业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持的产业类别,包括农产品技术研发、精深加工、产品营销及金融、媒体等企业;配套产业则是为园区发展提供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健全的公共服务的企业群体,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衍生产业是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比如创意集市、手工坊等。田园综合体促进休闲农业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坚实的农村产业

支撑。

3.田园综合体构建了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及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田园综合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业及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河北省唐山市 丰润百草坡现代农业园区

百草坡现代农业园区,规总面积8000公顷,是以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等特色农业为主导,融合冷藏保鲜、旅游、文创等多种产业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园区借助北部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重点突出地域产业、技术和模式优势,深度整合资源,形成,空中蜜蜂—林上果品—林下柴鸡—观光采摘立体生态种植特色;建立第一产业为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第二产业为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为仓储物流、休闲旅游、农产品电商、餐饮住宿的产业体系,实现了种、养、加工、销、旅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园区采用创新现代农业手段,对蜜蜂、鸡、果蔬进行合理养殖、种植,农产品的品质高、产量也高。园区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为其增值,还创建集农产品电子商务、高档绿色农产品产地直销社区、体验式旅游为一体的营销模式,为本市大规模超市、电商平台、旅游参观群众提供新鲜农产品。园区的一二三产业相互推动促进,打造了鲜活农产品到市民餐桌的直通

车,解决了农业供给中可能出现的种植结构失衡、产销不衔接等问题,为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及农村的现代化。

(二)通过人才培育路径引领乡村振兴

人才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以一当百”效应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离不开热爱乡土的带头人、领路人。打造乡村人才队伍,就是为乡村振兴播下能够形成星火燎原式乡村繁荣局面的种子,而田园综合体具有吸收城乡人才、培育人才的功能。

首先,田园综合体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生态宜居的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可吸引吸纳优秀城乡人才。田园综合体将分散人口聚集,便于人口管理,使得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文明程度得到极大的提升,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并且田园综合体项目内部功能区分清晰,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可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

其次,田园综合体项目是现代化农业的运作模式之一,其一二产业可依靠互联网高效接受新政策、新技术、新思路与新商机,打造乡村科技人才队伍,现代农业科技人才与成果反过来提升农业产业与加工制造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第三产业如旅游、文创等,可培育乡土文化人才,促进乡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作,繁荣乡土文化,树立文明乡风。

(三)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机制路径推动乡村振兴

土地问题依然是“三农”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一项最具活力的改革举措是“土地流转”。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在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田园综合体有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与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的功能,通过推进土地流转机制路径推动乡村振兴。

1.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当乡村闲置的居民房变成了乡村酒店,荒山变成了度假村,水塘变成了垂钓园,农田变成了观光采摘园,而这些项目主要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的。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为依托来进行综合打造,发展休闲农业和各种旅游,会带来大量的社会资本注入农村市场,带动当地土地的规模流转,影响当地的土地流转价格,使土地流转进入新常态。

2.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田园综合体把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促进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培育各类农业主体,培养种粮大户和职业化农民。

3.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土地直接或间接流转到外来投资者手中,是打造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环节,规模化的土地流转有利于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完善流转机制。

小 结

田园综合体通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高素质科技文化人才,推动乡村土地流转机制的三大路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奏响“三农”发展全面转型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田园交响曲”。

【版权说明】

来源:元立方金服,专注于PPP模式政府市政建设投资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

作者:朱婷

第7篇:乡村振兴战略论文:精准减贫视角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胜利推进,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当前仍然面临艰巨的减贫治理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新时代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

关键词:精准减贫;

乡村振兴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为我国新一轮扶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截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届时农村的绝对贫困会暂时消失,但贫困问题会一直存在,扶贫是我国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历史任务。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如何破解日益严峻的乡村问题成为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对“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时全党工作重重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位列我国七大发展战略的第4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1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1.1乡村振兴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是农业文明时代的巅峰。农耕文明的区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赋予了中华文化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基因和厚重感。因此,农耕文明所蕴含的精华思想和文化品格是中华现代文明的根基,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

1.2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gdp已然超越日本,占美国gdp70%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户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城市和乡村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短板”。必须振兴乡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初衷,才能确保城乡一体的全面发展。

1.3乡村振兴是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乡村振兴,将城市和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统筹考虑和安排,实现城乡生产空间高效利用、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始终确立以人为中心,把城乡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兴家园,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走出一条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1.4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充分发展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不仅是中国城乡平衡发展的要求,也是城乡居民充分发展的需要。乡村振兴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增添精神慰藉,带来全面充分的发展。

2精准减贫下乡村发展的总要求

在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前提下,我国依然要砥砺前行,大力实行减贫政策。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规划,对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发展要求得到了显著升级。由抽象的“生产发展”升级为层次更高的“产业兴旺”;

由要求一般的“生活宽裕、村容整洁”升级为要求更高的“生活富裕、生态宜居”;

由不作效果要求的“管理民主”升级为富有成效的“治理有效”。现在的总要求赋予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高水平、更高需求的新涵义,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与超越,更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精准减贫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

