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精选5篇)

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1

为切实加强我市的消防工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绿色腹地和创建“平安邵武”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根据总队《关

于组织开展“十二五”消防工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南平市“十二五”消防专项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全市消防工作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消防现状

“十一五”期间,全市消防部队坚决贯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邵武市消防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消防安全责任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消防投入逐年提高,消防执法环境明显改善,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火灾形势基本平稳。2006年至今,全市共投入647.45万元,改建消防站1个并于2007年竣工投入使用。2006年至今,共发生火灾316起,死亡6人,伤8人,经济损失398.67万元。全市公安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719次,出动人员6498人次,车辆1432台次,共抢救人员976人,疏散被困人员 2181 人,挽回经济损失2883.9万元。

二、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为发展方向,以落实新《消防法》为主线,深入推进“防火墙”工程建设,以强化公共消防安全,构建和谐、平安邵武为目标,完善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对消防工作的领导机制和体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落实政府部门组织领导责任、消防安全监管责任、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责任、政府部门消防工作检查考评责任。进一步壮大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拓宽消防部队经费,完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努力攻克制约和束缚消防事业发展的难题。为我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全面实现《邵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

三、基本原则

“十二五”期间,加快我市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

——服从、服务、优化的原则。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化服从服务意识,坚持不懈狠抓火灾预防,坚持不懈狠抓灭火救援,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公共消防安全水平,不断优化消防安全环境。

——统领、转移、攻坚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切实把消防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预防为主上来,用改革的方法、发展的实践,检验和加强各项工作,推动消防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巩固、创新、发展的原则。抓住和用好“十二五”战略机遇期,以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为宗旨,巩固现有的建设成果,大胆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

——统筹、协调、和谐的原则。统筹协调好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努力推动消防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正确处理好部队建设中加强领导与帮助扶持、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建设需要与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四、整体目标

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和队伍素质为着力点,以提升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和社会火灾防控能力为落脚点,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官兵思想革命化、部队管理正规化、业务工作规范化、装备建设现代化、消防工作社会化,使邵武市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具体指标是:

——城市公共消防设施达标率100%。

——新建消防站1个。

——100%完成乡镇消防规划(简易消防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新增战斗车辆3辆。(含退役更新2辆,新增1辆)

——大力发展合同制消防队伍建设。到2015年,全市要配备合同制消防员17人,100%的乡镇配备专(兼)职防火员。

——城市90%以上的居民基本掌握火灾预防、逃生自救、报警、灭火器的使用等消防基本常识。

——全面落实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2012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一般单位基本达标。

——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2012年前,所有乡镇、村庄、社区要按照有关规定建成专职、志愿消防队伍。

五、主要任务

(一)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

1、加快城乡消防规划的编制、调整和实施。已制订总体规划的乡镇要编制消防专业规划,无总体规划的乡镇要根据现状制定近期消防工作建设目标(简易消防规划)。在修订城乡整体规划时,要及时对消防专业规划进行调整,在报批城乡整体规划时,缺少消防专业规划或消防专业规划不合理的不予审批。在城乡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城乡整体发展规划和消防专业规划的要求,确保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全市一般建制镇未编制消防规划(或简易消防规划)的,应在2011年全部完成编制审批。全市乡的消防规划在2011年编制应完成20%,审批完成10%;在2012年编制应完成40%,审批完成30%;2013年编制应完成60%,审批完成50%;2014年编制应完成80%,审批完成70%;2015年,全市乡镇全部完成消防规划(或简易消防规划)审批。

2、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加快老城区和城镇消防供水、消防通道改造和建设步伐,新建城市(市区)和开发区、工业区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要与城市(镇)的建设同步发展、一步到位。城市市政消火栓建设不出现欠帐,重点镇(中心镇)市政消火栓(或其他消防水源)至2015年每年欠帐减少20%,2015年,全市城市公共消防设施配备率达100%。城市社区要完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并加强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每个社区要设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配足配齐灭火器材,保证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要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对木结构等易燃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要结合村庄整治和人居环境改造进行治理,建设消防水源,打通消防通道,拓宽防火间距,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增强火灾抗御能力。积极开展创建“无火灾乡村”和“消防安全示范村”活动,落实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职责,督促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管理组织和制度。重点镇、中心镇及乡镇改街道的所辖行政村全部完成“基本组织、基本制度、基本队伍、基本设施、基本教育”的“五项基本”建设,30%的行政村达到消防安全示范乡村标准。

(二)加强火灾防控体系建设

1、加强基层消防组织建设。农村、社区要建立健全消防组织,确保基层消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所有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成立消防安全领导组织;鼓励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成立消防工作专门机构,其他地区乡镇依托综治办、安监办等机构,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和消防安全检查;各行政村、城市社区要落实消防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

