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大监督方式现状

2022-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当前人大监督方式现状

浅议当前人大监督\检察监督之缺陷及完善路径

【关键词】:人大监督检察监督 衔接机制

【内容摘要】:我国构建的法律监督中有人大监督体系和检察监督体系。二者既有诸多相同点,又有许多不同点。二者在现实运行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使监督效果受到影响。建立二者“常态化”的衔接机制,对于发挥各自的作用收到监督实效有极大的帮助。

监督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政治、军事、司法方面的某种目的或目标,依靠一定的权力,通过对社会公共治理中的若干事务的内部分工或外部民主性参与控制等途径,针对公共权力的资源、主体权责、运作效能等相对独立地开展的检查、审核、评议、督促活动。(1)在我国的治理结构中,监督被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国家通过专门的立法对监督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作了相应的规定,即通常所谓的法律监督,其中又以人大的监督和检察机关的监督为核心,构建起人大监督体系和检察监督体系。

一、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之比较

两大监督体系的功效如何?之间是否协调?我们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对两项监督加以比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因此,人大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此相适应的,人大监督就具有了监督范围广、内容多、效力最高的特征。

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是检察监督权力之源。另外,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相配套的法律规定,检察监督得以贯彻实施。从总体上看,检察监督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法律监督的具体性,即检察机关通过对具体案件或事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进行审查和监督,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法定的程序进行的;二是法律监督的专门性,即检察机关根据宪法规定,专职行使法律监督职权;三是监督方式的诉讼性,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权,无论是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方面,均介入诉讼活动,引起诉讼后果。监督的有限性

纵观现行的法律规定,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显著区别。共同之处是:1、目的相同。两者都是为了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公正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使人民的意志得以切实体现。2、法律依据相同。都是根源于宪法规定。3、监督决定都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区别有:一是监督的层次不同。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监督,检察机关在行使法律监督职权时,亦必须接受人大的监督。二是监督的对象和范围不同。人大监督主要是针对宪法的实施,即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行为的合宪性进行检查督导。检察监督则主要是针对诉讼活动中的执法行为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是否渎职的监督。三是监督的方式不同,人大监督主要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最后做出决定,检察监督是依法查办案件。四是监督的时间不同,人大监督是事后监督,检察监督则是事前、事中、事后都进行监督。五是监督的结果不同。人大监督具有直接的法律后果,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并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检察监督则必然引起诉讼程序,但不进行实体处分,不形成最终法律结果。

由此,学者们基本都认为人大监督是就关系到宪法和法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从宏观上、权源上进行监督,虽然涉及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并不经常、直接地对具体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或人员进行追究。只有在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国家政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人大及其常委会才依法启动监督程序,主要是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最后做出决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而检察监督是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对特定的对象即已经发生的具体的违法行为进行的监督,具有就事论事的性质。所以,我国监督模式呈双重结构形态,即宏观监督和具体监督、上位监督和同位监督相结合,检察院行使的检察权是人大监督的延伸,可以强化人大监督的功能。(2)

二、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运行之缺陷

我国目前的两种法律监督机制从总体上看,其缺陷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人大法律监督权虚化

人大的监督权一般分为法律监督权和工作监督权。人大法律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是协调、监控其他国家机关正常、有效进行法律监督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关系整个法律监督机制的运行。人大法律监督权的虚化导致了整个法律监督机制的乏力。人大法律监督权的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非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没有制度上的安排。抽象行政行为可分为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即行政立法行为)和非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即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措施、行政决定和行政命令等),人大对于前者可给予立法监督,但对于后者从实体到程序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且法律还明确规定了抽象行政行为的不可诉性,也排除了司法机关的监督,从而导致行政机关利用非立法性抽象行政行为来躲避监督、违法行政的现象日益严重;(2)政务公开制度不完善,行政权力运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够,影响人大的知情权力和执法监督的开展。(3)对人大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没有找到平衡点并在制度上、法律上予以确定。(4)人大监督往往受到人力、物力及信息的限制而难以展开并取得实效。

