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教学的反思

2022-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三总复习教学的反思

用“教学支架”改善低效的高三总复习物理教学

摘 要: 在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学生上课能听懂,但做题时思路全无?为什么讲或做同样的题,利用不同的方法,效果差别巨大,有没有高效的方法呢?要使高三总复习教学摆脱低效现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学生的“问题生长点”,设置科学的“教学支架”,适时为学生提供帮助,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教学支架 高三总复习 物理教学

1.问题的提出

低效的高三总复习教学有三个共性:①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脱节;②教师的思维“绑架”了学生思维;③解题过程的思维运行被过度加工。如何使高三总复习教学摆脱低效现状?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支架”可以改善低效的高三总复习教学。

2.教学支架的理论依据

“教学支架”是指教师为学习者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使学习者掌握、内化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学习建构辅助平台。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在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即在学生独自活动的情况下不能解决,但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那一类任务。维果斯基和皮亚杰都认为教师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提供经验、引导讨论、提供支持的角色。因此,教师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运用支架可以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

3.在总复习中常用的教学支架

3.1示范支架

这里所说的示范主要指教师演示操作方法或技能。在高中物理中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游标卡尺测物体长度、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技能类知识。由于此类知识学生缺乏体验或经验的支撑,没有教师的帮助可以说无从着手,因此教师的示范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

3.2范例支架

范例又称样例,是指有完整解决方案的例子。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某种内容时,范例的运用尤为有效。教师可以展示前届学生的作品范例,也可以自己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制作范例来展示,好的范例在技术和主题上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

3.3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是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教学支架,教师通过关键环节的提出问题可以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对于疑难内容更可利用系列问题逐步解决。例如在探究加速度跟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设计时,教师可运用以下提问协助学生完成任务。

问题1:所研究的力是哪个力?由谁提供?这有什么好处?如何测量这个力?

问题2: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如何平衡?如何判断已经平衡摩擦力?

问题3:加速度用什么来测量?有无更简便的方法?

3.4提示支架

提示是指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提供的暗示性帮助。在学生探究过程出现困惑时,教师给予启发性暗示,促使学生顺利地逾越思维障碍。例如在利用F-s图像求功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我们以前是如何用s-t图像求位移的。

3.5向导支架。向导亦可称为指南,是问题、建议等片段性支架根据某个主题的汇总和集合,关注整体性较强的绩效。如观察向导可以避免学生错过关键细节;采访向导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特定信息;陈述向导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等等。例如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时,教师阐述了如下思维过程:穿过闭合回路的原磁场方向……由于……使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根据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3.6图表支架

图表包括各种图式和表格。许多物理问题情景具体而复杂,有时会超出学生临时记忆的容量。此时,教师通过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本质建立物理模型,以示意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例如,运动学中的位置示意图、力学中的受力示意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等。

3.7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是指教师与个别学生互动时提供的指导与协助。它可能包含有示范、提问、提示等教学支架,所以它是一种综合性支架。例如,在课堂上对个别学生产生的思维障碍或疑问的处置。这种支架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教学支架在高三复习中应用的案例研究

流程:【了解学生】→【搭建支架】→【独立探究、合作学习】

案例展示:如图1所示,在斜面顶端的A点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经t1时间落到斜面上B点处,若在A点将此小球以速度0.5v水平抛出,经t2时间落到斜面上的C点处,不计空气阻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了解学生】学生的学习是在利用原有知识及经验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习题讲评课之前可以通过作业反馈、当面批改、调查问卷、课堂提向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尤其是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方法缺陷、解题手段是否先进等问题,只有这样教师在讲评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作业反馈、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情况。该题涉及平抛运动模型,学生已经知道怎样的运动属于平抛运动,知道会用运动的分解处理平抛运动,学生最近发展区是能对简单平抛运动进行处理。

【搭建支架】教师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后,就要想办法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必须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和潜在发展区之间搭建桥梁支架,而教学中的实验、范例、问题、建议、工具、图表等都可以充当高三总复习习题讲评的教学支架。

支架1:问题充当支架

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达到某一目标所面临的未知状态。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通过精心选择与学生水平能力相适应的问题,多层次、多角度搭建递进性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学习的逐步深入。

问题示例:

(1)题目提供小球初速度方向如何?

