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大代表履职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人大代表履职

乡镇人大代表履职 篇1

市人大:

我叫xxx,现任中共xx乡党委书记,是登封市三届人大代表和石道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作为一名普通代表,现将五年来的履职情况向市人大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

2006年以来,我乡各项工作都是在市委、市政府、乡党委的领导下直接开展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和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农业稳乡、工业富乡、科技强乡、环境兴乡” 发展战略和本届乡人代会的既定目标,大搞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狠抓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深入推进以“整村推进”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石道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依法行政

1、依据《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土地承包法》、《土地合理流转规定》等法律法规,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狠抓蔬菜基地建设和业主示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整活土地、人力、资金、农技、农资等资源,基本完成了年初的温室蔬菜塑料大棚建设生产任务。又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设立和组建了石道乡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闯市场,提升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畜牧发展方面,也自始自终坚持《动物防疫检疫法》、《生猪管理条例》、生猪保险政策等法律法规,积极培育生猪、肉牛、獭兔、肉鸡养殖大户,为我乡养殖户增收开辟了新路子。

2、依据农村村村通公路建设政策、《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自治章程》等法律法规,大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五年来我乡有个村争取到国家村村通工程项目,全都按照有关规定和村民代表讨论办理,确定工程造价、质量监督、财务管理等办法;目前,已有23个村公路硬化工程已完工,其余2村正在加快进度,力争年底完成任务。

3、依据计划生育的“一法三规一条例”,狠抓计划生育工作。近年来开展了“抓民生、促计生”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群众们的广泛好评。组织开展了以“关爱妇女、儿童”为主题的制订村规民约活动,我乡王楼村、西窑村作为登封市三个试点村中的两个,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此项活动,所制订的《村规民约》得到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4、依据《安全生产法》、《护林防火条例》、《道路交通法》、《食品安全法》、《信访法》等法律法规,狠抓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作。一是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稳定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二是每月开展一次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消化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近年来乡政府职责内的煤矿生产和森林防火、二三轮车载客、病险水库防洪渡汛、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等企业的生产安全都没有事故发生,更没有责任事故发生。

同时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认真办理“市长热线、市长电话室”和上级责成信函;积极开展“平安石道”活动,从而保证了全乡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长效发展。

5、根据省文化厅有关文件精神,近来我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五年来全乡共建文化大院个,农家书屋个,为各村发放图书万册,健身器材套,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标准化图书室,大大的丰富了群众们文化娱乐生活。

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作为一名特殊的人民代表,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今年以来,一是积极组织和落实党中央的惠农政策;二是积极主动安排和帮扶弱势群体,使他们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全乡所有干部与贫困群众接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生产,鼓励群众积极参加郑州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使我乡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到不同程度的老龄补助;三是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全乡99%的农户享受了保险政策,五年来共建标准化卫生室25个,解决了群众们看病难问题;四是集中民智民意开展文卫生乡镇建设工作,镇区的卫生秩序、市场秩序、治安秩序、车辆停放秩序等明显好转;五是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邀请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全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权进行了公开招标,确保我乡各项工程的顺利开展。

同志们,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乡党委书记和一名普通人大代表,时时用乡党委书记的职责和人代会既定任务严格要

乡镇人大代表履职 篇2

商业银行要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共涉及境外数十个国家以及国内近20个省市和地区, 沿线国家总人口约44亿, 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 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市场潜力巨大。许海代表表示, “一带一路”的提出, 开创了中国走向世界, 实现区域合作、南南合作的新模式。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全力支持国家“一带一路”的整体规划, 为金融跟随、引领和服务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此他建议应从以下三方面着眼:

一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有力资金支持。由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而“陆上丝绸之路”有相当一段都是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基础设施薄弱, 这无疑将带动一大批战略性大项目, 包括跨境高速公路、铁路、输电网、通信光缆、油气管道等基础建设的信贷投放。商业银行要抓住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重点, 围绕口岸、园区项目建设, 提供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股权融资等服务, 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二是加强创新驱动, 助力企业跨境发展。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逐步实施, 企业“走出去”将再掀热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撑, 是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 也是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 企业“走出去”和外贸产业发展将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商业银行要基于这些特点制定清晰的发展思路, 迅速开展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 解决好重点支持哪些领域、如何协调机构间配合等诸多问题。要积极介入重要合作项目, 关注“走出去”企业及其境外的交易对象, 做好全交易流程的结算、融资、担保、风险管理等服务, 助力企业实现跨境发展。

三是深化金融合作,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货币流通、深化金融合作, 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 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与沿线国家在金融合作方面尚有很大空间, 商业银行要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 积极参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 推出更多的人民币直接交易品种, 拓宽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要充分利用边境省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试点政策, 深化与边境国家金融机构的合作, 放大政策落地效应, 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协议使用范围, 创新人民币跨境结算账户使用, 畅通人民币回流渠道, 推动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的兑换, 积极推动人民币贸易项下可自由兑换向资本项下兑换延伸, 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加快互联网金融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作为云南金融领域的代表, 许海非常关注金融发展趋势。他表示,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改变了信息的传统传播方式, 对金融业来说, 有效解决了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壁垒, 必然会促进金融业的创新, 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改变客户行为, 创造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创新, 应紧紧围绕互联网经济新业态, 在充分结合区位优势和发展特点的同时, 最大限度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他建议:

创新金融服务, 切实普惠民生。一是深刻理解互联网金融内涵, 丰富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 扩大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选择范围, 显著提升全体客户的消费者福利, 这有利于普惠民生。二是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为主体, 整合第三方支付公司、电子商务公司、互联网理财公司、网络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资源, 向市场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三是将基础性小额业务通过互联网办理, 摆脱物理网点和成本限制, 优化客户体验, 扩大服务半径。这将更优质地服务大量中小客户, 促进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更快发展。

完善服务体系, 促进经济活跃。一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特性, 探索适合经济特点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模式, 显著扩大金融服务范围, 进一步提升金融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二是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 加强对电子商务实时交易信息把控, 降低信息不对称, 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供融资服务。三是构建风险可控的网络融资平台, 为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和不同风险差异的借款人提供直接交易, 扩大金融的交易边界。更加直接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金融效率。一是在支付结算领域, 积极倡导丰富支付产品、扩展支付服务渠道、降低支付成本、提升客户体验、提高支付结算效率, 促进金融服务提供商为获得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在融资领域, 积极构建分散式的资金融通以及畅通的信息渠道, 在增强资金出借方的意愿, 降低单笔融资风险的同时, 增强对资金借入方的信用约束, 使广大投资者和借款人选择的范围更大。三是在投资领域, 促进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产品创新, 丰富大众投资渠道。同时借助互联网的海量信息,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基础, 提升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发挥商业银行在促进消费升级中的作用

许海代表也特别关注居民消费结构转变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从国际经验来看, 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后, 居民消费结构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目前, 我国人均GDP已超过这一水平, 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 并将出现以提高住房居住和汽车消费品位, 加大教育、信息、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上的投入为主要标志的消费升级。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发挥促进消费升级的作用, 紧密贴合国家经济发展, 在扩大内需、惠及民生、助推消费等领域, 积极发展小额、短期、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目的的个人信贷业务。

许海表示, 可以借助登记制度, 助推消费升级。《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从2015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统一了登记规则、规范了登记行为, 减轻了银行抵押担保业务办理的流程负担, 实现不动产的异地抵押, 增加了不动产获得流动性的便利, 使个人名下的不动产能够有效转变为金融资产, 提高消费能力, 激发消费需求。另外应满足贷款需求, 实现安居乐业。商业银行要按照政策导向调整按揭贷款策略, 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和中等收主家庭的自住需求, 做大按揭贷款业务, 通过缩短放贷审批周期, 合理确定贷款利率, 优先满足居民家庭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信贷需求。

其次他还建议盘活金融资产, 助推消费升级。随着理财产品市场的日趋规范, 理财产品在盘活存量货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仍可继续发挥作用, 应加强理财产品开发的推广, 做强理财业务。同时, 围绕市场需求和消费模式发展趋势, 盘活各类金融资产, 充分利用电子渠道, 为客户理财、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提供更加便捷的质押贷款服务, 全面提高客户资产流动性。

乡镇人大代表履职 篇3

影响代表作用发挥的“症结”

个别代表素质不高。履职意识不强。代表素质是代表履行职责的根本。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各级人大代表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代表意识和履职能力也日益增强。但是受知识构成局限性、职业局限性、责任意识局限性等因素的制约,代表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代表履行职责意识弱,行使代表权利意识弱,代表全局意识弱,联系选民和接受监督意识弱。还有一些代表在政治上、业务上都有一定素质,但由于业务工作忙等原因,对人大的活动不大关心,热情不高,对如何当好代表想的不多、做的不够,影响了代表作用的发挥。也有极个别的代表不能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以目前的市代表实际构成来看,也亟待优化和改善。普通农民代表仅有8人,占代表总数的1.9%,全市农业人口为218万,农民代表仅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7%;普通工人代表仅有1人,占代表总数的0.24%,全市职工总数为351125人,工人代表仅占职工总数的2.8%。而厂长、经理代表170人,占代表总数的41%,其中民营企业经营者72人,占17%。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一线工人、农民代表极少,代表层面窄。由于职务代表、“指定”代表安排人多,只好把厂长、经理划为工人,乡镇长、党委书记划为农民,一些领导干部划为知识分子。因此,代表的“官派”意识强,“民选”意识弱,代表的主体意识、履职意识比较差。这样,就出现了一些“名誉”代表,尤其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往往仅仅代表各自的利益,缺乏全局意识和群众观念,很难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代表活动开展得不够活跃、扎实,活动方式单一。代表活动是代表发挥作用的载体。代表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组织。目前,一些地方对代表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做得还不够。一是代表小组活动的次数不够平衡,有的一年只进行一次,或是即使组织了,代表出席率也不高。二是代表活动的范围更多是集中在代表从事的行业中,这次活动到这个代表那看看,下次活动再去其他代表那瞧瞧,远远达不到视察、调研,了解社情民情,代表选民意愿的目的。三是活动方式单一,缺少实效性。代表活动大多集中在视察、检查上了,真正深入到基层有针对性调研的少,持证检查的少。