(二)法律监督机制缺乏整体协调

我国现有的法律监督机制在制度层面上都作了原则安排,但实际上并没有形成一个职权明晰、协调配合、高效有力的整体机制,主要体现在:其一,人大自身担任的任务与集体行使职权的特点,使其不宜从事个案监督这种经常性的工作,即使是授权法律监督委员会这种专门机构也是不宜的,因为这样的授权无法确定授权期限,而只能是长期的,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长期并驾齐驱,表面看起来有助于公正,但在实际操作中,它的职能与检察机关的职能往往形成重叠,造成资源的浪费;其二,“由于人大代表并不是按照检察官的资格加以任选,人大对具体案件的了解并非通过‘两造对质’的方式获得,而且也缺乏司法程序的制约,因此,个案监督也可能导致更多的不公正”(3);其三,地方人大的地方性与司法的统一性之间的冲突使一些地方人大也并不能真正保证司法公正。由此造成法律监督职权不清,监督职能重叠,上下沟通、配合及控制渠道不通,缺乏协调,使得我国的法律监督在体制上缺乏有序性和统一性,各搞一套,缺乏系统协调,相关国家机关在法律监督方面联系不密切,相互磨擦、相互掣肘,导致整个国家法律监督机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三)法律监督规则的欠缺

法律监督的规则包括法律监督的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两部分。1、法律监督实体规则的欠缺。我国现行法律监督实体规则存在诸多欠缺,主要体现在对于法律监督权各项权能的完备和细化、监督客体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存在空白和模糊。原因在于宪法、法律虽然对法律监督主体的基本职权作了的规定,但由于根本法和基本法受其原则性、概括性所限,不可能作出具体明细的规定;而对于法律监督客体的义务和责任,一方面由于法律监督主体权限的不完备和不具体,法律监督客体的相应义务和责任随之也出现欠缺,另一方面,虽然在有的法律虽然赋予了法律监督主体某项监督权力,但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而未规定法律监督客体的相应义务和责任,导致监督缺乏刚性和权威。2、法律监督程序规则的欠缺。法律监督程序是实现法律监督实体权力、达到法律监督目的的途径,法律监督程序完备是现代法治的重要标志。而在我国法律监督程序规则的欠缺问题尤为突出,比如,对于人大法律监督程序迄今仍无专门立法,虽然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3年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检查监督的若干规定》,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并未作系统化的、步骤性的程序安排,也没有明确参与者的程序权利及义务,人大法律监督的在程序上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所以,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在运行中都打了折扣,没有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

三、建立协调的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之设想

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并呈增长的趋势,利益冲突有可能越来越尖锐。这样,对执政者的执政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大和检察机关的挑战越来越高。如何在新时期履行好监督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方面,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把人大司法监督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更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常态化运行。

一是确立检察监督先行,人大随后督促的机制。依照法律规定,

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可以直接进入法律程序,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和公安机关的侦查、羁押和监管活动等进行法律监督。因此,人大在开展司法监督和个案监督工作中,应当多借助并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通过与检察法律监督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进司法监督和个案监督。检察机关开展的法律监督活动如职务犯罪的立案、向公安机关发出的不立案理由说明书和立案通知书、对人民法院发出的抗诉书乃至向其它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发出的检察建议书都尽可能地向人大常委会报备。在被监督对象已合理地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整改落实后,检察机关向人大常委会作出必要的说明,结束相应的监督程序。若被监督对象没有依法予以纠正,检察机关可以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由人大常委会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决定采取何种措施进行跟踪监督,对违法情节严重、涉及广或者对公民、法人等切身利益重大影响的,人大常委会应启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甚至撤职案等监督程序,发挥出人大监督具有的终局决定的功能。在目前应该由权力机关出面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落到实处,才是维护法制权威的唯一可行之路,若撇开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另拉一套所谓人大常委会对司法案件的监督,只能搅混法律监督体系,既无可行性,亦无合法性,更无法与基本法律衔接。

