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总体规划

2022-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城市公园总体规划

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理念初探

摘 要:城市森林公园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公园,也有别于一般的森林公园。该文以四川安岳千佛寨森林公园为例,围绕如何根据城市森林公园的特点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充分挖掘城市森林公园价值,打造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符合城市持续健康发展需求的城市森林公园这一目标,通过对城市森林公园属性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理念,旨在为城市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理念;千佛寨森林公园

Study on Planning Concept of Urban Forest Park

——Taking Qianfozhai Forest Park as an Example

Zhu Zhi

(Heyuan Polytechnic,Heyuan 517000,China)

Key words:Urban forest park;Planning concept;Qianfozhai forest park

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则把生态文明置于科学发展观“五位一体”的战略框架中。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趨势。生态文明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大力推进了城市林业的建设与发展,而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有利于“生态文明”这一伟大战略部署的实施,在促进区域旅游业、林业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弘扬城市生态文明,助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因此,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发展既是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要求。

1 城市森林公园的属性特征

城市森林公园是指位于城市或离城市不超过1h经济距离范围内,面积在2hm2以上,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森林景观来构建主要环境,以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物种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同时提供与森林生态过程相和谐的休闲、娱乐、健身、游览、生态体验等活动的公共园林[1]。城市森林公园既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具有森林生态系统和城市公园双重功能的城市基础设施[2]。因此,城市森林公园是区别于一般森林公园的,其具有独特景观属性的复合生态系统。

1.1 城市性 “城市性”(Urbanism)是指一种生活方式,城市具有有别于乡村的一整套社会与文化特质[3]。城市森林公园优越的区位特性及城市文化内涵决定了它具有城市特有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等特征。城市森林公园的存在和发展以城市为依托,通过与城市的嵌合,一方面通过在大尺度的生态系统里与城市保持着较为密切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以市民为主要客源市场而服务于城市,这种关系使得城市森林公园具有鲜明的城市属性。

1.2 生态性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组成最复杂、结构最完整、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最旺盛、生物生产力最高、生态效益最强的生态系统。因此,城市森林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绿核”,在为市民提供优美、苍郁的自然环境的同时,通过维护碳氧平衡、调节小气候、保持水上、净化空气等方式,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1.3 城市公园属性 城市森林公园作为特殊的城市公园类型,是城市公园发展的新趋势。城市森林公园以其位于城市之中或离城市较近的优越地理区位条件,与城市公园享受同等条件的城市外部交通系统和城市旅游服务与基础设施,主要客源目标市场均以当地或周边居民为主,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便捷的休闲、娱乐以及健身的城市空间。可以说,城市森林公园是一个能聚集和释放社会能量的生态公共空间。

1.4 公益性 城市森林公园主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投资主体多为政府公共事业部门,对公众免费开放,定位为公益事业,旨在保护森林资源和林地资源,改善森林生态状况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休闲游憩的户外场所[4]。

1.5 原生性 城市森林公园的主体资源主要为山地丘陵或湖泊水库的森林自然景观以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其发展主要依托森林公园内特有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城市公园不同的是城市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更加注重原生态性,追求自然淳朴、返璞归真的主题风格,尽可能少引入或不引入硬质元素,更具有原生性和野趣性。

2 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理念

2.1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 城市森林公园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决定其主要客源市场为城市居民,城市森林公园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本着从市民利益出发,以服务市民,惠及市民,满足市民休闲度假等回归自然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为目标。客源市场是城市森林公园得以发展的命脉,城市森林公园在功能分区、景点规划、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规划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把人性化、科学化作为贯穿城市森林公园开发过程始终的宗旨,这不仅是城市森林公园发展的生命之源——游客的必然需求,也是城市森林公园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2.2 统筹规划,科学开发 城市森林公园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森林公园规划应与城市规划及相关上位规划相衔接。从区域生态安全及环境优化的角度出发,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统筹整合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外部环境等诸多条件,在权衡项目可行性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布局结构,整体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效益的充分发挥,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根据城市森林公园现有资源状况、客源市场特征等实际条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打造”以及“边建设、边开发”的滚动建设原则科学开展项目建设,缓解资金压力的同时为后期工程积累资金,营造由规划控制项目的良好建设氛围。

2.3 挖掘特色,发挥优势 现代城市森林公园不能一味地回避外部环境,只有与城市文化接轨,才能真正融入城市,与城市生长耦合。城市森林公园具有当地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等人文资源禀赋,在城市森林公园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弘扬地方人文历史和传统,尊重和表现地方特色文化,通过进一步提炼、加工、创造等再现地域风土所孕育的人文精神。森林生态旅游是对特定的山光水色、地形地貌、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生态景观的观赏,是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回归。应充分挖掘城市森林公园特有的自然资源条件,以地域特色资源的高效和高品位组合设计,构筑城市森林公园的独特风格和景致,尽量减少对原始自然环境的变动,因地制宜,发挥本地特色及森林公园自身优势是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2.4 生态优先,保护先行 城市森林公园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重视城市森林公园环境资源的保护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在城市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应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须对每个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环境的开发行为,严禁一切破坏城市森林公园环境的行为发生。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以及风格等,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原生态与自然美,坚决制止开发高污染项目。

2.5 政府主导,多方筹资 城市森林公园的选址主要在城市或城市周边,本地居民是城市森林公园的主要目标市场,城市森林公园大多面向市民免费开放,公益性較强。在城市森林公园规划时一定要注意城市森林公园公益性这一特点,以政府部门为投资开发主体,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吸引外资,鼓励其他部门、单位、个人集资,联合开发,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如可以通过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减免营业税等,从而兑现或出台对城市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优惠政策措施,使森林公园在充分发挥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为后期发展积累资金。

3 案例分析

3.1 千佛寨森林公园概况 千佛寨森林公园位于安岳县岳阳镇贾岛村的大云山上,距安岳城区2.5km。森林公园所处的岳阳镇作为安岳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处县域西北部的岳阳河畔,是成渝直线中点和成渝高速公路与南充、泸州公路捷径线交点,距省会成都166km,距重庆为174km,是大足—安岳—遂宁石刻宗教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森林公园内树木繁茂、风景秀丽、花草争奇斗妍、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山峦起伏,植被葱茏,森林茂密,生态系统保存完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和丰富的食源,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3.2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3.2.1 资源概况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标准,及千佛寨森林公园内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将公园的主要旅游资源分为5个类型15亚类,如表1。

表1 千佛寨森林公园主要旅游资源分类

[类型&亚类&代表性旅游资源&地文

景观&地貌&丘陵地貌、缓丘平地&山体&大云山&水文

景观&湖泊(包括人工湖)&龙井湾、范家湾、瓦厂湾&风景河段&岳阳河、云峰溪、天马溪&生物

景观&森林景观&针叶与阔叶,常绿与落叶相结合的主体森林自然景观&珍稀植物&银杏、香樟、红豆杉、厚朴、人面竹、苏铁&珍稀动物&黑斑蛙、沼蛙、金腰雀、黑眉锦蛇、赤狐&天象

景观&云雾&山林云雾&人文

景观&石窟&南北两岩摩崖石刻&佛寺&千佛寺&土特产&柠檬、通贤柚、粉条、红花藕、紫竹姜&]

千佛寨森林公园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湖泊水体、森林植被、低山丘陵等自然单体要素有机组合,共同构成山水秀丽、安静幽谧、葱茏郁翠的近森林自然景观。公园内南北两岩龛窟多达105处,摩崖造像3 061尊,造像雕刻惟妙惟肖、匠心独运,积聚了多个朝代的石雕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安岳石刻“古、多、精、美”的四大特点。此外,公园内博大精深的禅宗文化以及淳朴的风俗民情等人文旅游资源底蕴,与自然旅游资源协调互补、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公园独具自身特质的资源禀赋。

3.2.2 旅游资源评价 千佛寨森林公园定位为城市森林公园,因其位于城边尤显其环境价值、景观价值和休闲服务价值的独显性和珍奇性。公园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的摩崖造像以及博大精深的禅宗文化等诸多优势条件,通过自然资源禀赋与禅宗文化历史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资源组合方式,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3.3 环境容量及游客规模预测

3.3.1 环境容量预测 千佛寨森林公园作为城市森林公园,其发展离不开城市,并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开发建设时应以保护城市环境为前提。超环境容量不仅不利于公园内部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一定威胁。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公园及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为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及开发建设的参考基数,并对森林公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可靠的保障,需对旅游区的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测算,做到保护与开发的协调统一。按面积法计算,得出森林公园理论日环境容量为0.53万人,年环境容量为106万人,如表2所示。

表2 千佛寨森林公园环境容量

[景区面积(hm2)&可游面积

(hm2)&合理面积

(m2/人)&日环境容量

(万人次)&年环境容量

(万人次)&250&62.5&350&0.53&106&]

游客环境容量是环境容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必须将公园的游客规模控制在游客容量以下,避免公园超负荷运转带来不必要的破坏,保证森林公园游览环境的正常运转,确保城市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3.3.2 游客规模预测 千佛寨森林公园2012年旅游人次为15万人次(游客人次以安岳县旅游统计数据、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数据为依据),由此计算,2012-2020年,累计接待游客382万人次,如表3所示。

表3 千佛寨森林公园游客规模预测

[年度&年增长率(%)&游客规模(万人次)&2012&&15&2013&0.18&18&2014&0.22&22&2015&0.28&28&2016&0.3&36&2017&0.28&46&2018&0.26&58&2019&0.24&72&2020&0.21&87&]