(2)小球受力情况怎样?

(3)能否判断小球的运动情况?

(4)怎样处理这类问题?

(5)怎样求水平方向的位移和竖直方向的位移?

(6)题目中“落到斜面上”隐含什么条件?

支架2:建议充当支架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恰当的建议用以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过程叫建议支架。当我们把某些问题支架的疑问句改为陈述句时,问题支架就变成了建议支架,与问题支架相比建议支架更具针对性。有时候,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能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题中学生的困惑是小球落到斜面上时可确定位移方向还是速度方向?可以建议:过落点B作水平辅助线与竖直线交于D点(如图2),能否从△ABD中确定哪一段是水平位移?哪一段是竖直位移?怎样利用斜面倾角跟这些物理量联系起来?

支架3:数学工具充当支架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及物理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应用。普通高中物理考试说明对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独立探究、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的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干预的逐步减少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逐步增加。因此,在师生共同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应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通过一题多变或连续扫描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促进认知结构的提升,使学生更易获得成就感。

本课题继续设置以下题组进行训练:

拓展1:(多体平抛问题)如图所示,x轴在水平地面上,y轴在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不同位置沿x轴正向水平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小球a从(0,2L)抛出,落在(2L,0)处;小球b、c从(0,L)抛出,分别落在(2L,0)和(L,0)处。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a和b初速度相同 B.b和c运动时间相同

C.b的初速度是c的两倍 D.a运动时间是b的两倍

拓展2:(相遇问题)如图所示,相距l的两小球A、B位于同一高度h(l、h均为定值)。将A向B水平抛出的同时,B自由下落。A、B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AD)

A.A、B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A的初速度

B.A、B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碰,此后就不会相碰

C.A、B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

D.A、B一定能相碰

拓展3:(与斜面结合问题)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在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D)

拓展4:(类平抛运动问题)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水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离为x,如图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5.反思与结语

支架式教学运用于高三物理总复习习题讲评课,以教师精心创设的一系列支架为切入点,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或学生独立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缩短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与既有目标之间的距离,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通过动态评估了解学生是否处在“最近发展区”,从而决定学生是否需要应用教学支架来协助;②根据教学内容的类型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灵活地采用合适的支架;③在课堂上不断进行动态评估,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及时决定是否中止使用支架。因此,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使支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支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挖掘知识内涵,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活动与讨论,合理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帮助,依靠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不断缩短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对科学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对它的探索和研究应该成为科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左祥胜.“支架式教学”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1):44-45.

[2]钱荣根.教学支架在师生互动中应用探讨[J].物理教师,2014(2):24-26.

[3]孙春凤.用“教学支架”改善低效的物理习题讲评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01):11-13.

作者:李招沣

第2篇:高三语文总复习策略

摘 要: 重视试卷讲评,把阅读和写作作为复习的重点,培养学生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加强教学管理和监控,是提高高三语文总复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高三语文总复习 备考策略 研究性学习 教学管理和监控

高三语文该怎样进行备考,如何才能高效率地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我以为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度重视试卷讲评

高三语文总复习,一般说来要做大量的试卷。如何高效地发挥试卷(如省、市质检)的榜样甚至是导向的作用?我以为要特别重视试卷的讲评。试卷讲评对于教师而言,要提高讲评质量及针对性,对于学生而言要重视讲评,做到一练有一得,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自评自学能力。首先,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即本题主旨和目标,以《考试说明》为鉴,讲清它是“说明”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如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即翻译时加上什么样的关联词。再次,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同样的要补充,有些变化的更应补充。这样,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复,加上一定的变化,来增强对此一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自选课外题,以拓展对某一类题的范围、考查方式的认识。最后,特别注意在讲评中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差距,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总结教训,鼓起勇气,树立信心。

二、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

2005年以后,福建语文高考试卷剔除掉语基部分的单项选择题,提高了阅读和写作的赋分比例,把作文提到70分。因此在高三语文总复习中,我们首先必须特别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把这两块作为备考复习的重点。在阅读方面,必须加大训练力度,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或规律,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这里特别指出,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或规律。其次,从试题设计的侧重点,把握材料的核心。命题设计者总是根据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而确定测试重点,而这些测试重点常常是材料的核心问题,也是学生理解这篇材料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懂得试题设计的这一性质,我们就可以从材料的本意内容出发,抓住全文的核心,然后一个一个地突破试题的重难点。