二是健全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相配套的机构。从目前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机构的状况看,既未设专门的监督机构,也缺少监督的专门手段和力量,这已不能适应权力机关承担的日趋繁重的监督工作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宪政建设发展和完善的要求。特别是县级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少,办事机构又没有监督权,未能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因此,有必要在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设立法律监督机构,明确其应有的职能。考虑到在目前各级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少和编制较紧的情况下,某一工作机构很难拥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可由人大常委会各工作部门配备专门力量,共同组成监督委员会。这样,有利于拓宽监督视野,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为保证监督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实施监督过程中,能客观、公正地作出结论,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它的组成人员应由人大选举产生,要依法独立行使各项监督权力,如视察权、调查权、建议权、批评权、受理控告权、公开权、质询权等。人大常委会建立了相应的日常监督机构,配备具有专业素能的工作人员,构建“专家型”委员群体,并且能和检察监督工作相衔接,通过专门的集体行使职权,即对监督事项的确定、处理意见都应由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并形成有约束力的决定文书送交被监督者就能体现监督权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三是明确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在共同监督对象上的界限。尤其是人大常委会对司法机关办理的案件的监督,应界定明确的范围。哪一类的案件归人大常委会监督,是重案要案大案、疑难案件还是所有案件,也可限定多少数额以上归人大监督。例如: 在本地影响大、群众关注的案件;涉及面广,干扰多、阻力大的案件;涉及招商引资或外资、外商的案件;具有涉外国际影响的案件等都可以由同级人大常委会挂牌督办催办。

总之,建立了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相衔接的机制,对于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监督目的,取得实效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戬. 如何理解我国检察监督的专门性[N].检察日报.2009-10-12(3)

【2】王戬. 如何理解我国检察监督的专门性[N].检察日报.2009-10-12(3)

【3】贺卫方:《司改:四组矛盾,八项课题》,《中外法学》2000年第六期.

作者简介:徐东,湖北省枣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罗卫,湖北省枣阳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作者:徐 东 罗 卫

第2篇:关于创新人大监督方式的探索

摘 要:创新是人大工作的动力源泉,实效是人大监督工作之魂。创新监督方式,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必然要求,是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对人大工作的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做好人大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基础部分,对人大工作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二章对创新代表委员工作发挥主体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第三章从创新监督内容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从创新监督手段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五章从加强自身建设上创新的角度加以分析,并作以总结。

关键词:人大工作;监督方式;创新 Abstract:

1充分认识人大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1.1 人大工作的现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需不需要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以前有很多争议。我觉得,人大工作作为一种政治方式和政治体制,它与这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时代一样,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与时俱进,无论从制度本身,还是从工作形式上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推进,人大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人大工作同志,必须要有积极的姿态,探索的精神,不断创新人大工作,努力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1.2 人大工作的重要性

①推进人大工作创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这一论断对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为人大工作创新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良好机遇。这对于各级人大如何适应时

- 12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人大的一项重要权力和职责,他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对重大事项的监督,以前主要是在事后,这也造成了一些不可逆转的事例。对一些事关大局的重大事项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人大席团都应提前介入,全程跟踪监督。

3.2 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监督

党委的决策部署、政府的重点工作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重点问题应该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例如,投资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经济计划执行、财政预算执行、公正司法等工作,都是事关全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大事,人大应加大监督力度,扎实开展视察检查,帮助“政府”找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地意见建议,并加大督促落实,切实发挥人大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导向作用。

3.3 关注民生,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

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多为影响大、涉及面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不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就会降低群众对政府、对人大的信任度,也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人大要加强民生问题的监督,发挥好民意乡的作用,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4 创新监督手段,提高监督实效

4.1 转变作风,改进视察检查方式

围绕主席团审议议题组织好会议前的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活动。按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实效的要求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明确活动开展的目的、主要内容、参与人员、活动地点、方法步骤。在视察和执法检查中,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一线,点、线、面结合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在听取基层汇报的同时,要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使了解的情况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对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在视察调研报告和执法检查报告中如实反映,不回避矛盾。

4.2 深入调研,促进调研成果转化

现在调研的最大问题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是最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个可以在中央八项规定中得到体现,第一条就是要求改进调查研究,而我们所熟知的管吃、管行、管住的厉行节俭节约的规定是放在最后第八条的位置,可见,现在对改进调查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点就是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能走马观花、坐在车上看一看、在会议室听一听会,会后带一带材料,要做到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

4.3 组织会议审议,努力提高审议质量

主席团会议召开前,要作好会议准备工作,重要的视察、调研报告,执法检查报告等主要会议材料尽可能提前送主席团成员审阅,使其更多地了解掌握相关情况,使发言有的放矢,把议题议深议透,形成较高水平的审议意见。在审议方式上,根据会议议程,主席团议题不一定安排多,要给主席团组成人员有足够的发言时间,要调动发言的积极性,适当采取分组审议和联组审议相结合,组成人员专题询问与 “政府”及部门负责人解答相结合,视察、执法检查组的专题发言与委员发言相结合等方式,使主席团会议开得紧凑、严肃、认真又充满活力。实行书面发言制度,使主席团组成人员更加充分、客观、真实地表达意见、建议。根据需要,对“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实行票决制,让主席团组成人员更真实地表达各自的看法。表决未通过的,令其限期整改并在下一次主席团会议时重新报告。

