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共7篇)
一、海口游艇发展定位、发展目标
建设海南游艇经济“出发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游艇基地。依托地理资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发展游艇海上观光,帆船运动,海钓,潜水,制定游艇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游艇经济。从基础设施做起,推进游艇码头建设,加快秀英港区国际游艇旅游口岸建设,规划建设马村港游艇下水码头和维修保养服务基地,到2015年建成1000个游艇泊位,海口游艇聚集区初见规模。
二、海口市游艇口岸、公共码头、俱乐部布点
1、游艇入出境联检码头(或称国际游艇港)秀英港作为已经开放的国际货运客运港口岸,基础条件完善,联检设施完备,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选择之一。游艇旅游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便快捷的口岸服务是发展国际游艇入出境旅游的关键,境外游艇入出境涉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海口的国际游艇入境应该设置在已有的客运港,这样便于口岸部门对国际游艇入出境的验放。远期,秀英港货运码头搬迁后,可增加游艇保税仓库、游艇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等功能。
2、游艇会展码头
作为游艇产业的基础硬件,游艇会展码头十分重要,它应包括足够的陆地展场面积、相应的水域码头数量,足够的 停车场,临近相应等级的酒店,为参展商和参观者提供方便的多功能服务设施。游艇会展作为市政公共设施,应该具有政府的可控性。深圳天利地产投资有限公司策划的新会展酒店,在功能上是否满足上述条件?建议政府部门及早提出要求,做出部署。
3、公共游艇码头
目前海口发展游艇俱乐部码头的地方多是地产发展项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游艇地产。选择合适的地方发展公共游艇码头是为游艇业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适的选点还能为海口增加美丽的风景线。海口湾西起秀英港,东至万绿园、世纪城的沿岸上建设了高档住宅区、风情酒吧和高尔夫练球场等项目,根据规划要求,海口湾将是今后海口市的游艇活动中心;海口的海甸河水域是海口市内滨水长廊,这个区域具有良好的避风优势,适宜停放大量中小游艇帆船,开辟游艇停放水域,渔船和游艇帆船可以相映成趣,形成美丽的风景线。公共游艇码头在这里设置具有投资少、无需配置大量土地的优势。游艇码头设置在水面,岸上可设置基本功能的公共作业区,利用市政道路划出少量区域临时使用即可。
海口新港、海口湾、美丽沙、新埠岛、美源游艇会以东的市中心;包括万绿园,世纪城之间海域,海甸河海域及南渡江流域都具有良好的屏蔽条件适合建立不同定位的游艇码头,尤其是公共游艇码头,游艇旅游发展空间广阔。以海口湾、金沙湾、新埠岛和铺前湾为基地,打造不同规模等级和功能的游艇俱乐部码头,以游艇旅游主题的商务度假休闲生活社区。
三、海口游艇旅游结构调整、旅游项目组合及创新 发展游艇旅游业需要划定的海域,这些海域和游艇旅游密切相关。海口划定度假旅游区5个,分别是金沙湾度假旅游区、西海岸度假旅游区、海口湾旅游区、美丽沙度假旅游区、东海岸度假旅游区。
1、金沙湾度假旅游区
建设用地规模约10000亩:在建。海岸线平直美观。整个海岸为沙质海岸,沙滩宽阔,平均宽度40-50米,坡度平缓,水碧沙白,是人们开展游艇旅游,帆船旅游,游艇商务旅游、帆船赛事、帆板赛事、水上运动和休闲度假消遣的项目。目前,已建中心广场和酒店、度假村等旅游服务设施。
2、西海岸度假旅游区
在建,位于海口市西海岸,这里沙滩漫长、海面宽阔,适宜海水浴、海上水上运动、帆板等滨海娱乐活动,现已相继建成假日海滩、游艇俱乐部、海航会馆、华夏海洋世界等多个滨海旅游项目,是海口市较为理想的旅游度假区。
3、海口湾度假旅游区
在建。海口湾背靠海口市,海口市的规划目标为建设成为一流的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理想居住地,城市的发展对海口湾具有较大的依赖性。目前,海口湾西起秀英港,东至万 绿园、世纪城的沿岸上建设了高档住宅区、风情酒吧和高尔夫球场等项目,根据规划要求,海口湾将是今后海口市的游艇活动中心。包括:海岛不夜城、游艇码头、滨海文化公园、休闲度假、特色饮食风情、商住综合区、南洋风格商业步行街区、休闲购物公园等8个主题区。其中,海岛不夜城主题区位于片区东北部,是整个新港片区的核心功能区,占地12公顷,主要包括一座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的综合商业娱乐广场。游艇码头主题区位于片区西侧,是整个新港片区主要功能区,占地10.4公顷,主要包括游艇俱乐部、游艇度假酒店以及游艇码头。
4、美丽沙度假旅游区
在建。位于海甸岛的西北沿岸的海岸线上,是海口市内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有阳光、海水、沙滩、地下热水等。落潮时,游人可以下海拾贝壳、抓蟹等。目前,海滨已经建设起白沙公园,周边建设有宾馆和度假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
5、东海岸度假旅游区
在建。位于海口市东部海岸,距离海口市约15km。东北部浅海有明代琼州大地震时陷落而成的海底村庄,东面是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南面是万亩洋田,北溪在该地区偏西部穿过入海,将风景区分为东西两段。沿海沙滩宽约50米左右,其他多为固定沙丘,地形较为平坦。旅游资源有阳光、海水、沙滩、树林、地下热水、田园风光、海底村庄等,风 景独特。特别是桂林洋湾内,沙滩宽阔,坡度平缓,水碧沙白,海水冬暖夏凉,是人们度假消遣的胜地。目前,海滨已建立起一个游乐中心,中心周边建设有宾馆、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此外,还有海水浴场和海上游乐等设施。
6、城市改造与游艇经济的结合“海甸〃金水岸应该成为游艇旅游风景线
根据海口市旧改计划,首期重点旧改项目是二位于海口市滨河地带的海甸溪南北岸旧城(项目名为“海甸〃金水岸”)和位于海口市金贸区核心地带的玉沙村(项目名为“玉沙村〃RBD"),两项目已列为海南省和海口市第十一五个五年规划的重点项目。目前属于基础设施、公共配套非常不完善,通达性差,居住环境恶劣,治安问题严重,破旧不堪的现状与周边环境及城市形象格格不入,严重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和城市品位的提高。为了加快推进“品质海口”的工程建设,将海甸溪南北两岸(一河两岸)旧城改造纳入专项规划,在规划空间营造公共游艇码头及两岸水系布局上高度形成统一,有效地解决两岸城市功能配套与协调问题,通过对资源的整合,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类似于广州珠江两岸、南京泰淮河、天津海河的滨水岸线,建设十里滨水长廊。这个项目应该与游艇旅游项目结合起来,这里是建造公共游艇码头的良好资源,假如建成将成为海口亮丽的风景线,是国内许多城市不能比拟的。
四、油轮经济总体发展布局
1、空间布局
根据海口市城市规划“四港分离”的原则和海口港总体规划,秀英港区未来将以发展国际、国内客运和支持系统码头为主,近期兼顾集装箱运输。
秀英港区规划方案完成后,可形成码头泊位19个,其中10万吨级大型国际邮轮客运泊位3个,5万吨级邮轮客运泊位3个,支持系统码头和短途客运泊位11个,海口海上游船泊位2个;总吞吐能力:国际旅游客运旅客100万人次/年,国内客运旅客600万人次/年。因此国际旅游客运是秀英港区主要功能之一,争取建成国际邮轮母港。
2、邮轮码头交通布局
构建以海口港二期21号邮轮泊位为中心的立体旅游交通体系,提供“安全、高效、环保、舒适、便捷”的邮轮旅游交通服务。与海口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对接,实现港区与机场、高速公路、市区主干道入口、火车站、市区主要旅游景区以及市中心城区之间快速的交通连接,形成高效的对外衔接与集散条件。
3、产业结构布局
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邮轮产业链的培育与建设,形成与海口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相适应的邮轮产业经济结构形态。
规划近期:以劳动密集型的邮轮下游产业为突破口,规划重点发展陆上旅游产品开发、陆上观光接待;开展邮轮教育培训;组建邮轮船队,开辟邮轮环岛游。规划中期:打造具有吸引力的邮轮旅游目的地,重点规划发展包括邮轮产品销售、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商贸、市区观光等在内的邮轮业务以及与港区发展配套的综合体开发项目;逐步开辟邮轮西沙游。
规划远期:组建国际邮轮船队,开展东北亚国际邮轮运营管理、邮轮维护修理,构建邮轮要素市场、区域邮轮组织和邮轮信息平台,运作邮轮附属商业项目开发和邮轮论坛、会展项目,推动邮轮经济往高附加值的上游高端产业升级。
4、邮轮码头建设
《海口港秀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海口市政府规划评审,海口市政府已同意港航控股为主导作为秀英港区土地开发的主体。目前海南港航控股公司正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新的形势的要求,对秀英港区进行港城一体化开发规划,拟建成集文化、旅游、度假、购物、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旅游休闲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包括邮轮母港区、海上妈祖公园及旅游娱乐服务区、五星级海景酒店、公共游艇码头及海上游船等项目。
1自然条件
1.1 地形地质条件
龙口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龙口峡谷段的出口处, 黄河由东向西流经坝区, 河谷呈U形, 河床宽360~400 m。河床大部分岩石裸露, 地形平坦, 河底高程858~861 m。两岸为岩石裸露的陡壁, 岸坡在85°以上, 高50~70 m, 两岸岸边高程在920~960 m之间。自坝下游500 m处河谷渐渐开阔, 总宽达千米以上。
工程区处于大地构造相对稳定地块, 地震基本烈度6度。地层分布稳定, 附近无较大断层及新构造断裂。
坝址区地层主要由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 (O2m) 、石炭系本溪组 (C2b) 、上统太原组 (C3t) 和第四系 (Q3+Q4) 地层构成, 构造变动微弱。地层总体呈平缓的单斜, 总体走向NW315°~350°, 倾向SW, 倾角2°~6°。底层马家沟组有少量小规模褶皱和断裂, 对工程影响不大。
坝基持力层O2mundefined岩层致密坚硬, 试验湿抗压强度在100 MPa以上, 层内存在6条泥化夹层及钙质充填夹层, 对坝基抗滑稳定起控制作用。两坝肩岩层自下部O2mundefined向上至坝顶依次为O2mundefined、O2mundefined、O2mundefined和O2mundefined, 其中O2mundefined、O2mundefined为薄层灰岩、白云岩。各层中均发育有几条泥化夹层。
1.2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2.1 深层抗滑稳定问题
坝基持力层O2mundefined至坝顶以上各岩层内软弱夹层发育, 这些夹层连续性好, 其中泥质类泥化夹层的抗剪强度低, 对坝基的深层抗滑稳定影响大。
1.2.2 承压水问题
坝基内存在O2mundefined层岩溶裂隙承压水和O2mundefined层岩溶承压水两个含水层。水库蓄水后O2mundefined层承压水水位将达到或接近库水位, 在坝基面上将形成较大的扬压力, 对大坝稳定会带来不利影响, O2mundefined层岩溶承压水层埋藏较深, 其承压水头不会直接作用于坝基。
2枢纽总体布置方案选择
龙口水库作为万家寨水库的反调节水库, 工程主要任务为发电, 并且对万家寨水电站发电流量进行反调节, 确保黄河龙口—天桥区间不断流, 兼有滞洪削峰等综合作用。其枢纽布置既要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 又要力求方便施工、加快进度, 尽早发挥效益。按照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和批复的重力坝型, 根据枢纽功能要求及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特点, 结合自然条件, 设计过程中对枢纽布置进行了多次优化。可研阶段枢纽大坝由21个坝段组成, 坝顶总长度420 m, 初步设计阶段本着满足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同时, 力求合理、紧凑的原则, 根据两岸岩石风化程度对枢纽进行了优化, 坝段数调整为19个, 坝顶总长度由420 m减少到408 m。按电站厂房、底孔、表孔坝段的不同位置比较了下列三方案。
方案1:左岸布置电站厂房, 右岸布置泄洪建筑物, 表孔位于河床中部, 底孔位于右岸岸边。
方案2:左岸布置电站厂房, 右岸布置泄洪建筑物, 底孔位于河床中部, 表孔位于右岸岸边。
方案3:右岸布置电站厂房, 左岸布置泄洪建筑物, 表孔位于河床中部, 底孔位于左岸岸边。
枢纽布置各方案比较如表1所示。
由表可见, 方案2与方案3相比较, 地形条件基本相当, 泄流条件相似;方案2的电站建筑物及开关站靠近左岸边, 交通便利, 出线方便。由于坝基岩层倾向左岸及下游。方案2的另一个明显优点是坝基 (包括电站厂房基础) 开挖深度和坝基软弱夹层埋藏深度相适应, 减少为挖除软弱夹层额外增加工程量, 经计算, 方案2与方案3相比可减少岩石开挖量6.1万 m3, 节省混凝土浇筑量5.3万 m3, 节约投资1 930万元。综合比较, 方案2优于方案3。
方案2和方案1的区别在于底孔和表孔的相对位置不同, 方案1将底孔布置于右岸, 表孔位于电站和底孔之间。经水工模型试验证实:方案1将会在底孔和电站进水口之间形成宽约60 m 的淤积带, 对电站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方案2更有利于电站进水口“门前清”及水库排沙, 且底孔泄洪主流略偏向河床中部, 对右岸防冲有利。两方案排凌、排污效果相同, 土建工程量也基本相同, 投资相同。
设计最终选定枢纽布置方案2:左岸布置电站厂房, 右岸布置泄洪建筑物, 其中底孔位于河床中部, 表孔位于右岸岸边。
3枢纽总体布置设计
枢纽坝轴线方位为NW5.448 4°, 基本为南北向。枢纽坝顶高程900 m, 坝顶全长408 m, 最大坝高51 m。大坝共19个坝段, 从左到右依次为非溢流坝段、主安装间坝段、电站坝段、小机组坝段、副安装间坝段、隔墩坝段、底孔坝段、表孔坝段、非溢流坝段, 具体布置见图1。
3.1 挡水建筑物布置设计
枢纽大坝坝型为混凝土实体重力坝, 按单个坝段验算坝体稳定和应力。设计拟定的基本三角形断面为:顶点高程900.0 m, 下游坝坡1∶0.7, 上游面高程880.0 m以上为铅直面, 高程860.0~880.0 m为1∶0.15斜坡, 坝顶宽18.5 m, 向上、下游分别挑出悬臂宽2.5 m和1.0 m。底孔坝段因设置弧形闸门和启闭机室, 坝体消弱较多, 其基本三角形断面顶点高程改为909.00 m, 下游坝坡改为1∶0.75, 折坡点高程改为889.0 m。左右岸岸坡坝段及隔墩坝段因稳定要求, 下游坝坡亦为1∶0.75。电站坝段及安装间坝段为典型河床式电站布置, 厂房与上游挡水坝连成一体。
由于枢纽坝基奥陶系马家沟组 (O2m) 地层中发育多条泥化夹层, 连续性好, 抗剪强度低, 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成为事关本工程安危的重大技术问题。设计对此采取了如下工程措施: (1) 对浅层夹层予以挖除; (2) 坝踵处深挖齿槽切断夹层; (3) 泄洪消能方式采用二级尾坎式底流消力池、以较长底板和尾坎深槽确保抗力体整体作用; (4) 对坝段间横缝下部一定高程范围实施接缝灌浆、使各坝段联合受力; (5) 坝基下设防渗帷幕和排水幕消减扬压力; (6) 对坝基和尾岩全面进行固结灌浆; (7) 对底孔和表孔坝段坝趾部位 (一级消力池首部) 设置预应力锚索等。通过上述综合工程措施, 各挡水建筑物坝体应力及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均满足规范要求, 保证了工程安全。
3.2 泄洪建筑物布置设计
3.2.1 运用要求
