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共8篇)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篇1

一. 国家湿地公园指依照相关程序申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特别是具备在国家范围内湿地资源的独特性、稀缺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的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可持续性:

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四周群山环绕,构成独立封闭的高山盆地水系,为高山地堑湖。面积458平方公里,是一个融碧湖、湿草甸、高山、冰川、森林、草原为一体,集雄、奇、幽、秀、旷诸美于一身的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的高山湖泊,这在世界范围也为罕见。园内具备以湖泊湿地为主的,湿地、森林和草原三大生态系统,其特殊的生态、生物多样性景观,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是开展科研教学的天然基地。

实例2: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地处泉州湾的内湾,惠安县西南部;是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总面积8.769km2,低潮时水位在6m以内水域面积为8.53km2,占洛阳江湿地总面积97.27%,其中大潮最低潮能干出的滩涂7.61km2,占洛阳江湿地总面积的86.63%,低潮线以下至6m水深区面积为0.92km2。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分类系统,属于河口湿地为主的湿地类型。重点保护对象为涉禽、红树林、湿地。

实例3:李恰如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赛尔龙乡之中,历史名山西倾山重要支脉李恰如山横亘全境。境内有洮河(不冻河)、延巴两大河流和多条支流和泉水,水源充足,牧草丰盛。李恰如山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 437 km²。这里山上积雪如砌,终年不化,耀日生辉,气象万千,山麓灌木丛生,山下苍翠葱茏,云蒸雾蔚;天蓝如染,山青如涂。李恰如国家湿地公园既是科考、野营、登山的重要场所,又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的理想胜地。

2.地域文化突出性、特色性:

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自古以来就是塞种、月氏、乌孙、突厥等古代民族游牧射猎、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所。从元代开始,赛里木湖又成为远征将士和骆驼商队由天山北路出入伊犁河谷,东去长安、洛阳,西往波斯、罗马的必经之地。区内民俗文化独特,人文古迹色彩浓郁,环湖有多处乌孙墩墓、石圈墓,成吉思汗西征时建有成吉思汗点将台,清代乾隆年间在湖心岛建有靖海寺、龙王庙等古迹。历代文人墨客对赛里木湖多家赞赏,唐太宗李世民留有“乳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的诗句;禁烟英雄林则徐当年被谛戍伊犁途经赛里木湖记述其“波涛涌激,似洪泽湖”,清代大学士洪亮吉赞美赛里木湖为“成西来之意境,世外之灵壤”。赛湖地区主要居住的草原民族有蒙古族和哈萨克族。蒙占人的传统节日有小年和大年以及麦德尔节等。小年在灶神龛前,供牛羊肉、瓜果、酥油等“祭灶”;大年即春节,又称过白节,把正月称作“查于萨拉”,即“白月”。蒙古族认为白色最吉祥。

实例2: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地处惠安泉州湾热闹之地,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名胜荟萃,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拥有“中国魅力乡土民风名镇”和“全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惠女风情”被列入全省五大旅游品牌之一;雕艺文化和建筑艺术交相辉映,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艺术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特别是惠安女特殊服饰色彩与样式和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服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开公路、修水利、种田地、补渔网、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可谓全能媳妇。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不仅成了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泉州湾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实例3:李恰如国家湿地公园是三江源生态自然保护区的腹地和青海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周边藏区环绕,是典型的蒙藏文化融合地区。蒙古族占93%,俗称“河南蒙旗”。这里是青海蒙古族最为聚集的地区;是青海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李卡如”为蒙藏混合语。“李”为藏语,意为龙、龙王,“卡如”为蒙语,意为酥油桶,借指各种状物。该山有许多乳白色石柱,据此,“卡如”可引申为石柱、白玉柱,因而该山可意译为“龙宫玉柱山”或“龙女玉宇峰”。语言混用,甚至服饰也混穿。这里的蒙族人基本上身着藏袍,信奉藏传佛教。佛塔佛寺比比皆是。

3.旅游资源的典型性、独特性:

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区内厚重的人文历史景观是学习研究西部历史文化变迁的理想场所。区内典型的湿地景观、迷人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开展湖泊湿地、森林、草原、冰雪等生态旅游的休闲胜地。

实例2:李恰如国家湿地公园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美丽的草原风光,令人神往的高山雪崖,神秘诱人的圣湖及淳朴的蒙藏族风俗民情,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实例3:惠安素以“渔业强县”、“建筑之乡”、“石雕之乡”著称于世。有惠籍海外华侨90多万人,港澳台胞90多万人,他们造福桑梓,踊跃参加家乡建设,构成了惠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优势。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红树林、珍惜鸟类、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等。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属于典型的江海交界区,是亚太地区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种生物周年性逆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之路,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物种分类上大多数属于亚热带沿岸广盐种,也有河口低盐种和淡水种,湾口还有大量的近岸种,物种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独特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同时,项目区又是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中红树林分布最集中的区域。由于地方政府以及林业部门对湿地和红树林保护工作的重视,红树林保护与恢复工作成效显著,已逐渐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红树林保护与恢复的重要区域,与沿海防护林带交相映衬,成为当地生态建设的亮点。

二.作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要对原有的自然风光和景观等进行保护规划;主要是水体、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等。

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分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3个不同的保护级别区域,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且开发利用程度不同,以便更加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3个保护级别以外的区域为一般经营区。

其中特别进行(1)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水源涵养草原植被恢复;盐碱滩植被恢复;公路沿线裸露地植被恢复。(2)水鸟栖息地保护工程。(3)水资源保护工程:湖泊水质保护;草甸保护;森林植被恢复;护岸工程。实例2:洛阳江河口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工程:

(1)管理站、管护点建设;(2)保护设施、设备;(3)巡护设施、设备(4)了望塔建设;(5)宣传碑和界桩。

和湿地恢复工程:(1)植被恢复工程;(2)退养还湿工程;(3)污染治理工程;(4)红树林苗圃建设。

三.国家湿地公园的植被恢复应尽量采用乡土物种,对于需要引进的外来物种应科学选择,严格监控。一般湿地公园可挑选一些园林树种,提高观赏和园艺性。实例1: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公路两旁栽植芳芝柏、忍冬、金露梅、高山柳等阴坡护坡灌丛,在不影响观视景观的区域种植一些本地杨和白桦。在距公路稍远的盐碱滩涂合理配置两种植物,并增加碱篷和芨芨草植被覆盖度,构造人为景观(夏秋季节两种植物高度不同、颜色不同,构造出不同的景观特色),增加观赏性,提高盐碱滩涂的植被的覆盖度。建立亚高山湿草甸湿地风光区、依托湿草甸现有集中分布的金莲花、蒲公英、锦鸡儿、珠芽蓼、牻牛儿苗等不同颜色花朵植物,加以人工措施,培育成可供游人欣赏的草原花卉园;建设草原花卉园围栏,修建赏花木栈道,太阳能活动玻璃暖房、培育本土各种颜色花卉植物。还有设立森林游憩区,欣赏常绿葡伏植物方枝柏独特景致,及雪岭云杉的挺拔气质,以此为背景为游人留下美丽倩影。

实例2:北京汉石桥湿地公园实景。园内大量栽植人工荷花等水生植物。

四.突出湿地公园的主体功能,严格限制与湿地主题无关的开发建设和旅游项目;并且严格控制湿地公园内人工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数量与规模,保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协调;把湿地的近自然化作为公园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杜绝湿地过度园林化的趋势。

实例1:根据赛里木湖湿地公园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分布特点,赛里木湖湿地公园景区区划为西海湖滨湿地景区、西海草原花卉景区、赛北堡历史文化景区、查干郭勒冰雪生态探险景区、三台湿地草原景区、三台古驿风貌景区、松树头山林风光景区七个景区。(1)西海湖滨湿地景区

主要功能:观鸟识鸟、湿地植被空间格局变化展示、沼泽湿地展示、湖面观光、湖相沉积、湖岸浅水游鱼欣赏。主要是增加游人对湿地植被空间格局变化的了解,水鸟栖息生境及观鸟识鸟等湿地科普活动,构建湿地科普基地,同时融入对湿地景观的欣赏。主要建设项目:在西海湖滨沼泽天鹅栖息地建设观鸟平台,建在西面环湖公路的靠湖一侧,配备望远镜,远距离观察、欣赏天鹅等水鸟景观。下木比咖拉汗沼汗和克尔迭克泉修建湿地小径和湿地展示木栈道,并在克尔迭克泉附近的湖弯修建观赏湖相沉积观赏平台,搭建观赏鱼的栈桥,配备观望使用的望远镜。游览湿地植被和沼泽湿地展示之前,要求对游人进行湿地有关知识的讲解和有关湿地科普音像影带的观看,对湿地具备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湿地实例展示游活动,增加公众对湿地的感性认识,真正实现科普教育的作用。(2)西海草原花卉景区