制度不健全。对代表监督不够。实践证明,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提高代表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了《吉林市人大代表工作办法》、《吉林市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工作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今后,要想进一步提高代表工作水平,发挥好代表作用,在狠抓贯彻落实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市实际,对代表行为规范方面、代表工作方面、代表权益保障方面的制度进一步进行完善。特别是对代表发挥作用要制定“刚性”指标并记入履职档案,对不履行职责、不发挥作用的代表,在处理上应有明确的规定,畅通“出口”,加强对代表的监督。

服务保障跟不上,议案、建议办理工作需要加强。代表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关服务予以保障。一是代表活动经费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各级代表活动经费都是由财政根据很多年前的标准统一划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标准制定得过低,无法满足代表活动的需要。例如,有的市每年代表经费仅200元,有的高达2000-3000元,有些县区乡镇基本上是活动无经费。因此,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代表活动的开展,进而影响到代表作用的发挥质量。二是代表缺乏知情知政的平台,信息不畅。确保代表知情、知政是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条件。当前的问题是,人大常委会与代表联系不够,代表与选民联系不够,向代表通报政情、联系代表坚持得不好。多数代表也没有深入基层、深入选区,这样也就无法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百姓排忧解难。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主要来自于参加每年的人代会,代表仅仅通过会上听报告才能了解一些情况,平时对本行业之外的社情、民情了解得不多,影响代表作用的发挥。

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得到解决落实是代表作用发挥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越来越好。但是,仍然存在个别部门办理、落实不力等问题。个别承办部门重视不够,还存在推诿的现象。从人大自身来说,督办力度不够也是原因之一。

对确保代表执行好职务的几点对策

严把“入口”,疏通“出口”,优化代表结构。要进一步规范选举程序,认真做好选前调查,确保代表素质,在代表产生环节上把好关。代表不仅要具有广泛性、代表性,更要具备先进性,尤其要具有一定的议政能力。为此,在换届选举人大代表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酝酿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之前,能就候选人的德能勤绩、法律知识、群众威信、与群众的关系、议政能力与当选后的打算开展调查,摸清底数;同时,应尽可能减少“指定”代表人数,认真研究解决好代表结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代表结构有明显的改善和优化。同时,还要继续实行代表公示制和代表述职评议等制度,达到“推代表于选民面前,置代表于监督之下”的效果。此外,还要在制度上有定时定量的“刚性”标准,并严格执行,对达不到标准的代表实行劝辞或罢免,保证代表“有进有出”。

加强代表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代表素质。定期组织代表学习,每次换届后,都应采取不同方式组织代表系统学习宪法、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等一些法律法规,积极组织代表参加各种活动。每年要召开一次代表小组组长会议或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其组织代表开展活动的能力。要为代表提供学习资料,要通过学习和培训使人大代表理解和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人大代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清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义务,熟悉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务的方式、程序;自觉接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不断提高履职意识和履职水平。

精心组织代表活动,丰富代表活动形式,不断提高质量和实效。为落实中央9号文件精神,每年应组织代表开展一次专题调研,这是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的新途径。要进一步健全活动制度,落实好组长责任制,切实把代表组织起来,使代表深入下去,广泛接触群众,深入了解情况,不仅可以拓宽代表的知情知政渠道,也会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三查(察)”活动,要尽量吸收基层代表参加。要加强对代表小组活动的指导,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增强实效性。

切实搞好对代表活动的服务工作。保障代表活动的开展。要为代表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应适当增加代表活动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为代表搭建知情知政的平台,坚持好联系代表制度和政情通报制度,每半年应向代表通报一次政情,尽快实行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及其他有关会议的制度,为代表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优质服务。

强化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提高办理质量。强化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是发挥代表作用的一项重要保证。“一府两院”有关方面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重视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提高办理工作的质量。要进一步健全督办机制,对交办方式、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方面应作出明确规定,落实跟踪督察制度。应根据部门职能,明确落实责任,对办理不力的,应追究相关负责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乡镇人大代表履职 篇4

报告

乡镇人大主席2011年履职尽责述职报告

乡镇人大主席2011年履职尽责述职报告

【那一世范文网--演讲权威门户,专家为您代写各类演讲稿、工作总结等】 精彩导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严把土地复垦关,确保全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地籍管理,抓好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巡查力度,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一是挤时间学习理论,确保在政治、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持每天阅览党报党刊,研读十七大报告和有关重要文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政令畅通。三是积极参加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积极兑现承诺。四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增长阅历和才干。五是加强党性锻炼,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在人大工作中认真贯彻乡党委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加强主席团成员之间的协调,支持主席团成员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

二、增强责任意识,履行岗位职责

人大工作。三个月来,我和人大主席团一班人坚持议大事、抓重点,求实效的原则,抓住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群治关心的热点问题,履行监督职能。

1、依法按规召开好人代会。做到会前准备充分,会议程序规范、会后落实到位。2月24日顺利召开了乡人大五届六次会议。

2、依法履行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以法律为准绳,开展人大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督促减轻农民负担和粮种补贴的落实到位;督促政府抓好农村动物卫生保健及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督促政府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改善教学条件;组织乡人大代表监督乡、村两级实行政务,财务公开制度。

3、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活动,切实抓好人大代表的培训工作,使代表通过对《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监督法》等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代表自身的职权义务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乡人大代表的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牢固树立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崇高意识。民政工作。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全乡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125户,161人,月发保障金17831元;农村低保