龙口水利枢纽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 1 000年一遇校核。入库洪水由万家寨—龙口区间同频率洪水叠加万家寨水利枢纽相应洪水的下泄流量组成。水库运用方式是蓄清排浑、汛期排沙。泄水建筑物除应满足泄洪要求外, 还应满足冲沙、排污等要求。
规划对泄水建筑物泄流能力的要求是: (1) 校核洪水位时, 下泄流量大于8 276 m3/s; (2) 设计洪水位时, 下泄流量大于7 561 m3/s; (3) 汛期排沙水位888.00 m时, 下泄流量大于5 000 m3/s。
龙口坝址距万家寨水利枢纽仅25.6 km, 黄河上游来冰被万家寨水库拦蓄, 龙口水库少量冰凌必要时由表孔排出。
3.2.2 泄洪建筑物布置
龙口坝址河床相对较宽, 具备布置坝体泄洪的条件。由于龙口工程冲沙流量大, 汛期要求泄洪兼排沙, 故泄水建筑物以底孔为主。考虑汛期泄洪有排污要求, 故设2个表孔。经反复比较后选用的布置方案为:泄水建筑物布置在河床的右半部, 表孔紧靠右岸边坡坝段, 底孔布置接近河床中部。
底孔是主要的泄洪、排沙建筑物, 布置在河床中部偏右岸的12#~16#坝段, 每个坝段宽20.0 m, 布置2个底孔, 5个坝段共布置10个底孔。考虑底孔的功能除泄洪外, 还承担水库的主要排沙任务, 要求底孔进口底高程尽量放低些, 同时还要满足与消力池底板的连接要求。由于电站引水流道底高程为866.00 m, 故底孔进口底高程定为863.00 m。根据枢纽排沙要求, 水库水位888.00 m时下泄流量应大于5 000 m3/s。
通过综合比选, 确定底孔控制断面孔口尺寸4.5 m×6.5 m (宽×高) , 最低冲沙水位885.00 m时泄流能力为4 673 m3/s, 排沙水位888.00 m时泄流能力为5 091 m3/s, 满足冲、排沙规模和运用要求。
表孔担负泄洪、排污任务, 必要时也可排冰, 2个表孔布置在右岸17#、18#坝段。每个坝段宽17.0 m, 表孔孔口净宽12.0 m, 最大单宽泄量为76.7 m3/ (s· m) 。表孔堰顶高程为888.00 m, 能够满足泄洪、排污要求。
为保持电站坝段“门前清”, 减少过机泥沙, 防止电站进水口在发电机组停机和检修期被泥沙淤堵, 在5#~8#电站坝段每个坝段各设2个排沙洞, 4个电站坝段共设8个排沙洞, 在10#副安装间坝段坝体内设1个排沙洞。
3.2.3 消能工布置
由于大坝下游尾水位低, 水位变幅相对较大, 不宜采用面流消能。又因龙口坝基存在多泥化软弱夹层, 必须依靠坝趾下游尾岩支撑才能维持大坝的稳定, 亦不适宜采用挑流消能。根据下游消能要求, 结合枢纽工程总布置, 底孔和表孔均选用底流方式消能, 设两级消力池。消能建筑物主要由一级消力池及尾坎、二级消力池、差动尾坎、海漫、消力池左、右边墙及消力池中隔墙等组成。底孔及表孔的一级消力池池底高程均为858.0 m, 坎顶高程为865.0 m;池长分别为75 m和80.33 m, 顺水流方向中间设有中隔墙。底孔及表孔的二级消力池共用, 池底高程为857.0 m, 池长64 m, 二级池出池宽度为150.0 m, 池末段设有差动式尾坎, 后接钢筋混凝土海漫。
水力计算及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在校核洪水、设计洪水和汛期排沙工况下, 底孔、表孔和排沙洞的总泄洪能力均能满足枢纽工程泄洪运用要求。当表孔、底孔联合运行或表孔关闭、底孔及排沙洞运行时, 水流平顺, 未出现不良流态;各典型断面流速分布均匀。在消能设计洪水 (P=2%) 和消能校核洪水 (P=1%) 工况下, 表、底孔, 一、二级消力池内均为完整水跃, 效能率达到60%以上, 出池水流流速分布均匀, 各项水力要素无异常。
3.3 发电建筑物布置
本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 且不甚高, 利用河床较宽的地形条件, 采用河床式电站当是首选方案。发电厂房建筑物布置于左岸3#~10#坝段范围内, 垂直水流方向长193.00 m。为满足对万家寨水电站反调节运行和下泄环境用水流量的要求, 电站厂房安装有4台单机容量为100 MW和1台单机容量为20 MW的水轮发电机组, 总装机容量420 MW, 年平均发电量13.02亿kW·h。
厂房的外形轮廓尺寸为187.00 m×81.10 m×67.50 m (长×宽×高) , 考虑到有大小两种机型需要安装与检修的情况以及有利于机电设备进厂卸车存放等条件, 本电站的安装场分设于主厂房左、右两侧, 主、副安装场的地面高程均与发电机层同高。自左至右依次为长40 m的主安装间坝段、长120 m的大机组坝段、长15 m的小机组坝段以及长18.00 m的副安装间坝段。发电机层地面高程872.90 m, 其下依次为电缆层、水轮机层、蜗壳层以及尾水管层。为减轻厂房屋顶荷载并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主厂房屋顶结构采用轻型网架结构。
3.4 其他建筑物布置
电站输出电压为220 kV, 5台主变压器布置在尾水平台上, 一机一变。GIS开关站室布置在河床左岸1#、2#坝段下游侧厂前区。开关站长度50.5 m, 宽度为13 m, 建筑高度11.50 m, 总建筑面积1 377.35 m2。
副厂房紧靠于主厂房左侧布置, 坐落于1#、2#坝段下游侧坝体上, 地面以上为4层框架, 长度23.00 m, 宽度为29.00 m, 建筑高度18.90 m, 建筑面积2 513 m2。
枢纽左岸下游进厂公路与河偏公路相连;左岸上坝公路由下游侧进厂公路引入;右岸上坝公路与薛榆公路相接。
4结语
龙口水利枢纽总体布置经详细方案论证、并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枢纽布置方案合理, 泄洪建筑物的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排沙效果良好, 下泄水流经两级消力池消能后水流平稳, 无严重的回流和冲刷现象。作为万家寨水电站的反调节水库, 为使上下两个水电站都能灵活运用, 电站装机采用四大一小的单机容量搭配较为合适。结合坝址条件, 河床式电站厂房系统布置于主河床的左岸, 建筑物布置紧凑、合理。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82-2
0 引言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渐出现了不同程度水资源危机。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作为水资源直接利用,还在水资源的循环过程及开发管理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些年来河北省旱情时有发生,农业生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难度相对较小,是河北省主要的农业灌溉水源,随着机电井等灌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地下水资源势必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和利用。如何进行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下水动态预测就是为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管理决策依据,为防治地下水过度开采及科学用水管理服务的。因此,进行地下水动态预测是必要的。
1 张家口地区近年来的地下水变化趋势分析
张家口地区的地下水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该地区的水位变化情况,还主要在于通过一些
地理知识的学习后发现在该地区的水位变化不是很大,基本上是符合当前我国地下水保护的基本要求。要通过一些具体数据的分析,从而形成一种科学化的利用方式,为指导张家口地区的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更应该着手从最基本的地下水位进行科学化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利用方式,避免发生错误。如图1,就是张家口地区近年来的地下水变化趋势图。
目前,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其具体的研究方法也不经相同,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化的发展目标,我们主要从具体的降水情况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从而为张家口市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提供了依据。然而,对于张家口市降水不是很充沛的现象来看,主要由于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更应该从加强自身防范工作开始,努力改变现状,为该地区的降水增补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从而有效地解决降水分布不均的状况。
2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
2.1 水资源短缺突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家口市降雨的枯水年份多于丰水年和平水年份,水资源减少趋势明显。据资料分析,1956—1984年,全市平均降雨425mm左右,至2003年,平均降雨量仅为400mm左右。据水文部门监测,桑干河、洋河径流量近50年来不断减少。20世纪50年代,桑干河年均径流11.68亿m3,90年代只有1.87亿m3,减少了84.0%。50年代洋河年均径流6.64亿m3,90年代只有2.21亿m3,减少了66.7%。进入21世纪以来,两河年均径流不足2亿m3。同时河水流量的减少也导致地下水补给量不足,加上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增加,张家口市的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2.2 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新增水源开发难度大
张家口市具有利用价值的永定河和内陆河两大水系目前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已相当高。一般水资源由于其技术、资金和生态环境的限制,不可能全部被利用。张家口市坝上地区主要以利用地下水为主,据调查,其地下水可开采量1.68亿m3,2006年实际利用量达1.87亿m3;2006年坝下永定河水系的实际用水量为8.66亿m3,其中地下水利用量5.41亿m3,接近可开采量5.61亿m3的水平,局部地区已出现超采。两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达90%以上,但对新增水源的开发因存在难度而未得到有效利用。
3 工农业生产对地下水变化的影响
工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发展为助推地方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如何才能够加快工农业生产发展也是最为关键的重点研究课题。
3.1 确定性模型的变化分析
工农业生产主要产生一些废弃物和实际的地表径流污染情况,要分析找到一些科学化的方法来化解自身的种种不好,这也是在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不能够实际进行解决的遗留问题。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单井或群井开采情况下的地下水运动数学模型求得解析,具有计算方便、精确的特点,可以得出区域中任一空间和时间的地下水动态,但是解析法的计算公式是对地下水含水层及其边界条件简化后推导出来的,适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
模拟地下水运动最典型的模型是R—R电网络模型、R—C电网络模型以及近年来发展的R—R混合模拟机与R—C混合模拟机。这类模拟机有专用型和通用型两种类型。专用型是针对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参数、边界条件等制作模型,根据开采条件即可进行地下水动态的预测,还可以制作不同的开采方案,通过模型的择优运算,确定某一区域的地下水管理及运用模式。而通用型模拟机实际上是一台物理型的解算装置,它与计算机的区别是直接通过模型的物理过程求解而不是进行具体的数值计算求解。
3.2 工农业生产要建立随机性解决模式
对于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来讲,一定要遵从一定的科学发展规划,不能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过程中出现,将一些不利于地下水资源保护建设的方案给予实施,这样会对视资源进行科学化的保护,不至于发生一些重大的污染状况。我们要结合当前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认真组织农业生产向科学化发展迈进,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从而形成一种有保护有解决污染的新方法,这才是作为工农业生产方向的可靠性实施方案。然而,对于加快工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也要时刻将一些有利于地下水资源充分利用的方法给予合理的运用,从而为加快张家口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退耕还林与城市的关系分析
当前的张家口在退耕还林建设过程中还处于一种比较劣势的发展面貌,要想解决好该种
问题,我们必须从加快张家口退耕还林建设的实施方案建设开始,逐步形成一种既符合当地发展需要的水土环境保护形态,更要形成一种科学化的发展势头,将不断地完善各种禁牧等制度建设,从而在加快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形成一种既符合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又符合张家口经济建设的方案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形成退耕还林、禁牧等水土保持工作对地下水位回升的帮助相互协调发展的模式。
5 未来张家口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丰沛与减少趋势
张家口经济的发展同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科学化的发展模式,要想
推动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就得紧紧抓好当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的保护工作,从而为推动张家口水资源的科学化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地下水资源的丰沛程度会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匹配,我们要做好的是充分利用该地的地下水资源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种科学化的减少污染,节约型利用水资源,才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使得水资源不会发生短缺的现象,这是未来张家口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丰沛与减少趋势的科学化分析。
6 结束语
张家口市城市地下水动态分析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这篇文章结合实际,主要从地下水动态监测以及数学模型的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将成为指导张家口市城市地下水建设的重要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莫家荣.全州县弄岩水库岩溶地质条件及渗漏处理探讨[J].广西水利水电,1980(01).
[2] 郑谅臣,王永正.黄河中游岩溶地下水初步探讨[J].人民黄河,1980(04).
第九条 在城市道路红线控制范围内,除按规划要求批准架设、敷设、修建的各类市政工程管线、立交桥、人行过街天桥、公共交通候车廊、电话亭、交通指挥设施及标志、消防设施及标志等设施外,不得设置其它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
第十条 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必须根据规划要求后退道路控制红线。建设单位的专用管线必须布置在其用地红线范围内。