主要功能:亚高山湿草甸湿地风光、草原花卉观赏(依托湿草甸现有集中分布的金莲花、蒲公英、锦鸡儿、珠芽蓼、牻牛儿苗等不同颜色花朵植物,加以人工措施,培育成可供游人欣赏的花卉园)、森林游憩(欣赏常绿葡伏植物方枝柏独特景致,及雪岭云杉的挺拔气质,以此为背景为游人留下美丽倩影)。主要建设项目:在西海草原花卉园和那达慕旧址修建森林游憩的游步道和介绍那达慕的展牌台,及阻挡游人深入云杉林内以防危险的围网和警告牌,并修建欣赏亚高山湿草甸湿地景观栈道。在西海草原花卉景点建设草原花卉园围栏,修建赏花木栈道,太阳能活动玻璃暖房、培育本土各种颜色花卉植物2000株。(3)赛北堡历史文化景区

主要功能:赛里木湖历史人文遗迹游览,对赛里木湖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古墓、古石围栏等遗址)进行展示,突出其精华,展现其历史文脉,使人们对赛里木湖的历史与人文渊源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和体会。科普教育游,以赛北堡高山引水工程建设败笔为契机,纠正“人定胜天”观念,树立尊重自然规律,崇尚科学的思想。主要建设项目:在哈萨墓园、湖西乌孙土墩墓、成吉思汗点将点、敖包、赛北堡高山引水工程遗址修建游步道和木栈道,并在湖西乌孙土墩墓修建古文物展示处,模拟古墓陪葬物品展示,揭示湖西乌孙人历史文化;在赛北堡的东面平台修建高山引水工程模拟展示亭,展示当时引水工程建设壮观景象,并在赛北堡引水工程遗址处修建水生生物展示厅,展示赛里木湖水生生物。(4)查干郭勒冰雪生态探险景区

主要功能:冰川、雪山等自然风光欣赏,及融高原湿地、野生动植物普查于一体的野外探险科普体验游。主要建设项目:沿着查干郭勒河,在山体边修建登山步道,沿途修建2座游憩点平台,并在山顶修建集营地。开展雪山生态探险游之前,参加探险游的队员必须经过前期培训,具有一定野外生存经验和高山湿地、野生动植物知识,严格限制每天游人数量,并规范游人活动范围,考察后整理考察报告,总结考察收获,使每一个参与考察游的游客真正体验到探险的乐趣,并增长知识。

(5)三台湿地草原景区

主要功能:月亮湾水泡湿地景观展示、草原游牧风情体验(即游牧民生产生活体验包括骑马、射箭、品尝牧民原始方式制造的奶制品等)、牧家乐(荒漠类型的草场比较脆弱,通过开展牧家乐活动减少草场放牧的压力,同时保障牧民的经济收入)、湿地体验(观鸟、垂钓、湖岸漫游、戏水、捉鱼)。主要建设项目: 在月亮湾水泡景点:栈桥、钓鱼平台、观鸟棚(配置望远镜)、戏水斜台、观湖平台;在三台草场搭建接待游人的蒙古包,并且修建游人往来的木栈道,严禁破坏草原生境。

(6)三台古驿风貌景区。7)松树头山林风光景区。

以上两个景区基本按《赛里木湖风景名胜景区总体规划》的设计建造。

而作为一般性湿地公园,特别是身居城市中心的公园,为了融合周边的环境景观,可以适当的多一些园林化景观。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篇2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功能,生态因子,规划设计

1 湿地、城市湿地、城市湿地公园和功能

1.1 概念

《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 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城市湿地就几乎含概了城市周边的所有天然或是人工的水体。在城市园林中, 河流、湖泊、沼泽和稻田, 都属于湿地的范畴。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 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其包含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湿地绿化、休闲游览等主要活动。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 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 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 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 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1.2 城市湿地的现状

据有关资料, 全世界共有湿地8.5亿hm2, 占陆地总面积的6.4%, 我国大约有湿地0.63亿hm2, 天然湿地0.25亿hm2, 人工湿地0.38亿hm2[1]。湿地作为城市土地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以往其作用没被认识, 湿地的园林绿化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20世纪初至今, 城市人口增长了近10倍, 城市人口比例从14%增到50%, 快速城市化不仅使湿地面积减少, 生境破碎化情况加剧, 也导致了城市湿地生境的丧失。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合理规划, 湿地受污染情况愈来愈严重, 并对其周围环境也造成污染, 降低了湿地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随着政府和全民环保观念的提高, 湿地的保护和利用的意识也正逐步提升。

1.3 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

1.3.1 生态功能:

(1) 保证生物的多样性; (2) 是天然的防洪抗旱的理想场所; (3) 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污染的功能, 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 (4) 固碳功能。

1.3.2 科普功能:

作为城市湿地公园必将要担起一定的湿地科研, 湿地保护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提高公民了解、爱护和保护湿地意识, 从而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

1.3.3 休闲游览功能:

因为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自然景观的特殊性, 在保证城市湿地生态功能和进行必要的科普宣传之外, 适当地提供给人们一种休闲游览, 让人们感受一下湿地的生态和湿地的美, 提高全民热爱湿地的参与性。城市湿地公园休闲游览功能特别注意度的把握, 不能牺牲了湿地的生态功能, 否则与水景公园就没区别了。

2 城市湿地公园各生态因子

城市湿地公园既是湿地也算是公园。如何把握好湿地和公园各自区域所占的比重尤为重要。研究和分析影响城市湿地公园的各因子之间的关系, 就是作好城市湿地公园保护、规划和设计工作的要点和重点。影响城市湿地公园的各种因子归结起来就是:水土因子、植物因子、生物因子 (或叫动物及微生物因子) 和人类活动因子。

以下结合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的规划和设计 (如图1) ,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各生态因子的辩证关系, 探索如何作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和设计。

2.1 水土因子

湿地公园字面简单理解来看, 湿和地也就是水和土, 湿地公园就是水和土的公园。这样理解虽比较片面, 但也充分反应了作为水土在湿地中的重要性。水土因子作为湿地的最重要生态因子之一, 水量平衡和水质稳定就是其重点。水平衡就是要分析水源的补给和水源的消耗。只有得失平衡才能保证水生态稳定。水量的平衡稳定的同时水质的平衡稳定也尤其重要, 水质平衡就是水质成份指标相对稳定。由于城市化进程, 很多城市湿地已经逐步丧失生态功能, 过多的生活和工业废水的排入, 使湿地的自净能力下降和耗尽。因此, 城市湿地公园水体的控源和稳质是非常重要的, 两者有机相连, 密不可分, 是水生态平衡的关键。水体控源就是控制过多的污染源进入水体并保证稳定的水源补充。水体稳质就是在湿地自身水生态能承受的范围内保持水质的稳定, 让水质保持在一个自身相对平衡的状态。因此, 在规划设计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两者的关系。

土壤的结构和保持对湿地公园的营建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是植物生境赖以生存的重要因子, 固土才能保水。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重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护原有土体。人工回填和改良的土体也要适合湿地生境的平衡需要。如, 由于砂土营养物含量低, 植物生长困难, 而且容易使水体快速渗入地下, 所以不宜设在最下层。而粘土矿物有利于防止水体快速渗入地下, 并可限制植物根系或根茎穿透, 故通常采用粘土构筑湿地下层。壤土也可以代替粘土置于底层, 但应适当增加厚度。在水岸空间设计上, 岸线若采用混凝土砌筑方法, 它会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基因及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渗透等作用。针对不同的岸边环境, 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 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这样, 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 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理想的生境, 还能充分发挥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 同时, 也在视觉效果上形成自然和谐而又富有生机的景观。

以五缘湾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在设计上对水土因子的控制上。首先了解了水土环境因子的现状后, 我们在水体的控源和稳质上采取了2种主要的措施, 即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工程上通过片区道路的市政管网把周边的污水截除, 水源的补充上一方面自身湿地水域为天然的水体, 地下有自身的地下水补充管道, 城市化后, 我们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尾水补充水体, 另外还考虑了上游水库的定期补水方案。在水质的稳定上, 一是通过水生植物、土壤和水体自净保持。二是采用通过人工的定期促流、曝气等来维持水体的流动和增氧已达到水质的稳定。同时考虑在源头设计一小型生态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 一方面可以处理建设初期截污不完全进入的污水, 另一面纳入整个水体循环中, 增强水体自净力, 保持水生态稳定。同时, 结合自然现状地形, 适当地营造出林地、洼地、沼泽地等丰富湿地的各种竖向空间, 既满足自然生态各因子间的空间需要, 也可以提供一个科研和科普的场所, 完善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