4.4 加强督促检查,提高监督事项的实效

进一步加大对人大决议、决定、审议意见的督促检查,这一方面,我们有制度、有办法,重点是抓好落实,尤其是主席团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督办,确保作出的决议、决定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要坚持重要工作专项督查、常规工作定期督查、阶段工作及时督查、随时督查、重点工作实地督查的原则,切实提高人大监督事项的实效性。

4.5 加强对人的监督,创新民主评议方式

加强对干部的任后监督,是人大除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之外的又一项重要监督内容。目前,我们在任免干部的程序上是十分完善的,在任后监督方面也开展了民主评议和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工作,这对于促进任命干部的人大意识和法制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觉得还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开展述职评议。目前开展的有党风廉政述职、维护社会稳定述职等,人大也可以要求任命干部在任期的届中开始,启动述职评议程序,增强其依法履职的责任感。二是创新年终民主评议的方式。目前,有代表提出,在组织民主评议时,只要求部门向代表寄

- 56 -

第3篇:对当前加强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思考

监督工作贯穿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方方面面,依法、充分行使好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于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作用。下面,笔者就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如何履行监督职能,以及地方人大的监督工作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作如下探讨。

一、突出“四抓”,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制度建设,规范监督程序

两年多来,镇沅人大常委会在制度的制定中,把握了依法、创新、实用的原则,认真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规范和制定出台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程序规定》、《县人大常委会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执法检查的有关规定》等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制度。这些制度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人大工作运行机制,规范了各项监督程序,对确保人大监督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向深层次发展,发挥了引导性、保障性的作用。

(二)抓重点难点,精选监督议题

镇沅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议题选择力求“少而精”、“精而准”、“准而深”,最大程度实施有效监督,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一是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确定监督议题。选定农村公路建设、中低产林改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等一些重点、热点、难点工作为视察议题。二是围绕保障民生、维护民生确定监督议题。将社保、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工作列为监督重点,进行跟踪监督,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围绕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确定监督议题。常委会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法》、《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并积极配合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多项执法检查,确保了有关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

(三)抓监督环节,增强监督实效

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在具体监督工作中,镇沅人大常委会坚持讲原则、讲程序,在法律的框架内,善于创新监督工作思路,注重把握监督环节,增强监督实效。

1.创新监督工作方式,增强监督工作效果。一是在监督方式上有新举措。注重改进视察、执法检查、评议、调研的方法,既做好对事的监督,又注重强化对人的监督;既听取“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的报告,又广泛征求代表和群众的意见;既定性分析,又定量分析,真正做到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二是在监督效果上有新提升。较好的做到调研求“深”、审议求“实” 、督办求“效”。首先通过走访、问卷、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敢于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形成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审议意见,按照“限期办理、办理情况报告、再审议表决和办理结果跟踪检查”的程序抓好审议意见落实,有效提升监督效果,督促推进 “一府两院”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强化对人大任免干部的监督,增强干部的人大意识。依法规范任免程序,较好的做到了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命的有机统一,在行使人事任免职权时全程监督,严把“五关”。即:严把进口关,提前做好任前调查;严把任前考试关,增强被任命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把票决关,提高任免的严肃性;严把任职表态关,增强被任命人员的公信力;严把任后监督关,修订、施行了《关于开展述职评议的试行办法》,评议结果将报县委作为干部考核和调整使用依据,以此增强被任命干部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3.将行使监督权与重大事项决定权紧密结合,提高依法监督水平。两年来,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国计民生工作大局,坚持抓大事、议大事、谋全局、促发展的原则,将行使监督权与重大事项决定权紧密结合,深入调查研究,依法、适时作出相关决议、决定,把县委的意志和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将重点事项的决定权牢牢抓在了手中,提高了依法监督水平。