第十一条 在城市主要道路上,不得进行横向开掘管线敷设。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开掘的,必须经市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市政工程管线建设,应符合市政工程管线规划。
各类市政工程管线应当在城市道路控制红线范围内平等道路中敷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当建设综合性的管线隧道。
各类市政工程管线应当地下敷设。
第十三条 城市主干道机动车道下,不得敷设市政工程管线。特殊情况需要敷设的,必须经市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 管线方位按下列规定安排:
(一)在道路中心线以东、以南安排污水管、给水管、电力排管、电力缆线;
(二)在道路中心线以西、以北安排雨水管、燃气管、电讯导管、电讯缆线;
(三)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在40米以上的,应当采取双管(线)布置方式。
第十五条 管线的平面布置应当符合附表一所列规定。
第十六条 管线在交叉时垂直净距一般不得小于附表二所列规定。
在新建道路的车行道内,地下管线的管顶复土层厚度应当符合规范要求。
第十七条 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道路狭窄、现状管线繁多的地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安全适用的前提下,确定管线的位置和管线交叉的相对位置。
第十八条 管线交叉发生矛盾时,根据下列原则解决:
(一)临时性管线让永久性管线;
(二)次要管线让主干管线;
(三)易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四)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
(五)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
(六)小口径管线让大口径管线;
(七)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
第十九条 现状管线与规划位置不符的,应当根据城市开发建设的需要逐步按规划改建。
凡未按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许可证的要求敷设的管线或已经批准的临时管线,城市开发建设需要时,必须按规划无条件迁移。
第二十条 110千伏以上(含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必须严格按照城市专项工程规划布置,进入城市市区,应当敷设地下电缆。
新建的10千伏电力线路必须敷设地下电缆。
第二十一条 在城市道路控制红线范围内分期或者同期敷设10根以上的电力电缆的,应当建设电力隧道或者地沟。
在同一路段上同系统或者相同电压的线路,必须组合同沟敷设或者同杆架设;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的线路应当尽可能合沟敷设或者合杆架设。
第二十二条 穿越河道的管线的埋设深度或者架空高度,必须不影响船舶航行、河道整治,并符合管线安全的要求,具体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有关航道管理部门商定。
管线在城市桥梁上通过,必须保证桥梁安全、方便维修,不影响市容。新建桥梁必须根据规划要求设计预留管线位置。
第二十三条 城市道路交叉口机动车道位置不得设置管线检查井。
第三章 城市市政建设的审批管理
第二十四条 凡属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市政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均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办理施工审批手续。
因建设工程施工确需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向市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影响交通安全的,市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市政建设工程竣工后,需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验收。
建设单位提出建设申请应当提供建设工程全套设计图纸1份,设计图纸内容必须符合专业设计有关规定、规范,达到相应深度要求。管线平面设计图必须在现状管线平面图上绘制。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在办理完有关施工手续后,必须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施工放线。管线工程在敷设完、掩埋前必须请规划部门验线;道路及其他附属工程应在基础完成后验线。
第二十六条 市政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1份竣工图,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规划验收。
第二十七条 成片开发的地区和旧城区综合改造工程项目,在有已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情况下,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据规划一次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下列市政建设可以不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一)成片开发地区修建的车道宽度在5米以下的道路,或者非规划路上的新建、改建长度100米以内的各种管线;
(二)在施工现场内不影响其他工程建设的临时管线。
第二十九条 未取得《海口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不按《海口市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进行施工的,或者未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放线验线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违法建设论处。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予以核实。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小编特整理出关于2016年海口市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海口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最终还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中共海口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海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海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海口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中共海口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海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海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海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1、‚十二五‛时期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各项事业蓬勃 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的五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适应经 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推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成功抗击‚威马逊‛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 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10多亿元、年均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旅游总收入、城 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保持在全省八成以上,医药制 造、金融、会展、免税购物、影视文化、互联网 产业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马村港二期、美兰机场航站楼扩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龙昆南延长线、江东大道、新东大桥等一批城市路网桥梁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和提升。‚多规合一‛试点、行政管理体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社区网格化管理、城乡统 筹示范镇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活力逐渐释放。生态文明建设富有成效,森林覆盖率保持38%,绿化覆盖率达42.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空气质量在国家环保部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中稳居首位。民生事业不断改进,城乡就业稳步增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法治海口建设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逐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特别是,举全市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市级领导挂点,机关单位包点,省市联动、军地互动、宣传推动、典型带动、全员发动,城乡面 貌焕然一新,干部精气神极大提振,文明向善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开创了‚双创‛新模式,受到了省委的高度肯定和广大市民游客的拥护支持以及媒体的点赞。
2、‚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海口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没有变,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从国内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确立,为做好我市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总遵循;经济发展进入了以速度变化、结构 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省内和海口自身看,面临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互联网+‛、南海资源开发、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海洋强国和海南国际旅游岛 建设,以及‚多规合一‛试点、‚海澄文‛一体化等诸多战略机遇;海口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后发优势,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发展基 础得到夯实,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更为重要的是,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明显净化,全市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干、人 心思进、蓄势待发,海口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三五‛时期,海口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地缘政治角力加剧、地区热点难点问 题突出,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产能过剩、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等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传统动力日趋弱化,新动 力加快孕育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消退的影响,在较长时期里仍将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从自身看,海口发展不快、发展不足、发展不优,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的 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面临着提升经济整体实力与增长动力不足、增强发展质量效益与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城市治理管理相对滞后、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矛盾;存在着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核心竞争力弱、支柱性不强,人才资源紧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城市文明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和难度加大,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体制机制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基层组织建设和干 部队伍的素质能力还需加强等一系列问题。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海口总体上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机遇期、发展上升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顺应 和引领发展新常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重点在增强动力、提质增效、放大优势、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3、‚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 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 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优势,以 生态领规划、以项目保增长、以棚改促建设、以‚双创‛抓管理、以真心惠民生、以铁腕转作风,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大南海开发区域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当好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排头兵。