2.2 植物因子

植物是稳定水土的基本, 也是动物生态的重要食物来源, 更是自然界能量转换的加工厂。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应该综合考虑各生态因子间的平衡来设计。首先, 与水土因子关系来考虑, 一方面配置一些发达茎叶类植物, 以有利于阻挡水流, 沉降泥沙, 而发达根系类植物则以利于吸收和固土;另一方面根据湿地的地形地貌来分别设计专属植物区及其群落。如林带、花冠丛、缘水区、沼泽区、浮叶区、浅水区、深水区等专属植物群落。从植物因子自身的关系来说, 也可以用乔、灌、地被、水缘植物、挺水植物 (如芦苇) 、浮水植物 (如睡莲) 、沉水植物 (如金鱼草) 这样一个生态的群落进行配置, 植物自身之间的竞争可以达到一个平衡且形成一个完整的植物生态群落, 同时, 这样生态的群落从层次上比较丰富, 满足了人这一湿地因子的观赏需要。其次, 与动物及微生物因子的关系来考虑, 可以配置些浆果类植物来诱鸟, 开花植物来吸引昆虫, 宿根类植物满足微生物的需要, 水草类和藻类给鱼类提供食物的来源。从这些生态因子间的关系来考虑植物配植, 既能有效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 又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果。在进行精心的配置后, 多种类植物或摇曳生姿, 或婀娜多姿, 给整个湿地的景观创造一种自然的美。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 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 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 满足人类对生态湿地景观的需要。同时, 在植物的配置方面, 还应尽量考虑采用本地植物、乡土植物, 根据水位的变化、水深情况、水质含量情况构建相应的植物群落, 体现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保持地域性的生态平衡。利用本地物种不仅加大了实际工作的可行性, 也可节约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而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包括非正常因素的人为引入) , 则易给当地湿地原有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五缘湾城市湿地公园的主要植物有如:诱鸟类植物:榕树类、桑树、香樟、紫荆、桃、枇杷、乌桕、苦楝、木棉、紫薇、杨桃、海芋、重阳木;诱昆虫类植物:马兜铃、马缨丹、小果蔷薇、黄花菜、竹叶椒、木槿。挺水植物:芦苇、水葱、芦竹;浮叶植物:睡莲、浮萍、大漂等;沉水植物:金鱼藻、狐尾藻。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上同样应考虑到人的活动。如我们在五缘湾城市湿地公园内根据原生态的自然群落和湿地公园的不同功能区从保护、保持、保育的角度划分了不同的植物区。有原生态自然保护的朴树林保护区, 木麻黄天然林保护区、无人核心岛自然保育区、湿地外围保育保护区等, 还在湿地科普区集中了典型的湿地植物进行科普展示和科研实验等。

2.3 动物及微生物因子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 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 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一个生态完善的城市湿地公园不仅在做好水土因子和植物生态因子的规划保护同时, 也得着重考虑好动物及生物因子的保护和利用。自然且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动物和微生物因子也是能量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做好动物及微生物因子保护、规划和设计, 也可以从它与其它个湿地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考虑。首先, 各类的鱼、水禽、鸟类和包括植物的生存都依赖于水土这一生态因子;其次, 植物又为许多鱼类、鸟类甚至昆虫提供了食物来源;再次, 动物因子之间也相互是一种多级的生态食物链关系。植物的花叶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来源, 昆虫及一些微生物为鸟类和鱼类提供了食物;最后, 动物与人类因子活动之间的关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上已经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了, 不再是食物来源之间的关系了, 而成为了保护与被保护、观赏、科普和科研的价值所在。保护和利用已是城市湿地公园动物生态的全部内容。

结合五缘湾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在整个湿地规划和设计中不仅根据了植物因子的生态完整性划分出了不同的植物分区和功能区。同时在动物和生物因子上配合水土和植物因子在规划植物保护区和植物群落的同时, 也有意识地结合了动物和生物因子的要求, 考虑鱼类的保护、涉水禽类、林鸟及昆虫的保护。如, 考虑到冬季低温和鱼类的生存, 我们在部分水域进行拓宽加深并投了大量的块石, 让鱼类在深水区和石缝中过冬且免于被涉水禽类捕食。也有意识适当改造原有的低洼和浅水区, 建立了涉水禽类保护区, 丰富其植被同时, 为鱼类提供了很好的栖息环境, 也吸引了大量的涉水禽类;同时也设计了一些沼泽和小岛供禽类繁衍筑巢。在林地和水缘地带种植了大量的诱鸟植物及开花植物, 吸引林鸟及昆虫, 从而循序渐进地构建另一个生物生态关系, 也满足了人类观赏和科普的需要。

2.4 人类因子

将人类因子作为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因子来考虑有两方面因素:第一、作为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 人类因子必不可少。第二、人作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 它有别于其它地球生物, 有其主观能动性, 有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 掌握自然的能力。人类因子也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最大, 同样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建立、开发、保护和利用最直接。因此人类因子作用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因子之一, 意义也最大。

湿地环境又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 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就成了人类因子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所在。一个未受异常自然和人类扰动的湿地, 因其物种的多样、结构的复杂性、功能的综合性和抵抗外力的稳定性, 而处于健康状态。当外力扰动超过湿地的自我修复能力时, 湿地生境恶化, 功能退化, 进而影响区域环境[4]。城市湿地的保护及恢复, 需要相关部门采取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及科学的规划措施。国家湿地保护政策对城市湿地治理起着重要作用。前瞻性的、科学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方针, 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而且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人类活动因子正能量的加入既是湿地保护, 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持和提高, 也是其它因子赖以生存和生态平衡的需要, 更是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需要。人作为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子之一, 它的科普、科研和游览观赏的需要也是需要考虑的。所以在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中就得结合人类参与湿地的各种活动的需要来适当的满足和考虑, 并且反应在规划和设计的各功能区之中。

结合五缘湾湿地公园的规划和设计, 在充分考虑其它生态因子的保护和需要上, 建立了无人核心岛及多种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区及保育区外, 我们还根据公园游览和休闲的需要, 设计了兼具游览休闲、娱乐运动、科普展示功能为一体的湿地生态进化池。该池的设计通过多条水上木栈道将多种水生植物分区、分块布置在一个约2万m2浅水区域, 并纳入了整个水体的循环, 一方面通过水生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水体, 另一方面用木栈道把不同的植物展示区分隔开来, 方便近距离观赏和科普。栈道设计成水上迷宫的形式也增加了一定的娱乐性、趣味性和休闲性。同时, 还根据需要, 设计了人工湿地净化池等集科普、科研、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活动游览区。同时配合湿地公园的综合利用, 在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的对岸外围区域, 还设计了水榭酒楼综合服务区, 集酒店、餐饮为一体的游览休闲区。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来减少对核心保护区域的影响, 这样既对湿地公园后期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准备, 同时满足了游客接待及综合服务的要求, 也算是对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完善的一次尝试。

3 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 在充分地了解湿地原有生态资源之后, 根据各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和各湿地生态的特色, 合理规划布局各个功能区, 实现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

3.1 确定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 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 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3.2 规划设计的程序

编制规划设计任务书;界定规划边界与范围;基础资料调研与分析;规划论证;在规划指导下进行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3.3 规划设计的内容

根据湿地区域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和湿地公园用地的现状, 确定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划定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 确定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 测定环境容量和游人容量, 规划游览方式、游览路线和科普、游览活动内容, 确定管理、服务和科学工作设施规模等内容。提出湿地保护与功能的恢复和增强、科研工作与科普教育、湿地管理与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对于有可能对湿地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干扰、甚至破坏的城市建设项目, 应提交湿地环境影响专题分析报告。

3.4 确定主要功能分区

重点保护区、外围保育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科普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区域。

4 结语

城市的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景观是由湿地人类文化圈和湿地自然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8], 湿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其水土因子、植物因子、动物及生物因子、人类因子形成了内部良好的有机联系。完善的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 在思想中树立生态的观念, 从而在对城市湿地系统的景观设计中, 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 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 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王瑞山, 王毅勇, 杨桂谦, 等.我国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J].资源科学, 2000, 22 (1) :9-13。

[2]陈向远.现代化城市需要建设城市大园林[J].中国园林, 2001 (5) :3-6。

[3]蒋明康, 周泽江, 贺苏宁.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东北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2) :79-84。

[4]孟宪民.湿地与全球环境变化[J].地理科学, 1999, (5) :385—391。

[5]俞孔坚, 李迪华, 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J].规划师, 2001, (6) :9-13。

[6]俞孔坚, 李迪华, 孟压凡.湿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中的营造[J].中国园林, 2001 (2) :26-28.