根据以上预测,千佛寨森林公园游客规模远小于环境容量,不会因超负荷运载带来不必要破坏,不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3.4 功能分区与主题定位 定位为城市森林公园的千佛寨森林公园,区别于城市公园及普通森林公园,规划分区时应贯穿“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融入城市元素,彰显城市品位内涵,同时又不失森林公园原有的乡土性、原生性等特点,充分凸显城市森林公园的特有价值。

3.4.1 分区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城市森林公园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森林公园功能分区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把保护水源、净化空气、维持碳氧平衡、调节城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2)人性化原则。城市森林公园主要客源市场是城市居民,其建设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森林公园分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本着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宗旨是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3)本土特色化原则。在城市森林公园分区时应充分运用本城市人文元素,大力弘扬本土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传承城市人文历史源脉,充分挖掘本城市的特色,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森林公园。

3.4.2 功能分区与主题定位 根据千佛寨森林公园地理区位条件、自然、人文资源特色等,以城市森林公园分区原则及环境容量为依据,以充分挖掘城市森林公园价值为宗旨,在遵循旅游区分区原则的基础上,兼顾近期发展需要及远期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将森林公园分为四大片区:核心景观区、一般游览区、管理服务区、生态保育区,形成“一轴一心一核两翼”的总体发展格局(表4)。本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规划理念,设置美意延年养生区、莲韵仁心体验区、福至心灵礼佛区,为市民提供康体健身、养生休闲、娱乐度假活动场所。为区别于城市公园,充分体现城市森林公园的原生性、野趣性,设置逍遥净土田园区、碧水清莲休闲区、天籁森林休憩区,为市民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提供便捷舒适的游憩胜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进生态文明传播与建设。为充分凸显城市森林公园的“城市性”,适当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及风土人情,彰显城市品位及内涵,弘扬本土文化,打造獨兼具本土特色及城市时代气息的森林公园,设置福至心灵礼佛区、明心见性石雕区、美意延年养生区,充分展示安岳“古、多、精、美”的石雕文化艺术。

表4 千佛寨森林公园功能分区与主题定位

[功能区&主题定位&项目建设及景点规划&&一轴&&“岳阳镇—城西乡乡道”&作为森林公园核心轴线贯穿整个公园,串联各景区&管理服务区&一心&&游客服务中心、千佛旅游接待中心、普州名品坊、五味轩等&核心景观区&一核&福至心灵礼佛区&祈福千佛 福佑今生&千佛寺(山门殿、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钟鼓楼、宏佛塔、经幢、香积厨)、祈福长廊、摩崖石刻等&一

区&东翼&莲韵仁心体验区&莲之韵 仁者心&盛世普州广场、莲韵仁心禅修养生中心、“曲径通幽”禅文化长廊、放生池、功德碑林、上品莲花湖.善若水等&碧水清莲休闲区&如若碧水之幽 尽享清莲之韵&宝莲广场、环湖禅行、水上观音、卐字栈道、半岛茶香、情归荷处、乡村禅舍等&西翼&明心见性石雕区&品石雕盛宴 悟世间人生&“悠古长思”石雕文化长廊、“天人合一”石刻动植物园、“匠心我运”石刻学习体验区、“石缘十方”精美石刻展示馆&天籁森林休憩区&森林沐浴 醉氧柠都&禅林幽幽、禅茶馆、摘星楼、乡村禅舍、鸟语林、碧涛亭等&美意延年养生区&汲禅林精华 养万千生机&黎檬子养生会所、百草园、夕阳红养生休闲中心、花前御膳&逍遥净土田园区&田园禅林幽 逍遥净土行&柠檬庄园、逍遥居、田园人家、素食斋、琳琅满街、阳光网羽俱乐部、田间荷锄、菩提树下&生态保育区&&]

3.5 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千佛寨森林公园距城区较近的地理区位条件决定其基础、服务设施以市政设施为依托,在规划时应区别于普通森林公园及城市公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森林公园周边情况及城市可提供的基础设施条件,做到科学配置资源,合理规划开发。此外,千佛寨森林公园定位为城市森林公园,以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为目标,以“以人为本、服务市民”为第一宗旨,把安全、舒适、便捷、生态的人性化理念融入基础、服务设施规划中。

3.5.1 道路交通规划 千佛寨公园外部交通依托城市交通网络,森林公园内部游步道的设置以人性化为首要原则,同时融入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建立健全人性化的游步道网络。如规划于美意延年养生区多使用鹅卵石为地面铺装材料,游客可享受鹅卵石按摩穴位带来的舒适,满足其养生需要;另规划于碧水清莲休闲区修建木栈道,满足游客亲水需要;规划于莲韵仁心体验区设置莲花状石质汀步,独特的莲花状独具禅意,体现文化韵味,充分彰显安岳精美的石雕艺术。

3.5.2 服务设施规划 (1)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的规划贯穿“以人为本”的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理念,切实满足游客多方位需求,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导游服务、休憩服务等,内设景区、景点展厅和电脑触摸屏等设施,充分挖掘城市森林公园的功能价值,服务市民、惠及市民。(2)住宿餐饮设施。城市森林公园内旅游住宿设施应充分彰显当地城市文化内涵,做到规模适当、档次超前,建筑风格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和当地地理文脉相协调。旅游餐饮主要以当地特色饮食为主,多弘扬当地饮食文化。(3)休憩设施。城市森林公园内休憩设施应做到便捷、舒适、生态,以满足人体舒适度及方便游客为宗旨,定点定距、科学合理布置休憩设施,同时应做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满足城市森林公园功能需求。

3.6 社区发展规划 城市森林公园对周边社区发展有着较强的辐射性及行业关联性,有利于带动城市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等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市场转化适宜性。森林公园主要采用“区内游、区外住”的社区发展模式,实现森林公园和周边社区的共赢发展战略,有利于切实保护公园内生态环境,同时给周边社区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周边社区经济结构调整、周边地价升值,有利于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及生态文明发展,增强城市綜合实力。

3.7 资金筹措 为保证森林公园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遵循“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资金运作方式,政府主要负责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森林公园项目工程建设应采取多种筹资渠道,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同时制定引进资金的优惠政策,吸引多种经济成分,坚持本地化原则,适当引进外部资金参与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

参考文献

[1]谢莉,李梅.城市森林公园概念的界定[J].四川林勘设计,2010(2):48-55.

[2]张无敌,丁棍.城市森林公园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06,26(4):7-8.

[3]黄茂玲,陈其兵.城市森林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

[4]扈万泰,周安然.浅析城市森林公园规划[J].四川建筑,2011,31(3):26-27. (责编:张宏民)

作者:朱智

第2篇:本土文化传承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

【摘要】本土文化与城市公园绿地相结合是两者再生的重要途径,本土文化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提升的关键因素,城市公园绿地是本土文化传承的有益载体。从本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价值维度与作用原理出发,提出了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本土文化功能提升策略。

【关键词】本土文化;城市公园绿地;价值维度;作用原理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游憩资源,其主要功能,不仅是供市民游憩、娱乐、休闲,同时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增加休闲空间以及防震减灾等功能。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开展,并且对城市景观文化的塑造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所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从城市公园绿地的景观格局、生态效益、休闲空间和应急避险四个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系统性建构研究。虽然我国各地陆续兴建了一大批投资大、高规模以及设施全的城市公园绿地,对城市公园绿地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误区。从本土文化传承的角度审视,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期。由于本土文化具有物质、精神、制度与行为等多维度特征,因此,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与综合的筹划发展过程。

一、本土文化与城市公园绿地的相互关系

(一)本土文化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提升的关键因素

在外部世界趋同现象愈发明显的大背景下,很多国家和地区更为重视本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中的挖掘与应用。一方面,以此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承、城市品位的提升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健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体系、增加居民休憩活动以及拓展城市休闲空间。因此,本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中的价值实现成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成败的关键因素。由此使得城市规划者们格外热衷于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功能的建设,期望以此塑造城市独特的文化品质。

(二)城市公园绿地是本土文化传承的有益载体

一座城市所具有的本土文化内涵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只有不断挖掘城市自身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本土文化得以传承,城市品位得以提高。本土文化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基于自身“文化基因”不变的情况下借助于某一载体不断地与外界先进文化进行融合共生,进而呈现出“螺旋式”的演进轨迹。同理,城市公园绿地因其所具有的综合功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脉的发展与延续通过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结构与形态得以体现。而在整个过程中,“人”便成为本土文化与城市公园绿地进行合作的媒介与桥梁。

城市公园绿地作为本土文化的有益载体表现在:(1)城市公园绿地传承本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城市公园绿地从城市游憩的角度考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绿地文化是游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育、商业、文化、娱乐和广场等共同构成城市游憩景观系统。民俗文化作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同时被当做社会规范加以认定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当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相结合时,就会使得城市公园绿地功能表现得更具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2)城市公园绿地传承本土文化中的基因图谱。一座城市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城市精神,是通过不断挖掘其自身的经典文化元素,不断继承其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得到本土文化的创新提升。而本土文化基因图谱可以通过“要素提取→人本感知→主题演绎→载体设计→体验反馈”过程体现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内涵上。(3)城市公园绿地传承本土文化中的心理诉求。城市公园绿地有了文化就有了活力,有了灵魂,有了精神。本土心理学认为基于本土文化的心理学研究,更强调折衷、整合的方向,即一方面追求普适性,另一方面试图把握本土文化内涵。城市公园绿地不仅是城市环境和空间组成的重要部分,更是作为基于本土文化心理诉求基础上居民游憩组合和感受城市精神的有益载体。