三、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们习惯于将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复习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分专题选讲,强化基础知识;第三阶段,查漏补缺,综合训练。实践中我发现,将二、三阶段截然分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尤其是将教师讲和学生记分开进行,不利于学生及时总结和反馈,特别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整齐划一的复习模式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复习效果。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后期复习中,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复习中侧重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三学生经历近三年的高中学习,再加上前一阶段的复习,面对高考的挑战,他们已经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愿望,适时进行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观望自己、总结自己的机会,无论对何种层面的学生,其积极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譬如帮助学生在确定专题、展开研究、检测调控的各个环节中,了解自己的迫切需要,完善知识体系,充分认识自己,为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服务。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在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带着书本走向老师”,但老师并不是被动地等待,更不能当个可有可无的旁观者,老师的指导、点拨、督促和检查是整个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四、强化教学管理和监控

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是管理,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与学習心理的动态,实施监控,诱导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果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催生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地“指导”,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在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有针对性的准备,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作者:陈云兴

第3篇:试析如何让学生做好高三总复习

摘 要:随着高考的日益逼近,化学复习的紧张气氛愈演愈烈,如何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质量,进而高效的进行化学复习?本人认为准确把握大纲,反复咀嚼化学知识基础定义,万变不离其宗,针对典型知识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化学思维,才可不断提升复习效果。下面我就针对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质量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高三;总复习;化学;策略

一、引言

在高三教育中,化学教学可以说是处于重要地位,同时它也是学生高考的关键考察点,因此在教学的复习阶段教师所需要运用的复习技巧是很多的。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教师都意识了改变现有化学复习策略的必要性,但是这些理想化的教学思考却没有得到教师们的实施。因此本文就现阶段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做出分析,分析并探究實际教学中教师们可以采取的有效教学技巧。

二、总复习中应当注意原则

1.复习时需要结合课外资料进行知识补充,但千万不能脱离课本。高考题中的基础题很大一部分源自书本中原题改编。

2.教师切忌题海战术,应给学生选取典型性强的题目进行训练、举一反三。这样的做法有针对性、典型性在学生的薄弱环节处形成强大的防御系统。

3.不同学生,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教师只有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如果盲目教学,不分分数段,结果适得其反。

4.适当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进行一些减压运动,保证学生处于适度的紧张状态,在这样的身心状态下,学生考试发挥不会产生大的失误甚至会超常发挥。

三、高三化学复习有效策略

(一)抓住基础知识,万变不离其宗

在化学的大一轮复习中,应该把基础知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课本为核心,展开全方位的复习,把分布在整本书的各个散乱的知识点给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老师不可在教学中过于讲究深度,更应把注意点放在广度上,确保在讲解时面面俱到,没有遗漏考点。因为大一轮需要顾及的知识点很多,时间紧、任务重,效率也就成为突出的重点。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跟上老师的节奏,不能只顾着进度忽视了效果,让学生的思维跟紧了老师的步伐。

高中学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是非常繁杂的,且难度也在随之加大。正因为他们所接触的知识点比较繁多,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学习完新的知识以后,就会很快忘掉旧的知识点,或者对于比较相近的知识点,也容易出现概念混淆、公式混淆的问题,所以刚进入到化学的复习阶段,化学教师首先就要把学生所有学过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梳理过程也要由浅入深,可以先从基本的知识结构开始复习,对那些漏点和疑点进行重点讲解。在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再让他们逐渐掌握化学习题的求解过程。比如在复习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反应等相关知识点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以课文为基础,让学生把教材当中的每一个试题都能读懂并理解透彻,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也要结合教学实验,让学生全面掌握好试管、酒精灯、石棉网等器具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相关化学知识去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理论+实验复习模式,就能让学生在第一个复习阶段就能立刻进入学习、复习状态,并对化学知识体系结构、教学实验、解题过程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二)找准错题范例,进行有效复习

由于高中生对于高考这一门学科的复习量极大,不懂得如何归纳复习技巧,就错题集而言,容易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得不到应该有的复习效果。有许多学生没有专门设置一本错题集,通过翻找试卷的方式解决错题的根源。在这种复习方式下,高中生们在今后的试卷中就会存在这样一种困惑:许多题型教师都讲过了,自己也听得懂,复习时也看到了,但是考到后依旧不会,所以制作错题集是很有必要的一种复习准备。错题集的制作完全可以体现出高中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方针。