为此,必须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必须牢牢把握海口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 长从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转变,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陆海统筹、军民融 合,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活力。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必须充分认识到一流的生态环境是海口的最大优势和本钱,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强化环境重点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人民主体、成果共享。必须持续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让海口人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依法治市、良政善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法治海口建设,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根基。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和反腐倡廉,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4、‚十三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紧盯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切实扛起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巩固和提升海口在全省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卫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占全省 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制造业发展壮大,农业现代化取得突出进展。户籍人口城镇 化率加快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进一步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提前全面实现脱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力争达到全国中上水平。物价水平保 持在合理区间,加大和改进公共服务供给,就业、教育、文化、医疗、交通、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 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思想道德素 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升。城市功能和城乡基础设施极大完善,新型城镇化迈出新步伐,城市风貌、城市管理实现大变样,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 生城市,力争成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一流水平。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环境容量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空气、江海、湿地等优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质量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花园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魅力彰显。
——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取得新进展。若干领域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全面释放,发展动力显著增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依法治市深入开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平等化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主导产业和关键 环节,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靠事业、感情、待遇引智聚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建立紧缺 专门人才动态目录制度,搭建科技人才信息共享平台,着力发现、培养和集聚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完善海外高层次引才、柔性引才 政策,大力引进海外人才,用活‚候鸟人才‛,注重本土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大健康产业、旅游业、信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新型工 业、热带农业、海洋产业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依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社科力量,加强海口新型智库建设。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活环境,着力打造从在校大学生到高端人才的创新人才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和创新创业利益回报机制,充分释放人 才活力。
加强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加强生物制药、生态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低碳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建设 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推进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体制创新,大力实施热带作物种子种苗工程、热带农产 品深加工科研工程,加强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整合林业、园林、绿化科研资源,加强热带园林、花卉、苗木的培育引进和推广应用研究,建设热带珍贵乡土树种和热带花卉培育种植示范基地,为花园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遴选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创新实力、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在 国内外同行业有一定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加快优秀科技型企业家培养步伐,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化产学 研合作。引导企业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开展产品形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组织模式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建立财政对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综合运用科技信贷、股权投资、补助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大科技创新 资金投入。建立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在全市推 行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共享的运行服务模式。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科技成果入股创办企业,鼓励 以挂牌、拍卖等方式交易科技成果,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一流科研机构在海口设立研究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完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等科技服务机构。
6、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坚持改革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鼓励基层结合实际进行差别化探索,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扎实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落实全省‚多规合一‛总体规划,统一规划海口空间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增长边界,强化生态环境 指标约束,统筹协调各类规划指标,形成引领全市建设发展的‚一张蓝图‛,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完善带状组团式 城市空间布局,构建‚一城两带五廊‛(一城,即海口主城区;两带,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功能带、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功能带;五廊,即海榆西线、海榆中线、东线 高速、海榆东线、海文高速发展廊道)的市域空间布局。着眼未来、超前谋划以‚一江两岸‛(一江,即南渡江;两岸,即东海岸、西海岸)为骨架,将南渡江沿江 地区的开发利用纳入主城区建设重点,推动形成T型空间布局形态。建立与‚多规合一‛相适应的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和监督机制,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紧扣 ‚多规合一‛改革,完善相关地方立法,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衔接,深入推进‚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探索,畅通国土、环保、工商、食药监 等多部门联合执法通道,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移,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争做全省‚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示范和‚ ‘多规合一’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示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行政审批制 度改革,构建审批责权一体、市区镇村四级协同、实体与虚拟大厅并举、多元监督和立体考评并重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探索通过业主承诺制、规划代立项、区域评 估评审替代单个项目评估评审等措施,实现产业园区极简审批。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通过‚互联网+政务‛,以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换取更具活 力的市场和 更强劲持久的发展动能。进一步下放权项、下沉资源,激发基层活力,做实做强区级和镇(街)级。在演丰、云龙等镇开展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环 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维修等城市养护作业领域市场化改革,全面提升市容环境维护水平。
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科学划分市与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积极推进税 收征管体制改革,搭建综合治税平台,争取消费税改革试点。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整合统筹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扶贫开发、棚户区改造、重点产业、园区和 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深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制度改革。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会计集中核算等制度,硬 化预算约束。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防范系统性财政支出风险。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以 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民生、社会事业、公共产品和服务等领域,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稳定经济 增长、保护资源环境、加快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加快推进三江农场改革,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完成琼山区国 有企业改制任务。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 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 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和水平。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 地制度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转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快农村金融、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拓宽社会资本投入渠道。完善农业保障制度,建立农业农村投入 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推进供销社改革。