[7]万方浩, 郭建英, 王德辉.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 2002, (1) :119-125。

沙家浜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篇3

关键词:沙家浜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98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162-06

收稿日期:2014-04-10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312808010Y);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提升计划(编号:PPN201313)。

作者简介:姚岚(1980—),女,江苏苏州人,硕士,工程师、农艺师、讲师,从事风景园林、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研究及教学工作。E-mail:30314691@qq.com。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地处北亚热带沿海区域,季风季候明显,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空气湿润,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为15.4 ℃,平均日照数为 2 130.2 h,平均降水量为1 052.3 mm,全年平均雨日(日降水量0.1 mm)为127 d,全年平均无霜期242 d。该公园始建于1999 年,属于淡水沼泽地,初占地约66.7 hm2,公园内大部分是水面,水网稠密,地势低洼,湖荡密布,湖荡水深多在1~3 m,水浅处芦苇丛生,随风摇曳,自然风景极佳,素有“江南水乡”之称。沙家浜镇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新四军开展水乡游击战的重要场所,是新四军伤病员疗伤养病的“后方医院”,因而湿地公园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9年,湿地公园逐渐向东、向北扩张,其中东扩工程占地80 hm2,北扩工程占地266.7 hm2,皆以水面为主,使公园总面积达345 hm2,成为华东地区较大的生态湿地公园之一。2009年12月,该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复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2013年10月,正式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

1景观总体规划

1.1规划理念与目标

沙家浜湿地公园根据自然状况和地理现状,坚持湿地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理念,综合运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基本理论,以“生态绿肺、栖息天堂、芦荡火种、田园风光、水乡记忆”为主题,努力创造生态系统稳定、旅游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湿地环境,实现现代城市空间与湿地公园协调发展,景观生态系统与历史人文景观资源自然过渡,形成鲜明独特的芦苇荡风光湿地景观格局与“幽、野、秀、古”的景观风貌,打造一个集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与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十分典型的生态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1.2规划思路与原则

以“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放、合理利用”为原则,协调规划区域内部与外部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注重整理场地肌理,强化场地水陆相依的自然地形结构骨架,大力营造稳定的生态群落,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沙家浜生态系统,完善区域生态结构,增强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湿地各项功能的发挥;坚持湿地景观多样性,大力创造沼、泽、滩、湖、溪等多样的湿地景观;协调景源之间的发展关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互为补充;错位发掘其历史人文渊源,延续继承沙家浜历史文化脉络,利用沙家浜资源优势塑造特色环境,强调空间和景观的乡土性、趣味性、艺术性;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科普功能,注重现代科技应用,借助科技手段和先进设备,通过构思沙家浜新颖的现代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创造全新的具有科技含量的景观,体现时代特征。

1.3功能分区

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公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除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游憩等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其他类型公园所不具有的优点。一方面具有自然生态特质,蕴含自然特色浓郁、景观丰富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显著、功能复合全面特性,另一方面具有社会效益特质,蕴含游憩活动性质明确、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和教育功能突出以及经济效益特性[1]。因此,沙家浜在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自然生态与旅游文化开发的需要,将湿地公园划分六大功能区域,即湿地保护保育区、水绿植被恢复区、宣传教育展示区、革命文化传承区、拓展休闲游覽区、绿色服务接待区(图1)。

1.3.1湿地保护保育区该区位于湿地公园的东扩区域以及部分北扩区域,是沙家浜湿地完整呈现的生态区域。在保护基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种植大片的多样林地,建立完善的湿地构架生态系统结构。该区东部保证成规模的滩湿地的存在,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结合沙家浜数十种鸟类的栖息,成为沙家浜湿地公园的鸟类天堂。西部结合浅滩湿地局部设置栈道、棚架,提供观鸟设施、构筑,成为一处科普观鸟基地,同时也是湿地科普、水生生物科普以及水体环境科普等的基地。

1.3.2水绿植被恢复区该区位于公园北扩区域以及湿地公园西侧,之前为鱼塘及农村住宅,通过设置各种水生植物的采撷净化区、大片芦苇林以及大面积的乔木林地,形成湿地雏形,恢复成天然湿地,同时结合村民就业发展芦苇产业与水生植物培养生产。

1.3.3宣传教育展示区该区位于湿地保护保育区与革命文化传承区之间,是为游客提供认识和体验湿地生态系统的区域。核心功能以湿地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是湿地公园自然精神的提炼与凝聚。通过多种湿地类型、植被、水生生物、鸟类等的室内外多种空间的展示,使游人认识湿地、了解湿地,进而尊重湿地、保护湿地,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1.3.4革命文化传承区该区域主要以一期工程的湿地公园区域展开,展现“文化双环”,外环为民俗文化环,经过横泾老街,串联江南小渔村、芦花村、第一代春来茶馆、阿庆嫂大酒店等,内环为革命文化环,串联革命历史纪念馆、文昌阁、土地庙等。该区种植高大的乔木,创造绿化占主导的景观,并对过多的建筑进行局部遮挡,形成与湿地相容的生态文化景观。

nlc202309031948

1.3.5拓展休闲游览区该区域紧靠公园接待服务区与文化传承区,通过沟通港汊河道水体,培育河滩湿地的生境基底,营造菱荷飘香、蒲苇苍茫的丰富水岸空间,设置丰富的观赏性、参与性活动,满足市民、游人不同旅游活动需求。

1.3.6绿色服务接待区该区位于沙家浜湿地公园的入口,具有沙家浜传统文化与风情特色,主要提供各种特色餐饮、住宿、购物、会议等服务,与湿地公园内的湿地、葱茏芦苇景观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采用人工景观与生态景观尽量互不干扰的布局方式,建筑以传统民居形式为主,融合地方民俗风情,与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统一。

2湿地景观规划

2.1景观分区与景点设置

湿地公园结合6个功能分区,将湿地景观主要分为6个景观区域,分别是芦鸣摇影区、苇甸织景区、浜释情怀区、观游智学区、芦汀拾趣区、访青问茶区,共计55个特色景点,具体见图2、图3和表1。

2.2植被景观设计

2.2.1植物配置沙家浜湿地公园内河湖相连,河网稠密,稻田菜地、藕塘鱼池随处可见,其中也不乏工业企业搬迁后的地块,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土壤和水体污染。而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根据湿地的富氧化和污染程度,以及水体污染物质的种类、位置与季节的不同,进行综合评价,选用适合的湿地植物,这样有利于水体净化,有利于湿地植物生长,有利于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2]。沙家浜湿地公园基于生态保护、植物多样性及季相变化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坚持植物造景观念,吸取国外植物配置的优秀手法,根据绿地类型和特点选择特色植物,引入常熟乡土植物,采用常绿结合落叶、阔叶结合针叶、色叶多样组合,乔灌草地被灵活多变,创造充满活力的区域,使植物景观不仅各具特色,又与沙家浜环境相协调,突出地方特色,慎重引种适宜于常熟地区生长的优良植物,体现生物多样性原则。总体上遵循湿生植物—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由岸到水、由高到低)的规律进行配置(图4)。

2.2.1植被景观分区湿地公园根据地形地貌和水体基底,在景观与功能分区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以芦苇为特色的区域景观群落。整个湿地公园根据不同区域的植被特征和规划景观效果共分为湿生沼泽保护培育区、芦荡灌丛景观区、外围生态抚育区、常绿落叶混交背景林、文化游赏植被区、缓坡疏林草地区、环集中水面林带等7个植被区(图5)。

在芦苇荡风景游览区内,在宽阔水面及狭长水道两岸及木质栈道、桥边成片栽植芦苇,适当以乔木林带分隔,同時为增加景观多样性,丰富水陆景观,补充栽植水芹、黄菖蒲、再力花、香蒲、千屈菜、水生美人蕉、紫花梭鱼草等水生植物,围合芦苇或点缀芦苇的下层,作为芦苇的配景[3],形成以大片芦苇湿地景观为背景、视野开阔、花色缤纷、清香飘溢的草本植物特色景观,形成“蒲苇苍茫,鱼鸟翔跃”的自然景观。再加上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面或陆上芦苇空间, 形成一个个迷宫,形成“芦花放,

稻谷香, 岸柳成行”的独特江南水乡田园风光[4](图6)。

在湿生沼泽保护培育区非常注重特色植被芦苇保护,主要以现有芦苇植被景观为蓝本,以芦苇景观为主导的恢复种植,保留原有芦苇野生的效果,在中心湖区外围充分利用现有低洼沼泽地,种植水松、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等水生乔木,以及紫花地丁、堇菜、小毛茛、麦冬、何首乌、芦苇、芦竹、水芹、苔草类、菹草、金鱼藻、泽泻、慈姑等草本及水生植物,实现乔灌草的有机结合,形成郁郁葱葱的湿地森林景观,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同时也对中心水体起到隔离防护作用(图7)。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0 篇4

关于印发《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建城[2005]97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园林(绿化)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

为指导各地做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工作,我部制定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工作中遵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我部城市建设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编辑本段]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规范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导则。

[编辑本段] 第一章 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4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1.6 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导思想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4 规划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编辑本段] 第二章 基本概念