对象764户,930人,月发保障金51618 元;提高五保供养水平,乡内现有集中供养点2处,五保户208人,其中集中供养27人,分散供养181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日趋完善1---3月全乡已救助36人次,发放大病救助款 63200 元。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计生工作领导,落实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及经常性工作制度,落实“一票否决”制;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动态掌握外出流动人口的底数和去向,积极联系现居地政府,做好委托管理和双向服务工作,杜绝管理漏洞;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生育对象,及时调查取证,发现一例,征收一例,并尽快足额征收到位。1—3月征收社会抚养费113100元,享受独生子女费补助192人,计生奖励扶助对象197人。国土管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严把土地复垦关,确保全乡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地籍管理,抓好土地确权

登记发证工作;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巡查力度,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完善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全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定为21个村和12个部门,共划分为33个网格,做到每个网格实行点状管理,实施任务包干、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1—3月,拆除各类雨篷和违章搭建8处,规范商招店招15处,整治乱停乱放25起,突击抓好了农村“四清”工作,对农村房前屋后的污泥、道路、河道进行了全面清理,实行了庭院美化工程,规范家禽、牲畜饲养行为;城建成立突击队,每两个月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进行一次集中整治;进一步规范场镇保洁员队伍,定时清扫,全天候保洁,社区卫生监督员每天坚持上午、下午各一次督查,确保整个场镇的清洁卫生;加强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严格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按照区上制发的

考核细则每月对各村社进行一次督查、评比排位及目标考核。

人大代表履职情况 篇5

界首镇教育中心校 陈国平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基层教育中心校校长、教育助理,当选为高邮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以后,在认真做好教育本职工作的同时,常常告诫自己要牢记人民重托,树立代表意识,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做市人大代表四年来,我紧密结合农村教育工作实际,不断增强依法行使代表权利、积极履行代表义务的自觉性,发挥人大代表在改革和建设中应尽的作用。

一、心系群众,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履职水平

1、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几年来,我注意把本职工作同履行代表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尽量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两不误,两促进。2014年参加了对界首法庭、界首镇园区办、界首镇环保办等单位的视察和调研;参与了界首镇刘金秀老人将10万元做寿钱捐给家乡的实验小学的捐资助学活动;作为界首镇甓湖社区文卫组当选的市人大代表,平时主动深入社区、学校、医院等部门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居民需求、宣传党的政策。

2、认真提交代表建议。几年来,在每次人代会之前,我都主动征集选民建议,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建议和议案,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鉴于界首镇实验小学占地严重不足,没有运动场所,存在D级危房,学生课间活动无安全保障,是目前高邮市乃至于江苏省办学条件最差的学校之一,远远达不到现代化学校的要求,在高邮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我提出了“关于尽快启动界小搬迁的建议”,被市政府和教育部门采纳。由于土地指标的制约和基本农田的调整,在高邮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我提出了“关于解决界小搬迁土地指标的建议”,市政府和国土局十分重视,并列为2013年高邮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界首镇实验小学土地指标已经下达,正式开工新建。此外,我还会同其它代表提交了3件建议或议案,件件有落实、群众很满意。

3、关心帮扶困难职工。我一直坚持每逢重大节庆日子探望、慰问退休的老教师,老师家里有重大困难我第一时间出现,真心实意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每学期都深入学生家庭看望家庭贫困学生,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和补助金,尽最大的力量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组织全镇师生为患重病和特困家庭学生捐款。

二、立足本职,务求实效,不断创新学校工作

努力创建一个和谐干事的好班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正能量,形成了一支乐于奉献、勇挑重担、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在评优、晋级等涉及教师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坚持原则,公开透明。以高效课堂为抓手,打造敬业爱生的教师团队;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群体;以学校创建为目标,提升精致校园的发展质态。每年的中考我镇初中考入重点中学的优秀生人数均能保持在35人以上。

在做好校长工作的同时,不忘自身个体发展,力求教学上求认真,思路上求创新,能结合教学工作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近几年先后在《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社区教育》、《物理教学探讨》、《物理之友》、《初中生世界》等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十多篇。

三、明确方向,牢记使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在几年的代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当代表就要及时反映群众意愿;当代表就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当代表就要切实履行代表职责。

1、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大工作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人大代表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宣传行人代会精神,经常深入学校、深入社区,了解群众呼声,提交有质量的建议和议案。

2、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业务、工作各个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博大的爱心、崇高的责任,做好教育事业、社区发展的每一个篇章。

3、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培训,培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发展关键靠教师,一是教师的敬业精神;二是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课堂教学能力。我将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强力推进教师业务培训,不断创新教师培训培养方式,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骨干教师体系。

4、提升学生素质。重点是爱国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培养、遵纪守法等内容为未成年人授课,组织开展象棋比赛、知识竞赛、课外借阅等活动,提高未成年人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

我国人大代表履职问题 篇6

□ 任 斌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有了人大代表的履职,才有人民代表大会的运转,才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存在。从现阶段我国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的实践来看,存在代表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行使,代表不能有效履行职务,代表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需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人大代表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代表履职意识不到位。一些代表对代表职务的性质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人大代表”作为一种职务来看待。有的只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和自身利益的事予以关心,而对涉及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大事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很少过问,或者在履职过程中畏首畏尾。