2、夯实群防群治工作基础。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防火安全公约,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要落实消防管理责任,定期开展防火检查,整改消除火灾隐患。社区内的小场所要实行消防安全区域联防制度,开展消防安全互查互督,保证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联合组织扑救;村庄要实行消防安全多户联防制度,轮流值班开展消防安全提示和检查。

3、夯实队伍建设基础。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依法建立专职、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任务。设有治安巡防队的村庄、社区,要建设治安、消防合一的治安联防消防队,并加强保安人员消防业务培训,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使其承担防火检查、消防宣传教育和扑救初起火灾的职能;没有治安巡防队的村庄、社区要建立群众参加的志愿消防队。2012年前,所有乡镇、村庄、社区要按照有关规定建成专职、志愿消防队伍。

4、加大火灾隐患整治力度。各级政府应定期组织开展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工程、“三合一”企业以及建筑消防设施、城市消防通道等为重点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建立多部门联动联勤的消防执法机制,形成整治火灾隐患的合力。要不断完善健全火灾隐患督办整改、有奖举报、适时公布制度,开辟人大、政协对火灾隐患整改的监督渠道,建立火灾隐患网络数据库,发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及时跟踪督促各类火灾隐患的整改,对整改不及时的单位及个人坚决实施行政处罚,并确保执法到位、隐患消除。对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各级政府要组织专家论证,提出解决方案,督促限期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又不能保障安全的要依法责令其停产停业。通过3至5年的努力,全面完善上述场所和单位的消防管理状况,消除火灾隐患,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发生。

5、切实发挥部门联动作用。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众积极参与”的原则,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教育部门要负责组织大、中专院校、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开展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卫生部门要负责组织医院、卫生院开展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旅游部门要负责组织涉外宾馆、旅馆开展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工商、商业部门要负责组织商场、超市、室内市场、酒店、餐厅开展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文化部门要负责组织舞厅、卡拉OK厅、夜总会、音乐茶座、酒吧、网吧、电子游艺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开展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民政部门要负责组织养老院、敬老院、疗养院开展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公安消防机构要负责指导各部门开展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努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火灾防控网络。

(三)提升社会单位自身防控能力

1、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落实员工岗位消防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

2、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单位要建立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员工能按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要持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熟悉消防设备,并熟练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

3、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员工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单位要明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4、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员工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要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全面落实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一般单位可结合实际,有重点地落实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要求。2011年,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达标;2012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一般单位基本达标。

(四)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1、提高消防宣传教育水平。要建立健全消防宣传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内容,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消防宣传,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意识;继续深入开展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在主流媒体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提示性宣传、火灾案例警示教育和逃生自救能力普及活动;建立并运用互联网公共消防服务平台,向社会发布火灾预警信息,开展网络消防宣传教育和在线消防咨询。

2、推进消防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各地要高度重视消防志愿者行动的宣传普及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发展壮大消防志愿者队伍,2011年,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学校、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志愿者占适龄人数10%,全市实现招募消防志愿者数量不少于当地适龄人数3%的发展目标。

3、全面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要依法履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职责,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积极培育发展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开展社会化消防教育培训,提高社会消防从业人员素质;充分发挥消防博物馆、防灾馆、消防站等教育基地作用,加大社会消防宣传力度。

(五)提升灭火应急救援能力

1.抓好专业力量建设。落实打造铁军三年规划,推进攻坚组和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专业队建设。贯彻落实国办59号文件,2012年完成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主体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

2.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强化专业训练,加强基地化、适应性训练和实战化演练。完善消防员资质考核机制,推动消防员等级考核和资质认定双轨并行。加强“六熟悉”、预案制定与应用,逐步实现预案网络化。完善全勤指挥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强化指挥员综合素质,持续开展攻克疑难灭火救援课题研讨活动。

3.完善公共突发事故抢险救援体系和联动机制。强化灭火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修订完善爆炸、毒气等恐怖暴力和其他突发性灾害事故的消防救援应急预案,加强与公安机关其他警种、军队、武警、民航、铁路、医疗、卫生、供电、供水、供气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统一指挥、协调配合”的公共突发事故抢险救援体系和联动机制,迅速有效地处置各种突发性灾害事故。

4.不断提升部队灭火救援能力。严格落实执勤战备制度,规范灭火救援程序,创新训练方法手段,提高练兵科技含量,积极开展预防爆炸、毒气等恐怖暴力事件和其他突发性灾害事故处置方法和技战术措施的研究,加强在高温、有毒、缺氧、噪声等复杂危险环境中开展救人灭火的实战模拟训练,增强消防人员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切实提升灭火救援能力。

5.增强综合保障能力。统筹灭火和应急救援装备建设,落实建设规划,以新技术、新材料为依托,以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超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新型灭火药剂等国际新兴灭火技术为核心,逐步加大高效、节能、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辆的普及应用。2011年完成攻坚组基材装备的配备任务。2010年至2015年,购置3辆消防车。