2.1 湿地的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2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3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编辑本段] 第三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3.1 系统保护的原则

3.1.1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3.1.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确保湿地的透水性,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

3.1.3 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环境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

3.1.4 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与稳定,避免各种资源的贫瘠化,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2 合理利用的原则

3.2.1 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3.2.1 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3.2.3 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

3.2.4 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

3.3 协调建设原则

3.3.1 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

3.3.2 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

3.3.3 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

3.3.4 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编辑本段] 第四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程序

4.1 编制规划设计任务书

4.2 界定规划边界与范围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范围的确定应根据地形地貌、水系、林地等因素综合确定,应尽可能的以水域为核心,将区域内影响湿地生态系统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各种用地都纳入规划范围,特别是湿地周边的林地、草地、溪流、水体等。

城市湿地公园边界线的确定应以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连通性为原则,应尽量减轻城市建筑、道路等人为因素对湿地的不良影响,提倡在湿地周边增加植被缓冲地带,为更多的生物提供生息的空间。

为了充分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城市湿地公园应具有一定的规模,一般不应小于20公顷。

4.3 基础资料调研与分析

基础资料调研在一般性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调研内容的基础上,应着重于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总量、动植物资源等自然状况,城市经济与人口发展、土地利用、科研能力、管理水平等社会状况,以及湿地的演替、水体水质、污染物来源等环境状况方面。

4.4 规划论证

在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组织风景园林、生态、湿地、生物等方面的专家针对进行规划设计成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审论证工作。

4.5 设计程序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工作,应在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5.1 方案设计

4.5.2 初步设计

4.5.3 施工图设计

[编辑本段] 第五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内容

5.1 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根据湿地区域的自然资源、经济社会条件和湿地公园用地的现状,确定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划定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确定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测定环境容量和游人容量,规划游览方式、游览路线和科普、游览活动内容,确定管理、服务和科学工作设施规模等内容。提出湿地保护与功能的恢复和增强、科研工作与科普教育、湿地管理与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对于有可能对湿地以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干扰、甚至破坏的城市建设项目,应提交湿地环境影响专题分析报告。

5.2 规划功能分区与基本保护要求

城市湿地公园一般应包括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区域。

5.2.1 重点保护区

针对重要湿地,或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应设置重点保护区。在重点保护区内,可以针对珍稀物种的繁殖地及原产地应设置禁入区,针对候鸟及繁殖期的鸟类活动区应设立临时性的禁入区。此外,考虑生物的生息空间及活动范围,应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划定适当的非人工干涉圈,以充分保障生物的生息场所。

重点保护区内只允许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小型设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本区内所有人工设施应以确保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最小干扰为前提。

5.2.2 湿地展示区

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建立湿地展示区,重点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形态相对缺失的区域,应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工作。

5.2.3 游览活动区

利用湿地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可以划为游览活动区,开展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活动。游览活动区内可以规划适宜的游览方式和活动内容,安排适度的游憩设施,避免游览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应加强游人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5.2.4 管理服务区

在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设置管理服务区,尽量减少对湿地整体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编辑本段] 第六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成果

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成果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6.1 城市湿地公园及其影响区域的基础资料汇编;

6.2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说明书;

6.3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图纸;

湿地公园 篇5

定义:

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该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湿地公约》简介

《湿地公约》是全球性政府间保护湿地及其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水禽及其栖息地的一个重要公约。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责无旁贷地要认真执行该公约的各项规定,履行缔约国的义务。保护好广州这块湿地不仅具有重大的生态意义,更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现在的湿地公园加强了人文景观和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各地尽力开发本地资源。现在的湿地公园已经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拟规划建设的崇明东滩湿地国际公园位于崇明东滩保护区境内的缓冲区和核心区的交界处,即1992年和1998年大堤之间的东旺沙B滩,面积为3万亩建成后的湿地国际公园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是建设中的上实现代农业园区和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区域整体功能的重要补充

表面流人工湿地(FWS)

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增加停留时间,以蛇字型流向设置,以保证布水均匀和一定的推流效果。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地势,避免出现水流死区。通过植物来吸收大量的氨氮。此类型湿地对氨氮有良好的去处效果,去处率≥90%。

在该系统中,废水在湿地的土壤表层流动,水深较浅(一般在0.1-0.6m)。与SFS系统相比,其优点是投资省,缺点是负荷低。北方地区冬季表面会结冰,夏季会滋生蚊蝇、散发臭味,目前已较少采用。潜流式生态床(SFS)。

填充炉渣等水力传导性能及吸附性能良好的填料,生态床上部种植常绿水生植物,通过介质吸附和微生物的作用来强化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

床体规格 :长宽比影响BOD ,TSS和氨的去除 ,较大的长宽比较好 ,一般为 4∶1。

在SFS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生条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资比FWS系统略高。该系统去处氮、磷和SS效果较好。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填充煤渣等吸附性强的填料,去除无机磷与总磷的效果较好。

综合生物塘

综合水生生物处理,对水体进行深度处理外,具有生态和景观效果。

编辑本段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理念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应以湿地的自然复兴、恢复湿地的领土特征为指导思想,以形成开敞的自然空间和湿地公园的定义与概念地带、接纳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形成新的群落生境为主要目的,同时为游人提供生机盎然的、多样性的游憩空间。因此,规划应加强整个湿地水域及其周边用地的综合治理。其重点内容在于恢复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促进湿地的生态系统发育,提高其生物多样性水平,实现湿地景观的自然化。规划的核心任务在于提高湿地环境中土壤与水体的质量,协调水与植物的关系。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在于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使周围用地的土壤状况得到改善,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从而使城市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同时,还应在城市的各种用地需求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并寻求建立更好的新型共存方式,实现城市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营造新的城市公园类型,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接近自然的需求。

此外,随着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为周边的城市、乡村、农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再自然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将成为市民游憩娱乐的新热点。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方法

为了实现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标,必须将湿地的整治与景观规划结合起来。首先应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从不同层面、不同元素着手,如地下水位、不同层次的土壤结构、不同层面的构成材料等地下状况,及其动植物在地面上形成的痕迹、动物的活动习性、景观要素的变化规律等外貌特征,达到由表及里的规划深度。规划应紧紧围绕“水”的主题,将湿地公园作为生物与能量交换的生态廊道,联系周边的绿地、林地、农田、城市、乡村等各类生态系统,共同形成新的景观整体。

因此,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要将构成湿地整个物质循环圈中的各种要素,如水体、农田、土壤、植被、动物、自然状况、生态系统等等,作为规划的基本要素,融入形成整体性的领土景观规划要求之中。尤其是湿地环境中的各种自然元素,无论其状态如何,自然的或经过人工处理的,都应作为规划中的最重要元素,以构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类型及景观特色的框架。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措施

第一,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最重要环节之一,在于实现水的自然循环。首先,要改善湿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相互补充。其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为湿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第二,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另一最重要环节,是采取适当的方式形成地表水对地下水的有利补充,使湿地周围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从而形成多样性的土壤类型。

第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还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周边地区的排水及引水系统进行调整,确保湿地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开挖新的水系并采取可渗透的水底处理方式,以利于整个园区地下水位的平衡。第四,土壤作为景观规划的要素之一,在土层剖面上是由不同材料叠加而成的。不同的土壤类型产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迹和景观类型。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必须在科学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基础上,利用成熟的经验、材料和技术,发现场地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演进能力。

编辑本段湿地公园管理分级

根据《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湿地公园分为以下两级:

(1)国家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主题突出,湿地生态环境优良、湿地景观特别优美,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生态旅游服务设施齐全;

(2)省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主题突出,且湿地生态环境良好、湿地景观有特色,有一定的观赏、科学、文化价值,对区域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具备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

编辑本段城市湿地公园的营建技术 1.湿地土层结构改造

土壤结构对湿地公园的营建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砂土营养物含量低,植物生长困难,而且容易使水体快速渗入地下,所以不宜设在最下层。而粘土矿物有利于防止水体快速渗入地下,并可限制植物根系或根茎穿透,故通常采用粘土构筑湿地下层。壤土也可以代替粘土置于底层,但应适当增加厚度。

2.湿地护岸生态设计

作为水陆交界地带的湿地岸边环境的营建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精心考虑。混凝土砌筑的护岸破坏了湿地对周围环境应有的过滤和渗透作用。而人工草坪由于自我调节能力弱,大量的浇灌、除草、喷药等管理措施,极易导致残余化学物质流入水体造成污染。

编辑本段湿地公园的景观植物配置

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强调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展示,突出湿地特有的科普教育功能和自然文化属性。其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要注意几点。

保持湿地的完整性

依托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群落,是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对原有湿地环境的土壤、地形、地势、水体、植物、动物等构成状况进行调查,在准确掌握原有湿地情况的基础上,科学配置与湿地原生态系统相互结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景观效果,才能在设计中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在考虑人的需求之外,湿地景观设计还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整体和谐。通过调查周围居民对该景观的影响、期望等情况,在设计时才能统筹各个因素,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