(三)基于本土文化的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是最优方式

将本土文化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相结合,既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的文化底蕴,又传承了优秀本土文化,两者兼容相并,共融共生。(1)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面貌和体现城市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建设使得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深深地打上了“本土”烙印,而本土文化所体现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精神价值以及独特的存在价值将会使城市个性更加鲜明以及城市混合功能更加有效。(2)本土文化以城市公园绿地为载体,不仅是本土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文脉延续的内在要求。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建设可以达到资源保护、历史延续与景观再生三重效果。将本土文化特色价值挖掘作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起点,以多种时空景观背景变化与人性价值取向融合为要点,充分发挥出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特性。(3)增强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属性是“以人为本”与“和谐城市”的完美体现。城市公园绿地不仅仅是城市居民生活休闲游憩空间物化的客观存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所承载的本土文化属性才是形成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维持城市秩序的关键组元。

二、本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价值维度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是城市游憩休闲空间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出城市休闲发展的社会伦理观和价值取向。一个半世纪以来,城市公园绿地由数量有限、布局分散的公共园林发展为规模庞大、紧密相连的城市绿地系统;由结构简单、形态划一的景观构成发展为交错立体、流派纷呈的现代园林景观;由功能有限、职能单一的休闲园林发展为功能多元、职能明确的现代城市公园。在国外,利用本土文化的独特品质与文化内涵,促进城市公园绿地功能开发和文脉传承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战略性发展方向。不仅如此,将本土文化应用于公园绿地功能开发之中,使公园绿地成为本土文化的优良传承载体,有助于提升城市整体人文环境与竞争力、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已形成共识。

(一)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本土文化的多样性

本土文化的多样性是指本土文化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应当在弘扬传统文化基础上重视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民族文化多样性认同的首要条件。本文将本土文化多样性认同观念渗透到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进而形成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文化发展观,基本要求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规划应考虑其空间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外在表现等,并继承民俗的、传统的文化,回到重塑个性的思路上来。

(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的后现代思维向度

后现代主义思想与人本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物质一技术导向的经济学,朝着象征一文化导向的经济学转变。后现代主义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充分体现出包容他者。因此,城市公园绿地在规划开发中应当坚决摒弃那种将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作为城市形象工程的现代主义官僚做法,而是应站在人与绿地、人与人关系重构基础上的后现代思维的建设向度上,才能克服将人与绿地相割裂的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二元论的现代主义思想所形成的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功能提升有限、城市公园绿地特色不突出和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定位主题模糊等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市民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

(三)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本土文化的价值取向

本土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并带有历史传承性,能融合历史和现代文明,体现地方人文和自然特色的地域文化,它包含了许多不同体系、不同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而这些物质与非物质的内容是创造城市艺术形象的基础。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除了应重视经济价值,还应注重其社会价值,从市民文化归属感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立足于本土文化基点,探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本土文化传承导向的非功利性价值取向。随着生态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日渐深入人心,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所体现的本土文化价值取向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切实的休闲游憩空间,是公益性的,是一种回归的理念,也是一种对新型人地关系的准确诠释。

(四)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本土文化的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关怀人的精神,就是把本土文化看成是有人参与的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个体自身内部这三个层面互相联系地展开的历史过程,它强调文化创造对人的全面本质的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反对一切以发展经济、技术和精神等为理由将人的发展引向片面、割裂人的丰富性的形而上学的人类观和发展。本土文化所内涵的人文关怀对保持和维护城市发展形态以及城市形成肌理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要充分挖掘蕴含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的题材元素,立意于本土地域文化特征,又要富有时代新意,努力在两者契合的基础上,通过有效规划和指导,实现城市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

三、本土文化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作用原理

本土文化是一个国家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并使其源远流长的有利佐证,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性格表达与内在底蕴的外在客观表现。某种意义上讲,它对社会生活形态和经济结构属性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渗透融入与深层结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一)本土文化保护所传承的文化基因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支撑载体

文化基因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的核心要素。本土文化遗产借助文化基因这一主要载体,将有利于系统演化的功能信息通过“信息模板”(思维理念)运用到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过程中以实现这一过程的“自催化”,从而实现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过程“自稳定”基础上的“自我超越”。

(二)本土文化保护所唤醒的文化自觉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拓展舞台

文化自觉是一种深刻的文化思考、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一种执著的文化追求,同时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理念。文化自觉在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的提升表现,将会成为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的支持框架。第一,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理念角度审视,文化自觉是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理念的创新平台。第二,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实践角度衡量,文化自觉是公园绿地规划开发过程的渐次推进。第三,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发展角度思考,文化自觉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演进的涨落触发。

(三)本土文化保护所要求的文化创新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的提升基地

文化创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中的不断变换,将会成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动力源泉。首先,文化创新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提供发展动力;其次,文化创新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创造保障机制;最后,文化创新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形成演进轨迹。

通过对本土文化保护中文化基因、文化自觉以及文化创新三个方面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影响意义分析,由此可见,本土文化所包含的此三方面是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开发过程中文化价值功能显现的基点。反之,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在上述三方面价值体现过程中也会对本土文化遗产保护呈现重要的反作用,充分体现了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文化生命力。

四、城市公园绿地规划本土文化功能的提升策略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只要把握住了本土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精神,就使得城市公园绿地有了生命力,使得城市发展文脉得到有利延续。为了避免城市公园绿地仅仅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附属物,还应当在重视城市公园绿地物质功能和生态功能基础上,关注其社会功能。Williams(1995)认为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成为社区交流的重要场所、保护环境的场所、加强环境教育的场所。

(一)文脉梳理与元素提取

在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梳理城市地域文脉资源,提炼特色文化主题,提取特色文化元素,有助于明确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开发的核心内容。对城市文脉进行梳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核心文化元素进行提取,按其属性特征然后分别将其与相适宜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子要素进行适度结合,从而从本质上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本土文化功能。其中,城市公园绿地在规划建设中对地域文脉进行梳理和关键元素提取过程中,应保证与城市形态、城市意象以及城市结构相适应,以高基点促进高效率。

(二)资源整合与内涵拓展

从城市公园绿地战略性功能实施的角度,对城市公园绿地各种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紧扣城市区域发展向度坐标上以本土文化为城市公园资源整合的突破点,不断丰富本土文化内涵,继续深化本土文化内容,从根本上增强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内涵,通过不同文化类型的城市公园游憩休息组合,以使城市居民的本土文化心里诉求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来自三个“耦合”,即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与本土文化传承问的耦合;城市公园绿地本土文化功能与城市居民本土文化心理诉求问的耦合;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优化与城市形态重构问的耦合。

(三)文化设计与意象塑造

城市公园绿地文化设计是指应加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的文化属性的同时,融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于一体,以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为载体,从而表达城市公园绿地所从属的历史文化空间,也同时吸引不同文化圈的受众,以不同的视角,解读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自身,从而形成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形态的意象表达。这种意象表达不仅仅是将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从具象上升到抽象,更是凸显出了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人本价值取向。进一步解释,将本土文化精神的内核融入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计中,经过文化设计的城市公园绿地才具有意象表达的深刻性。

(四)文化主题与文脉传承

一般来说,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物化结构要素大多为景观中的可见形式部分。大小尺度的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相互映衬,共同构建成为具有一定层次和规模的景观群落。而这些物化结构要素的背后,各景观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的不可见部分。因此,根据文脉梳理成果,提炼文化主题,挖掘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之间的文化关联性成为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本土文化功能的重要策略。在城市公园绿地文化意象组团与“文化认知链”打造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升了城市公园绿地的文化能级,另一方面,增加了本土文化传承路径。一个好的文化主题可以让城市公园绿地更具生命力与吸引力,本土文化内容通过城市公园绿地得以体现。将本土文化与城市公园绿地很好的结合既是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的好思路,也是增加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本土文化在现代城市公园绿地功能开发中的整合与应用,既满足着现代城市民生需求、产业要求与文化诉求,也是地方政府、社团、公共组织等相关人士关注的重要命题。但是,困于我国城市公园绿地文化总体理论指导不够,整体文化策划能力不高、文化规划发展较缓等掣肘,公园绿地文化功能的提升依然有限,存在着城市公园绿地特色功能不明晰、文化定位不明确、文化认知感不强烈等现实问题。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席卷而来的大背景下,更要充分尊重城市内部孕育的传统习惯,找准城市公园绿地与本土文化相耦合的最佳结合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的合理与完善是以深厚的本土文化内涵作为支撑的。因此,本土文化是城市公园绿地形态的根,是城市公园绿地演化的魂。

作者:赵磊

第3篇:论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文章研究方向主要是从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性为出发点,来探讨生态公园在现代城市中的应用,并分析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的规划现状,来阐述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0 引言

城市公园,是供城市公众使用的园林,为“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需求。在工作之余,去公园散步、娱乐、运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人们甚至会以一个城市公园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开发生态公园在现代化城市中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地方性原则

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这些自然过程包括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将这些因素结合到设计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运行。设计应就地取材,当地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树种适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低,因此应尽量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地方性原则也是一种适应性原理,自然景观有其自身和谐、稳定的结构和功能,人为地设计必须适合其原有状态,使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带来的负作用最小,以保证整体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1.2 整体性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应当注重保持其发展的整体性,景观规划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与生态目标为依据,考虑公园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和多大的规模,采用适宜的景观规划方式,從宏观上真正发挥城市公园景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空间的作用。

1.3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创造公园景观,应充分认识到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思想,保证人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和人与环境景观的融合协调,强调人在公园的主体地位。人是公园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营造优美的环境。