6.强化灭火器材装备建设。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修订)》的要求,2011年前,配备25马力以上大功率手抬机动泵或浮艇泵2台、移动式消防炮2个。消防水带、灭火剂等易耗装备,应按照不低于投入执勤配备量1︰1的比例保持库存备用量,并尽量储备环保、高效类灭火剂。

7.加强合同制及文职雇员队伍发展。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合同制及文职雇员队伍,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为消防部队补充社会力量。其招收、培训、管理、待遇、奖惩、社会保障等具体管理办法按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及《南平市公安消防支队合同制及文职雇员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1、落实政府的组织领导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消防经费、公共消防设施和装备建设、社会消防力量发展、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等纳入政府任期工作目标,并制定实施“十二五”消防发展规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立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消防安全委员会或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针对消防安全突出问题,适时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对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实施挂牌督办并如期销案;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以及火灾多发季节,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防知识宣传提示和教育培训。

2、落实部门责任,健全部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消防工作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将消防工作纳入本行业系统管理内容,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知识教育培训;严格依法审核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加强消防安全源头控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安全监管职责,严格依法监管,对发现的火灾隐患依法查处或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3、落实城乡消防规划设施建设责任。提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实施城乡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凡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消防规划要及时组织修订;凡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防火和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进行技术改造。提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结合城镇改造,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棚户区、“城中村”及出租屋、“三合一”场所、务工人员聚集地等存在的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改善城乡消防安全环境。

4、健全消防安全检查考评机制。提请地方党委、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查考评内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逐级签订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定期组织考评验收并将消防工作任务纳入政务督查内容,定期对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推动政府有关行业、系统主管部门每年对本行业、本系统消防工作进行考评。

(二)加强消防工作经费保障

1、新建消防站1个。“十二五”期间,全市共需投入资金600万元新建消防站1个,2012年,邵武市消防大队二中队(位于水北镇镇政府斜对面)动工建设,2014年完成建设。

2、车辆及器材装备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增战斗车辆3辆(包含报废更新2辆,新增加1辆),个人防护装备和特勤装备器材配备达标率100%。2011年、2013年、2015年每年分别增配消防车1辆,需购置车辆经费194万元。通过“十一五”的建设,大队消防器材装备已达到消防站配备标准,“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器材装备的梯次更新和结构优化。要加大对消防人员基本防护和特勤装备建设,根据需要争取并投入资金。截至2011年,市消防大队要全部完成灭火攻坚组器材装备建设,各攻坚组建设达标率100%。“十二五”期间,大队还要根据要求积极组建其他攻坚组。每年要根据器材装备的损耗及时更新,要在保证器材装备达标和资金充足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性能更好、保障更有利的器材装备。

3、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防业务费预算保障机制。根据省公安厅、财政厅闽财行70号文件精神,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适合消防事业和消防部队建设发展需要的消防业务费预算机制,尽快完善公安消防部队社会化后勤保障体系。业务经费增长比率应不低与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同时,符合消防部队建设发展需要的合同制人员、文职雇员经费,消防员高危补助经费,必要的接待费等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消防站、部队消防装备建设专项经费应纳入财政部门本级财政预算,缓解经费压力,保障消防站和消防装备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三)提高消防法治建设水平

1、提高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水平。要健全消防监督机构,配齐消防监督人员,积极探索、完善合同制消防文职雇员工作制度,允许经消防培训考试合格的消防文职雇员从事消防检查和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加强消防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切实做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运行、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深化警务公开,向社会公开消防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依据、程序、进度、结果,增强执法透明度;加强执法中的廉政建设,集中整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消防执法的公信力和满意度;配齐消防监督检查装备,提高消防监督检查技术含量;开展消防监督执法示范单位创建和消防监督执法大比武竞赛活动,定期对消防监督人员和派出所民警进行消防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消防执法能力和水平。

2、提高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水平。要建立消防、治安、内保、警务督察及公安派出所“多警联勤”的消防执法机制,形成整治火灾隐患合力。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格履行消防监督职责,主动分析研判本地区消防安全形势,针对突出问题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把火灾隐患消除在火灾发生之前;要定期分析火灾形势,结合当地火灾特点,提请政府组织公安、建设、安全监管等部门集中开展重点行业、场所和区域突出问题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公安派出所依法做好辖区有关单位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

3、加强建设工程消防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建设、设计、施工、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消防设施检测等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质量负责,承担主体责任以及不履行职责和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强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未经消防验收合格或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抽查不合格的工程投入使用等违法行为,严把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施工检查和竣工验收关,预防和杜绝产生新的火灾隐患。建筑业主要规范建筑消防设施管理,配备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落实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养制度。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保养等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指导,确保公正、公平地开展中介服务。积极探索性能化建筑防火规范体系,开展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推动城市建筑消防设施及火灾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城市抗御火灾整体能力。