7、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牢固树立‚大发展、大开放、大合作、大生态‛理念,充分发挥海口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省会经济圈,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分工协作、互利共赢。
坚持基础设施一体化,以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联通开篇布局,积极推进绕城高速二期、铺前大桥、琼北滨海旅游公路、‚海澄文‛城际轨道、海口快速路 网等区域一体化交通工程建设,协同推进区域水网、电网、气网、光网等建设,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紧密、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坚持产业发展协同化,放大海口国家高新区、海口综合保税区、美兰国际机场及临空产业园区的‚三区叠加‛优势,推动区域内各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细化产业链分工,密切产业转移与承接,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实现区域经济深度融合、集聚集群发展。建立合作机制,建设‚飞地产业园‛,发展‚飞地经 济‛。力争到2020年,海口、澄迈、文昌三市县以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50%以上的目标。
坚持生态保护整体化,结合‚多规合一‛生态红线的划定,加强在水资源保护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生态保护协作机制,特别是水污染、大 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布局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共同构筑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防护体系,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生态示范区。
坚持公共服务同城化,注重区域社会建设的有效衔接,密切就业、养老保险、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联手解决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努力让区域内百姓更好地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
坚持以前卫包容、开放共享的姿态,建立与一体化相适应的跨行政区管理机制,打破人为壁垒,深入推进政策制度标准的软件联通,促进区域一体化红利共享。
依托‚海澄文‛一体化,统筹融合海口江东组团、长流组团、海口综合保税区、美兰空港保税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以及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文昌木兰湾新区(包括三沙市战略腹地)等琼北核心区域和板块资源,积极筹建海口国家级新区。
8、培育挖掘发展新动力。适度扩大需求,激发内需潜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着力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切实解决创业者面临的资金需求、政策扶持、技术支 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出台‚负面清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把发展实体经济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作为制定 和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鼓励‚草根‛创业创新,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融合发展,打造众创空间、众创社区 等创新创业平台。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园区,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建立由政府部门、中介机构、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等联合参与的促进企业上市挂牌服务合作机 制,完善激励政策,支持和鼓励更多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把投资重点放在补短板、上水平、增后劲上,围绕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产业项目,实施‚三个 千亿元‛投资牵引计划。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防控债务风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功能,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充分利用各类金融资本支持,设立城乡统筹发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生产性项目。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重大项目 推进机制。
大力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千方百计扩大岛内外消费。实施城市营销工程,扩大海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开展岛外促销活动,培育扩大岛外 市场,增加休闲旅游、婚庆度假、健康医疗、养生养老、商务会展、免税购物、地方特产、房地产以及户外有氧运动等消费产品的有效供给。依托和完善服务全省的 教育、医疗、文体、科技等功能,创造和挖掘消费热点,吸引更多岛内消费,巩固和提升全省消费中心地位。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消费 环境,鼓励大众消费,推进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融合,实现线上线下消费良性互动。
9、构建产业新体系。顺应国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紧紧围绕全省十二大重点产业,积极对接六类省级重 点产业园区规划,建立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高位推动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做大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 级,基本 构建高端引领、协调融合、绿色低碳、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制造业跨越发展。按照生态环保、产城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方向,加快推进美安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打造成为全省高新技 术产业集聚区。加快海口美安新药谷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药企落户,增强南药、黎药、海洋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推动形成科研、生产、销售一体的完整生态 链;推动南海医药公共研发平台、海南医学院安评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对医药骨干企业的科研和人才扶持力度,支持医药产品市场推广,保持医药产业在全省的领 先优势。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低碳制造业,大力发展超滤膜净化设备等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支持机电制造、食品饮料加工业发展,积 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临近空间开发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促进‚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以全域旅游为导向,推进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机融合,将海口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 设。打造旅游吸引物,提升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观澜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景点水平,加快建设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实现5A级景 区‚零的突破‛。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城市旅游化改造,将城市公共设施与旅游功能融合,打造旅游休憩空间;将城市生长历史、城市街巷肌理、居民生活方式 等要素与景区发展统筹考虑,让海口处处都充满旅游元素。促进文化体育产业与旅游的高度融合,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保护和修缮骑楼、府城历史文化街 区,深入挖掘冼夫人、苏东坡、丘濬、海瑞等历史名人资源,增添旅游的文化内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依托冯小刚电影公社、长影‚环球100‛、海南电影 公社等项目,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国家足球训练基地,提升帆船帆板、举重等训练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发展户外有氧运动,延伸产业链,把 体育产业打造成海口经济的新亮点。做强商务会展旅游,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水上旅游等。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增强区域性旅游集散功能,加速旅游要素标准化、国际化。
加快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以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为导向,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科技体系、流通体系。以国家级热带农业 示范区、热带农业休闲旅游体验区、农垦改革试验区和热带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目标,建成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 园。突出都市农业特色,高标准建成一批花卉、蔬 菜、热带水果、南药、畜禽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依托全省农产品资源,培育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农产品、水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打造全省农副产品深 加工和集散中心。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餐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新业态;建设农业大数据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进 农村,支持农产品线上交易;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提升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和田洋整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切实提高农业抵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点、创意农业点和 农耕文化体验区。
培育壮大医疗健康产业。利用好无疫区、长寿岛的品牌优势和全国外资独资办医院试点地区及国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地区的政策,规划建设 一批健康产业重点项目,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依托温泉、滨海、湿地、医疗等健康养生资源,大力发展休闲疗养、自然养生、医学美容、运动健身等健康养生 产业;复制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试验区特殊政策,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特色治疗、医学研发,推进医养结合,打响海口医疗健康、养生养老品牌。
推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抢抓新一轮互联网技术发展机遇,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智慧城市‛,催生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发展分享经济。建设服务于全省的云计算及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快电子政务云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游戏动漫、服务外包、数字内容等互联网 产业,建设互联网创业街区、创业基地,推进互联网小镇建设,吸引互联网总部基地落户,打造区域性互联网产业高地。发展物联网技术和推广应用。发展信息安全 产业。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向各个产业深度渗透,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完善和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加大对金融业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保险、基金、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海洋金融和跨境 金融加快发展。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支持设立法人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推动海口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在‚新三板‛挂牌或境内外上 市。发展以资本 运作、财富管理和企业服务为主的金融总部经济,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规划建设金融总部集聚区。
巩固提高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地位。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和城市综合体,统筹布局建材、木材、家具、再生资源等专业市场,完善商业网 点,构建多业态多功能的综合商贸体系,巩固和提升全省商贸中心地位;利用离岛免税、离境退税政策,发挥保税政策功能,大力发展免税购物、国际购物、国际商 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购物中心。抢抓我市被列为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的契机,依托港口、机场、火车站,加快建设美兰航空物流园区、马村综合保税物流园区、美安综合物流园区等大型物流园区,配套完善分拨中心以及公用型货运枢纽和配送节点;培育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供应链管理企业 和5A级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中心城市。