2 开发城市生态公园的意义

2.1 有利于温度调节

据有关资料显示: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裸露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

2.2 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2.2.1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2.2.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生态园林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O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

2.2.3 吸滞粉尘。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2.2.4 杀菌作用。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

2.2.5 衰减噪声。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

2.3 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3 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应用分析

3.1 在设计时包括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附近公共建筑情况,停车场,交通状况,游人人流方向,公园的现有道路广场情况;多年的气候资料;历史严格和使用情况;规划界限;现有植物情况;园内外地下管线种类,走向,管径等情况都要了解清楚。

3.2 在设计前进行功能区分

3.2.1 安静休闲区

主要作为游览、观赏、休闲,要求游人密度低,应有100m2/人的绿地。设施一般有山石、水体、名胜古迹、花草树木、盆景、雕塑建筑小品,可以开展划船、散步、休息、喝茶等活动。

3.2.2 文化娱乐区

是较热闹的人流集中的具有文化品位的活动区,设施主要有俱乐部、游戏场、舞池、(旱)冰场、画廊、游泳池等。该区人流较多,设置应接近出入口,人均用地大约30m2/人。

3.2.3 儿童活动区

区内设置儿童游戏场、戏水池、游乐器械、儿童体育活动设施,人均用地达50m2/人。花草树木品种多样化,不要带毒带刺。此外要考虑到儿童需要大人照顾,还要设置一些桌凳、厕所、小卖部等。

3.2.4 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项目要齐全,包括指示路牌、垃圾箱、园椅、电话、广播室等。尽量使游人感觉方便适宜。此外,还包括园务管理区,设置办公室、工具间、仓库、修理点等,这些要与游人隔离。

4 以广州7大森林公园中的火炉山森林公园为例

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北部的五山地区,长约三公里,面积600公顷,处处能见到黎朔、荷树、火力楠、海南红豆、美丽异木棉等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优良阔叶树。因状似葫芦,故名为葫芦山,因广州白话“葫芦”与“火炉”音同,又称火炉山。而主峰白架顶,海拨321.8米。此山山势浑圆,坡度平缓,山间大石遍布,形状各异,是近年广州地区“行山友”的新聚脚点,也是大众休闲,游玩的理想之地。

以目前的状态来说,火炉山森林公园属于半开发状态。受制于基础设施,火炉山森林公园基本没有人工痕迹,成为远足爱好者的练兵场。但是也因为火炉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匮乏,晚上也没有路灯,因此一到傍晚,就得派人在入山口把守。尤其到重阳节等重要节假日,治安和防火形势非常严峻。

4.1 火炉山森林公园的园路设计

园路的设计主要是顺应地形的变化而“敷设”,顺地形而起,顺地形而转折;也可以结合园路的势态而陡急、而延缓。园路与地形、地势相辅互成。园路设计切忌“拼盘”。而且火炉山森林公园在设计园路方面加入了一些小元素,使得小路富有了生机。每一间段的引路小脚丫,断落间的小碎石和鹅卵石铺装等,都体现出一种愉快,健康的气息。如图:

4.2 广场的设计

火炉山森林公园的广场设计以简单实用为主。没有过多的建筑设施,没有各种娱乐设备,只有以平坦的广场地面为中心,四周围绕几张小石基。

4.3 登山路与环山路的设计

登山路的设计选址重点在于光线与通风相结合的地方。因为登山路由于长期受到踩踏,容易造成损害,并且修复时间缓慢,有的甚至不修复等原因。而且山体湿度大,容易润滑,长青苔。因此把登山路建设在光线充足又通风的地方,是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也可以给游人在登山时起到既可锻炼又可观光的好处。

环山路的设计意在消防安全,指引游人。环山路顾名思义就是围绕整座山体的道路。在环山路建设时,如在山体坡度较大时,可堆填沙包等方式来防止山泥倾斜,在堆填沙包时可按规律来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用来固定泥土,并在每个出入口表明指示牌。

4.4 按有关资料显示:天河区农业和园林局发布招标公告,拟投资5300万元继续修建环山公路(消防通道),以及打造二期工程的景观节点。根据招标公告,5300万元包括了工程勘察、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修改或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编制工程概算、编制施工图预算、现场指导与监督、编制竣工图、工程测量等,其中工程费用的限额为4600万元。所有资金来自财政投资。

这主要是由于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缺少了上述所讲述的功能。所以以目前的火炉山形态来看,是跟不上人们的需求的。因此,改造必不可少,所以笔者在此希望广州火炉山森林公园能改造得更符合人们的需要。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是需要全社会的关怀与爱护,是需要园林设计者一起的共同来完成的。

参考文献

[1]佗卫涛.生态城市公园建设与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

[2]韩学贵.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初探[J].中华建设.2009(07)

作者:陈晓晴

第4篇:城市公园规划总结

一、综合公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区,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发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

二、动物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自然式布局。利用动物园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势,模仿动物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其中布置各类动物的笼舍,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如杭州动物园利用地形、地势布置动物笼舍,创造出模拟各种自然景观的意境。

2)建筑式布局。在用地范围内,用一系列的笼舍建筑组成动物展览区,自然绿化面积少。这种布局形势一般在小城市,动物品种数量不多情况下采用。

3)混合式布局。根据动物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自然式或建筑式布局形式,如北京动物园。

2、绿化设计

动物园的绿化设计从总体上将要以创造适合于动物生活的环境为主要目的,仿造各种动物的自然生活环境,解决异地动物生态环境的创造与模拟,如可在狮虎山园内多植松树,熊猫展区多栽竹子等。同时动物园的动物展览区绿化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创造适合动物生活的绿色环境和植物景观。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包括遮荫、防风沙、隔离不同动物间的视线等;创造动物野生环境的植物景观,以增加展出的真实感和科学性。如北京动物园采用代用树种的方法,用适应北京地区生长的合欢,代替我国南方的凤凰木,用青桐代替产于热带的梧桐科苹婆属植物。

2)不能造成动物逃逸。如在攀援能力较强的动物活动场地内植树,要防治动物沿树木攀登逃逸。

3)有利于卫生防护隔离。隔离一些动物发出的噪音和异味,避免相互影响和影响外部环境。

4)植物品种的选择。应有利于展现、模拟动物原产区的自然景观。

5)动物运动范围内植物品种的选择。应种植无毒、无刺、生长力强、少病虫害的慢生树种。尽管野生动物本能地具有识别有毒植物的能力,但也要注意植物的配置。北京动物园就曾发生过熊猫误食国槐种子而引起腹泻的事故。

6)在动物笼舍、动物运动场地内种植的植物应考虑保护植物的措施。-

三、植物园规划

1、植物园的类型

植物园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性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

1)综合性植物园。是指其兼备多种职能,即科研、游览、科普及生产的规模较大的植物园。目前,我国这类植物园有归科学系统,以科研为主结合其他功能的,如北京植物园(南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贵州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等。有归园林系统,以观光游览为主,结合科研、科普和生产的,如北京植物园(北园)、上海植物园、青岛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厦门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

2)专业性植物园。是指根据一定的学科、专业内容布置的植物标本园、树木园、药圃等。如,浙江农业大学植物园、武汉大学树木园、广州中山大学标本园、南京药用植物园(属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等。这类植物园大多数属于某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所以又可称为附属植物园。

2、植物园规划设计要求

1)确定建园的目的、性质、任务。

2)确定植物园的用地面积、分区及各部分的用地比例。一般展览区用地面积较大可占全园面积的40%~60%,苗圃级实验室区用地占25%~35%.

3)确定展览区的位置应考虑方便的交通,使游人易于到达;用地地形富于变化,满足不同生态要求的植物生长,有利于创造丰富的景观。偏重于科研、生产性的展览区,游人量较少或不对游人开放,宜布置在稍远的地点。

4)苗圃试验区是进行科研和生产的场所,不向游人开放,应与展览区隔离,设有专用出入口,并且要与城市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5)确定建筑的位置和面积。植物园建筑有展览性建筑、科学研究用建筑及服务性建筑三类。

展览越ㄖㄕ估牢率摇⒋笮椭参锊┪锕荨⒄估琅铩⒖破招鹊取U估牢率摇⒅参锊┪锕菔侵参镌暗闹饕ㄖ稳吮冉霞校ξ挥谥匾恼估狼冢拷饕肟诨虼我肟冢W魑暗墓雇贾行摹?破招雀菪枰稚⒉贾迷诟髑凇?/p>

科学研究用的建筑包括图书资料室、标本室、实验室、工作间、气象站等。苗圃的附属建筑还有繁殖温室、繁殖荫棚、车库等,布置在苗圃试验区内。服务性建筑包括植物园办公室、招待所、接待室、茶室、小卖部、食堂、休息亭廊、花架、厕所、停车场等,这类建筑的布局同公园相近。

6)植物园道路系统的布局与公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般可分为三级:①主路。4~6m宽,是园中的主要交通路线,应便于交通运输,引导游人进入各主要展览区及主要建筑物,并可作为整个展览区与苗圃试验区,或几个主要展览区之间的分界线和联系纽带。

②次路。2~4m宽,是各展览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不通大型汽车,必要时可通行小型车辆。它将各区中的小区或专类园联系起来,多数又是这些小区或专

类园的界线。

③小路。1.5~2m宽,是深入到各展览小区内的游览路线,一般不通行车辆以步行为主,为方便游人近距离观赏植物及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有时也起分界线作用。