4、提高查处火灾事故的水平。加强火灾事故调查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火灾事故调查联动协查机制,切实加强火灾事故调查和消防责任事故案、失火案的侦查办案工作。尤其对重特大火灾事故和达到消防责任事故案、失火案立案标准的,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火灾原因,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2

1 灵武沿黄城市带发展思路

宁夏黄河沿线是展示宁夏历史、资源和发展成果的窗口, 是自然与人文景观荟萃的“黄河金岸”。灵武作为宁夏沿黄城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部有重要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南部有连接吴忠、青铜峡的商贸流通集镇, 四周分布着主要旅游资源, 处于西接银川市、南连吴忠市的宁夏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区域。因此, 灵武在宁夏沿黄城市带经济体系中, 应以打造“黄河金岸”为目标, 以规划为龙头, 以水系为主线, 坚持点轴发展、线面结合, 认真落实《宁夏沿黄城市带 (群) 总体发展规划》, 以灵武长枣等特色产业为亮点, 以滨河路沿线独具匠心的精品工程为依托, 着力突出"水、树、田"和“城、渠、坝”有机交融、相互辉映的景观特色, 找准城市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2 目标任务及措施

一是按照“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思路, 紧紧抓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与大银川建设机遇, 依托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再生资源循环经济试验区、黄河东岸湿地保护和栖息地恢复、标准化堤防等重点建设项目, 以黄河为轴线, 标准堤防为纽带, 综合利用堤、林、路、田、水等元素, 科学编制滨河路沿线发展规划, 严格规划管理, 完善道路交通体系, 形成横贯崇兴镇、梧桐树乡、临河镇的绿色经济增长带、灵武长枣景观带和黄河旅游精品线路;二是充分发挥黄河独有资源和灵武在沿黄城市独特的地域优势, 发掘防洪工程的多功能作用, 开发利用滨河路沿线天然湖泊、湿地等旅游资源,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业, 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促进城市发展, 改善人居环境, 实现人水和谐;三是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和景观风貌, “拉开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规模、做美城市景观”, 大力推进“两个最适宜”城市的建设, 让城市贴近水系, 让河流融入城市, 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四是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搭建平台, 统筹防洪、交通、观光和生态功能, 加大与沿黄城市带其他城市在空间发展、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利用等方面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力度, 建设黄河书院、新农村民居示范点等一批滨河路沿线精品工程, 把滨河路沿线建成“生命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经济命脉线、特色城市线、生态景观线、黄河文化线”。

3 以推进“六大功能”建设为核心, 依托滨河路沿线精品工程项目, 促进沿黄城市带建设

以治理黄河、巩固河防、增强抗洪能力为目的, 打造生命保障线。在标准化堤防东侧规划一条总排水干沟, 将灌区主要排水沟道与总排水干沟连通, 在不影响灌区作物正常生长的条件下, 利用沟水和经调蓄后的洪水给湖泊湿地补水, 解决标准化堤防沿线崇兴镇、梧桐树乡、临河镇灌区农田排水与防洪, 解决灌区湖泊湿地日益萎缩、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水资源等问题。 (总排水干沟工程位于灵武市梧桐树乡。起点自吴灵交界沟向北, 将交界沟的排水通过总排水干沟, 接入梧桐湖, 通过总排水干沟将梧桐湖与东大沟入黄河口连通;湖泊湿地利用排水总干沟向湿地调蓄水。涉及的湖泊湿地主要包括梧桐湖、沙漏滩、北斗湖、火烧湾、柳絮湾及沿线的天然芦苇滩涂等。工程区湖泊湿地面积0.49万亩) 。

完善沿线道路交通体系, 打造抢险交通线。以滨河路为主线, 通过建设东塔镇果园村至黄沙窝公路、西门路延伸段工程 (景观水道) 、灵武—火车站—空港物流—临河工业园区公路及G307线至S101线、G211线 (灵白公路) 改建工程项目, 使我市与307、211、109国道、101省道、吴忠滨河大道及黄河以西地区连接起来, 不仅为黄河防汛抢险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无障碍的运输保障线。而, 为进一步优化区域公路网线, 形成便捷、安全、高效、舒适、环保的交通运输网络, 实现与银川、吴忠、永宁经济互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滨河路沿线为重点, 结合沿黄各乡镇特点, 准确定位, 合理优化, 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经济命脉线。按照“六个一体化”的要求, 围绕国务院《意见》确定的“六大基地、六大示范区、一个目的地”的战略定位, 把我市沿黄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区块进行经营, 按照市场要求和经济流向进行产业布局。 (1) 崇兴镇段。借助地理交通优势, 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要产业, 在新华侨叉路口建设粮食加工物流区, 使其逐步发展成为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集散地。 (2) 梧桐树乡段。以湿地作为有利条件, 以水产业养殖为重点, 以精果林、苗圃等产业为补充, 突出渔米之乡特色。 (3) 临河镇段。一是以空港物流产业为龙头, 发挥地域优势, 形成方便、快捷、高效的空中交通运输网络, 全面提升灵武乃至宁夏在亚欧大陆国际大通道、祖国西部南北大通道中的战略地位。二是以灵武长枣产业的规模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培育长枣基地, 优化产业布局, 研究探索科学的产业管理模式, 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长枣产业体系。 (4) 其他区段。继续扶持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冬季高效蔬菜种植、水稻旱育稀植、牛羊养殖业、草编、饲草料、瓜果等特色产业, 努力促进市域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制定滨河路沿线发展规划, 打造特色城市线。在宁夏《沿黄城市带 (群) 总体规划》的框架内, 科学编制规划滨河路沿线发展规划, 严格城市规划管理, 加大与沿黄城市带其他城市在空间发展、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利用等方面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力度, 依托黄河书院等一批滨河路沿线精品工程项目的建设, 充分体现“唐韵、绒都、枣乡、生态”特色, 塑造个性化的城市形象和品牌, 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和经济产业集群。打造集“历史文化、生态园林、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特色城市线。