三、坚持协调发展,强化统筹兼顾,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10、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并重。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病‛治理、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提升,全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切实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以‚双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实施‚门前三包‛责任制,持续开展违法建筑、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等专 项整治,全面完成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打造一批示范单位、示范街区。实施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提升工程,注重景观风貌提升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将进出岛 门户、城市主干道、重点区域打造成为城市景观精品,彰显国际旅游岛门户和热带滨海城市的风貌和形象。提升城市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加快城市 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创建工作动态管理,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构建长效常态创建机制。
同步推进旧城改造与新片区建设。坚持以棚改促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棚改项目,运用好国家棚改新政策,实行货币安置,统筹推进旅游公厕、垃圾中转站、居委会服务场所、社区文体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棚改项目打造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统筹老旧小区和城市危房改造。推动旧城 区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历史文化、疏解传统功能、加快业态转型,有序纾解人口、资源和交通压力。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 务。加快推进西海岸片区的扩容提质,突出板块的主体功能,促进人流、物流的聚集,实现新区繁荣,打造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区。严格保护和充分利用南渡江、东海 岸的自然生态本底,促进原生态热带滨海风光与现代田园城市交融,有序推进江东片区开发。
构建配套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按照统筹布局、互联互通、环境友好、适度超前原则,统筹推进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 设 ‚两横五纵‛(两横,即海秀路、椰海大道;五纵,即粤海大道、长彤路、丘海大道、龙昆路、东寨港大道)快速路、结构性主干道、滨海滨江旅游道路。合理开发 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抓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地下管网改造,统筹人防工程、地下公共服务、仓储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实现光 纤网络、公共区域WIFI和4G网络信号的全覆盖。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构建安全、稳定、绿色、智能的电力网络。拓宽供气气源,逐步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 源消费中的比重。完善供水管网,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强化城乡供水保障。
11、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 推进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构建‚主城区—特色产业小镇—建制镇—美丽乡村‛四级城镇空间结构,加大城镇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施镇墟改造提升工程。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加大产业孵化力度,导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手工艺、民宿等业态,打造体育小 镇、文化小镇、休闲小镇、养生小镇以及工业带动型、现代农业主导型等一批特色小镇,促进镇域经济加快发展。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模式,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 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城市建设发展可持续性。抓好演丰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村庄规划,严禁乱拆乱建、毁林填塘,延续村庄水、田、林、路等自然格局,引导乡村就地美化提升,做到记住乡愁、留住乡情、品味乡韵。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硬化道路。强化农房报建和民居风貌管控引导,加 强古镇、古村落以及火山岩民居等传统特色民居 的保护,传承乡村历史记忆、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强化经营村庄理念,统筹考虑和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持续推进文明生态 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互促、美丽乡村与农民富裕并进的良好局面。
12、坚持陆海统筹发展。贯彻落实海洋强省战略,做好以港兴市、港城共荣文章。加快秀英港搬迁,推进马村 港、新海港建设,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坚持港产城联动,培育壮大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临港保税,充分发挥口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港区腹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促进陆海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打造海口新的经济增长极。
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推进科技兴海、产业兴海,深入开展海洋渔业、海洋医药、海洋装备等技术攻关,积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规划建设邮轮港、游艇码头,积极推进南海明珠、如意岛等填海项目。
着力打造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保障基地。主动服务国家经略南海战略,大力发展海洋工程配套产业、南海资源开发企业总部经济,探索建设区域海洋观测、预警、减灾等海上公共服务系统,强化南海资源开发、应急救援服务保障功能。
13、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 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教育人民,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 美德,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全民阅 读。深入挖掘和宣传美德模范,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营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环境,努力形成英雄辈出、正气张扬、守望相助、善举遍城的生动局面,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提升海口文化高度,增强海口文化自信。挖掘、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和展演工作,加大琼剧等本土文化瑰宝的扶 持力度,打响海口文化品牌。精心组织优秀文 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多出精品佳作,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强化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大对承担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引导、历史文化传承责任的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 转企改制,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五源河文体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科技馆、市(区)图书馆、区级文化馆、街道综 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14、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搭建军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深入开展‚双 拥共建‛活动。在国土规划、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安排,尤其是城市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时,要把国防需求同步纳入、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充分发 挥政府应急管理的主导作用、国动委的桥梁作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的突击作用,加强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加大装备经费保障,切实增强军地联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 事件的能力。
四、坚持绿色发展,精心呵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5、落实生态空间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 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 区、地质公园、海岸带自然岸段生态缓冲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格局安全。在主城区范围构建‚一网两带两廊‛(一网,即城市建成区人居景观绿化网;两带,即海岸线绿化景观带、城郊森林公园绿化景观带;两廊,即五源河—石山生态廊道、南渡江水系生态廊道)的生态空间布局,推动形成‚城外田园空间+城市 海绵系统+滨海滨江自然岸段‛的市域生态分区,实现从 ‚分片保护‛向‚系统相连‛的生态体系的提升。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湿地公园,守护好城市发展命脉。加强生 态文明制度建设,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对重大生态责任事故一票否决。
16、实施以河道治理为重点的治污工程。重视水系规划建设,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河沟综合治理,完成排水管网雨 污分流改造,切实提高水环境质量,2017年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2018年美舍河等18条城区内河(湖沟)达到V类及以上水质。实施南渡江入海口景观提 升工程,挖掘海口浦历史遗存,规划建设好亲水岸线和水上项目,将海甸溪两岸打造成为江海交融、彰显海口历史的亲水休闲区。加快推进南渡江引水工程,开展蓝 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近岸海域水污染治理,实施建筑工地、道路运输精细化管理,加强大气、水、土壤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完善实时 在线环境监测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严格环保执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目标内。
17、建设花园城市。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彩化力度,把海口建设成为绿树成荫、鲜花 常开、四季飘香的现代化热带滨海花园城市。深入实施‚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工程、‚增荫添彩‛工程、园林精品工程以及立体绿化工程,统筹推进城市 公园、街边游园、街心绿地、乡村公园、花园单位、花园小区等建设,增加城市总体绿量,提高城市‚绿视率‛和‚花视率‛,增强城市绿化美化的立体感。增加城 市公共绿地面积,优化绿地布局,成规模和连片种植省树省花。以交通主干道、主要河道和海岸线为重点,坚持乔、灌、花、草相结合,实施绿化、园林改造升级,努力建成生态效益好、景观效果佳、生物抗性强的道路河道海岸绿化体系,更好地展示出绿的生机与水的灵动。大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管养水平。
18、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实施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鼓励企业采用先进 环保技术,严禁上马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科学布局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公交车 和出租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积极发展低碳交通,倡导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公交线路,大幅提高公交分担率。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路径,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打造低碳产业园区;开展低碳社区试点示范,推广分布式太阳能,鼓励绿色建筑、绿色小区建设,推进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积极推行农村‚一池三改‛,加快 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推广应用,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衔接。