对于错题集的制作并不能只是简单的将错题抄录,而是需要在旁边注解好自己错误的原因,根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过程在试卷的题目上标注好解题突破口,并且记录好解题技巧以及解题的规范步骤。另外高中生们需要规律性的把一定时间内所有的错题集整理归纳出错误原因,接着可以选择先将错误题目抄在错题本上,然后隔一段时间后自己再次做一遍,若是在解题的过程中,自己的头脑中解题方式思路清晰,可以做到准确规范的写出正确答案,那么就代表这种类型的题目自己可以完全掌握其中的知识了。

四、总结与反思

由上可见,要想提升化学复习效果,教师必须要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切入点,注重专项化学问题类型的训练,为学生介绍许多解题方法,有意识培养学生化学思维,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方案,以此保证化学课程复习效果。虽然本文提供了一些笔者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界同胞继续在这一教学方面多做努力。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学习方面的技巧,对于临近高考心态的调整也非常重要。考试时的心态:就是所谓的临场发挥,对成绩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高考之前要注意休息与学习时间的掌控,同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素质,保持积极乐观的考试心态。

参考文献

[1]李爱玲.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以“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二轮复习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8):86-88.

[2]杨丽钦.高三化学复习中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2):58-60.

[3]赵周平.高三化学复习的几点建议[J].才智,2018(09):156.

[4]穆兰.思维导图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设计,2017,6(09):209.

作者:项桂

第4篇:高三数学总复习“圆锥曲线”的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总复习“圆锥曲线”这个内容前几天就全部结束了。这一章是平面解析几何的内容,以“椭圆”和“双曲线”和“抛物线”这三种曲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进坐标系,借助“数形结合”思想,来研究曲线本身的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以及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弦长等问题。

我们知道“解析法”思想始终贯穿在这全章的每个知识点,同时“转化、讨论”思想也相映其中,无形中增添了数学的魅力以及优化了知识结构。从学生角度而言,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平面解析几何的学习是不轻松的、做题就更困难了。这章公式是多,而且后面内容较抽象,计算量非常大,所以难度就大大增加,进而给学习带来了挑战及困惑。关于公式,不少学生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导致在解题中往往碰壁而影响了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所以就有了“解析几何”是高中阶段最难的内容。但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思路清晰,可以充分运用各种公式解题,特别要注意寻找题目中或者曲线本身所含的等量关系,解题方法就自然和容易了。当然,对于高考中这道大题来说“运算量大,解题过程繁琐,结果容易出错”等等,无疑也影响了解题的质量及效率。

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多得分呢?经过反思:

一、我们首先要解决“公式”的问题。新课程理念强调:公式教学,不仅要重视公式的应用,教师更要充分展示公式的背景,与学生一道经历公式的形成过程,同时在应用中巩固公式。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推导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从中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遵循上述思路开展教学的,举得效果还不错。还有,我就是带领学生一起归纳类比,从而加深印象,再要求学生完成复习小结上的那个表格,避免学生解题中公式的张冠李戴问题。再有,在引导中,老师可以形象的指出各种曲线的特点,比如在讲双曲线时可以用一首《悲伤的双曲线》歌曲来让学生记得只有双曲线才有渐近线。避免了学习过程相当枯燥及乏味,进而失去了学习积极性

二、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考试中的解题策略,并抓出重点学习,归纳方法。这里的内容多、繁,如果有了主次之分就可以稍微轻松点了。在高考中,这里分数在17分左右,但是我们要去研究出题的模式,大多会考曲线的定义和韦达定理,还有解题关键是要用方程思想,列出“等量关系”。所以我们不会做的时候不妨看能不能用定义的等量关系,作为大题,第一问一般不难,不妨把前面的分数拿下来,再想办法把步骤写详细点,争取尽可能多的拿步骤分,因为这里的计算量会很大,所以我们要避免计算错误而导致不得分。

三.教学中还应考虑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在感情、意志、态度等方面也能协调发展。学生只有不畏难了,才能数学学好。