营造优美环境, 打造生态景观线。 (1) 种植“灵武长枣”。自吴灵交界沟起, 沿标准化堤防东侧自南向北种植50米宽“灵武长枣”, 总长度为27.03km。采用先进的节水措施—小管出流技术, 将整个灵武市节水技术运用到绿色长廊上, 形成一条独具魅力的“灵武长枣”景观; (2) 实施灵武黄河东岸湿地 (梧桐树湿地) 保护与恢复项目。使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3) 在灵武市西部 (灵武农场和梧桐树乡) 示范区实施农村污染治理示范项目。主要解决沿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减轻该地区对黄河水质的污染; (4)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我市村庄规划编制深度, 积极推进“平改坡”工程, 大力整治村庄沟渠路和村点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抓好滨河路沿线崇兴镇、临河镇、梧桐树乡、农场等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促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和谐、有序发展; (5) 加大旅游观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对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南磁湾恐龙化石遗址、白芨滩生态区、长流水生态旅游区和甘露寺佛教文化观光旅游区的建设投入, 完善恐龙园、水洞沟旅游区、白芨滩生态旅游区、黄河旅游带等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区域共享、节约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 统筹规划建设水力、电力、通信、供水、排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 为沿黄城市带提供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撑系统, 打造旅游风景线。

增强精品意识, 提升文化品位, 打造黄河文化展示线。依托国际空港物流、灵武黄河东岸湿地保护与恢复、黄河旅游带等建设项目, 以黄河文化为主题, 借助黄河书院、临河金水园旅游景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梧桐树生态旅游景区等载体, 有计划安排建设一批具有特色和标志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充分展示灵武所具有的古灵州风韵、优美的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 打造一条融地方特色、历史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为一体的景观长廊。

摘要:本文从灵武市发展趋势、灵武沿黄城市带发展思路, 以及如何高水平规划, 统筹城乡发展, 研究制定滨河路沿线发展规划, 以一批重点项目为依托, 大力推进沿黄精品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从而为构建灵武“唐韵、绒都、枣乡、生态"城市特色, 打造繁荣、和谐、文明、宜居环境, 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城市奠定基础。

关键词: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城市特色,生态景观,特色产业,黄河文化

参考文献

[1]宁夏沿黄城市带 (群) 总体规划.

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3

为加强我市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补充工作,严把教师“入口关”。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闽教师〔2017〕104号)精神及我市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现将2018年邵武市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条件

(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招聘福建省生源应往届毕业生。

福建省生源应往届毕业生指就读全日制高等院校前户籍在福建省的,或报考前(2018年3月18日前)户籍在福建省且现为福建省常住户口的毕业生。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敬业爱生。

(三)尚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往届毕业生可以报考,但教师资格证须在2018年7月31日前取得;尚未取得毕业证、报到证及教师资格证等证书的2018届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也可报考,但毕业证、报到证及教师资格证等须在2018年7月31日前取得。

(四)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以及法律规定不得招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已被机关事业单位录(聘)尚在最低服务年限及事业单位首次聘用合同约定期限内的人员不得报考。

(五)招聘学科岗位人数及学历、学位、年龄等要求详见“附件1:2018年邵武市新任教师招聘简章”。

二、网上报名

2018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实行网上报名(网址:)

3、参加面试的应聘者须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准考证、学历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报到证等到市教育局人事股参加资格复核。逾期不参加资格复核或经复核不符合招聘岗位条

件的,不得进入面试。资格复核及面试具体事项见《2018年邵武市公开招聘新任教师面试方案公告》。

4、入围面试应聘者在面试前两天下午5:00之前放弃资格,由市教育局在报考该岗位的应聘者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面试当天,应聘者未按时到达面试地点视为自动放弃面试。