这样也才能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保持自然生态不受破坏,使人与自然融洽共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持湿地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保持生物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三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而且与水体污染物的处理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其原则是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从而完善植物群落。

科学配置植物种类

植物的配置设计,要从湿地本质考虑,以水生植物作为植物配置的重点元素,注重湿地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景观效果的完美体现。

从生态功能考虑,应选用茎叶发达的植物以阻挡水流、沉降泥沙,采用根系发达的植物以利于吸收水系污染物。

从景观效果上考虑,有灌木与草本植物之分,要尽量摸拟自然湿地中各种植物的组成及分布状态,将挺水(如芦苇)、浮水(如睡莲)和沉水植物(如金鱼草)进行合理搭配,形成更加自然的多层次水生植物景观。

从植物特性上考虑,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保护生物多样性。

因地选择植物品种

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可选用银杏、香樟、水杉、樱花、落羽杉、池杉、楸树、黄连木、乌桕、苦楝、石楠、枫杨、榕树、垂柳、沙地柏、迎春、石竹等;水生植物可选用荷花、菖蒲、香蒲、泽泻、水鸢尾、芦苇、金鱼草、水竹、水蓼、水葱、金鱼藻;草坪草可选用冷季型的早熟禾、黑麦、剪股颖,暖季型的狗牙根、地毯草、马蹄金等。

此外,设计中还应设置一些动物食源植物和鸟嗜植物,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在湿地公园内的水体一侧尽量不安排高大乔木,为鸟类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3] 编辑本段首家湿地公园介绍

广州万顷沙湿地的资源很丰富,而且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块很重要的湿地,现在已建成广东省首家湿地公园。

公园离广州闹市区只有五六十公里,却是个“一川稻田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虾跳,万顷碧波流”的“世外桃源”。富饶美丽的万顷沙,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人们融入了大自然的韵律,心旷神恰。水网纵横交错,一块块碧绿方正的田园镶嵌在防护林带之间。万亩稻田、万亩蕉园、万亩葵花、万亩莲荷、万亩鱼塘、万亩果林,气势磅礴地构成了万顷沙南国水乡的田园风光。过了“百万葵园”,便转入“海景走廊”,就是“广州湿地公园”。各种草本、灌木、乔木植物,构成了一片绿洲,有浓绿、淡绿、黄绿、深绿、新绿。右边是浩瀚的大海,江海连天,千帆竞揖。

湿地公园的核心区,是一个3000亩的植物园,这里刚引进了30多种植物在盐碱地上种植,有东南亚的无瓣海桑,生长得特别嫩绿壮实,枝叶飘摇,种植不到两年时间已有五六米高;来自华北盐碱地上的怪柳开着粉红色米粒状的小花,地上也萌发出许多浓绿色的小苗;芦苇在不断地扩张地盘,一幅芦苇荡的美景正在孕育;有“海底森林”之称的木榄,正在海滩上布网;还有大叶紫薇、水蒲桃、水黄皮等树种都生长良好。公园正处在生态环境培育的初步阶段,开始把荒沙滩变成绿洲。

据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鉴定,湿地公园已发现的鸟类有22种,主要有黑翅长脚靓苍鹭、斑嘴鸭、白骨顶、燕鸥、花脸鸭、黑脸琵鹭、白琵鹭、鸽称鹭鸯等,是一个“鸟儿天堂”。深居朝鲜半岛“三八线”的黑脸琵鹭,全球目前仅存774只,比大熊猫还珍贵。黑脸琵鹭过去大多数在台湾省台南市的曾文溪口越冬,近年来已越来越少。由于珠江口的湿地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它们每年中秋时节,顺着北方的气流,带着刚刚长大的孩子经过数千公里长途跋涉,一路风尘,飞到这里来,开始一年中长达6个月的越冬生活。

为了保护鸟类的栖息地,当地政府和森林公安分局以及围垦公司的工作人员日夜巡逻,宣传禁猎的法令。广州湿地公园位于新垦的十九涌,面积1.7万亩。为了不惊扰鸟儿,他们规定从十五涌开始,就不准燃放鞭炮,以保持么园的安静。

万顷沙是由珠江流域的虎门、蕉门、洪奇沥三条支流出治口的泥沙天然淤积与人工围垦而成。这里每年有5000万吨泥沙丁泄。由于河水流速骤然减慢,加上南海潮流的顶托,以及咸淡水混和产生的化学凝聚作用,大量泥沙便在出海口滞留下来,积聚成海涂。近年来勘测的资料表明,这一带水面不到5米的海涂约有30多万亩,其中离水面不到2米的海涂就有20万亩。这些海涂,平均每年向海中延伸100至200米,淤高5至10厘米。从十八世纪初这里出现沙洲起,经过人们一代接一代围垦,因而形成了大片湿地。

无锡梁鸿湿地公园

梁鸿湿地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旅游景区中国吴文化博览园境内,东与鸿山遗址公园农业生态展示区接壤,西边濒临泰伯渎,北起泰伯渎瞻桥,南至自然村落桥头巷,总规划面积1333亩,一期工程600亩,2009年4月10日开园。

梁鸿湿地以吴地文化为内涵,以江南农耕湿地为依托,融自然野趣的生态湿地、富有魅力的水文化和纯真质朴的田园风光为一体,集聚湿地生态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展示、艺术创意和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拟建成长三角都市圈中最知名的文化生态湿地。

太湖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坐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区的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联光福,与“中国刺绣之乡”镇湖毗邻,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投资近4亿。作为天然湿地,该地区原为太湖的一处秀丽湖湾,水壤交错,有茭芦莲菱、鱼虾蜄蛤之利,更有白鹭飞天、蛙鸣鸟啾之境。当地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因春秋时吴王常来此游湖而史称“游湖”。2007年6月,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被江苏省林业局命名为省级湿地公园,将于2010年2月正式对外开园。门票60元/人,不是吴中区胥口镇附近的太湖公园。

南沙湿地公园

南沙人工湿地游览区地处出海口珠江西岸。围垦公司经过20多年的围垦和经营中,保持了农耕水养的产业结构,土地原始状态良好,生态环境得到妥善保护。放养鱼虾蟹,种植莲藕、香蕉、甘蔗,碧水蓝天,满目青翠。在19东围约200公顷的游览核心区,种植有成片的10多个品种的红树林、芦苇,吸引各种鸟类在这方乐土繁衍生息,形成珠江三角州难得一见的鸟类天堂。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丝光掠鸟从北方飞来越冬,有24 种上万只鸟类在此栖息觅食,其中包括非常珍稀的黑面琵鹭、白琵鹭、黑翅长脚鹬等野鸭成群、苍鹭伫立。以吸引多品种和多数量的飞鸟在公园内觅食、栖息、繁衍,以种植红树林维护生态,以种植芦苇形成一个上千亩的芦苇荡,以大面积种植观赏性荷花,形成壮观的荷景,以开挖约25公里的迂回曲折小河,形成曲水迷宫。在这里游览,可享受 “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游悠。”的境意。

北京湿地公园

三里河湿地公园是北京市第一个湿地生态公园,位于延庆县城西北,是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的自然湿地林带公园。它途经三里河、上水磨、下水磨、北关、王庄、西关等镇、村,全长2000 余米,规划面积1200 亩,首期己完成 510亩河道、村庄、林地的改造与建设。

该公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林地、植被,栽植各种乔灌木2.7万株,竹子 2000株,花卉草坪10000平米(主要为水生、陆生湿地植物)。园中建有叠水池一座,混凝土园路四千米,木栈道一千米,石群两处,形态迥异、高低错落,参差彼伏。尤其是四座小木桥和一座茅草屋,更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园中有白马泉一处,位于三里河西侧,此泉四季常流,泉内水草一片碧绿,泉水清澈,甘甜可饮,这是三旦河湿地公园的又一迷人景观。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11月03日,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泗县石龙湖湿地公园

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宿州市湿地公园。石龙湖湿地地处泗县城南15公里处,湿地正常水面约1万多亩,是保存完好的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区内水质优良,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野趣的生态湿地和纯真质朴的田园风光,构画出秀丽的碧水清波,周围分布着明朝开国名将邓愈故里、西楚霸王项羽驻兵地等历史景观,极具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汉石桥湿地公园

北京汉石桥湿地公园自然风景区是北京市唯一现存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以及多种珍稀水禽的栖息地,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野生动物17种,这里大面积生长的芦苇,在北京近郊地区更是绝无仅有的,成为汉石桥湿地的标志性特征,由此赢得了“京东大芦荡”、京郊“小白洋淀”的别称,具有极大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洪泽湖湿地公园