目前,我国大型综合性植物园的道路设计入园后的主路多采用林荫道,形成绿茵夹道的气氛,其他道路多采用自然式的布置。主路对坡度有一定限制,其他两极道路都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形成婉转曲折的游览路线。道路的铺装图案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纵横坡度一般要求不严,但应保证平整舒适和不积水。同时要注意道路系统对植物园各区的联系、分隔、引导及园林构图中的作用。道路应成环状,避免游人走回头路。

7)植物园的排灌工程。植物园的植物既进行展览又兼科研,要求品种丰富,生长健壮,养护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排灌系统的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利用地势的自然起伏,采用明排水或设暗沟使地面水排入园内水体中,如距水体较远或排水不顺的地段,需铺设雨水管,辅助排出。一切灌溉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明沟破坏园林景观。

-

四、儿童公园规划

1、儿童公园的类型

1)综合性儿童公园。有市艉颓袅街帧W酆闲远澳谌荼冉先妫苈愣嘀只疃囊螅缮栌懈髦智虺 ⒂蜗烦 ⑿∮斡境亍⒌缍蜗贰⒙短炀绯 ⑸倌昕萍颊尽⒄习疃 ⑾匪亍⒃睦朗摇⑿÷舨俊N夜惺舳叭绾贾荻埃拷卸埃舳叭缥靼步ü啊?/p>

2)特色性儿童公园。以突出某一活动内容为特色,并有着较为完整的系统。如1953年建设、1956年命名的哈尔滨公园,总面积17hm2,布置了2km长的儿童小火车,绕公园运行一周,建成后深受儿童喜爱,可使儿童了解城市交通设施及规则,培养儿童的组织管理能力,并寓教于乐,使儿童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同样,交通性儿童公园也可达到上述目的。

3)小型儿童乐园。通常设在城市综合性公园内,作用与儿童公园相似,特点是占地较少、设施简单、规模较小。如北京紫竹公园中的儿童乐园。

2、儿童公园的功能分区

儿童公园针对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的不通生理、心理特点、活动要求、活动能力和兴趣爱好,保证儿童活动的安全性,应对儿童公园进行功能分区,一般可分为:

1)幼儿活动区。属学龄前儿童活动的场地。其设施有供游戏使用的小房子、休息亭廊、凉亭及供室外活动的草坪、沙坑、铺装场地和游戏用的设备玩具、学步用的栏杆、攀登用的梯架、跳跃用的跳台等。这些活动设施的尺寸要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使用。

2)学龄儿童活动区。为学龄儿童游戏活动的场地。设有供集体活动的场地及水上活动的设施及嬉水池、障碍活动场地、大型攀登架等。同时也可设有室内活动的少年之家、科普游戏室、电动游艺室、图书阅览室等。有条件的地方可设小型动物角、植物角(区)等。

3)体育活动区。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可设有障碍活动区。

4)娱乐及少年科学活动区。设有各种娱乐活动项目和科普教育设施等。如,小型表演厅。电影厅等。

5)管理办公区。设有管理办公用房,与各活动区之间应设有一定的隔离设施。

3、儿童公园的设施

儿童公园应有为家长和儿童服务的场地及设施。主要有:

为丰富景观和照顾儿童的家长设置的休息亭廊、坐椅等园林建筑和小品;满足儿童跑、跳、转、爬、滑、摇、荡、钻、飞等动作的要求的设施;满足儿童戏水、堆沙、捉迷藏需要的戏水池、沙坑、迷宫等和相应的管理服务设施。

4、儿童公园的绿化

儿童公园一般位于城市生活区内,为了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周围需栽培浓密的乔灌木作为屏障。园内各区也应有绿化适当分隔,尤其幼儿活动区要保证安全,少种占用儿童活动空间的花灌木。注意园内夏季遮荫和冬季阳光的需要,种植落叶乔木作为行道和庭荫树。儿童游戏器械场地,要种植高大落叶乔木进行遮荫和不影响游戏器械的正常使用。

儿童公园绿化种植忌用以下植物:

1)有毒植物。花、果、叶等有毒植物均不宜选用,如凌霄、夹竹桃等。

2)有刺植物。易刺伤儿童皮肤和刺破儿童衣服,如枸骨、刺槐、蔷薇等。

3)易生病虫害及结浆果的植物。如柿树、桑树等。

4)有刺激性和奇臭的植物及会引起儿童过敏反应的植物。如漆树等。目前,我国儿童公园面积都不大,38个儿童公园的平均面积为41hm²,最大的23hm²,最小的0.2hm²。

-

五、体育公园规划

1、体育公园的定义

体育公园指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公园。各种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为主要组成部分,设有停车场地及各类附属建筑,有着良好的绿色环境的公园。它是城市居民锻炼身体和进行各种体育比赛的运动场所,属社会体育设施与城市公园两者的融合。体育公园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公园,既有符合一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又有较充分的绿化布置,主要是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比赛和练习用,同时可供运动员及群众休息游憩,如成都的城北体育公园等。体育公园用地比较大,一般不小于lOhm,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

2、体育公园规划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四季景观,特别是人们使用室外活动场地较长的季节。

2)树种体量的选择应同运动场地的尺度相协调。

3)植物的种植应注意人们夏季对遮荫、冬季对阳光的需要。在人们需要阳光的季节,人们的活动区域内不应有常绿树的荫影。

4)树种选择应以本地观赏效果较好的乡土树种为主,便于管理。

5)树种应少污染,如落果和飞絮。落叶整齐,易于清扫。

6)露天比赛场地的观众视线范围内不应布置阻碍视线的植物,如观众席铺栽草坪应选用耐践踏的品种。

第5篇: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总结

城市公园,不同于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属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同时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科普教育的场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灾减灾、美化城市的作用。我国城市公园一般分为综合性公园,专类型、专题性公园和花园。

一、综合公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规则式布局。在全园的构图形式上强调轴线对称,多用几何形体,比较整齐、庄严、雄伟、开朗。如北京中山公园。

2)自然式布局。完全结合自然地形、建筑、树木的现状、环境条件和美观与功能的需要灵活布置。可有主题与重点,无一定的几何图形。

3)混合式布局。根据公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规则式或自然式布局形式,以取得不同的景园效果。

2、功能分区及绿化设计1)文化娱乐区。公园中的“闹”区,是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园中建筑多集中于此。设计时应避免区内各项活动的相互干扰,可利用树木、山石、土丘等加以隔离。文化娱乐设施应有良好的绿化条件,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利用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区景点。

2)安静休息区。公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可根据地形分散设置,选择有大片的风景林地、较为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山、谷、河、湖、泉等)。区内园林建筑和小品的布局宜分散,密度要合理,体量不易过大,应亲切宜人,色彩宜淡雅不宜华丽。

3)儿童活动区。公园中专供儿童游戏娱乐的区域,相对独立,不可与成人活动区混在一起,位置应尽量远离城市干道,避免汽车尾气和噪声的污染。区内建筑、设施的造型和色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色彩艳丽,形象逼真。区内应以广场、草坪、缓坡为主,不宜有容易发生危险的假山、铁丝网等伤害性景观

二、动物园规划

1、规划布局形式

1)自然式布局。利用动物园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势,模仿动物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在其中布置各类动物的笼舍,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如杭州动物园利用地形、地势布置动物笼舍,创造出模拟各种自然景观的意境。

2)建筑式布局。在用地范围内,用一系列的笼舍建筑组成动物展览区,自然绿化面积少。这种布局形势一般在小城市,动物品种数量不多情况下采用。

3)混合式布局。根据动物园不同地段的情况,分别采用自然式或建筑式布局形式,如北京动物园。

2、绿化设计

动物园的绿化设计从总体上将要以创造适合于动物生活的环境为主要目的,仿造各种动物的自然生活环境,解决异地动物生态环境的创造与模拟,如可在狮虎山园内多植松树,熊猫展区多栽竹子等。同时动物园的动物展览区绿化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创造适合动物生活的绿色环境和植物景观。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包括遮荫、防风沙、隔离不同动物间的视线等;创造动物野生环境的植物景观,以增加

展出的真实感和科学性。如北京动物园采用代用树种的方法,用适应北京地区生长的合欢,代替我国南方的凤凰木,用青桐代替产于热带的梧桐科苹婆属植物。

2)不能造成动物逃逸。如在攀援能力较强的动物活动场地内植树,要防治动物沿树木攀登逃逸。

3)有利于卫生防护隔离。隔离一些动物发出的噪音和异味,避免相互影响和影响外部环境。

4)植物品种的选择。应有利于展现、模拟动物原产区的自然景观。

5)动物运动范围内植物品种的选择。应种植无毒、无刺、生长力强、少病虫害的慢生树种。尽管野生动物本能地具有识别有毒植物的能力,但也要注意植物的配置。北京动物园就曾发生过熊猫误食国槐种子而引起腹泻的事故。

6)在动物笼舍、动物运动场地内种植的植物应考虑保护植物的措施。

三、植物园规划

1、植物园的类型

植物园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性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

1)综合性植物园。是指其兼备多种职能,即科研、游览、科普及生产的规模较大的植物园。目前,我国这类植物园有归科学系统,以科研为主结合其他功能的,如北京植物园(南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贵州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等。有归园林系统,以观光游览为主,结合科研、科普和生产的,如北京植物园(北园)、上海植物园、青岛植物园、杭州植物园、厦门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等。

2)专业性植物园。是指根据一定的学科、专业内容布置的植物标本园、树木园、药圃等。如,浙江农业大学植物园、武汉大学树木园、广州中山大学标本园、南京药用植物园(属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等。这类植物园大多数属于某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所以又可称为附属植物园。

2、植物园规划设计要求

1)确定建园的目的、性质、任务。

2)确定植物园的用地面积、分区及各部分的用地比例。一般展览区用地面积较大可占全园面积的40%~60%,苗圃级实验室区用地占25%~35%.