一些代表履职能力缺欠。部分代表因为不了解调研的方法、目的和程序,有时也因抽不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调研或征求民意,提不出有水平、有价值的议案和建议。对群众的意见不善反映,对群众的疾苦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敦促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加以解决。有的代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够。

之所以出现一些人大代表履职意识不到位、履职能力缺欠的现象,一是与选举过程中没有把好“入口关”直接相关。目前我国人大代表选举是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存,层次过多的间接选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选民的选举权和罢免权,使当选者不能够充分认识到他们的权力是来自基层的广大选民,履职懈怠的情况由此出现。另外,范围较大的推荐选举,使得代表候选人的来源更多的向“实权部门”和“资本部门”集中,不利于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代表性。二是对人大代表的培训安排不合理,对人大代表在履职中需要经常使用的具有操作性、技术性的培训内容较少,使人大代表对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听取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和提出议案、建议、批评、意见的方法不明确,在培训时间上,容易与代表的本职工作相冲突,对不同的代表群体没有做到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代表活动形式单调,代表的视察、检查和调查活动时间有限,容易走马观花。四是代表履职缺乏激励机制。

(二)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现有的对人大代表履职的监督机制中,无法对人大代表候选人进行有效的监督,即无法从源头上进行监督。由于实践中对于候选人的介绍程序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形成具体的介绍、公示制度,使得选民很难全面地了解候选人。而在选举过程中,选举委员会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又没有得到法律赋予的权力可以审查候选人材料的真实性。这就使得候选人在成为代表之初就有存在问题的可能。

对人大代表的违法违纪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惩处力度不强。只有在人大代表在本职工作中出现重大的违法违纪现象的时候,其代表资格才会终止。

对代表履职的监督不够公开。缺乏通过社会途径监督代表违法违纪现象和履职现状的途径,而在对违纪代表进行处理之后,缺乏向社会公布处理原因和处理结果的公布机制,造成了即使对代表进行了监督,也是处于较少被外界所知的状态。

人大代表履职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原因,首先是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与之配套的具体制度和程序。选举法虽然规定了直接选举的代表要受原选区选民的监督,但是没有规定由谁来组织监督。若把这个规定理解为选民自发组织监督,那么在实践中几乎不具有可操作性。且法律规定不明确也造成一个基本事实,即各选区或选举单位即使想监督由其选举的人大代表,也往往会出现各自标准不一的情况,这就使得选民或选举单位难以全面掌握自己选举的代表的履职情况,除个别代表履职严重不力的情况外,对大部分代表称职与否难以界定。代表与选民和选举单位之间缺乏双向沟通,选民对代表的履职情况不能够做到全面的了解,对代表的评议工作也就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选举法关于代表罢免的程序性有缺陷。现阶段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虽然设有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但一般为临时机构,且权力有限,闭会期间的代表工作由代表联络机构承担,难以胜任监督代表的任务[1]。

(三)人大代表履职保障机制存在缺失

代表活动经费标准仍然较低。在西部和一些贫困地区,代表的履职经费仍显得捉襟见肘。一些地区的代表履职经费每年仅有几十元,无法满足代表在闭会期间进行代表活动的需要。在言论免责权保障方面,人大代表多为兼职代表,执行代表职务行为触犯本单位的既得利益进而遭到打击报复也并非不可能的。至于党员代表发言虽不受法律追究,但是否应受党纪处理也十分复杂和敏感。

在代表履职的时间和条件保障方面,缺乏专业机构为代表履职提供日常性服务的现象,在现阶段各个地方的各级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广泛存在。例如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人大代表冯有为自行设立“周六代表接待日”,最高峰时一个上午有200多人,几乎成了“第二信访办”,这些工作都是由他一个人完成。冯有为代表已经年届60,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教授,负责研究所的情报信息工作,还兼任单位工会副主席,由于工作繁重,冯代表是专业时间做代表,业余时间搞本职工作[2]。

我国现有的人大代表履职保障机制之所以存在以上的缺失之处,一是现阶段政府财政支出对于满足人大代表履职的财政需求来说仍不能完全到位,还不能以充足的财政支持来保障代表履职。二是兼职代表的双重身份特征造成了代表的言论免责权得不到切实保障。三是没有形成保障代表履职的社会环境。

廖汉生全国人大履职十年 篇7

人大履新职 将军当新兵

对于人大工作,廖汉生可以说曾经有过很长的历史渊源。

早在1929年,贺龙率领湘鄂边红四军相继攻占湖北鹤峰和湖南桑植两座县城,着手建立湘鄂边苏区。18岁的廖汉生受贺龙大姐贺民英的派遣,回到家乡组织农民协会,不久被推选为乡苏维埃代表,出席桑植县苏维埃成立大会。随后,他在县苏维埃和县农民协会工作,宣传土地革命,打击土豪劣绅,动员群众起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从此,他把当选为苏维埃代表、参加苏维埃工作算作自己参加革命的起点。

1954年8月,时任西北军区副政委的廖汉生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9月,他作为解放军代表团的60名代表之一,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与讨论、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各级人大和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一系列基本法律;参加选举、决定和通过了国家领导工作人员、国务院组成人员、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提名,他被任命为首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1月1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他和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萧克、李达一起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

1955年9月,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和《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条例》,廖汉生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4年,时任北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继续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委员。