(四)抓代表工作,发挥监督主体作用

镇沅人大常委会始终树立依靠代表、服务代表的思想,注重从三方面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重视发挥代表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了监督效果。一是抓好学习培训,提高代表履行监督职权的能力。二是抓好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组织代表参与执法检查和工作视察,邀请代表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推荐代表列席县委、政府的重要会议,让代表知情、知政,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三是抓紧抓实代表建议交办、督办、追踪落实等各个环节,每年代表提出的建议都得到了较好落实。我们还通过采取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代表建议重点督办件的办法,促使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以上就是镇沅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一些成效。就目前来看,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充分深入人心,《监督法》颁布实施也仅有三年多的时间,地方人大行使监督权,开展各项监督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职能发挥不到位,监督质量不高和实效不明显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三多三少”:一是程序性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监督的深层次、实质性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二是对事件的监督多,对人的监督少,人大监督引不起干部重视,欠缺威慑力。三是柔性监督多,刚性监督少,监督手段不强硬,作用不明显。存在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人大监督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国家和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意识不强,往往怕得罪“一府两院”而不敢动真格,畏首畏尾、得过且过。部分被监督者对人大监督工作则存在错误认识,消极对待、被动应付。二是现行体制中一些关系没有理顺。党政不分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党委和政府往往联合作出决策、决定,党政双轨行政体制与人大监督体制相冲突,人大难以实施监督。人大常委会的负责人在党委的位置与权力机关的地位不相称,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府从现实的工作角度有些理不直、气不壮。三是自身建设不过硬。过分强调代表构成比例而忽视其执行职务的素质,代表履职能力与所肩负监督职责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法律素质、履职水平有待提高。

二、做好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措施,增强监督工作的“三性”

1.围绕中心,增强监督工作的敏锐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要紧紧围绕关系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做到关心“热点”、督促“难点”、关注“焦点”,在工作谋划上突出推动科学发展、在布局统筹上突出促进改善民生、在基本方法上突出实施有效监督、在路径选择上突出推进探索创新、在目标追求上突出提高人大权威。今后一段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与挑战,人大常委会 一是应以转变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强对计划、预算、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的监督,多提出一些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支持政府把握好投资和政策导向,落实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 二是以促进社会和谐为重点,加强对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对社保、教育、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等民生工作,人大常委会要持续关注,抓关键环节、薄弱环节,以点带面,督促落实到位,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改善,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从中受益得实惠。

2.加大力度,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人大常委会要把有无实效贯穿于每项工作的始终,作为检验履职能力的标准。一是要善于创新人大监督工作方法。在《监督法》的框架之内,大胆改进监督的方式方法,推行视察、执法检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切实找准问题,真正解决问题。要实行开门搞监督,把监督形成的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和督办结果通过电视、网站、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推行邀请社会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提高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探索改变“走一转、看一遍、开个会、下个文”的传统工作模式,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力度和实效。 二是对事的监督与对人的监督要双管齐下, 必须把对具体事件的监督延伸到对人的监督,针对监督中遇到的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某些干部的问题,讲求监督艺术,该质询就质询,该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就组织特定问题调查,该撤职就撤职,以刚性监督手段加大监督力度,树立人大权威。

3.理顺关系,增强监督工作的主动性。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凸现期和机遇并存期,人大常委会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支持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积极主动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营造和谐顺畅的氛围与环境。在坚持党的领导,主动争取党委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处理好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特别要按照党委的决策部署,找准与政府工作的结合点,在重要意见上加强沟通、集思广益,在重要工作上规范程序、有机衔接,在发展氛围中履行职责、推动工作。主动做好上下联动的工作,加强与上级人大常委会的联系,接受指导;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经常性指导,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凝聚成共同推动十二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理顺体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克服领导工作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问题,凡应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讨论决定的事项,政府要适时提请审议、审查,由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依法由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干部,应在讨论决定前征求同级人大常委会党组意见;作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前,要听取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意见。同时,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把人大工作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在政治方向、组织建设、重大决策等方面加强领导,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有针对性地解决人大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健全有关法规制度,确保监督权的有效行使。任何民主法治政治必须有完备的法制程序来保证其目标的实现,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当前来看,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对法律已经规定的监督方式和工作制度,如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销规范性文件、撤职等作进一步的完善,细化操作程序,明确法律后果,以便于具体实施应用。确保进入程序的监督事项能有始有终,避免监督过程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不了了之的情况,让被监督者真正把人大的监督当作一回事。