第5篇:从2010高考反思高三语文总复习

一、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一)解读考纲,强化复习的方向性

考纲是我们备考的指南针。在高考备考中,我认真学习、理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了解、分析高考信息,认真研究题型,对高考趋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把我的理解、领会传达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考什么、怎么考,引导他们认识把握《考纲》要点,了解考点,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如何理解“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的层级要求;又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说法隐含的要求是什么等等。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让学生认识理解考纲,这是有必要做的一点“磨刀”工夫。

(二)、钻研教学方法,确保复习的针对性

复习中,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复习方法的建构。课堂的学习与备考复习其方法还是有区别的,前者侧重在于由此获取新的知识,后者侧重于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归纳、提升。在备考中,我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 、抓实知识层面的系统整理,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第一大题前两题考查学生的音、形辨析,第三大题文言文第 8 、 9 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的掌握,第四大题第14题对名句名篇的默写考查。诸如此类的题目,都基本属于知识层面,这类知识面广量多,头绪繁杂,我要求学生一日一练,抓平时的记忆和整理。我们的复习基本囊括了高考试卷中的32个字音与字形。

2 、强化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突破重点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章阅读和写作占分比例大,阅读题的分值共35分,作文的分值有 60 分,这是区分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项目,从每年的高考之后的语文试卷抽样分析来看,阅读题失分较多,作文得分较低一直是一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备考中我特别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

在阅读方面,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方法或规律。复习中着重注意两点:一是以五年高考试卷为范本,明确考什么的问题;二是要使学生懂得阅读的有效途径,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因为在那短暂的考试中,要求学

生准确而迅速地从阅读文段中获得信息,只有平时有素的训练才具有比较好地处理信息的能力。高考主观阅读主要考察的就是筛选信息和概括主旨的能力,而这也是我们平时着重训练的。

关于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主要着眼于学生思想认识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提高,不仅限于找些题目写一写,批改批改,讲评讲评,注重训练到位。

①进行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专项训练,在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注意训练审题能力。尤其对呼声较高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的训练,但今年高考并没有给考生加大难度,依然是开放式的话题作文,审题没有了难度。

②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关心社会,利用视频观看百家讲坛,感动中国故事。 ③重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写好规矩文的基础上,鼓励创新,加强创新思维训练,通常是以高考满分作文为例进行研究与仿写。

④注重表达,强化情文并茂的针对性训练。

(三)、重视整体训练,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从高三下半学期,我就有意识地精心安排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答题技巧。 我以高考前的模拟训练和各地高考试卷为重点。在训练中力求做到:

①每次训练的时间、题量与高考等同。

②试题的区分度、难度系数要接近高考或等同高考。

③命题的内容、角度、思路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④试卷的长度、结构、分值要切合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⑤训练之后及时反馈矫正。

二、备考策略反思

反思之一:对大剂量训练的思考

在高三,大家都在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因为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我也盲从期间,以为自己不考学生就不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起到了作用,但现在想想其实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试题难度并不能稳固基础的知识。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

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高三语文老师的心理应该是淡定的。

反思之二:关于高考和会考的关系

因为会考原因,教学进度的落实在一段时间滞后,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紧迫感。原则上是会考促高考,实际上会考在某种程度上拖拉了高考的脚步,虽然我们已经将会考复习时间锁定在11月下旬,但是会考的压力还是牵绊着我们,会考结束,学生长出一口气的同时也就度过了宝贵的第一学期,下半学期课时更紧张,考试次数又逐渐增多,学生不断暴露出知识能力的弱点盲点以及新考纲的变化等等因素,以及老师需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的任务,使本来有序的复习时不时就不能按部就班、面面俱到,整个学年都很紧张与焦灼,今后如果再面临这双重考验,我一定做一名有一大刀阔斧、勇于取舍的精神的教师,不然,就容易造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遗憾。

三、我的一点建议

(一)、强化给学生一个核心的备考理念,掌握高考语文的"变"与"不变"。高考语文的题目有千千万万,复习材料是一叠又一叠,复习书是一本又一本,其中的好题目的确也不少。可在时间有限的高三复习中,稍有不慎就会陷入"题海战术"之中,整天都在练题目,做过来做过去,并没有长进,有时会越做越乱。其实,应掌握一个核心理念,即高考的"变"与"不变"。"变",指的是具体的题目、题型,还可以包括题量、试卷结构,命题指导思想。因为高考命题者每年都要"求变出新",希望"常变常新";可是,"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语文最核心的就是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即考生的知识面、思想层次、思维能力、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说得更白一点,就是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如果还要更简洁的话,即就是语文姓"语",在任何一道题目上,都是要直接与"语言文字"打交道--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阅读写作;不管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