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夺权”风暴中,廖汉生和众多全国人大代表一样,未经人民代表大会罢免代表资格就被无端“关押”“审查”长达5年多。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延迟了数年后终于召开。时任军事科学院政委的廖汉生被总政治部提名为四届人大代表,出席了这次“秘密”举行的代表大会。直到大会闭幕后,全国人民才从媒体刊发的新闻中得知大会召开并通过了新的宪法和选举、任命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国务院组成人员的消息。

1978年,时任南京军区第一政委的廖汉生出席了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参与讨论宪法修正案。1982年,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他和代表们一起,深入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革”破坏宪法、法律的深刻教训,讨论通过了第三部也是至今仍然生效的现行宪法。

1983年6月,廖汉生从沈阳军区第一政委的岗位离任后,出席了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并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尽管从1954年起,廖汉生先后当选过第一、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但是他认为,以往只是作为一名军队代表出席大会,审议时发言,表决时举手,大会闭幕后就埋头本职工作;但从现在开始,他将要专职从事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挑战。

有着54年戎马生涯的廖汉生将军意识到:在部队,他算得上是一个老兵,但是在人大工作领域他却是个新兵,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程序,对会议所审议的许多议题都不够熟悉,甚至连原来的工作方式都需要改变。过去在军队当首长发号施令的那一套方式不行了,在人大参政议政,从委员长、副委员长到基层代表,每个人都只有人民赋予的平等的一票,必须集体审议,集体决定。因此,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廖汉生以一个老战士的使命意识,以一个人大工作新兵的姿态,边学边干,迅速肩负起了人民交予的重任。

宪法不离手 法律作武器

在廖汉生担任第六届、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10年间,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几乎从没有离开他的身边。

每天上午,他准时来到设在人民大会堂的办公室,拿起桌上的宪法,反反复复不知研读了多少遍。每次外出调查研究,他首先将宪法放入行囊之中。每逢审议一些重大问题,他总是首先看看宪法和相关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在他看来,一名人大工作人员如果不熟悉宪法和法律,就像战士不能熟练掌握手中武器一样是不合格的,依照宪法和法律参政议政是人大代表必须掌握的第一个基本功。

1983年12月至翌年1月,廖汉生到贵州、云南、四川进行深入调查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要把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以宪法为中心内容的法制教育,作为法制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建设来抓;要在人人知法上下功夫,宪法应该成为全民的必修课,逐步消除“法盲”,消灭“死角”;法制教育不能光靠哪个部门去抓,要党政军民一齐动手,光抓一次两次不行,要持久不懈地长期抓下去。

他特别提出:党的各级组织和负责同志一定要注意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我们的同志一定要懂得党领导全国人民制定宪法,也带领人民贯彻执行宪法,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从而自觉地学习、熟悉和遵守宪法。

1984年底,廖汉生来到长沙,出席了湖南省各界人士纪念新宪法颁布两周年座谈会。根据担任副委员长一年多来的工作实践,根据在西北、华北、西南、中南地区若干省、市、县、乡镇的调查研究,他就人大如何依据宪法加强建设、做好工作、发挥作用发表了谈话。他强调:

“做人大工作的同志要通过学习宪法真正把自己的认识搞对头,把工作的武器掌握好。把认识搞对头,就是要真正把宪法规定的人大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搞清楚,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会深感责任重大,从而自觉克服那种认为人大无权、无为、无威的错误认识,才会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从内心热爱人大工作,用正确的态度从事人大工作。把工作的武器掌握好,就是要熟悉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办事的准绳、依据和章程,是我们人大工作的武器,不懂法就谈不上立法,谈不上执行,谈不上监督。不掌握这个武器,不练好这门基本功,人大工作是做不好的。

“宣传宪法,监督宪法的执行,是人大的主要任务。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同志,各级人大代表,都要当宪法的宣传员,成为进行宪法宣传教育的重要力量。要把宪法的宣传教育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结合到各项工作中去,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根本任务长期不懈地进行下去。

“为了保证宪法的贯彻执行,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监督,主要是监督政府贯彻执行宪法和法律的情况。”

廖汉生的这番讲话,不仅在座谈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而且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关注。中央书记处书记、主持常委会日常工作的副委员长陈丕显批示:“作为人大负责同志下去视察工作,这样讲人大的作用,讲人大如何开展工作的还不多,这篇讲话我认为他讲得很好。”彭真委员长批示:“廖汉生副委员长这篇讲话理论结合实际,简单明了,我看很好,可印发此次常委会到会各同志。”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廖汉生在长沙的这篇讲话列入了六届九次常委会议文件,以后又作为人大建设的重要资料收入《全国人大工作文献汇编》。

1985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开启了第一个五年普法教育。

1986年4月21日至5月25日,廖汉生赴河南的新乡、洛阳、郑州、开封、兰考和山东的曲阜、泰安、济南、烟台、长岛、威海等地,先后召开了20多个座谈会,看到全民学法的热潮开始兴起,初见成效,感到欣喜和振奋。他把向全民普及法律常识称之为我国法制建设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观和壮举,是与立法工作同等重要的一大基础工程,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与此同时,他了解到法制观念差、法律知识少、不知法不懂法、有法不依的现象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仍然比较普遍地存在,成为法制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他将调查情况以《喜人的形势,艰巨的任务》为题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要把学法、守法、用法三个环节高度统一起来;各级人大要在普法中发挥作用,人民代表应该成为普法的骨干;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立法、执法机关的教育,坚持领导者先受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执法者先受教育,使之不仅在法律知识水平上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而且在法制观念上有一个显著的增强。