3)确定展览区的位置应考虑方便的交通,使游人易于到达;用地地形富于变化,满足不同生态要求的植物生长,有利于创造丰富的景观。偏重于科研、生产性的展览区,游人量较少或不对游人开放,宜布置在稍远的地点。

4)苗圃试验区是进行科研和生产的场所,不向游人开放,应与展览区隔离,设有专用出入口,并且要与城市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5)确定建筑的位置和面积。植物园建筑有展览性建筑、科学研究用建筑及服务性建筑三类。

展览性建筑包括展览温室、大型植物博物馆、展览棚、科普宣传廊等。展览温室、植物博物馆是植物园的主要建筑,游人比较集中,应位于重要的展览区内,靠近主要入口或次要入口,常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科普宣传廊根据需要,分散布置在各区内。

科学研究用的建筑包括图书资料室、标本室、实验室、工作间、气象站等。苗圃的附属建筑还有繁殖温室、繁殖荫棚、车库等,布置在苗圃试验区内。服务性建筑包括植物园办公室、招待所、接待室、茶室、小卖部、食堂、休息亭廊、花架、厕所、停车场等,这类建筑的布局同公园相近。

6)植物园道路系统的布局与公园有许多相似之处,一般可分为三级:

①主路。4~6m宽,是园中的主要交通路线,应便于交通运输,引导游人进入各主要展览区及主要建筑物,并可作为整个展览区与苗圃试验区,或几个主要展览区之间的分界线和联系纽带。

②次路。2~4m宽,是各展览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不通大型汽车,必要时可通行小型车辆。它将各区中的小区或专类园联系起来,多数又是这些小区或专类园的界线。

③小路。1.5~2m宽,是深入到各展览小区内的游览路线,一般不通行车辆以步行为主,为方便游人近距离观赏植物及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有时也起分界线作用。

目前,我国大型综合性植物园的道路设计入园后的主路多采用林荫道,形成绿茵夹道的气氛,其他道路多采用自然式的布置。主路对坡度有一定限制,其他两极道路都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形成婉转曲折的游览路线。道路的铺装图案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纵横坡度一般要求不严,但应保证平整舒适和不积水。同时要注意道路系统对植物园各区的联系、分隔、引导及园林构图中的作用。道路应成环状,避免游人走回头路。

7)植物园的排灌工程。植物园的植物既进行展览又兼科研,要求品种丰富,生长健壮,养护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排灌系统的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利用地势的自然起伏,采用明排水或设暗沟使地面水排入园内水体中,如距水体较远或排水不顺的地段,需铺设雨水管,辅助排出。一切灌溉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明沟破坏园林景观。

四、儿童公园规划

1、儿童公园的类型

1)综合性儿童公园。有市属和区属两种。综合性儿童公园内容比较全面,能满足多种活动的要求,可设有各种球场、游戏场、小游泳池、电动游戏、露天剧场、少年科技站、障碍活动场、戏水池、阅览室、小卖部。我国市属儿童公园如杭州儿童公园,湛江市儿童公园,区属儿童公园如西安建国儿童公园。

2)特色性儿童公园。以突出某一活动内容为特色,并有着较为完整的系统。如1953年建设、1956年命名的哈尔滨公园,总面积17hm2,布置了2km长的儿童小火车,绕公园运行一周,建成后深受儿童喜爱,可使儿童了解城市交通设施及规则,培养儿童的组织管理能力,并寓教于乐,使儿童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同样,交通性儿童公园也可达到上述目的。

3)小型儿童乐园。通常设在城市综合性公园内,作用与儿童公园相似,特点是占地较少、设施简单、规模较小。如北京紫竹公园中的儿童乐园。

2、儿童公园的功能分区

儿童公园针对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的不通生理、心理特点、活动要求、活动能力和兴趣爱好,保证儿童活动的安全性,应对儿童公园进行功能分区,一般可分为:

1)幼儿活动区。属学龄前儿童活动的场地。其设施有供游戏使用的小房子、休息亭廊、凉亭及供室外活动的草坪、沙坑、铺装场地和游戏用的设备玩具、学步用的栏杆、攀登用的梯架、跳跃用的跳台等。这些活动设施的尺寸要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使用。

2)学龄儿童活动区。为学龄儿童游戏活动的场地。设有供集体活动的场地及水上活动的设施及嬉水池、障碍活动场地、大型攀登架等。同时也可设有室内活动的少年之家、科普游戏室、电动游艺室、图书阅览室等。有条件的地方可设

小型动物角、植物角(区)等。

3)体育活动区。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可设有障碍活动区。

4)娱乐及少年科学活动区。设有各种娱乐活动项目和科普教育设施等。如,小型表演厅。电影厅等。

5)管理办公区。设有管理办公用房,与各活动区之间应设有一定的隔离设施。

3、儿童公园的设施

儿童公园应有为家长和儿童服务的场地及设施。主要有:

为丰富景观和照顾儿童的家长设置的休息亭廊、坐椅等园林建筑和小品;满足儿童跑、跳、转、爬、滑、摇、荡、钻、飞等动作的要求的设施;满足儿童戏水、堆沙、捉迷藏需要的戏水池、沙坑、迷宫等和相应的管理服务设施。

4、儿童公园的绿化

儿童公园一般位于城市生活区内,为了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周围需栽培浓密的乔灌木作为屏障。园内各区也应有绿化适当分隔,尤其幼儿活动区要保证安全,少种占用儿童活动空间的花灌木。注意园内夏季遮荫和冬季阳光的需要,种植落叶乔木作为行道和庭荫树。儿童游戏器械场地,要种植高大落叶乔木进行遮荫和不影响游戏器械的正常使用。

儿童公园绿化种植忌用以下植物:

1)有毒植物。花、果、叶等有毒植物均不宜选用,如凌霄、夹竹桃等。

2)有刺植物。易刺伤儿童皮肤和刺破儿童衣服,如枸骨、刺槐、蔷薇等。

3)易生病虫害及结浆果的植物。如柿树、桑树等。

4)有刺激性和奇臭的植物及会引起儿童过敏反应的植物。如漆树等。目前,我国儿童公园面积都不大,38个儿童公园的平均面积为41hm²,最大的23hm²,最小的0.2hm²

五、体育公园规划

1、体育公园的定义

体育公园指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公园。各种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为主要组成部分,设有停车场地及各类附属建筑,有着良好的绿色环境的公园。它是城市居民锻炼身体和进行各种体育比赛的运动场所,属社会体育设施与城市公园两者的融合。体育公园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公园,既有符合一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又有较充分的绿化布置,主要是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比赛和练习用,同时可供运动员及群众休息游憩,如成都的城北体育公园等。体育公园用地比较大,一般不小于lOhm,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

2、体育公园规划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四季景观,特别是人们使用室外活动场地较长的季节。

2)树种体量的选择应同运动场地的尺度相协调。

3)植物的种植应注意人们夏季对遮荫、冬季对阳光的需要。在人们需要阳光的季节,人们的活动区域内不应有常绿树的荫影。

4)树种选择应以本地观赏效果较好的乡土树种为主,便于管理。

5)树种应少污染,如落果和飞絮。落叶整齐,易于清扫。

6)露天比赛场地的观众视线范围内不应布置阻碍视线的植物,如观众席铺栽草坪应选用耐践踏的品种。

第6篇:城市山体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现代科技、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不断开拓精神需求领域。年轻人远足跋涉、户外徒步,追逐着生命的气息,感受着年轻的步伐。而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城市公园成为了人们短时间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

由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环境的发展。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推进立体绿化的建设。城市山体公园以立体绿化的空间形式及综合性公园的功能设施一同向人们展现了城市中不可多得的山体绿化环境。近几年来,各大城市利用城市内部或外围的自然山体,或呈带状、或是独立的山头开始营建山体公园。但往往与城市的联系不紧密,公园位置较偏,加之园内的设施、活动没有达标,导致公园的游人容量较小,没有体现城市山体公园的价值。现今,人们也开始逐步探索城市山体公园的发展道路,虽然有成功的个案,但是如何展现城市文脉,提升公园的文化内涵;加强与城市空间发展的联系,保护山体轮廓线,仍是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

目前,对于山体公园建设与城市空间相联系和历史文脉相结合的,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山体公园设计理论很匮乏,而我市今年又在大量建设山体公园,如四方区双山、水清沟东山;

李沧区坊子街山、河南庄山、枣儿山等,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亟需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总结出适合城市山体公园未来发展建设的可实施性的理论,使山体公园能够可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市民文化活动、休闲、娱乐、健康生活的山水园林化城市公园。

本文以城市山体公园与城市关系为背景,在研究城市公园规划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地貌学、城市设计和山地建筑、城市绿地系统等学科知识,分别从城市空间格局与山体公园布局、山体公园景点组织,城市文脉在山体公园中的继承发展这几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在城市山体公园规划设计中,如何引入城市空间格局的思考、塑造丰富的山体景观空间、表达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风俗文化等城市意象,将城市的记忆在山体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得以表达和延续,使得山体公园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下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城市空间角度出发带给山体公园设计的启示:(1)城市空间格局与山体公园规划布局的关系(2)山体公园规划布局手法

2、城市山体公园游览体系组织创新(1)基于山体特征的游览体系设计(2)结合山体脊线空间的游廊设计

3、城市文脉在山体公园中的继承与表达:(1)城市山体风貌特色的展示(2)地方特色的游线组织(3)表达地域特色的建

筑及其景观设计。 【关键词】:

山体公园

设计原则

设计理念

【前言】:通过近几年山体公园规划景观设计工作,我们发现青岛市这些山体公园大都存在老化状况日渐严重情况,逐渐出现林相老化、群落层次单调、品种单

一、生物多样性较低,管理粗放、土地利用率较低,设施陈旧、环境功能单

一、景观特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城市现代生活的基本要求。

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大都应用在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中,例如建筑入口的无障碍坡道、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触觉指示地图,为乘坐轮椅者专设的卫生间、公用电话等。城市住宅小区景观绿化、城市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无障碍设施也刚刚起步。当下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无障碍设计从关爱人类弱势群众的视点出发,以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推动着设计的发展与进步,无障碍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等多个领域中必将广泛应用。那么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应遵循那些原则及注意事项呢?