5、参加面试的应聘者成绩将在“中国邵武—邵武市教育局”公布。

应聘者总成绩(百分制)=笔试成绩(百分制)×50%+面试成绩(百分制)×50%。

面试成绩必须达70分以上为合格,低于70分不得录用。

四、体检

(一)按招聘的学科岗位数,以应聘者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1确定体检人选。参加体检人员需携带本人身份证。

(二)体检标准及项目按《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的标准执行。

(三)参加体检的应聘者由市教育局负责通知并组织体检。

(四)体检不合格出现缺额时,由报考同一岗位的成绩合格人员中按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进入体检。

五、考核聘用

(一)经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合格的应聘者名单,在“中国邵武—邵武市教育局”公示后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

(二)拟聘用人选自动放弃或取消聘用资格,原则上应相应递补。递补人选由市教育局综合应聘者的笔试、面试、体检、考核等情况,按规定程序研究确定。

(三)中小学聘用人员根据各学科岗位考试总成绩高低分配学校。

(四)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与聘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城区学校教师聘用后根据工作需要可先交流农村学校任教1至3年。

六、其他事项

(一)被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的人员最低服务年限已满及事业单位首次聘用合同约定期限已满的人员报考相应岗位须于面试前资格复核时将工作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上交邵武市教育局人事股,否则,不得参加面试。

(二)笔试加分项目审核。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当年服务行将期满考核合格和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按有关规定笔试成绩折合百分制后另加5分,退役运动员和退役士兵报考者笔试成绩折合百分制后按照闽人发[2006]10号的规定加分。符合笔试加分应聘者,须于3月24日前向邵武市教育局人事股提交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证明或退役证书等,逾期责任自负。通过享受政策待遇,已被录用为公务员或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不再享受加分政策。

(三)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闽教师〔2017〕104号),市教育局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面试、体检、考核聘用后,招聘岗位还有空缺的,将进行补充招聘,补充招聘岗位及方案另行通知。

(四)本次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不指定考试用书,不委托任何社会机构举办各类培训班。《2018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

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笔试考试大纲》》已通过福建省教育厅网站。

(六)咨询电话:邵武市教育局人事股:0599-6329677,联系人:李老师;0599-6325792,联系人:熊老师。

(七)本公告由邵武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邵武市教育局

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4

一、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1、和平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编制进展情况。⑴、邵武市和平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已于8月26日通过福建省人民政府评审,经和平镇人大主席团会议通过并进行公示,现递交邵武市人民政府上报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复。

⑵、9月9日,镇区内9.2平方公里的供排水、污水、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已委托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具体工作时间进度安排是:10月上旬提交第一轮初步方案,供内部交流讨论,10月下旬提交第二轮规划评审方案,11月下旬提供全部规划正式成果,设计费为55万元,10日至12日,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就各专项规划进行实地踏勘。

2、古镇核心启动区和聚奎新区规划设计工作进展情况。⑴、古镇核心启动区。9月3日至5日,上海同济大学专家组赴和平进行实地考察,就古镇核心启动区提出编制规划设计方案,具体是南门片区整治:南门城楼及可能的城墙,南门城内入口沿街段约十余米,南门广场及广场周边等方面形成古堡正南入口的初步形象,并完善古堡的整体格局;县丞署修复:对县丞署本身,校场、箭楼、前后门口,可能的东南寨墙等,打通出路,形成景点片区,沟通李宅和东门;和平书院修复:书院本身、延喜宝庵及与老街关联者,西寨墙沿路,廖氏大夫第等,沟通西门、老街等相关点,形成景观片区规模,串联成线,利于观瞻。和平古镇粮仓区域改造:对和平古镇原粮仓区域各类建筑物、场地进行现场调查;制定区域内总体策划和项目布局,针对各建筑群外立面设计改造方案;改造利用丰富的建筑环境空间,作为古镇旅游休闲配套空间;古镇南入口空间环境设计:针对和平古镇南入口停车场、停车场至小溪景观、入口广场空间环境编制总体布局与空间设计。

9月10日,上海方将以上项目的工作内容、时间进度安排及设计费用等相关事宜提交我镇,并与我镇就现场测绘、历史建筑勘察评估、原状研究、周边建筑环境整治、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扩初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和后期现场服务等八项主要工作进行多次探讨对接后,确定设计进度与提交成果分三个阶段推进:一是10月下旬提供测绘与勘察文本及建筑设计方案,二是11月中旬提供接近施工图的扩初文本,三是12月上旬提供施工图蓝图,用于招标预算施工。上述项目总设计费为414万元。

9月24日,市政协黄卫东副主席、翁慕慧书记及市住建规划局韩元辉副局长一行专程赴上海与对方再次协商设计内容及规划费用,最终初步同上海建科结构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古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及上海创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成协议:规划设计内容不变,所需设计费总额为310万元。