(二)、让学生把思维语言转化为文字表达,记录思考的结果。

很多学生学习语文只停留于看一看、想一想、勾一勾、划一划、抄一抄、凑一凑。到真正需要硬碰硬的地方,要么知难而退,要么浅尝辄止。应鼓动学生在古诗鉴赏、古文翻译、语言运用题、现代文阅读„„都要养成勤于动笔、重视文字表达的好习惯。因为动笔,促使他想得更全面;而思有所得,又迫使他找到更为准确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坚持下来,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良性互动,改变"动口不动手"的谦谦君子作风。

(三)、给学生有一个自由看书、做题、练笔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发展的天地。

温故而知新,学生在总复习中,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新的提高,这都需要有一段属于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去翻阅、整合、应用知识点和能力点,老师只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才出现以相机点拨。说得绝对一点,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语文能力好是自己学出来的,并非老师教出来的。另一方面,题目是做不完的,大胆地割舍一些复习材料,砍掉十套卷子不做又有什么影响?可以每周安排出时间让学生看书、练笔,甚至是质疑、争鸣,尽量营造一个自由学语文的宽松环境。

总结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不让自己懈怠;反思是为了更快的进步,不让自己困惑。让我们汲取昔日的经验,不断地改进教学工作,为了实现高三孩子们的人生梦想,也为了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而辛勤耕耘,相信,“天道酬勤”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第6篇: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分散与集中的关系高

有机化合物内容不仅需要集中复习,还需要提前渗透和后续“保温”,例如提前渗透——与测验结合、选择或简单推断,后续保温——综合推断(每周 2-4 题)。化学实验,特别是实验探究(解决综合实验问题能力)需要长期训练与培养,在元素化合物复习后复习“实验专题——物质的制备”。

(二)关注层次性(关注学生的层次以及知识发展的层次)

复习中不能盲目追求难题和高分,难题有“舍”才有“得”,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抓主干、抓能掌握的内容;有些知识(特别是前面复习的知识)在复习(特别是习题选取时)注意循序渐进。老师们关注层次性的思考依据是知识的功能价值以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第一轮( 9 月):基本概念、简单氧化还原配平、常见氧化剂还原剂、陌生方程式书写(简单、强调价态变化规则) * 氧还性强弱比较,第二轮( 10 月底):陌生方程式书写(复杂)。

(三)关注学生学习的障碍点,抓住学科本体,重点突破

分析学生表观障碍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分析造成学生障碍的原因是什么?从学科本体看,该如何解决相应的难题?反思:自己是何时、如何突破障碍的?

(四)关注结构,提供方法实现建构

基于知识间的关系梳理知识结构,给学生提供关注结构的思路:关注知识间的关系——节点、层级、联系。关注方法,例如绘制概念图

(五)进行解题策略指导——特别是审题策略

审题策略指导: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复习课教学要避免两个极端:( 1 )去情境的复习。这种复习课的设计不考虑教学情景的选用,也不考虑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一味强调知识内容的组织结构,采用满堂灌的形式硬塞给学生。( 2 )去内容线索的复习。过于强调知识的应用情境,缺少整体性规划,忽略每一节课在模块整体复习中所处的地位,忽略内容的组织结构。

提高试卷讲评的实效性,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试卷分析。引领学生思考正确答案是什么?正确思路是什么?有哪些错误?为什么会错?怎样才能正确?(解题关键是什么?)曾经做过类似的题吗?是什么题?提高试卷讲评的实效性, 展现学生思路,促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

第7篇:六下总复习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有关“数”的知识的总复习,我按照回忆——建构——应用——延伸的框架模式,在梳理中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引导学生自我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学生对数的多样化的不同分类中,包括列表结构编织、树状结构编织、网状结构编织等,使学生自主建立数的结构网络,然后让学生重新去品位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开展争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并不断完善知识网络结构。达到了深化知识学习的目的。