19、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将水、建设用地纳入总量和强度双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 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建立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激励机制,在重点开发区域适度放宽容积率约束,扩大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 水平,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健全能准确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以及竞价交易机制,促进资源高效配 置。倡导绿色、低碳、合理消费,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支持环保的 社会风尚。
五、坚持开放发展,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
20、拓宽开放视野。抢抓海口被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口城市机遇,跳出海口看海口,站在国家 层面谋划扩大开放的新举措,积极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主动参与环南海经济合作圈建设,大力拓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 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狠促发展,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21、全面提升交通内外联通水平。进一步畅通对外通道,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围绕增强海口港国际中转服务 功能,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国家和地区港口的对接,争取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资格。积极参与全省港口港航港务和岸线资源整合,加快推进港口功能转型和管 理升级;继续深化海口港与湛江港、北部湾港的合作,带动环北部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努力将海口港打造成为区域性综合枢纽。推进美兰机场货物转运中 心建设,拓展国际航班特别是东南亚航班,提高国际国内航空运输中转联动能力,努力把海口空港打造成为连接内陆与东南亚及洲际的国际航空转运枢纽。积极推进 海口—湛江的高速铁路融入国家高铁网,规划建设疏港大道。规划建设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建成‚零换乘‛的交通枢纽,实现港口、高速 公路、铁路、机场的无缝对接,构建连接岛内外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22、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积极融入全国港口通关一体化,改善通关、贸易便利条件。强化海口综合保税区 集进出口贸易、保税仓储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经济平台功能,推进海口综合保税区与海口国家高新区的政策叠加、产业对接、联动联进。推动 美兰临空经济区建设,打造航线网络密集、航空产业完善、金融创新开放的新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园区复制和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领域 改革事项及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制度创新等政策,建立与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将医疗、教育、文化、金融、信息等服务业作 为市场开放的重点,全方位对社会资本开放,在国家政策许可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对外资开放。用好用足航权开放、落地免签、邮轮游艇等国际旅游岛优惠政策。
23、扩大国际国内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支持本土企业 ‚走出去‛,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等领域加强合作,建设产业园区或设立研发中心。密切海口与东盟各国在旅游、港口物 流、产业转移和现代高效农业等领域的往来。积极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造条件吸引加工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研发中心、地区总部、贸易中心、结算 中心落户海口,打造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总部基地。搭建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平台,推进世界华人华侨交流中心项目建设,打造国家侨务交流示范区;探索与‚海上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等;筹划建设南海佛学院研究生院,打造佛教文化交流基地;深化与港澳台的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六、坚持共享发展,把发展成果更好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着力打造全市人民的幸福家园
24、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期望,进 一步优化政策设计,促进城乡居民基本权利的平等化,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就业、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公共交通、物价等问题,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并向农村倾 斜。全力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完善中小学校、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商业网点、文化站、公交站点等配套设施,确保居民在步行一刻钟之内即可 享受到快捷的生活服务。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享有更 好的 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5、实施脱贫攻坚战。按照‚两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要求,深入摸底排查、建档立卡,实行逐户销 号,做到脱贫到人。强化政府投入责任,整合各类扶贫资源,编制扶贫项目计划,因人因地施策,通过发展生产、转移就业、科技教育等多种办法,提升自我‚造 血‛功能,坚持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切实提高扶贫实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行社会保障与扶贫 开发衔接,对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力争2017年底前,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 口全部实现脱贫。
26、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用地。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鼓励普 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学位供给,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大力 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普通高中免 费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特殊教育,每个区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提高服务高校工作水平,加强桂林洋高校区建设;吸引国内 外知名院校进驻,筹划建设国际旅游、足球、酒店管理等特色院校;办好若干所示范性国际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强化全省高端人才教育中心地位。支持和规范 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大城乡学校之间校长、教师的交流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困 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困难学生帮扶全覆盖。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27、加强公共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推进‚健康海口‛建设,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城乡卫生 资源配置,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医疗服务‚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 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和规范社会资本办医,实行分级诊疗,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改革完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 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加强农村医疗队 伍建设,鼓励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做好优生 优育工作,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8、促进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注重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建设管理中增加就业 容量。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措施,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业服务平台。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 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千 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落实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立劳动者工资收入科学定价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 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
29、构建更加完善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公共财政‚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作用,积极落实省级 统筹的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康复政策,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健全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措施,全面实 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个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完善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 的住房供应体系。落实征地留用地政策,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社会救济体系,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发挥好司法救助功能,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改善慈善生态环境,着力在慈善组织、慈善文化、社会捐赠上下 功夫,打造海口慈善品牌;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残疾人关爱帮扶服务体系,着力建设爱心城市、温暖城市。
30、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组建‚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批公益性农贸 市场;加速蔬菜生产基地规模扩容,配套产地冷藏设施;大力扶持培育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种植家庭农场,组织和引导本土农民参与发展蔬菜生产;畅通 农产品流 通体系,建设先进的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推广直供直销模式;积极推动蔬菜产业政策性保险,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菜篮子‛电子交易信息平台,努力实现保质、保供、稳价,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 ‚便宜菜‛。
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31、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 作用,不断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进一步形成党委领导下的人大、政府、政协各司其职、团结奋进的工作格局。提高决策科学 化水平,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举措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把从严治党要求 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和日常监督管理中,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健全 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始终保持干部队伍活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抓早抓小,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贯彻执行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纪监督问责。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驰而 不息纠正‚四风‛,持续发扬‚5+