(四)提高认识,为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广大人民群众、领导干部要加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法律、人大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人大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一方面,使群众真正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当家作主的“主人”意识,积极支持人大的监督;另一方面,增进一府两院领导干部对人大监督职权及其作用的认识,树立公仆观念,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同时,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要明确人大监督不仅是一种法定权力,更是一种法定责任,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权,就是对人民的失职,从而强化监督意识,加强监督工作。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监督水平。首先要将综合素质高,履职能力强作为人大代表构成的必要条件,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代表队伍,切实发挥代表应有的作用。再次要加强组织建设,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把人大机关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基地,加大与其他机关双向交流的力度,切忌不能把人大作为干部的“终点站”、“ 养老机构”来看待。其次应进一步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化、知识层次多元化、年龄结构梯次化的集体,激发人大工作的内在活力,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根据有关材料整理)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第4篇:浅浅议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途径和方式

作者:薛峥嵘

人民检察院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根本保证。检察机关的一切权力都是人大赋予的,检察机关只有认真接受人大的监督,才能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责,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落到实处。我们认为,检察机关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建立定期报告工作制度,主动争取人大监督。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级人大通过听取和审议检察机关的工作报告,掌握检察机关的工作情况,对其行使监督权。人民检察院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是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体现。因此,检察长每年向人大报告上一年的工作的同时,还应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对全年检察工作计划、反贪污贿赂斗争、惩治刑事犯罪、执法监督等重大工作部署以及上级检察机关的重要指示精神,应专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或汇报,使检察工作自觉置于人大的监督之下。几年来,我院在惩治腐败、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大案要案中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我们在坚持向区委请示汇报的同时,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人大常委会对开展查办贪污贿赂、读职等职务犯罪案件极为重视,号召和呼吁有关部门支持检察机关依法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帮助我院解决了许多自已难以解块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我区反腐败斗争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自觉接受执法检查、评议、视察、质询和询问。接受人大及常委会或者专门委员会的执法检查、人大代表的视察是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是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评议、质询问也是法律规定的人大监督的重要形式。建区以来,我们注重与人大代表定期联系,聘请人大代表担任执法监督员,平时工作中注意经常主动走访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对区人大常委会统一组织的执法大检查,按照具体方法和步骤,认真组织实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实汇报情况,及时加以纠正;对人大代表的视察,主动接受和配合,虚心听取意见,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对人大提出的不依照法定程序办案和不如实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等问题提出的质询,我们都正确对待,认真答复,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应虚心接受,及时整改,能办理的应及时办理,不能办理的说明情况和理由。几年来,我们多次主动邀请人大视察,评议自身工作,及时答询代表们提出的询问,赢得了代表们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我院检察工作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法律监督效果。

三、尊重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选举任免权,促进检察队伍建设。任免权是宪法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它从组织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体现。根据法律规定,检察院检察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由检察长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与党管干部原则是一致的。几年来,我院报请人大任命的检察干部都是严格按

照党委、人大和检察官法的要求来选拔的,充分尊重人大对检察干部的任免权。人大通过任免检察干部来行使监督权,充分体现了其任免工作的民主与神圣,有利于增强受任检察干部的责任感,强化国家公仆意识。实践证明,我院经人大任免的检察于部,大多都是业务上的能手,各科室的骨干,体现了人大任免权的公正、权威和正确性。

四、摆正决定与执行的关系,自觉维护人大决定权的权威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权。宪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人大通过行使决定权来保障宪法、法律的实施,来监督检察机关工作。工作中,我们自觉摆正决定与执行的关系,充分尊重人大的决定权,特别是人大决定要求纠正检察工作中的问题及检察人员违法行为,对检察机关某项工作作出的决议,都从领导上高度重视,从工作上认真落实,严格按照法定期限和程序办理,并及时报告贯彻落实情况,自觉维护人大决定权的权威性,进而维护法制的统一。

五、认真办理人大交办的信访案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院以来,我们始终把认真办理人大交办案件作为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约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工作中思想认识到位,领导指挥到位,对人大交办的案件优先办理,坚持做到了受理快、查处快、汇报快,规范办案程序,注重办案效果,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对人大交办案件全部圆满按时处结,并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得到了区人大领导的充分肯定,保证了人大交办案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促进了全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实施,人大对检察机关监督的方式也将日益规范化、制度化。检察机关必须提高接受人大监督的认识,牢固树立尊重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代表的观念,自觉地把检察工作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确保检察机关在人大的监督下,更加独立公正的行使检察权。

第5篇:

上一篇:学术会议贺信下一篇:陕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