教学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处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获,都有所提高。练习题的设计富有梯度,提高了整理与复习的效率。

复习遵循了系统性、针对性等原则。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条理化,避免了有些课的“炒冷饭”现象。复习的内容较多,但老师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在抓基础之上有重点有侧重的进行复习,复习重点明确。练习题的设计,方法的选择等都具有针对性。

第8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总结与反思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下面我代表地理组对前一段我们的一些做法及下一阶段的复习策略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 自暑假以来具体做法有:

1、集体讨论并制定完善详实的教学计划;

2、充分利用集体备课,随时随地教研,发挥各自的智慧,组内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中重难点的把握,并依据学情制定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主动互听互学,知无不言,互相取长补短。

3、在试卷讲评课时,严格做到教师精讲,发挥学生主动性,小组合作,相互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个性问题,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以此提升课堂效果。

4、对于年级组提供的资料,我们会分配给每一位老师,进行精选习题,通过练习查缺补漏,把握动态信息。

5、充分利用平时的练习、半月考、联考训练学生规范答题能力和学科素养能力;

6、积极培优补差,利用晚自习、课间等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心里状态,解决知识上的盲点,努力提升文综水平。

通过本次的“江淮十校”联考,也发现出一些问题:

选择题部分提取图文有效信息及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综合题答题能力还有待提高,要常抓不懈,语言表达不准确,组织无逻辑,较混乱,口语化太重,专业性不强。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三个人讨论了下一阶段复习策略:

1、继续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时要扎扎实实不能求快,要做到全面细致,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要精准。

2、认真备课,注重课堂设计,巧妙突破重点难点,合理规划课堂时间。

3、避免“满堂灌”,教学中,切勿讲多,每节课的知识涵盖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讲求实效,注重落实,或讨论或限时练或到黑板板演,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反思每节课的得失,汲取经验教训。

4、精选习题。除了年级组下发的资料以外,我们也会在网上寻找一些好的习题,做到精选精讲精练,尽量做到重点知识重复练习,通过练习查缺补漏,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5、每次大考后,都要认真做好成绩及试卷的分析,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了解学生学习的心态、方法和学习状况,并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大考后及时与临界生谈话,或鼓励或表扬或找策略,力求下次取得更好的进步。

6、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 从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所以,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思考全面,在答题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答题的思路和方法、语言的规范性,专业性和逻辑性。

总之, 在一轮复习中还有很多值得注意并提升的地方,希望通过这次的反思达到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指导我们地理组不断进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9篇:高三政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曾令兵

一、政治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上一堂精彩的高三政治复习课,我感觉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 养、道德觉悟要提高。在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第一种素质。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我必须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掌握良好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以往上复习课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在复习中应注意把握好“六要”。

第一、要讲清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主要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四个部分)。其次针对提纲,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一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第二、要讲准重点。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讲透难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哪怕是花一节课的时间去讲透一个问题,我认为也是值得的! 我会想办法用很形象的比喻或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去弄懂对他们来说很深奥很抽象的理论,直到他们恍然大悟,心神领会!

第四、要讲明疑点。讲明疑点贵在讲清疑因,学生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五、要讲活时政热点。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灵活性试题日渐增多,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第六、要讲出知识的规律。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三、在试卷上了解学生水平,和学生沟通

我每星期都会以考试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一套试卷,然后收上来批改,我会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批上一些文字,告诉他(她)要注意的问题;回答得好的或是有进步的,我会加以鼓励。我觉得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把老师对他(她)的这种指导当作是一种浓浓的爱,心里很是感激,一般上次犯过的错误下次都会牢记在心不会再犯,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有条理,我能明显看到学生的进步,心里很有成就感。同时,我和学生的关系也融洽了很多,亲密了很多!

四、养成写教学后记的习惯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钻研教材,学习理论外,还要增强对重大时政的敏感性,并养成及时反馈和及时积累的习惯。还要更多地研究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要把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市场,研究其需求信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觉得有一个习惯很好,那就是——写教学后记的习惯。教学后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它不但有利于改进、优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很多老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很庆幸我意识到了,我觉得它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种财富,我会把这个良好的习惯维持下去,直到走完教学生涯!

上一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下一篇:市场销售工作总结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