一、园林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1)无障碍性:是指园林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和危险物。这是因为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

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距离,随之他们的行为与环境的联系就发生了困难。也就是说,正常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可能成为障碍。因此,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规划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要以轮椅使用者和视觉残疾者为基准,积极创造适宜的园林空间,以提高他们在园林环境中的自立能力。

(2)易识别性:是指园林环境的标识和提示设置。老年人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差,即使感觉到了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或者因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因此,缺乏空间标识性,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和不安全。为此,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给予他们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创造,以合理的空间序列、形象的特征塑造、鲜明的标识示意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等,来提高园林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3)易达性:系指园林游赏过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适性。老年人行动较迟缓,因此要求园林场所及其设施必须具有可接近性。为此,设计者要为他们积极提供参加各种活动的可能性。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园林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施,并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能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

(4)可交往性:系指园林环境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老年人愿意接近自然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后,是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宣泄一下心中的自卑失落和急噪烦闷。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多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以便于相聚、聊天、娱乐和健身等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二、园林景观无障碍细部构造设计

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要素的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如出入口、园路、坡道、台阶、小品等细部构造,做细致入微的考虑。

(1)出入口宽度至少在120cm以上,有高差时,坡度应控制在1/10以下,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入口周围要有150cm×150cm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入口如有标识牌,其字迹要做到弱视者可以看清,文字与底色对比要强烈,最好能设置盲文。

(2)园路路面要防滑,且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在2cm以下。路宽应在135cm以上,以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纵向坡宜在1/25以下。另外,要十分重视盲道运用的诱导标志的设置,特别是对于身体残疾者不能通过的路,一定要有预先告知标志;对于不安全的地方,除设置危险标志外,还须加设护拦,

护拦扶手上最好应注有盲文说明。

(3)坡道和台阶坡道对于轮椅使用者尤为重要,最好与台阶并设,以供人们选择。坡道要防滑且要缓,纵向断面坡度宜在1/17以下,条件所限时,也不宜大于1/12。坡长超过10米时,应每隔10米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台阶踏面宽应在30cm~35cm,级高应在10cm~16cm,幅宽至少在90cm以上,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必须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照明设施。

(4)厕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使轮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便于使用,而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

总之,园林无障碍细部构造设计,所考虑的涉及面很广,这里仅作简单的说明,不一一列举。

三、无障碍园林的绿化设计

老年人对绿地、庭园的需求欲望比一般人强烈得多。园林植物能释放大量负氧离子,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尘防噪,十分有利于老年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的健康恢复。因此,无障碍园林的绿化设计首先要坚持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的原则,即除了必要的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绿化覆盖。充分利用垂直绿化来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园林景观设计;地形要尽可能平坦或缓起缓

伏;植物要适地适树,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障碍。要选用一些易于管理、少虫害、无飞絮、无毒、无刺激性的、具有特色的优良品种,作为园林骨干树种。园林植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巧妙地运用孤植、对植、群植和坛植等手法,科学处理好软质景观内部乔、灌、花、草与园林建筑小品之间互相映衬的关系。提倡多植乔木,适当配置花色鲜艳、季相明显的花灌木和色叶树木,要讲究植物群落结构的层次变化,注意营造出一丛丛、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群体效果,种植芳香植物,积极招引益虫和鸟类,使所至之处鸟语花香,洋溢出生命的活力。

结语: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园林无障碍设计势必会成为城市建设的新课题。它要求园林规划和建设者应考虑这部分人的特殊需要,并贯穿于园林规划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同时,也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第7篇: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0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建城[2005]97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园林(绿化)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

为指导各地做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工作,我部制定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工作中遵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我部城市建设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编辑本段]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规范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导则。

[编辑本段] 第一章 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4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1.6 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导思想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4 规划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编辑本段] 第二章 基本概念

2.1 湿地的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2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3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编辑本段] 第三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3.1 系统保护的原则

3.1.1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3.1.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确保湿地的透水性,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

3.1.3 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环境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

3.1.4 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与稳定,避免各种资源的贫瘠化,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2 合理利用的原则

3.2.1 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3.2.1 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3.2.3 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

3.2.4 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

3.3 协调建设原则

3.3.1 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

3.3.2 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

3.3.3 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

3.3.4 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编辑本段] 第四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程序

4.1 编制规划设计任务书

4.2 界定规划边界与范围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范围的确定应根据地形地貌、水系、林地等因素综合确定,应尽可能的以水域为核心,将区域内影响湿地生态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各种用地都纳入规划范围,特别是湿地周边的林地、草地、溪流、水体等。

城市湿地公园边界线的确定应以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连通性为原则,应尽量减轻城市建筑、道路等人为因素对湿地的不良影响,提倡在湿地周边增加植被缓冲地带,为更多的生物提供生息的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公顷。

4.3 基础资料调研与分析

基础资料调研在一般性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调研内容的基础上,应着重于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总量、动植物资源等自然状况,城市经济与人口发展、土地利用、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社会状况,以及湿地的演替、水体水质、污染物来源等环境状况方面。

4.4 规划论证

在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组织风景园林、生态、湿地、生物等方面的专家针对进行规划设计成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审论证工作。

4.5 设计程序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工作,应在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5.1 方案设计

4.5.2 初步设计

4.5.3 施工图设计

[编辑本段] 第五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内容

5.1 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根据湿地区域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和湿地公园用地的现状,确定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划定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确定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测定环境容量和游人容量,规划游览方式、游览路线和科普、游览活动内容,确定管理、服务和科学工作设施规模等内容。提出湿地保护与功能的恢复和增强、科研工作与科普教育、湿地管理与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对于有可能对湿地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干扰、甚至破坏的城市建设项目,应提交湿地环境影响专题分析报告。

5.2 规划功能分区与基本保护要求

城市湿地公园一般应包括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区域。

5.2.1 重点保护区

针对重要湿地,或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应设置重点保护区。在重点保护区内,可以针对珍稀物种的繁殖地及原产地应设置禁入区,针对候鸟及繁殖期的鸟类活动区应设立临时性的禁入区。此外,考虑生物的生息空间及活动范围,应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划定适当的非人工干涉圈,以充分保障生物的生息场所。

重点保护区内只允许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小型设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本区内所有人工设施应以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最小干扰为前提。

5.2.2 湿地展示区

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建立湿地展示区,重点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形态相对缺失的区域,应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工作。

5.2.3 游览活动区

利用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可以划为游览活动区,开展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活动。游览活动区内可以规划适宜的游览方式和活动内容,安排适度的游憩设施,避免游览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应加强游人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5.2.4 管理服务区

在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设置管理服务区,尽量减少对湿地整体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编辑本段] 第六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成果

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成果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6.1 城市湿地公园及其影响区域的基础资料汇编;

6.2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说明书;

6.3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图纸;

6.4 相关影响分析与规划专题报告。

第8篇:探求现代化和谐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论文

推荐阅读: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公园,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地方文化为背景,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表现形式,为新乡市民营造了一座融人文景观与天然雅趣为一体,纳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于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各地涌现出大量的城市公园、游园以及广场等各类园林景观绿地,其规模和性质各异,设计质量或良莠不齐,或缺乏特色。以新乡市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论述了兴建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必要性以及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为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和谐公园;规划设计;特色;原则;河南新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化的普及,全国各地加速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公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空间,是市民健康所必须的生态基础设施。公园不仅具有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又以其独特的城市文化折射出城市形象和公园形象,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观光、游览、娱乐,因而还具有城市名片的功能。可以说,一座富含特色的城市公园,如上海的世博公园、洛阳的洛浦公园、开封的龙亭公园等,其本身就是这座城市的旅游性标志。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休闲空间,改善了居住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公园,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魅力尤为重要[1],这也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一种发展方式。

1建设城市公园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乡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乡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中原城市群强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已经初具规模的城东新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新区,承担着集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并带动整个市区发展的功能。因此,新乡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新的中心区域建设一座开放式的大型综合公园。

1.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乡市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化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然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均相继创建成功,但是在城市规模和环境建设方面与周边同类城市相比仍然相对滞后。无论是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看,还是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看,建设一座位于行政文化中心区域的城市综合公园都是完全必要的。和谐公园的规划建设标志着新乡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将跨上一个新台阶,有助于树立新乡市良好的风貌与形象。

1.2是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框架不断加大,新增人口大量涌入,新乡市目前的休闲场所从数量、规模、档次上来看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位于城东新区的和谐公园的规划建设,将会极大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不仅给市民营造了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而且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生存避难空间。

1.3是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带动周边项目开发建设的需要

通过改造已经废弃的砖瓦窑场和垃圾填埋场,不但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效果,而且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从而带动了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提升的和谐共融的良好局面。