在“一五”普法教育基本完成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2月又作出再用5年时间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廖汉生随即于五六月间到湖北、江西、安徽部分地区考察“二五”普法情况,反映各地的新鲜经验。

依法且据实 深入作调研

廖汉生认为:围绕立法执法问题、围绕人大审议的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是人大工作必须掌握的又一个基本功。不懂法,做不了人大工作;不知情,同样做不好人大工作。他坚持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取得参政议政的发言权。

每年代表大会召开前后和各次常委会议之间,廖汉生都要走出大会堂,走出北京城,到基层去调查研究,少则七八天,多则一个月。10年间,他先后跑了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下辖的数十个地、市、州和数百个县。在一系列调研中,他每次都根据人大的职责任务,拟定题目;每次都注重考察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经验;每次都要写出调查报告,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把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政府部门的意见与要求带回来。

从1985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企业法》(草案)。1987年3月,委员长会议向常委会建议,鉴于企业改革正在深化,还有一些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企业法》(草案)不提交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廖汉生作为戎马一生的军队人大代表,对企业情况并不熟悉,但他认为《企业法》关系重大,自己可以下去了解一些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带回来供大家讨论。于是他来到经济发展较快、企业相对活跃的上海、江苏,先后召开了10多个座谈会,邀请率先推行厂长负责制的2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厂长、书记、工程师、会计师等各类人员,围绕《企业法》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畅所欲言。廖汉生把调查情况和企业意见如实报告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批示把这个调查报告印发给各位副委员长和常委会有关单位。

在人大工作的10年间,廖汉生还曾两度深入民族地区,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1985年9月,他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伊犁、吐鲁番、喀什、阿克苏等地,着重从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调研执法情况。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的会议上,廖汉生谈了此次考察的认识和体会:《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对这个法律贯彻得如何,首先一条要看民族团结的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最根本的一条要看是否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还要看培养人才这一关系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繁荣民族经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战略任务的完成。

1991年在《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7周年后,廖汉生又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查研究,了解到在施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核心还是经济问题。

回到北京后,他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殊困难向党中央、国务院做了书面反映,建议对广西应该多扶持一些,以使这个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尽快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跟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正是由于经常深入调研,廖汉生在参加审议议案时总是能依法据实地发表意见。

在审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烟草专卖法》(草案)时,对于有关部门要求关闭数百个地方开办的“计划外”小烟厂,廖汉生考虑到其中相当一批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小烟厂,他以家乡桑植县烟厂为例提出自己的看法:桑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依靠烟厂,如果一刀切下去,国家不给予一定的补偿,本来就非常困难的财政将会更加拮据,有关部门应该拿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来。

根据人大常委会的意见,有关部门采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做法,在对各地小烟厂逐一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由大型烟草企业予以兼并,并对当地财政给予定额补偿,妥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全国人大七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在再次审议《烟草专卖法》中又增加了对民族地区生产企业给予照顾的条款,从而使该法于1991年6月29日审议通过并顺利施行。

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即将届满之际,彭真委员长特意把廖汉生的秘书胡子克找去谈话,把廖汉生历次下去调查和所写的调查报告一一列举出来,称赞说:“汉生同志还是井冈山作风、延安作风,搞调查研究。”延安时期曾在中央党校学习、工作3年的廖汉生听到老校长的评价后,感慨道:“这是彭真同志对我的鼓励!”

联系人民代表 关注人大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廖汉生注意研究人大如何做好工作、发挥作用,对人大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每一个方面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努力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986年9月,彭真委员长提出人大工作中值得研究和解决的4个问题:如何加强同代表联系,如何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学习,如何搞好人大常委会组织建设,如何进一步搞好监督。委员长会议决定各由一名副委员长挂帅,对这4个问题进行研究并拿出意见。

廖汉生受领负责研究代表联系问题的任务后,拟定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案,把明确目的、制定原则、提出方法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他向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的同志强调,只有把联系的目的是什么、围绕什么重点去联系、本着什么原则去联系这些带根本性的问题搞清楚了,才能保证联系工作的方向对,路子正。

1987年春节刚过,廖汉生带领联络局的同志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和省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联系工作的意见、建议,甚至连元宵节也在那里度过。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同代表联系的几点意见》的初稿形成,委员长会议多次讨论修改后发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征求意见。廖汉生带着稿子来到上海、江苏等地,直接听取意见。他在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对加强代表联系的内涵、目的、原则、方法及过程做了系统的阐述。

在1987年6月22日举行的七届人大二十一次常委会议的联组会上,廖汉生对提交审议的意见稿做了简要说明,并着重谈了对联系工作的4点认识:使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议决定更加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更加符合实际,是加强联系工作的根本目的;围绕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讨论决定的问题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是联系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联系选举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共同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是联系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发挥代表作用,是做好联系工作的重要前提。

经过常委会讨论修改通过的《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同代表联系的几点意见》,对于规范和加强同代表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成为人大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廖汉生本人更是加强同代表联系的实践者。每到一地,他都要请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同志帮助召集全国人大代表特别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座谈,直接听取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成为他参政议政10年的一个工作惯例。