9月29日,设计单位派出工作组驻点和平进行规划设计。⑵、聚奎新区城市设计。9月23日,邀请德国ECS/易城(上海)工程顾问有限公司、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海南雅克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三家公司参加招标,具体要求11月上旬提交设计成果。所需设计费:收到应征方的规划方案成果文件,并经方案征集方初审为有效方案后付给三家编制单位方案费各8万元人民币。方案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根据评审的最终结果,由方案征集方另付给优选编制方(1个)奖20万元人民币。

3、古镇核心启动区房屋及土地收储工作进展情况。

⑴、房屋收储。古镇核心启动区房屋外业丈量摸底收购搬迁面积19432平方米,其中:主房面积16794平方米,附属房面积1178平方米,其它简易搭盖等面积1460平方米;预计需安置约95户,安置面积约9700平方米。

⑵、土地收储。启动区土地收储面积32.91亩,其中:和平书院片区收储耕地7.21亩,和平新区收储耕地面积25.7亩。

4、土地增减挂钩工作进展情况。

全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地面房屋收储工作共涉及10个行政村,38个项目点,面积333亩;目前,已完成5个行政村,14个项目点,外业丈量面积165.26亩,共需支付房屋征收补偿款820余万元。

5、和平古镇市政工程(三线下地)工作进展情况。

9月15日,和平古镇市政工程(三线下地)已委托邵武市建兴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工程造价初步预算;17日,该公司已派工程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22日,就项目从方案优化、造价预算、造价审计及委托招标事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务必于11月上旬开工建设;23日,我镇邀请福州规划设计院、市住建局、供电局、发改局、财政局、水利局、环保局、广电局、电信局、移动公司、消

防大队及市政自来水公司等十二个单位就和平古镇市政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会审,请各相关单位提出整改意见;24日,各相关单位还派员到和平古镇区内进行现场踏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二、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征迁方案。

《邵武市和平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古建筑保护实施意见(讨论稿)》和《和平小城镇建设征地或土地转用补偿标准(讨论稿)》已征求多方意见,形成初步讨论稿,现准备提交和平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以便我镇开展古建筑收储、房屋整治、土地征收工作。

2、和平古镇市政工程(三线下地)设计进展情况。

项目设计方案经过会审,现各单位反馈来的优化整改方案已与福州市规划设计院进行对接,目前和平古镇市政工程设计图纸已定稿,提请会议研究确定:市政工程共同沟、主街青石板及鹅卵石路面改造工程费用由和平镇人民政府承担,各有关单位承担各自业务范畴的管线布设费用。

3、古镇核心启动区修复工程费用。

9月初,和平镇邀请上海方设计单位对古镇核心启动区进行修复工程造价预算,并委托上海建科结构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古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及上海创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规划设计。目前,该修复工程项目初步预算投资总额约为人民币2860万人民币:其中“南门及周边地段环境整治工程”约1350万元,县丞署修复工程约750万元,和平书院修复工程约760万元。

4、下阶段资金使用预算支出方案。

⑴、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费468万元;

⑵、聚奎新区拟土地收储补偿费1678.4万元;

⑶、古镇核心启动区预计修复费2860万元;

⑷、古镇核心启动区预计房屋拆迁补偿费1500万元;

⑸、核心启动区内拟古建筑收购补偿费860万元;

⑹、和平古镇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回购费212.423万元(已支付给大镜堂公司)。

5、2011年第四季度预算支出约5910万元。

⑴、10月份预算支出约3000万元

①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支出补偿费约1400万;

②小城镇规划设计费约180万;

③土地房屋收储:耕地210亩,补偿费650万元;林地260亩,补偿费用240万元;④房屋收储补偿费约530万元。

⑵、11月份1870万元

①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支出补偿费约245万元,项目垦复造地费约40万元;

②小城镇规划设计费约120万;

③土地房屋收储:耕地110亩,补偿费约344万元;园地85亩,补偿费约141万元;房屋收储补偿费约750万元

④南门片区整治费约230万元;

⑶、12月份1040万元

①土地房屋收储:林地收储130亩,补偿费约126万元;园地收储50亩,补偿费约84万元;房屋收储补偿费约200万元。

②核心启动区修复工程款约350万元

③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垦复造地费约280万元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1、古镇核心区三个项目组的工作安排。

南门片区整治拆迁项目组、和平书院片区、县丞署片区房屋收储项目组按照上海同济设计方工作进度要求,于11月上旬完成土地收储及房屋征收任务,全力推进古镇启动区建设。

2、聚奎新区及安置区项目组工作安排。

要求于10月底完成停车广场、新村安置及聚奎新区的土地收储工作。

3、安置区启动建设工作安排。

要求10月底完成和平新村安置区的修建性规划设计工作,11月中旬完成施工图设计,12月中旬完成工程造价预算及招投标工作,12月底安置区开工建设。

邵武市和平小城镇办公室

邵武市城市总体规划 篇5

邵武市妇联

邵武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妇联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省、南平市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总体部署,以提高知晓率、覆盖率和满意率为目标,以‚创‘零家暴’社区建和谐平安家庭‛为重点,积极探索社区‚平安家庭‛共驻共建工作,不断提升创建层次和水平。