2城市公园的功能及类型

公园一般是指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出资建设经营,供公众游玩、观赏、娱乐的公共园林景观绿地。有着改善城市生态、防灾避难等作用。我国城市公园一般分为综合公园(市、区、居住区3级)、专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花园(专类花园等)3种类型。

此外,还有1种较为特殊的带状公园,是指沿城市道路、城墙、河岸等设置有一定游憩设施、公用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带状绿地。

3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城市公园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的性质、规模、标准、功能布局及其与周边用地乃至整个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等。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除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2]。

3.1以人为本

2004年,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由此成为新的城市理想。其本质意义,在于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表达了人们要把城市从经济舞台变成生活乐园的期盼。“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建设宜居城市,是中华民族文明历程中的又一次巨大进步。带给我们的将是一次新的“城市革命”,而新的规划建设理念、管理方式、城市形态都将发生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城市也将在未来进入到更高境界。

(1)和谐公园为开放式设计,规划面积11.9万m2转自:http://,其中绿地面积7.8万m2,水体面积1.2万m2,硬化面积2.9万m2。作为城市的绿肺,绿地和水体面积超过了总面积的70%,充分展现着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

(2)自然起伏的地形塑造、蜿蜒荡漾的环抱水系、错落有致的植物搭配,再现了大自然的原生态气息,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3)贯通全园的沥青砼环形主路、曲径通幽的透水砖小路、朴实无华的天然山石铺装、以及看似随意的草间汀步,顺畅地组织着游人的交通流线。

(4)布局合理的坐凳、路牌、娱乐设施、健身器材,以及新颖别致的公厕、凉亭、亲水驳岸、情景雕塑,也都时时处处体现着为“人”服务的宗旨。

3.2地方特色

城市公园不仅是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即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3]。

(1)城市公园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等。城市公园建设应继承城市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这样才能增强公园的凝聚力和城市的吸引力。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非常注重对新乡市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公园具体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如祥云广场两侧弧形排列的8座花岗岩浮雕,反映的是新乡市所辖8个县(市)代表性历史人物或事件;雕塑广场四周8座景观灯柱的青石基座,刻画的是新乡市八处著名旅游景点。

(2)城市公园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公园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利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公园。如80%以上的植物选择乡土树种;园内多处采用当地太行山特有的青石和红砂岩或铺路或立景,尤其是入口处矗立的长约6m的整块红砂岩点题景石,上刻著名书法家侯德昌先生遒劲有力的“和谐”二字,更显出一种浑厚与大气。

3.3突出主题

城市公园无论规模如何,首先应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主题,其后围绕着公园的主要功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综合考虑公园的整体布局。这样的规划设计就会有轨可循,才能实现城市公园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多层次活动需要的三大功能。

(1)新乡市和谐公园以“自然生态,和谐共融”为规划主题,秉承“构建城市自然美景,承载百姓和谐生活”的设计理念,通过广场、喷泉、雕塑、小品以及水系景观等园林要素,形成了“园内有山、山上有林、林下有水、水中有鱼”的和谐景观。如惹人怜爱的童趣小品、催人奋进的原阳鼓舞、亲水设计的自然驳岸、寓意深刻的主题雕塑,巧妙地塑造了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的开放式生态空间。

(2)凝聚整个公园灵气的环抱水系以“瀑、涧、溪、湖”等形式,自西北流向东南,由最低处经过净化处理后重新输送回水源处,在给游人带来不同观赏感受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生态循环。

(3)高高耸立在全园最高峰上的主雕塑,是4只和平鸽与新乡市市花——石榴花的抽象造型,寓意着新乡市“厚善、崇文、敬业、图强”的城市精神,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坐落在公园东南角下沉式广场的副雕塑,是由刻有体现仰韶文化发展繁荣的回形文字与多种字体的“和”字巧妙组合而成,表现了新乡市源远流长的人文脉络。特别是位于中轴线上采用古代竹

简形式雕刻的《新乡赋》,则完美诠释了出自《左传》的“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所表达的千百年来国人对和谐社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3.4协调发展

城市公园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休养价值、游览价值、文化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无论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防灾避险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公园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公园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多种价值体系协调发展的思想[4]。

(1)城市公园是城市中2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城市中人与环境互相协调的标志,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这种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应予以优先的开发权。

(2)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衔接等方方面面。在进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

4结语

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公园,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地方文化为背景,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表现形式,为新乡市民营造了一座融人文景观与天然雅趣为一体,纳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于一园的怡人佳境。作为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5],为大众提供了身心愉悦空间,在改善现代化城市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9篇:增建城市公园提升城市品质

江门市主城区绿地系统由南、中、北三大片生态绿地,九条微风通道,十块绿心,以及抱拥着江河和诸山的景观绿地与防护绿地构成总体框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化步伐不断加快,对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方便群众休闲健身起到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和城区空间不断拓展,原本处于城区边缘,或位于城中村附近的部分山地逐渐进入建成区内,这些山地大部分未经规划、未纳入园林管理,基本处于荒山状态。而目前我市居民多以公园、街道为主要健身场所,但就公园这一主要活动场地来看,人满为患,城区内公园本来少且小,再被游乐场等圈去一部分,被绿地、假山等园艺需要占去一大部分,真正属于居民运动的空间少之又少。

随着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展开,进一步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建设一批新的山地公园,促进园林城市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以有力提升城市品质,迫在眉睫。

一、增建公园的必要性

目前,我市综合公园8个,专类公园16个,社区公园49个,带状公园4个,风景区4个以及部分街旁绿地,占地面积约1946公顷。以开发的公园绿地占总绿地面积29%,未开发绿地基本处于荒山状态。这些山地植被较为丰富,景观特征鲜明,是江门市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托山地,打造一批新的市区山地公园,意义重大。

(一)增建一批公园,可大幅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促进宜居江门

建设。无论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选,还是国家住建部通过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城市环境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权重在20%左右。而据商务周刊在上海、广州等10城市进行的入户调查显示,评价城市是否宜居,居民对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明显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安状况等其他因素。因此,依托自然资源,打造一批高品质公园,全面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加快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前,国内许多城市为满足市民对环境的需求,千方百计在市区圈地造绿、围丘制景。相比之下,我们拥有广布市区的自然资源,这是依山造园、建设宜居江门最大的本土优势。

(二)增建一批公园,可进一步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水平。我们应借助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历史契机,发挥其带动效应,通过实施一批山地公园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凸显江门特色风貌,展现江门城市的特有风采。特别是增建山地公园,广大市民直接受益,可增强市民对举办世园会的认同感,提高参与度,有利于为举办世园会打牢群众基础,营造和谐城市氛围。

(三)增建一批公园,可有效改善居民休闲健身条件,优化人们生活居住环境。目前,我市现有的公园为周边市民日常休闲健身提供了极大便利条件,赢得市民普遍赞誉。但随着城市空间拓展加快,一些原本处于城区边缘、城中村周边的山地逐渐纳入新市区,周边遍布新建居住小区。出于健身休闲要求,人们就近登山的愿望、增建社区公园的呼声十分强烈。因此,我们应适应群众需求,在缺乏活动场所

的居住小区增添公园,为人们休闲健身提供便利,这对改善人们生活条件,让人们更好享有发展成果,促进幸福江门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增建公园的建议

1、利用公共绿地地块建设公园。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存在于城市各类用地之间,是城市绿地系统中占面积比例最大的部分,也是反映城市普遍绿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搞好这部分绿地规划建设,是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居住区、工业区旁绿化为基础,创造遮荫、隔噪、休息的绿色场所。例如五邑中医院、财局的附属绿地可以开辟小游园,即满足日常绿化需求又可以增加休憩的地区。

2、开辟住宅小区附近自然山体。在江门一些老旧住宅区附近有很多自然山体,可以规划改造成山地公园。幸福新村附近的凤溪山,面积2.6公顷。目前此山杂草丛生,到了夏天蚊虫较多,雨天积水也很多,而附近有密集的居民区、医院以及学校,不利于长期的发展。在通过规划控制,确保山地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和自然轮廓完整性的基础上,将此山进行改建,积极修复破损山地,加大山地绿色植被面积,提升城市森林档次,强化其蓄水保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依托山地公园,因地制宜建设一些登山健身、文化旅游等设施,满足城市居民健身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围绕山地公园,修建山麓园林、亭台楼榭或体育公园等,将自然山地纳入到城市公共绿地和游憩功能系统中。另外,潮连镇的龟山、奶妈山、红帽山、塘边山是四

个连续的山体,可开发大型郊野公园。

3、开发自然风景区。白水带自然风景区现有的规划是在保护良好山林自然景观的基础上,扩大历史名胜景域,但都以环山路内为主要开发的线路,周边的环境开发粗放或未开发,对于面积540公顷的山体,应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充分发挥绿肺的作用。主要开发外围层次的地域,因为地形相对平缓简单,邻近居民区,易于开发建设,可作为居住绿地的补充。白水带外围的山体开发不仅增加了功能设施,更增加了文化元素,对提升城市品位和环境档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生活的好场所。

非建设用地都力争建成城市公园,把公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利民、益民工程来抓,为居民提供浏览观赏、休憩娱乐、文化健身和防灾避险的活动场所,是我市重要工作任务。在未来的规划建设中,要树立“规划建绿”的理念,城市各类旧村、旧城区和工业区改造,应优先满足社区公园的建设要求,并将需要建设社区公园的未改造地区划为绿地,今后这些地区一旦改造,就必须落实相应社区公园数量和面积。此外,要充分利用各类城市公共空间,充分绿化,能建设绿地公园的尽快建设。

上一篇:骨外科2009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安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