2、白加黑‛‚钉钉子‛‚马上就办‛‚拍拍看‛精神,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 延势头。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 态。
32、动员全市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充分发扬民主,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能力。实行广泛 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注重通过政党协商、集体协商、对话协商等方式协调各方利益,凝聚共识。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新社会阶层的合作共 事,建立健全知情和反馈机制,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充分发挥外事侨务资源优势,打好‚侨牌‛,鼓励引导侨资侨智 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充分发 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3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坚持依法治市、依规管党治党,自觉做到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运用法 治方式处理问题,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市城乡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基本公共服务等重 点领域,统筹推进立法工作,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提高立法质量。落实司法体制改革,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把政府活动全部纳入法治轨道,促进政府各项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大力开展法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知法、守法。提高市民 规则意识和法律素质,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和法治氛围。
34、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制机制。拓宽和 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利益协调、合法权益保护机制。深化‚平安海口‛建设,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 机制;提升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建设水平,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格建设和联网应用,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依法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暴恐活动和各种违法犯罪 活动;加强禁毒工作,创新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围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目标,完善食 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监督;做好气象监测预警工作,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推广‚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模式,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 建设;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企业、个人、社会组织征信系统;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体系,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35、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按照省委六届九次全 会的部署要求,高质量编制好海口‚十三五‛规划纲要,建立完善反映五大发展理念的指标体系。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十三五‛经济社会 发展,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自觉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提高规划的约束力、执行力,完善 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社会监督,确保 ‚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http://news.dichan.sina.com.cn新浪房产2010/4/30 0:00:00
提要:西海岸新区的公共中心、文教与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及绿色宜居社区的综合发展地区。十片:主要指由城市级主干路和中央生态主轴划分出来的十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地块;
西海岸新区南片区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片区位于西海岸新区的东南部,具体规划范围为:北起长流三号路,南至南海大道以南约780米处,东起长滨路(包括长滨路东侧省体育中心项目用地),西至粤海大道-东环铁路一线。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6.83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西海岸新区的公共中心、文教与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及绿色宜居社区的综合发展地区。
规划结构
本片区的空间结构为“纵横两轴,一主两副,十片八点”。
两轴:纵向中央生态主轴和横向长秀大道发展轴;
一主:是横轴和纵轴交叉处的主中心;
两副:长秀大道商务办公中心、南部文体公共中心;
十片:主要指由城市级主干路和中央生态主轴划分出来的十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地块;
八点:八个功能片区中心。
海口因地处南渡江出海之口, 故名海口。海口市年平均降雨1664mm, 平均日降雨量在0.1mm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市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 南渡江的年径流量60.99亿m3。海口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地带和火山口地带, 地下水资源丰富。经调查研究发现, 海口市有地下水资源总量13.52亿立方米, 市区范围潜水和承压水分布广泛。潜水含水层以南渡江三角洲潜水和玄武岩空隙裂隙潜水为主, 单位涌水量分别可达14.6L/s、30L/s。地下承压水主要位于雷琼盆地, 含水总厚度达200-350m。此外, 海口还有地下热矿泉水, 主要分布于琼北自流水盆地东北部新生代岩层中, 分布面积约200km2。
2. 城市化对海口市水量变化的影响
城市化突出的表现就是人口密度增加、工业发展加快、建筑物密度增加。人口密度的增加及工业的快速发展会带来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大量消耗。从水资源消耗来看, 海口市城区供水总量由1978年的1032万m3增加到2000年的124383万m3, 生活用水消耗总量由721万m3增加到6115万m3。1988年海南建省之后, 海口经济迅猛发展, 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地下水开采量迅速增大, 到1995年增加到了31.76万m3/d;1996年至今, 在政府部门强制关井、封井, 使地下水开采量大大减少, 2007年开采量已缩为10.47万m3/d。
无控制超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使海口地下水已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斗”, 造成市中心区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达26m之多, 而且有以每年大于2m的速度急剧下降之势, 其优质的地下水正面临海水入侵的威胁。
建筑物密度的增加, 使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 改变区域水循环路径, 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和排水系统的改变, 易引发径流变化。海口市不透水面积和排水管道长度在逐年增加, 排水管道长度由1987年的74km增加到2003年的911km, 增数达12.3倍之多。2003年末的城市硬化道路是建省前的3.8倍, 而硬化道路面积则是建省前的7.9倍。尽管海口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雨水资源丰沛, 但全年有百分之七八十的降水集中在5—11月。且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产生出大量不透水面积, 阻碍了雨水下渗。同时, 因城市基础建设中缺乏有效的蓄水工程, 采用的是截弯取直甚至半硬化的水流集散通道, 使之汇流速度增大, 汇流时间缩短。使得该区域充足的雨水资源快速汇流入海, 得不到蓄存和利用。再者海口的年平均蒸发量达到1834mm, 也是导致城市地表水被大量消耗的一个原因。
3. 城市化对海口市水质变化的影响
一般而言, 雨水径流水质受大气沉降物、生活垃圾、道路交通量和路面材料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污染性, 特别是初期径流。不过, 无论地下水还是地表水的水质变化都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关, 工业“三废”、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城郊农牧业生产是影响区域水质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 海口市当前水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于工业污水排放量;众多城镇的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河湖沟渠沿岸的污水截流不彻底, 使局部水体污染严重, 特别是生活污水污染非常突出, 水体磷和氨氮含量较高。海口市已采取通过引入南渡江的活水解决市区水体污染的问题, 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海口的近海岸水质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呈下降趋势。
4. 城市化对海口市水循环路径变化的影响
在不透水地面增加对径流过程影响的实验中分别测试了透水面面积占0.50%和100%情况下对单位流量线的影响。结果显示完全透水面具有较大的蓄水量和下渗能力, 引起的水文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有研究表明, 城市化前蒸发量占40%, 地面径流量占10%, 入渗地下水占50%;而城市化后, 蒸发量占25%, 地面径流占30%, 屋顶径流占13%, 入渗地下水占32%。由此可见, 随城市的发展, 不透水面积的百分比愈大, 土壤下渗量愈小, 地面径流愈大。
海口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大面积的自然植被和土壤被建筑物代替, 使下垫面不透水面积增加。城市降雨后, 截留、填洼、下渗、蒸发量明显减少, 地下径流减少, 而产生的地面径流量却明显增大。
5. 建议
(1) 适当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 增加下垫面的透水性。
(2) 加快城市雨水资源化。
(3) 加强城市污水资源化。针对性的对污水资源进行除污处理, 使之能达到一定程度的使用标准。
(4) 推动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城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规划、统一使用、统一管理。制定江流域水质与水量、城区水的统一开发利用。
6. 结论
海口市城市化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城市建设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征。海口市地表与地下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随着海口市的发展, 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大量污水、废物处理不充分, 造成市区水一定的污染, 局部地区出现了较严重的污染情况。由于无控制的地下水开采, 有引发海水倒灌, 破坏地下水质的潜在危险。这给市区的水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维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摘要:城市化引起的城市水文效应在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至今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与关注。文章在分析海口城市化基本情况和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海口市城市化进程给城市水资源量、水资源质量和水循环路径带来的相关影响。
关键词:海口,城市化,水文效应
参考文献
[1]左其亭.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8-29
[2]马海波, 刘震.城市化引起的水文效应[J].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7, 34 (1-4)
[3]冉茂玉.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4 (1) : (1-4)
【龙口市城市总体规划】推荐阅读:
龙口市地税局加强党建工作10-21
游九龙口作文12-14
老河口市未来城市规划12-19
张家口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07-26
梅河口市治理公路三乱情况汇报07-12
张家口市中考满分作文-中考满分作文10-24
关于海口市的作文:小旅客见闻12-14
海口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审核标准10-10
张家口市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规定11-25
海口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条例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