3.1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

积极贯彻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基础工作,确保贫困户信息真实。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精准扶贫责任清单和进度协调计划,加快推进精准减贫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创新。精准减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3.2明确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7年的58.47%,已经接近65%-70%的城镇化顶峰。然而由于人口巨大,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013.33,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2,耕地质量较低。因此农业现代化不可能走美国式单一的大規模高度机械化的农庄模式,而必须走多样化、适度规模、精耕细作之路。因此,乡村必须保证适度人口。但是由于乡村发展不景气,而城市变化巨大,迫于生活压力和房价的剧增,大多数青壮年离开乡村来到城市,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大大减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同时,由于人口过快、大量集中至城市,城市发展又面临新的“城市病”。城市与乡村是鱼水关系、血脉相融、密不可分,只有两者均衡可持续发展,才能相互支撑。因此,应该转变“以城统乡”的思路,更强调农业农村的优先位置,让广大乡村能与整个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新局面,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3.3明确土地承包期限

明确土地承包期限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党十九大报告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在延长30年”,这一利好政策极大的增加了农民的信心,也提高了农业投资人的兴趣,让其放心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更有底气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改善农田设施条件,做好长远规划,对中国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提升意义重大。同时,有志青年不必漂流在外,在乡村就可以解决就业创业问题。

3.4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明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当前,传统的农业理念、经营方式和种养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新时代农业被赋予了生态、休闲、养生、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通过渗透融合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乡村产业要兴旺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5明确乡村治理体系

明确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当前,部分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能力严重弱化,农村基层“苍蝇式”腐败问题严重,成为乡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自治”上,要创新村民议事方式,充分尊重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法治”上,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育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其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在“德治”上,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使村民树立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3.6明确“三农”工作队伍要求

明确三农工作队伍要求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当前,乡村人口出现空心化,呈现“386199”的特点,发展农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农村留不住的现象比较普遍,较多涉农专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三农工作队伍人才缺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要求。把“懂农业”放在第一位,切中“三农”工作队伍视野不宽、本领恐慌的要害;

同时,只有爱农村、爱农民才能在乡村扎下根,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现农民富。要坚持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本质属性,实行农村职业教育的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乡村振兴服务能力,造就高素质的农村职业学校校长队伍,要引导种养能手的农民工返乡,鼓励大学生和涉农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去开创新天地。

4结语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主要任务,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总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需求。只有乡村发展,中国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发展;

只有乡村实现小康,中国全面小康才能得以落实;

只有发扬乡村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才能永续传承。因此,乡村兴,国家兴。

参考文献

[1]雷望红.论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1-8.

[2]王雨磊.精準扶贫何以“瞄不准”?——扶贫政策落地的三重对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1):88-93+128.

[3]张强,张怀超,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8,32(01):6-11.

[4]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01):65-73.

[5]李军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重大[j].当代农村财经,2018,(01):2-6.

[6]郭园庚,鲁俊辉.准确把握当前乡村发展难题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j].经济论坛,2018,(02):74-78.

第8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要振兴乡村教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我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不改变,乡村振兴战略就无法全面落实。”民进海南省委副主委、海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潘惠丽委员说。

潘惠丽委员表示,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正在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但是,乡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最大的短板,教育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仍然是乡村教育发展的不充分。

“现在农村教育体系不健全,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有待完善,还没有形成全链条推进的有效机制。同时,农村各层级段教育呈现出来的突出矛盾也十分复杂,农村劳动力培训、职业农民培养的主体、职责、机制不完善。”潘惠丽委员摆出了自己在调研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 对此,潘惠丽委员建议制定乡村教育振兴发展规划,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中统筹部署、统筹推进。她说:“以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科学、系统地做好农村学校(含幼儿园,成人学校或站点)布局规划,使乡村各类教育有场所、有阵地,尤其要及早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指导标准,优化和稳定农村义务教育布局。”

除了做好顶层设计,潘惠丽委员还建议研究制定支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的制度措施。比如:进一步细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切实解决城乡教师交流和流动的制度障碍;依托特色小镇、风情小镇建设,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城市公办优质名校在小镇办学建校,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下沉等。(记者 王晓樱)

上一篇:培养一流大学师资

下一篇:突破地方高水平大学改革难点,释放高校活力

第9篇:乡村振兴战略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10.0分)

A.“三农”问题 B.基本矛盾问题 C.就业问题 D.教育问题 我的答案:A √答对

2.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10.0分)

A.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互相促进 B.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

C.城市和农村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D.城市和农村互相联系,但不互相区别 我的答案:D √答对

3.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年。(10.0分)

A.五 B.十 C.十五 D.二十

我的答案:C √答对 1.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具体做法包括()。(10.0分))

A.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B.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C.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D.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0.0分))

A.自治 B.法治 C.德治 D.人治

我的答案:ABC √答对

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包括()。(10.0分))

A.产业兴旺 B.生态宜居 C.乡风文明 D.治理有效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目前全国已有十七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意见。(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2.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3.2017年9月底,我国已完成确权面积10.8亿亩,占第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60%。(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4.乡村振兴,是我们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 √答对

上一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下一篇:小班组新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