一、争创‚零家暴‛社区,以家庭的小平安促进社会的大稳定

鉴于家庭暴力投诉率居高不下,许多受害妇女身心创伤严重的状况。‚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与有关部门把创建活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结合自身优势,以反家暴项目开展为主要载体,营造每个家庭的平安幸福,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化。2009年,组织开展了反家暴调研活动,所形成的反家暴调研报告通过当地广播电视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反应,以此为契机,市‚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以‚零家暴社区‛创建活动为主体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树立典型和标杆,去年,市妇联与文明办以‚七无一好‛的创建标准评选和表彰了200户‚平安家庭‛示范户暨‚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在社会上树立了一批先进家庭典型,社区以‚平安家庭‛示范户为创建‚零家暴‛社区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帮带作用,把制止和预防家庭暴力,维护弱势受暴力妇女的合法权益,建设平安幸福家庭做为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切入点,以家庭的小平安促进社会的大稳定。

二、送法进社区、进家庭,最大限度的消除普法死角 借助‚三八维权周‛、‚11.25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特殊普法环境为平台,层层开展普法宣传。与此同时,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半边

1天地》刊物,《今日邵武》报纸,邵武有线电视台《铁城方圆》等栏目定期对家庭暴力事件进行曝光,通过图文并茂的电视形象和报纸版面,将禁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宣传到城市和农村的每个家庭。2009年,市妇联建立‚女性心理咨询维权疏导中心‛,组建了10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志愿者队伍,采取分工与协作结合,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结合,定点与不定点结合的工作模式,设立机构,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自咨询疏导工作开展以来,已接待妇女238人次,电话咨询300多人次,回信解答率98%,连光泽、武夷山、江西一些妇女也前来咨询,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还及时在各个社区建立了‚女性心理咨询维权疏导站‛,通过邵武政务网上发帖子,向全社会广泛招募志愿者,招募心理咨询志愿者37名,为各自居所地社区不定期进行婚姻家庭矛盾的调和,抚慰受过家暴伤害的妇女,并为她们提供自救指导。在市妇联的重视和指导下,社区‚女性心理咨询维权疏导站‛已渐渐完善,成为居民和流动妇女的心理情绪的释放站、家庭矛盾的协调站。

三、齐抓共管,以 ‚一二三和四五五‛反家暴措施为抓手,抓实抓好社区‚平安家庭‛创建

我们积极与创建成员单位配合,共同探索制止家庭暴力的最佳途径。2004年,我们及时转发了省、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暂行规定》,与公安机关联合在全市19个派出所全部挂牌设立‚家庭暴力报警点‛,报警点采取‚一二三‛措施处理家庭暴力案件,即:女性受暴力侵害未构成轻微伤的一次报警,书面警告,二次报警立案,三次报警,治安处罚;对于上升到诉讼层面的家暴案,法院依据公安机关出具的《治安处罚裁定书》,做出判决,维护妇女的人身财产权益;司法部门对受害妇女提供司法援助和调解。

全面推开‚平安家庭‛创建工作后,我们以‚零家暴‛社区的创建为重点,集中突破,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中,我们一是采取‚四动并行‛,即以道德感动、法律震动、舆论震动、教育说动的调解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对男女双方进行分别教育,使多数男性当事人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2008年李女士被丈夫当众羞辱一案,市妇联采取‚四动并行‛的方法,针对施暴人长期猜疑妻子有外遇的症结进行说服教育,化解了施暴人的心结,夫妻重归于好。二是通过‚五心并用‛即热心接待、耐心听取、贴心疏导启发、诚心说服教育、用心为之协调服务的调解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疏导,获得了好的效果。农村留守妇女小何丈夫长年有外遇,经常对小何实施家庭暴力,还不支付孩子抚养费用,市妇联‚五心并用‛,处理此案,一方面协调相关部门督促其丈夫支付抚养费,另一方面帮助小何联系就业,争取经济上的自立,法院也支持了小何的离婚请求。三是采用‚五个一‛的整治措施,即充分发挥创建成员单位的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社区专栏以教育一批、通报一批、调解一批、曝光一批,处理一批的办法,通过舆论谴责和行政处罚,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给施暴者压力。

‚四五五‛反家暴措施的实施受到广大妇女群众的欢迎,通过广泛的法制宣传和群众的口口相传,家庭暴力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群众对家庭暴力是侵犯人权和违法行为的认识不断提高,多数妇女不同程度增强了防范家庭暴力的自我保护能力。

上一篇:镇政府工作情况总结和工作要点汇报下一篇: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