洪泽湖湿地生态水景苑位于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它是集生态游览、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全国内陆淡水湿地中排名第12位,华东第2位。2001年1月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2月11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景区已建成湿地生态博物馆、洪泽湖鱼类水族馆、千荷园、鱼类繁育中心、垂钓中心、湿地芦苑区、精品荷花池、水上网球场、沙滩排球场、水上运动中心等旅游景点和一个集餐饮、住宿、娱乐等基础设施于一体的金水山庄度假村。景区外湖水浩淼,原野广袤,景区内荷苑飘香,曲桥蜿蜒,芦荡深深,百鸟齐鸣。游览景区,宛如走进一幅原始、自然、生态的旖旎画卷。

白洋淀自然湿地保护区:

白洋淀自然湿地保护区位于河北省中西部,京津腹地,以各种鱼类【54种】水鸟【197种】、湿地原貌、芦苇【约15万亩】、荷花【约12万亩,366种】、香蒲【9万亩】为主要景观。这里烟波浩淼,风景秀丽,天水相连,苇绿荷红,水草丰美,鱼鸟成群,是我国北方最典型和代表性的湖泊和草本沼泽型湿地,是华北最美的湿地、有日出斗金、北国江南之称。是白洋淀旅游必选之地。是唯一免费的景点。是纯原生态自然风光。

自然湿地保护区分为1:缓冲区【禁止机动船通行】2:核心区【禁止所有的捕鱼和捕猎活动】

[4]区内有鸟类19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大鸨、白鹤、丹顶鹤、东方白颧),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6种(灰鹤、大天鹅、鹰科、隼科等),有重要科研、经济和社会价值的158种,河北省有重要科研、经济和社会价值的52种,有野生两栖爬行动物3种,哺乳类14种,鱼类54种。自然湿地保护区,还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品基地之一,鱼、虾、蟹、鸭蛋类销往各省市,拓宽了养殖范围,丰富了百姓餐桌。

12个正式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

黑龙江省

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

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

江苏省

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

无锡梁鸿国家湿地公园

扬州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浙江省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江西省

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市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

陕西省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

春游湿地公园 篇6

今年暑假在一天,我和家人们一起去游览了水城在湿地公园。那天早上,我们一家人吃了早餐,便准备出发去湿地公园了,我带着满怀的期望兴奋地上了车,期待着能赶快到湿地公园。在车上,我们有说有笑,都在谈论着湿地公园。汽车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我就能清晰地看见湿地公园里最有名的“彩虹桥”了,这时车上简直沸腾了,我更是兴奋不已,又过去了十几分钟,我们终于到了这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湿地公园。

刚下了车,我变迫不及待的跑向了一座用玻璃打造的房子面前,我抬头看了看,上面还挂着“湿地公园接待所”这七个红色大字。

进入公园的风景区,我们就看见了平静而又碧绿的湖水,彩虹桥就搭建在这湖水上面,远远望着这湖水,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我和弟弟飞快地跑上彩虹桥,彩虹桥特别的长,从这一头走到另一头得花不少时间,它大约宽2米,围栏大约高1米,彩虹桥除了围栏,其他全用木头搭建的,围栏是刷着黄色油漆的钢管,非常光滑。

在桥上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了桥上还有供人休息的长椅,我们猛地跑了过去,在上面玩得可开心了。过了十多分钟,我们走到了一个岔路口,一共有两条,一条是通往终点的,另一条是通往桥底下的,我们走到了桥底下,惊喜的发现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青青的小草和高大的树木,真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芬芳”,的感觉啊!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我急忙掏出照相机,把这些美丽的景象全拍下来。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篇7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基于对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刻认识,在保护利用日益稀缺的湿地资源、建设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基地环境的自然演进过程,与地域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滨水活动有机结合,从而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湿地的乐趣和魅力。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除了遵循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2:

(1)坚持保护为主、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保持湿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保护、恢复或修复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维系不同生物种群的生态平衡和多样性要求;

(3)在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坚持湿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适度建设相关科普教育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将自然保育、生态休闲和旅游教育等多种功能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文将以宜兴团氿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建设为例探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问题。

一、宜兴团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1 基地现状与分析

江南名镇——宜兴,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陶都和太湖风景区的重要旅游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形态逐渐由单核向双核演变,呈现出“一山中枕,两氿合抱,五水相系”的整体格局,一些滨水地段已逐步发展成为城市中心地区,原有的自然湿地和滨水岸线也在不断受到城市建设的破坏和侵蚀,面积逐年萎缩,部分湿地斑块之间的连续性降低,个别被用作养殖场甚至成为新的污染源,已逐渐丧失其生态调节功能,因此,针对性的保护与建设已势在必行。

团氿城市湿地公园地处宜兴团氿西北滨水地带,东西长1.8km,南北宽40-320m,总用地面积约21ha,北侧为高档住宅区,南侧为大型水面,是典型的“城市绿心”。在规划设计时,我们对基地的地形、地貌、绿地、水体、岸线等因子进行了认真的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以团氿水体为核心,综合考虑城市空间特征,将区域内影响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各种因素都纳入统筹考虑范围,力求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形象。

2 规划设计理念

2.1 总体构思

规划构思力求在全面加强团氿湿地保护、维系其生态系统平衡和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有效遏制城市建设对湿地的侵蚀与破坏,加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方案引入“生态优先”和“整体优先”的绿色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从中观和微观层面加以审视和关注,团氿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从功能结构、交通组织、视线廊道、湿地生境创造和公共配套设施等若干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最大限度地进行景观规划与空间整合,依托自然资源,适度加以人工雕琢,并充分利用滨水地区的独特优势,以滨水湿地的保护、恢复与开发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和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2.2 功能结构

根据用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类型和动植物资源状况,针对用地较为狭长的特征和湿地公园使用要求,以河流为天然界线,分段设置功能区域,形成“一轴、三区、七节点”的湿地公园空间与功能结构体系。

“一轴”指作为景观大道的环氿北路。除了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外,强调环氿北路作为展示宜兴滨水风貌的窗口和连接城市和湿地公园的纽带,成为区域内的重要景观轴线。

“三区”指对湿地公园三大功能区的划分。根据现有河道划分大致安排休闲活动区、湿地保护与公共展示服务区、水上休闲运动区等区域。东侧地段紧邻城市中心区,是人流的主要来向,也是长途车站的重要对景,规划方案将之定位为休闲活动区,保留原有的溪流,安排观景台和水上栈道,并设置游艇码头;中段面积较大,原有地形地貌复杂,隆起的小丘植被丰富,蜿蜒的溪流和开阔水面交织,滨水岸线自然延伸至团氿,鱼类和两栖类生物物种较多,宜于布置湿地保护区;同时,在用地西南滨水区设置展示和公共服务区;西段用地最为狭窄,并远离城市生活的喧嚣,主要安排溪畔漫游小道和水上观鸟、赏鱼平台,游客通过狭长的木栈道可以直达芦苇深处观察各种水生动、植物,亲身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图1)。

“七节点”指团氿城市湿地公园的七个重点处理的广场、标志和对景,包括东段的游艇码头、水上步道,中段的中心广场、生态溪流、空中栈道,西段的观阁台、湿地型生态浮岛。

2.3 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强调“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设计理念,着重解决团氿城市湿地公园临时旅游停车问题和滨水空间步行体系的完整性。

环氿北路为城市景观路,紧邻长途汽车站,本地游客可乘公交车或私家车到达,外地游客交通工具以长途旅游大巴为主。我们在用地中段和西段设立了3处临时生态停车场,方便游客随时停车观光,缓减旅游高峰时期的交通压力。

团氿城市湿地公园内强调了步行系统的贯通联系,沿滨水步行道、架空栈道、水中步道设置集中硬地、广场、休息座椅等设施,方便游客及晨练人群的使用(图2)。

2.4 视觉廊道

由于整个用地较为狭长,为了使更多的人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水面,方案重点研究了主要空间节点的分布及其相互对位关系,通过轴线对位、树木栽植与视觉通廊的引导,在各个节点之间形成视觉延续与转折的关系。在规划设计时强调各个地段之间的景观对位关系,并尽力将各自的景观体系进一步延伸到周边区域,各景观节点与环氿北路或团氿水面通过步行通道、栈道连接,或预留视觉通廊以满足视线上的连通(图3)。

2.5公共配套设施

团氿城市湿地公园内的公共配套设施设计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公厕等配套建筑采用木质建筑形式,依靠自然通风和采光,利用百叶等遮阳措施尽量减少太阳辐射。公园公共服务中心临水而设,游客在此可以观看到水中的各种浮游生物、鱼类,也可以远眺对岸的宜园;在建筑室内布置湿地公园图片展和多媒体影像播放,对公众进行生态教育。

其它的小品设施如桥、廊、栏杆、座椅、平台、栈道等也大都采用可更新的软木料或可重复使用的硬木板材;园林小路采用当地石材、陶土砖或制陶之余的废旧料,不仅生态环保,也易于与周边环境和地域文化取得较好的呼应。