对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建设,廖汉生同样给予关注,深入了解各级人大的建设情况,虚心学习各地人大创造的新鲜经验。每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他总要到湖南团坐一坐,看望来自家乡的代表。

上世纪90年代初,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同志为改善办公和会议条件到北京找到廖汉生,请他出面帮助协调与军队有关单位置换土地。廖汉生爽快地将省人大的意见反映给中央军委负责同志,促成了这件事的落实。

主持外事委 逆境抗制裁

1988年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廖汉生在再次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同时被选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是从第六届全国人大开始设立的一个专门委员会。它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担负着审议有关涉外法律、议案、条约并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批准通过的任务,此外还与外国议会中相关委员会进行友好交流。

廖汉生深知做人大外事工作,自己是“半路出家”的门外汉,比起担任副主任委员的符浩、曾涛、章文晋、姚广等著名外交家,比起委员中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自己还缺乏应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他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听取和尊重几位副主任委员的意见,坚持外委会所有工作一律由主任办公会议充分讨论,重大问题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集中大家意见,集体做出决定。

在七届人大外事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提出,按照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外委会的工作应该一年比一年好,一届比一届强。不久,他就外委会的工作提出了提高议案审议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外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政策法律学习、加强调查研究的设想,供大家考虑。他亲自抓外事委员会办公室的建设,提出要建设成为一个“心齐风正精干高效”的工作班子、服务班子。他在对办公室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工作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就加强建设、提高素质、改进工作作出明确、具体的阐述,提出严格、有针对性的要求。

就在廖汉生集中精力来抓外事委员会工作仅仅一年后,一场严峻的考验不期而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了剧变。1989年6月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一股反华逆流,粗暴干涉我国内政,进行一系列所谓制裁,变本加厉地在人权、西藏、台湾等问题上对我国肆意攻击,施加压力。

在逆境当中,廖汉生主持外事委员会,按照中央方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部署,配合我国整个外交工作,9次发表严正声明,两次致函欧洲议会,与国际反华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对其制裁行径给予有力回击,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的严正立场,坚定地维护了国家主权、独立和尊严。

廖汉生和外事委员会全体成员积极开展工作,在1989年风波之后先后接待了泰国国会下议院军事委员会代表团、法国参议院外交国防和武装力量委员会代表团、美国国会众议员代表团等来访,主动介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形势和坚持改革开放的态度。法国代表团回国后,在参议院大厦举行记者招待会,团长介绍了访华观感:法国对中国的经济制裁并没有产生多少效果,那种以为通过几个月的制裁就可以迫使一个国家改变政策的做法是荒谬的,法国应该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予积极的回答,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同团访华的法国前国防部长、前代理外长也指出,中国的经济改革成就不容否定,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不应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去衡量。

廖汉生率团出席在曼谷召开的亚洲议员人口和发展论坛大会并出访泰国、菲律宾,外事委员会几位副主任委员先后率团出席第82、83、84、85届各国议会联盟大会,打掉对中国进行攻击的议案,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中国的形象,发出中国的声音。

1990年8月,在七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常委会议上,廖汉生就我国在严峻国际形势下开展的外交工作做了发言: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的党、政府和人民没有畏惧,没有动摇,没有退却,不怕威胁,不怕孤立,不怕外来压力,在中国这块大地上一如既往地按照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干社会主义,保持了国内局势的稳定。在对外工作中,顶住了国际上反社会主义的逆流,维护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人民的尊严;抵制了西方国家的制裁,取得了反孤立、反制裁的重要突破和进展;加强和发展了同周边国家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沉重打击了台湾当局的“弹性外交”;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和其他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廖汉生在常委会上的发言,中央电视台在当晚的《新闻联播》节目中作了报道,《人民日报》于次日进行了摘要刊登。

1992年4月,廖汉生带领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检查组赴江苏,检查长江下游的南通、张家港、南京、镇江4个港口经全国人大批准对外国籍船只开放以来的情况,听取当地政府、口岸办公室和海关、边防检查、港务监督、商品检验、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食品检验、船舶检验部门以及外贸运输公司、远洋公司、外轮代理公司等十几个相关单位的意见。他和检查组的同志认为,实践证明长江4港对外开放是完全正确的,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省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并为今后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在检查中发现的政出多门的问题,检查组提出应加强领导、上下一致、协同动作、密切配合、统一管理、严格执法,以保证航运畅通无阻;要完善有关法规,改革那些相互摩擦的规章制度和繁杂手续,解决重复查验、重复收费等问题;对外开放港口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讲求效益。外事委员会将检查情况与意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后,廖汉生又在调查报告中就长江港口开放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许多地方对搞港口的积极性很高,没有的要求建,建了的要求开,在这个问题上也要防止重复建设,沿江港口的开放要统筹考虑,讲求效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这次检查的基础上,外事委员会审议并报经全国人大批准了武汉、九江、芜湖长江港口对外国籍船只开放的决定。

1992年11月至12月,廖汉生最后一次率全国人大代表团出访南亚地区的孟加拉、尼泊尔、印度。此前,他曾率团访问过亚非拉地区的10多个发展中国家,通过比较,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更加充满了信心。

上一篇: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下一篇: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