3 湿地生境创造

1|团氿城市湿地公园总平面

2|滨水局部场地

3|丰富的视觉通廊与对景,远处为宜园观景阁

5|生态型的自然岸线

6|亲水型生态步道

3.1 湿地保护区的布局

湿地保护区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内容,应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其总体布局需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尽量避开紧邻城市客流方向的东段区域,主要集中于腹地开阔、先天自然资源丰厚的中段,通过诸如土丘、溪流、小型水面、沼泽、生态浮岛、矮树林和草地等要素的整合与设计,隔离游客和生物栖息地,减少游客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与破坏,以营造良好的生境。

具体如:在中段与西段,尽量保持丰富的植被层次和湿地生态系统,保留和促进原有的类型多样的自然溪流生态群落和土丘林地植被系统,创造野趣盎然的生态景观,并使之尽量符合滨水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图4)。

3.2 湿地岸线生态设计

常规的混凝土岸线砌筑方式会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基因以及湿地对周围环境的过滤和渗透作用,因此,理想的岸线处理应以生态驳岸为主,用自然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物,同时在水陆交接的自然过渡地带种植湿生植物,并充分考虑到一年中不同季节因水位不同而带来的景观效果变化(图5)。

由于基地范围内每个地段宽度和岸线情况不同,在设计时我们还针对不同现状条件分别进行剖面设计,如局部地段保留原有的自然滩涂驳岸,以适应植被和滨岸环境的生态功能需求。同时,将部分滨水步道做成栈道,采用浮桥的方式尽量减少与地面的接触,保持栈道下面原有的植被环境。这样就可以在视觉上形成自然而富有生机的景观的同时,强化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避免隔断生物物种的迁移,为两栖类爬行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居地。

此外,设计中还重点研究了充分体现滨水地区亲水性特点的岸线设计,如降低滨水步行道路的标高,增加亲水性活动平台伸入水面,使游人能真正到达水中央近距离观赏鱼类和浮游生物的活动;利用水中栈道、跌落式观景平台等设施,赋予滨水地区以多种使用功能(图6)。

3.3 生态浮岛

团氿城市湿地公园景点设置因地制宜,同时结合游客活动需要,布置了大量芦苇型生态浮岛。生态浮岛主要由团氿清理出的淤泥堆积而成,不仅是水生动物的活动场所,具有强大的净化功能,能够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还可以美化湖面景观,增加景观空间层次。生态浮岛大小的确定一方面考虑了浮岛面积与水力负荷的关系,其长宽比通常为3:1—10:1之间,长度一般为20-50m,另一方面,需在顺水流方向形成一定的表面坡降比,以利于水流入浮岛,并形成表面过经水流3。

3.4湿地植物配置

湿地公园的植物栽种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土壤性质、湿地用途及特征,尽可能选择本地的或能够恢复原有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品种,尽量不引入外来生物种群。宜兴当地的野生湿地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在配置时应体现生物多样性的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渐变原则,依次种植陆生(如乔灌草)—湿生(如湿地植物或挺水植物)—水生植物(如浮叶沉水植物)。除了考虑水生植物对水深要求之外,还要根据欣赏效果关注其花期、色彩和高低错落的搭配;同时,水生植物的覆盖度也应尽量控制在水面积的30%以内,防止密度过高致使水体缺氧而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植物的生长4。

4|团氿城市湿地公园中段总体鸟瞰

二、结语

宜兴团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一般性城市广场或滨水活动场地的设计,该总体设计遵循保护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各种适宜技术和设计方法的整合,如加强生态岸线设计、优化植物配置、强化原生态保护、改善道路交通等,综合考虑旅游休闲与湿地保护,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栖息生境。团氿城市湿地公园已于2006年12月建成,总体来看,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节点,团氿城市湿地公园所提供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滨水空间为该地段赋予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当地增添了新的休闲观光景点,促进了团氿湿地的保护与建设,带动了周边土地的增值,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制定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第二章。

[2].参见王浩等.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2,15。

[3].参见朱建宁.以生态为主规划设计湿地公园[N],中国建设报,2005-11-14。

京郊湿地公园 篇8

无边无际的芦苇荡随风飘荡,在蓝色的湖面上荡起一丝碧纹,波光粼粼,湖面上几对鸳鸯在俏皮地戏水玩耍,不时还能吸引一些经过的珍稀鸟类在湖面稍作停驻,远方的莲藕栽满了大半个池塘……

这样恬静安详的场景是很多都市人所向往的,如今也是你触手可及的。3月15日,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平原地带的“汉石桥湿地公园”正式开门迎客,它也是北京市唯一现存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

大面积生长的芦苇是这里的标志,而它们的“个头”也偏大,水深在1米左右,夏季雨洪来后会“窜”到1.5至2米左右。人们在船上,置身于浩瀚的芦苇林中,欣赏着蓝天白云,花鸟鱼虫,不免想起儿时语文课本中《白洋淀》的场景,而汉石桥湿地恰被誉为“京郊白洋淀”。

不仅有芦苇,这里的动植物成员也都来头不小。据统计,保护区内有植物292种,以芦苇、香蒲、荷花、睡莲为主;有鸟类153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7种。每到鸟类迁徙的季节,比如3月至5月、9月至11月,人们都能看到大批鸟类在汉石桥湿地停歇觅食,还不乏有少见的候鸟,如银鸥、大天鹅、白腰草鹬等。

保护区内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成立之初被划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大功能区域。其中实验区的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90.75%,主要用于湿地恢复、植树造林及开展科普旅游等活动。而核心区主要是保护、科研科普;缓冲区则是要起到保护核心区的作用。目前北京的湿地状况不容乐观,城市的快速发展、水资源过度利用等都造成了湿地的迅速消失。因此成立保护区刻不容缓。“湿地公园”也是很多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美国首都华盛顿郊外有一处鸟类天堂——亨特利湿地公园,以及伦敦湿地中心等。

负责人告诉记者,汉石桥湿地并非天然湿地,在此之前曾经是个防洪水库。从地理位置来说,汉石桥湿地属潮白河水系,其所处位置是箭杆河支流蔡家河下游一片天然的低洼地。由于外围南、北、东三侧地势较高,雨水和地下水等会从三面流向西边洼地,在此处形成一处集水区域。也正因如此,历史上这里的洪涝灾害也颇为严重。

1958年,当地政府为防洪修建汉石桥水库,当时水库的总库容为500万立方米。由于蓄水深度较浅,库内常年存蓄大量雨水和洪水资源。后来,由于北京地区连续干旱等原因,上游河道断流造成了水库水位逐年下降,渐渐变成了半干涸的苇塘,再加上,当地的土质属于黏土,湿地保护区浅部地层有3至4层厚黏土层,水流到此除了蒸发,极少下渗,这便更利于水的保储。因此,库区逐渐形成以芦苇、香蒲等水生和沼生植被为主的湿地,并吸引大量鸟类将其作为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有记录表明,汉石桥湿地还有草兔、刺猬等哺乳动物,丽斑麻蜥、虎斑游蛇等爬行动物,以及大量两栖类动物、鱼类和近百种昆虫。

但汉石桥湿地也面临着各种问题。1999年以后,北京市持续多年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50毫米,地下水位年下降幅度约在1至3米,再加上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地区的湿地大都出现了面积逐年减少的现象。截至2003年,汉石桥湿地的总面积已经不足800亩,并致使旱生植物大量入侵,湿地的退化严重威胁到依赖水生环境生存的动植物资源。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从2003年8月起,顺义区启动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加强对汉石桥湿地的恢复保护。比如为了吸引更多珍稀鳥类,保护区正按照专家建议进一步推进植被恢复及环境整治工程,对现有生态堤进行生态植被恢复,打破鱼塘原有机理,使鱼塘内水系连通,进行水生植被恢复,为鸟类尤其是水禽提供更多的栖息繁殖场所。根据专家估算,包含植物吸收和天然的蒸发在内,汉石桥湿地每天的需水量约在5000吨左右。而这些年维持水量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因此顺义区政府也在积极开源找水。

“汉石桥湿地公园的作用就是为了保护湿地、科普教育以及开发利用”。负责人说。为此,他们专门开辟了一些有意思的项目,比如占地230平米的观鸟岛,人们在这里可以体验视频、望远镜、视听三种观鸟方式,还可以观赏大量鸟类标本。另外,还有“探索湿地”和“垂钓”项目,前者是让人们以游船、水上自行车、水上滚筒、水上步行球等形式,在水中观赏各类水生植物;后者则提供40个垂钓位,且鱼苗均不是人工喂养,非常原生态。除此之外,公园还设有真人CS和五人足球等娱乐项目。

上一篇: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800字下一篇:政法委廉政文化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